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1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实现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因此培养能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加强、提高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地位与质量是符合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同时也是缩短我们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的关键环节。下面我对这次的综合实训想简单的谈一下!
一基本内容
1、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是指直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证明文件,其主要作用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的情况。填写原始凭证的内容为: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编号、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基本内容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给予说明,如购买商品的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等),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2)、记帐凭证:记帐凭证是登记帐薄的直接依据,在实行计算机处理帐务后,电子帐薄的准确和完整性完全依赖于记帐凭证,操作中根据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的内容:凭证类别、凭证编号、制单日期、科目内容等。
2、根据会计凭证登记日记帐。
日记帐一般分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他们都由凭证文件生成的。计算机帐务处理中,日记帐由计算机自动登记,日记帐的主要作用是用于输出现金与银行存款日记帐供出纳员核对现金收支和结存使用。要输出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要求系统初始化时,现金会计科目和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必须选择“日记帐”标记,即表明该科目要登记日记帐。
3、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登记明细帐。
明细分类帐薄亦称明细帐,它是根据明细分类帐户开设帐页进行明细分类登记的一种帐薄,输入记帐凭证后操作计算机则自动登记明细帐。
4、根据记账凭证及明细帐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记帐凭证及明细帐用逐步结算法中的综合结转法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5、根据记账凭证编科目汇总表。
科目汇总表也由凭证文件生成,其编制方法为对用户输入需汇总的起止日期则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时间段的科目汇总表。
6、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根据得出的科目汇总表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产生出对应的总帐。
7、对帐(编试算平衡表)。
对帐是对帐薄数据进行核对,以检查记帐是否正确,以及帐薄是否平衡。它主要是通过核对总帐与明细帐、总帐与辅助帐数据来完成帐帐核对。试算平衡表就是将系统中设置的所有科目的期末余额按会计平衡公式借方余额=贷方余额 进行平衡检验,并输出科目余额表及是否平衡信息。一般来说计算机记帐后,只要记帐凭证录入正确,计算机自动记帐后各种帐薄应该是正确的、平衡的,但由于非法操作,计算机病毒或其他原因有可能回造成某些数据被破坏,因此引起帐帐不符,为保证帐证相符,应经常进行对帐,每月至少一次,一般在月末结帐前进行。
8、根据给出的相关内容编制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将十二月月初数视为年初数,本月视为本年数编制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一种会计报表,它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程式,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损益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把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报告期的净损益数。根据具体要求操作计算机得出本月的负债表和损益表。
二、心得体会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我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会计专业人员,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竞争力,也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培养较强的会计工作的操作能力。于是,我们乐于参加了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会计实习。
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一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2一、实践目的:
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恰当写照。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里,无论是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会计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会计的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学习好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里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也要认真积极的参与各种会计实习的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实践内容: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一学期的专业学习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后,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书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从而加强自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运用会计财务管理的技能水平,为今后的会计工作做铺垫。
实践期间,我主要是了解公司正在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的使用和会计处理的流程,并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在这学期的在校学习与参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备考过程中,我已经初步了解了手工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电算化。为了更好的了解实际工作中的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流程,我充分利用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去体验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公司采用的是金蝶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帐都是通过财务软件完成。我认真学习了正规而标准的公司会计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的操作。实践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期间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记账工作。在这次实习中不仅让我深刻的感受到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对会计工作的重大意义还让我知道了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以下是我的实践望老师予以指正错误之处。
三、实习体会:
⒈会计电算化的定义及其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是以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它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近些年,会计电算化的推广与普及,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对传统的会计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以及数据传输和通讯设备作为数据处理系统的核心,完成从原始数据的搜集,以及经由记录、验证、分类、登记、计算、汇总、报告等一系列会计工作,因此,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只进行一些辅的操作,即只需把会计数据以规定的要求输入处理系统,计算机即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完成会计数据处理,并将最终结果---财务报告打印出来。会计电算化是把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科学与会计理论和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货币计量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的输入、存储、运算和输出,以现代机器工作取代手工操作,实现会计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提供计划和控制经济过程需要的会计信息。
会计电算化系统使得会计人员从财务账册中解放出来,但并未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另外,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对手工会计职能的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是面向任务和职能的,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来说已经足够,但在业务流程的监控和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上还需要加以完善。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它又总是首先反映在财务危机上,不是缺少现金,就是缺乏持续经营所需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ERP系统成了企业的一个新选择。
五、实践总结: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2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两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2010年1月4日起在Xx省建设工程总公司Xx公司进行了专业实习,以下是我在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再来上班之前,心里没底,一想到可以上班了,感到既新鲜又紧张。新鲜的是能够接触很多在学校看不到、学不到的东西,紧张的则是万一做不好工作而受到批评 该怎么办。在这次实习中,本公司让一为财务老师指导我实习,期间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中我遵守了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上班的第一天指导老师先耐心地向我介绍了公司的基本业务、会计科目的设置以及各类科目的具体核算内容,然后又向我讲解了作为会计人员上岗所要具备的一些基本知识要领,对我所提出的疑难困惑,他有问必答,尤其是会计的一些基本操作,他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我在心里想,能遇上这么好的指导老师真是我的幸运。虽然实习不像正式工作那样忙,那样累,但我真正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了,因而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觉得收获也不小。在他的帮助下,我迅速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开始尝试独立做一些事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指导我的老师就开始叫我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和附在会计凭证上的原始凭证。由于以前在学校做过会计凭证的手工模拟,所以对于会计凭证不是太陌生,因此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学校里所学过的理论对于区区会计凭证完全可以熟练掌握。但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指导老师让我尝试制单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困难。于是我只能加班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编制会计凭证做好准备。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所作的工作就是一边学习公司的业务处理,一边试着自己处理业务。做过会计模拟实习的人都知道,填制好凭证之后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不像在学校,错了还可以用刀片把它刮掉,在公司里,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比如说: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子,这样才能作废。而我们以前在学校模拟实习时,只要用红笔划掉,在写上“作废”两字就可以了。2.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3.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的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帐的借贷双方就不能结平了。
所有的帐都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出错,要复查好几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简单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指导老师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除了编制记帐凭证,指导老师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提高工作水平的坚实基础.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但当你工作以后,你才会发现专业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期间我经历了许多充实的工作,虽然很多看起来是小事,微不足道,但从中可以学到的东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时,指导老师总是主动向我说明,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这个新环境。使我在这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做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我只能参加财务部门中较为简单的工作,如出纳及帮助会计进行帐目的核对等工作。虽然工作不难,时间也不长,但我仍十分珍惜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实践经验,从中也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东西并增长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实践性教学
[作者简介]张惠英,新疆供销学校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8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77-03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职教育中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目前,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结果是学生虽然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拿到了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电算化初级证书等证书,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究其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作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要针对实践内容反复上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教学却存在明显滞后的现象,除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写案例;其次是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只是引导和提示;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知识运用、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综合能力。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凭证、账簿、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第一,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从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比较普遍,学生进行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
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例如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2)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m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3)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5)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中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其次是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中职学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业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要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全真模拟企业。同时,还要考虑实训设备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价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建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学校要走访企业,了解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学校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宝贵意见。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校企合作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学校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第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第三,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会计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它符合学校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体制改革方向。进行了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教学显然不够,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尤其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比较先进的情况下,已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要求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
1.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
2.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的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3.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实验室,应安装先进的ERP 软件,分别模拟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日常运转流程,从单纯的财务教学应用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重视岗前培训,将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②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高校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二、改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现阶段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多数高职院校仍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训操作也是按教师固化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已远不能适应。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包括我们学院)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的“项目化教学”就是一种最适合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从根本上将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5
但目前在走访多家用人单位后,我们发现财会毕业生上岗后不但不能马上开始工作,而且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电算化岗位培训。这说明在我们的电算化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严重影响到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改进。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出现的问题
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5%的企业都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利用电算化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虽然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但是我们的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电算化水平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往往是上岗后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电算化岗位培训才能开始工作,这一现状让用人单位头疼,同时也给学生择业和就业带来障碍。
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专业课程设置陈旧。中职专业课程设置没能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做及时调整。中职教育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只在第三、第四学期安排了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证的课程“会计电算化”。以电算化考证代替电算化的系统学习和实训。课程设置调整的滞后导致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走入误区,将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等同于电算化考证合格率。此教学目标距离社会岗位需求相差甚远。
(2)教学软件单一。中职学校80%以上都是采用用友软件来教学的,但是实际上,2009年用友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左右。众多学校采用用友软件作为唯一教学软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用友软件是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因此,我们的毕业生上岗就业工作时很可能面对的并不是用友软件,而可能是其他财务软件,这就会导致学生得重新学习和实训,出现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不一致的状况。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
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电算化岗位操作者,以软件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应做如下改进:
1.改进该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是,中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一直以来都以取得电算化合格证为目标,以教完某本教材为目标,没有一个明确的、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根据社会岗位需求,中职电算化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此目标下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系统电算化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软件系统的管理技能。教学目标可细化为三个方面:①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自行解决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②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操作技术;③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和障碍等。
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实例介绍会计软件的各项操作、各个模块功能;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比较不同版本会计软件的操作、各种类型企业使用电算化工作的特点等,为达到培养具备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个最终目标服务。
2.调整相关课程开设顺序,对教学大纲进行必要补充
由于明确数据库的含义,学会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从数据库的角度深入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除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数据库知识相关课程。Access数据库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数据库系统,它的强大功能主要体现在:可以通过向导创建表、查询、窗体及报表;可以有效管理、分析数据等。而且操作简单、易学易懂。通过学习Access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简单讲解一些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架构、数据库安装、服务器配置、财务软件安装调试维护等的内容。
3.教学方法的改进
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在电算化学习中,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笔者在实践中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改进教学。在电算化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电算化会计的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编制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其次,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教学案例,再经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亲自上机实践后撰写案例实验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系统总结。一般来讲教师会将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笔者认为教学案例最好来源于真实的一线工作。例如,让任课教师去企业做至少两个月的实际工作甚至半年,有条件的在企业兼职更好,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实例。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结合教学设计优质教学案例。
4.教学实训模式的改进
目前电算化教学的实训模式一直是“教学模块实训模式”,即学生只按照财务软件系统的现有程序,依照某个公司案例进行系统设置,随后再进行一些简单的核算操作就完成实训课了。其实这种实训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应包括分段实训、分岗实训及综合实训三个部分:①分段实训即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在学习实用财务软件时按照学习的内容进行。即在财务软件上进行完成老师要求的操作,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阶段实验,以验证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分岗实训是指在完成分段实训之后应进行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训。即当一笔会计业务发生时,应以不同的岗位身份在财务软件中进行操作,以达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际工作的目的。比如,一笔采购业务发生后应由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的处理,而由出纳进行收款处理,由会计进行填制凭证和记账的处理等。这种实训模式比较能反映社会就业岗位的现状,能做到教学与就业相融合。③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同步实训。即学生在完成了会计学相关课程和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的学习之后,将一个案例资料分别以手工和计算机的方式同时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且将手工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充分了解手工下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的差异性,全面体会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益处,体会会计信息化的先进性和现代化,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
会计电算化已是目前社会财务工作的主要办公手段,培养具有电算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我们中职财会电算化教师的实际任务。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长足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实际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闻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6).
会计电算化实训报告范文6
第一,师资能力问题。一是教师工作经验不足。目前,大学会计电算化教师绝大多数都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由于大多数都是直接走出大学校门,进入大学课堂任教,缺乏亲身从事财务工作的经验,虽然研究生毕业需要短暂会计业务学习,由于时间短,接触实际不多,对于实践教学经验明显不足。二是实践能力不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会计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要求实践性较强。目前,一些高校电算化教师队伍中半路出家者居多,很多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加上教师师资队伍不足,很多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三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不好。实践教学中教学与用不能很好对接。四是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由于多数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仍是满足于灌输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未能妥善处理教与学关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教学方法问题。课堂实训教学方法不当,会影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实训课占有近一半的比重,然而,很多高校实训课并不能按要求开课,一些实训课主要形式还是模拟教材的例题,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很少,课堂实训教学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第三,教学内容问题。会计电算化专业缺少总体规划,没有材和教学标准,各大高校电算化课程讲授内容都不一样,教学内容混乱。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考虑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过分强调计算机编程方面知识,对计算机应用知识讲解较少,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第四,实践教学设施问题。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设施利用率不高问题,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学校计算机教室有限,有许多专业都需要进行计算机教学,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时间受到限制。另外,由于经费限制,很多学校计算机没有更新,版本过旧,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2会计电算化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种途径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实践经历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学校应该组织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学习、实践、调研,同时,教师也要创造条件去企业进行实践报告,作为实践教学素材,通过实际调研,分析汇总,做成财务案例,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分析案例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都精通的教师。另外,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自己的动手能力。
第二,创新教学内容,设置多类型教学风格。会计电算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专业性,在专业性教学的同时,要掌握好内容的设置和分析。例如在系统维护、操作程序、数据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软件知识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一定的重点调整。
第三,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培养。会计电算化科目培养的人才既是专业型人才,也是操作性人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重点选择,只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统一,才能够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知识与能力的转化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更新。
第四,提高教学设备的专业化水平。会计电算化教学依托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升级和发展以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为基础。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因此,投入到教学中的基础设备尤为重要。用于教学和实践的计算机设备必须要进行更新换代,而且在软件应用上,需要紧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样才能够使学生跟随先进的技术,实现实践能力的创新发展。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