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学知识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学知识教学范文1
常听学生说物理难学,尤其是电学。其实中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都是学生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那么怎样搞好电学知识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说出来,以供参考。
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活中用电,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印在纸上的电学知识还是有些茫然。要使学生对抽象的电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用电,自然界中电现象,做好电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有是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要设计更多的小实验。
可是,实事是教师上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往往是用图片代表生活体验,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演示实验,用演示实验取代学生分组实验。就这样,学生做的被老师做了,老师做的被电脑做了,学生要想的被老师抢了,老师要想的都投在了屏幕上,充当了课堂的观众。其实,课堂上学生自己做,主动想,得到体验,由体验产生兴趣,才能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从内心上热爱这一门学科。有一次,我在上电路一节课时,发给每位学生一个发光二极管、几根导线、和一小电池;然后让学生点亮二极管。再让学生阅读课本,归纳电路组成、状态等,记牢电路元件符号,练习画电路图。教师只在这些教学环节中作适时的指导与点评。这节课比以前的“常规课”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就是学生对物理课产生了兴趣。
二、学好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指基本功概念和规律。电学知识也不例外。而所学的知识有些是重点知识,有些是一般知识。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电学中重点有6个概念和4个规律,即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磁感线,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对于以上重点概念,应知道为什么引入它们,它们反映什么物理现象或事实,如何定义,单位是什么(对物理量),它们与相近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什么重要应用等;对于规律,应着重理解它们反映的是哪些物理量间的什么样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是什么。除以上重点知识以外,还有一些知识属于一般知识。电学中的一般知识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摩擦起电、电量、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电源、电路、电流的效应、磁性和磁体、磁化、磁极、磁场、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等。对于这些知识,要能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它们解释有关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学习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切勿平均使用力量。
三、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解决问题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懂得“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错误的原因,归纳解题的规律,注意解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查漏补缺,成绩的提高肯定很快。让学生掌握以下要领非常重要。
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除了要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2、短路的辨别。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3、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两种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大小关系,有这一点要特别重视,牢记串联时电流相等,并联时电压相等,这一点解题时作用特别大。
4、关于解题时公式的选择。由于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较多,选取的公式不同,计算的难易就不一样,公式选择要注意技巧,串联时常选电流相等的公式,如W=I2Rt,P=I2R,Q=I2Rt并联时,常选电压相等的公式,如W=U2/R.t,P=U2/R,Q=U2/R.t这样解题时思维清晰解题迅速。
5、解题的技巧:(1)仔细审题,弄清关系。(2)简化电路,标明数量。(3)列式结算,正确求解。(4)注意检查,及时弥补。
四、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电学知识头绪多,综合性强,做综合应用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稍有疏忽就会酿成错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指点、引路两方面。
电学知识教学范文2
【关键词】电工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38-01
一 引言
电工学是工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打牢专业课程理论基础和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方法十分重要。电工学应用范围广、原理特性突出,其教学需要贴近实际、重点突出、易于理解,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对优化电工学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二 合理地选择、设计教学内容
电工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因此其内容必须与后续专业课程相符合;其基本理论,以必要够用为度,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例如在对机械专业学生讲授电工学时,注意与后续专业课程老师就教学的需求、内容的衔接等问题进行超前交流,充分征求意见,并且考虑工程机械专业具有机电结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交流电动机、继电接触器等教学内容,相应精简了存储器、模拟量与数字量转换等内容,这种改变在教学中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应用所学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题,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在平时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应用联系起来。
三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电工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讲述概念、定律还是理论推导与计算,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语言难以表达的、变化复杂的教学内容,以动态图像的形式演示出来,使学生加深印象,便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个教学手段还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例如,在讲“电容器充放电”这一节时,由于充放电的时间非常短暂,只需要几毫秒,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很难理解。依靠多媒体课件模拟这一实验,可将灯泡的亮暗过程拉长,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充放电的印象,这样既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 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在电工学的教学中,除了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外,还应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充分强调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思考分析理论在实际的具体应用。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十分重要。例如在讲串联电路中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的关系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两个电阻串联,其中一个电阻无穷大,也就是断开了,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会说那就没有电压了。其实这个问题可用动态抽象的电路去想象——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一直监视,则电压表读数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这就是电线断线后如果有人碰到就会触电的原因。通过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五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注重相似内容类比区别,集中教学。电工学的内容中有些概念十分相似,易混淆。如果按部就班地顺着章节讲述,会造成内容前后脱节,让学生抓不住要领。如果打破章节顺序,把类似的概念放在一起相互比较,集中讲解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电磁与电磁感应时,首先把这三个定则同时列出,并区分它们的适用场合,即右手螺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左手定则用于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而右手定则用于判断导线切割磁力线后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其次,再针对不同的使用场合具体地分析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代表什么,食指的方向代表什么,手心手背又有什么作用等。这样,学生对三个定则的概念和运用就非常深刻了。
六 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扭转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往学生上实验课,都是由实验教师讲解后,按照给出的电路图接线、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画好的表格填写数据照搬进行,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的实验课应要求学生在课下根据实验题目自己拟定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上实验课操作之前,教师应先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然后学生再进行独立操作,测出实验数据,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电学知识教学范文3
关键词:多元智力理论;分层分组;合作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40
0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个性、张扬个性的时代,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需要每个的才智发挥到极限值。每个人都会经历学生时期,一个学习知识、发展自身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发挥个人的长处是十分必要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与傻瓜,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所有人接受同一种方式去学习与发展,而这些方式本身并不适合那些所谓的“傻瓜”。
1 重视学生差异,设立多层次教学目标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指出,每个人都是不同智能的组合,正是由于智能的多样性、智能组合的方式不同,导致了个体差异,即每个人智力表现不一样。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也没有完全的傻瓜,个体最后所表现的区别主要由下列两个几个因素导致:是否发掘个人的能力所在之处(找到个体长处)及是否以适合个体接受的方式去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每个世界都有无限的可能,但是要开启这个世界必须要找到合适的钥匙,作为一个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差异,不能用一种方法去教导所有的学生,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与学生找到共同语言,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思维变化,可以采取下列几种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实践,直到取得期望的效果,真正让学生受益。
1.1 学生分层分组
在机电学教学开始之前,对所有学生进行一个测试,主要涉及到机电学学习中与学生关联的各个方面,比如学生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个人兴趣、学科前景、巧合选中、同学朋友的推荐)、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程度(极其感兴趣、中等、厌恶)、学习此门课程的目标(没有目标、了解、精通)等方面来对所有学生进行一个初步分层。
在教学前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接受能力,结合问卷结果充分分析之后在进行学生分层。具体的分层如下:A层(提高层),此层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学生对机电学本身十分感兴趣,是自己选择这门课程,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理解能力较好,能快速的跟上教学进程。第二种是非兴趣选择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中该类学生在机电学中表现出较高的天赋,发展前景很好。B层(普通层),兴趣不太高,但理解能力不错,学习态度不是很积极。C层(基础层),学生基础较差,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不能跟上教学进程。通过这种形式的分类,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同学准确定位。
1.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分层设定
在本文已经提出了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合适的量去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多元智能理论提倡 “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方法,即针对不同智力特点“对症下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因此即使同一门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待个体差异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表现为几下几个方面。
(1)目标分层。A层学生可以定相对较高的目标,A层学生通常想要以此作为以后的发展专业,机电学也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终身的事业,加之此类学生本身的学习情况超前,所以目标相对较高。B层学生需要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专业技能,因为他们理解能力较强,这样的目标是实际可行的,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也让学习花费的时间有所回报。C层学生可能智能不在此方面,所以可以运用课堂内容,能够准确在社会定位即可。
(2)内容分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虽然会分为不同层次,但通常不会两级分化,中等层次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在进行教学内容分层时,要根据各层次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讲解内容,但主要以占多数学生的B层为主。具体有面向全班的统一讲授答疑、小结,又有针对部分的练习、个别指导、评价,还有分组的领学、自学、合作等,为不同知识、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各自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并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会顾此失彼、跟不上进度。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多层次课堂
本文上述可以解决不同层次学习差异的问题,而通过小组合作是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相互融合的重要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分工,不同层次学生在小组中完成不同人物、都起到各自的作用、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机电控制系统》的教学中,实践操作是非常常见的,由于实践机会多,内容也多,可以根据每组同学的兴趣点选择一个实践对象,在实践过程中,每个小组都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可以将任务分配如下:C层学生可能动手能力较差,可以承担查阅资料、进行文字说明、配图、辅助操作等任务;A、B层次学生则主要讲解理论知识、 实际动手操作为主,这整个过程每个人都有参与。A、B层次学生得到更多的课外知识,C层次学生则通过参加实际操作增强动手能力。
经过实践证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在他人的激励下,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快的提高成绩。
3 结束语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尤其表现为是C层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整个课堂氛围。在分层分组合作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分层后,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合适阶段重新作出调整;二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深刻领会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明确教学操作步骤,关注学生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1]徐海枝,杨小红.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3).
电学知识教学范文4
关键词:电机及拖动;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一)教学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生产岗位对电气控制技术人才的要求,确定了,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熟悉各种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具有阅读和分析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具有从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和管理的能力。
(二)基本思路
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考试评价方法等教学体系进行的综合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在理论教学改革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行整体优化和整合,强调,新、精、少,,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前沿动态的反映,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每个实践教学模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坚持实践教学连续性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是学好任何课程当然包括电力拖动的第一步。因为高职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差,只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其学习动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常规教学顺序,采用先实践后理论
由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认识都比较贫乏,直接讲解电机的结构,绕组等各部分组成及工作原理时,学生们因不了解,没有见过而感到枯燥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上这门课前让学生先到实验室参观,对其实物有一个感性认识,再结合实物讲解它的结构及各部分组成。这样克服学生盲目被动地接受理论的状态。例如:在讲解电机前先让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拆卸电机,然后让学生对电机的各个部件认真观察、思考,这样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就会和实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易懂,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二)通过提问、习题讨论、正确引导等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所谓大学教育根本应以人为主体,而非以书为主体。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听课情绪,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提问,例如结合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如洗衣机、空调、冰箱等设备中电机的运转提问题,让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对电机的求知欲。并且使课堂讲授与习题讨论相结合,注重互动,营造平等、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运用考核方式激励学生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不仅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且最重要的是激励学生时刻处在一种探求知识的状态中,因为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且自信心弱等特点,需要加重平时表现的分值即过程考核,以激励表扬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电机课程的兴趣。例如:学期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理论课平时成绩占6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等方面),期末成绩占40%。目的主要是利用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内容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如果只讲授传统的知识,不与现代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使学生感觉内容枯燥,激发不起学习热情,而且也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打破章节模式,以实际中的应用实例或者较好的例题为引导,将所需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并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新知识以及相关信息。如在讲变频调速时,先介绍其在电厂的风机及水泵上的应用,并介绍节能已成为电力系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并将采用变频调速可以节能的原理补充进去。在学生了解这种目前工业上使用很热门的调速方法后,他们自然就会问是否还有其他的调速方法,这时再将其他的调速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给学生,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可将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工学鲜明特色的要求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另外,还要把握好精讲和泛讲的内容,对每种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工作特性、每种电机之间联系及区别,以及贯穿电机学始终的基本电磁定律必须给与细致、深刻的讲解,因为只有具备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激发出无限的创新能力,概念越基本,对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泛。对于泛讲的内容应根据学时数及学生的程度把握好深浅度,但有关结论性的知识点一定要强调掌握。其次,此课程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变压器、控制电机、电力拖动等内容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来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应适当扩充控制电机的内容,而对于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后续课程还可以选修控制电机课程,因此应扩充一些拖动方面的应用实例。
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完成了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改进、完善,更好地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岗位职业能力特点的高职人才,将“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建设得更具有高职特色。
参考文献:
[1]顾绳谷.电机及拖动基础[M](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杨道弛,等.对”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
电学知识教学范文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74
0引论
如今,实训课程在高校中的受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尤其是在工科类本科院校及工程类高职院校中,工程实训课程都是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由于高校中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实训课程对于所有学生的要求也要有不同的标准,现就以本学校电工实训为例,探讨实训过程中的分层次教学法,以及智能照明设计在电工实训分层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1电工实训的主要目的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电工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电工实训课与传统意义上的实验课不同,高校电工实验一般为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验证电工实现的设计思想是否正确,而电工实训的侧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比如,在一个电路试验中,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电路是否连对,电路的正常功能能否实现等,而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除了实现电工实验所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外,还要考虑布线是否科学美观,采用的元器件数量的个数,总造价的高低,功能的稳定性,以及能不能有更优化的方案等。
2实训内容的优化与改革
电工实训课程应根据我校实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对电工实训课程感兴趣,并能学到真真实实有用的知识。对于文科类的学生,设计家用的、身边的、比较常见的一些电路。而针对电类的学生则不能仅仅停留在验证性的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较复杂的电路,对于兴趣特别浓厚的学生,则可以组建创新团队参加国内一系列的电工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找出不足,用竞赛来检验自己。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应该根据本校的学生人数,设立一定比例的开放实验室。
2.1安全是前提
电工实训在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操作过程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是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重中之重。
实验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同时教会学生规范操作,这些不但能保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保证自身安全,还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制定有差别的教学计划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专业的特点,可将所有学生分为三大类:非理工类专业、理工类非电专业、电类专业。
2.2.1非理工类专业学生实训内容
对于非理工类学生,电气基础是最薄弱的,好多学生从高中开始就没有接触过电学,所以对这些学生,应主要以日常所能接触到的电气教学为主,包括手?筒的设计、家用照明电路的原理、故障维修,电路维护,家用电器的电路讲解及故障维修等等,这些内容因为我们日常能够经常接触到,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
2.2.2理工非电类专业学生实训内容
对于理工类非电专业,这种专业类型的学生,都是有一定的电学基础的,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已经系统的学过电学了,但在大学阶段对电学还没有更进一步的学习,他们对电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高中时期的理论阶段,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除了教授他们日常照明电路等简单的入门电路外,还应增加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电动、连续运行、正反转控制),变频器的简单运行,PLC入门知识等。
2.2.3电类专业学生实训内容
对于电类专业,如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这些学生,除了高中时期打下的电学基础外,很大一部分已经在大学学习了相关的课程,比如电工学、自动化控制等,这类学生的基础一般比较好,并且都是相关专业,他们对电工实训的内容是最感兴趣的。对于这些学生,实训内容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验证阶段了。这类学生的实训内容,应该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环节,必修除了理工类非电专业所实训内容外,还包括电动机的降压启动、PLC的自编程学习、PLC对电梯的控制实训、基于变频器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等等。选修则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有意的设置一些竞赛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去完成。
3智能照明电路设计在实习中的应用
对于电气及控制类学生,在选修环节设计了多个项目,下面主要介绍智能照明电路的设计。
教室作为学生与老师学习、教学的主要场所,其照明系统必须首先要保证稳定可靠,同时,根据时间、亮度、人数多少等外在因素实现智能控制。根据需要,设计系统应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方式,在手动控制情况下,我们可以手动控制各个区域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从而控制灯的亮与灭,也即传统的控制方式。在自动控制情况下,照明灯会根据亮度、人数、时间等自动控制光照的强度,控制系统主要包括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控制光照强度主要是通过控制灯的点亮个数及点亮位置来实现。设计中主要设置了四个日光灯组,放于四个不同位置,用来模拟教室中的日光灯布置。光电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也各设置四组,分别从教室的四个不同位置采取信号。硬件连接框图如图1所示。
其中,光电传感器组用于光照信号的采集,将光照信号上传到PLC。红外传感器组用于采集人体温度信号,测定在一定的区域内有无人员及人员的数量、所在的位置,并将信号传送到PLC。西门子S7-200PLC作为本设计的核心器件,处理光电传感器与红外传感器传送过来的信号,根据信号向日光灯组中的开关发出闭合或者断开指令,从而控制日光灯组的发光。开关用于手动模式与自动模式之间的切换,当开关打开时,照明电路处于智能照明模式;当开关关闭时,智能控制关闭,系统切换到手动模式,照明电路处于传统手动照明模式。
电学知识教学范文6
电工知识对中职电工学生而言,是其专业课学习的必备知识,更是其日后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知识,要注重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当然提高。当前,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企业需求为根据,不但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完备,更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然而,中职学校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生对电工知识学习兴趣不高,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教学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其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都对中职电工教学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翻转课堂的定语与优势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所谓“翻转课堂”,其是从英文“Inverted classroom”或者“Flipped Classroom”直译过来的教学术语。人们也可以称其为“颠倒课堂”。通常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之后,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任务或者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练习所学知识。[1]“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是不同的,其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颠覆,学生依靠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在课后完成知识传授阶段的内容,而知识的消化理解则是在课堂教学中,在同学协助与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的,[2]可以是小组讨论探究、教师解疑答惑或者对个别进行辅导等等形式。
(二)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是具有一定优势的。第一,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翻转课堂”最注重的。第二,“翻转课堂”注重学生之间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3]“翻转课堂”上,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展开与组内学生的合作学习,[4]这样,学生不但增加了与同学教学学习的机会,还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方法,达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三、中职电工教学中“课堂翻转”模式的应用
在本文中,以讲解“短路”为例,进行“课堂翻转”模式实施过程的分析。
(一)教学案例前期设计与实施的分析
(1)活动时间:2015年3月19日;课时:两课时;实施对象:电子电工专业高一(1)班,45人。
(2)活动目标:学生对短路电路原理有初步的了解,明白短路会损坏电源,即学生能够对短路的定义、短路的原理、短路的种类以及短路造成的危害进行深入地了解,能够根据所了解知识进行实验演示。
(3)对学生进行小组分组:可以是学生之间自有分组,也可以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组,把班级45个人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9个人,教师制定小组组长,但是可以让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职责进行分配,并且对组内成员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
(4)学习资源的准备:短路知识内涵介绍、短路造成危害视频以及短路实验演示操作视频,源自作者制作的视频以及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各自时长:5分30秒、3分23秒、7分11秒,以及《电学“短路”》word文档一份,幻灯片演示文稿等网络资源。
(5)活动评价方式:活动评价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小组项目成绩主要是由主讲教师评价和小组内部互评完成,其中教师和小组互评各占50%,同时,学生的成绩则是由三部分组成:小组合作质量、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小组成绩构成,各占50%、10%以及40%。
(二)课堂翻转模式案例实施过程的分析
(1)课前环节
教师准备与学习资源:教师要把其录制的《短路内涵知识介绍》、《短路造成危害》以及《短路试验操作演示》以及相关文档和演示文稿到数字学习平台上,学生对教师提供的相关视频和文档进行查阅。
教师布置课前初级任务:一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自主学习短路的概念、短路的原理、短路的种类、以及短路的后果。二是让学生可以进行初步的实验操作。而学生则是在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的条件下,自主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自主进行试验操作。
教师对学生课前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准备不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并注意收集学生的问题;学生注意教师的点评,尝试自己动手试验,假如自身效果不理想,可以请教老师或组成成员,也可反复揣摩视频。
(2)课堂环节
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打开物理教学网站,播放与短路相关的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短路的兴趣,并问学生“短路会造成哪些危害呢?”;而学生观看视频,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组内成员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给小组布置任务,让小组组长带领组内成员进行试验操作,要求:能够掌握电路简化的要领,对电路结构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小组试验成果展示,交流试验心得: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试验成果展示,让小组之间互相选出试验最完美的;小组内部可以选出一名组员进行试验操作,并就其实验过程进行讲述,而其他成员要听取别组同学和教师对自己小组试验效果的评价,完善自己的试验。
整理实验结果,进行课堂总结:教师要对此次课堂“短路”的核心知识点予以总结,让学生对课前作业进行完善,另外,教师还要把各个小组任务以及个人课后作业提交到相关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及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