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解缙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解缙的故事

解缙的故事范文1

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记载,按照参考资料的寡众可以分为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使时代。传说时代是指商代以前的时代,这一时期还没有文字出现,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是后代人根据传说而来,因此称为传说时代;从商代到公元前841年为半信史时代,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文字,但一般都是记载到器皿上的金文和记载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内容残缺不全,数量极为有限,只能通过这些文字了解这一时期的基本概况,无法追究历史事件的具体时期和发生、发展过程;从东周开始,国家开始出现了专门对国家重大事件进行记录的职官,民间的记录也开始增多,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够通过相应的事实记载予以印证,因此此后的历史时期都称为信史时代。刑狱从阶级社会建立起就已经出现,但是夏商以及西周时期都没有充分的史料予以记载,因此,称之为刑狱档案的文献也是东周(春秋战国)以后的记载,对之前的社会历史的了解只能通过其后的文献资料。商周之前的刑狱记载,主要以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为参考,《史记》中记载了五帝到夏商时期的刑狱概况、刑罚起源以及刑罚的适用方法。关于五帝时期的司法起源,《史记•五帝本纪》当中有这样的记载“:狱讼者不之丹朱而之舜。”丹朱和舜都是当时社会极具威望的名人,其中舜虽然比丹朱年轻但是名气却在丹朱之上,当人们出现“刑狱”(即刑事和民事案件)时,都是向舜寻求解决。这一记载虽然是后人的记载,但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刑狱的处置方式,属于一种自由选择的方式。著名学者徐旭生对司马迁的这个记载的理解也是这样,他认为:起初,氏族之间若有冲突、争端,即请氏族中有威望者或调处,或仲裁。因为调处、仲裁,后代就称之为讼狱之所归,因被请做仲裁人,使该氏族与其他氏族过往繁密,后代就称颂他为朝靓之所归。事实上,正是讼狱、朝靓暂时归到那里,他就被视为暂时的盟主。具体的审判方法,在《史记》当中没有详细记载,东汉人王充在《论衡•是应篇》汇总记载说远古时期的审判人员皋陶(有人认为是人名,也有人认为是审判人员的职官名,笔者认为应当为后者)实行治狱的方法则是借助一只名为搬穿的异兽来判断曲直“: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这种说法在中华文化当中也能找到印证,中国古代小篆“法”字的写法就是“灋”,做旁从水意味着公平;右上为“廌”即为王充说言之异兽;右下从去,意为去而判之。除了对那时的审判方式的记载,在《史记》当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刑罚的记载,比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有关于刑罚的记载: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象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宫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夏商亦为留下关于刑狱的直接文字记载,当时的刑狱也是通过后世的文字反映,比如在《山海经》当中就有这样一段文字:“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听其狱讼,为之神主”“,令断之也”。从记载中可以看出,夏朝的审判方式和五帝时期相近,都是发生刑狱后,当事人自行选择有威望者进行判决。关于商代的刑狱,在《尚书》中记载较多,如《尚书•汤誓》:“外事,汝陈时泉,司师。“”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圣蔽要囚。“”汝陈时泉,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在商代刑罚以“天罚”作为基本理念,审判方式虽然尚未定型,但是已经出现了一定的程式,并且审判中也有对商代继承的部分。到了西周,刑狱档案开始丰富起来,出现了大量关于司法制度和司法判例的记载。如《周礼》当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关于周代司法制度的记载:“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桔四方。“”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听其狱讼,察其辞,辫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遂士掌四郊,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令,听其狱讼,察其辞,辫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二旬而职听于朝。“”县士掌野,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听其狱讼,察其辞,辫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职听于朝。“”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辫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月而上狱讼于国。”从记载内容可以看出周代不仅从中央到地方规范了一系列的司法职官,并且规定了各个层级的司法制度。在判例方面,也有了记载刑狱案件的文字,如周代的金文当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唯开又二年,三月初吉壬辰,王在周康宫裤大室,高比以枚卫告于王曰‘:女(汝)觅我田,收弗能许高比。’王令省史南以即镜旅。镜旅遒事(使)枚卫收誓曰‘:我弗具付高匕(比)其且(沮)射分田邑,则杀。’彼卫牧则誓。”从记载内容可以看出,在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上,周代有着严格的程序,对定罪量刑也有了相应的规定,国家的法律也体现了较强的政治性,对于那些危害统治阶级的行为一般都要处以极刑。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统一的奴隶社会开始缓慢解体,周天子的威信逐渐降低,各路诸侯独立为王;二是文化开始繁荣发展,书籍和文字记载开始增多,刑狱的记载也开始增多。《左传》记载了许多东周时期的刑狱案例,比如齐郧公子与邮歇之父争田案例,以及昭公十四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部田的案例;还有如襄公十年,王叔陈生与伯舆争政的案例;以及昭公元年,郑国公孙楚与公孙黑争妻的案例。除了这些发生在官方的案例外,在《吕氏春秋》当中还记载了民间刑狱:“与民之有讼者约,大狱一衣,小狱糯裤。民之献衣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东周时期刑狱已经非常普遍,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普通百姓之间都发生着大量的刑狱。此外,《左传》中还记载了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一是鲁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二是晋国也“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这两个事件结束了从西周时期开始的礼制社会,法律的公布使得法律成为了社会最高行为规范,之后的中国社会也进入了被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

二、从刑狱档案看夏商周法制的特点

解缙的故事范文2

1、蜘蛛的解剖与系统发生

分类学上,蜘蛛属于节肢动物蛛形纲,是蜘蛛目动物的统称。目前已鉴定发现的蜘蛛种数约为38 000种左右,遍布于全世界,我国已发现的有2 000多种。普通蜘蛛有黑色和多毛的外型,实际上蜘蛛的外形和颜色是五花八门的,蜘蛛的外形特征不同于昆虫之处是不具备触角和翅,身体呈圆形或长圆形,分头胸部和腹部,两者间通过1个腹柄(腰)而分隔。大多数蜘蛛生有8个单眼,没有复眼,也有些蜘蛛单眼数目较少。蜘蛛大多视力弱,另外有些洞穴生活的蜘蛛完全眼盲。蜘蛛头胸部有4对步足,口前部有钳头状螯肢,螯肢与第一对步足间有一对触肢,腹部后面有与丝腺相通的纺绩器,丝腺能分泌透明液体,从纺绩器小孔流出来遇空气凝成蛛丝。一种蜘蛛可能有8种腹部丝腺体,产生不同性质与用途的蛛丝。腹部呼吸器官有书肺1对或2对,或兼有气管,腹部还有消化和生殖系统。蜘蛛属肉食性动物,消化系统有特化的吸胃,蜘蛛将消化液注入昆虫体内待组织溶解后再吸食。

2 蜘蛛的网与丝

蜘蛛因它高超的纺织技能而扬名于自然界,不同的蜘蛛由于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不同,所结网的大小、形状和网眼疏密也各不相同:圆蛛的网很大,形同车轮;树林间棚蛛的网如棚状;球腹蛛的网似灯笼;水蜘蛛的网如闹钟;草蜘蛛的网则像一张吊床。有的蜘蛛结的网如套索,在空中嗖嗖抖动,有的蜘蛛则能在草杆上织出密网,在微风中展开,形如风帆。更神奇的是南美有一种蜘蛛,它的网很小,只有邮票那么大,这种蜘蛛没有守候的耐心,总是用四条腿扯着网,一见到合适的过客,随时将网蒙过去罩住猎物。各种蛛网的黏滞性都相当强,小昆虫一旦触及,确实是有翅难逃的。蛛网为何黏不住蜘蛛自己呢?那是因为蛛网圆心的那一小块地方是蜘蛛的休息室,不具有黏性,框架及半径也不具黏性,更重要的是蜘蛛身上还有一层剂,当然就不会黏住自己了。

蛛丝由位于附近纺绩器上的小孔流出形成,蜘蛛附近一般有6个纺绩器,每个纺绩器上面有许许多多与丝腺相连的小孔,纺绩器喷出一种含有纤丝蛋白的液体,排出体外遇空气立即硬化为坚韧透明的细丝。高倍显微镜下扫描,一条蛛丝是由2根不同的线绞在一起的,一根干性直线状的,只能拉长20%,另一根黏性螺旋状,可拉长4倍,因而蛛丝兼具硬性和柔韧性。最细的蛛丝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英寸,100根蛛丝只有头发丝那么粗,若把一根单丝绕地球一周,其重量仅有168克重。

蛛丝周围还覆盖着一层胶质液体微滴,每一滴中有一丝团,当昆虫被捕挣扎时碰撞这些液体微滴,丝团便伸展,增加了线的长度,昆虫越挣扎缠绕的线越多,箍得越紧。

3、蜘蛛的毒液

蜘蛛家族在进化过程中的成功,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得益于它们能产生迅速麻痹或杀死其猎物的复杂毒液。除少数几种中纺亚目蜘蛛外,几乎所有捕食动物的蜘蛛都有毒腺。蜘蛛毒的基本目的是杀死或麻痹猎物。蜘蛛使用其毒液时是尽可能经济的,使用的量正好足够杀死降服猎物。原蛛类蜘蛛的毒腺位于螯爪中根部,而新蛛类蜘蛛毒腺位于紧靠螯肢后面的头脑部的前端。

通常毒液都是通过螯爪中的小管射入猎物体内,大蜘蛛螯爪的强度足以刺破人的手指,与其他产毒动物如蛇等动物不一样,蜘蛛不能食用固体食物,更不能消化整个猎物。当猎物被蛛丝缠绕住,又被蜘蛛毒液麻痹或杀死后,蜘蛛将消化液注入猎物体内,先将食物溶解为液态,然后在其特化的吸胃协助下将新鲜的内汁吸入口中。一只昆虫被蜘蛛食用后仅剩下一个空壳或者缩陷成一个骨架。

虽然蜘蛛也有叮咬人类的现象,但除少数如澳大利亚漏斗网蛛等毒性极强的蜘蛛会危及人体生命,需要抗血清的特殊治疗外,大多数蜘蛛叮咬仅仅引起极小的反应,产生轻微的伤害。蜘蛛的捕食对象绝大多数为节肢动物。

科学研究表明,蜘蛛毒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化学混合物,其组成成分包括无机盐、低分子有机化合物(<1 kDa)、带有3-5对二硫键的小肽类(3~10 kDa)和一些数目不多的大分子蛋白质。蜘蛛毒液中肽类的多样性估计有150多万种,远大于竽螺和蝎类的5~10万种。在世界各国毒物实验室,除少数种类的蜘蛛毒多肽成分被弄明白外,大多数蜘蛛毒液中多样性肽类的遗传机制和组成方式尚不清楚。

4、蜘蛛的多样性

蜘蛛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绝大多数能吐丝结网,由于在进化上适应不同的环境,因而不同地域生长的蜘蛛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有很大差异。

世界上最小的蜘蛛是位于大洋洲摩亚群岛上的展蜘蛛,它们中最小的只有0.43mm,还没有一粒芝麻大。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亚马逊河流域雨林中的巨型塔兰托拉蜘蛛,相貌丑陋,重约2000克。

在南美有一种捕鸟蛛,有鸭蛋那么大,吐的丝又粗又牢,在树林里结网,经常用网捕捉小鸟。哥伦比亚则有种奇特的“投掷蜘蛛”,它不是拉网捕食,而是将自己的丝滚成圆球,当有飞蛾时,便准确地将圆丝球一掷,击中飞蛾,顺势一拉,成为美食。

世界上最毒的蜘蛛是澳大利亚的漏斗网蛛,它身上的毒液毒性极强,当遇到人畜时,可跃起来用螯肢蜇伤对方,使受害者的运动神经中枢很快中毒发生麻醉而死亡。

解缙的故事范文3

关键词: 固结试验勘察压缩模量

中图分类号:C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土工试验是整个勘察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勘察中取的各层土试样,都要经过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试验,取得各层土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数据,才能准确的评价各层土的工程特性,为设计、施工应用。

在土工试验的各指标中,土的固结试验是取得土的力学性质指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土的固结试验所取得的压缩系数,对评价土的压缩性是一个关键数据,由此求得的压缩模量,是计算地基沉降的主要指标。所以土的固结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目前,我们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大量的工程都是一般厂房及一般住宅楼,固结试验加荷至8O0kpa即可以满足要求。而高层建筑需做高压固结。这大量的岩土工程勘察,进行着大量土工试验,所以一般性的固结试验是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和土工试验人员每天都能接触的试验。它也是一般建筑物设计施工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准确与否,直接牵扯着建筑的经济合理性及安全稳定性。所以我们认为固结实验在实际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

2 固结试验原理

地基土在外荷载作用下,水和空气逐渐被挤出,土的骨架颗粒之间相互挤紧,封闭气泡的体积亦减少,因而引起土层的压缩变形。然而,由于受到土中孔隙细小、通道复杂的限制和约束,土中水的排出不会在荷载加上就马上实现,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而完成压缩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土层的厚度、排水的条件以及土的结构或者说土的渗透系数的大小。固结试验测得的结果是土的最终的可压缩性质参数,因而试验中要保证各级荷载作用下土样得以充分固结。

3 固结试验的影响因素

影响固结试验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取土质量、仪器设备、操作过程与方式以及气候、环境、人为等等。人为、气候及环境三个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可以改善或校正,但不可能完全排除。而突出影响固结试验质量的还是取土质量、仪器设备及操作三个重要因素。

3.1 取土、开土对固结试验影响

固结试验就是通过对土样的室内试验为实际工程中土层的结构分析提供基本参数。因此,土样要尽可能地与实际的土层保持一致。细粒土的结构性较强,一旦受到某种扰动,其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要设法减少或者减轻对土样的原状结构的破坏,取得有价值的试验结果。

(1)取土方法会对细粒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产生较大影响。钻孔取土相比探井取土,对土样的扰动程度更大。钻孔取土时,钻孔中的水柱压力、土样与取土器内壁摩擦引起的压密、真空吸力、土样的自重、取土器深入土层时锤击引起的振动压密等都会引起土样扰动。要保证试验质量,必须按规范的规定,对不同等级试样按要求的取土工具和方法进行。

(2)用环刀切取原状土样时,所用环刀卷边、缺口变形、切土刀刃口呈凹型等,都会影响试样质量,要定期检查、校核,使环刀的刀口、高度、内径粗糙度等符合国际标准。

(3)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必须注意:试样与环刀内壁之间不能存在间隙,应均匀地用力垂直下压,若产生倾斜而存在间隙,会使天然密度偏小;如果靠近环刀或环刀表面的试样有大颗粒,应挑出后补上原状土;硬塑的、含砂量高的细粒土包含物较多时,要平放在玻璃板上,用小刀轻轻切削,不能将试样提起用钢锯切削;易产生触变的土样表面不准反复刮削多次,要用刃口平整的(没有孤度的)切土刀整平表面几次,避免扰动土样;切取的土样要均匀且有代表性,试样中的水分因地心引力的作用自上往下渗,因此土样筒上部的土样较硬,含水量偏小,而下部的较软,含水量偏大,所以,中部的土样代表性好一些。

3.2 仪器设备对固结试验的影响

试验用的仪器设备务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按照要求加规定的荷载到土样上,并保证试验过程中的排水条件、固结时间满足规范要求。

(1)各种固结仪必须使用国家标准的仪器和元部件且日常使用、维护、保养要十分重视。试验时仪器出现的问题有:杠杆式固结仪的杠杆不活,出力精度差;压顶板及容器底面排水槽不开轴向水槽;测微杆采用铁质等易生锈材料;仪器长期使用维护保养差,不更新;透水石棱角变圆不清洗,孔隙淤塞;杠杆固结仪刀口滞钝;铜质导环护环腐蚀发绿甚至变形;承压板顶的钢球生锈;气压固结仪活塞杆不清洗擦油,摩擦力增大不稳定;百分表长期使用不定期校正,表杆不灵活;砝码不按国际标准(N)进行加重校正,砝码上仍标kg等等。

(2)不同的固结仪对固结试验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固结试验仪器的种类和规格均有所增加,已初步形成系列化和多功能的格局。

① 砝码式杠杆固结仪,它是一种最古老的固结仪,但也已形成系列化,按施加压力大小分低压固结仪、中压固结仪、高压固结仪。这种仪器的特点是加荷直观,稳定性好,精度较高,目前大部分勘察单位均使用这种固结仪。但它存在的问题是: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加砝码时的振动对试验结果会产生一定影响。

②气压固结仪,它的规格有单联、四联低压固结仪,可加荷至600 kPa;单联、双联高压固结仪,可加压至2000 kPa。它的特点: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压力源,加荷方便,操作简单,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试验的自动化程度,但它存在的问题是因国产气压密封件质量不过关,有漏气现象,压力不稳定。

③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普及,不少试验室已采用自动化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如全自动固结仪,试验时只要在微机上设定每级试验荷重、试验方法及使用仪器台数,即可启动采集器、控制器进入全自动试验过程,能在无人值守条件下,昼夜连续运行,采用闭环控制方式控制加卸荷。在每级压力试验过程中,自动跟踪土样变形,随时调整气压网络中的压力,保证固结仪出力稳定和准确。它克服了杠杆式固结仪加荷时易产生冲击,引起瞬间出力震荡,产生超载,影响试验成果的弊端,且数据直接进入数据库进行处理,不但省时省力,提高工效,而且减少了由于人工操作、记数、计算带来的误差。同时,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可直接进行报告汇总,绘制压缩曲线,得出测试结果。

3.3 操作过程以及方法对固结试验影响

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试验是确保成果可靠的关键。试验操作过程和方法存在的问题是:

(1)常采取现行规范或标准中不提倡或没有列入的,但试验室已长期使用并进行过大量对比试验的半经验性或经验性的方法,如陕速固结试验法。还有一些试验室采用一些没有理论根据或错误的试验方法,如:快速固结试验最后一级荷载下不稳定而随意修正。

(2)在室内固结试验中,高灵敏的土和具有先期固结压力的土,有时第一组试样压上去就破坏或读到负数。因此需先仔细观察判断,认真考虑施加第一级压力的大小,避免此类现象发生。

(3)对于I类工程及重大工程均采用逐级加荷、用综合固结度法校正的快速固结试验。有时一个试样在加荷过程中,采用两种不同的加荷方法,即低压阶段(≤400 kPa)用快速法,超过400 kPa则用2 h慢速固结法或者间隔2 h逐级加荷法,以次固结增量法进行校正;有的不提供各个试样的压缩系数表或压缩曲线图,即使有也不按实际坐标点连曲线;对地下水位以下的试样,固结容器内不注水;快速固结试验最后一级压力下固结时间短,未达到稳定标准。

(4)高压固结试验由于取土质量差,P~lgp曲线不出现明显拐点,有的甚至用间隔1 h逐级加荷法进行试验,以综合固结度校正的 ~lgp曲线来判定先期固结压力及压缩指数。由于缺乏经验或资料分析不当,特别是曲线拐点的确定错误,判定的先期固结压力值反常,不符合土层的应力历史。

4 改进措施

(1)提高土工试验人员素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工程勘察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试验人员素质也要随之不断提高,要适时地参加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班,经专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不断丰富实际经验,进一步提高测试水平。

(2)重视野外取样质量,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取样质量不高是导致试验失真的主要原因。

(3)加强对土工试验设备的定期检验和维护。

(4)统一和规范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在试验中不采用规范和标准中不提倡或没有列入的半经验性和经验性方法。

(5)围绕着现行的土工试验规范、标准等,结合各自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进一步研究和技术总结。加强土工试验技术管理,健全土工试验技术负责人和审核人制度,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程序来保证试验质量。

5结论

通过诸多的平行试验得到了一系列的参数和数据,根据这些参数和数据利用已知的公式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工程是否可以建设和它的安全性和地上建筑物的耐久性以及使用年限,所以我们认为固结试验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岩土工程师们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框架和精髓,只有这样才能看清自己在执业的范畴中应该起到的作用。在这个技术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l] 袁聚云.土工试验与原理.

[2] 电力工程勘测守则编委会.电力工程勘测守则地质篇.

解缙的故事范文4

市场为何一直是胆颤心惊呢?两市大盘为何总是缺乏大幅拉升的勇气呢?这既不是地震灾害引起的,也不是宏观调控政策引起的,更不是上市公司大额融资的恐慌情绪造成的,而是大小非解禁的压力造成的。可以说,大小非解禁的压力估计会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左右着中国股市的走向。有专业人士形象地比喻说,大小非解禁就如同“堰塞湖”一样令人感到不安。

大小非解禁的压力到底有多大?说到大小非解禁压力,许多中小投资者对此或许有些厌烦了,但是,确切地说,在未来两年多时间里,压力十分巨大。据权威的专业人士计算,未来三年内,大小非解禁的数额在19万亿元左右。如果投资者对这个类似天文般的数字不理解的话,那么可以再比较一下,目前我国的居民储蓄总额也不过就是18万亿元,即使是全部储蓄总额都去买股票的话,都无法承接这么一个庞大的解禁数额。当然有人会说,不可能全部的大小非都要拿出来抛售,所以压力并非想象的这么大。诚然,有一部分国有股是不会拿出来抛售的,但是,同样的理论,不可能全部的储蓄总额都拿来买股票吧。所以,这个顶在中国股市头上的“堰塞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会压抑着证券市场的雄起。

正因为压力太大,因而几乎所有的投资基金都不敢轻易接盘,而大小非却在一个劲地抛售,甚至不惜违规减持。这就造成了股指涨得慢跌得却很快,而且涨时无量、跌时却放量的恐慌现象出现。

有人会问,股价跌得这么低了为何还要抛呢?他们抛售有利可图吗?对于大小非而言,只要能把手中的股票全部抛掉,即便是股价再打个对折,也是有利可图的,且利还不薄。因为,当年的大小非的持股成本是极为低廉的,而且历经多年的分红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大小非的成本几乎归零了。早逃早套现,总比后抛要好得多。尽管证监会出台了限制“大小非”减持的《指导意见》,而且还连续出台了有关大宗交易的一些具体细则,但是仍然挡不住一些大小非持有者的违规抛售。有研究人士发现,减持《指导意见》出台后,反而令一些大小非加速抛售。指导意见出台短短一周多时间,大宗交易就陡增了7倍;而且在“大宗交易指南”后的三天时间里,就发生了13笔大宗交易,成效额高达7.92亿元。

自地震发生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市场投资机构始终要求以稳定为主,虽然有机构不予理会,仍然坚持抛售,但确实还是有部分机构买帐,坚持少量做多。可是就是这少量机构的做多举措,竟成了大小非急于套现出局的好机会。5月底,从有关数据上可以看出,大宗交易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5月29日,仅中国人寿的一笔交易便是2000万股,成交额高达5.36亿元。从交易席位上看,大肆抛售股份的基本上不是机构投资者,而是大小非持有者。

从5月12日以来沪深两市的K线走势看,很明显地一个特征是大盘节节走低,成交量不断萎缩。其间尽管管理层不断推出利好,不断反复强调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性,但是,市场根本不买帐。原因就是大小非的疯狂出逃,造成市场各方投资者不敢轻举妄动。有专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中最大的空头力量之一,便是来自通过大宗交易转手而抛售的大小非。由此可以得知,如今的资本市场已为产业资本所主宰,金融资本已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

解缙的故事范文5

【谷雨时节的农耕谚语】

谷雨天,忙种烟。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种棉家家忙。

过了谷雨种花生。

苞米下种谷雨天。

谷雨前后见家吉(鱼)。

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前结蛋,谷雨后拉蔓。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清明麻,谷雨花,立夏栽稻点芝麻。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芒。

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

谷雨时节种谷天,南坡北洼忙种棉;

水稻插秧好火候,种瓜点豆种地蛋。

玉米花生早种上,地瓜栽秧适提前,

闲地芝麻和黍稷,深栽茄子浅栽烟

田菁苜蓿沙打旺,绿肥作物种田间。

棉花出苗快查补,地头地边无空闲。

小麦要浇孕穗水,查治火龙和黄疸。

树木栽上细管理,否则成活难保险,

林木果园早喷药,花儿过密酌情剪。

马牛猪羊饲喂好,家禽孵化科学管。

解缙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木拱廊桥;木拱架;苗木;风雨板;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wooden arch bridg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bridge construction in ancient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has important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value, artistic value and ornamental value. Antique building, a wooden arch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day should be thei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trigonometric application from the wooden arch bridge arching seedling length, the perfect modern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function of the wind and rain board and use today'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o its the waterproof technology improvement, to improve the anti ancient building wooden arch bridge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wooden arch bridge culture to flourish.Keywords: wooden arch bridge; wooden gantry; seedlings; weatherproof boar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木拱廊桥历史概述

木拱廊桥属于丽水文化,地处浙闽山区,庆元县素有“古桥博物馆”的美称,其中木拱廊桥在中国古代乃至世界桥梁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工程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庆元县的木拱廊桥萌芽于唐宋、成熟于明、转型于清,最具有历史连贯性。

(一)萌芽时期

唐宋:唐宋时期京杭运河开通,为了便于船只通过,石拱桥、木拱虹桥应运而生,而浙闽山区溪流落差大,山洪暴发时泥石杂木俱下,一般平梁桥一冲即垮,也从八字撑梁桥和伸臂叠梁桥的基础上发展为木拱廊桥。庆元有史记载的木拱见于北宋,堪称“北虹南拱”,但据民间宗谱记载的双门桥和莆田桥比其早了100多年,即为唐末时期。

此时期的木拱廊桥是从八字撑架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为突出特点是拱架采取二系统,即用三节苗木拱组与五节苗木拱组相间交错排列,形成拱型木梁架。此时的五节平苗特别短。

(二)鼎盛时期

元明:此时是庆元木拱廊桥的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进度,此时已经比较重视手工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了,同时木建筑理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著有《营造方式》、《木经》《经世大典》和《梓人遗制》等,加上当时庆元香菇业带动的经济发展,各地大兴土木,使得当时木拱廊桥建造技术达到登峰造极和程度。此时木拱廊桥的拱架加长了五节平苗,形成较均称的五折边型状;改“人字撑”为两层“剪刀撑”,促使受力均称,避免产生侧移,构造更为稳固。由于技术的改进使得兰溪桥达到木拱桥单孔拱跨长度之最。

(三)转型时期

清朝:此时期是封建主义经济日趋没落,并逐步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的历史阶段。此时木拱向石拱转型,施工技术在廊屋上有了较大进步,主要表现为木架构造的简化细化,屋面重檐飞栋。

二、木拱架设计与三角函数结合

木拱廊桥建造主要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木拱架部分;上部为廊屋部分。

(一)木拱架受力结构介绍

1、木拱架系统组合经历

木拱架是木拱廊桥的最主要受力结构,由两个系统组成。它由最初的三节苗木拱组与不均等五节苗木拱组组合,经历了三节苗木拱组与四节苗木拱组组合,三节苗木拱组与三节苗木拱组组合和三节苗木拱组与均称五节苗木拱组组合。经历时间考验最终形成以三节苗木拱组与均称(不完成相等)五节苗木拱组为组合,牛头支撑采用两层剪刀撑的拱架受刀结构。现留存的大部分浙闽木拱廊桥均采用其木拱架结构形式。

如图:

拱架示意图

两层剪刀撑

2、木拱架受力结构

以三节苗木拱组与均称五节苗木拱组(简称3/5木拱组合)为例。3/5木拱组合:第一系统为三节苗系统,由3排长拱苗木和4根牛头组成一个3折边形拱。3排苗木分别是2排“三节斜苗”和1排“三节平苗”,每排分别由9根苗木组成。排与排之间采用牛头连接成整体,苗木与牛头采用燕尾榫联结。三节斜苗与三节平苗连接的牛头称为“三节苗上部牛头”,三节斜苗与桥墩连接的称为“三节苗底部牛头”。第二系统为五节苗系统,由5排差不多等长的拱苗木和6根牛头组成一个5折边形拱。5排苗木分别是2排“五节上斜苗”,2排“五节下斜苗”和1排“五节平苗”,每排分别由8根苗木穿插在第一系统中。排与排之间采用牛头连接成整体,苗木与牛头采用燕尾榫联结。五节下斜苗与五节上斜苗连接的牛头称为“五节苗中部牛头”,五节上斜苗与五节平苗连接的牛头称为“五节苗上部牛头”,五节斜苗与桥墩连接的称为“五节苗底部牛头”。

(二)木拱架苗木长度的三角函数应用

古代建造廊桥时由主墨师傅根据自己的建造经验、桥梁所处的地理位置、何载、桥矢高、桥面宽度,边施工边确定三节苗牛头、三节苗木的尺寸,再由第一系统来确定第二系统的苗木和牛头的规格。这种边施工边计算的建造技术,大大影响施工进度。由上述可知一个木拱架的两个受力系统就需要67根木材,再加上“两端平苗”,“天门柱”,“竖排架”,“剪刀撑”等共需127根木材和12根牛头。建造木拱廊桥所需木材直径均较大,一般要求梢径达到30左右,长度达到10m左右。数量如此多、规格如此大的木材采购本身就是一大难题,再加上长度无法预先确定使廊桥建造工期加长了许多。而且这种无设计图纸在当今建筑市场是无法按常规程序操作,对工程投资,工期、质量无法控制。

木拱架无设计图纸最主要的原因是无法预先计算出苗木长度。为攻克此难关,廊桥主墨师傅代代刻苦钻研,廊桥木匠胡派传至胡淼,对木拱架苗木的计算已有初步效果,现结构“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一期保护工程―九龙廊桥”为实例,解说采用三角函数计算木拱架苗木长度。

九龙廊桥全长203.75米,中跨跨度39米,边跨分别为28米、22米,桥面宽度5.4米。桥长和单孔跨度在中国目前现有木拱廊桥中居首位。以中跨为例,跨净长39米,拱架高7.906米。

跨径计算长度:39+0.4=39.4米;(0.4米为伸入两侧桥墩长度)

拱架计算高度:7.906-0.35-0.3=7.256米;(0.35米,0.3米分别是三节苗下部牛头和两端平苗高度)

1、三节斜苗:7.256÷sin30°=14.512米;(30°是三节斜苗与水平线的夹角)

2、三节平苗:39.4-(7.256÷tan30°×2)=14.265米;

五节平苗进:0.45÷sin18°+0.35÷tan18°=2.533米;

3、五节平苗:14.265-2×五节平苗进=9. 20米;

4、五节上斜苗:0.45÷tan18°+0.35÷sin18°+0.45÷tan12°+0.4÷sin12°=6.568米。(12°,18°分另为五节苗上斜苗与三节斜和水平的夹角,0.45,0.4,0.35分另是三节苗上部牛头,五节苗中部牛头及五节苗上部牛头的高度,详见下图)

5、五节上斜苗:14.512-0.45÷tan12°+0.4÷sin12°=10. 465米。

6、两端平苗:7.256÷tan30°+(0.45÷sin18°+0.35÷tan18°)=15.1米。

由此木拱架两个系统每根苗木长度都计算出来,详见下图:

三、当今施工理念对风雨板功能的完善

(一)风雨板简述

在古代木拱廊桥中都有廊屋,廊屋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老百姓在桥上休息、避风雨、集市、聚会、娱乐、祈祷等等活动。风雨板就像廊屋的外墙为廊屋遮风挡雨,如图所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廊屋作为集市、聚会、祈祷的功能越来越淡化,而作为观光、观景的功能越来越浓厚。如图所示古代廊屋只能从几望孔观景,不能满足观景要求。同时风雨板也影响了桥的整体美观。廊桥历史发展到1912年时,安仁永和桥重建时已对风雨板进行了改进,取消了桥面栏杆以上的风雨板,同时在桥头两端增加了许多雕刻,大大地提高了廊屋的观赏价值,也满足了观光的功能。

桥两侧面悬挂着的木板―风雨板 望孔

(二)当今施工理念的应用

上述风雨板影响整个廊桥的观赏价值,那么直接将风雨板取消可行吗?不行。廊桥多建于两山之间的河流上,山区河流横风大,斜风雨多,为保护廊桥内构件(拱架苗木、柱子)不被风雨侵腐,古人用风雨板将整个廊屋封闭起来。但这同时也将产生了几个问题:一是整个廊桥增加了很大风压,对拱架抗折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廊桥鼎盛时期将木拱架中牛头人字支撑改进为双层剪刀撑。二是影响了观光功能。

如何做到即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腐又满足观光功能和减少风压强度。我认为可结合现代施工技术中的双叠重檐,风雨板改为上起栏杆处,下至木拱架起拱处,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见廊屋通透度达到50%,大大减少了横风对廊桥的压力,同时栏杆上部约有1.8米高度完全满足观光功能。那么如此改进是否能保证廊桥内构件不受风雨侵腐呢?从图中(左侧虚线表示30°斜风雨)可看出上檐足可防30°-45°的斜风雨,而下檐基本可防30°以内的斜风雨。

四、当今施工技术对廊屋防水技术的提高

如何处理大角度斜风雨对廊桥造成侵腐呢?可结合地下室防水设计理念“防、排相结合”。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廊桥中最需要保护的构件是什么。廊桥受力构件是―木拱架,廊屋受力构件是―梁、柱,从力学角度木拱架重要于梁、柱;如风雨对构件造成侵腐后更换的难度,如廊屋梁、柱需拆除部分廊屋屋面和桥面,而更换木拱架苗木则需拆除整个跨度内上结构;由此可知不任从受力重要性还是更换方便性出发,最需保护的构件是木拱架苗木。

如何做到“防、排结合”呢?上述中的双叠重檐及从栏杆至起拱处的风雨板即为“防”;如何“排”呢?这需利用廊桥造型及结合现代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廊桥的造型:一般廊桥造型为弧形(中间高两头低)符合排水要求。再将桥面地面结合屋面防水技术。做法为:200厚桥面板;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4厚SBS防水卷材;40厚C30细石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内配ф4@150双向钢筋网);30厚1:2.5水泥浆结合层;300×300×30青石板。由此构造桥面内雨水可顺着桥面弧度流向两侧桥台,只需在两侧桥台做好雨水汇集与排流工作。同时由于廊屋两侧的通透、通风,使得桥内能保持比较干燥环境,减少了雨水对廊屋梁、柱的侵腐。

由此可见:这样屋面改进和与现代防水技术的结合,足可以保证廊桥内的构件不被风雨侵腐,也满足了廊桥观光功能,同时还可提升整个廊桥的观测价值。

五、今后木拱廊桥期望

木拱廊桥这一古老优秀的文化遗产,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后人不断挖掘与探讨,保留并完善其独特的施工工艺,同时也需结合现代施工技术改进或解决其施工工艺缺陷,将木拱廊桥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茅以升:《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出版社,1986年;

[2]唐寰澄:《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科学出版社,2000年;

[3]苏旭东:《“双三节苗”木拱桥―木拱桥发展体系中的重要形式》,[J]华中建筑,2010.10;

[4]方拥:《虹桥考》,建筑学报,1995年(11);

[5]张成:《木拱廊桥和虹桥的比较研究》,福建建筑,2007年(4);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