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轴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轴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校园景观;主题空间;文化空间;融合
1、概述
校园景观有其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需求,又有其教育性质的特殊场所需求。校园是科学、技术、文化的荟萃之地, 其文化景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具有真正的、最广泛意义的教育内涵[1]。因此在景观空间的处理上,专属性和文化性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就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方案过程中所碰到的校园空间与文化的融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2、项目背景
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位于许昌市区,是许昌市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基地整体为南北向矩形,规划总用地面积47.15公顷。新校区景观分为南北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设计与二期设计在理念,结构,设计手法上均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本文主要就一期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项目总结。
3、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翼”+“三片区”。
3.1 中央主题景观轴(一轴)
轴线位于中央,贯通南北,组成一串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广场序列。形成景观性、文化性、韵律感三合一的核心轴。
3.2 疏影园(两翼)
两翼位于中央主题轴两侧,挖掘许昌“梅花文化”,营造大面积集中生态绿地“疏影园”,与中央主题轴硬质景观形成互补和差异性发展。通过自然地形的营造,提供完整的生态化,园林化区域,满足师生放松身心,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心理需求。
3.3 三片区
根据校园功能分区,三片区分别为教学实训区、学生生活区和综合行政区。根据不同分区的功能性质,营造相应的场所景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
4、文化主题
许昌乃人杰地灵之处,新校区的景观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主题系统主要通过“地方文化轴”+“技工文化轴”来表现。
两条“文化轴”是两串连续的文化空间序列,对于文化轴线的感知,不应只是单纯的各文化空间感知的叠加,而是有一系列连续的印象,最终形成整体的感知[2]。
4.1 地方文化轴
“地方文化轴”是东西横轴,主要依靠许昌的“钧瓷文化”“三国文化”支撑。
轴线连接东入口广场,钧瓷水景广场,魏都广场和西入口桥,成为一条大气开敞的文化景观视觉通廊。
4.1.1钧瓷水景广场
钧瓷水景广场取自许昌“钧瓷文化”,这条人行步道广场始于东入口止于新校区核心建筑图书馆,不仅承担重要的集散功能,交通功能,学生还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集会活动,同时感受校园独有的人文气息和标志性元素。
为了表现钧瓷文化,方案着重从两点提炼钧瓷的特性来进行展示,分别是色彩和肌理。
钧瓷的釉色灵活,变化微妙。“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乃是对钧瓷的最高褒奖。抓住这一色彩特点来做文章。在这里则又隐喻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源泉,入校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培育,将成为在社会各行业出彩的栋梁之材,从而最大限度的凸显技工学校的特色。
钧瓷的釉面肌理也是其一大艺术特点,钧瓷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有冰片纹,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这也正是方案中所要体现的钧瓷肌理特性。
钧瓷水景广场,水景是其核心景观。在设计手法上,主要通过流动的水景与灯光组合的形式来表现“万彩”的概念。池底也做了特殊处理,通过平面铺装的构成和不同的设计标高的分层,将冰裂纹和勾缝的意象概念表达出来。
4.1.2魏都广场(图书馆下沉广场)
图书馆是整个新校区的核心建筑,其外形厚重,取自“东临碣石”。魏都广场的文化主题取自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魏都广场的亮点在于,设计了一大幅文化景墙来迎合原来将近4米的下沉高差。景墙高4.2米,宽42米,大气恢弘,整体景观与厚重的建筑相协调。在功能上是台阶挡墙,适当地分隔空间,阻断视线,使空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在形式上,采用主题浮雕的元素,将三国曹魏文化展示于墙上,并且注重材质的变化和细节的雕刻,来避免大尺度景墙的生硬违和感。从而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空间与文化的融合。
4.2 技工文化轴
“技工文化轴”是南北纵轴,通过中央主题景观轴串连“天工之门”、“开物广场”、“鲁班广场”、“传技广场”、“名师苑”五个文化主题节点。
4.2.1开物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天圆地方,序列先端,开门见山,渐入佳境。
开物广场的文化内涵取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科学技术专著。广场布局方正,尺度空间较大,为新校区的门面景观,标志性的天工开物碑(主题雕塑)立于广场中央,具有很好的文化形象展示作用。
4.2.2鲁班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开敞空间,刚柔并济,阵列有序,实训有道。
鲁班广场毗邻实训楼,是景观轴上最主要的师生开放性活动空间,硬质场地上根据甲方要求设置鲁班大师的雕塑,以其为视觉焦点,布置草坪绿化空间和休憩小品。在小品的设计上也花了番心思,小品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例如以“鲁班锁”为模型的灯箱坐凳,以“鲁班尺”为意象的特色铺装,值得玩味。主题展示的细节,平添的不仅仅是景观元素的丰富性,当其与环境相融,增加的更是场所的专属性和领域感。
4.2.3名师苑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静谧空间,浓荫庇护,文化深邃,意境升华。
名师苑毗邻教学楼,属于轴线空间序列的尾声,其实质是尺度宜人的林荫广场空间。在两侧高大的乔木遮护下,草坪空间和步道空间有序分割,给整个空间罩上一层庄严感。在林荫下对称布置各技工名师的简介牌,结合灯箱设计,古朴而不失现代,从而打造出一个勉励人心,发人深思的文化空间。
5、结语
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以师生为本,不仅仅使生活行为上得到便捷,更应该探索如何对行为本身进行有益的影响或是有益的引导。学校是育才树人的地方,空间的文化性尤为重要。所谓空间和文化的融合便是指,空间设计中渗透着对基址和城市的历史与环境的多重隐喻,作品深层的文化含义使之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3]。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整体的景观结构到详细的节点设计,笔者都试图层层深入地赋予其文化内涵,并用两根主线串联――当地文化和技工文化,旨在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文化空间[4]。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伯.马库斯,卡罗林.费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65-166.
[2]刘滨谊,张亭.基于视觉感受的景观空间序列组织[J].中国园林,2010,26,(11):31-35.
[3]刘熙倩,闫芳,李国光.从哈格里夫斯的景观设计理念谈校园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11):21-22.
五轴实训总结范文2
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需要将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引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要运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方法,对职业教育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进行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以及岗位应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等。然后将这些真实的工作任务及相关知识、技能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转化为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可以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并将相关的“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一定方式的归并和组合,构建出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和实习、实训的教学内容。
(一)建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运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方法,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统一,其关键的一步是分析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将其转化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学过程。为此,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何谓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然后再分析、归纳出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对工作过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则是指向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即“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善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将工作过程解释为“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系统”,是指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从开始接受工作任务到完成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期间,在时间上是一个变化和流动的过程,在空间上有人和物的位移,在行动上有人操作和物体的运动,在这个“流动”、“位移”和“操作”中所运用的工作方式、采用的手段和使用的工具都是遵照工艺流程和规则有序的在运行,即工作过程的基本结构与环节是有规律可循的,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从表面上看,工作过程在不同企业中,存在同一个职业岗位其工作过程采用的方式、手段和工具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通过对不同企业相同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分析,发现无论工作任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的不同,还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其职业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实现所要求的工作成果的过程,不同企业的同一种职业工作岗位其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是基本相同的。运用职业分析方法,就是要找到和发现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共性部分、关键环节和固定结构。运用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方法,在研究了大量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的基础上,德国职教专家(Sonntag,K)以企业某一职业岗位为例,对技术工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职业行动可以用“完整的行动”模式以及工作过程的四要素(四要素是指:目标、工具及辅助方式、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来实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本文作者结合我国企业生产过程的具体情况,参照德国职教专家(Sonntag,K)总结的职业行动的“完整的行动”模式,建立了企业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见图1)。即企业的职业岗位中,技术工人接受一个工作任务后,第一步需要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第二步对具体任务做主观的综合性的分析和归纳,即通过自身的能力寻求帮助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从外界获取有关信息,做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决定;第三步对工作任务完成进行规划,制定工作任务的实施计划;第四步依据实施计划,协调工作过程的要素,包括工作目标、使用工具、工作对象和工作方法,协调好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工艺流程和规则来实施、完成工作任务;第五步检查和评价工作任务,出具书面检测材料,调整工作过程与操作方法。
(二)构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获得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不是目的,还需要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即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型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论意义上的研究和归纳,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本模式为样本,参照企业中技术工人从接受工作任务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的各环节将其归纳成五个重要的阶段:明确工作任务与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检验和评估工作任务。并对这五个工作步骤进行教学论意义的设计,将其转换成适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形成“确定学习任务、收集获取信息、决策与计划、实施计划、检查与评估学习任务”这样五个步骤,构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见图2)。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知识和单项技能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转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性工作任务”是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化”处理的学习任务。为此,需要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一)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又称为职业行动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能够促进从业者的职业能力发展[3]。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是职业岗位中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它是根据一个职业中可以传授的工作关系和典型的工作任务来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1.典型工作任务不是具体的职业工作过程或工作任务,它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制定、任务实施、结果检查和评价等步骤。2.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表现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内容和形式,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过程是一个将现实的、客观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主观标准进行系统化的处理过程。3.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工作,在整个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即通过它能够理解该任务在员工成长发展中的内容、功能和意义。
(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职业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是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一个职业而言的。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获得的典型工作任务不能直接引入到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需要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即通过二次开发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在专业教学中可以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1.运用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法,开发“学习性工作任务”。要想把职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引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需要职业工作系统(即企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与职业教育系统(即职业学校、学校中的专业课、实训教师、课程专家等)共同合作和开发才能实现。职业工作系统的有关人员要依据职业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职业学校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和技术要求变化通过调查、访谈、观察和亲身体验等方法,分析、归纳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需要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作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设计和开发的依据和参考。职业教育系统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特色,依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自身的结构和教学条件,将职业工作系统分析、归纳出的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对其进行“教学化”的处理。教学化处理的涵义是以职业教育教学论和有关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导向为宗旨,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教学过程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这样专业教学就可以展开了。学习性工作任务获得是需要将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形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形成过程如图3所示。2.以职业教育教学论为指导,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教育教学论是与职业教育教学有关的理论,包括职业教育的教学价值取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以及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问题等。鉴于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以职业活动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工作过程为导向来实施教学。因此,需要把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引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中,但是需要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的设计,将职业岗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可以进行教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而这种转换是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再设计,这个设计过程需要以职业教育教学论为指导,设计过程中要依据专业教学阶段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的要求进行,还要考虑到教学理念、办学机制和教学资源等因素对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的影响。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一般由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共同为学生设计,要求设计出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应含有学习任务题目和内容、引导性问题、完成任务的信息和线索、对学习者或团队工作的指导、用于检测和评估的指令等等。以职业教育教学论为指导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及影响因素(见图4)。
(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打破以知识和单项技能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专业教学过程,转变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教学突出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学习,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专业教学过程应按照“确定学习任务、收集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估”这样5个完整的行动序列进行教学。
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核心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教程》中的实训项目螺纹轴零件为例,将其作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课教学的中的一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例探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实施过程。螺纹轴零件如图5所示[5]螺纹轴数控加工实训教学过程:
(一)确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指教师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教学过程实施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是学习情境的具体化。确定和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基本的设想,清楚所采用的学习资源、途径和完成任务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对学习方式要有安排。通常需要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学习任务,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最终确定学习任务。本案例中,学习任务是螺纹轴零件的数控加工,螺纹轴零件为轴类结构,结构元素包括圆柱面、锥面、阶梯面、槽、螺纹等,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数控编程加工的专业教学要求,要完成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的学习任务,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实训教学中需要完成螺纹轴零件的“结构与加工技术要求分析”、“加工工艺分析设计”、“加工程序编制”、“数控加工操作”和“加工质量检验”等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需要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既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又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相符。
(二)收集获取信息学习任务确定后,需要学生独立收集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资料和解决问题的信息,主要途径有: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料;到现场进行参观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资源和经验,为学生讲解一些必要的知识或提供一些资料。同时学习者应根据学习任务说明和学习任务的资料,设想出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行动的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条件。本案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在明确了学习任务后,学生要去学习和查阅有关轴类零件数控加工的知识,掌握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对螺纹轴零件进行零件功能分析、结构分析、尺寸与公差分析、加工技术要求分析。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分析结果记录在零件工艺信息分析卡上,如表1所示。
(三)决策和制定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决策出完成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再按照决策的相应环节制定完整、可操作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工作计划,包括:学习小组制定计划和学生自己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必要时教师和学生可共同讨论计划的可行性。本案螺纹轴的数控加工,在决策和计划阶段,有学生小组共同制订出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内容包括学习任务的工作步骤、所需工具清单、材料清单、人员分工(工作要求与工作目标)、经费预算、成本核算、工作时间安排等。工作计划内容见表2所示。
(四)实施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就是工作过程本身,其基本组成元素为工作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具和工作的方式方法。即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要由学生小组自己独立承担,在小组同学的互相配合下,以团队形式完成制定的工作计划。学生通过独立处理现实工作岗位中的问题之后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其今后进入职业生涯是十分宝贵的。本案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学生在实施零件数控加工前,还需要讨论和制定出零件数控加工的工艺方案,填写螺纹轴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卡,包括:刀具选择、切削用量选择等。工艺方案经小组讨论,并经指导教师同意后,进行螺纹轴数控加工的程序编制,在完成以上工作后,在教师的现场指导下由学生实际操作数控机床完成螺纹轴零件的加工。加工顺序为首先装夹右端,加工左端,包括:M30、准33、准37.667、准540-0.03,再装上薄壁环套零件加工准68±0.01外圆。调头装夹加工内孔、梯形螺纹及外圆尺寸。
五轴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cimatron;曲面零件;加工工艺
1.引言
随着数控机床的出现,特别是高速加工中心的出现,自由曲面的加工可以通过软件自动编程来实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曲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同时,使用CAM软件来实现零件的编程结合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也加大了机械加工范围。在Cimatron软件中有一系列专门针对曲面加工的方式策略,也可以通过五轴航空铣来生成三轴加工程序。通过合理的选择加工方式可以高质量的加工出绝大多数的复杂曲面。复杂型曲面一般采用球头铣刀来进行精加工,数控程序给出的加工轨迹是刀头球心的运动轨迹。
2.曲面加工的技术要点
2.1曲面零件的加工方式
曲面加工主要是由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等多轴联动机床来完成,对于曲面特别是复杂曲面,如叶片,模具的加工,甚至需要五轴联动机床来完成加工。加工中心对自由曲面的连续铣削加工,有行切法、环切法、层切法、等高加工等几种方法。行切法具有编程简单和切削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由于刀具在行切平面内运动,切曲面的曲率不同和定位等原因,会导致行间的残留高度相差较大,因此常用于粗加工。层切法加工是在等高面上切除加工余量,其实质是一种两轴半的分层处理加工方法,在层切法加工过程中,走刀轨迹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方便了刀具轨迹的优化,空刀现象大大减少,切削效率高,因此,层切法是一种高效的粗加工方法。
2.2步长的确定
加工步长是构成曲面刀具轨迹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确定是刀具轨迹生成的关键因素,加工步长小,则刀具轨迹上的刀位数据密度大,零件程序增加,加工效率减慢。
2.3行距的确定
2.4切削用量的确定
切削用量主要包括主轴的转速和加工步长,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需要运用不同的切削用量,因此,需要合理的选择切削用量,其原则是,粗加工时,一般是以提高加工效率为主,但也需要考虑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加工成本等。总之,切削用量是在结合机床参数性能和刀具的材料和切削能力等综合条件下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定。
2.5加工余量的确定
加工余量的大小,对于零件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性均有较大的影响,余量过小,会因零件不可避免的安装误差而导致工件加工余量欠缺,导致生产出废品。若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材料,动力、刀具和加工时间的消耗而也提高了成本。
3.曲面加工实例
3.1曲面造型
如图3-1所示待加工曲面,由于零件的特殊要求。此曲面为两条不同正弦曲线之间形成的混合曲面,形状要求较高,因此对加工和造型编程都有较高的要求。在造型的时候借用cimatron的曲线外挂通过如下公式生成上下两条曲线〔公式如下:下封闭曲线x=4*sin(u)、y=4*cos(u)、z=1*sin(u*5)、Umin=353.755、Umax
3.2曲面加工
为了更好的加工出此曲面,可采用五轴航空铣的铣削策略进行加工。尽管在cimatron加工方式中还有其他的策略可以用来加工次曲面,但是在这里采用五轴航空铣可以产生更好的加工刀路轨迹,在选择限制加工曲面的时候选择两曲线之间的仿形铣,这样可以用较短的时间产生较好的加工效果。通过cimatron软件计算产生图3-2的刀路轨迹。
4.结束语
曲面零件一种很常见的零件,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对表面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加工时需制定好加工工艺,在日常的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借助计算机CAD/CAM软件进行造型,编程及帮助完成设计零件的工艺路线。大大减轻了编程的繁琐,也提高了曲面的加工质量。文章结合简单曲面实例的加工,总结了一些曲面零件的加工方法方案。
参考文献:
[1]蒋建强主编.数控编程技术200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4.3
[2]王荣兴主编.数控铣削加工实训[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3]邓劲莲,曹焕亚.基于Cimatron的复杂曲面数控加工研究,2006.11
五轴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数控车床 中级工 考证通过率 对策
国家数控技术类相关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训操作考试两部分。考生必须在这两个模块的考试中都合格才算通过鉴定考试,符合领取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在准备实训操作考试时,大部分考生针对现有题库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达到考试要求。由于该部分考试通过率一般比较高,所以笔者对此不再详细讨论。
目前,各鉴定机构多采用无纸化网上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大多数学校将现有的复习资料、题目整理成册,发给学生,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复习,应对理论考试。随着行业的发展,理论考试题目的难度不断加大,并且定期更改题库内容。考生按原有的复习方式进行学习已经不能适应题库的新变化。在每次更新题库内容后的初次考试中,都会出现较大面积通过率低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以下探讨。
一、题库更新后初次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跟不上考试题库内容更新的速度。当前大多数学校数控车床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人社部指导教材。其中的内容基本能满足学生实训操作的要求,但不符合经常变换的理论试题考核要求。例如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广数GSK980TD车床数控系统》因对实训操作的指导性强,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单一地使用这类教材已不能满足数控车中级考证理论部分的考核要求。在最新的广州市技能鉴定数控车床中级证题库中,不单对机械加工基础知识提出考核要求,还对电工电子技术、液压和气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考核要求,这部分内容占约20%的比例。考核的知识内容范围越来越广,一两本专业书籍是难以应对考试的。正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不完全匹配,降低了通过率。
2.教学方式方法
(1)依赖题库。在题库更新之前,教师的教学过度依赖原有考试题库,收窄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2)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死板,不会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教师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3)缺乏系统教育。个别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没形成良好的对接关系,电类课程无法与机械加工类课程接轨形成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致使学生在理论考试中无法正确完成数控车床这一科目以外的试题。
3.学生
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学习特点是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计划不合理甚至缺失等。学生课后的学习时间往往也得不到很好的规划,学习内容缺乏合理安排,使他们无法信心百倍地应对理论考试。
二、提高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通过率的对策研究
数控车床中级工证书对机械加工类专业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试通过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1.分析职业资格标准
任课教师应分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认真研读数控车床中级工要求,从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从图样分析到工艺制定,从程序编制到加工操作,从机床操作到简单维护,教师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将技能点和知识点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习项目或学习任务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还要把握好资格标准,以其为根据,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实施,以应对理论考试题库的更新,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会同专业骨干教师,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把握专业知识动态,运用“行动导向”的理念,重新设计出体现理论与操作一体化的《数控车床中级工证考试辅导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其次,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各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设计出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具体学习任务名称见表1内容。
表1 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学习任务名称列表
序号 学习任务名称 主要功能
学习任务1 光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数控车床认识
学习任务2 阶梯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3 沟槽轴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4 螺纹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5 圆弧曲面结构轴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6 轴套零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7 综合件的车削加工 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
在教学实施内容的设计方面,可参照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课程第2个学习任务的授课内容。
学习任务2 阶梯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1)学习目标:
能读懂技术图样和信息源,编制加工工艺;
应用G00、G01、G90以及M、F、S、T等指令代码编写出合理加工程序;
能使用机床自身刀具路径模拟功能,检验程序的正确性;
能正确选择、安装刀具;
能在数控车床上设置工作零偏;
能在程序运行中进行单段模式与自动模式的切换;
操作数控车床,加工出图样要求的零件;
根据检测结果,填写质量报告单,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能修正加工工艺过程;
编写小组工作过程的总结报告。
(2)学习内容:
零件图样分析;
工量夹具的确定;
加工流程确定;
技术文件的填写(零件图工艺信息分析卡、程序清单、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卡);
数控程序结构认识(程序结构三部分);
G00、G01、G90功能以及M功能指令;
加工程序编写(M、F、S、T代码);
在机床上进行刀具路径模拟,检验程序;
在机床上的程序编辑(程序号检索、字的插入、修改、删除等);
程序录入与调试;
工件零偏的设置(试切对刀、单步进给控制、MDI模式、G50);
零件加工(单段、自动运行模式);
质量检验与反馈。
3.师生制订教学计划
合理的学科教学计划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制订和实施的。教师在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课程开始之初,便要公布本门课程教学计划的初稿,并主导计划的讨论、调整,最终师生共同商量定稿。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完成个人的体现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段、学习地点的学科学习计划。学生因参与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又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十分清楚学习任务的重点,这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4.解决学习中的关键问题
要高效地进行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提高证书通过率,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交叉科学知识复习问题。目前理论考核的内容不单针对数控车床操作的知识,还对电工电子、液压气压、钳工工艺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考核。任课教师需要联合相关学科教师,尽量结合数控车床工种相关知识,编撰出该类知识的复习资料,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生复习资料缺乏的问题。
(2)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而动手能力较强,教师若能将考试的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进行讲解,则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手工编程的指令知识、工件装夹过程所涉及的“六点定位”等相关知识,必须结合实训操作,才能方便学生理解。
(3)解决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问题。针对班级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进行知识的统一讲解,而对于个别因基础较弱无法在课堂上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需要再进行集中辅导,直到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5.定期进行模拟测试
在制订了合理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在教学实施的后期,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定期的理论知识网上模拟测试。在测试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考试时间的把控、考试答题习惯、考试读题细致程度、无纸化网上考试环境的适应、考试“失分重灾区”等问题,都会在多次模拟考试中出现,在每一次模拟考总结之后得到改进。并且通过模拟考试,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当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由此调整教学进度或教学策略,决定模拟测试的频率。这也可作为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的依据。
三、小结
我们针对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中理论考试通过率低的现象进行分析,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出发,从考试题库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解决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训练,使学生轻松应对理论无纸化考试,有效提高考试通过率,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2013年6月,笔者所任教的11数控高职3班24名学生报考数控车床中级工证书考试,最终全部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刘安民,孔宪华.基于数控车加工仿真考试中的操作技巧[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3).
[2]何平.网上考试方式在数控技能鉴定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3]陈海丽.中职数控专业考试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1(5).
[4]程豪华.论数控加工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J].职业,2013(33).
[5]程豪华.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五轴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数控加工中心;FANUC系统;G54;编程;操作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要实现培养大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数控技术加工人才这一目标,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2002年省教育厅和湖北工业大学共同投资,购入一批数控设备,如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运用先进的实训设备,以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来在实习教学及生产科研一线的实践经验,来谈谈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二、提出要求
第一,了解加工中心的组成、功能及特点;掌握手工编程和计算机辅助编程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操作、使用和维护机床;能够排除加工中心的常见故障。
第二,在数控编程与加工的实际工作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操作中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工程概念。
三、了解加工中心的组成、特点及CNC工作流程
在学习编程和操作之前必须了解加工中心的组成、该数控系统的特点及系统的优势、机床加工范围、性能指标等知识。湖北工业大学选用了FV-1000A三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采用FANUC0M控制系统。从操作角度而言可分为3大部分:机床操作面板部分、MDI键盘面板、CRT软件。
要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哪些步骤,需要了解CNC的工作流程(见图1),这样才有利于自己对数控的理解。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就可以在实践加工过程中少走弯路、做得更好。
四、掌握数控编程
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除了与数控机床的性能和功能相关外,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程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加工程序的编制工作是数控机床使用最重要的一环,因为程序编制的优势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正确使用和数控加工特点的发挥。
拿到一张图纸应先仔细分析该零件该如何加工,不要急于编程,应选择好的工序。数控编程的内容:分析零件图纸、确定加工工艺过程;计算走刀轨迹、得出刀位数据;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制作控制介质;校对程序及首件试加工。
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由于这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基础阶段,应以手工编程为主,选择一些较简单的零件(轮廓、挖槽、孔、面铣)进行编程加工。多交流、多探讨、反复练习、及时总结,使自己能熟练运用数控工艺方法,积累编程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一课一得,养成耐心和严谨的作风,才能为进一步学习自动编程,如复杂曲线轮廓、三维曲面等复杂型面的自动编程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数控机床本身的价值、精度、自动化程度较高,机床加工过程是靠编制程序来自动完成的,一但失误造成事故,有可能损坏机床。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避免错误出现,发生事故。
五、熟练掌握加工中心的操作
操作加工中心要遵循一系列基本操作与步骤来进行。FANUC有多种数控系统,但操作方法基本相同。操作者在操作机床前,必须查阅机床操作规程及相关手册,操作时要细心,及时观察机床的运转,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合理操作是确保零件加工质量和防止发生事故的重要保障。由于数控系统CNC是一种软件,不能进入相应界面,实训学生就无法进行机床操作,让机床完成所要求的工作。所以先应以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上手,再逐步加深讲课内容。
第一,机床操作面板和MDI面板的操作。
一是机床作业前启动与作业后关机操作规程。
二是机床操作面板各功能模式的使用―原点复归、手轮、寸动、快速移动、MDI、编辑、自动运行等。
第二,G54工件坐标系的设定:使用寻边器分中、对刀仪对刀确定工件坐标原点。
第三,刀具补偿值的确定与赋值:半径补偿与长度补偿值的设定。
第四,程序的输入,检查和修改。
第五,程序预演、调用程序,机床自动加工。
第六,零件检测及分析。
第七,注意事项。
一是进入操作界面一般先进行“三步曲”操作,即选择机床操作面板部分选择MDI键盘面板中相对应的6个功能键之一选择CRT相关软件。系统即可进入相应的工作界面。
二是G54分中对刀过程影响着工件的加工质量,选择刀位点要遵循方便数学处理和简化程序编制;在机床上容易找正,在加工中便于检查;引起的加工误差要小。零件加工较复杂、加工时间较长时,要事先预留第二基准以备用。Z轴坐标最好先以工作台对刀,数据备案后,再在工件上对刀。
三是对FANUC系统而言,输入程序段中数值时,不可省略小数点。
四是刀具补偿号与刀具补偿值一一对应。可防止出现过切、欠切和撞刀事件的发生。补偿值的测量及输入工作由一人完成,严禁多人同时操作。
五是由于FV-1000A采用了FANUC-0M系统,其内存较小,应尽量减少机台存储程序的个数、容量,提高加工中心的搜索、运行效率。
通过手动模式下各功能练习,熟悉机床的运动、辅助功能的使用、刀具系统及加工过程;通过编辑区的练习,熟悉数控系统的操作界面,程序管理工作;通过加工练习,掌握设定G54工件坐标系,设定刀具补正,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机床的数控加工;通过检测及分析,提出改进工艺规程的方法,优化加工程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过程中由单项到综合,逐步深入,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实践证明,在教学和生产过程中采用以上方法和步骤收到了一定效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零件加工,提升了自己对数控技术这门课的兴趣;使自己能全面、周到地考虑零件加工全过程,正确合理地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同时也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工作习惯。
参考文献:
1、友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友嘉CNC加工中心学习手册[Z].
五轴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六点定位原理;教材处理;形象教学;激发兴趣;联系实际
中专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存在两个普遍的问题:(1)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厌学情绪;(2)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配合,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在机械式地听,没有很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个专业课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达成,本文就《机械加工基础》中《定位》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对教材进行处理,简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在上这堂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符合知识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合理地选择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大纲要求,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增加和减少上确保简单化、实用化。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于操作方法、检测方法等实用技能的介绍,应删除大量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根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理论推导和计算。这部分内容在现今的实际操作中很少用到。由此可见,在我们教学中有些复杂的、理论性强的内容完全可以将其简化甚至删去。授课时,为使学生容易接受,讲解中尽量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我们的教学模式一般还是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学生听到的都是从老师的嘴里说出来的书本上的东西,看到的都是老师写在黑板上面的字迹,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特别在专业课教学中会显得特别枯燥乏味。这也就造成了“教师说学生睡,教师问学生忘,教师写学生抄”的课堂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更新教学思想,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教学课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兴趣学。
在讲到六点定位原理时,首先要讲的是自由度的概念。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一个自由物体沿着X轴、Y轴和Z轴的移动、转动的录像。在播放的时候,学生看到录像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新鲜,马上提起兴趣专心看起来。在学生看的时候,我在旁边引导他们注意观察,一个空间不受约束的物体有哪些运动趋势。通过观看录像,对自由度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比起老师的语言表述和在黑板上画坐标系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三、利用模型,采用形象法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
《机械加工基础》理论课服务于实际操作,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对机械行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为将来实习和进入这个行业工作打下基础。为了让大部分学生都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密切联系实际地展开教学。可以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训教学,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纯理论教学改为课堂实训练习,将教学内容变为实训项目内容,上课形式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变为教师教、学生练,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被活跃、生动的实训练习所代替。教师当场言传身教,学生当即练习,在练习中遇到问题马上向老师请教,师生互动,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在课堂上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际操作方法。
在讲六点定位原理的时候,学生对于六点定位原理难以理解和掌握。我自己动手做了简单的六点定位的模型。在讲解的时候结合模型进行讲解。同时,我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利用杠杆孔钻夹具和分度模钻具两个教学模型,让学生进行装拆,在装的过程中了解定位的方法,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可以体会到学的乐趣。
四、教学方式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中专学校学生的另一特点是普遍缺乏学习自信心。每个人都渴望表现自己,得到他人认可。对学生而言,由于对专业了解较少,更容易产生胆怯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过去学习不好,现在肯定也学不好。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让每个学生,特别是胆怯、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学活动,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展现自己的过程中,期盼已久的尊重感得到满足,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五、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各种新知识和新观念,学习他人的各种先进经验和方法,特别是国外的各种先进的加工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实践过程,作为一名中专学校的机械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本人深深感到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进行创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