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广告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动物的广告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动物的广告语范文1

摘 要:广告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广告目的在于达成购买行为。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广告语不仅能突出商品特点,更易于引起消费者们的注意,因此双关语是广告中的常用的修辞手段之一。本文从四种类型的双关语出发,结合英语广告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其特点;对于广告语的设计提供有益的提示,以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广告中的双关语。

关键词:双关语;谐音双关;多义词双关;语法双关;成语或俗语双关;语用效果

1.引言

广告商们为了吸引顾客眼球,经常会使用修辞手法对广告进行加工。广告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象征、对偶、夸张、重复、双关等(赵静,1997)。双关指利用一个单词的两个含义,或者两个特定的单词,巧妙地利用词的谐音、词的歧义等,在同一句话里同时表达不同的意义,以形成语言意蕴丰富、幽默诙谐或嘲弄讥讽的修辞效果,使人读起来忍俊不禁(黄雷,2000)。双关语因其简洁明了、幽默诙谐的修辞效果被大量应用于广告英语中。

2.双关修辞在英语广告语中的运用

双关主要通过以下这几种方式来展现其在广告语中的特点:谐音双关、多义词双关、语法双关、成语或俗语双关。(汪榕培,王之江2008)

2.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又称同音异义双关,是用拼写相似、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构成的。谐音双关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不仅能让广告形象生动,而且给消费者也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双关常用于报刊、杂志、电视、路牌等以文字为主的广告中。

(1)Seven days without seven-up makes one weak.(七喜广告)

译为:七天不喝七喜使人浑身乏力。

在这则广告语中,“weak(虚弱的、无力的)”和“week(星期)”为同音异义词,虽然广告中没有明确提出“week”一词,但“seven days”表示的就是一周等同于“week”。该广告语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就是:“一天不喝七喜,身体就会虚弱;每天一瓶七喜,生活充满生机。”

(2)Dying to meat you?(保护动物的广告词)

这则广告语是动物保护者们所做,背景是一只从空中掉下的满身是鲜血的鸟,意在警示人们不要猎杀野生动物。此广告中的“meat”与“meet”,形成了同音异义双关,指出如果人们不停射杀、食用野生动物,终有一天人们也会死去;呼唤人们联起手来,一同保护野生动物。

2.2多义词双关

多义词双关也称语义歧解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双关。在这种双关中,词语或句子含有两层或以上含义,从而造成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增强了广告的表达效果;同时,在理解这类广告语时,要选择恰当的含义,以免产生误解。

(1)Seven days without seven-up makes one weak.(七喜广告)

译为:七天不喝七喜使人浑身乏力。

这条广告语不仅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运用了谐音双关,还运用了多义词双关。主要表现在seven-up这个词上。在西方,“seven”是一个吉祥的数字,“up”指的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意识。

(2)A better stretch for the long stretch.(航空公司广告)

译为:在长时间的旅行中,为旅客您提供更好的自由伸展空间。

此广告中的“stretch”表示的是一词多义,第一个“stretch”表示的是“伸展”,第二个“stretch”表示的是“连续的一段时间”。这两个“stretch”前后相应,即易于记忆,又留给乘客一种舒服惬意的感觉。

2.3语法双关

语法双关是指由于语法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双关,如省略结构、某词或词组具有两种以上语法功能等。主要是因为词或词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运用语法因素来突出广告语中的双重或多重信息。

(1)Which larger can claim to be truly German?(德国一则啤酒广告)

This can.

译为:哪种鲜啤可称得上是地道的德国货?

这罐。

“Larger”是德国一啤酒牌子,这是一种浅色啤酒,为纯正的德国风味。句中的“can”既可作情态动词,也可以用来做名词,表示“饮料罐”。这则广告意指明确,回答干脆了当,给人留下一种清新爽快的感觉。

(2)TE says,“Shop with Confidence.”(TE百货商店广告)

译为:TE 百货,值得信赖的商店,充满自信的选择。

TE百货商店位于新西兰的奥克兰。在该广告中“shop”一词既作名词使用,也有它的动词形式。作名词时,表示的是“值得信赖的商店”,作动词时,表示的是“信心满满的来购物”。这则广告主要运用了语法双关,突出了TE百货商店物超所值、商品齐全、信誉度高的特点,还有他们百货商店是人们购物的不错选择。

2.4成语或俗语双关

成语或俗语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是对人们日常作息、生活劳作的高度总结。将广告与成语或俗语相结合,不仅能使广告的内容含蕴丰富,读起来音律和谐,而且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1)Where there is a way,there is a Toyota.(丰田汽车)

译为:哪里有路,哪里就有丰田。

“When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成语,表示的是“有志者,事竟成。”而丰田汽车的广告仿照这一成语,创造出他们自己的广告语,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也突出了丰田汽车的高品质,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2)A Mars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玛斯巧克力广告)

译为:每天一块玛斯巧克力,身体健健康康。

玛斯巧克力广告借用了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的语言形式。其中用“Mars”代替了“apple”,但仍然强调的是对人们身体的益处,玛斯巧克力就像苹果一样也能使人们身体强壮,而且巧克力还有提神、使人精力充沛的效用。

3.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效果

从以上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我们可以发现双关语的使用可以使英语广告简洁凝练、引人注目。

简洁凝练,这就要求广告语不仅要高度概括,而且要通俗易懂,广告口号一般以不超过十个字为好,因为广告是针对不同群体,过于深奥或浅显的广告语都会对广告商造成一定的影响(薛冰,李悦娥2000)。而双关正能帮助广告实现这样目的。

除了语音要简洁凝练外,最重要的是要吸引顾客的眼球,只有商品受到注意后,才可能进一步达成买卖行为,这也是广告商的最终目的。广告双关语不仅在直观上要突出商品信息,而且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广告中领悟到话语的深层含义。这样既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也突出了商品的特点。

4.结语

双关语是广告文体中一种常用修辞手段,它的使用让广告增色不少。在广告创意中,恰当的借用词汇的语音、语义、语法特征或形式,都可以使广告新颖别致、富有内涵。既满足了广告商的要求,又引起了消费者的兴趣,促成交易的完成,这也正是广告的真正目的所在。但并不是双关语适用于所有的广告,在广告语中要恰当、巧妙地使用双关修辞,不仅要考虑到消费群体的文化背景,也要符合商品的特点,使其达到最佳的语用效果。(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雷.中英文广告“双关”修辞法例析[J].西江大学学报,2000.

[2] 汪蓉培、王之江.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保护动物的广告语范文2

或许为了成熟,我们要在奔走中学会冷漠,冷漠于乞讨者褴褛的衣衫,冷漠于盲道上拐杖敲出的嗒嗒声。然而当路过死亡的时候,十六岁的我,又该做些什么?

你觉得这个话题太沉重了,是吗?不过,别害怕,这里所说的对象,不过是一只猫而已。

2013年12月9日,有一只猫僵直地倒在马路边。寒夜,坚冰,昏黄的灯光,这一切权当是为它默然举行的葬礼;凛冽的北风梳理着它黑白相间的皮毛,似乎是一行行难以读懂的文字;小猫那微张的小嘴,似乎在呢喃: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风大了,我走过那里,默默地看了几眼,前方是我温暖的家,它似乎在向我招手,但我却停了下来。我知道,只有那些沉醉于某些童话的“小天使”,才会为一只猫的死去扼腕不已,而我似乎没有这种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我毕竟只有十六岁,不该装幼稚,也无法扮老成,我只能选择冷漠。我想目睹这一切的并不只我一个,我为什么不能视若无睹地从这里走过呢?

我也想漠然走过,可我走了几步后又停下来,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保护动物的温馨广告语来。自私之心最容易蔓延,我岂能为此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呢?驻足片刻,我咬紧嘴唇,快步走向对面的超市,鬼使神差地买下一条毛巾,然后飞奔而回。路上,我看到有辆警车开了过去,在“死亡现场”停下,一位警察正想把小猫装进一个纸盒里。我凑过去,想把毛巾铺在小猫身上。他问道:“这只猫是你的?”我摇摇头。他又问:“你多大了?”我答道:“我今年十六岁了,上高一。”他愣了一下,拍拍我的头说:“好孩子,不容易啊!天冷了,快回家吧。”可这种表扬,却让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第一次,我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死亡,却并未感到惊恐,而是平静,甚至是勇敢。

回到家里,警察的话仍然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在想:自己的那点举动真的值得称赞吗?我们看到的,还是那完美的人间吗?十六岁了,路过死亡,应该唤醒纯真的爱,应该拿出沉着淡定的意志,应该伸出温暖的大手。冷漠是戕人戕己的慢性毒药,当人们习惯于在应播撒爱的时候怯懦,习惯于在应给予爱的时候吝啬,无助和失落就会吞噬我们的灵魂。

十六岁,我路过一只小猫的旁边,我路过了死亡,与死亡相遇,但我没有逃避,我相信我并没有做错。

十六岁,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比如成熟,比如享受孤独。

或许在许多年后,我会嗤笑十六岁做出的举动,但我接受这样的现实。

哦,我忘了说,那条毛巾是橘红色的,在寒冷的冬天,泛出暖暖的光。

保护动物的广告语范文3

运动装邂逅华丽礼服

礼服在现实生活中的利用率往往很低,巧动心思将它与运动装结合,不舍乎

程式但错得有趣。使华丽柔曼与轻快动感mix在一起,这份刚柔相济、亦优雅亦奔放的美感,的确能令人回味再三呢。

缀珠绣花裸肩雪纺绸上装+休闲跑裤+高跟休闲鞋

雪纺绸衣装轻柔曼妙,可以传神地演绎女性某种精致浪漫的情怀,但由于其外观的纤秀典美,多少会令穿着者带上“受保护动物”般的娇弱感觉。将平时出游户外穿的宽松跑裤用来与之配伍,就会华而不俗且不失飘逸神韵。当然,配合雪纺上装的礼服特点,脚上不能太随便,蹬一双厚底或高跟的时装休闲靴最为适宜。

花彩绸礼服上衣+高叉牛仔长裙+斜肩背袋+露趾麂皮便鞋

佻挞不羁遇上高贵淑雅,往往能擦出精彩火花。高叉牛仔裙与花彩丝绸礼服的相遇也不例外。开叉设计的仔裙,于运动风格中透出几许诱惑热鞋,豪放而爽利,配上华美的花彩绸礼服上衣,再斜肩背上一款羊皮户外背包,一张一弛、一步一颠之间,活力跃动,激情流溢,一份貌似不经意的洒脱性感就此而生。

秋装牵手夏装

走进夏天与秋天的边界,气候渐凉还热,不妨让夏装和秋装“打打架”,营造一份幽默、率性、超然的衣着感觉。

针织连衣帽立领夹克+弹力运动短裤+尼龙双肩背包+运动鞋

连帽款型的针织或绒面立领宽松夹克是典型的秋冬装束,清简随意,再普通

不过。但若下配闪光面料或弹力纤维的贴体运动短裤,刻意营造头重脚轻、上宽下紧的效果,炫的感觉立刻就出来了。双肩背上一款Pat-Pat尼龙背包(屁屁包),脚蹬运动鞋,整个造型生动得宛如一棵新鲜的大白菜,尽管简朴无华,却有无穷的青春意趣粲然绽放,让人不禁感叹:在青春可恃的年纪,一切的随心所欲都是那么美妙无比。此款装扮不论身材高矮胖瘦皆宜,唯有一点注意,就是腿部线条一定要挺拔流畅,不能太过纤细,不然会削弱身上的健康运动气质。

针织无袖上衣+宽脚直筒长裤+过膝直身裙

上身是凉爽的无袖上衣,任两条玉臂表演风情,下身却又是裤又是裙包裹得密密实实,不泻一丝热力,这种“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山”的反差既有趣,又有点不可捉摸,令人浮想联翩。可以肯定的是,此类热情与冷峻掺半的着装方式适用青春感与成熟感兼具的女子。唯其青春,才能让袒露的双臂诉说灵妙的肢体语言唯其成熟,才酿得出冷峻沉默背后的神秘幽香。

成人装约会娃娃服

现代生活的负荷越重,就越让人向往山明水秀、阳光灿烂的无忧无邪境界。为日常装束揉入一点清新的、童稚的、喜剧感的元素,让明亮欢乐的情绪洋溢形骸,不失为一条解压妙法。

修身高领针织套衫+褶裥灯笼裙+彩色袜裤+娃娃鞋

净色修身高领针织衣,休闲中透出一派淑女格调,配上宽宽展展、圆圆胖胖的褶裥灯笼裙就有些滑稽了,若再来双鲜艳热辣的彩色袜裤和俏皮可爱的圆头娃娃鞋,背上漫画图案的束口式帆布包袋,整个造型感觉就像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有点辣又有点甜”,泛漾鲜活气息。心性明朗单纯的女子穿上这身饶有卡通色彩的装束,跑去主持儿童联欢会或上球馆作啦啦队队员最合适,可以让空气都跳起舞来。

条纹恤衫+肥腿仔布中裤+斑马短袜+厚底球靴

寓不凡感召力于简单抽象之中的条纹恤衫,是活力青年必备衣品。偶尔试试将之与宽大的肥腿牛仔中裤组合如何?再添上营造清朗学生味的佐料―――黑白条纹斑马短袜及憨头憨脑的球靴,虽然看上去拙拙的,有些懒散,有些无为,却有“于无声处闻惊雷”的气质效果。在这样的衣饰氛围下,活力动感一触即发。如果不想孩子气太浓,可以将球靴换成中高帮麂皮靴,不事张扬的雅痞味和时尚气息即会淡淡溢出。

错位组合注意事项

1.虽是错位,也需找到两者之间在色彩、面料、装饰细节上某一方面的共同点微妙的规律,才可配搭于一起。否则难以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弄巧拙。

保护动物的广告语范文4

[关键词] 公益广告 含蓄美

一面土墙,一块破旧的黑板,黑板上用白色的粉笔写着这样的课程表:一、挑水;二、喂猪;三、割稻;四、做饭;五、放牛;六、拾粪;七、砍柴。一天七节课,没有一节和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有关。当大多数的城里孩子享受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读书无忧的幸福生活的时候,这份独特的课程表是中国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生活的一个缩影。你可以质疑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份课程表的真实存在,但是无法遏止一种心灵的震撼,无法回避课程表背后更深刻更残酷的真实,无法拒绝课程表背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无法停止一种揣想和关切:那么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繁重家务、农活,这些孩子是怎样完成的?在阳光的暴晒风霜的侵袭里他们是怎样的又黑又瘦。这份课程表是一幅获奖的平面公益广告作品。它的魅力在于含蓄。关注贫苦山区的教育是一个很严肃、很冷峻的话题。作为艺术作品,广告没有简单地以新闻实录的方式还原生活,也没有空洞地声嘶力竭地喊口号。而是把创意的触角伸向了与话题密切相关,人们司空见惯的旧元素:黑板,同时把一份课表的内容进行反常处理嫁接到黑板上,辅之以黑白灰的色调,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小中见大地折射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教育问题上遭遇的困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并直抵人的灵魂。

那么什么是公益广告,什么是含蓄?

公益广告是面向社会广大公众,针对现实时弊和不良风尚,通过短小轻便的广告形式及其特殊的表现手法,激起公众的欣赏兴趣,进行善意的规劝和引导,匡正过失,树立新风,影响舆论,疏导社会心理,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以维护社会道德和正常秩序,促进社会健康和谐、有序运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为目的的广告宣传。 所谓含蓄,意思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作为艺术的形式语言,它是指在不损害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不减少形象感染力的要求下,所体现的一种更简洁、更概括、更有回味的意境表达方式。含蓄是一种美,它内涵丰富,意蕴深长。

那么公益广告是否需要含蓄美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这是由公益广告有限的时间空间决定的。受媒介性质、经费等因素制约,公益广告不可能长篇累牍,短小轻便是它的特点。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公益广告承载的任务是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改变。也就是说,公益广告必须在小时空小舞台里给受众呈现一个大世界。含蓄表达恰好具备了管中窥豹、以少胜多、由此及彼、言简意赅,以一当十的特点。

其次,这是由公益广告的艺术性所决定的。公益广告必须借助艺术手段,运用准确生动的艺术语言,通过具体感人的形式表现主题。对于公益广告而言,感性与理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广告人要善于把理性的内涵融入到感性的形式中去,在受众审美过程中寓情理和知识于趣味之中,使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中接受广告的诉求和美的熏陶。而含蓄表达的特点是将丰富的生活,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激情,熔铸在艺术形象之中,做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这一特点与公益广告的艺术性的要求不谋而合。

其三,这是由公益广告的参与性原则所决定的。该原则明确指出,在公益广告作品中表现要有一定的含蓄,有一定的保留,有一定的空白,要在不影响受众对作品理解的情况下,激发受众去想,去参与创作。

其四,这是由公益广告的实践所证明的。目前,中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还良莠不齐。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直至今天,在我国的很多小城市及农村的公益广告仍然停留在一般宣传的层次上,无法摆脱说教的立场,简单生硬、图解化、口号化是它们的基本特征。这些广告总是离不开“禁止”,“罚款”、“赔偿”、“纠正”之类的词语;有的甚至非常粗俗,如宣传计划生育的:“横下一条心,斩断一条根”、“一人结扎,全家光荣”、“生一胎光荣,生两胎可耻”。如提倡保护山林的:“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如呼吁保护光缆的:“偷割光缆,讨死!”这样的广告主题虽然明确,也容易明白,但是充满对立、训斥、警戒、威胁,缺少温情,容易让受众产生逆反心理,沟通效果很差。相反,在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及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在受众导向的影响下,更多地是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人性化的视角创作公益广告,让人如沐春风,在潜移默化中,在善意中被感化,被触动。例如曾经在北京出现的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以保护动物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守株待兔新篇”:第一天,农夫拾到一“触株而死“的兔子;但第二天,另一兔子又撞到树上,揉揉被撞的头转身跑开了,农夫窃笑,原来他在树上包了稻草,曰:“珍爱生灵,从我做起。”广告以其温婉柔和的劝告和劝导为特色,又不乏诙谐和幽默,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两相比较,不难发现含蓄美,是公益广告简约不简单,生动不生硬,深刻不深奥的有力武器。

从构思技巧出发,公益广告的含蓄美,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

一、象征

简单地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它寓深刻的思想于平凡的事物中,好像是写“此”,实际让人感受到的是在写“彼”。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曲折间接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公益广告作品中,它的美学价值在于寓理寓情于形象中,从而达到曲径通幽的深度美感。象征这种广告美学方法能够让受众在欣赏广告作品的过程中,有强烈的参与感,并由此获得自我价值体现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在现代公益广告创作中运用广泛。

象征常用的表现形式有两种:

1.比喻。它是利用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其中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契合了广告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传达完美信息的特性,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例如一则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广告。画面以蓝天,碧水、绿树为朦胧的背景,以一杯透亮、澄澈的绿茶为主体,辅之以文字“君子之交淡如水,为官之道清似茶”。无论是文字还是视觉形象,都在告诫人们为人当如水,为官当如茶,清白纯洁。广告借助比喻,明白晓畅地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主题,又不失回味。在公益广告中运用比喻需要特别注意:喻体应该是公众熟悉的,同时与本体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否则便有可能产生沟通的隔膜,影响美感。

2.比拟。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格。具体来说,就是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这是在公益广告中常用的方法。以物当人,如一则关于保护动物的广告,画面中一只猩猩正在神情专注人模人样地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广告文案是:好好学习,天天自卫。以人当物,如一则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告,在很多的树叶上面爬满的竟然是像虫子一样的人。确实,有的时候站在自然界的角度思考问题,人类也许是最可怕的虫子,在破坏吞噬着地球环境。

比喻比拟均是借眼前之物,寄深远之意。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通过形象衬托难以表达的思想、主题 ,引导受众领悟广告作品中所包含形象的哲理或喻意,提升广告作品的表现深度与力度。

二、幽默

幽默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诙谐语言或形象抒感、传递信息,以引起受众的快慰和兴趣,从而感化启迪受众的一种艺术手法。它的审美价值在于在有趣与可笑之中引发意味深长的思索,是事物底蕴的深刻沉淀。幽默的特点是寓庄于谐,即使人在轻松和愉悦中感其深刻的蕴含。 寓庄于谐的方法很多,比较多见的有:双关、夸张、比喻、对比等。这里主要介绍两种:

1.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谐音双关即利用文字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一个词同时有两种不同的意义。例如广告“痰吐”得体,从我做起。这里的“痰吐”就是一种谐音双关,它利用语音相同的特点对文字进行了处理,将“谈吐”改做“痰吐”,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别出心裁地宣传了“痰吐”得体才能使“谈吐”得体的道理,有趣又让人回味。语义双关是运用词的多义特点,使语句具有双重甚至多重意义,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一则关于爱情主题的广告。画面是一双紧紧相握的苍老的手。文案标题是:要做就做情场老手。“情场老手”在这里有两层意思,表层指的是风花雪月玩弄感情之徒,内里的含义是从年轻握到老年的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充满浪漫与温馨的八个字。广告通过双关以一种反话正说的幽默,让人体会到年华易逝,真情弥坚的可贵。双关多用在公益广告的文案中,利用巧妙,就可以创造出新颖别致、内涵丰富、令人回味的公益广告。运用双关时,要处理好表里两层意义的关系,一般而言,表层意义是次要的,里层意义是主要的,表层意义要明显突出通俗易懂,里层意思要能够让人稍加揣摩便能够明白,里层与表层意义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运用双关既要含蓄深刻,又不能够晦涩难懂;既要生动活泼,又不可以低级庸俗,既要表意准确,又不能产生歧义。要始终顾及受众的认知、欣赏水平与感悟能力。

2.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激发受众丰富的想像和强烈共鸣。在公益广告中,幽默而含蓄的夸张须借助视觉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及它们在一定空间中的组织关系)进行表现与发挥,在搞笑与滑稽的形式之中包涵合理而深邃的内容。它通常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形态的夸张、情节性的夸张及两种夸张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夸张。

形态夸张的手法便是对广告中的形象和角色外部形状与结构的夸张变形。它通过具体、生动的夸张形象提供了变化性和趣味性的信息,因而它能有力地吸引受众的目光,并不断强化着诉求点。例如国外一则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公益广告。宴会上,一位美丽的女郎飘然而至,吸引着男士的目光,一位英俊的绅士很酷地在嘴角叼起了一支香烟,热情地迎向女郎,女郎瞟了一眼绅士,脸上挂着诧异的笑容,原来绅士嘴角的香烟软软地向下弯曲了。不仅如此,宴会上所有把目光投向女郎的抽烟男性嘴角的香烟全部呈向下弯曲状。男人们见状,赶紧拿掉嘴里的香烟。广告对香烟进行了形态夸张处理,含蓄地传递了吸烟有害性健康的信息。又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对广告主旨了然于心。

情节性的夸张手法是在真实生活的面貌中寻找一些趣味性的异同,通过夸张、扭曲它们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来衬托广告主题。这种手法常常表现出夸张而悖理的逻辑, 让人产生含蓄而浓郁的幽默体验。台湾的一则反吸毒电视广告《昔日一少年》用的就是这种手法。随着故事的展开,呈现在受众面前的是一幕令人惨痛的悲剧:满天的冥纸、火葬的场景,少年抛洒自己的骨灰,漫步在曾经上课的教室、长廊的画面……画外音响起“我的青春像鸟一样不回来……”的音乐,与画面相映照的旁白是:“的世界里你吃的是自己的骨灰。” 广告以一个少年参加自己的葬礼这样极为荒谬的情节,揭示了一个事实,吸毒将葬送你的青春,毁灭你的生活,最终带来生命的终结。广告表现了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充满了黑色幽默。

第三种夸张手法便是对前两种夸张的综合。夸张的形态、荒诞离奇的情节,合理而严肃的广告主题,扩展了广告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容量。满足了人们求新求奇的审美追求。

无论是双关式的幽默还是夸张式的幽默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扣紧公益广告的主题,同时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既不可平淡无奇,也不可一味媚俗,矫揉造作。

三、反常

反常,就是与常规思维定势相悖,借助于逆向思维,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置受众心目中的常情、常态、常规、常理于不顾,从而反映深刻主题的艺术表现手法。公益广告中运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收到平中见曲,曲中见奇,出人意料、使人震撼的艺术效果。1978年,英国家庭计划协会推出了一则劝说公众计划生育的公益广告。画面上出现的竟是身怀六甲的男人,只见他大腹便便,精神沮丧。广告语是:假如怀孕的是你,你是否会更小心些呢?男人怀孕,广告人借这种一反常态的事件,制造出了含蓄诙谐的效果,让你不由自主地思考广告中所提出的严肃话题。而国内的一则预防艾滋病的广告更是让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为作者的反常处理手法拍案。作品以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在大门上贴的门神关羽、张飞为元素,大胆把他们手里的兵器由大家熟悉的大刀长矛换成了,文字是出入平安。也许有些无厘头,但是广告要说什么,不言而喻。在公益广告中运用反常法应当注意,“反常”只是一种手段,它是为升华艺术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服务的。若一味追求“反常”,致力于虚构惊险情节,描绘奇特场面,势必妨碍主题思想的表达,削弱主题思想的社会意义。“反常”应当是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求“新颖”,求“反常”。

四、悬念

悬念是指为了激活受众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通俗地说,它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点破,使受众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在公益广告中运用这种方法,由于媒介的不同,执行有所不同。在平面作品中,常常通过系列的方式来完成。如果是一幅作品,则多以画面为主导“设悬”,而以文字为辅助“释悬”。因为画面与文字相比较,人们一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而在影视作品众常常是在最后才点明主题,解除悬念,使人们在探究反射心理得到满足的同时,对广告产生难忘的印象。广告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告的开头是否能有调动观众好奇心的构思。在一则以亲情为主题的电视广告里,开篇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在镜子前欣赏着自己一头秀发的美丽小女孩,她的眼神中有一些不舍和遗憾,但是很快,她有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拿起剪刀笨拙、慌乱地剪掉了自己的头发。瞬间一只小天鹅变成了一只丑小鸭。广告至此在人们心中设置了一个疑团:她为什么要做这么荒唐的事情?故事继续展开,门铃响了,小女孩打开了门,是女孩的父母和哥哥回来了,他们诧异地看着女孩乱糟糟的残发。哥哥似乎很快读懂了妹妹,取下戴在自己头上的帽子,怜惜地扣在了妹妹的头上,哥哥由于化疗光秃秃的头露在了阳光下。谜底在最后一刻揭开,观众的心久久地被兄妹俩的脉脉温情打动着,这难道不是现代版的《麦琪的礼物》么。世间还有比这更纯洁更美好的真情么?这就是悬念的力量,蓄势待发,而后厚积薄发。

五、摹状

指的是对事物情状的描摹或者记录。在公益广告中它指的是通过对受众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某个场景、片段、道具的描摹来表现主题。它关注生活中最真实、最本原的细节,如小人物的悲欢故事,近乎白描的生活场景、耳熟能详的心声、信手拈来的家常话题……,让人于细微处悟真谛,在亲切、细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灵魂的升华。例如一组以关注无家可归者为主题的系列平面广告,分别以黑白的色调展现了天桥、垃圾桶、地下通道三个场景,辅之以简洁的文字:这里是他们展现人生的舞台;这里是他们的食堂;他们把这里当床。文字与画面的组合让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命运充满关切。而央视一度热播的广告《爱心传递――洗脚篇》,因为母亲为老人洗脚,年幼的孩子模仿母亲,摇晃着步伐为母亲端来洗脚水的生活片段更是让人心绪无法平静,并常常在脑海中浮现。摹状让人回味的关键是所选择的小事、小场景、小人物、小东西要能够以点带面,个性中有共性,典型性中蕴涵普遍性,这样才会产生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

关于公益广告的含蓄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含蓄不是晦涩,公益广告的受众是社会公众,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化水平不同,决定了公益广告含蓄美要实现雅俗共赏,含蓄美的开掘一定要保持在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层面上,既要有悬念,引起兴趣,又要易理解,一猜即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受众在享受含蓄美的同时认同广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泽宏著:公益广告导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4页

[2]张明新著:公益广告的秘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