pbl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pbl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pbl教学论文

pbl教学论文范文1

1.1评定标准查房结束后进行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临床思维、实践操作及理论考试,分别占总成绩的20%,20%,20%及40%。

1.2统计学方法两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查房后,实验组较对照组平时成绩、临床思维、实践操作、理论成绩及总成绩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内科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教学内容多。正确运用查房这一教学形式,使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举一反三地运用于临床,培养良好的临床逆向思维,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课堂教学为主、教材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今很多护理院校仍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在实习带教中运用边看患者边讲授的“床边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貌似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护生迅速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其临床逆向思维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动态图像等形式,使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抽象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形象化,比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护理教学查房这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能极大提高教学质量。在查房准备过程中,学生对某些护理诊断模糊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网上查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带着问题去查询,既增加了自学的乐趣,又锻炼了临床思维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与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此,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在护理教学查房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也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网络教育为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在根本上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我们在神经内科护理带教中,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以问题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教学成效。

pbl教学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实习的70名实习护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均为女护生,将所有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35名护生。观察组35名护生,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为(22.5±1.1)岁,其中15名学历为本科,20名学历为专科。对照组35名护生,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为(21.8±1.3)岁,其中18名学历为本科,17名学历为专科。两组护生的年龄与学历等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带教方法

对照组35名护生实施常规带教模式,观察组35名护生实施PBL教学法予以带教,具体带教内容包括:其一,带教老师要依据我院制定的有关护理课程来设计带教内容。其二,带教老师要对护生在学习理论时期掌握的相关技能与理论知识予以充分了解,同时设计相关案例,保障临床实际护理工作可以和实习内容有效结合,再按照案例衍生的问题来深入辅助教育实习护士。其三,带教老师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护生的专业特征,实现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临床带教。其四,带教老师设计课程时,要和我院妇产科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密切联系,让各个教学案例都拥有各自特性,较为多用的案例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护理以及感染护理等。其五,带教老师需要对每位护生予以严格要求,要求护生对各项护理工作都拥有清楚的操作方案,并且要及时修正和指导护生在实习护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评价指标

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应当及时记录各位护生的每项护理工作的掌握情况,且需要在实习结束后考核护生成绩,考核内容有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两项。操作技能总分是70分,理论知识总分是30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护生的各项数据予以及时记录,并进行分类与汇总,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分析与处理汇总后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的表示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进行,组间对比的检验采用t进行;若对比P<0.05,说明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习结束时通过对两组护生的专业成绩予以考核,结果显示:观察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7.61±2.18)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为(61.34±1.12)分,两组操作技能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t=15.135,P=0.000);观察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7.52±2.11)分,对照组35名护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21.18±1.08)分,两组理论知识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15.824,P=0.000),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众多研究实践表明,妇产科实习护士带教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护生进一步认识所面临的职业,逐渐增强护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让其全力地进行护理工作。我院在带教过程中引入的PBL教学法,更加注重分析实际病例,以此让护生学习到更多的临床知识。比如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或是性索间质瘤患者在实施化疗时,会抑制毛发分布细胞群的有丝分裂,毛发细胞的正常更新受到限制,使得患者发生发质变差、发根萎缩以及脱发的现象。若护士缺乏经验时,往往对于这种现象会较易忽视,忽略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极易发生护患纠纷。

4结语

pbl教学论文范文3

在实验前两周,教师将本实验需预习的问题挂在教学实验中心网站上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充分预习。我们对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课前预习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如何使用分液漏斗?干燥剂种类、选择和用量?常压蒸馏的装置、操作和注意事项?如何提高反应的产率?2.分水器的作用和原理?带水剂种类和选择?3.反应后如何提纯苯甲酸正丁酯?4.如何设计反应的装置和实验的方法?5.减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正确地安装和操作减压蒸馏装置?设计问题的目的:问题1是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回流、干燥、洗涤与常压蒸馏等实验基本操作;问题2和5是预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通过预习初步掌握分水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条件等,初步了解带水剂的种类和选用方法,初步了解减压蒸馏的原理、适用条件、实验装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3和4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和提高。总之,通过预习实验前设置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内容,也避免了实验前教师花费过多的时间作“注入式”的讲解,并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拓展其知识面。

二、实验前讨论

将实验前教师的讲解改变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探讨,不仅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课前的预习只是让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内容有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能还是一知半解。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实验的内容,我们对实验前的讨论准备了以下的问题:

1.合成苯甲酸正丁酯的方法?反应的机理?如何提高反应的产率?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书本上的合成方法,即通过苯甲酸和正丁醇合成苯甲酸正丁酯。这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其他合成酯的方法。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因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产生敬重,从而引发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反应的机理,可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边书写边讲解,教师既可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能训练和提高其表达能力,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如何提高反应的产率涉及化学反应的工艺优化。通过前面几次实验的练习,学生应该基本掌握了方法。教师可以对此问题直接提问,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公式可知,降低产物的含量或将产物及时移走也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那如何降低产物的含量或移走某一产物呢?接下来,教师可以顺势自然抛出下面的问题:

2.如何将产物移出体系?移除哪种物质比较方便?根据产物的物化性质可知,移除水显然比移除苯甲酸正丁酯要简单得多,怎么才能把水移除呢?对此,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归纳其结论,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教科书上写的采用油水分离器,一种是采用精馏装置。对于第一种建议,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已充分预习了教材;对于第二种建议,则要表扬其思维灵活,能学以致用,那也是工业上普遍采用的方法,这在我们以后的实验中会涉及并运用。接下来就讨论有关分水器的问题。

3.分水器的作用原理?如何设计分水器?带水剂的种类、选择、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由于分水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较多,我们将其分解成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进行讨论:(1)分水器如何检漏?可以让学生联系分液漏斗检漏方法。(2)在离支管下边沿1cm处,为什么要预装一定量的水?这主要从经济和节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树立经济环保的思想。(3)如何观察是否有水生成?可以提示学生在预装水位处用笔做一个记号,便于观察现象。(4)搭建实验装置的时候分水器的支管为什么要尽量远离电热板?这是因为活塞上涂抹的凡士林和玻璃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如果把分水器放在电热板上直接烘烤,分水器活塞将打不开,导致放不出水。(5)如何运用分水器判断反应的终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分水器中分水量和回流液中含水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要交代的是,如果水量不再增多,说明反应已基本结束。但适当延长反应时间,反应将更加充分。以上对分水器诸多方面的分析探讨,能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实验不仅要有较多的理论支撑,还要有更多的技巧和经验,这需要我们善于学以致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体验到实验的成功感。4.如何设计本实验的装置和实验的步骤?通过以上诸多问题的探讨,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消化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实验的装置,可让一位学生结合问题的探讨和预习搭一个反应装置,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对于实验的步骤,可以让一位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黑板上按其方法书写流程图,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修改。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同时对教师也能起到督促和检查的作用。

三、减压蒸馏

常压蒸馏结束后,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人手一台减压装置,加上生成的苯甲酸正丁酯的量较少,我们要求2~3人合作进行减压蒸馏。将减压蒸馏放到实验后再讲解,也有助于分化难点、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减压蒸馏,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先常压蒸馏再减压蒸馏?常压下,正丁醇的沸点只有117℃,容易蒸出来,如果直接减压蒸馏,易被抽到油泵里,会损坏油泵。另外,从原子经济的角度看,先常压蒸出正丁醇,也可以让原料能够充分回收利用。

2.减压蒸馏的原理、适用的范围、装置、操作方法?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已知道减压蒸馏的原理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做适当的补充。但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采取由一名学生示范,其他学生观摩、纠错,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的方法。对于装置的安装,主要提醒学生每个接口都要涂油,以保证气密性,安装要由下至上,从左到右,横平竖直;对于操作主要提示毛细管鼓泡速度的调节、阀门开启的先后顺序、真空数字压力计的使用,减压蒸馏结束时的判断方法、阀门关闭顺序等。实践证明,这种以问题为中心,边操作边教学的方法要比纯粹讲解效果好得多。

四、课后思考题

1.实验中不加环己烷对反应有何影响?

2.能否用强碱氢氧化钠?

3.本实验成败的关键在哪些地方?有何心得体会?设计问题1和2的目的是将本课程实验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计问题3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为以后的实验或科研做一些积累。

五、教学效果

苯甲酸正丁酯合成的PBL实践教学,已取得以下几点明显的效果:

1.通过实验前问题的设置,学生对实验的目的、内容、装置、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都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一改以往只知大概不知细节,边翻教材边做实验的坏习惯。

2.预习报告的质量显著提高。其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对实验的提问能用简练的语言回答,且正确率明显提高;实验装置图的绘制也不再是“依葫芦画瓢”,作图规范且有创意;实验步骤的设计简洁明了,更加科学合理。

3.实验记录翔实。学生不仅能够及时记录现象,还能备注操作目的、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问题和讨论的结论,以及老师对问题的拓展等内容,杜绝了抄袭或写回忆录的现象。

pbl教学论文范文4

结合了PBL和Sandwich教学法的应用,不单是基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掌握,更需要提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建立QQ群,搭建起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教师通过网络帮助学生对理论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复习,对实验课的解剖操作步骤进行预习。与PBL教学法中病例为先导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上传相关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增加局解实验教学与临床的密切程度,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上传一些局解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内容,这种方式为Sandwich教学法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促进小组讨论顺利进行。如在本节实验课之前,利用网络复习理论课内容,预习甲状腺解剖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上传甲状腺体检、甲状腺手术的相关视频,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病例,发送甲状腺生理功能和国内外医学网站有关甲状腺讲解的链接,随时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互动交流。

2巧妙设计开场白

PBL和Sandwich教学法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场白,不仅要引出本次课程的内容和提出学习目标,还要让学生参与其中,体现病例为先导、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特点。例如本次课程中的开场白是让学生检查自己和旁边同学的甲状腺,并提问如何辨别颈部的肿块是否为甲状腺疾病,这种方法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学生在检查过程中,自觉地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并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实验中重点观察甲状腺的位置和固定装置。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系统学习医学诊断的相关内容,并将检查甲状腺的具体内容和手法作为备课的一部分。

3围绕问题小组讨论,教师补充问题

在利用网络进行课前复习、知识补充完善和病例阅读之后,延续PBL教学法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弱化Sandwich教学法中问题完全由教师提出的方式。教师结合实验课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这一方式将PBL和Sandwich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形成了紧扣教学大纲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此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原则:①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局解是在学生具备了系统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科,因此可以较好地和临床结合,又不至于让学生难以理解。例如可以提问为什么病人甲状腺切除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的状态。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甲状腺的神经支配,在观察标本的时候也应该特别注意。②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不能让学生简单的翻阅课本就找到答案。例如:甲亢病人会出现什么症状以及原因?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际标本上观察甲状腺的毗邻结构,并结合生理、病理生理等学科的内容进行讨论。③提出的问题不应晦涩难懂,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到答案,过难的问题容易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各小组的问题难度和数量相似,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各个组能够同时完成,又不互相影响。

4分组方式多样化

pbl教学论文范文5

(一)成立学习小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每小组为6人,每组1名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讨论工作。每组让学生分别担任会计部门的各种角色,完成从成本费用各要素费用的分配、成本预算、成本计算,直到编制成本报表这样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

(二)设计并提出问题

在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关键,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在授课之前,教师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问题,先复习教材,查阅资料。教师在其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讨论过程中,强调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启发,对关键问题及时提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而且增强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学生做品种法成本核算案例中的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时,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对不同用途,不同使用部门领用的原材料进行汇总?汇总后采用哪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解决方案。如果仍有学生存在疑问,教师就可以加以启发。各小组按照角色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按照确定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工作,完成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三)成果展示和教师评价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对其成果进行展示说明,展示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指出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使其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对每小组的展示、成员的参与和解决问的程度进行评价。

二、PBL教学法的优势

成本会计实践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教学法具有如下优势:

(一)学习主动性加强

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知识内容巩固加深

学生在成本会计实践课上,不仅学会了成本如何计算的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巩固了所学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

(三)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面对面的详细指导和帮助,不仅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还能让老师发现学生真正存在的疑难问题,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置合适的问题

如何选择问题、设置问题才能让学生掌握成本计算方法成为PBL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课程的整个知识结构掌握扎实,同时还要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能涵盖过多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要使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或带着问题查找资料,找到解决方案,保证学生完成任务。

(二)教师参与讨论

教师设置的问题发给学生后,组内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可以合作,也可以自行解决问题,但是可能有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再参与讨论,将学生不理解、困惑的内容,或者是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快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全面的掌握成本计算的程序和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可以熟练地应用品种法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不要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基础好的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各小组可能更关心的只是本小组的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对于其他小组的研究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关注较少。

(五)在PBL的实践中,有的小组成员存在惰性,很少参与到讨论和实训中。

(六)PBL教学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但是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在相应的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四、总结

pbl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PBL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70-02

一、问题提出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设计以核心问题为基础,互动地联系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创新能力。通过近半个世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PBL在世界范围内的医学、工程教育、管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诸多学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卓越成效。当前学界关于PBL的研究囿于教师角色、学生感知、分组技能及学习结果等,而对有效的问题设计关注甚少。事实上,PBL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计是影响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教师开展PBL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哪些因素?本文拟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

二、PBL教学问题设计的核心要素

1.内容知识的匹配性。PBL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计应考虑问题的广度与深度,并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首先,有效的PBL问题设计应具有合适的广度。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和初步拟定的PBL问题进行任务分析以确定两者相匹配的程度。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习得内容知识和发展技能,教师应对问题的广度进行适当调整。同时,基于教学任务的性质,可以运用学习层级分析法等任务分析方法对主要概念、信息和认知技能进行具体化分析,亦有助于选择确定具体的PBL问题。其次,PBL问题设计应具有合适的深度。其中涉及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复杂性和结构不完整性。研究表明,问题的复杂性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而结构不完整性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其原因在于结构不完整的问题暗含多元推理路径及解决方法,这有助于学生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培养问题解决技能。同时,有效的问题设计亦应考虑习得知识与培养问题解决技能之间的平衡。毋庸置疑,PBL有助于学生发展问题解决技能,亦能促进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基础。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相应的知识,而内容知识的习得是进行推理并解决问题的前提,两者在PBL过程中同等重要。因此,PBL教学在强调培养问题解决技能的同时也应重视内容知识的习得。在设计PBL问题时亦需对此加以考虑。

2.知识情境的适切性。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能更容易掌握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技能。为了促进知识的有效运用,教学应该围绕具体问题并在生活类似的情境中展开。学生要掌握某个领域问题的解决技能,不但需要丰富的内容知识,更需要具体的情境知识,情境知识对于问题的有效解决至关重要。换言之,PBL教学问题中的情境性信息有助于学生将知识建构及技能获得与真实生活中的相关情境联系起来,而情境性知识的缺乏则会导致学生论PBL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存在困难。在设计PBL问题的情境要素中,首先,PBL中的问题应该尽可能真实。问题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是由问题中的情境性信息决定的。每个真实生活情境的独特性会呈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其实践。同时,PBL问题的评价依据是问题中的情境是否有助于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因此,PBL问题的情境有效性评价依据是情境与学生未来发展的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应该在问题中进行明确的阐述。其次,应注意情境化程度。PBL问题的过度情境化会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必要信息,而情境化不足则会导致学生无法在特定情境中理解问题。因此,情境化程度取决于对学生已有及未来发展环境的大致预测。最后,应激发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当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诸如对问题的好奇和兴趣,学生会表现出对问题的最大化理解。而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动机非常重要。可见,情境的相关性会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程度,亦将决定学生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程度。

3.知识整合的充分性。为了有效解决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学生不但应具备扎实的知识,而且必须将不同知识相互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学生只有获取相互联系且交织整合的知识,他们才可能有效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类似的问题。因此,PBL问题设计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其已有知识整合到概念完整的知识基础中,并理解概念及变量在不同情境中的具体运用。具体而言,PBL问题设计中的知识整合充分性应该注意:其一,PBL问题的设计应该从易到难。更加复杂的问题应该建立在之前呈现问题的已有概念和信息基础上。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有序性和层级性有助于学生认识不同水平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其二,必须根据一系列问题对概念进行分组。PBL问题设计中的同一个概念往往会出现在几个问题中,促使学生能掌握每个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通过理解多重问题中的多重概念,学生便能将这些概念网络整合到一个更大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其三,概念或变量的特征会随着情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将同样的概念整合到不同的情境中,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变量的多重功能进而更加充分地整合各自的知识体系。

三、PBL教学问题设计的过程要素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PBL强调教学作为学生积极、有意义的参与过程,而学生的积极探究、推理和反思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有效的问题设计应对其加以考虑,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有意义的参与,培养其有效学习及解决问题的创新技能。

1.激发学生积极探究。PBL教学中,问题解决的起点在于理解问题并界定问题边界。因此,学生首先必须对教师所呈现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探究分析。由于问题设计的结构不完整性通常会出现开放性的解读,如果教师没有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在理解问题时很容易背离既定的学习内容。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中需要体现目标和情境的具体化。首先,问题的目标应具体化,没有清晰、具体的目标陈述,学生很难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只有界定具体的目标才能促使学生聚焦知识领域。其次,问题的情境应具体化,由于大部分专业知识是高度情境化的,有些概念或原理对某些专业是通用的,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却大不相同。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形成对问题的特定关注点,因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尽量将具体问题限定于具体的情境之中。

2.引导学生有效推理。在对问题进行探究解读之后,学生会进一步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认知活动中。这些活动通常涉及分析所有变量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将新习得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相联系并构建知识基础、通过因果推理理解各变量及其潜在机制之间的关系、通过逻辑推理形成假设及界定可能的解决办法等。很显然,这些推理过程需要高级的思维技能。事实上,大部分学生通常并不具备这些能力,而是需要通过充分的训练才能发展这些技能。同时,PBL问题中的推理水平设计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水平进行相应调整。对于认知能力较高的学生,如果PBL问题中涉及的信息不够,他们往往能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探究并建立其逻辑关系;而对于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则应该给予他们更加完整的信息。因此,确定解决问题所需的推理水平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和推理能力进行预测及大致分类。如自由探究的问题适用于具有较高探究和推理能力的学生,学生能独立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探究和整合。

3.促进学生自我反思。PBL问题中的反思能培养学生独立的原认知技能,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因此能提升学习效果并能培养其自主学习技能。PBL问题设计时考虑的反思通常涉及形成性反思和总结性反思两种类型。形成性反思应该贯穿于PBL整个过程中,学生依据是否达到了PBL问题既定知识的宽度、内容的深度、方法的有效性、推理的逻辑性、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性等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总结性反思通常是在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递进的、深化的和拓展的过程,有助于鼓励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好奇心、培养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PBL教学中问题与知识内容的匹配性、知识情境的适切性和知识整合的充分性是设计有效PBL问题的基础,唯有如此,PBL的问题才能充分且准确地体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促进知识情境化且促使学生形成整合的知识体系。同时,PBL问题的有效性还取决于问题设计对教学关键环节的促进,有效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有效推理并促进自我反思,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杜翔云,安奈特・科莫斯,等.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黄钢,关超然.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Kimberly S. Scott.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esign Characteristic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