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文1

一、巧用文本中的“空白”

在教学中,我适当注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如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一课时,当小女孩和爱因斯坦第二次相遇的时候,小女孩把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但是文中并没有讲什么要领。于是我就让孩子想想小女孩会说什么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穿着要领。

当第三次爱因斯坦特意去等待小姑娘时,小姑娘为之一阵。因为她眼前出现的是一个衣着整整齐齐的爱因斯坦,而文中也没有讲他究竟如何整整齐齐。于是我引领孩子一起来看图片,说说“整齐”。

学生讨论片刻。

生1:爱因斯坦身穿一身黑色的西装,打着领带(领结),头发梳得油亮。

师:前面几个同学开头都说了爱因斯坦的衣着西装非常整齐,我觉得大家这样说突出了重点,非常好。要注意的是说话要有一定的顺序。

生2:爱因斯坦穿着白色的竖领衬衫,打着黑色领结,(很好,注意了衣着的颜色。继续说。)穿着一身浅蓝色的西服,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皮鞋,擦得油亮。

“无字处皆其意也”,的确如此。书法中、绘画中的“空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都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艺术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去挖掘“空白”,填补“空白”,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巧用标点符号中的“空白”

《穷人》这篇课文里作者使用了十三个省略号,每一处对表渔夫和妻子桑娜的高尚品质,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加强文章的思想感情,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例如:“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止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这里一连用了七个省略号,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表明桑娜的心情很复杂,有惊恐、有同情、有忧伤、有自责,更有为救人之难而勇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心。再加上几个问号和感叹号的连用,把桑娜的感情表现得更复杂更强烈,她那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也就更好地表达出来了。

三、巧用课题的“空白”

在教学《学与问》一课时,我故意把课题写成“学问”,把“与”字去掉。学生看到我写的课题,于是在下面窃窃私语,开始议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写的课题上,我仍装着没听见,后来就有学生站起来说我把标题写错了。我这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反问学生:“大家认为‘学问’与‘学与问’有什么不同吗?”接着我就给学生分析这两个区别:“学问”是一个完整的短语,是指系统的知识,也泛指知识。“学与问”主要表达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理解,学生完全明白了《学与问》这课是谈“学”和“问”之间发生的关系。然后我再追问: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求知欲望。

四、巧用板书中的“空白”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着我们的课堂,板书的功能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板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需要,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板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板书能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简单化,使之更直接、更明晰地传授给学生。但是,如果在教学设计上对板书讲一点“空白”艺术,对某些内容故意不写或写得很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学生就会对内容产生好奇、求全的心理和求知的、释疑的欲望,从而使语文教学充满新的活力,产生美妙的艺术境界。

例如:有一位老师教《少年闰土》,教师的板书没有写出关于闰土的外貌的词语。课始,教师只板书了一句话:“少年闰土是个( )的少年。”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后给出答案。初读后的答案是多元的。有“聪明”、“怕羞”、“勤劳”等等。教师将学生的回答一一板在横线的上下地方之后,因势利导,提出再次认真读文,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说说是从哪些事情中看出来的?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有的从看管西瓜事中说他“聪明”;有的从初次见面中说他“怕羞”;还有的从他跟父亲来帮忙中说他“勤劳”……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来评价少年闰土,形成了“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板书。通过“补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有效训练。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文2

消减浅表性的教学环节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有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式:解题,介绍作者及有关背景,教师范读或学生朗读,正音、正字、解词,然后划分段落,分析课文,概括中心。有些教师每篇文章都这样教学,不肯漏掉任何环节。其实这样面面俱到、环环不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学生主动创新的时空。因为这面面环环中肯定有一些内容是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学生听来有耳无心,也不必怎么动脑筋,连思维都难以集中,更不用说创新了。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突出教学主线,科学地简化教学环节,特别是要消减那些浅表性的活动,改变教学中的刻板呆滞状态,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只有流动的思维,才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如一位教师教学《白杨》一课,根据课文借物喻人的特点,着重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联系生长环境,了解白杨外形特点;二是紧扣关键词句,理解白杨品质特点;三是激发学生想象,领会建设者的崇高精神。整个设计教程简洁,主线突出。课堂上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思考、质疑、劫难,不但语言文字的基本训练得到落实,而且学生学得主动,对大戈壁恶劣环境的想象,对白杨品质的理解,对建设者精神的认识,都有了许多创造性的内容。课堂上,学生如果懂了,他的思维就要向纵深展开,而教师如果还是喋喋不休地讲,等于拉住他的思想不让往高处走、深处流,学生的创新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支撑和发展的机会。

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距

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的过程,称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地长短,深浅把问题分为四个等级。一是微解答距,学生看书即可回答。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问学生:“闰土的外貌怎么样?”书上有“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等内容,学生回答不必动脑筋。二是短解答距,答题与课文内容有些变化,不是照本宣科回答问题。如问:“从闰土的外貌看,他是怎样一个人?”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概括才能得出他是一个健康的农村孩子的结论。三是长解答距,它需要综合有关知识来解题。如问学生:“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学生需要通过对“我”和闰土的生活及周围环境进行比较分析,才能认识到“我”对自己所处地位的不满,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四是新解答距,要求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解答,答案有一定的创造性,有较高的难度。如要求学生根据“我”的身份,对照闰土的外貌,想象“我”有怎样的外貌。

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又一个微解答距、短解答距的问题,要求学生静心听,齐声答,而且希望学生都按教师事先想好的答案回答,就消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所发展的只是机械的被动的“应答性行为”,与我们所要培养的具有主动创新精神的“探究性行为”的人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考虑适当提高解答距的等级,多设计一些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的提问,让学生以一种积极地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当然,提问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高得多数学生难以企及。

提问的解答距应控制在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或者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把较长解答距的提问分解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依靠学生的努力,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

增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设计

摒弃细密的教学设计,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距,是不是意味着教学设计变得粗线条了?从教师机械传授、学生被动应对的角度来看,好像是这样。但在这疏旷的背后,却隐含了学生创新的时空,要求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面作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以学生创新的细密来充实教师提问的疏旷。 转贴于 1.预留质疑的时间。

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把学习上遇到的矛盾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时,原不十分清楚的问题便明朗化了,思维过程也随着清楚起来。有时,当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还不十分理解的问题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同时,他已经弄明白了问题的一半,有的甚至问题刚提到了一半,另一半就“咽”下去了,原来当他把问题用外部语言整理出来的同时,问题本身也得到了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著名的教师支玉桓在教学《穷人》临结课时,留了七八分钟,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学生先后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诸如:“桑娜抱回了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回家后那一段,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省略号?”“课文中为什么把西蒙死后的样子和两个孩子睡觉的样子写得那么详细?”“如果我是作者,就让西蒙有五个孩子,让桑娜有两个孩子。”支老师根据不同内容、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并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展开,增强解题效果。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支老师引导学生从桑娜坐立不安的行为理解她害怕、矛盾的心理,并进而认识到标点符号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独特作用,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达到了。试想,如果支老师事先把课堂安排得毫无余地,那学生这些颇具创新色彩的提问和想法在课堂上还有闪光的可能吗?

2.创造讨论的机会。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并进一步使教师得到某些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特级教师徐善俊教学《将相和》中“渑池会”一段时,组织学生就“ 渑池会上的斗争,是打成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打成了平局,理由是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也为赵王击缶,一比一,也有的认为分出了胜负,理由是赵王是小国的王,秦王是大国的王,虽然都为对方演奏了乐器,但比较起来秦王更难堪,赵王鼓瑟是秦王叫鼓的,而秦王击缶是蔺相如叫击的,蔺相如只是赵王的一位大臣,比较起来,还是秦王更难堪。这样讨论,学生不但提供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

3.开拓求异的空间。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文3

一、丰富教学情感

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学的根本还在于把握音乐的魂,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教学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因此,课堂的教学情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机,缺乏了求知的原动力,学生自然不会去专心倾听。而倾听作为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重要能力,自然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影响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过丰富教学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倾听欲望。

(一)教学语言艺术化

音乐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就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文学修养。如: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惋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的语气来讲解。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并且声情并茂,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积极倾听的欲望。

(二)课堂氛围民主化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其丰富,用音乐打开他们想象的闸门,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能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一改过去站在讲台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做法,而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创造和谐、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种更加自由的空间会激发学生急切倾听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人性化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怎么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或心理问题,他们会故意听不见音乐和老师的讲解,所以对同一课堂、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同。当学生不会倾听时,我们应该反思,是我们的反馈要求不具体?还是指导不到位;是我们教学的针对性不强?还是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层次性,力求贴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 强化能力训练

科学研究表明,倾听是有技巧的,学生有了倾听欲望,还是不会倾听,这与没有很好地掌握倾听技巧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注意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倾听的技巧。

(一)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人

如果不会通过听觉来听声音,又怎么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每个人的听觉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尽管有的学生能准确地听出声音,然而真正的音乐耳朵的形成却是要在听力训练中获得,而不是天生固有的。大千世界的声音是音乐最原始的素材,人从单纯感知声音,到反复聆听声音而感知它所代表的一些特定的情感色彩,需要一个听觉的训练过程。一开始先让学生判断一些简单的声音,比如在某一特定时刻听到了多少种声音, 在寂静的教室里听楼道、马路上的声音,闭着眼睛指出发生的位置;感觉单声道和双声道播放音乐的区别;教师敲一件乐器或弹琴声音大时请学生慢慢走过来,声音小时慢慢离开,使他们感受声音的大小和远近等;带领学生“聆听散步”,找出最高、最低、最响亮、最优美、最讨厌的声音,然后慢慢地过渡到有方向性地听音乐,比如听音乐的情绪或特点,感受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变化;然后再慢慢地根据年级的升高不断提高要求,不断进行引导,学生的听觉会变得越来越灵敏,也会更专注地倾听。

(二)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1.闭着眼睛静静听。一般是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发挥想象的时候,要求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投入聆听音乐,全面地体验音乐。(下转95页)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不可靠;母亲又说若叫大人一同去……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到:‘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几向来不乱跑;我们都是识水性的!’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路,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有笑……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通过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双喜、阿发等小伙伴们热情好客、有主见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通过“点”、 “磕”、 “后退”、“上前”、“架起”……一系列动作描写,描绘了孩子们娴熟的驾船技艺,表现了孩子们非常能干。

三、表现孩子之间深厚的友谊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还展现了孩子之间诚挚的交往、深厚的友谊。无论是“我”与平桥村的“叔子”,甚至“太公”等的交往,还是“我”与少年“闰土”的交往,都没有地位的尊卑,没有伦常的限制,没有贫贱的区别。孩子们自由、平等、诚挚的交往,而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平桥村受到的“优待”,双喜、阿发等小伙伴们为了让我实现看戏的梦想,想尽一切办法,在看戏船上的悉心照顾,偷罗汉豆吃的痛快……都展现了孩子们深厚的友谊;“我”与少年闰土之间的友谊更让读者感动,突显了孩子之间纯洁、深厚的情谊。《故乡》里,作者这样写到:“……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的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分别时,彼此都舍不得,非常难过,后来还互相赠送过礼物,可见,“我”与闰土的友谊的确很深!

四、丰富有趣的孩子世界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文4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要像导演一样,精心设计层次性清、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课堂活动程序。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围绕“读”,做到以问促读、读必所思,以议细读、读能明理。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师生的齐读等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初读、细读、精读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每次让学生读书时,都必须带着问题读,杜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法。课堂设问要有思维的容量、思考的价值、恰当的深度,着眼点要放在文章的关键处、作者的精心构思处、事物的联系处、学生的不意处、情感的发展处及内容的矛盾处。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些,将会是一节不错的课。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时明明是A想法,上课时却变成B想法,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错。

2.增强《语文课程标准》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要增强“课标”意识,自觉地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导语文教学,自觉地依据“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进行教学,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克服在教学目标上“不达标”和“超标”的问题。低年段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目标落实不够;模仿中高年级把分析课文内容当做主要任务,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实施,分析课文成了教学重点。“课标”讲得很清楚: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做到:识好字、写好字;读好课文;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积累语言。中年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高年级几乎没有区别,重点抓“篇”的理解,而且主要是分析成篇课文的内容。根据“课标”要求,中年级要注重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和初步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中年级前期,要加强段的训练,培养归纳段意、理清段序、揣摩写法的能力。

高年级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分题材、体裁,习惯性地采用单一的以分析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语意而轻语言。按照“课标”的要求,高年级阅读教学不仅要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而且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更要指导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即指导学生阅读不同文体的作品,掌握阅读不同文体作品的基本方法。总之,要深入研读“课标”,吃准年段教学目标,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3.教师提问少一点,学生质疑多一些

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讲”的方式,遭到教育界内外人士一致的口诛笔伐后,由过去的“满堂灌”变为现在的“满堂问”。这种无效提问甚至干扰提问比比皆是,无法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畅想的余地。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木偶人?学贵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但为什么课堂上却很少看到学生的质疑呢?一是学生没有质疑的条件和时机,因为整个课堂充斥着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不会质疑,不知从何质疑及该提些什么问题。问题的根源主要在后者。因此,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让学生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然后问:“读了这三句话,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学生从读的体会出发来提问题:(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事?(2)“他们”指的是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4)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生动地读句子,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并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他们围绕中心提问,从而提高质疑的质量。诸如: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好?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一定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使其变被动式吸收为主动式探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好方法。

4.教师要写教学反思

4.1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突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4.2“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39-01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生词和语法结构外,还应该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词汇,知识面也会得到有效拓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能够控制课堂纪律,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会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参与,从而有效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进度。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会大大降低,语文综合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

(2)忽视语言表达,偏重阅读理解。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外,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锻炼语言的应用与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会比较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不够重视。这样就会使语文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脱节,学生难以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形成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语文教学偏离方向,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

(1)拓展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优化阅读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提问,可以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更加深入。同时,提问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导入阅读教学:“同学们,如果有人往你的身上水,你会怎么样?”有的学生会说自己很生气。然后,教师继续巧设疑问:“有一个地方,当别人向你身上泼水的时候,泼得越多你会越开心,你们相信吗?”然后引出这篇文章。这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升,受到求知欲望的驱动,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体会会更加深刻,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2)拓展阅读素材,丰富学生知识面。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拓展学生阅读的知识面,使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阅读素材。这样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喜欢的阅读素材。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积极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逐渐形成语言综合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鲁迅文章的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有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作者的写法,在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提升其语文素养,起到很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3)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语文综合素养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海豚救人》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创设阅读教学情境。由于许多学生没有见过海豚,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海豚。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创新阅读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分享交流。对于学生来说,受到年龄和理解能力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一方面交流阅读经验,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可以互换阅读素材,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经验分享会,说一说自己阅读《朝花夕拾》的体会。这样就可以在互相交流中,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还可以介绍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籍,帮助其他学生拓展素材来源,切实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锻炼,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要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应该优化教学设计,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寿宗.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范文6

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是进行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掌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步骤,对教师来讲尤为必要。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开发目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首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教材的难点、重点。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基础,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出发,但又不能被课本所束缚,要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实现课堂容量最大化,做到创新、务实。基于此,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目标为: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准确、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学过程,引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激发创造思维,掌握新知识,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2、进行教学设计,编制课件脚本

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呆板表现形式,把以往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内容搬进课堂,体现了其特有的优势。实践证明,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课件理论的指导下,将所选定的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确定课件的框架结构、流程顺序,编写成思路清晰,内容精炼,重点、难点突出,易于计算机表达的脚本是研制高质量课件的基础,这样能给课件制作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从而大大提高创作效率和水平。编写脚本时,一定要写得详细、具体,把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考虑周到,做到精益求精,为课件的开发做好准备。如:指出需要进行的人机交互,选择什么背景、图像,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效果,声音、动画效果的搭配等。

3、选择开发平台,统一制作风格

根据课程的类型以及所要开发的课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件开发工具进行开发。一般的课件应能在Windows的环境下运行,所以最好用微软公司本身或与之兼容性较好的开发工具,例如Authorware、Flash、Fronpage、Powerpoint等,它们可以把图象、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设计制作出理想的课件。根据课的类型、重点、难点的突破需求,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几种工具配合使用。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能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其表现如下:

1、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都曾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所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等功能来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加上其虚拟现实技术和图形、文字、三维动画把教学过程表现得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同时配以多种的人机交互手段,使认知原理中的情境学习理论和问题辅助学习理论等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如执教《少年闰土》一文时,看瓜刺猹、装弶捕鸟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我便用Flash制作动画,演示整个过程,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理解了内容,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再如,执教《草原》一文时,课伊始,利用草原风景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的意境,创设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

2、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的表现出来,以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超媒体结构,学生更能发挥其认知潜力,加快获取知识的进度,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使信息检索更加方便快捷,为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提供极大的便利。如执教《七律》一文时,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了解很少,这是理解课文的难点,我在多媒体课件中设?quot;背景简介这一环节,随路线图中箭头的移动,在途中的重大事件都用文字形式逐步显示出来,同时都有影片的剪辑片段链接,有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过雪山过草地等,这些图文并茂的课件素材,把学生带进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突出了设身处地的体会思想感情这一训练重点。并且操作简便,是常规教学所不可比拟的。

3、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口 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便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决策权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进度的内容,控制节奏,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真正做到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如《七律》课件中,设有背景简介学习目标课堂学习课堂练习等环节,每个环节中都有按钮、菜单、热区域、热字交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不同程度的内容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反复应用,直到学会为止,把课堂留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了常规教学中用一个尺度来教学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

4、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给沉闷的传统教学课堂带来了一次革命,也对教师的主导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个教师只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要有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有长流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扮演好导演、裁判的角色,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学海中遨游。如在《七律》课件中,我运用了超链接技术,把、毛 泽东诗词等相关的网站链接到课件中,学生通过网络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知识?quot;导航者,更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5、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