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言文阅读论文

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1

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尝试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古人读书提倡“熟读精思”,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并接触了一些文言文,初步具备了进行点评的条件。教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将所读文章的词句、段落、篇章、内容等诸方面的精妙之处表达出来,促使他们仔细研读、反复揣摩。这样,就把阅读、思维、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具体做法有以下一些。

教给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传统的做评点读书笔记的方法,重点讲清评点的内容、形式、目的等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做评点读书笔记的一般常识。

示范引路以学生熟悉的文言示范评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矩”可蹈,起到引路作用。我选择《口技》第一段示范评点如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入题,简介表演者。“善”字精当,为文章主眼。]会宾客大宴,[为下文写听众反应作伏笔。]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演出场地、道具。]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宣告开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开场前听众表现。“寂然”写宾客静待神情,为下文制造气氛。]

本段写口技表演前的情况。四句话交代了表演者、时间、地点、道具和宾客。

选择段落评点形式的读书笔记适合于短篇。对于初学评点者更应精选段落。所选段落,在字、词、句、内容诸方面确有可评之处。据此,我选择了《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作为首次评点练习内容。(见附)

指导实践段落选定后,对评点的要求作扼要说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时指点。

及时讲评学生评点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反馈,及时对评点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当堂讲评,对评点好的给以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第一次评点练习,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可组织第二次,练习可放在课内,也可放在课外。近一年来,我先后组织指导学生评点了《柳敬亭传》《六国论》《芙蕖》《记王忠肃公翱事》《左忠毅公逸事》《〈指南录〉后序》等文言文的重点段落或全篇。学生对用自己所学知识评点文言文热情很高,一般都很认真。为了点评好,同学之间自动讨论;为了做到语言精练,他们字斟句酌。通过几次练习,不少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能写出较充实的读书笔记。

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文言文有四点好处: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字斟句酌、精心阅读的习惯,有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②评点练习对学生反复推敲、锤炼语言有帮助,有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③抄写原文对记忆背诵文言文中的精彩段落和佳句大有益处;④熟悉了评点法,为学生日后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附:学生当堂评点《柳敬亭传》第二自然段

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2

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而惧名称之不建也。勉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渐渍德义之渊,栖迟道艺之域。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劳神苦体,契阔勤思,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是以卜式立志于耕牧,而黄霸受道于囹圄,终有荣显之福,以成不朽之名。故山甫勤于夙夜,而吴汉不离公门,岂有游惰哉?

今世之人,多不务经术,好玩博弈,废事弃业,忘寝与食,穷日尽明,继以脂烛。当其临局交争,雌雄未决,专精锐意,神迷体倦,人事旷而不修,宾旅阙而不接,虽有太牢之馔,韶夏之乐,不暇存也。至或赌及衣物,徙棋易行,廉耻之意弛,而忿戾之色发。然其所志不出一枰之上,所务不过方罫②之间;胜敌无封爵之赏,获地无兼土之实。技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征选者不由其道。求之于战阵,则非孙吴之伦也;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以变诈为务,则非忠信之事也;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而空妨日废业,终无补益。是何异设木而击之,置石而投之哉!且君子之居室也,勤身以致养;其在朝也,竭命以纳忠;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夫然,故孝友之行立,贞纯之名章也。

方今大吴受命,海内未平,圣朝乾乾,务在得人;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儒雅之徒,则处龙凤之署。百行兼苞,文武并骛。博选良才,旌简髦俊。设程试之科,垂金爵之赏。诚千载之嘉会,百世之良遇也。当世之士,宜勉思至道,爱功惜力,以佐明时。使名书史籍,勋在盟府。乃君子之上务,当今之先急也。

夫一木之枰,孰与方国之封;枯棋三百,孰与万人之将。衮龙之服,金石之乐,足以兼棋局而贸博弈矣。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用之于诗书,是有颜闵之志也;用之于智计,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于资货,是有猗顿之富也;用之于射御,是有将帅之备也。如此,则功名立而鄙贱远矣。——萧统《文选》

【注】①韦弘嗣:三国东吴人。 ②方罫(guǎ):方格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阔勤思——契阔:离散阔别

B.竭命以纳忠——纳:献

C.旌简髦俊——简:选拔

D.使名书史籍——书:记载

2.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宁越之勤,董生之笃——填然鼓之

B.以劫杀为名,则非仁者之意也——忽魂悸以魄动

C.勇略之士,则受熊虎之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乃君子之务,当今之先急也——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运用宁越、董仲舒、文王、周公等往圣先贤的勤劳事迹,勖勉世人不厌不倦进德修业,以实现经世济民的高远理想。

B.文章第三段有批评有鼓励,一方面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勇猛精进,一方面指出醉心博弈耗时费神弊多利少。

C.文章第四段作者针对天下纷争扰攘,君王求贤若渴的情势,鼓励当世之士把握良机,竭智纳忠,以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D.文章例证丰富,言之有物;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句式以骈偶为主,整散结合,节奏分明,琅琅上口,兼用比喻、借代、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以增强因俗论理的力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平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临事且犹旰食,而何暇博弈之足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B

4.且以西伯之圣/姬公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5.(1)平常日子面对职业不懈怠,身陷困厄时不改变平素的行为志向(根本)。

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3

一、为了一个目的──掌握“工具”,打好基础

(一)要掌握语文这一基础工具,就要学会阅读

小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掌握读、写、算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便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打下初步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种“工具”,学会了读写的基本技能,才可能为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打好基础。

(二)只有亲历阅读过程,才能学会阅读

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技能,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发展思维。正如田本娜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所说:“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掌握。”“阅读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主。”

(三)要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就得改革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阅读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突出的问题是不能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如:在阅读教学的开始,往往忽略了让学生经历“读顺”这一阅读感知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读懂”过程,成了教师把自己阅读活动的结果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变成学生思想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结尾还往往省略了使学生“读会”这一环节。因而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潜能受到了抑制,难以掌握这一语言文字“工具”。

“自主学读”就是要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自主学读”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就是针对这种现状,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把阅读学习过程中被教师忽略、代替、省略了的内容还给学生。以“读顺、读懂、读会”为阶段目标,指导学生亲历“感知、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在听、说、读、写的活动过程中学会读书,掌握工具,为发展自主潜能,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遵循两条规律──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一)遵循学生阅读过程中主体的认识规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它的结果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并提高认识能力。这个认识过程体现在阅读过程中是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由理解到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主体的实践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使其思维完成由具体形象到初步逻辑抽象的转化,才能使学生在无数次领会和掌握的过程中完成智力、心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自主学读”阅读教学模式坚持遵循学生阅读认识的规律,重视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情感,指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它强调“读顺”,打好感知的基础;强调“读懂”,要求学生经历体会、归纳进而达到理解;强调“读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操作运用的环节得到落实。

(二)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阶段的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均匀和平稳时期,这使他们心理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可塑性强,是发展思维、智力,培养个性、品德习惯的大好时机。我们要顺应这一发展规律,使学生在领会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本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自主学读”模式提出的“读顺、读懂、读会”阶段目标,是把阅读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促使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产生新的需要,产生不断努力的动力。因为这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构成了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的,成为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的力量,是一种递进的动机强化点。它们会使学生在亲历阅读过程中学会自主读书,尽快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

三、形成三个阶段──读顺、读懂、读会

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吸取前人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以“读顺、读懂、读会”为阶段目标的阅读课堂结构,以达到使学生最终“会读”的目的。

(一)第一阶段:读顺

“读顺”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准备、了解”阶段。它以充分感知语言文字为特征。

基本标准: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要达到把每句话读通顺。中高年级学生则还要调动已有的读段、读篇的基本知识、方法,去了解阅读材料,熟悉所读材料的内容。

学习行为: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了解能了解的东西,去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找到新旧知识的冲突处,进入新的学习准备状态。

指导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顺。首先,由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通过念、说、读、问把自己初读文章的情况向大家汇报。接着同学之间展开评议,交流心得,充分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纠错,或补充,或解疑……其间老师就学生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疑难,以范读、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听、说、读,达到“了解”。即明白作者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

(二)第二阶段:读懂

“读懂”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归纳”阶段。它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为特征。

基本标准:学生读懂阅读材料的内容,懂作者的思想感情,懂文章所传之道,懂得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习行为:学生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形象,把感知的东西形象化。经过判断、推理,逐步达到能逻辑抽象的思考过程。获得作者用词造句的规律和方法,获得思维方式的启发。从这些获得中领悟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方法。

指导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懂。引导学生在读、议、思、说的过程中,借助语言知识、生活经验,抓住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作者的思路;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紧扣重点句段,努力使词句内涵具体化──使语言文字形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情景。深入理解所读材料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格式上的特点,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还要回顾自己这一理解过程,领悟读书的正确方法。

(三)第三阶段:读会

“读会”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保持、运用”阶段。以记忆练习为特征。

基本标准:学生对重点字词能熟记,会造句。对精彩的重要的段篇能美读。能按要求完成说写任务。能学习运用新的知识、方法进行新的阅读学习。

学习行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进行积累吸收,在保持、记忆和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基本掌握。能把获得的阅读知识、方法与以前掌握的加以区别、归类,使读书本领有一个深化过程。

指导方法: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读会。通过朗读、背诵、复述、造句、说话、写话等形式使所学的阅读方法逐渐强化为读书的能力。

四、做好四点准备──更新备课策略

围绕着如何“教”的备课策略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思想,新的课堂结构,为适合“自主学读”的教学模式,必须更新备课策略。在熟悉大纲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把研究学生学习现状放在第一位,要做好如下四点准备。

(一)明确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

这是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获得”什么。它不是笼统的“学习本课生字词”或“理解文章内容”之类的叙述。它的表述必须明确这节课学习应认清哪些字的形,了解哪些词的义;或是了解这章所写的什么事什么物;或是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讲清某件事;或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个物……教师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任务。这些具体的要求是从教参上找不到的,必须下功夫从学生“学”的角度去研究教材。

(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就要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要与学生个别交谈。分析学生当中有多少人具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的基础,还有哪些人存在什么困难等等。

(三)确定指导方法及步骤

这是指在明确学生学习任务,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之后,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指导步骤。

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4

会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Ball,R.,andP.Brown,(1968),“AnEmpiricalEvaluationofAccountingIncomenumber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19(Spring1968),pp.159-178

[2]Beaver,W.H.,(1981),“EconometricPropertiesofAlternativeSecurityReturnMethod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Vol.19(Spring1981),pp.163-184

[3]Black,F.,1972,CapitalMarketEquilibriumwithRestrictedBorrowing,JournalofBusiness,July,pp.444-454

[4]Brown,L.,P.Briffin,R.Hagerman,andM.Zmijewski,(1987),‘AnEvaluationofAlternativeProxiesfortheMarket’sAssessmentofUnexpectedEarning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July1987),pp.159-194

[5]陈信元等,2002,净资产、剩余收益与市场定价: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金融研究(4),pp:59-70

[6]陈信元等,2001,预期股票收益的横截面多因素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金融研究(6),pp:22-35

[7]夏立军,2003,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应用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3年6月,第5卷,第2期,pp:94-122

[8]王跃堂等,2001,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7),pp:16-26

会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何建国,刘婧.实证会计研究的辩证思考及其范式选择[J].财会通讯,2011,09:9-11.

[2]田高良,李留闯,王鹏.发展中的中国情景化实证会计研究——第九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会计评论,2011,01:97-110.

[3]王建军,陈璇,陈萌.陈小悦教授实证会计研究的经历、自我反思及其启示[J].中国会计评论,2011,04:485-498.

[4]张伟华,毛新述.实证会计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第十一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会计评论,2013,01:91-100.

[5]李汉兴,李忠诚.网络会计的发展及必须解决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1

[6]李彩莲.网络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财会研究,2004(9)

会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鲍勃·瑞安等著,阎达五等译:《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与方法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瓦茨,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杜兴强:《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比较分析》,《辽宁财专学报》2000年第1期。

[4]盖地、吕志明:《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5]曲京山、乔俊兴:《论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6]张自巧:《论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和规范会计研究方法的辩证统一》,《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年第5期。

[7]齐献忠:《实证会计与规范会计相互关系研究》,《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8]汪江洪、刘凡齐:《关于规范会计工作中的实证会计研究》,《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9]张天蔚:《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的结合运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4年第8期。

[10]陈汉文、林志毅:《对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的思考》,《财经研究》1997年第2期。

[11]Boland,L.A.Fall.CriticizingPositiveAccountingTheory,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1992.

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5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训练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A.有朋自远方来

B.温故而知新

C.静以修身

D.慢则不能励精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甲文中强调“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

4.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_______;甲文选文侧重谈_______,乙文侧重在_______。

5.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文言文阅读论文范文6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抓住“突破口”,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去理解和应用,在合成运用中加深对词的体验和感知,这比单个词语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笔者执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通过交流,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说得上来:江西省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在那儿领导革命的时候,带领战士给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笔者认为,依托课文内容,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不仅时间利用率比较高,积累了词语,而且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体验了范文用词的准确,语言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找准“切入点”,渲染提升,在驰骋想象中体验

想象是人类通向艺术殿堂的翅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王崧舟老师在教学《长相思》时,让学生听着“风雪交加的呼啸声”想象纳兰身在征途的沉重。想象纳兰的辗转难寐;又让学生听着“轻快怡人的柔宛音乐”,用想象的眼睛观察纳兰美丽的故园……这样的想象,如此的意会,让学生深刻而又真切地感悟到了诗人纳兰的“身心矛盾”“、身心冲突”,更让学生触摸到了纳兰“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值得品位、揣度的心境。用王崧舟老师自己的话讲:“基于联想和想象的‘意会’,具有很强的直觉内省、体验感悟的情感色彩,是一种比言传更本质、更内源、更真实的生命方式”。

三、选择“点睛处”,妙悟提炼,在品位细节中体验

在阅读过程中,挖掘细节的点睛之笔,能进一步地认识文本的主题。传神的细节必定具备着生活的真实性、典型性,还应该有想象性,而且新颖独特的细节,往往着墨不多,但比千言万语的抽象叙述更能表现其深刻含义,使文本感染力得到增强。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抓住文本的细节描写,以细节的点睛之笔为突破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逐渐提高鉴赏能力。有幸聆听到一位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在阅读这一段时,教者就选择了文本的这一“点睛处”,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她巧妙的引导下,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第一遍,学生读出了“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这样“一抱”的“使劲”;第二遍,学生能读出我“没想到”“母亲”是这样“轻轻的”,轻得这么没分量;第三遍,学生读出了“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面摔倒”的那份毫无防备;第四遍,学生读得酸酸的,读出了我对母亲的“极不了解”“,关心太少”……就是这一细节的品位味,让学生悟到了这些文字中隐藏的凝重,提炼出了浓郁的感恩情怀,朗读体验让学生沉浸在了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意味深长的“没想到”之中。

四、紧握“兴奋点”,塑造形象,在角色表演中体验

这里的“兴奋点”,指的是能引起学生精神兴奋的集中点。对于表演,学生大多有一种表现欲和表演欲,小学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口味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生动的情节,都可以借助表演这一活动方式,让学生来体验和品味课文的内容和内涵。例如,《蜗牛的奖杯》这则童话中有这么一段,写蜗牛在一次飞行比赛中得了冠军,拿了奖杯之后“,他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在朗读时就情不自禁地加上动作,小蜗牛复杂的内心世界也都从学生的神态中,从他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中凸现出来。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兴致逐渐高涨起来,我就把表演引入了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心灵自由:一方面满足他们的“角色幻想”和“表演冲动”,另一方面则以此为桥梁在文本与他们之间架起一座体验之桥。

五、摸清“着力点”,质疑解疑,在实验操作中体验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科学实验手段应用到阅读教学中来。笔者在教《乌鸦喝水》时,就准备了一个瓶口很小的瓶子,并在里面装了半瓶水,让学生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不少办法,但又在自发的争议中否定了这些答案,最后决定就地取材,选定文本中谈到的办法。我先让学生操作演示,然后请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解释乌鸦喝着水的原因,最后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乌鸦喝着水的句子,仔细研读,课文的重点、难点就在这实验中解决掉了。

六、抢占“制高点”,拓展空间,在自主探究中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