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楼梦新版电视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范文1
摘要:本文依托《红楼梦》原著的基础,从影视风格及演员表演层面上对比了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与2010年电视剧《红楼梦》。找出新版较旧版所取得的成功和不足,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红楼梦;电视剧;改编
旧版红楼梦开始于对古典名著的推广传播。而新版红楼梦的拍摄源于对市场的追求。两者出发点的不同,直接导致其在具体操作和结果上的差异。旧版注重《红楼梦》的故事性,力图让观众了解其故事,理解其人物。用写实的方法还原了红楼梦的世界。新版则将重心放在了追求了视觉效果上,从服装化妆、布景、摄影都极尽精美,创造了国内电视剧画面的新标准。下面试以从影视风格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来对比一下两版的异同。
一、影视风格
两版红楼梦在风格上反差很大,旧版活泼写实,新版鬼魅虚幻。它们所营造的影片氛围刚好相反。
1.布景与道具比较。新版和旧版在布景上最大的不同是“虚”与“实”的关系。新版很“虚”,它着力与营造曹公笔下亦真亦幻的世界,以旁观者的语气告诉我们石头上所刻故事,保持着一种抽离感。而老版重“实”,它营造的,是一个真真切切的贾府,里面上演着鲜活的人生百态,它要带着观众进去同悲同喜。
87版在制作时,建造了大观园和宁荣二府。其场景摆设遵照原著,几乎还原了人物的生活环境。 新红为了追求更为虚幻的艺术效果,选择了大量搭建摄影棚。长达50集的电视剧,摄影与灯光配合天衣无缝。
旧版的精致程度虽在电视行业史无前有,但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很多场景道具略显粗糙。新版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大量调用历史真品,珍贵文物来作为布置,剧中重要道具则用珍贵材料量身定做,每一样道具都极尽细致、华丽。
2.服装与化妆比较。新红的人物造型中,戏曲感过重的额妆、宝玉的辫子头、秦可卿的鬼魅造型等大胆挑战了观众对红楼人物的欣赏习惯,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方式。
旧版红楼梦的造型获得一致好评,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它的造型已远精致于其它电视剧。今天重拍《红楼梦》,在尊重历史和原著的路上,已难有建树,所以新红总设计师叶锦添的另辟蹊径也可以说是非常可贵的突破。
再者,《红楼梦》本身,是提供了造型创新可能性的。曹雪芹在创作时,有意模糊了故事朝代,人物穿着打扮非清非明,但极尽奢华富丽,每一次对人物外形的描写都是对其性格的诠释。从这一点上看,服装造型只要符合人物设定,有助于表现人物,都是正确的。
二、演员比较
1.简析《红楼梦》两版电视剧在人物形象上的差异。在87版当中,最大的亮点应属王熙凤,泼辣精明,八面玲珑。宝玉还原了曹雪芹笔下潇洒公子的形象,更将宝玉之多情演绎得感人至深。宝钗面庞圆润,颇有“艳冠群芳”的大家闺秀风范。林黛玉娇柔多病、多愁善感。但对黛玉反抗封建社会的叛逆精神表现并不够。
新版的《红楼梦》里面,小宝玉纯真可爱,大宝玉痴情风流;宝钗神似而形不似,小宝钗李沁气质、演技都较好,但体型羸弱与原著中“肌肤丰泽”“体丰怯热”的形容相去甚远;大宝钗演员白冰体型更似宝钗,但与李沁相去较远,年龄相差太大,气质也不如前者,两位宝钗不像。新版黛玉的饰演者蒋梦婕体型圆润健康,与黛玉全不形似。贾母气质大气但不似中国老太太,王夫人年龄太大似宝玉奶奶,秦可卿造型过于鬼魅,秦钟贾琏等外形实难担当原著的设定。
2.演员表演比较。旧红里,人物表演较为戏剧化,细腻考究。而在新红里,演员扮相戏剧味十足,但表演相对平淡,大量的旁白和配乐的运用,分散了人们对表演的关注度。
例如王熙凤一角,旧版的饰演者邓婕表演松弛自然,外形“粉面含春威不露”,一眼就给观众聪明伶俐机关算尽的感觉。她所饰演的王熙凤不怒自威,表演自然、气势凌人,如第三回中,王熙凤的第一次出场,声音凌厉,举止洒脱,气质干练大方。将王熙凤的机灵、巧舌表现得自然到位。
新版饰演者姚笛外形漂亮乖巧,气质温顺平和,饰演钗黛二角都颇为合适。她所饰演的王熙凤表演痕迹较重,感觉吃力。为了表现王熙凤的“威”而动辄圆瞪双眼,台词也说得没有底气。同样如第三回中,王熙凤第一次出场,说话吃力,没有气势。再如第十一二回,邓婕的表演平稳自然,将对贾瑞的勾引隐藏与不经意动作之间。姚笛的表演起伏较大,当猛见贾瑞时吓得花容失色,说话柔弱自然,随后马上挂着笑容提着气说话。
陈晓旭所饰演的旧版林黛玉深入人心,但对比原著,她所饰演的林黛玉,体形娇弱、多愁善感,外形神态相似。但缺乏对林黛玉内心的表达,影响了人们对黛玉的全面认识。新版的饰演者蒋梦婕,表演较为清淡,表情言谈起伏都不大。虽没有太多的表现,但好在自然平稳。如第七回“送宫花”之中,原著说道黛玉“就只在宝玉手中看了一眼,便问道····”;旧版的表演显得黛玉刻薄、挑剔;新版黛玉则略微温和,表现出了黛玉的生气是有缘由的“怕人嫌弃”,加深了人们对黛玉内心世界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俞平伯等.细说红楼梦:红学专家解读红楼梦[M].蓝天出版社,2006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范文2
大话“红楼梦”
早在2008年,新版《红楼梦》还在拍摄时,红楼梦酒业集团就与新《红楼梦》剧组签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根据合约,红楼梦酒业向剧组赞助千万元,而新《红楼梦》的主要演员为红楼梦酒品牌做形象代言宣传。
其后,红楼梦酒业紧紧傍靠新《红楼梦》的“风头”,展开系列营销推广活动,并与《红楼梦》剧组“大秀恩爱”。2009年全国春季糖酒会上,红楼梦酒业集团推出“美貌”、“中国红.红楼梦酒”、“红楼梦金钗酒”等数款新品,大获成功。一个月后,“红楼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随后,红楼梦酒和新《红楼梦》剧组在上海世博会、西部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中频频亮相。至2010年春季糖酒会,双方还联手举办新版《红楼梦》开播纪念酒拍卖签售会。而在新剧开播前结束的中航签约仪式上,剧组导演李少红更是亲率核心明星团队出现在现场。
关注度颇高的新版《红楼梦》的助阵,为红楼梦酒业带来了意料之中的“惊喜”。在纪念酒拍卖签售会上,限量版开播纪念酒、“红楼梦”酒尊藏系列等的总拍卖价超过150万元,泥人张红楼梦“十二金钗”更是拍出了22.8万元的天价。2009年,红楼梦酒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以229.35%的同比增长速度名列“2009年度四川省白酒制造业‘二十佳’成长型企业”榜首。
9月初,新版《红楼梦》开始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等全国多家电视台上映,未来几个月全国范围内势必会掀起新一轮“红楼热”。红楼梦酒业董事长文万彬介绍,红楼梦酒业正在积极与安徽卫视、中航广告等媒体展开深度合作,乘势开启红楼梦酒业新一轮发展“黄金期”。“我们的目标是力争3年内红楼梦酒业挂牌上市,5―10年内红楼梦成为全国中档白酒领军品牌,2023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他表示,2010年,红楼梦酒业集团将在打造四川根据地市场的基础上,以成都、天津、上海的三足鼎立式格局为依托,建立重庆和北京分公司,扩大网点布局,逐步打开全国市场。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和新版《红楼梦》联姻之后,红楼梦酒业似乎正向既定目标逐步逼近。但是,与其相伴的质疑声已接踵而至。
红楼梦酒的麻烦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质疑的声音恰恰集中在为红楼梦酒业带来新一轮关注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上,质疑者直言:联姻是一场错误。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红楼梦酒曾与当时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牵手,邀请“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做红楼梦酒的电视广告形象代言人,以一句“一杯梦酒上红楼”的广告词红遍大江南北。时至今日,这一曾经令人津津乐道的品牌传播模式遭到“围攻”,相关人士认为,电视产业链已今非昔比,更何况大部分观众并不看好新版《红楼梦》,“看看当今翻拍的电视剧,哪一个不是骂声一片?梦酒集团还要争着去趟这摊浑水,实在是目光短浅。极有可能知名度未提上去,反而因为新版《红楼梦》的失败而弄得臭名远播,到时连哭都来不及。”
令人费解的是,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红楼梦酒业时,红楼梦酒业的领导以“最近比较忙”为理由拒绝了采访。就在记者采访红楼梦酒业碰壁后,有媒体报道红楼梦酒厂所在的300亩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出现问题,涉嫌违法占地、卖地和以“代金券”代替土地补偿款等。
积重难返?
事实上,红楼梦酒近十几年的发展之路一直比较坎坷。经历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的名声大噪后,面对跌宕起伏的市场经济改革之路,管理方式和体制仍比较落后的红楼梦酒与快速成长起来的国内白酒市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随后坠入沉寂。
好在,红楼梦酒业并没有坐以待毙。2005年,原红楼梦酒厂进行资产重组,成立红楼梦酒业有限公司。现在,红楼梦酒厂所在地红楼梦村村民手中400万元的“代金券”就是当时红楼梦村委会转让酒厂,资方付给村集体的土地款。重组后,红楼梦酒业曾把产品销售权外包给了一个资金实力并不雄厚且没有酒类销售经验的公司,结果市场表现几乎是一单死。2005年后,红楼梦酒厂又进行了多次改革,并以宜宾、四川市场为主战场进行试探性销售,销售状况依旧不太理想。
2008年,宜宾红楼梦酒业集团、宜宾县人民政府、四川怡安集团和兴业集团签署战略重组合作协议,承诺在未来15年内投资35亿元,建设年生产能力10万吨级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城,把集团建设成为集红楼梦文化于一身的白酒生产、旅游度假功能的城乡一体化的崭新的白酒工业园区。
虽然现在梦酒集团的生产能力已经开始提高,但从产品到商品的一些核心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和高曝光率相比,在终端渠道建设上,红楼梦酒存在明显不足,很多地方只见广告不见产品;市场操作上,红楼梦酒销售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供销体系,缺少系统支持。更激进的观点则认为,目前红楼梦酒自身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企业销售完全靠广告和高曝光率来支持,现在的表象其实是一种回光返照,一不小心,很有可能赔了身家性命。
除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外,在最为核心的品牌传播上,红楼梦酒更是显得浮躁且混乱无序。
“天生的”品牌之困
红楼梦酒品牌核心定位为“中国红”。文万彬曾公开表示,红楼梦酒独有的红楼梦文化以及与《红楼梦》深厚的渊源是红楼梦酒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核心优势赋予红楼梦酒“传承中国经典文化――红楼梦文化”的品牌核心价值和“中国红・红楼梦酒”的品牌核心主张定位。
虽然“中国红”的品牌诉求听上去不错,但是这一诉求与《红楼梦》的红学文化相去甚远,并且还有拾人牙慧之嫌――抛开其他行业打“中国红”概念的企业不谈,在白酒行业,西凤酒早在2008年的春季糖酒会上就已提出“中国红・红西凤”的概念。
红楼梦酒品牌定位的支点建立在何处?红楼梦酒与其他文化名酒的差异性是什么?这些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范文3
20年前,由著名导演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红楼梦》吸引了亿万观众,长播不衰,成为经典;20年后,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将重回大观园,再谱新《红楼》:北京电视台携手中影集团,投巨资、请名导、世界范围内海选演员,拟拍50集新《红楼》,明年开机,2008年奥运会前后播出。此消息出,满城风雨,众口纷纭。议论的焦点是:新《红楼》能否超越旧《红楼》?是更上一层楼,还是狗尾续貂?假如学校组织一场“我赞成/反对重拍《红楼梦》”的辩论赛,请你作为辩手,任选一方写出辩词。
【见仁见智】
正方:我们赞成重拍《红楼梦》。理由如下:一、老版《红楼梦》的拍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拍摄有不可避免的遗憾,如镜头的剪接、机位的转移等。重拍是为了用更新的技术条件、更宏大的篇幅将《红楼梦》这样的中华精粹推向海外。二、20年光景,社会变化巨大,观众欣赏口味也有了变化,重拍十分必要。三、有道是:“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新版《红楼梦》投资方代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杨伟光先生说:“在21世纪重新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泰坦尼克号》有三个版本,其中第三个版本最成功。我同样看好新版《红楼梦》。”的确,《泰坦尼克号》《金刚》,这都是常拍常新的先例,谁说老枝不能开新花呢!四、爱红楼,不等于爱国学,但至少是爱国学的一部分。走进这部凝聚了中国文化的奇书,实际上是走进了一种悲悯情怀。按一个评委的话来说,“这些选手全都出生在80年代后,这种氛围长大的小孩,需要社会的塑造来弥补家庭塑造的单一。选手的内心有《红楼梦》传递出的那种大悲悯和情怀的塑造,外表接受天下人的挑选,不论成和败,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幸运,参加红楼选秀的那些选手是有福气的。”“87版”电视剧历3年而成,希望今天的《红楼梦》,也能以雕琢美玉的心态,塑造一代大国民。五、对于我们民族这样一部皇皇巨著,大家都心怀尊重;又有经典作品在前,对新拍有所质疑――这是很正常的,甚至也很必要:民意滔滔,自会让剧组绷紧一根弦,从而更认真、更敬业地拍摄。但话说回来,还没看到拍成什么样,就先一棍子打死,这就不必。为何不多点耐心、多些宽容呢?好坏总得看了才知道,您说呢?正是:“红楼一梦别经年,闺阁忽闻重开天。蘅芜苑内旧香冷,潇湘馆中新竹烟。但忧添翼将失虎,未必增香便破禅。新荷颜色君若问,姹嫣毕竟出水看。”
反方:我们反对重拍《红楼梦》,理由如下:第一,当年的电视剧《红楼梦》受技术条件限制,确实存在不足。但是,它毕竟是填补了名著电视版的空白,向各阶层群众普及了文化瑰宝。我们应该明白,四大名著是文字作品,任何影视作品都不可能取代文字的东西,要想真正领会并传承文化遗产,还是必须回到书籍的阅读中去。第二,如今准备投拍的新版《红楼梦》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比如要请内地、港台甚至日韩名星加盟,大兴土木重修一个大观园,用某名星吸引国外观众的眼球等等,诸如此类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请问,这样一部兼顾各方利益的电视剧,究竟还能有多少名著本身的精髓呢?第三,现代技术翻拍经典的一个通病,即画面好看,韵味却没了。用《红楼梦》里的话说就是,“空有一副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第四,如果以《红楼梦》当时拍摄技术不佳为由重拍一次的话,那么要不了多少年,后来人又会以前两部技术不佳的老调子再次兴师动众地拍摄,这是纵的方面;如果《红楼梦》能够有理由重拍,那么另外3部名著恐怕很快也在劫难逃地被拿出来再炒一次“现饭”。我们的文化事业已经到了“吃老本”的地步了吗?综上所述,依我个人之见,历史名著只需要拍一次就够了,不管这一次是技术不够先进还是什么理由。电视版的四大名著应该是我国电视剧制作史上的四座里程碑。一遍一遍地重复拍摄,意义何在?
【新闻链接】
“红楼梦中人”再掀国学热
马海燕
如果说“超级女声”开创了中国电视平民选秀的先河,那么紧接着铺天盖地的舞蹈、演员、歌唱各类选秀节目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而进行了10个月的“红楼梦中人”则拯救了这一逐渐走向低俗的节目样式。
两岸年轻人的参与、全球华人的瞩目让这场主打“立足于文化、扎根于传统”的节目不仅没有疲软,反而掀起了“看红楼、读红楼、说红楼”的热潮。
随着一场又一场激烈比赛的进行,红楼文化的魅力逐渐彰显,谁演宝玉谁演黛玉并不重要,谁像宝钗谁像熙凤也不重要。当竞争宝钗的香港选手袁弥明黯然退场时,人们深切感受到的是香港同胞对孩子传统文学的熏陶,当台湾地区竞争黛玉的选手笑着离开时,人们感受到的是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和不同表演方式的交融碰撞。
长期以来,《红楼梦》一直被当作是阳春白雪,“红学”只是专家学者的专利,惟一使“红楼”民众化的只有一部20年前拍的电视剧,大部分普通百姓心中的宝黛钗就是那些演员。
《红楼梦》是经典,但这本书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说得出的。它不可撼动的美学高度和文化品位,对于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一群人来说,陌生而遥远。所以有人说“红楼梦中人”的启动,给了现代年轻人接近名著、了解名著的契机。
据报道,记者在对“红楼”选手探班时发现,他们几乎人手一本《红楼梦》。而说起对表演片断的理解和红楼知识的掌握,不少人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范文4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美乐如幻,仿佛还能窥到《红楼梦》中那一簇大观园影影绰绰的暗香浮动。
旧梦中,雕栏玉砌应犹在;二十年,桃花依旧笑春风。只是昔日的“林妹妹”已香消玉殒无人问津,如今一个甄选林黛玉的美女胚子前脚刚被踢出了红楼,后脚紧跟着就不知从哪儿翻出了一副土到掉渣的大眼镜框戴上,摇身一变成了把个办公室折腾得鸡犬不宁的丑女无敌,其变身速度之快令人啧啧称奇。
2006年,《红楼梦》重拍的消息一经传出,主办方立即与北京卫视携手举办了大型电视选秀活动《红楼梦中人》,仿照当时大热的“超级女声”进行全国万人海选。从仪式启动到宝黛钗的结果揭晓,选角活动洋洋洒洒地持续炒作了将近一年,媒体领着大众也屁颠儿屁颠儿地跟了一年,追逐着追逐着,从一片繁花似锦直至灰飞烟灭,临末了才发现自个儿倒像是做了个黄粱大梦被狠狠地忽悠了一回:贾宝玉空缺,林黛玉出局,好不容易选出来一个皆大欢喜的宝钗却跑去演了凤姐。这可谓:一场选秀一场梦,梦醒时分心太痛!
在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娱乐大众固然没有错,而人民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你阴我一尺我便回敬你一丈,自从新版《红楼梦》的人物定妆照片陆陆续续在网上曝光之后,除了恶评如潮水般袭来,网友更是竞相仿效戏谑众美女的“雷人”造型,一时间天雷勾动地火,令拿过奥斯卡小金人的叶锦添很受伤之外,对于经典重拍的话题一时间甚嚣尘上。
炒作无罪,重拍有理!看看金大侠的《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短短十年间已经翻拍过多少版本了?最令中国文化引以为傲的四大名著时隔二十年才有重拍的消息浮出水面,本不是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只是其中发生的“曲折”太多,令人唏嘘。相比幕前的翻天炒作,幕后的运作更是一波三折。
先说新版《红楼》,08年7月召开开机之后的首场新闻会以来,就屡屡被媒体曝光资金缺口巨大,而制片方及导演均明确表态“绝不会停拍”。
2007年10月,第一视频集团与安徽电视合制作的80集电视剧《水浒》召开新闻会,2008年大型公益选角活动《2008我醉水浒》进行过半耗尽前期投资,新《水浒》搁浅。2009新春伊始,新版《水浒》出品方表示,因外景地建设等原因计划推迟到今年开拍的《水浒》已经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的批准,出品方透露开机前各项筹备工作均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新《水浒》年中开拍!
2008年的张纪中似乎特别忙,一手还在武夷山续写他的金庸武侠大梦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一手就伸向了《西游记》的重拍筹备。到目前为止,计划与浙江卫视联手打造的选秀活动炒作了一整年尚未展开,除了官网公布的人物造型和设计图面世,大胡子忙里偷闲勘察一下《西游记》的外景地,顺便也跟一拨金牌编剧们打了一阵嘴仗,张纪中却在年初坚决表态:新版《西游记》今年七月开拍!
2008年10月,筹备了四年之久的新版《三国》举行隆重的开机仪式,导演接力棒从陈家林传到阎建刚,最终由当下炙手可热的大导演高希希临危受命,率领着一干明星演员们从河北涿州转场浙江横店,后又移师到中原一带的河南焦作、甘肃、直至内蒙。据制片方透露,新版《三国》预计将于2009年8月杀青,经过半年的后期制作,最终将在2010年初与广大观众见面。
算总账,不差钱
如今华尔街精英们引发的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沉寂趋冷黯然失色,唯独好莱坞电影乘势腾飞,银幕上一片歌舞升平,给黄金梦破灭的美国人廉价造梦的机会。2009年中国的贺岁片市场牛气冲天,《赤壁》、《梅兰芳》、《非诚勿扰》票房节节攀升,电影业赚得盆满钵满的真金白银再次印证了经济学中那条著名的“口红效应”。但口红的魅力能否波及到电视剧市场?国家广电总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传递出一些乐观的信号:09年1月全国申报公示的电视剧达83部3193集,创下历年之最,较去年同期增长30%;08年底央视广告的招标会上,广告商对电视剧依旧情有独钟,CCTV-1的黄金剧场拍出3.05亿的历史最高价;横店、怀柔、涿州、无锡等影视基地,多部电视剧正在火热开拍,宾馆酒店被各剧组抢定一空……这些数据和现象似乎都在说明: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没有影响到中国的电视剧行业,至少在目前。
但天天危机长危机短的如坐针毡,必定使以往给电视剧“砸”钱的投资方也不免变得审慎起来。《红楼梦》的导演李少红曾公开表示:《红楼梦》50集最理想的投资是1亿元以上。我们共有三家投资方,三家联合出资5000万元,其他5000万元的缺口我们只能自己去找。
张纪中版《西游记》计划投资1个亿,平均每集成本高达200万(55集),誓要打造中国电视史上“近几年来投资最高的电视剧”,资金成了决定此片成败的关键性问题。张纪中接受本刊访问时坦承,该项目目前60%的投资已经到位,其余部分正在洽谈,今年七月能够顺利开机,“决心没变,成本也没变。”
吴子牛的《水浒》是受到资金问题影响最大的一部戏,自从召开声势浩大的新闻会以后一直没有动静,虽然制片方不愿承认,而将延期拍摄归咎于外景地建设周期之长,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已获广电总局的批文,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依然会致使整个项目陷入难产境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人拍摄四大名著时,也曾因为经费紧缺的问题拆了东墙补西墙费尽心机。而今天的后继者李少红导演,在面临着重要角色缺席、剧组成员发不出工资、日常开销巨大、植入广告受限等多重压力下,依然坚持拍摄保证进度,已经曝光的片花也可窥见其创作决心之大。无论今天的名著重拍面临何种困难,或许我们更应该相信,创作者的诚意和决心才是决定最终品质的关键。无怪乎《三国》的总制片人杨晓明接受采访时感怀万千的说:“即便面对如此多的艰辛,我们都坚定地前行着,为了真正拍好三国,不管花多少钱、付出多少心血,最终只会有两个字,那就是值得!”
名著重拍“三宗罪”
金融危机来袭,不论重拍大片是否“不差钱”,至少从去年的广博会上可见,古装剧因为投资远远高过现代戏而产量明显缩水。与老版相比,四大名著的重拍版是不拍则已,一拍每每都是大手笔,动辄为投资上亿长度超过50集的强档制作。一是作为经典名著的重拍版本早有珠玉在前,一是要能满足现在观众挑剔的胃口。今人重拍古典,却如手执一柄双刃剑战战兢兢,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的利与弊自当适当权衡。为了在数量激增的电视剧作品中突围而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演员、布景、特效这“三宗罪”也成为重拍版制片方成本控制的“罪大恶极”。有没有钱是一个首要问题,如何花好钱却是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
第一宗“罪”:演员选择
重新启动筹备的《水浒》剧组,一开始就遭遇到 “一百单八将”的选角难题,吴子牛说:“我的想法是明星大腕的人数越多越好,但100多位演员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档期、片酬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三国》开始筹备前,已经有人向高希希导演推荐了日本著名演员渡边谦,但渡边谦这几年已经晋升好莱坞殿堂级别身价今非昔比,现有预算绝不允许在一位演员身上砸下重金,制片方最后只得作罢。剧组目前已经集结了陈建斌、陆毅、黄维德、陈好、林心如、何润东、于荣光、聂远等众多知名演员,其中很多明星不惜自降片酬甚至几近零片酬为剧组节约开支。
第二宗“罪”:布景道具
为了尽可能用技术完美展示名著中的历史风云变幻,《三国》的制作过程绝对是影视制作界的特例:80集的长度,208个有名有姓的演员,官渡、赤壁、彝陵三大经典战役,近百场水战火战马战,上千人的战争场面,近千个内外场景,近十个外景地,10个月的拍摄周期……如此大的制作规模和工作强度,对剧组的服装、道具制作及美术布景等部门都是一次超强的考验。制片方透露,剧组的开销十分巨大,整部戏涉及涿州、无锡、横店、甘肃、河南等八地区的外景地,每天的流水就有几十万元,每次转场都是上百辆车的浩荡车队,转场一次就要花费100多万元。同样是斥巨资营造大场面的《红楼梦》剧组,虽然得到实力商家的赞助,但资金短缺现象也很严重,制片人李小婉解释说:“《红楼梦》的盘子特别大,从来没有一个剧组像我们一样动用了10个中国最好的电影摄影棚,与此同时,制景量、灯光等器材的使用量都大大增加。为了拿到最大限度的优惠,我们需要提前付出巨额的预付款。”
第三宗“罪”:特效制作
改编版本将本国的文化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重新设计和深度挖掘,并更加注重与当今观众进行对话。新《三国》的故事站在今天的历史观和人物观上,将之前小说中以蜀国为主线变成了将曹操设定为最重要的人物,打破原小说的章回体结构,整个故事融会贯通一气呵成,更加注重人物群像的全面刻画,毫无疑问将比原版更具戏剧性、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习惯。如今网络文化过度发达,要取悦现在饱受视觉刺激的观众,在技术制作环节就必须向国际水平看齐。新《三国》不仅要用5个月的时间,重新改造横店的场景,用高清技术拍片,还将邀请《指环王》、《金刚》的特效顾问,来为《三国演义》的战争场景把关。该剧从资金到拍摄方式,处处比照电影标准进行。而这样大刀阔斧的改动,意欲凸显的就是创作者的一个“新”意。
为了打造出一部心目中品质一流的奇幻大戏,张纪中亲赴好莱坞邀请梦工厂顶尖的造型和特技团队加盟,希望颠覆人们的刻板印象,在品质上真正站在国际化高度。毕竟之前的作品受到时代限制大多照搬了戏曲舞台上服装造型,“比如说唐僧,他几乎是不生活的,永远是板板正正,还涂着口红,老是穿着那身板挺的礼服”,张纪中笑称,“我们现在在尝试做这样一个东西,天上的神仙们穿的衣服能不能像从肉里长出来的感觉,我们在做这样的实验,因为这个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做起来很困难,但是我们依旧在做。从这一点上来说,和以往的是有一点差别的。”这毫无疑问又是一笔巨大开销。
《红楼梦》老版本里因为技术原因全然省略的“神话”及“梦境”部分,李少红希望在新版中弥补这个遗憾,从已经曝光的场景造型图可见这将是新版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含金量绝对最高的场景。“除了拍摄的部分,还会涉及到动画特技、3D、合成、模型等多种手段。而且如何表现女娲补天和太虚幻境,在原创表现形态上、艺术创造上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种尝试的结果未曾知晓,但这种尝试的勇气值得赞赏,毕竟手上攒着的可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小说素材,在经费有限、财政吃紧的大环境下,创作者们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赤诚之心来创作剧本,倾注全部的心血来做好它,谁能想像未来的中国不会诞生一部能够与《魔戒》三部曲媲美的电视巨作呢?
名著重拍赚大钱?
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传媒集团纷纷削减经营项目支出,一些烧钱的项目经费也被压缩。我们的近邻韩国KBS、MBC和SBS三大电视台纷纷控制电视剧制作成本,并减少了电视剧的播放量,直接导致电视剧生产的缩水,撤资危机、拍片计划搁浅、演员降酬救世等一系列消息传出,香港无线卫视为开源节流一度裁员引起艺人恐慌。
就中国的传媒市场而言,专家预测,金融危机的到来将是一个分水岭,以往靠拼资金、拼人力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将会被抛弃,而代之以提高效益为主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其实金融危机是否殃及名著重拍并不是什么讳莫如深的问题,反而会成为市场资本重组的一个契机。早年的四大名著电视剧如同物质匮乏年代的日用消费品,由国家统购统销,自然是“不差钱”。 简单的讲,制片方生产和发行电视剧,电视台购买电视剧的播放权,观众收看,广告主买单,因此电视剧在当时的国内市场基本没有竞争压力,中国式关系营销在渠道为王的时代大行其道。而今天下三分,再不是央视一家独大的时代,金融危机带来的广告量锐减,势必引发各省级卫视为了吸引广告商的亲睐,在选择购买电视剧上的一场恶战。日前四家省级卫视围绕《我的团长我的团》引发的恶性竞争抢播事件也可见一斑,此前安徽卫视更是传出2009年斥资三亿购买一批优秀电视剧的消息,而在这一片“争风吃醋”的收视大战中,重拍版名著大戏能否为自己矢志不移追求的艺术争取到更大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营销模式的改变,这种模式的关键词就是品牌。
众所周知,三国的故事借由漫画及同名电脑游戏在全亚洲驰名,高希希的《三国》在未开拍之前,仅凭其名气就以70万人民币一集的高价卖给日本NHK电视台,将在黄金档播放,韩国为大长今制作音乐的公司也愿意出资600万承担该剧的音乐制作部分。就国内市场而言,央视买断首轮播映权,四家一线卫视联合买断了本剧的二轮播映权,这种情况在电视剧发行界还是第一次发生,对于投资过亿的《三国》而言,其品牌效应可谓强而有“利”可图。除此之外,制片方介绍,为了配合海外发行,还将在后期制作阶段专门为欧美制作一版10集的同名电视电影。有这些亮点在,2008年《三国》项目在戛纳电视节上也引起海外买家的极大关注,已有几个国家提前购买了播映权。韩国、港台、欧美播映权都正在频繁的洽谈中。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范文5
尽管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肯定,但可以说是与商业运作沾不上半点边,而眼下的“红楼选秀”却是在媒体、商家,公关推广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了从商业角度发掘红学价值和宣传新版《红楼梦》的目的。毫无疑问,“红楼梦中人”不仅是继“超级女声”、“梦想中国”、“阳光伙伴”之后最炙手可热的娱乐大餐,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盛宴。
最具人气的海选
2006年,北京电视台等单位重拍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成为全国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文化事件。而重拍的启动工作又以全民海选“红楼梦中人”的形式拉开帷幕。去年8月21日,“红楼选秀”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拉开了序幕。
由北京电视台主办、全国九家电视台合办的这场大型选秀活动“红楼梦中人”,其定位是“全球华人文化娱乐圈的顶级盛宴”。活动启动十个赛区,分别为北京、沈阳、西安、郑州、济南、成都、上海、广州、深圳,还在台湾设立一个分赛区。活动的主办方称,此场大型选秀活动赛区覆盖之广,各赛区联动支持力之强都是以往的选秀赛事所无法比拟的。
半年来,活动的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最具人气的海选活动。据“红楼选秀”官方网站透露,参加“红楼梦中人”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42万,远超过了2005年“超级女声”的15万,而去年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海选人数也只有几万人。许多生活在国外的选手,不远千里纷纷回国参与,特别是设立台湾赛区,突破了内地选秀节目的地域格局。
尽管有(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做脚本,尽管“红楼选秀”被主办方定位为重拍《红楼梦》而举办的一次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但是更多的人却从这场轰轰烈烈的海选大潮中嗅到了浓浓的商业气息。
作为这次选秀活动的主办方北京电视台,有可能继2005年的湖南卫视和2006年的东方卫视之后实现漂亮转身,在娱乐内容方面大幅缩小同中国地方电视第一方阵的差距。据悉 以前北京台网站全世界排名3万多,现在已进入全世界前5000名,而绝大部分点击量来自于“红楼选秀”官方网站。在“红楼选秀”免费报名的背后,北京电视台现已与《南方都市报》、《东南快报》、《燕赵都市报》、《新京报》、河南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地方主流媒体达成了合作协议,并将依据需要继续扩大合作媒体的范围。北京电视台也顺势在“红楼选秀”报名期间推出了“大观园红学讲坛”、“燕园话红楼”等数档围绕红楼梦人物展开的系列讲座类节目,提高了收视率和影响力。
除了扩大影响力以外,“红楼选秀”成为北京电视台收入新亮点。活动开始之前,该台广告部就声称,“红楼梦中人”选秀将招募三家联合赞助商、一家特约播映商,特约播映商需要的费用至少在1000万以上,硬广告也将比同时段的娱乐节目高。
虽然新版《红楼梦》尚未开拍,但是北京电视台的收视调查显示,重拍《红楼梦》的消息后,老版《红楼梦》的收视率已经从最初的2.7点上升到了7点,翻了三番,由此带来的广告收入也是十分可观的。
至于分赛区的地方电视台,他们也不愁经费来源。活动开始后,已经有不少厂商等不及地提供赞助。南方电视台广告部刘枫称,广州赛区广州市的海选结束不久,已有广州石头记等三至四家企业赞助整个选拔活动,正在协议洽谈的还有三家企业。同时,本地的场地、造型等也会由相应企业单位接手,电视台需要支付的费用不多。
选秀中的商业元素
受蒙牛冠名“超级女声”的启发和影响,当“红楼选秀”启动以来,独家冠名也应运而生。曾靠“健胃消食片”单一品牌就创下年销售额近10亿元的老企业――江中集团以数千万赞助赢得唯一冠名权,并承担北京主赛区外的9个分赛区的部分节目制作费。2006年12月末,由江中集团冠名的“重拍红楼梦――海选红楼梦中人”活动一举夺得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公布的最新一届“年度十大公关事件”。
该集团强调,和“红楼选秀”联姻是因为,作为老品牌的江中集团,需要在品牌创新路上融入更多的“经典”做法,而冠名“红楼梦中人”是江中在2008年奥运会前“亮嗓”江中亮嗓品牌的重要一招。
选秀活动一开始,江中集团明白若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娱乐平台,就会被娱乐风潮所湮没,消费者会忽略活动背后企业的存在,大笔推广投入反而得不偿失。为了能让江中亮嗓在整个活动中占据主动,不出现上述问题,江中请了北京普纳营销传播机构专门负责市场运作,并转化商业气息浓烈的“赞助商”角色,重新定位于“幕后制片人”。
首先,江中集团采取“多方联动,将影响力转化销售力”的策略。在推广过程中,江中与北京电视台、红楼研究专家、网络媒体紧密互通,借助三方资源在全国媒体上迅速展开新闻攻势,让企业信息及时出现在主流媒体。与此同时,江中推出了“红楼梦中人免费票选活动”,消费者只要购买亮嗓产品,就可以获得3票投票权,免去了很多短信资费,更加扩大了活动的参与性,拉动了销售。
其次,江中集团实行了“全新专题公关,控制舆论主流”的做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红楼选秀,认知企业品牌,江中定期为媒体提供活动的新闻花絮和最新赛况,合作媒体则在娱乐版面专门开辟了一块名为“江中亮嗓红楼梦中人之记录经典”的专题,深入、全面地报道江中亮嗓红楼选秀。高空中有北京电视台对于活动的循环套播,半空中有全国主流报纸的无缝隙新闻覆盖,网络上有新浪网等主流门户网的专题报道,地面上还有江中亮嗓“免费投票”活动,一个立体的公关传播攻势正在热烈地展开。
再次,江中集团高调打出“红楼经典人物像,把红楼文化燃烧到Internet”的口号。普纳与江中多次讨论后认为,要想达成“幕后制片人”的形象,仅依靠媒体本身的推广是不够的,必须进一步的提升,最终江中决定在网络上再打造一个“网络版红楼海选”,对“红楼梦中经典人物像”进行选择与评判。活动通过网络和报纸媒体作为宣传通道,鼓励所有的“红楼迷”用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贾宝玉、金陵十二钗,刘姥姥等人,并挂在指定的网站由网友评选。根据网友投票结果,决出最后胜出的画像。现实中的红楼选秀要求参赛者具备演艺才能和俊俏的容颜,而网络红楼海选并不会因此类问题造成门槛,从而给更多人创造了登上红楼大舞台的机会,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和好感。2007年新年伊始,江中还筹划了“老总VS红学专家”一同开博客,多城市“流动红
楼”大型路演等一系列后续的公关推广活动。
如今,“红楼选秀”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力,传播力正在被逐渐地放大,“江中亮嗓”作为此次活动的唯一冠名商,与北京电视台的此次合作也成就了一次经典的活动营销案例。江中集团在“红楼选秀”中投入巨资,但是此次活动创造的价值至少是投入的2倍多。对于江中集团而言,活动带动的销售倒在其次,“传递品牌价值,增加公众好感”才是最重要的。
娱乐背后的产业链条
尽管“红楼选秀”只是重拍《红楼梦》的一个开端,但是这个声势浩大的活动却在赚足眼球之余,为相关的产业链带来滚滚财源。包含出版、影视、音乐、餐饮,娱乐等各个行业,都在选秀活动中掘得了真金白银。
借助“红楼选秀”热潮,旧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北京大观园也更为红火。大观园是旧版电视剧《红楼梦》遗留下来的“产物”,当初是由红楼梦剧组投资75万元兴建的。1987年9月30日大观园开园,门票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从2006年7月1日起,大观园调整了经营思路,立足打造红楼文化产业园区,将出租、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都带动起来,门票也从15元调到40元。自从大观园承办“红楼海选”现场报名以来,大观园的客流量已增长了4~5成,据介绍,大观园2006年门票收入相比2005年增加了35%。虽然凡参与“红楼选秀”的选手都可以买半价票入园体验,但参与报名的人总会携带亲朋进园,且拍摄多张专业古装照片,无形之中就给大观园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在“红楼选秀”期间,大观园开始推出“红楼文化普及月”活动,不仅开辟红楼书籍和影视资料销售专区,还在大观园西门开设了绿色通道,为报名海选的游人免费提供十二钗古装专职导游服务,帮助他们熟悉红楼文化。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也为大观园创收不少。此外,北京电视台还有可能在大观园邀请红学专家录制300期的专题讲座,在晚上的黄金档播出。大观园以后还将按剧组需要举办红楼梦演员的培训学校,“红楼教育”也是财富的增长点之一。
“红楼选秀”活动启动后,各大书店的《红楼梦》书籍热销甚至脱销,不论是简装本还是精装本,不论是繁体字的还是口袋书,都能找到各自的市场。许多书店都把红楼图书放到最显眼的位置,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红楼图书甚至一时间断档;在第七届图书节音像展上,《红楼梦》的影碟曾经一度断货。而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黄亚洲撰写的新版《红楼梦》剧本,刚一出炉就炙手可热,剧本现还在给导演胡玫修改,就已有3家出版社争购版权。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红楼梦出书热潮。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领衔,红学家蔡义江、张俊、段启明,孙玉明等人共同参与撰写的《红楼梦》普及版本《话说中人》一书被命名为“红楼选秀”组委会推荐的参考书。这部由崇文书局出版的《话说中人》,吸纳了红学界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曹雪芹、高鹗的家世与生平,《红楼梦》的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关系、语言艺术,以及其中的戏曲、诗词曲赋、大观园的建造等“红学”基本知识,还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的性格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定价32元。
“红楼选秀”风潮在餐饮业也引起不小的震动。目前在新加坡和北京、台湾、香港、扬州地区都有红楼宴,而《红楼梦》重拍海选风潮拉动了红楼宴生意的一轮。北京一家推出红楼宴的餐饮公司透露,“红楼选秀”开始以来,每天的电话咨询和订餐预约都比往常增加了一成多,点红楼菜的顾客人数比平时多了,来消费的多是大使馆的外国官员还有办商务宴请的商人。
红楼梦新版电视剧范文6
柏邦妮,是新版《红楼梦》的最主要编剧之一,本名张姗姗,1982年生于江苏连云港。知名网络,出版过散文集《像邦妮一样爱你》等。编剧作品,《浪子燕青》、《黄土瑶》、《花木兰》等。
编剧可以教,爱不能教
2008年3月,柏邦妮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是新版《红楼梦》剧组的编剧,因为档期的原因无法继续参与《红楼梦》的工作,就这样,柏邦妮被邀请与另外8位年轻编剧一起编写新版《红楼梦》的剧本。“我们先见了文学统筹老师、导演,先自选的写一段给他们看一看,我当时写的是王熙凤和贾瑞的那一段,因为必须在前十回中选。”
参与《红楼梦》的创作无疑是柏邦妮梦寐以求的重量级作品,但刚接到这个任务时,她的心里与其他编剧一样充满疑虑:自己能拿下来吗?导演李少红把所有编剧召集在一起,桌上放着很多零食,对他们说,她要拍的“红楼”,是一个有关青春和成长的故事,希望能让每个正在青春的人和青春已逝的人都能在新版《红楼梦》里获得最大的心灵共鸣,你们写,自然有着天然的感觉,这挺好的。“我们这么年轻,一多半人来自网络,从来没有接触过影视,这样的编剧阵容在任何大型电视剧中都是罕见的,起初大家都有点犹豫和忐忑,但导演对我们特信任。她说:我宁可叫深爱红楼但不懂编剧的人来写,也不愿叫不爱红楼但是会写戏的匠人来写。因为编剧可以教,但是爱不能教。”
《红楼梦人物谱》中涉及了将近700人,而剧本暂定人物有388个。柏邦妮透露,其实具体分工并没有那么有计划,这里有一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比如,讨论下面这一轮谁来写?就会有人来举手,有的时候同时会有两个人争,因为都喜欢,那就让导演和制作人来定,不是发任务的形式。“我特别喜欢王熙凤,所以她的戏我写得特别多。三岁多看87版《红楼梦》,我就特别喜欢她,从小到大都是,包括现在再读红楼,我仍旧对她很有感情。”
9个不同的80后编剧在一起创作,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整大家的风格,往一个方向和基调上靠近,“大家都写一稿,过了或者欠了,都要调到我们认为合适的位置。调到差不多了就往下写,然后由一个人来统,我来负责这个。导演一直跟我们讲,我们的台词不是不文不白的,也不是半文半白的,是一文一白的,这就是一个标准。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电视剧是通俗的艺术,但不是世俗的。由此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做出调整。”
才华相当,年龄相似,兴趣相同的几个人一起工作,这段经历,对于柏邦妮而言,快乐又难忘,“我们就像是同学一样,像回到了学校,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一团和气的工作,这在现代社会已经很难得了,大家因为喜欢《红楼梦》而走到一起去。导演每次出现,像个老师一样,她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给我在电影观念和剧作观念上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跟她一起工作,受益良多。”
柏邦妮形容自己那段时间的状态,每天埋首书堆,很开心、很兴奋、很紧张的生活,诚惶诚恐地,充满谦恭地创作,“拼命地恶补,拼命地看一些其他的书,我的书桌上堆着像山一样高的书,堆满了一回一回《红楼梦》的原著和导演的批注,我们一稿一稿的剧本,就像学生交作业一样交给导演,然后下一周再跑去开会,再回来写,来来回回。”
这是我最好状态下最认真的作品
《红楼梦》剧本的创作过程,艰辛无可避免,当出现思维停顿,灵感枯竭的时候,柏邦妮的方法是,放空自己,还原人物,“太多次,真的觉得自己想不出新的东西来了,这个时候,我会想一些其他的什么东西,然后回过头来,忘掉别人给你的意见,忘掉担忧和恐惧,回到最初你面对她的时候最先跃入你脑海的东西,回到初衷,把最简单的写出来,那个是对的,永远不要怀疑自己。一定要回到那个人物,我觉得剧本出现问题,一定是人出现问题。”
创作《红楼梦》太难,曾经一度,柏邦妮打过退堂鼓,“觉得这事太难了,自己干不了,但是后来有一个很神奇的体验,我写到第四集的时候,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去看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了以前自己没有看到的东西,比如,你写剧本的时候,会注意人的行为轨迹和情感的脉络。《红楼梦》有一个特点,她的伏线埋得很深,表面上看都是生活琐事,其实有一条很深的情感河流,你在写的时候就突然明白了,虽然在书里是没有联系的。书还是原书,你没有改动,你只是在一些地方提供了一些情感的脉络。当我用全新的眼光去看整本书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惊喜,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写的时候是很激动的,这种创作的激情是非常大的,还有一种满足感。”
写到最后,渐入尾声,柏邦妮越来越沉醉。一打开电脑就像走进了大观园,生活里的凡俗困扰已经远离。慢慢地,《红楼梦》也变成了她的梦。“写《红楼梦》给了我很大的幸福感,我在那个世界寄托了我的身心。”
在柏邦妮负责的分集剧本中,有一幕是众人皆知的“黛死钗嫁”,这是全剧的部分,也是最难把握和表现的一个场景。原著里,黛玉当时只有烧帕,以及说了一句:“宝玉,你好,你好……”这两个细节,一方面要保护原著不能有什么太大胆新奇的想法,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导演要求体现出“凄惨而壮美”,难度可想而知。这一集写到最后,柏邦妮脑力几乎“灯枯油尽”,心灵却随着时光倒流走进了曼妙的大观园……三个月后,这支编剧团队拿出了50集初稿,柏邦妮负责的最多,共8集。李少红看到“黛死钗嫁”这一集时,感动得流泪了。
“对于我,这是我最好状态下最认真的作品,我尽力了,对得起自己了。《红楼梦》本身不是能够一稿而成的,细节、主旨、精髓……都是要焐热了才行的,相当不易。从原著到剧本,从剧本到电视剧,都是二次创作,我们绝不敢拿自己与曹雪芹相比,我们与导演之间也存在着功力差距,她是三十多年的阅历,我们只有三五年。我们只是态度决定一切。我个人并没看出导演对剧本的不满意来,因为大原则是尊重原著,所以我们不是做一种颠覆性的修改,只是表达方案的商榷。”《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给了柏邦妮一个很大的肯定,就是战胜了自己,包括犹豫、退却的心情等等,对她是次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