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针灸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针灸论文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1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和存活率仍是临床上关注问题。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74例胰腺癌病人。现对胰腺癌外科治疗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4例中男42例,女32例;男女比1.31∶1。年龄19~78岁,平均6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53例、胰体尾部13例、全胰8例。根据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6版胰腺癌TNM分期方法[1]分期,TNMⅠA期3例、ⅠB期4例、ⅡA期4例、ⅡB期18例、Ⅲ期38例、Ⅳ期7例。既往史:胆道疾病31例,糖尿病28例,慢性胰腺炎12例,手术病人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导管细胞腺癌,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26例。本组随访率89.2%(66/74)。

1.2临床表现病程14d~16个月,平均3.8个月。根据病史分析,首发症状以腹痛、消瘦、黄疸为最常见,其次为腰背痛、腹部包块、十二指肠梗阻等。

1.3影像学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B超检查符合率83.8%(62/74);CT检查符合率90.5%(67/74)。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AE)。阳性率:CA19-971.6%(53/74),CA12537.8%(28/74),CAE40.5%(30/74)。术前对诊断不甚明确者常规行腹腔镜检查,26例中CT判断无远处转移的病人中,发现7例远处转移(7/26),避免了单纯诊断性剖腹探查术,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2,3]。

1.4治疗情况及随访(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组(病理切缘阴性)23例,姑息性切除组(病理切缘阳性)8例,单纯手术探查组7例(CT判断无远处转移而经腹腔镜检查发现远处转移者)。手术姑息性内引流组(各种减黄及解除梗阻手术)36例,占48.6%。(2)辅助治疗:自1999年开始本院对胰腺癌行以健择(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手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胰瘘、胃肠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2%。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综合征、肾衰各1例。随访情况见表1。表1各组随访情况

2讨论

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2年胰腺癌TNM分期标准较1997年的分期标准有较大改变,1997年分期标准中的ⅣB期在2002年改为Ⅳ期,ⅣA期改为Ⅲ期,Ⅲ期改为ⅡB期,Ⅱ期改为ⅡA期,Ⅰ期分别改为ⅠA期和ⅠB期。2002年分期标准将ⅣA期改为Ⅲ期更符合人们的临床习惯。作者将UICC2002年胰腺癌TNM分期标准的Ⅰ期定义为早期胰腺癌,即只局限在胰腺内,并未侵犯胆管、十二指肠或胰周软组织,无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临床上的小胰腺癌并不一定是早期胰腺癌,其仅针对肿瘤大小而言,是指直径≤2的胰腺癌,而不管是否有胰外浸润或淋巴结转移[4]。由于肿瘤局限,切除率较高,术后存活率明显改善,故胰腺癌的早期发现重点在于发现TNMⅠ、Ⅱ期的胰腺癌和小胰腺癌。

本组病人就诊时根据分期,Ⅰ期和ⅡA期11例,小胰癌12例。中、晚期病人比例大,导致手术切除率低,姑息性内引流术和单纯探查术占了58%。作者的经验是高度重视高危人群的监测,对其采取严格、科学的筛查,规范操作过程,减少漏诊。不能仅满足于已发现的阳性结果如胆囊炎、胰腺炎、胃溃疡等。对有黄疸的病人必须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筛查。目前最简便、实用的检查手段还是B超、CT,特别是薄层螺旋CT,对诊断不甚明确者常规行腹腔镜检查。本组行腹腔镜检查29例。26例CT判断无远处转移的病人,腹腔镜检查发现7例远处转移(7/26),其中4例腹膜转移,2例肝脏表面转移结节,经腹腔镜下活检冷冻切片检查证实为转移癌,1例腹膜、肝脏均有转移。改变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可避免单纯诊断性的剖腹探查术,从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亦可避免不必要的开、关腹。其余腹腔镜检查病例与术前分期及CT判断分期基本一致。Machi等[5]将腹腔镜与腹腔镜超声(LUS)胰腺癌分期的步骤总结如下:经腹腔镜视诊评估:有无腹膜的转移性扩散;有无肝脾表面、腹腔内浅表淋巴结及其他器官的转移;有无胰腺临近器官的直接受侵。经LUS评估:胰腺肿瘤的大小及解剖部位;肿瘤的超声特性;肿瘤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关系;胰腺内有无其他病变;有无肿大淋巴结;肝脾实质内有无转移。多数学者[6,7]认为腹腔镜下较易看清肝脏表面和腹腔,LUS能更好地发现肿瘤的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是胰腺癌分期的重要手段。本组经过筛查Ⅰ期和ⅡA期共11例,小胰腺癌12例,获得根治性切除23例,1年存活率达到57%。由此可见,早期胰腺癌与进展期胰腺癌的治疗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关键在于胰腺癌的早期发现。腹腔镜检查对诊断不甚明确者及判断胰腺肿瘤分期、性质、有无远处转移等,不失为一种较好手段。

由于肿瘤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复发、病变进展和(或)远处转移,故单一治疗均有其局限性,作者认为充分利用手术、放疗、化疗、热疗等方法的各个优势,做到真正的序贯综合治疗。术后采用健择全身化疗及高能聚焦超声热疗等,根治组、内引流组的1年和3年存活率与国内文献[8]相比基本相同。同时综合治疗后,根治组的5年存活率为8.7%,有明显提高,单纯探查组死于确诊后2~8个月(平均3.7个月)。这可能和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多种预后因素有关。

总之,目前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尚不令人满意,黄疸仍然是诊断早期胰腺癌的一个重要线索,临床医师必须高度重视对黄疸病人进行针对性筛查,重视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监测以发现早期胰腺癌及小胰腺癌,对诊断不甚明确者常规行腹腔镜检查,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存活率。

【参考文献】

1SobinLH,WittekindC.Forthe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TNM:ClassicationofMalignanttumours.NewYork,NY,Wiley-Liss,2002,87~89.

2PistersPW,LeeJE,VautheyJN,etal.Laparoscopyinthestagingofpancreaticcancer.BrJSurg,2001,88(3):325~337.

3VollmerCM,DrebinJA,MiddletonWD,etal.Utilityofstaginglaparoscopyinsubsetsofperipancreaticandbiliarymalig-nancies.AnnSurg,2002,235(1):1~7.

4李兆申.加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5):465~467.

5MachiJ,SchwartzJH,ZarenHA,etal.Techniqueoflaparoscopicultrasoundexaminationoftheliverandpancreassurg.Endoss,1996,10(6):684~689.

6VelascoJM,RossiH,HiekenTJ,etal.LaparoscopicultrasoundenhancesAmsurg,2000,66(4):407~411.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2

笔者采用影响因子求和法,对我国23所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国内国际期刊上公开的影响因子总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这些中医院校的学术研究竞争力。

1 文献回顾

对各中医院校竞争力的评价以往一直是靠主观印象,没有客观指标,显得表浅和笼统模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各种综合评价方法,但对中医院校评价指标不全,深入研究不够。在学校竞争力方面,有些学者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主要有:①“五所中医院校科研竞争力分析”[1],作者利用多种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等5所中医药院校的科技量、科技成果完成量、专利发明申报量。采用趋势分析和计量学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5所中医药院校的科研竞争力。②“《中草药》1990-1997年度引文统计分析”[2],该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法及《sci》、《cscd》评价期刊质量的有关指标,对《中草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刊出的论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评价该刊的质量,了解一些中药学研究的特点与现状,发现一些中药学特殊的规律,为文献服务工作的改进、期刊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③“我国高等中医院校1997-2005年论文统计分析”[3],作者以CBMdisc为数据源,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7-2005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在国内期刊上公开的总数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我国高等中医院校科技论文产出现状和分布规律,进而了解全国同类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地位,为领导决策,也为科研人员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拓宽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④“1997-2001四所中医院校〈学报〉论文引文分析比较”[4],作者根据这4所学校的学报刊载论文为统计源,对其引文进行比较分析,具有客观性及实用性。⑤“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5],客观评价了大学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⑥“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现”[6],作者依据高校科研管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模型,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使科研竞争力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量化,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笔者在借鉴以上学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抓住中医药院校发展中最关键的要素——论文学术能力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运用影响因子计量和的方法来评价各中医院校论文学术竞争力。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①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出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2001-2006年各个专业(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公开发表在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以及SCI收录的期刊上的文章数目。②利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在被SCI收录的外国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检索方法:选择数据库“pubmed”,再for一栏里输入“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点击“go”即可查询。因考虑到学校的英文名已改为“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则每个学校查询的时候必须查询两次。在这个过程中,会查到一些在非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如“yaoxuexuebao”等,则必须把这些文章的数目去除。

2.2 评价方法

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是对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7]。具体算法为: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总数)。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笔者在统计时采用的方法是:将每年每个学校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乘以某一年某一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后把所有的影响因子相加,然后作出比较。根据高校发展趋势,专科类高校都在向多科类高校发展。笔者统计分类时按4个类别来区分,即将论文分别归为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4个类别进行统计,最后加总计算。

转贴于

2.3 结果分析

在一般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中医类、中药类、针灸类、人文社科类4项比较,中医类最多,其次是中药类,社科类最少。中医类:广州中医药大学遥遥领先,影响因子总和高达761.55,其次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类:广州中医药大学仍然最多,为391.8。针灸类:天津中医学院位居第一,达到78.45,广州中医药大学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人文社科类:南京中医药大学以8.1排名第一。从总数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居榜首(见表1)。在核心期刊上影响因子总和情况:中医最多,中药其次,针灸较少,人文社科类最少。中医类:广州中医药大学以绝对优势稳持第一。中药类:广州中医药大学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为516.6,比最少的山西中医学院高出54倍多。针灸类:和前面的情况相似。人文社科类:山东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以11.55分并列第二。从总体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仍然是排名第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名(见表2)。在权威期刊和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情况差不多,但在人文社科类,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更少,很多学校几乎都为0(见表3)。被SCI收录文章的影响因子总和普遍都很少,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各个中医院校的影响因子都为0。总和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见表4)。从总体排名来看,广州中医药大学以2 698.615分位居榜首,南京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其影响影子总和分别为1 643.756、1 640.677(见表5)。表1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一般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注:各地院校均为中医药大学或中医学院(下同)表2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核心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表3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权威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 表4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SCI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表5 中医院校2001-2006年在各种期刊上的影响因子总和情况(略)

3 结论

笔者采用影响因子求和的方法,利用CBM和pubmed数据库进行查询,统计分析了2001-2006年全国23所高等中医院校的论文学术竞争力。评价方法是先分别对各个中医院校在各种期刊(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SCI)上发表的各个专业(中医、中药、针灸、人文社科)文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在各种期刊上的影响因子采取求和的方法最终得出: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位居前三名。各个专业论文量比较:中医类最多,中药类其次,针灸类较少,人文社科类最少。总体上看,各个中医院校在权威期刊,尤其是SCI上发表的文章尚少,但整体学术力呈不断提升的态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 香.五所中医院校科研竞争力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23-226.

[2] 霍 红,李 政.《中草药》1990-1997年度引文统计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3):77-81.

[3] 黄瑞敏,赵文竹,林晓华.我国高等中医院校1997-2005年论文统计分析[J].中国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6):74-76.

[4] 李宝英.1997-2001年四所中医院校《学报》论文引文分析比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92-94.

[5] 程 勇.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J].中医教育ECM,2002,(1):9-12.

[6] 张冬丽,师伟力,矫文成.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14):43.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3

com/)上查询。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设有18个大栏目,其中的内科11 个栏目外科3个栏目,以报道中医药临床研究为主。本刊在 对期刊中的文章进行筛选时,首选基金文章,由于版面需要, 再补充非基金文章,制作文摘。所以,本刊基本能完全收录 各期刊中的基金文章(中药类期刊除外)。本文首先对收录 的各类基金文章进行梳理分析,再结合栏目设置,探讨基金 资助的方向及中医各科的研究现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对2011年全年共6期《中国医学文摘■中医》各栏目进 行进一步统计,得出每一个栏目的基金文章比。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统计,本文将各种基金按级别从高到低进行分 类,共分为五类:1类:863、973、十五、十一五、全军级、博士 后;2类:省部级(包括厅局级)、全国性学会、直辖市(包括局 级)、中医局、军区;3类:地市(包括局级);4类:院校级;5 类:区级及以下。使用Excel 2007软件,对《中国医学文摘- 中医》2011年度收录的1 348篇基金文章按各级别进行统计 分析,并生成透视图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

对《中国医学文摘■中医》18个大栏目、14个小栏目的收 录情况进行统计,见表2、表3、图1。基金文章比超过50%的 栏目有10个:心脏血管疾病、消化系及腹部疾病、创伤感染、 骨伤科、肿瘤科、神经精神科、针灸针麻、按摩及其他疗法、中 药学、方剂学;其中中药学、方剂学的基金文章比分别高达 98.58%、6.27% ,说明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重视中药、方剂 的研究与开发,高于重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2.2 基金论文统计

使用Excel 2007软件的统计结果为,1类基金论文276 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0. 48% ;2类基金论文770篇,占全 部基金论文的57.12% ;3类基金论文180篇,占全部基金论 文的13. 35% ; 4类基金论文85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 6. 31% ;5类基金论文37篇,占全部基金论文的2.74%。

对收录的基金文章按各栏目进行分类,见表4、图2。对 1类基金文章进行分析,基金文章比為50%的栏目有结核病、 中药学;30% -50%的栏目有医史、历代医家论述、基础理 论、造血系及淋巴疾病、方剂学;1类基金文章为0的栏目有 寄生虫病、泌尿外科、男科、眼科、口腔科等。可以看出,在这 些中医药临床领域,重点基金资助为空白。

    2. 3 文献来源统计

本刊以筛选中医药临床类文章为主,实验类文章均没有录用。限于本刊的录用范围,对各来源期刊的基金文章比的统计有失偏颇,仅供参考。见表5。

    3讨论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4

【关键词】 中医;护理;中风便秘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形成是由于肠传到功能失常,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或体内缺水使粪便干燥、坚硬。便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诱发直肠癌的发生,因此需要早期预防和有效的治疗以避免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中风患者便秘可能影响血压上升,中风复发,因此,中风患者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在中风护理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期间住院48例中风便秘患者,对其进行中医护理以后取得了很好效果,具体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48例患者中,男性有29名,女性有19名,年龄在48岁到76岁之间,其中有26例是缺血性中风,有22例是出血性中风,所有患者的便秘时间在3到8天不等。根据4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可将其分为虚秘和实秘这两种类型:虚秘的表现是大便干结,如果用力排便则会出杆气短,在排便以后面白神疲、四肢乏力、懒言肢倦,还会有苔白射淡、脉细弱等症状;实秘的表现是欲便不出,大便干结,面红心烦,脉滑数,口臭口干,小便短赤,腹痛腹胀,苔黄燥等。所有患者都是经过了CT检查而诊断是中风的,本次研究排除了恶性肿瘤、肠道病变患者。本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便秘时间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饮食调护:①实秘患者:此类患者的表现是面红心烦、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等,因此患者就不能食用任何有辛辣厚味的食物,比如说鸡、酒、姜、鱼、羊肉、辣椒、狗肉等,每天清晨要饮用300ml的凉开水[1],多吃一些清凉的事物,因为凉可以清热,而润能够通肠,也只有肠道清润了患者才能顺利排便,比如多吃一些梨、芹菜、苹果、苦瓜、莴苣、萝卜、黄瓜等含有粗纤维的事物。②虚秘患者:中风患者出现虚秘的最多,而且其中常见的就是阳虚便秘,因为当患者在急性期治疗的时候,经常会用甘露醇来脱水,有时候还会速尿帮助患者利尿,那么这样患者就会排出很多身体内的水分,从影响到患者的津液,虚秘患者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头晕目鸣、便如羊屎状,因此患者不能食用羊肉、五香调料、辣椒等,如果食用就会加重便秘症状,要多吃一些润燥、养血、滋阴的食物,比如说生地、花生、蜂蜜、桑葚、芝麻、胡桃肉等,每天清晨要将蜂蜜冲服在300ml的温开水中,然后饮下(糖尿病患者慎用),要注意的是次类患者不要食用生冷瓜果[2]。

中药灌肠护理:灌肠药液的温度要控制在39°到41°之间,不能对患者肠黏膜产生刺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承受力来决定药物的温度、剂量、滴数、插入深度等,在插管的时候动作不能过快要轻柔[3],如果患者有便意或腹胀那么就减缓滴入速度,同时告诉患者要深呼吸,从而降低腹压,在导管20cm左右的时候,将药液注进患者肠内,这样能够防止其直接的刺激直肠感受,从而让结肠黏膜和药液能够充分接触、增强疗效。使用中药辨证保留灌肠来治疗便秘,其药液可以直接的作用在肠道,从而帮助肠蠕动,结肠便秘问题。

按摩护理:让患者取仰卧的,两腿自然的屈曲,腹部放松,在操作的时候要站于患者左侧,然后双手重叠,在脐部右侧三横指到脐下三横指的地方,按照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这样的方向慢慢按摩,让腹部能够下陷2cm。在每天早饭后按摩30分钟,在持续10分钟后解大便,如果是热秘患者,那么就配合点揉天枢、照海、育腧、大肠腧、三焦腧、膀胱腧这几个部位;如果是虚秘患者那么就点揉气海、肾腧、育腧、脾腧、关元、足三里和阳池手三里这几个部位。对便秘患者进行穴位、腹部按摩可以调整气机,健脾助运,促进胃肠道的活动。

针灸疗法:针灸能够刺激患者穴位,从而帮助肠道蠕动,让患者能够顺利通便,一般常用的穴位是天枢、照海、足三里、大肠腧等[4]。虚秘的患者使用补法,其主穴加上胃腧、脾腧,留针30分钟;实秘的患者则使用泻法,其主穴加上曲池、合谷,留针30分钟。

2 结 果

在对本组48例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以后,有39例患者的护理效果很好,每天能正常排便一次,粪便质软;有7例患者有所好转,排便时间也缩短到2到3天一次;有2例患者暂时没有明显改善。

3 结 论

便秘是中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便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长期的卧床胃肠蠕动功能就减弱导致便秘。中风患者发病后以卧床休息为主,活动减少,容易形成便秘;中医学认为[5],多数便秘患者是因为其体内燥热,或者是气机不畅、肝气郁结而出现便秘的,还有可能是患者年龄偏大,在久病以后其阳、气、阴、血虚弱而导致的。

多数中风患者有焦虑、紧张、抑郁、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这些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功能、胃肠运动功能,导致便秘发生,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刻意控制自身排便感,不想麻烦家属、护理人员,又因床边无遮挡物而产生不安、害羞情绪,这些问题都会加重患者便秘症状[6]。对便秘患者护理时,我们采用饮食、药物保留灌肠、按摩、针灸等方法的护理同时也要进行心理护理。护士要主动、热情和患者沟通,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情绪要正确的疏导,告知患者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经过治疗以后就会康复,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让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预防便秘所具有的正常性,在患者生活上出现问题时,护理人员要热情的给予帮助,当患者出现烦恼、顾虑的时候,护理人员在了解其原因以后要帮助其树立积极心态,从而让患者心情舒畅,这样在治疗的时候才会事半功倍。对于中风便秘患者来说,饮食方面是很讲究的,中医认为“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这才是健康之道,如果经常吃一些膏粱厚味,那么就会伤及到脾胃,从而出现便秘问题,因此要嘱咐患者多食一些高纤维、高营养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可充分地吸收水分,从而将大便软化,而且还会让大便能维持一定体积,从而有助于结肠的扩张,促进胃肠推进功能。平常护理人员也要嘱咐患者要多饮水,对于虚秘患者要让其饮用热水。

参考文献

[1] 冯爱萍.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护理[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11,15(8).

[2] 曾静.ZENG Jing 76例中风患者便秘的中医护理[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

[3] 付春兰,齐秀红,王秀芬.行气泄下方保留灌肠联合胃肠减压治疗肠梗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2007(01).

[4] 阮红.申燕勤点刺手穴法加健康教育治疗老年慢性便秘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06).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5

[摘 要] 为了在电针临床中更科学地选择连线方式,采用文献查阅和临床观察的方法,对电针连线方式选择的现状,以及电针连线方式与疗效和针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有关文献和论文对电针连线方式的论述有所不同;还发现在电针临床上采用不同连线方式,可导致疗效程度及针感产生的部位各不相同。认为在电针治疗肢体疾患时可选用同侧连线方式;在电针治疗全身疾病时应选用非同侧连线方式。

[主题词] 电针;连线方式;针刺感应PreliminaryStudyonConnectiveModelofConductingWiresinElectroacupun

ctureZhuJiang,ZhangJun,ZhangLufen,etal(DepartmentofAcupmoxibustionandMassage,BeijingUniversityofTCM,Beijing100029)

[Abstract]Inordertomorescientificallyselectconnectivemodelofconductingwiresincl

inicalelectroacupuncturetreatment,consultingliteratureandclinicalobservationwereusedtoresearchandanaly

zepresentsituationofselectionofconnectivemodelofconductingwiresinelectroacupuncture,andrelationsoftheconnecting

modelwiththerapeuticeffectandneedlingsensationresponse.Itwasfoundt

hatthereweresomedifferencesaboutdescriptionoftheconnectivemodelinrelativeliteratureandpapers,anddifferentconnectingmodelscouldproducediffer

enttherapeuticeffectsandneedlingsensationresponseindifferentregions.Itisheldthatipsilateralconnectingmodelcanbeu

sedfortreatmentofdiseasesoflimbs,andcontralateralconnectingmodelshould

beusedtotreatgeneraldiseases.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NeedlingSensationResponse

电针刺法在现代针灸临床应用普遍,不但提高了毫针刺法的治疗效果,还扩大了针灸疗法的治疗范围。电针刺法除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各种疾病的治疗外,还可用于针刺麻醉,尤常用于各类痛证、骨关节病变、肢体瘫痪、脏腑疾患、五官疾患、神经官能症、预防保健等。然而,对于电针连线方式的选择及其与疗效和针感之间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却未见详细论述。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和临床观察的方法,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有关文献对电针连线方式的论述各不相同

杨兆民氏在《刺法灸法学》中是这样论述的"……将电针器上每对输出线的2个电极分别连接在2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分别连接在身体的同侧,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更不可将2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1]。目前许多针灸著作都持相同意见[2],只有刘公望氏在《现代针灸全书》中有不同的描述"一般以非同侧肢体1~3对穴位为宜"[3],同时指出"也可结合神经的分部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而电针专著《中国电针学》则未提及连线究竟应在同侧还是非同侧[4]。

2 有关论文采用的电针连线方式各不相同

笔者还从《中国针灸》1990年第5期~2000年第6期有关电针的临床研究、机理探讨(早期为临床报道、实验研究)、短篇报道等栏目中,随机检出100篇论文,以了解这些论文是如何采用电针连线方式的。临床治疗方面的论文共有60篇,其中仅有14篇论文明确说明了连线方式(233%);9篇论文由于只选取了两个穴位(两个同名的经穴或两个任脉督脉的经穴),因此连线方式是显而易见的(150%);其他37篇论文没有明确说明如何进行连线(617%)。动物实验方面的论文共有40篇,由于多选用两个穴,故其连线方式是明显的,这一类的论文有27篇(675%);而选穴较多的论文均未明确注明连线方式(325%)。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肢体疾病多为单侧,选穴也多用患侧穴,此时连线方式显得并不十分重要;而全身疾病、脏腑疾病时多选双侧穴,此时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连线呢?以下试从连线方式与疗效和针感的关系进行分析。

3 不同连线方式导致疗效程度有所不同

笔者在电针增强药物流产(以下简称药流)作用的临床观察[5]中,选用双侧的合谷和三阴交穴,并分设同侧连线组、非同侧连线组、对照组,以比较两种不同连线方式的疗效差异。实验在3组均施药流的基础上,同侧连线组分别在每一侧的异名穴(即合谷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同侧组);非同侧连线组则分别在两侧的同名穴(即合谷与合谷穴、三阴交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非同侧组),对照组不进行电针。

各组排囊时间比较的结果表明,非同侧组的平均排囊时间最短,同侧组次之,对照组最长。经统计学处理,非同侧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的结果表明,电针后,非同侧组的下腹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同侧组(P

各组转经天数比较的结果表明,非同侧组转经所需天数最少,同侧组次之,对照组最多,经统计学处理,非同侧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

4 不同连线方式导致针感产生的部位有所不同

根据临床治疗记录,笔者分别就非同侧组和同侧组针感产生的穴位进行了分析。发现非同侧组针感产生的部位分别在左合谷、右三阴交(23例,344%),右合谷、左三阴交(11例,164%),右合谷、右三阴交(8例,119%),左合谷、左三阴交(7例,105%),双合谷、右三阴交(7例,105%),双合谷、左三阴交(5例,76%),右合谷、双三阴交(3例,45%),左合谷、双三阴交(3例,45%);同侧组针感产生的部位分别在双合谷(28例,459%),左合谷、右三阴交(10例,164%),双合谷、双三阴交(7例,115%),双合谷、右三阴交(7例,115%),右合谷、左三阴交(5例,82%),双合谷、左三阴交(3例,49%),右合谷、双三阴交(1例,16%)。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非同侧组,每例患者都至少在一侧的合谷穴和一侧的三阴交穴同时出现针感;而在同侧组,459%的病例仅在两侧的合谷穴出现针感,另外541%的病例至少在一侧的合谷穴和一侧的三阴交穴同时出现针感。

5 对电针连线方式的初步认识与建议

从不同连线方式与疗效之间关系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非同侧组促排囊、镇痛、助转经的效果均优于同侧组。而从不同连线方式与针感之间关系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非同侧组是合谷和三阴交二穴共同发挥作用,而同侧组则有近半数的病例只有合谷穴在发挥(主要)作用。

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临床选用两对穴位进行电针治疗时,若两侧同名穴连线(左中连线)的话,每对穴中定有一穴有针感,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例如分别在两侧的合谷与合谷穴、三阴交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若两侧均为异名穴连线(上下连线),这两对同名穴中则可能有一对无针感,从而治疗作用较差,例如分别在每一侧的合谷与三阴交穴之间连线时。只有当所选的两对穴位均有针感出现时,疗效才有可能更好。

综合起来分析的话,似乎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在电针合谷、三阴交穴时,连线方式不同,导致疗效和针感产生的部位有所不同;若希望分别位于上下肢的合谷和三阴交穴共同起作用的话,应首选非同侧连线的方式。根据这一结论,再结合文献论述,本文对电针刺法临床选用不同的连线方式提出以下初步建议:在电针治疗肢体疾患时,可选用同侧连线方式,如神经肌肉病变;在电针治疗全身疾病时,应选用非同侧连线方式,如内脏疾患。并可按照治疗要求,根据连线后产生的针感对连线方式进行重新调整。

笔者还认为,在电针治疗中,影响疗效的干扰因素较多,在报道时,如不写清楚包括"连线方式"在内的操作程序,他人则很难重复疗效,同时也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另外,有必要深入进行电针连线方式与疗效和针感之间关系的研究,了解其它电针常用穴位在不同连线方式时疗效、针感的差异,以便今后在选择电针连线方式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6 参考文献

1 杨兆民.刺法灸法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9

2 刘冠军.中医刺法集锦.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91

3 刘公望.现代针灸全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608

4 朱龙玉.中国电针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77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6

原来她在一年前因车祸撞伤了右肩,虽没骨折,但却造成严重软组织挫伤。经治疗虽伤愈肿消,但肩关节活动严重障碍,右上肢不能上举,洗脸梳头困难,只能用左手。多方治疗无效,听朋友介绍,中国医师宋钦福有绝活,许多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脱出、关节病等疑难病症,往往能手到病除。她今天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前来一试,没想到经宋钦福和李美虹医师用一根细小针刀刺入肩部剥了几下,又在左小腿上和右胳膊上扎了几支针,捻了几下,她的胳膊竟奇迹般地举了起来,她边讲述边不停地举着胳膊让我们看,临上车时还不停地叨念着“中医真神”。

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医大夫

宋钦福1965年入伍从医,毕业于军医学校,在新疆医学院及友谊医院进修学习心脏内科2年,后又考入新疆中医针灸专科学校和长春中医学院学习中医8年,是一位既有医学理论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西医高级医师。

他热爱中医事业,过去军队医院是以西医为主,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任某驻军医院医务处主任时就在军队医疗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驻军医院开展中医工作的意见》的论文,极力倡导军队医院重视中医,开展中医工作。

1988年他转业到烟台工作,当时政策规定,军队团职以上干部转业可以挑选单位,烟台市有设备先进、技术雄厚的西医医院他不去,反而挑选了当时条件较差的中医医院,担任医务科科长。他重视人才培养,带头搞科研,8年问他带领医院科研组同全国其他医院一起进行了14种新中成药的临床观察研究,并都通过了国家鉴定。

他擅长用中西医诊治疑难杂病,在国内外杂志上20多篇。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业绩被收编入《烟台科技指南》、《中国当代医药名人》、《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等著作中。是当时烟台地区较有影响的医疗专家之一。

1997年,宋钦福正值事业的鼎盛时期,他从山东烟台中医院应聘到墨西哥麒麟康复中心行医和讲学,1999年被墨西哥自治大学继续教育中心聘任为中医针灸顾问,并担任中医针灸教学工作至今。10多年来,他兢兢业业,认真执教,―直是该校中医针灸专业最具影响力的教师。

他一贯主张外国中医教育要正规化,十分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教育,教学生动活泼,能根据外国教学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并尽量引用现代科学知识讲解深奥难懂的中医理论,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

中国教师和外国学员

那天,我们到了卡宾构大学采访,尽管是星期天,教室里仍坐满了人。

学生中不仅有来自墨西哥各地,也有德国、法国、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和中国台湾等远道慕名而来的求学者。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年过60的老者。有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师、护师,也有少量药师、化学工程师,甚至还有从事植物、花卉研究的学者。

我们好奇地询问几位中国台湾籍学员:“你们为什么不在台湾或大陆学中医,而来墨西哥学?”他们说:“我们是慕名而来的,因宋老师教学严谨,从不保守,能用中西医两种理论讲课,易懂易学。”一位化学工程师告诉记者,他们学中医针灸不是为了当一名针灸师,而是喜欢中医,更重要的是让神奇的中医针灸为自己及家人的养生保健服务。

宋钦福医技精湛,医德高尚,不重金钱,服务热情,每当有患者支付诊疗费有困难时,他都爽快地给予减或免,学生都亲切地称他“傻医师”。他在大学讲课10多年,工资从未增加,有人心疼地劝他,“你60多岁了,每天讲8个小时课,拿那么点钱,比看病少收入很多,又很累,快别干了。”他总是笑一笑回答:“我讲课不是为了钱,而是传播中医,服务患者。”

针刀医学是新兴的一门中西医结合新医学,为能让针刀医学尽快走向世界各国,2001年他利用回国休假之机,参加了中国中医研究院举办的针刀学习班,回墨西哥后根据国外实际,摸索研究出能被国外医疗法规所许可的一套简便操做方法,成熟后多次办班推广并与李美虹带领学员组织成立了墨西哥针刀学会,多次组团到中国参观学习。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针刀学术交流大会上,宋钦福荣获“2010年十大针刀特殊成就大奖”,并被推荐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宋钦福告诉记者,他能在墨西哥推广传授中医针灸,离不开李美虹的参与和帮助。

师徒合作相得益彰

李美虹出生于中国台湾,14岁随父母亲移民拉美30多年,父母都热爱中医,常用针灸帮人治疗病疾。李美虹自幼受父母影响,立志当一名医师,虽然她大学选修了建筑专业,并成为一名建筑师,但她始终未放弃学医之梦,1997年经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推荐,开始跟随宋钦福学医,成为宋钦福的得意门生。

她学习刻苦,聪明勤奋,是卡宾构自治大学中医针灸专科第一届学员,现今已15届了,她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毕业后留校任教。她曾到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望京医院、总院、北京针刀总院、天津中医院、烟台中医院等地进修、学习,医技长进很快。目前又在美国攻读中医博士学位。

李美虹除有系统、扎实的中医知识外,因她精通中文、西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直担任宋钦福的医学翻释,宋钦福的所有讲义、文稿,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针灸学、特种针法学、针刀医学、中药学、成人推拿、小儿推拿等等,皆由她释成西文,这些讲义和材料已在墨西哥广为流传和使用。可以说,由于有李美虹的帮助,使他们对墨西哥的中医针灸事业和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宋钦福和李美虹认为,墨西哥是中南美洲地区针灸发展较好的国家,墨西哥针灸协会目前大约有5万多会员,中医针灸教育也较普遍,如墨西哥州就有一所规模较大的公办中医针灸5年制大学,学生超千名。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墨西哥理工大学、卡宾构自治大学都开设了中医针灸专业,一些私人中医针灸学院、学校就更多了。但教学质量高低不一,高水平的中医教师不足,有能力的中国教师更少。在课程设置上,缺少规范的教学体系和制度。因此,宋钦福和李美虹10多年来―直致力于推广中医针灸教育正规化工作。

2002年,墨西哥国家卫生部针灸条例下发,这是墨西哥政府制定的第一个针灸疗法条例,它的正式发表意味着针灸疗法在墨西哥合法化。在同一时间,他俩撰写了《加强中医针灸教育规范化》的文章在报上发表,呼吁针灸教育需要改革和提高。在各种针灸学术会议上,他们也经常呼吁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教育学习。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推动墨西哥中医教育的发展。

办一所正宗的中医大学,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梦!

2007年,宋钦福和李美虹多方奔走,注册了“墨西哥中医药大学”,他们计划办一所集教学、医疗、科研、制药为一体的新型大学。

在课程设置上按《世界中医学教育标准》执行,引入中国中医药大学正规教学体系,招聘高水平的教师讲学,把墨西哥的中医教育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