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模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模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1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具己经在我们生活当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部分离不开模具,如电脑,电话机,洗衣机,冰箱,杯子等等,另外汽车、摩托车业是国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一辆汽车各种各样的模具就要用到2万多个。由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促使模具技术不断进步,对模具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根据社会发展对模具专业学生的要求的实际情况,对高职及高技模具专业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以下探讨。
1.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我们对无锡新区及周边的模具企业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需要的学生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良好的沟通与团结协作能力,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掌握良好,再学习能力较强,同时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常用机械专业外语,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把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于:面向各类型企业,培养爱岗敬业,具备机械及各类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2.计算机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领域
高职高技类模具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主要应从事注射模的设计与制造。塑料产品从设计到成型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包括塑料制品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产出等几个重要方面。它需要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艺师及熟练操作工人协同工作来完成,它是一个设计、修改、再设计的不断优化的过程。传统的手工设计已难以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运用,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计算机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塑料制品的设计
基于特征的三维造型软件为设计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设计平台,能根据塑料制品使用要求、塑料性能的要求、成型的工艺特点、模具结构及制造工艺的要求,生产批量及生产成本等各方面的要求,综合考虑塑料的力学、物理、化学性能、从而把制品的质量、体积等各种物理参数一并计算保存,为后续的模具设计和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模具结构设计
根据塑料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设计软件会提供包括型腔数目及排列方式、浇注系统、成型部件、冷却系统、脱模机构、侧抽芯机构及标准模架等,最后给出全套模具结构设计图。
3)模具开合模运动仿真
注塑模具结构复杂,要求各部件运动自如,互不干涉,且对模具零件的顺序动作以及行程有严格的控制,运用CAD技术可对模具开模、合模以及制品被推出的全过程进行仿真,从而检查出模具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处,并及时更正,以减少修模时间。
4)注塑过程数值分析
塑料在模具模腔中要经过流动、保压和冷却三个主要阶段,其流动、力学行为和热行为非常复杂,采用CAE方法可以模拟塑料熔体在模腔中的流动与保压过程,其预测结果对改进模具浇注系统及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还可计算模具在注塑过程中最大的变形和应力,以此来检验模具的刚度和强度能否保证模具正常工作;对制品可能发生的翘曲进行预测可使模具设计者在模具制造之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分析模壁的冷却过程,改善制品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匀性。
5)数控加工
复杂制品的模具成型零件多采用数控加工的方法制造,利用数控编程软件可模拟刀具在三维曲面上的实时加工过程并显示有关曲面的形状数据,以保证加工过程的可靠性,同时还可自动生成数控线切割指令、曲面的三轴、五轴数控铣削刀具轨迹等。
目前,国际上占主流地位的注射模CAD软件有Pro/E、UG、SolidWorks等;注射过程数值分析软件有MoldFlow;数控加工软件有MasterCAM、Cimatron等。应用CAD/CAE/CAM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产品开发和模具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强有力地推动了模具行业的发展。据文献统计,国外采用模具CAD/CAE/CAM技术可使设计时间缩短50%,制造时间缩短30%,成本下降10%,塑料原料节省7%,一次试模成功率提高45%~50%。 转贴于
3.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通过毕业设计,学生会用到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机械制图、机制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模具钳工工艺学、塑料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模具材料学等等,同时会快速熟练使用计算机各种软件,使各项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可以采取将模具设计内容同CAD/CAM/CAE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成立了一个由多名老师组成的模具设计指导小组,每个老师负责设计流程的一个步骤。根据参加模具设计毕业课题的学生人数,适当分组,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不给出具体的塑件制品,如只是告诉学生要做一个手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确定自己的设计产品:如游戏机操纵手柄、机床操作手柄、起子手柄等等。
1)制品的造型。可直接采用通用的三维造型软件。如采用三维造型软件soldwors或Pro/E、UG设计出塑件的内外结构,并绘出二维图。
2)根据注塑制品采用CAD系统进行模具的概念设计,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规划、模具价格估计等模块,采用基于知识与基于实例相结合的推理方法,推理的结果是注射工艺和模具的初步方案。方案设计包括型腔数目与布置、浇口类型、模架类型、脱模方式和抽芯方式等,使模具各系统的设计达到最佳。
3)在模具初步方案确定后,用CAE软件进行流动、保压、冷却和翘曲分析,以确定合适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如果分析结果不能满足生产要求,那么可根据老师的要求修改注塑制品的结构或修改模具的设计方案。
4)教师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或者修改注塑制品的结构,或者修改设计方案。
5)在完成CAE分析和方案评价后,进行模具的详细结构设计,包括型腔、型芯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布置及尺寸、冷却系统的布置及尺寸等。在结构设计过程中,运用注射过程数值分析软件MoldFlow分析按钮受力后的结构强度、刚度及应力等,对结构进行不断修正,学生会发现机械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知识在这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对以前所学课程也是一个综合应用的过程。
6)模拟模具开模、推件与合模的过程,并进行模具的干涉检查。
7) 模具结构完成后,进行数控加工,采用MasterCAM9.0加工软件,完成模具的虚拟加工过程,并自动编制数控加工的NC代码,利用仿真模块可以查看加工完后工件的合理性,得到的装配模型存入实例库中,供以后的设计参考。
8) 最后要求学生提供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以及完整的二维、三维图纸。在论文撰写阶段和答辩过程中,采用看图软件,用来截取设计图像并辅助介绍整个设计过程,采用办公软件用来做文字的处理。每位学生在整个设计完成后,做一个总结,提出本设计的创新与特色在何处,考虑设计中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完成了本设计的全过程:塑料制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自己设计、加工出来的最终产品,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模具设计技术工人的成功感觉,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要力争多请企业的设计人员同学生交流,多让学生接触到实际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
4.结束语
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相信学生既对高职高技五年课程的学习可以做一个总结,同时又掌握了最流行的、同社会实际最靠近的设计、加工方法。相信毕业生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模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2
【关键词】毕业设计;护理专业
毕业设计作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评价一个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尺,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教育部门加强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水平[1]。本文就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开展情况,分析了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时间冲突。一般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正值学生顶岗实习离校在外,指导老师无法面对面的现场指导,只能通过信息、电话、网络等方式和学生建立联系。同时在最后一学期,学生面临执考、就业和专升本等压力很容易分心,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找工作上,到最后得过且过,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还有部分同学已定好工作的,觉得毕业设计无关紧要,甚至我行我素,不听从老师的指导。2.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或来自于医院,虽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但学历偏低,教育水平不高,缺乏科研能力,也许通过相关政策提升为高校系列的教师,但技能水平没有实质性变化,难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还有部分老师是高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理论功底扎实,由于缺乏企业背景,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薄弱。同时师生比例失调,指导力量不足,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下,导致教师力不从心,难以保质保量完成。3.学生的问题。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高。学生普遍反应不知如何写作,对毕业设计有回避心理。计算机应用能力差、专业知识不扎实,学校也没有安排系统的相关课程,大多学生不会查文献,且有的高职院校没有购买专业文献数据库,造成资料搜集困难,难以提高毕业设计水平。4.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毕业设计辅导监控难以到位,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进行及时的跟踪考核,同时学校缺少相应的监管与奖励机制,难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校的毕业设计评价仅以校内老师为主,缺乏引入医疗专家社会性评价的环节,答辩考核内容多局限在论文与答辩成绩的考核,而忽视学生职业素质的考核。加之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特别关注,每年要求学校上报就业率,以此来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并确定来年的招生指标[2],造成学校对学生毕业答辩流于形式,重成果、轻过程,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对策
1.合理安排时间。由于毕业答辩与执考、应聘和专升本等发生冲突,难以兼顾全面,可以提前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确定阶段任务和最后目标,达到先入为主的目的,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在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构思选题,收集素材[3],同时各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单科课程的学习中建立和培养系统全局的观念。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指导老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根本。安排教师统一进行培训,寒暑假期间到医院进行实践锻炼或参加短期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组建毕业指导老师团队,不同年龄阶段教师进行合理搭配,发挥各自的优势。同时与医院合作建立双师指导制,由校内外两名老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校内导师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理解和创造能力;校外导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解决理论学习的不足[4]。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坚决反对“拿来主义”,毕业答辩不合格者,记载到成绩册中。其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学校专门开设计算机和毕业设计等相关课程或讲座,使学生针对性学习毕业设计的方法流程及写作规范,如何选题、调查研究及进行文献检索,增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夯实基础。还可以将往届优秀的作品提供给学生们参考,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工作。4.建立监督评价体系。建立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加强毕业设计的动态监控。定期对毕业设计选题、开展情况、完成进度、毕业答辩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下一步的整改。建立和健全毕业答辩监督机制,毕业答辩成绩除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评定外,还应引入医院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5]。建立起奖罚机制,将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等与毕业设计成绩挂钩,对优秀作品给予表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不合格者,延期毕业。
结语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最后一次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虽然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目前存在一些困难,但根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深化高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提高教学和毕业设计的质量,为进一步的临床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2]钟苹.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职教论坛,2012,(14):47-48.
[3]高秀华,周凤兰.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256.
[4]任长春,单以才,舒平生.基于校企协同保障机制的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和实践[J].模具专业教学与实践,2015,(10):89-92.
模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3
摘要:毕业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本文针对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探索和讨论,分析了优缺点,并对各种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提出了必须推进拓宽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012-01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全面系统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综合型课程,是对学生在校所学专业课程的最后一个总结性回顾,也是对社会、企业招聘人才的重要展示,为学生后续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基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模式,我院机械类专业在学生毕业设计方面,以努力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
1.毕业设计的模式
在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基础上,为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生产实际,我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新路子,采取的主要模式有:
1.1 传统模式。由我系专任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每位老师最多可指导8个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虚拟课题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由指导老师拟定,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全过程。
1.2 校企合作模式
1.2.1 与实习基地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在实习基地中挑选具有工程师职称以上的技术,通过签订聘任协议的方式聘任他们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同时也安排校内指导老师跟进设计过程。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柳州市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柳州数控机床研究所、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学生选题均是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或产品,学生在企业或学校完成设计任务。
1.2.2 与学生就业单位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有些就业单位由于人员比较紧缺,要求学生能够在第八学期去上班,并且能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企业分派工程师指导,同时也安排校内指导老师跟进设计过程。主要单位有中山鑫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中山卫氏燃具有限公司、东莞展恒玩具有限公司、柳江旗辉环保机械有限公司、柳州天河汽配有限公司、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万向系统柳州分公司、柳州源创电喷有限公司、柳州市日高控股有限公司等。此种单位必须经过系部的考察,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合作。
1.2.3 校企合作毕业实践环节,由企业指导学生实践环节,并加工实物。通过深入考察,与深圳德立天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龙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毕业实践环节协议书,企业单独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全过程,最后通过优化设计,真刀真枪的加工出实物,检验自己的设计过程,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各模式优缺点
通过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针对我系目前的毕业设计安排,总结了一些相关经验,以便日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1 传统模式。优点:专任教师对我校毕业设计要求比较熟悉,对指导毕业设计经验比较丰富,学生基本上在学校或在本市进行,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把控比较到位,能及时发现学生设计过程中的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缺点:大部分老师的选题都是教师自拟的虚拟课题,能够结合工厂生产实际和科研的课题比较稍少,对设计过程的正确与否比较模糊。
2.2 校企合作模式
2.2.1 与实习基地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优点:工厂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都是在机械行业工作的时间比较长,对工厂的设计生产拥有比较丰富现场经验,学生的选题均来自企业的生产实际,或是对现有产品的技术改造,或是公司的新产品的开发等,学生接触的东西都是企业需要投入生产的产品,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很好的参照作用。
缺点:在初期的合作中,特别是刚接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学校的毕业设计要求、进程方面了解不够深入,在指导学生整理各种资料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校内指导老师不断的进行沟通协调。
2.2.2 与学生就业单位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优点: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就业,保证学校的就业率稳步提高,达到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主要结合学生所处的岗位安排课题任务,或是对现有产品的技术改造,或是公司的新产品的开发等,由企业分派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指导,他们对生产现场比较熟悉,能在指导中及时发现学生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学生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了解实际生产存在某些问题,及时向公司领导反映,企业人员在指导过程中也可以观察和培养学生,实现实习试用期的考核。
缺点:合作的单位必须严格筛选,反复沟通,签订相关协议。同时,也要安排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协调,检查和督促学生,确保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由于学生是一边上班一边做设计任务,需要在工作之余完成设计任务,相对于其他同学,他们的时间更紧张,工作强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毅力比较坚定,有吃苦耐劳精神。
2.2.3 校企合作毕业实践环节,由企业指导学生实践环节,并加工实物。优点:使学生真正零距离接触企业,整个设计过程都在企业完成,前期由企业专门组织培训,包括理论设计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课题主要是公司的产品,比如小型设备、模具等,通过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完成设计和加工装配过程,让学生自动动手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自己加工装配实物,自豪感明显增强。
缺点:合作的单位也必须严格筛选,反复沟通,签订相关协议,费用较高。同时,也要安排校内指导老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沟通协调,检查和督促学生,确保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开展。企业自身生产任务重时,工程技术人员对学生的指导时间明显减少,需要反复协调。
3.效果分析
通过对近几年毕业设计的统计分析,在材料整理的规范性方面,自有老师指导毕业设计的传统模式要好些,校企合作模式稍差,因为老师对学校的要求比较清晰,对学生的要求都是按照学校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从学生答辩情况看,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学生在答辩中表现较好,他们能应对实际中发生的一些问题,并能进行解释和处理找到应对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校企合作的三种模式中,校企合作毕业实践环节,由企业指导学生实践环节,并加工实物的模式效果最好,达到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在学生找工作就业当中增强了底气,提高面试的通过率。
通过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环节,使学生提前了解和熟悉了企业的情况,为自己今后找准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时,企业也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上展示了自己,为吸引和培养人才做准备,实现校企双赢。
4.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4.1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主动性不够。需要在开展毕业设计环节之前,加强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4.2 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3 加强校企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沟通和联系,明确我校对毕业设计的规范要求,提醒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务必按我校要求要求学生。
4.4 在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上要慎重,必须对企业进行先期考察,企业符合条件,才能让学校离校到企业上班,在同一个单位上班的同学最好不要太多。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联系,让企业协调好学生的工作时间,保证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校内指导老师要督促在外的同学抓紧时间按时按质的完成毕业设计。
4.5 加强过程管理,严格审查指导老师的课题申报,符合要求才能进行开题工作。开展初期、中期、后期检查工作。
5.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是全面系统的训练、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综合型课程,必须推进教学改革,尝试各种与时代接轨的新模式,人才培养才能与企业同步。校企合作是实现双赢的良好模式,需要不断拓宽,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柏祝玲.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1)
[2]陈静蓉.校企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模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4
【关键词】综合素质 专业与职业 创业与创新 工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01-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习了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后能够满足社会整体或用人单位需要的能力。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科学而复杂的工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和不同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评价方法与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本文结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设计)专业的实践为例,结合各类专业综合周与创业创新周、专业竞赛、专业与职业培训等环节的实践,从专业与职业、创业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中的专业核心能力。
一 立足“模”字,提高模具核心专业能力素质,为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信、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我国模具行业从业人员已有600多万,长江三角洲及江苏是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模具需求的集中地区,仅江苏苏州目前就有各类模具厂1000多家。
结合行业需求及地区经济发展,继承学校办学传统和优势,确定模具方向作为专业的主要特色之一,并且是塑料模具、冲模、锻模同时并重,模具的设计、分析、制造能力并重。选定冲压、锻造、塑料、模具制造、模具CAD/CAM等五门课程为重点建设课程,强化三类模具的三种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就业时选择面宽,适应性强。
经过多年的软硬件建设,学校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专业实验室,配备了行业最先进的软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模具学习、设计、分析、动手操作的平台。通过学校的“长三角模具专业水平岗位能力”培训考试项目的学员将获得长三角市政府人事部门联合颁发的长江三角洲紧缺人才岗位模具专业能力证书。
二 紧扣“实”字,加强专业实践环节,强化校企联合,凸显专业综合实践周特色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最广泛宣传的各应用型专业水平比较的实践试金石。
第一,为了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近几年,学校通过中央地方共建和自筹资金投入近1500万元建设了材料加工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模具工程中心等,与省内著名企业联合建设了15个校外实习基地和3个省级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实践教学环节与工程结合紧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训练。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学分比例超过45%),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通过实践项目从产品数字采集到产品造型、模具设计、制造工艺、模拟分析、模具制造等一条龙项目的训练将其整个串起。毕业设计选题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项目,培养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同时将企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理念带进学校。
第三,模具专业开设了模具综合周、材料回收综合实验周、模具工程师实践周、材料资源信息检索周等特色综合周。学生从选题与概念设计到资料搜索、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结果与成果评价,进行自主的探索与研究性学习与锻炼。通过综合实践周的锻炼,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主动探索研究精神,强化了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 围绕“创”字,围绕创新与创业元素,多渠道多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
创新能力就是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以独创性、整合性、发展性等为特征,其核心是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软件就是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
鉴于以上概念,学校将“创新”与“创业”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创业意识等理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结合工程,鼓励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容忍失败和标新立异。具体安排上结合软件培训、模具设计师的研讨与实践、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创新基金)、模具设计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活动、创业与创新实践综合周等进行。
创新与创业教育实践周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通过对各种创业知识的系统讲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意识,并且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和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为今后其创业活动提供借鉴。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计划书,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理论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
四 突出“数”字,突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强化职业能力培训
CAX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许多成型加工及模具企业已经实现计算机辅助的产品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设计到数控代码的直接生成。
学校构建了数字化设计制造教学的软硬件基础。完善了教学体系,优化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加强数字化设计制造系列课程建设。材料成型CAX应用技术系列课程包括CAD/CAM技术、材料成型CAE技术及应用、CAPP概论、CAD/CAE/CAM课程设计(2周)、数控实习(2周)等课程内容,并配备了课外8种CAD/CAM/CAE软件证书培训(AutoCAD、Pro/E、UG、CATIA、Moldflow、Deform、 Dynaform、AnyCasting)。为加强数字化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开设了以下选修课程:快速成型、逆向工程、工业产品设计、检测技术与数据处理、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方法。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举办比赛造氛围,引导学生学习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兴趣。
材料成型CAX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课堂精讲、上机多练、课程设计的项目训练、数控实习操作和课外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很好,就业竞争力大大提升。该专业学生毕业时95%以上的拥有三个相应的软件培训证书。
五 结束语
通过几年地培养模式的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学生就业基础好、综合能力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专业核心能力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查光成、郝洪艳、贾俐俐.材料成型专业新技术应用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
模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5
关键词:自学考试;专接本;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祖伟(1963-),男,江苏宜兴人,南京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76-02
自学考试“专接本”创新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全日制在籍学生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采用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专业计划,利用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开展本科助学辅导并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学生参加自学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可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文凭的人才培养模式。专科学生在专科校园里通过高职院校、本科主考学校的联合培养完成学历的提升,在学好专科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从“技能型”应用人才逐步成长为“技术型”、“工程型”应用人才,在完成知识结构重建过程中实现自身素质“质”的飞跃。高职院校也通过对接本科专业,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本科主考学校的指导,对加快自身专业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有效积累发展后劲等起到了促进作用。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统计,几年来参与对接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加(现已达105所),在校专科学生接读本科的人数也迅速攀升(至2013年接读学生总人数已达83100余人,已毕业学生23300余人)。
但随着对接高职院校的增加及规模的扩大,受主、客观因素制约,各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资源、生源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有些高职院校对“专接本”创新教育模式认识不足,导致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应用教学环节上重视不够,主考学校派出的毕业设计答辩教师反映“专接本”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不高,甚至个别高职院校擅自降低毕业设计的规格要求,严重影响了“专接本”整体的教学质量,一些用人单位也对毕业生质量提出了质疑。为此,作为主考学校有必要摸清“专接本”学生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所在并加以研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专接本”毕业设计现状
以南京工程学院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2011级“专接本”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召开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专接本”人才培养目标和《南京工程学院“专接本”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设置调查内容,对11所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情况展开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94份,收回有效答卷347份。在汇总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毕业设计答辩教师填写的反馈意见等三方面信息后,认为2011级毕业设计组织工作、选题和开题、过程管理和规范性比前几年有所提升,课题的难易程度、工作量也基本符合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但是毕业设计整体质量不高,暴露出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等问题,同时还发现高职院校之间毕业设计质量高低差距很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少数对接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对“专接本”毕业设计的意义与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没有把毕业设计看做是自身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训练和展示的一个重要过程,对课题不作认真细致的研究,开题报告流于形式,设计方案仅是框架,更没有具体内容。
2.选题缺少实践价值,题目类型少,学生缺乏自我择题意识
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意识,指导教师给什么课题就做什么,表1中显示指导教师指定的课题占72.1%。少数指导教师课题单一,与实际生产联系不够,个别教师同一课题已多次使用。
3.管理制度不完善,少数指导教师工作不到位
部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对分散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更是疏于管理;有些指导教师工作头绪繁多,给学生的指导时间不够,如表2统计数据所示每周得到两次以上指导的学生仅为47.6%,个别指导教师把关不严,甚至在学生所设计的模具结构存在严重错误时,也没有给予及时纠正。
4.毕业设计时间难以保证
部分学生已经提前走上工作岗位,实际用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不足,往往是在匆忙中应付毕业设计任务。
5.基础知识、规范性与标准意识欠缺
部分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出现了知识“不够用”现象,主要反映在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没有牢固掌握,设计说明书中的专业术语不能正确表述,基本写作能力差。少数学生不按主考学校要求的规范格式做毕业设计,不按照国家标准制图,随心所欲,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
6.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缺少自己思考的内容,缺少解决问题的尝试,缺少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方法,少数学生还存有侥幸心理。
二、提高“专接本”毕业设计质量的建议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从事初步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具体实践。“专接本”学生在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更需要利用毕业设计环节来检验自身知识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主考学校、对接高职院校加强“专接本”内涵建设的着力点,对于全面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提高自考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自学考试“专接本”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考学校应协助高职院校一起对“专接本”毕业设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在分析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改进管理的方法及提高质量的措施。
1.加强思想认识,健全管理制度
对接高职院校应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端正办学思想,增强办学的社会责任感;应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高度出发积极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积极推进自学考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进程;从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视野做好“专接本”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对待每个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真正提升。承担“专接本”教学任务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能力的主体,应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从开展本科教学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奉献中体现人格魅力。
对接高职院校应从学校层面上完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学校主管部门应牵头成立毕业设计教学管理领导组,全面负责所有对接专业的毕业设计管理,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工作流程,强化责任意识。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毕业设计中有一些指导教师,尽管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经验,但他们没有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任务来看待,不能潜心于教学工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得到全过程的良好指导,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失去了对于设计的兴趣,[1]这样的指导教师是不可选的。民办院校的教师流动性大,青年教师比例高,也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
高职院校要选派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这些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实践经验,还要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动态;要积极营造本科教育氛围,组织教师开展学术讨论和研究,使教师的教学有别于专科阶段的教学;要创造条件培养教师在专业理论、实践经验、实践能力等方面尽快适应本科教师角色;要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促进其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成长,使“专接本”教师队伍尽快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要尽量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稳定的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主考学校应协助高职院校做好师资培训工作,全面做好对接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指导工作,协助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建设。
3.建立毕业设计监督机制及相关的评价机制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相当关键,不容忽视。通过中期监督检查,不仅能使指导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更能在高职院校层面上掌控毕业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促使此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中期检查中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如实、及时填写过程记录,如指导情况登记表、中期检查情况登记表等。[1]建立学生与教师间的互相监督与评价机制,建立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之间的互评机制,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强化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
4.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规范性训练和标准化知识培训
高职院校需要适当调整专科阶段的课程,给有愿望接读本科的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需要针对本科阶段课程开设前期课程,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铺垫,使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衔接起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着力改变专科阶段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注重规范性训练以及标准化知识学习,认真做好课程设计,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只有经过日积月累地学习和训练,学生到毕业设计时才能得心应手。
5.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新实践
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为“专接本”学生开设工具书使用、文献检索、翻译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课堂,开设专业领域新工艺、新方法的讲座,开拓视野,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思考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追求创新、推崇创新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采用生产岗位上的实际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大胆选择新工艺和新方法。
6.主考学校积极备课和开展教研活动
本科主考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指导高职院校开展好“专接本”教育教学工作。应组织高职院校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开展课程教学方法的指导,帮助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在开展毕业设计教研活动时,应着重解读本科人才毕业设计的规格和要求,尽量采用轮训的方式使所有带毕业设计的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培训。
“专接本”创新教育模式从探索—积累—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但未来这一创新教育是否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是决定性因素。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将成为有关教育工作者今后的努力方向。
模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6
Abstract: It can achieve win-win to develop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of Production-education & Research, which can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ability to the community, but also to promot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lesson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nd the opportunities of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situation are analyzed,andto combine with many years practices of Production-education & Research,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are explored.
关键词: 产学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校企双赢
Key words: production-education & research;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personnel training;university-industry win-win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47-03
0 引言
应用型高校办学要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走向,逐步形成办学特色,而不是照搬、模仿其他高校的办学。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彰显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实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的三大使命,可成为地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校企合作教训与深度合作机遇,从实践中总结校企深度合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1 校企合作教训与深度合作机遇
应用型高校多年通过建立企业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环节(比如专业开设、培养计划制订、企业家进课堂、指导毕业设计等)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多年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中,普遍存在校企合作主要从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角度出发,主要关注学校主体获益(包括学生实习实践、就业以及教师实践等),往往忽略企业主体的利益诉求,因此在实践中普遍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关系不稳定、合作程度不深、企业参与程度低等现象,比如历年签订了为数不少的实习基地,但真正深层次开展校企合作的为数并不多,如何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是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应用型“3+1”卓越人才培养以及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专业与需求对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要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更加深入,校企合作更加多元化。经过多年的摸索,应用型高校办学逐步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希望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经济新常态下,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招工难用工成本高成为常态,企业竞争激烈,企业急需产品技术升级,企业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支撑企业转型发展,对于大量中小企业虽然有技术开发等部门,但技术开发能力不足,尤其是实验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技术部门进行日常技术开发与生产,企业需要借助社会,尤其是高校的智力支持,否则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可见,校企双方有深入合作的历史性机遇,抓住校企双方的需求,也就是双方的兴趣点,转变单方面思维为双赢思维,建立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深化校企合作。
2 校企深度产学研合作实践与探讨
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大学的工科学院,多年产学研合作实践办学过程中,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积累校企产学研合作实践经验。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校企深度产学研合作,学院的产学研工作主要做法与探索如下:
2.1 产学研合作方选择
合作方选择应遵循目标共识、优势互补与信誉原则。目标共识原则强调合作各方需在目标上达成共识,尽管行业企业、高校的领域不同,但校企合作双方也有目标相同的地方,需要达成共识,以使产学研合作能为实现双方共同的目标前进;优势互补原则强调组织选择合作方前需了解合作方是否具备自身缺乏的资源能力,实现强强联合,企业优势在于生产、资金、市场信息等,而高校优势在于人才智力、试验设备及科技信息等;良好信誉原则保证合作双方降低风险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合作方选择还可包括对合作项目的选择与评估。
2.2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是科研、生产、教育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优化企业技术开发行为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也拓宽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交流,高校教师深入企业,参与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企业专家和工程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既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又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产学研深入合作要建立实现校企双赢、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是产学研合作良性发展的关键。建立校企层面及执行层面沟通与运行机制,校企层面定期召开合作研讨会,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高校面临学生实习安全、企业聘任导师资格等问题;企业面临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生产安全等问题。
实践中学院与十多家企业建立比较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比如:上海名古屋刀具公司、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上海沿浦集团、上海康茂胜自动控制公司、上海高罗输送设备公司等。
2.3 聘请企业专家进入学院教学委员会
为将产学研合作的思想渗透到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中,实现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进入学院教学委员会,参与专业调整与设置、培养计划修订、课程体系讨论、讲座、授课等人才培养环节,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比如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聘请模具行业协会以及骨干材料成型相关企业专家进入专业教学委员会。
2.4 产学研基地
产学研基地建设通过企业与高校签订契约,可以项目合同形式,以高校为技术依托,高校提供技术研发和试验设备,企业提供资金和生产设备,通过企业将技术产业化、商品化。学院表面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试验研发物理气象沉积(PVD)技术,将具有更高硬度、更强结合力和更均匀的薄膜运用于工具、刀具、模具以及有高耐磨要求的零部件,研究制备的各类PVD涂层,可以大幅度提高刀具、模具与摩擦磨损件的使用寿命。该中心已与上海名古屋刀具公司、上海高罗输送设备公司、上海紫江集团著名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产学研合作,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也给产学研合作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学院还与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上海沿浦集团建立产学研基地。
2.5 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工作室
校企联合实验室是高校与企业在“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结合企业与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合作共建的非实体性研发平台。联合实验室设置研究方向、相应的管理制度及运行经费,研发人员汇集行业企业专家和高校人才,开展应用技术试验开发。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西门子校企工作室、机械工程故障诊断技术开发联合实验室、康茂胜自动控制校企联合实验室等。
2.6 联合申报项目
政府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申请政府导向的科研课题,学院与企业联合申报各级政府资助项目,比如近年学院获得上海市联盟计划项目二十多项。另外企业联合学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市、区级小巨人企业等。
2.7 人员双向交流
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上海市教委与学校支持教师带薪到企业实践,鼓励企业优秀人才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优先引进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近2年学院聘请80人次企业兼职专家授课、指导毕业设计、企业实践等活动,到企业实践(包括开展横向课题)教师近30人。
2.8 企业工程实训
学校加强校内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前已经具有相当的工程实践能力、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积极吸纳学生参与企业工程实训,制定实训方案,聘任企业指导教师。学生企业工程实训螺旋式进行,通过机械工程认知实训,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及其发展,对机械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感性认识,促进后续培养环节的目的性。机械工程生产实训,通过跟踪典型零部件的生产流程,学习典型零部件产品的制造过程与制造设备,学习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在生产过程应用,学习产品开发过程的试验装备和试验方法,培养工程意识。
2.9 顶岗实习
学院2011级、2012级多名同学到西门子、上海航空发动机、上海龙达塑料、上海鼎龙机械、上海沿浦等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要完成岗位工作,按企业员工要求,可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强岗位能力训练,提高敬业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激发创新思维,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形成创新源动力。学生得到磨练,能够面对困难,积极上进。
2.10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企业选派指导毕业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实行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组成的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评阅和答辩。毕业设计课题来自企业真实工程项目,强调结合工程实际,真题真做。学院毕业设计课题来自校企联合指导的占40%。
2.11 设立企业冠名竞赛、奖学金
学院与上海亚虹公司合作,举办每年一次的“亚虹”杯设计大赛,以企业需求为竞赛导向,通过竞赛,夯实大学生基础知识,增强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高企业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工程师综合素质。
上海亚虹公司在学院设立“亚虹”奖助学金,上海博莱特公司设立“博莱特”奖学金,校友设立“校友励志奖”,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共赢,校企双方要开展全方位合作,形成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创新机制,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间双向流动互聘机制,校企双方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校企深度产学研合作彰显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推动了企业创新发展。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扩大产学研深度合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焦玉步.加强顶层设计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荷兰、瑞士和意大利三国职业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3):28-33.
[2]陈跃泉.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6):43-47.
[3]余建星.卓越工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24-27.
[4]曾萍.产学研合作研究综述:理论视角、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2:28-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