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1

思考一:要以贯彻*精神为出发点,搭建平台,优化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党的*报告强调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女性在家庭、生育等方面承担的责任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同情,但事实上却成为就业不利因素,这些问题让女大学生自己来扛,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现女大学生充分就业方面,政府和高校都应当有所作为,社会决不能充当旁观者。

一要强化政策完善,创造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

推动政府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建议政府成立专项基金,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待遇,对招用女大学生较多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二是建议在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中体现社会性别意识,面向女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保障女大学生平等接受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的机会均等。三是对可能造成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进行政策限制,同时培养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四是提高女大学生在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中的比例。五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女职工生育保险由单位承担改由社会统筹或政府公共财政承担,以利益导向促进企业吸纳女大学生就业。

二要强化政策落实,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进一步加大从法律层面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力度,特别要推进非公企业严格执行法律规定,消除用人中的性别歧视行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就业歧视应承担的责任。党政机关要带头模范地遵守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性别歧视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女大学生就业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大众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形成支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舆论环境;强化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平等关系的执法监督和维护,如在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设立必要的监督窗口,建立健全就业性别歧视公益诉讼制度、就业歧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保护和帮助女大学生获得平等的就业待遇。

四要强化跟踪服务,积极推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

通过政府、企业帮助高校建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增加女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实习的机会,为女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创业咨询和就业服务;针对女大学生开展择业观、竞争力的教育培训,开设各具特色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实践课程,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思考二:要以解决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为切入点,对症下药,创造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机会

现实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仍然突出,需要各方对症下药,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一是要针对女大学生初次签约率低现象,把好用人单位选人监督关。一项面向江苏省的调查显示,20*年毕业的女大学生中,截止4月,已经签约的占23.3%,比男生低8个百分点。有78.1%的女生和68.9%的男生认为求职过程中存在用人单位歧视女生的现象。对此,建议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把关监管力度,确保公平公正。

二是要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把好用人单位政策落实关。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负担女性孕产期和哺乳期的工资和相应补偿费用。源于女性劳动成本较高,导致用人单位排斥女大学生。为此,需要从人性化角度加大对女职工权益的宣传保护力度,增强用人单位的责任、大局意识,拆除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的性别“围墙”。

三是要针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情况,把好女大学生择业观念转变关。调查显示,46.0%的女生把有发展的大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24.3%的女生优先考虑工作稳定;62.0%的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福利;仅有24.8%的女生愿意自主创业,低于男生2.3个百分点;女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低于男生9.1个百分点。在此方面,高校应着力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四有”、“四自”、“三创”精神教育,着力引导女大学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树立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理念,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和本人能力结合上创造就业机会。

四是要针对女大学生职业规划不足问题,把好课程设置关。女大学生以文科类专业过多,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衔接。被调查大学生中,学习工科、理科的女生占25.5%,比男生低14个百分点,而学习人文科学和外语类的占49.2%,比男生高17.7个百分点。另外,高校课程设置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造成女大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技巧储备不足。因此,高校对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教学与社会挂钩,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

三、要以提升女大学生素质为着眼点,增强信心,拓展女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2

一,高等教育应该停止扩招,深化改革,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扩招并不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但经过几年的扩招后,大学生素质已明显下降。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平均素质下降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则是师资严重跟不上。我们可以在五年内将大学生扩招一两倍,但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数量,却根本不是五年内能增加一两倍的。所以平均素质降低的学生接受平均素质降低的老师们的教育,毕业时的素质只能更加低下。而且由于就业压力,学生们到了大四就开始慌急找工作,哪里有时间继续学习、做毕业设计?现在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已形同虚设,网络的流行也给学生们抄袭毕业论文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客观地说,现在大学本科生的平均素质,不一定比十几年前大专生强。

大学生找工作难,还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目前,外贸、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都趋于饱和,连硕士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更何况本科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都特别困难,要么就改行。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在未来几年停止扩招,至少应该将扩招比例降低到5%以下。各高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调整教师结构,巩固扩招成果,将高等教育发展为“精英化的大众教育”。

但是,改革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期能实现的,有些专业如果缩减甚至撤消,相应的教师员工又该怎么安排?而且,高等教育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达到100%和社会需求同步的程度,所以这是个永远需要坚持和完善的过程。

二,大学生也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国家就业虽难,但还没有难到连几百万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的地步。几十年前,中专生都算知识分子,但现在没有人以中专学历自豪,大量的中专、大专生从事着搬运工、门卫、在门面房跟着小老板站柜台等工作,更多的大中专学生则在农村、县城工作。所以,当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必然要从事过去他们“看不上眼”的工作。既然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必须调整心态,降低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如果大学生们能降低要求,就能找到很多工作。例如,山西仁和集团今年准备在某高校招聘100人,充实他们在山西的某钢厂人员,可大学生们却嫌钢厂过于偏远,最终只有两三个人去,而这个学校却还有上千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所以,和大专、中专生乃至农民工相比,大学生找工作其实一点也不难,关键是调整心态。

这种心态的调整是痛苦的,伴随着心灵的煎熬和升华。但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平凡的工作岗位后,从事“不是工作”的工作时,必然会带动社会整体生产率和效率的逐步提高。这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当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时,宁愿在家复习考研,也不愿意出来工作。这些大学生,一部分人也许能“修成正果”,但相当一部分人在屡考不中后还得走上社会,此时的痛苦比当初大得多,对个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极少部分大学生则会产生心理扭曲,对社会充满仇恨,负面影响更大。

三,国家应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并创造尽量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调整自身定位和心态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大学生们单方面调整心态,而要反问一句:为什么大学生们不愿意从事很多工作呢?

就大学生个人来说,在没有特殊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只能努力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出类拔萃,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考研 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

1.1前期准备

调研小组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考研的资料,并且进行了分析,决定发放调查问卷,旨在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在校考研与就业意向,根据情况制定了试调查问卷,在与指导老师交流后,对试调查问卷进行了多次修改并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随网上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的发放调查工作。

1.2问卷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针对合肥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共抽取148人作为本次调研的样本总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共22题,其中关于考研方面的有8题,就业方面的9题,发放160份,回收率98.75%,无效问卷10份,有效率92.5%。

2项目调研总结和收获

2.1总结

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专业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与考研情况如下:

上述数据显示:工程力学与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读研比例相当,约为35%,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考研比例约为5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人数约占总人数的40%。可据此推测:我校工科专业考研比例较理科专业考研比例低,相反就业人数工科多于理科。这一结果和理工科类院校也是相符的。

2.1.1大学生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原因

(1)想继续考研深造;(2)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考研。各行各业相继出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3)通过考研究生脱离自己本科时不专业领域,转换到别的专业;(4)逃避就业。

2.1.2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1)先找工作到社会上去锻炼一下,有了工作经验后再考研,这样读研更有针对性;(2)考研压力大,不想考研;(3)考研需要成研需要时间,三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样的。

2.1.3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几点建议

(1)考研还是就业,应该从实际出发。(2)“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3)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要适应社会发。

2.2收获

(1)大量的数据及其分析要求我们熟练运用相关软件,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对word、excel、PPT这些常用的软件的使用变得得心应。(2)上网查阅资料时,学会了有针对性的搜索和筛选,而非盲目的大海捞针。(3)考虑问题、设计表格学会了从多角度进行全面考虑,注重细节,充分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4)对大量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磨练了我们的细心与耐心程度,锻炼了我们对数据的敏感程度。(5)通过这次项目的实施,我们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开展工作前先对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制定工作安排表;开展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保持每个星期写工作总结等。

3研究中的不足和思考

3.1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调研范围略小,样本容量不够大,数据不够多,分析起来略显艰难。因为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难免受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但结果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2)在数据分析时,没能很好地进行地域、性别之间的比较。(3)在调查过程中配合的不够协调出现了时间浪费,没有很好的统筹兼顾。

3.2规划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无论是实地调查还是问卷调查工作开展之前,项目组都会事先做好工作计划与分工,这样,每次实施起来,所作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每次调查统计好的数都按照要求及时记录并且做好整理工作,这样后期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工作量就能大大减少了,处理起来也会更方便。

3.3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因为是调研类项目,对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而言要求较高。团队合作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为项目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同时,在面对庞大的数据统计工作时,应该合理分工,高效率的完成统计工作。当项目遇到瓶颈的时候,通过分工合作和讨论,问题也总能迎刃而解。

4结束语

在处理和分析问题方面,项目组成员听从姚禄仕教授的教诲,逐渐培养了严谨的思维和周密的逻辑能力,遇到问题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在创新方面,明白了灵感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任何创新问题最终都归于实践。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业现状拓展途径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推行的,基本内容是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业能力体现了职业特性,个体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用人取向的有机统一。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与现状

(一)综合素质能力较差

目前不少企业都减少了岗位招聘量,且不再单纯看重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更加重视综合素质,要求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涉猎更多的知识,培养社会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虽然大学教育中包括实习环节的教育,但是相对于专业技能要求来说,大学生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不能够直接上岗工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且社会实践经验的欠缺成为目前应届毕业生最大的弱点和无法改变的现状。

(二)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重东部、轻西部”,“重城市、轻农村”的地域观念仍没有明显改变,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理念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宁到东部争抢岗位,不到西部发挥特长;从就业城市的选择上,宁到大城市屈就,不到小城市高谋;从企业性质的选择上,宁到国企外企做职工,不到中小民营企业做骨干;“既要好地方,又要好单位,既要好待遇,又要专业对口”的“四保一族”在当今大学毕业生中并不少见。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途径

(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全面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英格玛人力资本研发中心调研数据显示,一名合格的应届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构成为,专业能力42.39%,综合素质55.61%。因此,在HR眼里,要找到一个好工作,综合素质显然要比专业能力更重要。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参加社会实践,在进入大学以后,大学生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就业目标和职业人生规划。平时要多参加学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寒暑假期间参与一些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深入企业参观学习。当然,在提升素养的过程中不能盲目,应先充分了解所学行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自己的能力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然后再考虑怎么去做,否则很可能背道而驰。

(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大学生就业是参与理论实践的过程,高校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据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偏重理论教育,轻实操培养,企业也不大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求职就业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高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长期建立高校与企业友好合作的关系,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更进一步的提高自身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我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学院,近年来,深入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符合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勇做改革?“排头兵”:先后与用友公司、宁夏永昌会计师事务所、宁夏汇丰集团等十几家知名公司进行深度合作,采取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负责的?“双导师”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内容;建立面向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融入企业冠名和订单培养;按企业运作模式竞争选拔班委,设置“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其他同学具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使学生在实践性较强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锻炼和提高。

(三)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将来成功走向社会的基石,更是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方面。高校通过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在学校范围内组织鼓励大学生成立形式多样的社团,如心理社、文学社、手工社、篮球社、探路者协会等,通过成立不同的社团、管理社团或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为大学生搭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还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如我院会计系的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义工联合会等,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现状、认识现实社会,锻炼其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还为他们今后能够尽早的融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创建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教育刻不容缓。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跨越,更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国学联 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

[2]谭晓军。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

[3]肖云 杜毅 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高教探索

[4]周静,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3)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存量;大学生;就业难

一、大学生与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我们认为,更高的学历水平会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而更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会给未来就业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根据教育文凭的信号功能,高等教育的学历具有能够提示未来市场上的雇主哪些人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会带来更高的就业率。大学生比高中生学历要更高、具备更强大的技能、能够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为未来的物质收入和精神收入带来更高的层次,故而很多人均选择读大学。同理,研究生的学历要比本科生高,会带来更好的人力资本存量,也就更有可能对未来的物质收入带来更大的影响,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近些年“考研热”“考博热”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根据教育部资料显示,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共为749万人,比2014年要多出22万人。与此同时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却没有这么快。在2015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论文栏目发表的相关报告,与去年12月份该小组所作的预测相比,该报告小组将2015年实际GDP增速的基准预测值由7.1%下调至7.0%。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最新预测为10.7%,均比原预测略有下降。当下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仍十分严峻。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2.1国家整体形势方面。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从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近年来,每年都会有“今年可能是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之类的论调出现,可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速度在目前已经有减慢的趋势。随着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状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增大,市场需求量逐渐减少,但是反观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却每年都在递增中,这种大学生总供给大于市场总需求现象使很多大学生实业。同时“经济赶超”与“人力资源追赶”之间存在时间滞后性,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尚未完全转型,尚不能够与人力资源完全相适应,存在结构化差异。2.2高校和用人单位方面。很多高校盲目追求市场热门行业专业的扩招,培养了过量的相关行业大学生,如金融、管理等热门行业专业毕业生。也通过过高的分数录取线招生了许多并不是适合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这也引起了学生的大规模盲目追求好专业、热门专业等,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也盲目提高标准。各种就业歧视均不同程度的存在于就业市场。如只要“985”和“211”高校的学生、只要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毕业生。2.3大学生自身方面。目前有很多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期望月薪还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至少高于当前就业市场大部分企业所能够提供的薪资。同时,很多大学生更倾向于去那些“大”企业、知名企业、跨国公司等就业,对于一些基础性的职位并不愿意接受,他们认为自身存在的人力资本存量与那些基础性工作的岗位并不匹配,认为如果选择企业提供的岗位是对自己身上的人力资本存量的浪费。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期望”是要高于“现实”的,然而很多人并不愿意讲究,继续搜寻工作。同时根据工资搜寻理论和斯蒂格勒模型,目前中国的家庭经济普遍比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各种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让大学毕业生更倾向于继续寻找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岗位。在这里,结构性失业的表现十分明显。同时,人力资本存量也有高低之分,就算是同一个大学毕业的毕业生身上也有着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本科生相对大专生、研究生相对本科生都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而每个人在大学期间学习程度不同,更加努力学习(全方面)的学生比普通学生有着更好的人力资本存量,更高的综合素质程度,那么相对的,这些人在就业市场上也有着较高的就业率。传统的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上表现得十分明显,那些接受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学生相对的在全面技能方面更胜一筹。而这些拥有更高、更契合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人数毕竟相对较少,那么大部分人存在着人力资本缺乏的问题,就会面临“就业难”现象。

三、对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建议对策

1.国家整体政策方面。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占比仍然很低,对此政府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转变思想观念,考虑教育投资等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长远收益要大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未来人力资本的存量应该是一个国家今后兴旺发达动力的源泉。”,必须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强化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责任。2.高校和用人单位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改善课堂教育,调整相应的专业设置。不盲目追从劳动力市场上的热门行业进行专业设置与招生,从源头上减少相关就业压力较大的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学科调整,使其更加促进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帮助大学生实现其人力资本收益。而用人单位则要根据自身的岗位责任需求进行招聘,定制适合的、适应岗位要求的招聘规则。不盲目追寻“名校效应”、“高学历要求”,对每位应聘大学生进行公平合理的测试和选拔,减少歧视现象,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本单位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3.大学生自身方面。大学生自己应该加大对自身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教育投资。有两个方向,一是提高学历。本科生可以进一步攻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生则可以进一步攻读博士生。这些学历的提高往往意味着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那么就会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对于未来就业是有着积极影响的;另一方向是加强对自身进行素质教育,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使自己具备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能力和技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在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得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是多方面的,有宏观经济、有市场方面、更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总的来看就是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不足,大学生身上存在着人力资本缺乏的问题,与市场上相应的人力资本需求发生脱节,造成就业难的问题。人力资本投资的三个主体,即国家和高校要增强教育投资,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调整资本投资结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和效率,同时大学生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积极适应市场需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刘文勇,李国栋.以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现象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6:22-24.

[3]张晓敏,徐晗.大学生就业难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02:139-140.

[4]张道伟.人力资本水平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证检验与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4-7.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6

我系20*届有519名毕业生,其中:材料工程36名,冶金技术105名,材料成型42名,焊接技术138名,热动154名,有机化工44名。在院党委、院行政的领导下,我系对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采取的措施积极可行,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就业工作取得较大成绩。

1、就业率。截止到12月8日,共有20多家企业来我系招聘,学院推荐顶岗实习人数已达到380人,加上自主择业人数67名(其中集中在世林化工有限公司的10人),总共450(含入伍3名)名,待就业人数69人。20*届毕业生一次性平均就业率达87%。提前完成了原定的就业目标。

2、就业质量及分布情况。无继续升学的,3名学生毕业后入伍到部队,67名学生到上海、苏南、浙江、武汉等地就业,其余在本省及其他各地就业。到企业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86.1%,到南方、沿海企业就业的占毕业生总数的13%。

3、由我系联系企业并组织应聘一次:内蒙古伊泰药业招聘毕业生,120人报名,面试43人,录取8人。面试组织有序,毕业生材料齐全真实,企业反映良好。

就业不但关系到学生本人,还直接与学生的家庭以及我院的进一步发展有关。本学年在学院招就处的统一指导下,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年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施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呈日益严峻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生要想找到一份理想合适的工作就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种扑面而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很多毕业生把自己找不到工作归于社会和企业,认为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给于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认为用人单位的需求量太小,用人观念盲目。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毕业生就业难有着很多的原因,但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面对人生的最大转折,面对用人单位,面对某一份岗位的时候表现出了盲目,眼高手低等一系列现象,而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归根结底都由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所造成的。

2、学生就业中的诚信缺失问题严重。比如应聘前答应的好好的,刚应聘完也录取了突然幡然毁约;就业合同不履行,去企业没几天跑回来了等等,给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严重。以上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由此可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势在必行。

3、就业歧视是目前我们就业招聘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也是当前社会比较突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应聘中许多应聘者感到自己正或多或少地遭遇就业歧视。比如:应聘中遭受对长相(气质)的歧视,女同学应聘中遭受到对性别的歧视。近年来,就业歧视不但有增无减,而且花样翻新,“经验歧视”、“年龄歧视”、“身高歧视”、“健康歧视”、、“相貌歧视”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就业歧视现象的蔓延是需要引起社会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这种现象泛化,以一种人们所司空见惯的方式而存在时,其危害更加严重。

三、采取的措施与做法

1、领导重视、思想认识到位。我系多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研讨会,学习就业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提高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想认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研究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式、方法。2、坚持上好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本届13个班毕业生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时与内容。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正确的就业方法与技巧、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方式、方法,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等。(1)树立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3)树立到基层到第一线建功立业的观念。(4)树立到西部地区就业的观念。(5)树立不断创新、勇于创业的观念。20*年12月为学生作了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的专题讲座。

3、注重研究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职业准备期,职业选择期,职业适应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内容与要求。落实职业规划指导的有效途径包括: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功能;加强职业规划指导的实践训练;搭建职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平台;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营造校园内职业规划指导的文化氛围。积极参加学院“第二届大学生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加强大学生就业专题研究,撰写论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切实加强高职生涯规划教育》并在系报“冶金时空”上登载。注重有关就业工作内容的调研、材料收集等工作。

4、采取内引外联办法,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只有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才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系是采取以下办法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的。首先指导学生准备一份能反映其真实情况的就业推荐书,动员组织学生参加本院及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利用就业双选会这一平台,获取就业信息,积极推荐学生参加面试、考核。其次,从院就业办公室获取就业信息,从已就业学生中获取就业信息,从报纸等媒体上获取就业信息。我系设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公布栏,及时公布就业信息,并指导学生参加用人单位的考察、考核。再次,把用人单位请到学校来挑选毕业生,为用人单位提供条件与方便。

5、建立就业基地,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就业市场是落实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的同时,继续开拓更多的就业市场,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做好校企联合的尝试工作,本年度重点与伊泰药业、黄河工贸、北方电力、呼市丰泰电厂、包头稀土企业(华美等企业)、蒙牛集团联系、开拓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其中伊泰药业来我系招聘学生8名。

6、邀请有关单位到系里考察。利用师生的各种人际资源,先后邀请伊泰药业等单位来系里考察。

7、做好未就业学生工作。对还未就业的学生,做好思想工作,登记其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就业意向等,电话跟踪服务,继续为其提供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

四、20*年就业工作设想、思路

20*年12月8日尚有69名毕业生等待就业。为做好2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初步设想与打算如下:

1、继续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择业。本届毕业生截止到现在自主择业的学生有62名,3名学生入伍。

2、开拓市场。在巩固已有的就业市场的同时,继续开拓区内就业市场,同时联系有关企业,做好校企联合的尝试工作。

3、开好系内小型毕业生双选会。在开好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基础上,继续开好系内小型毕业生双选会。

4、就业率。确保20*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达95%以上。

5、鼓励学生考工、考级。为更好促进毕业生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现在本届毕业生中已有147名学生通过英语考试认证(其中包括过四级10人),计算机有56人通过考试认证,有315名学生通过考工认证,今后,还要进一步扩大认证工种数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学生通过考核认证。这些认证的取得为就业应聘增加了有利的条件。

6、加强就业研究。20*年计划开展《大学生就业专题研究》,通过市场调研,认为我系冶金技术专业、焊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需求量大,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撰写《相关专业的调研报告》,为今后论证专业设置时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