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高校教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高校教师范文1
高校教师学习培训心得1
今年假期我有幸成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心里特别高兴,因为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的精辟讲座,积极参与了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间的互动交流,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冲击。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培训,让我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我认识到了柳海民教授的优质教学的理想境界;学习了黄宝国校长的教学经验;尤其敬佩的是八十岁高龄的老教授刘茂森,这么大的岁数依然精力旺盛的传播教学理念,从讲授到板书都那么的精彩。所以我想教师除了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多地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道理,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完善统一上。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坏,品德是否有缺陷都有他的尊严,应受到尊重。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方能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都可能不如学生,那么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现行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科教与学的改革深化。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总之,通过这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同时我还将学以致用,将培训期间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高校教师学习培训心得2
年十月至学期期末,我在学校龙泉书院西花厅参加了青年教师的培训。此次培训是我校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实施的一项举措!这次培训中,在感受到龙泉书院风韵的同时,重温了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规范,学习了我校一三五教学模式实施的环节,知晓了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要求,研究了学生在青少年阶段的心理行为问题,实践了我校信息化管理及教学系统,聆听了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也领略了授课名师的风范,个人受到了深深的启发。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从中得到了很多体会和启发:
一、内容详实,师德高尚,感染力深远
此次培训内容十分丰富,从多层次多角度安排,紧锣密鼓,扎实有序,内容也较为全面:包括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教研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技能指导、教师礼仪与修养、新教师应注意的问题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学习。而新教师培训的所有老师都是教育教学水平一流的好老师。他们的培训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不管哪一位教师主讲,他们都是有备而来,准备的十分充分,没有一丝一毫的敷衍:所有的讲稿均制成ppt公开共享;有的研究高瞻远瞩,细致入微,切合实际,时时让人眼前一亮;他们思想深邃高尚,语言精练清晰和缓,态度和蔼可亲没有架子,这一切都彰显出他们的人格,高尚的师德,崇高的职业精神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执着!他们提升了我们人生的大智慧!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爱的力量,将助推我今后更加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他们是最美的老师!
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争取精益求精。另外,众多培训指导老师一再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在这次培训中,各位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教师应该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二、教师的道德和责任,学生观
教师在教育中表现出怎样的道德修为,直接熏陶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正在成长着的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也许我们太普通,一己之力也很微弱,但我们要努力去做充满智慧的教育!想想初登讲台时热情如火,充满激情,转眼人到中年,回首走过的路,不能倦怠!更不能在倦怠中消磨教育者的良心,而要把良心化作行动,融入平凡的工作中去!
一样的课程不一样的班级,当我为分数沾沾自喜的时候,是否注意到还有许多分数不高的孩子有多忧伤?那些拼命努力获得高分的学生是否真正感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幸福?在我的教习过程中,有多少人精神的成长被忽视?我要给予学生怎样的精神关怀?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那我评价的尺子有几把?教育要关心每个人的幸福每个人的成长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许这些并不全是教师的问题,但道德和责任要牢记!这也是学校、社会、学生的期盼!
三、教师这一职业的思考和认识
第一,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此次培训,我感叹每一位老师学识渊博、学养高深的同时,他们的每一个真知灼见,每一个独到的见解和体会,都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灵深处,犹如醍醐灌顶,使我豁然开朗,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培训不仅是对自己知识的扩充、教学理念的提高,更是对我心灵的一次洗涤、净化和升华,为我下一步的生活和学习指明了方向。感谢他们!
最后,我想对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说:用爱生活,会使自己幸福;用爱工作,会使很多人幸福。让我们用爱做最美教师吧!
高校教师学习培训心得3
今年我参加了川师大教师岗前培训班,通过短短一个月的紧张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没想到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里面有那么多的全国知名的专家和教授。老师们那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讲授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有的老师讲的特别精彩,他们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授课方法给我们学员留些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大家都非常认真,这次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是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这些教师如同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教书育人的方向。
首先通过培训使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老师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肩负重任,角色特别这使我感到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主要是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的“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所以老师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要融洽,亲和力大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通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使我们懂得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及时给予帮助和排解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
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教学时间变革应该及时通知学生,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教师可能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应该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天才的演说家。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功底深,知识扎实.广博,更在于他们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再次,板书就像舞台的布景,是讲课的重要辅助工具。一笔清秀漂亮的粉笔字,整齐美观的布局都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课时要脱稿,不要有口头语,内容要有逻辑性,最好能在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顺势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在本次课结束前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最好通过教学加以系统化,加以完善。
这次培训活动如雪中送炭,帮我解答了好多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也获得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教学经验,正在迫不及待的要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次培训中学校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教师试讲课,让每位老师都有上台试讲的机会。通过教师试讲让我们有了互相学习的机会。有的学员讲得比较好,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应该在选材.备课.板书等各方面做到精益求精,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贯穿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掌握更多的知识。
新高校教师范文2
【关键词】人力资本 高校薪酬管理 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2
优秀师资队伍的开发和建设是实现高等学校发展战略及培养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核心之一就是高效薪酬管理制度的构建。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创新高校教师薪酬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人力资本的内涵及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特点
<实用教育大词典>将人力资本定义为:人力资本是指凝集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是经过受教育并得以开发能够创造货币资本的宝贵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把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资者在现在和未来能收获一定量的收人流。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其首先具有私有性、双重性、变更性、价值创造冲动性等人力资本的共性,但由于高校教师在特定组织中、以及个人发展中所长期形成的职业特性,又使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1)智力性。高校人力资本体现为劳动者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高校人力资本既是知识传播的主体,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高校人力资本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并在创造经济和文化价值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推动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2)主观能动性。高校人力资本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高校人力资本不仅是组织或者单位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和客体,还是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本的动力和主体。高校人力资本通过授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技能、阅历等诸方面得到拓展,创造性地从事教育、科研与管理活动。
(3)异质性。由于高校人力资本投资程度与方式的不同,高校人力资本个体之间人力资本的存量也是有差异的,存量的差异就造成了高校人力资本个体能力的差异。根据人力资本存量的不同高校人力资本分为:智能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及一般型人力资本四种类型。人力资本存量的不同决定其价值也就不同,即不同的劳动力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
(4)保值、增殖性。高校人力资本不仅能够弱化或消除其它资本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减状态,而且对经济增长呈现出收益递增的特性。随着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劳动者的技能不断提高,通过改善劳动技术条件,高校人力资本将会产生乘数效应,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2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2.1 薪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薪资由固定的基本工资与可变津贴组成。基本工资在高校教师收入中的比例偏低, 在整个工资结构中不占主导地位; 而基于绩效的可变津贴比重过大, 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一些短期、功利性东西上,而大大降低了其教学质量。
2.2 对外缺乏竞争力
与同等或低于自身人力资本存量的公务员或企业职工相比,高校教师的薪资较低,高校薪酬的现状显然难以充分满足教师的需求。当现状和需求的矛盾扩大到一定程度时,高校不仅难以引进和保留高水平人才,还会造成优秀教师的流失,削减高校的核心能力。
2.3 对内缺乏公平性
缺乏内部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制度内等级差别很小,同种职位、同等绩效薪资不相等,不同职位、不同绩效薪资差距较大,教师贫富差距悬殊;另一方面福利津贴的发放的依据是资历而不是工作绩效为,年轻优秀教师的可变津贴往往大大低于资历老的普通教师。
2.4 激励方式单一
高校单纯的物质激励往往无法满足高级知识分子群体多层次的需求。某种程度上,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的工作环境、较多的进修机会、相对简单的人际关系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等高校“学术文化”的激励比短期内的金钱刺激往往更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
3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校薪酬管理
为使得高校薪酬管理制度发挥最大限度的激励作用,笔者创新高校传统的薪酬制度,建立了基于人力资本的高校薪酬管理模型(如图1),这5个环节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以保证高校在薪酬管理制度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保证公平性。
(1)薪酬调查
高校薪酬调查的对象是相关劳动力市场,即与高校在同一地域范围内竞争员工的其他组织如同类高校、企业或政府机构。调查内容应包括:调查职位的基本信息,调查职位的薪酬定位、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等,同时,高校应经常做薪酬调查,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制度的调整跟得上市场上人力资本价值变化的步伐。
(2)人力资本价值计量
人力资本价值是确定工资结构和宽带薪酬设计的基础,所以人力资本价值的科学计量基于人力资本的薪酬管理制度的核心。人力资本价值的计量方法:v={[rt/(1+r)t] }*w。其中,v是人力资本价值,n 为人力资本使用年限,rt是企业预期第t 年净收益,r 为适用的折现率,w 是人力资本投资额与企业总投资额之比。
(3)职位分析与工资结构确定
高校应开展职位评价,比较高校内部各个职位的相对重要性,得出职位等级序列,并为每一职位等级建立合理的工资范围以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同时,工资范围的建立要依据事先已经确定的每一工资等级的市场工资。
(4)宽带薪酬设计
宽带薪酬设计就是将传统的职位等级结构中的几个相邻的等级合并为一个等级,从而使每一等级的工资范围变得更大。宽带型薪酬结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它使员工从注重内部公平转变为更加注重个人发展以及自身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对高校来说,进行宽带薪酬设计意味着,决定收入的不仅是职位等级,还有人力资本的因素。
(5)实施多元分配
基于人力资本的薪酬分配多元化包括必须实现分配要素、分配方式和分配形式的多元化。教师分配要素可以分为两类,一方面由学历、年龄、既往业绩等因素决定的教师的职称,是收入存量的决定因素,另一方面是工作绩效,绩效是收入增量的控制因素;其次,分配方式上采取延期与逐步增长的薪酬分配方式;最后,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即薪酬分配以物质利益分配为主体形式,以后续教育和培训为辅助形式,以职务的晋升为补充形式。
参考文献
[1]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1.
[2] 黄存权.基于人力资本参与分配的高校薪酬管理[j].科技信息,2008(17).
[3] 华中科技大学.基于人力资本的大学教师薪酬分配理论[n/ol].光明日报,2006-04-30(10)[2010-4-25].news.sina.com.cn/o/2006-04-30/06118829169s.shtml.
[4] 李昱.高校薪酬管理现状分析及其改革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3).
新高校教师范文3
关键词:高校;廉洁教育;内容;形式;创新
高校廉洁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我国廉洁政治建设的构成要素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展高校廉洁教育,必须禀着“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态度进行,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努力在廉洁教育的内容、形式方面实现不断创新,让高校廉洁教育始终保持强烈的前沿感、持久的吸引力、明确的针对性、切实的时效性。
一、高校廉洁教育创新需坚持的原则
高校廉洁教育的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首先把握好三个原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原则,引导为先、全面渗透原则。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而合理的创新。
(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
高校是智慧的集散地和知识的创造地,追求真理,立足实际,善于创新。在高校开展廉洁教育,首要原则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校廉洁教育,必须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学生需求,立足于现实条件,立足于内外因素,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不能仅看上级文件,仅听领导要求,仅做形象工作,打造出百无一用的“空中楼阁”。在踏实开展高校廉洁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时展趋势和特点,根据廉洁教育目标、对象、条件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进行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使高校廉洁教育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保持新颖度、吸引力、时效性,既与现实传统密切结合,也与时展密切结合。
(二)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原则
高校廉洁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是大学人文情怀的彰显和延伸。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当坚持和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时展,“以人为本”理念得到越来越高的认可度,广泛运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是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发展高校廉洁教育,必须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始终,改变教师主导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将大学生作为廉洁教育的核心主体,根据其现实需求和认知特点采取科学可行的形式、方法。同时,要鼓励包括高校教师、领导干部、普通工作员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参与高校廉洁教育,形成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的全员参与格局。
(三)引导为先、全面渗透原则
廉洁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重在引导、渗透。在高校开展和创新廉洁教育,必须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为先导,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全面渗透。坚持引导为先,一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核心内容为指导,二是要以学校中心工作、三风建设为支撑,三是要以正面引导、典型树立为原则,四是要注重心理疏导、教学相导的方法。注重全面渗透,需要将廉洁教育渗透于各种教育载体、内容和环节之中,渗透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渗透于高校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渗透于高校日常管理的各个部门、环节之中,夯实高校廉洁教育的基础,提高高校廉洁教育的整体效应。
二、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教育内容的创新
(一)紧随时展,充实教育内容
时展总会带来新的变化、新的元素,体现新的特征、新的要求,高校廉洁教育要结合这些新变化、新元素、新特征、新要求来充实教育的内容。传统的高校廉洁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当今80后、90后、00后大学生在认知、行为方面呈现出的新特征、新需求,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就业教育、情商教育等内容充实到高校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之中。高校廉洁教育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充实,以满足时展需求。
(二)结合地域特征,完善教育内容
中国地域辽阔,域内自然、人文环境千差万别。开展高校廉洁教育,要在坚持一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结合高校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因地制宜的开展廉洁教育。通常而言,要结合高校所在省份、城市的历史文化、现实格调、发展战略等,完善廉洁教育的内容。例如,云南师范大学所在的云南省,近年来实施了“两强一堡”发展战略,积极弘扬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品质为内容的“云南精神”,云南师范大学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云南精神”,弘扬廉洁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根据对象变化,优化教育内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成人教育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当前高校的学生群体已经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90后、00后大学生内部群体差异显著,成人大学生增多,外国留学生增多,给高校廉洁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局面下,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结合其数量、特点和需求,进一步优化高校廉洁教育的内容。一方面,要考虑将成人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纳入高校廉洁教育体系中,开发和完善相应的教育内容、教学材料。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涵盖全体师生员工并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廉洁教育教材体系。
三、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教育形式的创新
(一)坚持和完善既有的传统教育形式
高校廉洁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比较系统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当前高校中,开展廉洁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两个方面,部分高校(如云南师范大学等)开展了针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公共选修课。第二课堂即校园文化活动,这是当前高校廉洁教育中开展的最为丰富多彩的部分,具体包括主题报告会、座谈交流会、读书活动、观影活动、主题团日(或班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深受同学喜爱,具有较为显著而持久的效果。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教育形式的创新,既要注重和发展课堂教育,也要拓展和完善第二课堂,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实践,实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结合。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重视虚拟空间的利用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涌现,吸引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大批青年人广泛关注和使用,对当今高校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高校廉洁教育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高校廉洁教育有一些新的空白需要填补;机遇在于,高校廉洁教育有一些新的形式可以运用。新形势下,以大学生在主体对象的高校廉洁教育,必须紧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主动了解和利用以QQ、BBS、微博、微信、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触摸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拓展教育途径,优化教育形式,深入青年学生群体中,及时、有效地开展廉洁教育。让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能以自己最熟习、最擅长、最易于接受的形式,学习廉洁知识,培养廉洁品质。
(三)鼓励全员参与,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高校廉洁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高校廉洁文化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高校廉洁教育形式的创新,要着重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方面,必须改变以往单纯以专业教师为教育主体的单一形式,而要积极鼓励和引导除专业教师外的高校领导干部、其他任课教师、普通工作人员参与到高校廉洁教育之中,结合自身岗位特点,运用合理的方法、形式为高校廉洁教育和廉政建设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必须改变以往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形式,而要着重强调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自我教育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自主开展理论学习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高校廉洁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中应处理好的四组关系
当前,发展和创新高校廉洁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创新、理念渗透、主体强化、方法优化、途径拓展、机制保障、环境支撑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围绕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创新,需着力处理好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主体与对象的关系
高校廉洁教育的主体与对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在身份上具有一定的可互换性。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大学生、高校教师、高校领导干部、普通工作人员四个群体。其中,大学生、高校教师和高校领导干部是实施高校廉洁教育的三大主体对象。大学生以接受教育为主,但也具有自我教育功能,并能反作用于高校教师和领导干部;高校教师是教育的主要施为者,也是高校廉洁教育的中心过渡环节,对大学生影响巨大,对领导干部具有监督职责;高校领导干部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高校廉政建设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教师和大学生。
(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高校廉洁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高校廉洁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创新的内容与形式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高校廉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去体现,一定的形式也需要一定的内容去支撑,必须在高校廉洁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做到合理匹配、科学组合。另一方面,内容与形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这时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条件,合理运用多种手段促进高校廉洁教育的形式尽量满足内容需求,并结合既有形式对教育内容做出必要的修正和改善,最终达成高校廉洁教育的目标。
(三)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高校廉洁教育的创新,必须把握好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时空组合。人们对廉洁文化的认知和接受是有过程的,因此高校廉洁教育的时序性至关重要。必须结合不同年级阶段大学生的学习阶段特征,开展循序渐进、科学有序的廉洁知识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也要结合大学生的发展阶段和个体差异来进行,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揠苗助长。此外,在高校开展廉洁教育,应注意空间场合。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要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和可取的教育形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活泼、张扬,而在户外活动中过于保守、内敛,则会对学生的认知产生消极影响,降低其积极性。
(四)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创新高校廉洁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既有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也要在现有基础上结合时展进行不断创新。继承与发展,是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教育创新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一组关系。继承优秀经验和做法,要在注重实效、注重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对高校廉洁教育的理论、理念、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机制、支撑等方面做出合理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优秀经验和做法的总结上要注重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推广性。实现创新发展,既要以继承优秀经验和做法为前提,也要以现实条件和需求为基础,更要以时展趋势和特征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进行高校廉洁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谢晓虹,宋广宁. 新时期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02).
[2]肖凌云.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经验与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3]吴安辉. 新时期大学生廉洁教育创新研究[J]. 职业时空,2011,(11).
新高校教师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数学 教师素质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42-01
高等数学作为众所周知的大学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开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后续进行的专业知识学习打造重要的基础。当今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大量正在新兴的数学方法已经逐渐被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科学研究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新时期的新需求就要求我们广大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要率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时的转换教师的角色,以保障高校数学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社会建设输送人才。
1 更新高校数学教学理念及转换教师角色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高校数学课程从教学的效果上看可以分为实施课程和预期课程两种。由专家教授们制订的预期课程内容是高校数学教育过程中主观上无法左右的内容,而实施课程则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每一位高校数学教师依照自己对预期课程的理解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而实施的教学过程构成了实施课程。由此可知,要想更新高校数学教学理念首先就是要设计出理想的预期课程,制定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合理教学内容,才能够在根本上满足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满足学生汲取知识的全面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教师能够按预期课程要求去实施也是教学效果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主导地位,这是不可磨灭的事实。好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完成还要仰仗于高素质能力的教师,只有拥有第一流的教师,才能够造就出第一流的教学质量,才会培育出第一流的人才。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教师本身对其角色的良好定义,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 新课标下教学内容对高校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期待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身不仅仅在于具有创造生产力等经济型因素,最为重要的还是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相呼应,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精神上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传统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个性化的心理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往往背道而驰。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以求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期待教师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的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的高校数学课程对课程的结构体系进行了调整,突破了原有的课程界限,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丰富的教学形式。新课标对这些内容的调整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素质教育以及对当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掌控,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全新的教学模式必将对高校数学教师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调整,要更富创新精神,要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对新型模式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功底,良好的数学素养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3 期待教师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课标下制定的全新教学内容虽然多数好使沿用旧有的知识内容,但还是提出了许多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全新数学教学内容。教师作为教育体系的前沿资源,要先学生变化而变化,及时的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满足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对教师的根本要求。教师要及时的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参加进修班等渠道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理论结合实践,扩大自己的知识接受面,深入了解数学相关的前沿知识内容,进而满足以全新的教学理论支撑自身的教育工作。
3 新课标下教师该如何转换自身角色
3.1 在思想上重视角色转变的重要性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桎梏,利用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教学理念,注重“以人文本”的教学价值观体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标下教师本身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以及肩负的责任,主观上要赋予饱满的工作热情进行高校数学教育改革;教师要充分从细处着手,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发展,关注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的发展。
3.2 在知识结构上完善自身的内容更新
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欲为人师,必先自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全部知识内容,还要对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知识进行了解,以应对更具复杂化的学生心理,教师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其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够真正的胜任当前的高校数学教育体系。
3.3 在心理上教师要完善自我更新
教师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下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教学主导地位,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的唯一途径就是教师。随着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学生具有了更多元化的获取信息途径的办法,所以,教师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这种逐渐失去教学权威性的教学环境。新课标下的全系教学体系赋予教师更多的角色,教师已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递着存在于高校教学体系中,还要作为学生的知己、引领者、朋友、倾诉者、心理咨询师等众多角色,教师要合理的将这些角色整合到自己的教育体系中,以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主体,增进师生间的互动性,旨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率先做好角色上的心理转变。
参考文献
[1] 鲍玉琴.国外教育改革及发展趋势[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19(1):16-19.
新高校教师范文5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创新;营销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1-0198-03
引言
中国现行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恢复建立的,它既反映了政府集权管理高等教育的需要,又体现了党对各项社会事业统一领导的原则[1]。但是,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随着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党对社会事业领导方式改革的逐步深入,迫切需要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高等学校面临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即便是相当有实力的大学也感受到了全球市场竞争的压力。近年来,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没有选择北大清华等高校而选择香港或国外的一些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今天,人们不但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希望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这为高校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挑战。21世纪,中国需要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已是一个战略问题而非战术问题。本文将基于营销的视角讨论中国高校管理创新的研究内容。
一、管理创新
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英文单词为Innovation,它起源于拉丁语,其原意为: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创新理论。在后来的研究中,他把创新引入经济领域,并从经济学的角度界定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在20世纪50年代,管理学家德鲁克又把创新引入管理领域,并认为管理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20世纪60年代后,基于技术的创新理论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企业长期战略的核心[2]。同时,开始于技术的创新理论不断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技术创新的系统研究开始在中国受到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学者基于不同角度对创新展开研究,提出诸如管理创新、市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等[4]。
企业的管理创新是指应用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改变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运作流程和组织形式。企业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战略规划、资本预算、项目管理、绩效评估、内部沟通、知识管理。企业的业务运作流程有产品开发、生产、后勤、采购和客户服务等等。通过管理创新,企业可以解决主要的管理问题,重新思考目前的工作方式,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效率,增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而要进行管理创新,按照德鲁克的说法,有必要对一些看似简单而容易被忽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问题进行清晰的回答,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认为什么对他们最有价值?我们在这个生意中如何赚钱?我们如何才能以合适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
基于这一思路,高等学校的管理创新应是应用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改变高等学校的管理流程、业务运作流程和组织形式。由此,必须对高等学校的管理流程、业务运作流程和组织形式是什么和它的效率和效果如何进行考察,而考察的基础必须对下述问题进行清晰的回答,高校的消费者是谁?消费者认为什么对他们最有价值?高校的收益是什么和如何获取这些收益?一所高校如何才能以合适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
二、高校管理创新研究现状
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国高等学校的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侯光明等从系统科学出发,把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系统的子系统,认为其核心管理系统应该是决策管理系统与行政和学术管理系统的结合,这才能提高效率[5]。杨力行的研究认为,健全的内外监督机制对高校这样一个有机组织的高效运行是必须的[6]。陈功平研究认为,高校在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时引入竞争机制既有利于实现人和岗位的双向优化,又有利于物力资源的利用,提高工作效能[7]。
有研究者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对高校展开研究。洪志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教师管理角度探讨了现代高校教师组织管理创新问题[8]。余雅风研究认为,将契约理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不但可以促进高校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进程,而且对于保证大学理念以及高等教育的功能的实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和服务于学生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9]。彭秋发认为,考试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对于改变学生的学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关键性的意义[10]。
梁雪松等从高等教育体制角度的研究认为,大学应该定位大学理念、内涵以及它的法律地位和完善组织管理运作机制,系统制定高等教育的法律与规章,使之能够摆脱政府行政任命色彩和特殊地位,学校办得好坏由市场说了算,政府只做宏观调控[11]。柯佑祥从高校资源获取角度出发,研究认为,国家应转变高等教育投资观念,创新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依法加强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深化高等教育投资领域改革,促进多种形式的优质高等教育发展[12]。谢仁业研究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应由政府单一行政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提出建立多元开放的公共治理结构[13]。
刘承波等研究认为,高校应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形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特别是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新手段,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14]。
以上从高校的运行效率、学生或教师、体制、质量角度等对高等学校的研究就其本质而言是基于“生产”导向或“产品”导向的,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需要基于市场导向或消费者导向提品或服务的营销阶段。因此,有必要基于营销视角对中国高校管理创新进行研究,有必要把基于消费者导向为核心的营销的管理思想、管理原则和管理方法引入到高校创新管理的研究之中。
三、基于营销视角的高校管理创新研究的内容
高等学校有一般组织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其共性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的消费者接受高等教育仍然是寻求问题的解决,因此,作为产品的提供方或管理者有必要为消费者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开设课程和传授知识,其特殊性主要是高等教育具有某些公共产品的特征而不能完全按私人产品进行研究。因此,营销的思想如何与作为研究对象的高等学校相结合将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质是对研究内容作出界定,提出研究框架。
从目前的认识看,市场营销已不再只是商业组织的事,科特勒和列维早已把营销拓展到非商业领域,他们认为,市场营销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社会活动[15]。市场营销的职能就是使组织能够与组织的消费者时刻保持联系以观察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与消费者建立沟通。营销的重点也从产品和作为分析单元的公司转移到持续发展的关系中的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进程上来[16]。科特勒从社会角度出发对营销的定义是: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并同别人自由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或者可以简短地定义为有利益地满足需要[17]。营销的主要任务是辨别和满足人类与社会的需要。营销管理可以描述为在目标市场上达到预期交换结果的自觉努力,其理念从着眼于传统经济学框架的生产效率和广泛的分销覆盖的最古老的生产观念和高质量产品的产品观念以及刺激销售的推销观念发展到着眼于顾客满意和为顾客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的营销观念。其核心为对市场进行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对产品进行定位。市场营销要求顾客导向而不是产品导向,这样经济活动所要求的效率和高尚的社会目标就自然联系起来[15]。
笔者认为,基于市场营销的高等学校管理创新研究首先要解决下述基本问题:高等学校营销的是什么?其“产品”是有特色的教学、高素质学术型的教师、高校自身还是某些先进的办学理念,或是几个方面相互协调一致的集成?高等学校的利益相关群体有哪些?学生及其所代表的家庭、其他高等学校、政府、高校校友、一般公众等利益相关群体是如何对高等学校产生影响?高等学校在处理与这些相关群体的关系中应重点考虑的是什么?最根本的问题是高校的消费者是谁?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其家长。高校目前是消费者导向的吗?高校应该基于消费者导向吗?高校如何进行消费者导向的管理?总之,关注市场、关注消费者、关注消费者获得的价值、关注消费者满意是高校管理创新所必须考虑的核心内容。因此,基于营销的对中国高等学校创新管理的研究应包括下述内容:
中国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市场与私人产品市场的区别与联系研究;高等学校面临的市场结构研究。
中国高等学校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研究,怎样的产品和服务才算是优质高效的?怎样才算是基于消费者导向的?高校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基于消费者导向吗?
中国高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影响研究,现有的组织结构是否有利于提供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高等学校的消费者分析,包括消费者的构成、消费者的取向和偏好,高等学校与消费者的关系,消费者满意。
高等学校间的竞争与合作研究,高校间如何成为伙伴关系?不同学校的学院之间如何成为伙伴关系?高校的学院之间的竞争分析,这包括招生市场分析、目标市场、产品定位。
高校的市场营销组合的构成研究,市场营销组合如何与产品、定价、促销和分销对应?
高校与高校学生的高中毕业学校、招收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的关系研究。
高校学院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基于消费者导向的协调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诚.论高校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8-11.
[2]Veugelers,R.and Cassiman,B.Make and buy in innovation strategies :Evidence from Belgium manufacturing firms[J].Research Policy,
1999,(1):63-80.
[3]Edosomwan,J.A.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M].John Wiley and Sons,1989.
[4]张炜.高等教育创新的范式与管理:集成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4,(2):1-7.
[5]侯光明,等.高等院校的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11):11-14.
[6]杨力行.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2):147-149.
[7]陈功平.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32-33.
[8]洪志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高校教师组织管理[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6-39.
[9]余雅风.引入契约理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制度[J].教育研究,2007,(6):48-53.
[10]彭秋发.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与考试改革[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9-151.
[11]梁雪松,等.高教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从战略高度审视并重构[J].成人高教学刊,2007,(4):4-9.
[12]柯佑祥.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出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4-59.
[13]谢仁业.高等教育:从政府单一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转变[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6):5-9.
[14]刘承波,等.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协调发展――在新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等教育事业[J].中国高教研究,2007,(7):61-63.
[15]Kotler,P.and Levy,S.J.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J].Journal of Marketing,1969,(1):10-15.
[16]Webster,F.E.,Jr.The Changing Role of Marketing in the Corporation[J].1992,(10):1-17.
[17]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Management Innovation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 Marketing Perspective
CHEN Dao-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
新高校教师范文6
论文摘要:根据教师工作和个性特点.针对现行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中的弊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以切实提禹激励的质量。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增强青年教师的激励意识和能力;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建立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采用刚柔并举的运行方式。为保障激励效果,还要注意透明度问题、稳定性问题和管理者素质问题。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然而.青年教师在高校往往属于“弱势”群体,许多合理需要和要求得不到重视。而且在目前的改革中受到冲击最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更多地研究和把握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和个性特点.以人为本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从人文关怀的层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
一、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科学内涵
激励是指根据活动参与者的心理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来激发参与者的动机,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之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心理过程。有效的激励手段必须符合活动参与者的心理需要。激励机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运用激励方式启迪参与者的心智潜能的工作系统。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调动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管理活动获得良好的效益。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是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运用相应的刺激手段去激发其动机,利用设置明确而有意义的目标去引导他们的行动,把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个人的心理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以人为本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依据
(一)适应教师工作和个性特点的需要
教师工作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难以衡量的特点。自主性养成了教师高度的自主意识: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形的.有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许多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对教师的劳动过程难以用固定的劳动规则进行有效的监控。教师的劳动成果往往体现在学生毕业后的社会价值或其研究成果上.这两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难以做出客观、现实的评价。教师的劳动虽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他们的劳动成果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依靠交叉互补的学科优势才能取得。因此.教师的劳动成果既是个人智慧和能力的体现.又是团队智慧和集体努力的结晶,这也给衡量个人的绩效带来了困难,很难用高度量化的价值标准来衡量。
从青年教师的个性特点来说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求。他们更需要得到领导的尊重,同行的认可,社会的接受.更看重自我价值实现:他们都具有某一学科的专长,追求学术自由,反对压抑个性。这一人格特点,决定了单靠行政权力管理他们难以奏效。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这种“士”的精神,靠的是感召力、亲和力。
青年教师的这种工作性质和个性的特点决定了单纯地建立刚性的激励机制的办法是不明智的,必须增加柔性激发的因素,这样才能符合青年教师的实际,更能激发他们的高度责任感、自觉性和创造精神,更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适应现行教师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现行教师管理制度过分强调刚性规定的作用,相应地激励机制依据的标准生硬刻板。约束了教师个性的发展。存在着一些弊端。直接影响了管理的效果。
一是教师管理制度与教师评价中的价值背离。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管理者往往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管理教师、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优劣。虽然。量化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施上的可操作性。但也恰恰是一些过于量化标准成了制约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紧箍咒”,使得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实上。知识创新本身就意味着有风险。有可能失败。况且有的成果很难在短期内呈现出来.被人们认可。但在具体的评价中,创新、改革的经历只能以论文、成果鉴定等形式体现出来。方能得到认可。那些在短期内看不出的成果或失败的科研工作和教育改革便被打人“另册”或遭到“封杀”。这种管理与评价的价值背离会挫伤教师参与教改工作的积极性,结果是大家按照制度的要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哪里还谈得上创新?
二是教师评价中的形式主义。目前,教师管理与评价多采取平时检查、年终考核、查验学历、学位文凭和教学科研成果等形式。年终以打分、投票或提名等方式进行评优和划分考核结论档次。对多数教师来说.一般也不太关心考核结果是否“优秀”,只要“称职”就行。教师评价千人一面。不免流于形式。也有的学校把对教师的评价推向极端。频繁检查、验收,让教师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不少地方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甚至得以制度化。使教师产生厌倦心理。
三是教师评价制度的统一与刚性化对教师个性发展产生制约作用。教师的教学风格因人而异,它与教师本人的人生阅历、个性特征、学识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无所谓好坏,而标准化的教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教师的这种个性化教学。
这些弊端的存在,客观要求建立相对柔性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来与相对刚性的制度规范作平衡。使激励机制更有人情味。以实现青年教师自我价值和工作目标的统一。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以人为本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一)增强青年教师的激励意识和能力
以人为本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前提是增强激励主体(高校青年教师)的激励意识和能力。激励意识是指激励主体对激励客体、激励目标、激励内容、激励方法、激励效应的认识、判断等的积极的心理过程。激励主体的激励意识直接关系到激励目标的实现,激励效果的好坏。增强激励意识就要求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人格水准和业务水平两个方面。人格水准是一种学习榜样的感召力,是一种人性关怀的亲和力。是一种共同目标的凝聚力,其本身就具有强人的激励作用。业务水平,包括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激励行为的科学和有效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激励意识,促使激励机制发挥出更人、更好的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激励措施
1、关怀激励。它是指教学管理者对下属的生存状况、工作辛劳、个人前途等给予发自内心的关怀、理解、信任和肯定。并积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实践表明,关怀激励能够极大地激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目标激励。它是指通过给予青年教师设置合适的奋斗目标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弗罗姆的期待理论指出。目标效价越高。期望概率在中等以上。其激励作用越大。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各项工作都必须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检查及时、评估公正,这样才能发挥目标激励功能。
3、反馈激励。它通常是指通过给予青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成效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信息。来调动他们的内部动机。进而调控其行为和活动,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及时、客观地开展工作检查”“小组互评”“年终总评”等反馈激励措施。均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奖惩激励。它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名符其实的奖励既可使受奖者得到社会的认可,又可满足其自尊的需要,因而可以充分激发其工作和学习的热情;恰如其分的惩罚同样可以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善于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而且保证奖惩及时。
此外,还可以设置榜样激励、政策激励、竞争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设置激励措施时,除了要考虑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设置多种形式的激励。还要特别注意激励的及时性和适度性,使激励的强度和数量与业绩的大小、贡献的多少相称,而且要注意做到及时激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三)建立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是推进激励机制人本化的有效保证。因为只有科学的监控评价机制才能对青年教师的绩效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激励措施真正起到调动和保持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的效果。在建立和完善教学监控体制时。要同时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根据组织的共同目标。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使管理者在监控和评估的过程中能够有章可循。二是要在高校成立专门的教学督导办公室和教学评估办公室。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办公在教学指导和监控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利用教学评估办公将教学评价制度化、长期化,并把评估结果和及时、适度的奖惩激励结合起来,以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四)采用刚柔并举的运行方法
制度化的管理属于刚性管理的范畴。它可以使管理过程做到规范有序、有条不紊。激励机制采用制度化的刚性运作。它可以使监控、评估、奖惩做到有章可循。切实保证运作过程围绕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展开。它具有短期效果明显的特征。但是。刚性管理的最大不足是缺乏对组织成员进行人文关怀。容易导致组织成员内心世界的封闭和生活热情的缺乏。从而大大降低组织成员的生活质量,这给管理工作的持续运行带来了致命的障碍。提倡激励机制刚柔并举的运作方法。就是要在制度化的运作过程中。对青年教师融人人文关怀.无论是质量监控、绩效评估。还是奖惩实施,都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反映,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就是要对监控过程、评价结果做客观分析.对刚性制度进行柔性分析;在进行奖惩和分配时,更要注意在执行刚性制度时体现人本关怀的精神.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统一起来。对于因为运作过程出现特殊困难而致效果不佳者,要给予真诚的理解和关心,可以考虑对其减轻处罚,甚至给予必要的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克服更大困难而取得优良绩效者,要给当事人上浮奖励,以保证其心理平衡。
四、以人为本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透明度问题
透明度是高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透明度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激励效果的好坏。有透明度才能产生激励效果,如果是暗箱操作或者过于强调主观作用,不仅达不到激励的最终目的,还会人人挫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结果反而使激励机制成为管理工作的障碍。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行激励机制时,要增强运作的透明度.让广大青年教师明了激励机制的整个运行过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青年教师教学绩效进行监控、评估和奖惩.从而实现激励的目的。
(二)稳定性问题
奖励激励是一种诱人的直接物质利益分配.必然会涉及很多人员尤其是部分领导的利益关系。如果个别领导此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便根据自己的绩效状况来修改激励标准,就会破坏激励标准的稳定性,从而使激励作用降低。因此,在实践高校教学管理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当已定的激励措施与领导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领导要发扬高尚的风格,要以大局为重,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也要保证激励标准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使激励机制产生正面的真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