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弈论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弈论案例

博弈论案例范文1

作者简介:施金乐,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摘 要:本文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环境,以西安美术馆为案例,分析探讨美术馆在艺术传播过程中的“泛服务”现状以及所产生负面影响,引出“精服务”的必要性,最终,从美术馆的四大基本功能出发提出如何开展“精服务”的具体途径。得出“以观众为核心”下基本功能深入细致化的“精服务”理念才得以以细致而专业的服务深入人心,提升大众审美修养,寓教于乐;保证建立繁荣的精神文明社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传播;精服务;泛服务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161-02

一、西安美术馆概况及发展现状

西安美术馆于2009年9月28日开馆,是在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投资下建设的公共文化场馆,总面积1.7万平方米。是继陕西省博物馆之后最具影响力和专业化的美术博物馆,抱着致力于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发展美育,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艺术渗透力,开拓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再生为使命,立足于西安本土艺术,发展现当代艺术为重,传统艺术和中外经典艺术为辅的政策登上了西部美术馆业。在经营体制上采用了较创新的国有民营体制,即国家建设并给予部分经济支持,私人管理经营的“馆长负责制”的模式。从2009年开馆至今,西安美术馆举办过以油画、国画、雕塑、摄影、装置与设计等主题大大小小的展览约40余次,在内容上现代艺术占50%,传统艺术占30%,其余是中外经典艺术。

二、去“泛”取“精”

(一)“泛泛之谈”――“精服务”在中国的缺失及影响

西安美术馆立馆三年,作为西部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虽已具备像国内多数美术馆的馆藏、基础研究、展览和教育功能,却并未“深入骨髓”,只停留在表面的“泛”功夫,即停留在“泛服务”层面而并未进入以引导公众进入美术发生内部,审视文化发展的“以观众为核心”的深层次体验服务。

首先,馆藏的缺失意味着失去得以长期健康发展的“顶梁柱”和在整个管理系统上失去了核心部分。对美术馆自身而言,很难使其保持立馆之初打造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专业化美术馆的目标,毫无“资本”可言。学术研究上,西安美术馆并没有设立作为各部分指导方针的“学术部”,对美术馆内部馆藏内容、重心不能做以方向性的指导。而学术研究是对作品本身价值、修复和对美术馆在美术发展方向上的“军师”,缺少学术研究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一种不负责任,对于观众来说只能停留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视觉层面,缺少对美术专业知识的认识和把握。第三,在策展、布展问题上,依然停留在基础功能的“泛服务”层面,缺乏“观众意识”,多走“常规大众路线”,缺少在空间上的创新性和强有力的视觉冲击。观众在这种固定的路线、普通的灯光设计、缺乏新意的展品拜访中也只能是在平淡中草草欣赏,走马观花。在公共教育上,西安美术馆虽设有专门的负责部门,但在活动的类型和数量上都不足以美术知识和美术馆在运营、展览理念上的传达达到最好的效果。“精服务”的缺失一方面表现在基本服务功能的“泛”,表面化而不精致;更重要的是,“观众意识”未在美术馆活动的执行中占据“先入为主”的地位,即目前对于观众的研究范围保持在对观众基本资料的调查,对观众观展期望、观展经验的感受以及观展之后的意见等信息的评估研究,美术馆方面缺少在观众进入美术馆之前“先体验”的实验环节。

(二)从“泛”到“精”――什么是精服务以及精服务的必要性

那么,到底什么是“精服务”,美术馆为什么要发展“精服务”?“精服务是指近些年来,在文化研究理论的影响下,美术馆将引导公众进入美术发生内部审视文化发展作为主要职能的服务理念”[1]。“精服务”不仅体现在结果上,也必须贯彻在过程中,即从功能出发,让“以观众为中心”的理念“先入为主”,让观众的角度、需要、感受及其应获取的最佳体验切实考虑到具体的执行中,以达到艺术与公众深层次的精神融合与互通,获得非同一般生活体验的审美经验,其关键在于:在观众理念“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功能的精致化。

三、“精服务”的关键――一切从功能出发

(一)立足于学术

首先,美术馆的学术部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特定的艺术环境、所拥有的艺术资源、以及本土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等信心来判断美术馆的优劣势,确立美术馆的方向定位。包括:学术部门的研究方向、范围是什么?展览主要定位在什么时期、什么风格或者哪位大师的艺术作品等?馆藏标准是什么?每一场展览对观众、对社会具有怎样的价值,对当代艺术是否具有启发、推动等作用?能否会在艺术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其次,学术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艺术史、艺术理论。因此,学术部在建立后的首要基本工作应该是搜集并梳理相关中外美术发展史、重要的艺术作品、艺术文献、艺术家的个人资料等具有工具意义的文献资料。

第三,“美术馆不仅是知识回顾者与总结者,部分的实验性与前瞻功能也成为美术馆的使命之一”[2]。培养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未开发的领地、发掘具有潜力的艺术家、作品;去研究、接触在艺术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新的创作形式。

(二)创新于展览

1.明确策展理念。如果说馆藏和学术研究是“躲”在幕后的默默无闻者,那展览就是让观众体验什么是“精服务”的时刻。策展理念的明确包括:这次展览多数来自哪些群体?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目标受众会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对展览会有什么样的期待?还包括观众在看完展览后的感受应该是什么?观众对展览的内容、形式是否满意,会获得怎样的观展体验?观众能否从中有所获益?在策展之前提出这样的问题,才知道观众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如何做,而非乱撞的苍蝇。

2.创新展览方式。展览是真正艺术作品与观众“对话”的时刻,如何让作品的内容流露出来,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进入作品,让艺术家与公众通过作品对话,很大程度决定于作品的展览方式。“如何说话,是美术馆馆员的任务之一,也就是说,美术馆的展览品要有专业人员的研究设计与介绍,才能达到服务社会的效果,否则,除去多了一份资料外还是资料,并不能展现具有活力的价值。[3]”首先,美术馆在明确策展理念与形式后选择符合条件展出作品,根据展品数量、规模大小选择展出场地。按照一条“讲故事”的方式安放作品,有助于观众对整体的把握和对作品因不同特色产生的思考。“一个好展览,应该能够使观众停住脚,很有兴趣的看下去,并从中得到心灵无限的满足与充实感” [4]。因此,在场景布置的设计上,包括灯光的运用、主题场景的布置、色彩的冷暖等方面;在展览场路线的规划上,“是使观众能因为作品与空间保持良好的关系,而很自然依线循进,减少观赏者的疲劳,入视觉的适度,以及地板的硬度,以及前进的路线,都需要费心考量”[3]。“所有可利用的媒体也需要考虑到,传统的折页单、指导手册、目录等,必须与现代科技产物如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多媒体、微电脑等一起评量,选择任何一种沟通媒介,都必须小心谨慎”[4]。通过种种媒介让作品“深入浅出”,帮助观众对作品的理解。

(三)强大于典藏

美术馆方面应设立专门负责馆藏开发、研究、保管的部门。由这个独立的部门依据美术馆的学术定位、资金预算、硬件设施条件、所处地理环境和优势等方面制定一份美术馆今后的收藏计划,包括:美术馆馆藏控制在多少数量之内?主要以收集哪段历史时期、哪种风格、何种题材、材质的艺术家作品为主,如何与美术馆学术定位保持一致?具体通过什么方法收集?如何利用馆藏开展常设展、公共教育活动?藏品如何处置、如何修复、如何保管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传播于教育――建立多方面、多角度的教育方式

美术馆作为公益性质的艺术机构,然而,人们选择进入美术馆,并非选择了一所培训机构进行专业的训练,学习与否,学什么,观众具有绝对的主导性。对于那些高高在上、严肃而枯燥无味的,单向的填塞式教育方式不仅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趋势、观众的“口味”,硬生生将观众拒之门外。对于美术馆来说,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建立在“以观众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包括观众希望获得哪些知识信息?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应该布置哪些辅学习设施等问题的调查研究,建立完善而全面的教育系统和措施,创造一个拥有先进技术的体验式学习环境的基础之上,诱发观众进入美术馆的好奇心,运用独特而平易近人的教育方式,激发观众的学习兴趣,启发、引导观众主动的思考,去提问题,主动与美术馆、艺术家、作品进行互动,最终解决问题。

可以从开展定期的专家学者讲座做起,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设置不同内容、形式,具有针对性的讲座,从馆长做起,走进公共讲座的课堂,以专家的身份向公众介绍展览,进行交流互动,一方面加深观众对展览的认识,且可以从馆长角度直接接受自观众那里反馈来的信息,更加清晰的认识观众对美术馆的评价与期望。通过定期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交流项目不仅为美术馆培养了大批的固定受众、调动了潜在受众和目标受众,树立了权威、专业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美术馆运用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完成从“泛”到“精”的服务理念,让美术馆走进人们的生活,深入观众的心里。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美术馆在艺术传播过程中由“泛”至“精”的转型无论对其自身、对大众还是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都是必经之路,其根本方法,即在于“以观众为核心”前提下的功能精致化、深入化!这不仅是真正让大众走进艺术、享受艺术,也让艺术融入社会的最佳途径,更是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保证文化发展稳扎稳打、“真材实料”,从而服务于,回馈于大众,做到真正丰富大众生活,建立精神文明社会最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西溪.简论中国美术馆的精服务[J].西安美术馆,2011(2).

2 张子康,罗怡.ART美术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 黄光男.美术馆管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4 Michael Belcher著.陈惠芬译.经由展示与观众沟通[J].博物馆学季刊(第1卷),1988(1).

5 马鸿增.20世纪中国美术馆的发展轨迹与思考[J].西安美术馆,2010(1).

6 戴元光.传播学通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7 朱国荣.呼吸艺术经典:走进世界美术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8 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9 董小玲.当代美术馆的境遇与问题[J].西安美术馆,2010(1).

博弈论案例范文2

【关键词】 博弈论;慕课;教学应用;必要性;优势

一、博弈论教学

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研究在特定情境中互动决策问题的一门学科。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了解”。

博弈论作为一门经济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在各大高校经管类专业中都有开设,而且以专业必修课居多。而且博弈论的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决策中有重要的应用。它教给我们一种理性思维去分析生活当中的事情。其实博弈论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已经广泛渗透。比如,小时候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小学语文课本中“田忌赛马”的故事;生活中的讨价还价等,都是博弈思想。只是当时我们还没有接触到这个概念,没有系统完整的去学习。

大学课堂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去更加深化思维,更深入的学习博弈知识,从而更好的在生活中应用博弈方法。但是目前博弈论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依托讲授习题练习,结合案例。学生的参与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足。所以怎样丰富博弈论课堂,加大信息量,更多的体验博弈论思想在生活中的积极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博弈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而慕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二、慕课

慕课是二十世纪兴起的一种网络课程模式。以大范围,形式新颖等特点,为大家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中。目前慕课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2014年在网注册的慕课学员已经达到60多万,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现在已经有很多专业从事制作慕课的团队,也完全能满足各类学员各类课程的要求。

三、慕课与博弈论教学的结合

慕课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一种方便的自学方式,慕课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作为博弈论课程的补充。弥补传统课程课时不足,信息量有限的弊端。传统课堂一节课50分钟,各大高校博弈论课程安排34-51课时。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去更多地教授博弈论的知识,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博弈论思想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但如果能在传统博弈论课程当中结合慕课,那么部分知识,包括大量的案例,情景O定等都可以通过慕课来完成。

慕课具有范围广的特点。博弈论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经管类院校中被广泛开设,基本上所有专业都要学习该课程。但是学校资源有限,老师的精力有限,而且各专业课时不一致,深度要求不同。仅凭传统课堂,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程,范围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只要网上报名就可以学习,可以很方便的去弥补传统课堂实体资源有限的缺点。完全可以满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同时学习的要求,既方便又快捷。

慕课具有开放性。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程,对学员没有限制。任何学员只要在线注册就可以参与,有利于博弈论教学在全校的开展。虽然博弈论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课。但是很多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也有很大的需求想要学习该课程,所以当资源有限,不能全部安排课程的时候。慕课就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可以供任何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时去全民推广博弈论课程也有利于经济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慕课形式新颖。能方便的演示实验,模拟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学生更真实感受博弈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怎么影响个人的决策,充分的体现理论应用实际的现实意义。比如一个很经典的博弈案例“智猪博弈”,博弈故事描述的是大猪和小猪谁去按食槽开关的决策问题。实际上,这样的博弈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模拟大小企业共存的问题。传统课程只是结合案例简单的分析了这种应用。如果在传统课堂讲授外能再更多的结合慕课深入案例,那么学习效果是事半功倍的。也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去切实的融入到生活情境当中,感受博弈对决策的影响。

慕课具有自检性。学习不光要听,更要练习巩固。通过检验考察自己掌握的情况。传统课堂老师能面对面地观察学生,通过表情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应了解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并及时调整课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还有课堂练习测验的方式,也可以很方便的考察学生。慕课作为网络课程也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安排了作业,测验,在线讨论等方式,力求学生能尽可能地掌握所学。而且慕课的网络特点是可以重复播放任意片段,一旦有知识不理解的,学员可以反复听课,直到完全理解。

慕课具有约束性。注册慕课后,学员只有完全学完课程,完成课程安排的学习任务,并在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这样的约束性可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应用到博弈论教学当中,在全校学生都能学习的情况下,还能保证学习质量。确实可以作为传统博弈论课堂的补充。现在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和特定的慕课平台建立合作培养,承认学员在慕课中心拿到的学分,并计如总学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慕课在现代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

四、结论

慕课的特点可以很好的将其结合运用到博弈论教学当中。去弥补传统的博弈论教学方式单一,课时有限的缺点。但是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方式,在发挥自己优势特点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它的弊端。首先,在没有老师的强制约束下,学生是否能自觉地独立完成所有课程。其次,学生虽然能够反复观看视频,反复理解学习内容。但是如果反复学习之后,仍然不能透彻理解时该怎么答疑解惑要怎么办。这都是网络课程所不能给予的,必须通过传统课程去更好地实现。再者,慕课对学生的考核包括测验,讨论等方式,合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所有学员都采用同样的标准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将慕课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明确,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课程,在帮助学员学习课程,辅助传统堂的时候。更多的只能定位为一种辅的学习方式,绝对不能代替传统课堂。

【参考文献】

[1] 何国平,杨云帆,陈嘉等.“慕课”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中华护理杂志[J].2014(49)1095-1099.

[2] 胡珊邢涛.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现代教育技术[J].2015(24)78-82.

[3] 张长海,焦建利.地方高校大学生慕课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J].2015(345)64-68.

[4] 姜泓冰.“慕课”,搅动大学课堂[N].人民日报,2013-07-15(15).

[5] 王思佳.幕课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启示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博弈论案例范文3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只做两件事情:等待和决策。

事实上,人的生命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因为等待本身就是决策的一种。且与等待相比。决策因其后果严重、过程复杂且无法逃避而更需要人的智慧和理性。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应当买哪只股票,结交哪些朋友,该不该辞职另谋高就,要不要竞争某个职位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根据特定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很多时候。决策往往是异常困难的,因为我们可能要同时面对多个竞争对手,而他们的决策又会对我们自身决策的有效性带来显著影响。此时我们就处于一种博弈状态,如何审时度势,在各种复杂的博弈状态中做出最合理的决策,无疑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博弈论的出现,正为我们打开了解决这些复杂决策问题的智慧之门,拥有了这些智慧,我们就能在人生的历程中从容面对各种竞争,到达成功的彼岸。

博弈论起源于西方,诞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属于数学研究领域中一个研究竞争与对策的逻辑和规律的分支学科,是社会科学崭新的方法论之一,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是其主要创立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近10多年来,博弈论已逐渐从一种单纯性的学术研究演变为一门被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显学。并已成为报章杂志的新宠。为更多人熟悉和了解,目前它不仅被应用于从生物进化到政治经济的各个领域,也已经成为我们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的一枚金钥匙。博弈论在社会公共决策领域中取得的重大成功,甚至有些超乎它的创立者和研究者的想象,博弈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已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高度认可。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经说过:“要想在现代社会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必须对博弈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博弈论虽然对我们的日常决策如此重要,但是它的高深面孔也吓退了许多求知无门的人。近日看到的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博弈――左右成败的18大赢家策略》一书,突出“了解博弈思想对普通人有什么作用”这个理念,并着重于对“博弈论在实际决策中的具体运用”的阐述,对博弈论这门研究人类决策行为的学科进行了巧妙的解读,对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原理和各种决策模型进行系统总结,并将其提炼为一整套适用于不同情境、不同条件下的博弈策略,为读者提供了最具理性智慧的启示,使之能够在现实竞争中做出扬长避短、随机应变的理性决策。本书从博弈论的角度,讲述了海盗分金、所罗门断案、田忌赛马、囚徒困境、智猪博弈、猎鹿博弈等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决策故事,对VCD制式之争、家电业恶性竞争、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价格协议、股市跟庄现象、二手车的市场交易、政府采购中的“阳光行动”、乳制品业的市场竞争等经济管理领域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逐个剖析,从而使读者深刻领悟到博弈论的精髓所在。

人生无处不博弈,世事如棋局,善弈者生存。

博弈论案例范文4

博弈论的一般描述

博弈论研究的是决策主体的决策行为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即一个主体的决策行为要受到其他主体行为的影响,同时其行为又会影响到其他主体的决策。博弈论是系统研究各种博弈问题, 寻求博弈方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的结果, 并分析结果的经济、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博弈论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前者主要强调的是集体理性和集体主义, 是指博弈者之间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所进行的博弈。而后者是博弈者之间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所进行的博弈。从参与行动的先后顺序看, 博弈论可以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指博弈者同时行动, 或虽非同时行动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何种策略,动态博弈指博弈者的行动有先有后, 且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所选择的策略。从博弈者对其他博弈者的特征、策略及支付状况的了解程度, 博弈论还可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指每个博弈者对所有博弈者的特征、策略集及支付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否则, 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价格战的博弈原理分析

·“囚徒困境”的博弈分析

“囚徒困境”博弈是纳什非合作博弈的著名案例,它讲的是警察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罪犯, 但却缺乏足够的证据指证他们所犯的罪行。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人供认犯罪, 就能确认罪名成立。为了得到所需的口供, 警察将这两名罪犯分别关押以防止他们串供或结成攻守同盟, 并给他们同样的选择机会: 如果他们两人都拒不认罪, 则他们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2年徒刑;如果两人中有一人坦白认罪, 则坦白者从轻处理, 入狱1年, 而另一人则将重判8年徒刑;如果两人同时坦白认罪, 则他们将被各判5年监禁。其得益矩阵如图1。

在此例中,囚徒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都是坦白,但是,如果他们都选择不坦白,那么,他们的境况就要比在其他选择下更好一些!如果他们能够确信另一方会抵赖,并且他们也愿意守口如瓶,那么,每个人最终能够得到收益—2,从而使他们的境况变得更好,(不坦白,不坦白)是帕累托效率的组合,而(坦白,坦白)则是帕累托低效率的策略组合。问题在于这两个囚徒无法协调他们的行动,如果每一个囚徒都能够信任另一个囚徒,那么,他们的境况就会得到改善。这个例子讲述了一个自利的理性人采取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却使自己的利益及各个博弈方的利益下降的全过程, 这就是囚徒的困境。

·竞争企业的博弈分析

如果把这个案例中的囚徒换成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我们就不难理解行业中的价格大战了。假设市场上有企业A和企业B,他们生产同类的产品,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他们会采取降价的措施。如果企业A和企业B都降价,他们将获得300元的利润,如果有一方降价,则不降价的那一方获得200元的利润,而降价的另一方将会获得更高的利润800元,如果企业A和企业B都不降价,他们都将获得更高的利润600元。

从企业A角度看,无论企业B降不降价,他都会选择降价,因为300的利润高于200,800的利润高于600,在概率均等的情况下,降价的期望收益为300?0﹪+800?0﹪=550,不降价的期望收益为200?0﹪+600?0﹪=400,为了自身的利益,显然还是降价好;同样企业B也是降价比不降价好。此博弈中,双方都选择了降价的策略,然而却是整体收益最差的。这就是“ 囚徒困境”现象, 各个局部都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而整体利益却不是最优。有时企业间考虑到整体收益,他们也会约定都不降价,但是由于各自的私心,这种局面并不长存,又会有企业率先降价,在市场竞争条件下, 这样的价格不断下降是无法避免的, 降价成了不断重复的过程。

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卖方市场上,每一个企业在做出自己的决策时,虽然不能完全确定对方的选择,但却不能忽视对方的选择给自己的收益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因此,每一个企业都会根据对方面临的选择机会而做出最有利于自己收益的选择。由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案例知:面对这种局面,每一个企业都会选择降价以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既得利益,而且这种价格大战会一轮接着一轮无休止的进行下去。一些企业也曾试图建立“价格联盟”,但是在事关企业市场份额的价格战中,价格联盟是无效的。

走出价格战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产品创新和质量竞争

如果厂商的竞争产品在内部质量上、外观设计上或产品性能上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而是和其他厂商的同一类型的产品没有区别,那么它就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眼光。所以,厂商应选用质量竞争方式,通过强化对现有产品或服务特点的市场沟通,以增强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差异化。还要结合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这样才能以产品的特色增加产品收入,提高市场占有率。

·注重品牌竞争,稳住客户群

品牌是将产品的独特内涵和定位向消费者的一种意思传达,品牌在营销中表现为对消费者的一种价值承诺,可以提升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品位,所以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定位和消费群体的特征,找准侧重点,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信任感和归同感。另外,企业应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忠诚、持久而稳定的顾客群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建立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牢固的情感纽带, 是摆脱价格战的有效选择。

·与竞争者学会共存,提高合作意识

博弈论案例范文5

第一次到这个酒家就餐,应该是酒家刚刚开业不久。老板热情地欢迎后,说:“请各位点菜,要是上来的菜有不满意的,马上撤掉,没有关系。”老板这么有自信,想必对自己的餐饮质量胸有成竹!一顿饱餐后,大家果然一致赞不绝口:“好,不错,好吃不贵!”

仔细瞧去,对面是新锦江,这边是鹿港小镇,这不就是典型的博弈论中的“笼中猪”博弈的案例吗?

“笼中猪”博弈是博弈论中一个常见的案例。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很长,一端是按钮,另一端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踏一下按钮,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踏按钮以后跑到食槽需要消耗掉相当于2份猪食的能量。如果大猪先到达,大猪可吃到8份,小猪只能吃到2份;如果同时到达,大猪可吃到7份,小猪可吃到3份;如果小猪先到达,小猪可吃到4份,而大猪可吃到6份。

“笼中猪”博弈的情况是:如果两头猪同时去踏按钮,然后跑向食槽:大猪先到,吃进8份,消耗2份,得益6份;小猪吃进2份,消耗2份,得益为0份。

如果大猪跑去踏按钮,然后跑回食槽,小猪在食槽附近等待,先吃,小猪吃进4份,得益4份;大猪跑到后,吃进6份,消耗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跑去踏按钮:大猪先吃,吃进10份,得益10份;小猪吃进0份,消耗2份,得益-2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都不去踏按钮,那么双方得益都是0份,都没得吃,非饿死不可。

就小猪而言,有两种选择,要么踏按钮,要么不踏按钮。而且,小猪得益与否要看大猪的选择。小猪选择去踏按钮,大猪踏或者不踏按钮,小猪的得益要么是0份,要么是2份,都是劣势选择。小猪选择不踏按钮,大猪有两种选择,踏按钮或者不踏按钮。大猪踏按钮,小猪就得益4份;大猪不踏按钮,就都挨饿。

大猪那么肥,是顶不住饥饿的,就像大企业一样,一旦缺资金,会死得更快。

所以,大猪耗不起,只能选择去踏按钮。如此一来,“等待”是小猪最优的选择,而“踏按钮”则是劣势策略。

如此博弈,最后的结果就是:大猪不停地踏按钮,付出劳动,小猪则坐享其成,似乎不劳而获。

“笼中猪”的博弈可以解释,为什么能力强、占有更多资源者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同时说明,一个人或组织自己的优势选择策略是和他人的选择策略相依存的。所以,与知名品牌、知名区域相邻,始终是利己的优势选择。我们都有体会,就连一些快餐店,紧贴知名的大超市,生意也会比其他快餐店更加兴隆。

博弈论案例范文6

孤独的少年

1928年6月13日,纳什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的工业城市布鲁菲尔德(Bluefield)。他的父亲是一位电子工程师,受过良好的教育,总能解答纳什小时候提出的各种问题。纳什的母亲则是一位拉丁语教师, 也是纳什最亲密的人,喜欢读书和教学。

纳什小时候性格孤僻,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倒是成天着迷于做各种实验。老师不喜欢他的不合群、反复无常的性格以及对权威的不尊重。有时,老师算一道题,草稿写满了整整一黑板,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答出答案。

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的纳什,也拙于社交,奇特的举动让他饱尝众人的白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虽然纳什尖刻的谈吐也受到周围一些粉丝的佩服,但是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都高明,对不如他的人不屑一顾的性格让他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沉湎于数学的青年时期

中学毕业后,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理工学院。他的数学才能逐步得到了发现,居然有一位教师称其为“高斯第二”。在其他同学埋头苦读时,他喜欢长时间独立思考。过不了多久,擅长自习的他很快就通晓数论,还掌握了许多数学分支的内容。但是,后来他两次参加了为在校大学生举办的数学比赛“威廉・洛厄尔・帕特南(William Lowell Putnam)数学竞赛”,却没能进入前5名。

纳什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攻读数学系博士,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当时数学系的主任是俄国移民莱夫谢茨,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当时,学生唯一必须出席的课程是每天下午3点的下午茶。在那里,教师和学生们讨论数学问题,谈论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当然,有时也会说些有关数学的笑话,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能力。在这样一个鼓励思考的环境中,纳什的“独立精神”开始了自由的翱翔。

他的事业从研究博弈论开始

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如同棋手一般:一个行为、一个动作就像在下一步棋。精明慎重的棋手会全面考虑,知己知彼,揣摩对方的心理和行为,做到领先一步。在相互牵制、人人争赢的态势下,棋手们走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论就是研究棋手们“出棋”着数中的理性化、逻辑化的成分,并将其系统化为一门科学。

纳什的第一项科学研究就是博弈论数学,这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50年,他发表了博士论文“非合作博弈”,对混合利益的竞争者之间的博弈进行了数学分析,所提出的著名的“纳什均衡”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起着核心作用。论文刊登在美国全国科学院每月公报上后,立即引起轰动。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不仅奠定了博弈论的数学基础,而且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标志着博弈论新时代的开始,也确立了他博弈论大师的地位。

那么纳什在文章里说了些什么呢?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专业术语叫做“纳什均衡”,就是以约翰・纳什的名字命名的。在对立的各个方面的广泛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如何选择,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特定的策略,那么这个策略就叫做支配性策略。当然这个策略的制定要考虑到要达到自己的主要目的,但是为了使自己的计划能够实施,也不得不兼顾到对方的利益,所以要对原来自己一厢情愿的策略加以调整,使对方也有利可图,这样调整后的策略就是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显然,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以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为目的;同样,其他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制定自己的支配性策略和均衡策略。于是在一个大的博弈过程中,对立的各方都有着自己的均衡策略,这些策略组合在一起就被称为纳什均衡。

当然,这个术语能够用纳什的名字来命名,主要是由于他最先用严密的数学语言和简明的文字准确地定义了这个概念,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础。在当时,这一理论的概念和方法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它首次区分并定义了“合作博弈(Cooperative Game)”和“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Game)”。简单来说,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在于相互发生作用的当事人之间有没有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如果没有,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效率和公平,而非合作博弈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纳什开创了与博弈论大师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恩(Oscar Morgenstern)完全不同的“非合作博弈”的系统理论。非合作博弈在研究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市场机制的效率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非合作博弈相对于合作博弈在经济学中占据了主流地位。现实中,大量的经济问题涉及非合作博弈,因此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发展为其在经济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纳什均衡理论奠定了现代主流博弈理论和经济理论的根本基础,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原来的经济学是一门不够严密、无法用数学计算的行为学科。对于不确定因素、环境变动因素以及经济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原来的经济学缺乏模式化的有效方法论,因此无法对微观层次的经济问题进行解析。纳什均衡及相关模型分析的方法,包括扩展型博弈法、逆推归纳法、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等概念及方法的提出和确立,给经济学家们提供了深层分析的工具,成为这些学科领域的基本研究范式和理论分析工具,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是加强了经济学的研究深度。纳什均衡理论强调从微观个体行为规律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解释经济方面的问题。

三是扩大了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纳什均衡理论既可以解读人类的行为规律,也适用于解释其他生物生存、运动和发展的规律。纳什均衡及博弈论发挥了桥梁作用,使经济学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经济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

他患上了精神分裂

1950年,纳什进入了兰德(Rand)研究所工作,这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战略研究机构,当时他们试图将博弈论用于冷战时期的军事和外交策略。1952年,24岁的纳什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教书,他不仅是教师中最年轻的成员,甚至比许多研究生都年轻,而且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劲头是教师中很少见的。一位同事讽刺他说:“你那么聪明,为什么解决不了变数问题?”他听后受到刺激,前后花费了6年的时间,才攻克这个难题,还解决了相关的一些方程。因此,他被《财富》周刊评为最耀眼的新生数学家。他的成就吸引了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仅有的两个女生之一――艾里西亚。纳什的勤奋和才华赢得了她的芳心,他们婚后漫长的岁月表明,这也许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

1958年的秋天,当30岁的纳什即将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永久教职的时候,他得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出现了各种奇怪的行为:他拿着《纽约时报》进办公室,声称里面蕴含着另一个星球的数字信息,只有他能破解。他给联合国写信,跑到华盛顿给每个国家的大使馆投递信件,要求各国使馆支持他成立世界政府。在家里,他不断地威胁艾里西亚。最终,纳什的家人决定将他送至医院治疗,选择尽量避免伤害大脑的疗法。

几年后,艾里西亚无法忍受纳什阴影下的生活,他们离婚了,但她并没有放弃纳什。依靠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们的帮助,艾里西亚继续精心照料纳什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一个行为古怪的人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但是在普林斯顿广纳贤士的环境中,也许人们仍然会认为他是个天才。他的妻子、朋友和同事们都没有抛弃他,而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挽救他。

回到普林斯顿后,纳什在艾里西亚和几位数学家朋友们的照顾下,过着悠闲而安稳的生活。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会在校园里看到一位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穿着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学论题。他们把纳什称为“幽灵”,但知道这个幽灵是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

麻省理工学院的同事给当时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专家打电话,说道:“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恢复为富有创造精神的人。”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纳什,他们设立了资助治疗的基金,并在美国数学会发起一个募捐活动。基金的设立人写道:“如果在帮助纳什返回数学领域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哪怕在很小的范围,不仅对他,对数学学科都很有益处。”

纳什的病情忽而好转,忽而复发,反反复复。艾里西亚尝试了各种方法,纳什在深爱着他的妻子的鼓励下,坚强地与病魔做斗争。虽然在医院、医药和孤独中生活,纳什仍然被令人兴奋的数字理论驱使。在这段艰难的时期,由于纳什在博弈论方面的奠基性工作,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和数学期刊的诸多领域。虽然博弈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是他本人依旧默默无闻。

等来了荣获诺贝尔奖的一天

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妻子和朋友们的关爱下,纳什渐渐苏醒。80年代末的一天早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一如既往地和纳什道早安,纳什回答说:“我在电视上又看到你女儿了。”戴森的女儿是计算机方面经常被提及的权威人士,戴森听到纳什的回应非常震惊,因为之前从未听到纳什说话,他觉得纳什在慢慢苏醒,并且越来越清醒。

这位被精神分裂症困扰了30多年的天才曾被很多学术奖项和机构排斥在门外,他的诺贝尔奖来之不易。1989年的秋天,韦布尔学者因受诺贝尔经济学家委员会的委托,来到普林斯顿大学和纳什第一次会面。纳什满头银发、面容虚弱,看到韦布尔走近时,还是显得有些紧张。韦布尔微笑着伸出手,纳什没敢看他的眼睛,迅速地握了一下又把手抽回插入口袋。走到教工俱乐部门口时,纳什没有把握地问了一句:“我可以进去吗?我不是大学老师。”韦布尔内心波澜起伏,一个伟大的学者并不认为有资格在教师俱乐部吃饭,他觉得应该纠正这一不公正的现象,因此从一个旁观的报信者转变为热情的支持者。

对于纳什是否应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有支持和反对两派意见,而且争论得非常激烈。委员会主席林德贝克对纳什的“人生悲剧”想了很多,纳什本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已经被人们遗忘,他说道:“纳什与众不同,他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表彰,生活在悲惨的境地,我们应该尽力将他带入公众视野,在某种程度上使他再次受到关注。”

1994年10月,在科学院的投票中,纳什和另外两名候选人以微弱优势胜出,共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当纳什知道自己获奖后,出人意料地平静,而数学界的许多人则惊叹道:“原来纳什还活着!”

获奖后,纳什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在诺贝尔奖得主自传中,他写道:“从目前统计情况看,没有年逾66岁的数学家或科学家能通过持续的工作,在他(她)以前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但是,我仍然继续努力尝试。由于出现了长达25年部分不真实的思维,相当于提供了某种假期,我的情况可能并不符合常规。因此,我希望通过目前的研究成果或以后出现的任何新想法,取得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纳什的洞察力和发现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赏识和尊敬。他在数学专业的顶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因为精神疾病困扰而沉寂多年。在家人和朋友的长期关心照顾下,他凭着意志的力量继续着自己的研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发人深省。

小贴士

何谓博弈论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为“对策论”或“赛局理论”,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探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博弈论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博弈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他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恩(Oscar Morgenstern)共同撰写并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博弈论的诞生,在书中他们提出了标准型、扩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在他们看来,经济学是完全科学的行为学科,需要用数学理论来进行规范。

博弈论的例子

为了使读者对博弈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现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囚徒困境。这是一个非零和博弈,有两个嫌疑犯甲和乙闯入民宅联手作案,被警方逮捕。但是警方证据不足,于是将两个嫌疑犯分开审讯,分别告知两个囚犯:如果你招供,对方没有招供,那么你将被判刑3个月,对方将被判刑10年;如果两人都不招供,则因私闯民宅分别拘留1年;如果两人都招供,那么每人将被判刑5年。警方这样的告知,实际上是让两个嫌疑犯陷入是否要招供的两难处境。结果显示,只要二人确实有罪,都会做出明知的选择:虽然甲不知乙是否会招供,但他认为自己选择“招供”最有利,因此甲会选择“招供”。同样情况,乙也会选择“招供”,因此两人各判5年。至于两人都选择不招供,因证据不足私闯民宅各拘留1年的结果通常不会出现。

上述囚徒困境的案例中,两个囚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因此被判刑5年的结局就被称为“纳什均衡”,也称非合作均衡。因为每一方在选择策略时都没有“共谋”(串供),他们只是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虑社会福利或任何其他对手的利益。这一理论一经解释大家会觉得显而易见,但是通过用纳什的方式可以系统地阐明经济竞争的问题,纳什证明了分散决策的过程实际上也有一致的规律,表面上不同的相互作用可能表现出相似的激励结构。在现实生活中,非合作的情况比合作的情况更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上一篇函调证明信

下一篇解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