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训报告自我总结

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文1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财会教学 现状 对策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年每年 目前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职业院校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职业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现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2、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3、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特色

很多职业院校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职业院校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职业院校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职业院校财会教学的特色。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1、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

职业院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注意开放性地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职业院校财会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原则上应采用职业院校高专规划教材,同时要考虑到职业院校办学特色。

2、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即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控铣床;情景教学法;实训教学;改革

1 引言

《数控铣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控铣床加工编程理论,同时还应具备数控铣中级工实践技能水平。实训课程是实现学有所用的重要途径,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在国家对数控人才大量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在数控铣实训课程的改革中引入情境设计教学法,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境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模式,对数控铣实训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过程及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以情境模块为主体,以综合培养为目标,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1]。

2 情境教学法的设计及理念

情境教学法主要以情境为主体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采取教中学,学中做,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设计,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通过过程考核来检验学习效果[2]。

3 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情境教学法是在任务明确的情况下,将学习内容转换为具体的情境模块[3],在设计学习情境前,应熟悉本专业教学计划,掌握本领域的能力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即是每个学习情境的具体体现,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七个学习情境,通过这些学习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适应各个岗位的能力。

3.1 布置

组织教学:布置实训任务,分组、站位、分工

实训目的:分析图纸,了解加工技术要求、参数、工艺等

3.2 优化

组织教学:听取采纳学生意见和建议、协助学生完成工艺过程的制订

实训目的: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设计、工件装夹定位

3.3 计划

组织教学:制订加工计划,分析加工中的重点和难点

实训目的:编制加工工艺规程和加工程序,通过图形仿真模拟校验加工程序

3.4 实施

组织教学:装夹、找正、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建立刀具半径补偿值、工件加工

实训目的:零件加工、机床维护保养、团队合作

3.5 检测

组织教学:通过自检、互检、教师抽检的方法检测工件

实训目的:零件检测、分析误差原因

3.6 考核

组织教学:程序编辑、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加工方法以及知识点采取过程考核

实训目的:能够独立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各工序加工

3.7 总结

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加工中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分析零件加工质量

实训目的:自我总结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零件加工质量并提出改进措施,填写实训报告

4 情境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容下:

项目名称:平面凸廓类零件工程图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控铣床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数控加工程序。

(2)掌握数控铣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3)能够正确选择刀具、夹具、量具以及切削用量的确定。

(4)掌握数控铣床刀具补偿功能的正确使用以及刀补值的计算。

(5)掌握零件质量的检验与分析。

下面以平面凸廓类零件为例零件如图1所示

能力目标:

1 专业能力:

(1)会选择轮廓铣刀

(2)会编制轮廓零件加工程序

(3)会操作机床铣削轮廓零件

2 方法能力:

(1)会编制轮廓零件数控铣加工工艺

(2)会检测分析轮廓精度及补偿

3 社会能力

(1)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5 教学组织

全班40-50人分两组,每一组分成四小组,由两位实训指导教师共同指导。

6 教学环境

标准化实训中心

7 教学资源

数控铣床

8 教学内容:

(1)数控铣床编程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

(2)零件铣削加工工艺的制订

(3)零件加工刀具、夹具、量具的选择和切削用量的确定。

(4)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应用以及粗、精加工刀补值的计算

(5)工件检测与质量分析

(6)常用编程指令介绍

(7)设备维护与保养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常用编程指令介绍

(2)数控铣加工编程的基础知识

(3)刀具半径补偿功能的应用

(4)工件质量问题分析以及处理方法

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具备读图能力

(2)具备机床的基本操作能力

(3)工件检测与质量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5 结束语

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师除具备基本的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学会变通,根据实训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以学生为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训教师应该加强巡回指导,重视学生反馈,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针对动手能力较差或不愿意动手同学应采取引导措施。 数控铣实训对于学生是学习的过程,对老师是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专业动向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本领过硬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报告.2009-10.

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财会教学  现状  对策

        一、高职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现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1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仍以模拟为主,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训;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这些模拟实践教学仍以在实验室或教室里用习题式练习方式进行,与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相距很大。

        1.2 会计实践技能训练不足

        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1.3 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

        很多高职院校财会教育较注重课堂上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财会课程设置缺乏高职特色,财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又划分很细,课程结构专业知识性比较突出,课堂教学与实训的比例不合理,技能训练往往只放在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或流于形式,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最终导致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计理论比不过财会本科的毕业生,而又缺乏高职生应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做法都失去了高职院校财会教学的特色。

        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1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技能培养

        高职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应密切联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以学习领域课程为核心,打破过去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组成的学科体系的束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学体系。突出会计职业的定向性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会计职业岗位的要求。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财会专业采取的仍然是学科课程体系,过分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加入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是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确保知识、技能、态度的整合性和协调性,可以弥补学科课程体系的不足。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要注意开放性地吸收实际工作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实和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高职财会实践教材的编写必须体现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研究成果,并能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原则上应采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同时要考虑到高职办学特色。

        2.2 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财会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行在仿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的渐进式全程实践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

       2.2.1 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同时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互动合作的教学活动中,只要学习目的明确,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就能使学生充分快速吸收、掌握和运用知识。互动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打破目前传统性的教学方式。

        2.2.2 案例教学

        应用案例教学是丰富教学方案和内容的重要举措。教学案例设计的得当与否,则会大大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案例。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必须把基本案情编写描述清楚。可针对不同的案例分别采用叙述、表格等不同的展现方式。设计教学案例要考虑实务性。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其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应参照会计实务需要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会计案例的选择要反映会计职业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涉及某一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济利益。

        2.2.3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了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挂钩,通过探索问题或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创建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觉到任务的真实性。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自主地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构建起自己的知识经验,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3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环节

        企业需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财会人才,即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吸取优秀实践教材的优势,结合本校实际,自编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材,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并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流程,拓宽会计模拟实验的范围,努力贴近企事业单位实际,增强对学生会计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2.4 改革成绩评价方法,实行多元化评价

        随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方法也必须进行改革。为了让成绩评价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成绩评价方式。评价学生成绩要注重过程,并且贯穿于实际学习的全过程;尽量以实践为主,笔试为辅,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建立“工学结合”的企业虚拟薪金制度,引入到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中,以学生获得的薪金情况评定课程的成绩;实行证书置换课程,凡是通过国家有关证书考试的,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以及在实习实训中的同学和同事,这样可以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必须完成一个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这也有助于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师资不足;小组教学;轮胎模块

一、问题的提出

(一)汽修专业师资不足。技能在职业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实训更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它直接体现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掌握的程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有很多人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对文化课期许不高,但大多数学生都很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所以在专业实训课上表现特别积极。

可是一个班往往只由一个老师授课,势必会出现老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问题,这样,尽管老师很累,可是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课堂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多配备老师虽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现在汽修专业师资紧缺,师生比严重不足,问题越来越明显。

(二)课堂上学生多,场地大,教学秩序不好维护。由于实训有风险,如果没有指导教师在旁指导,是不允许学生乱动实训器材、擅自动手操作的,所以当师资短缺时,汽修实训就总是一大组学生围着一台车辆或一台仪器,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学习。这样,当一或两位学生操作的时候,其它学生就很容易出现闲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课堂容易松散;再加上车间空间比较大,学生有时候会游走到其它设备面前,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还会趁老师不注意,悄悄溜到车间外面,或是上厕所,或是买吃的,或者干脆就去打球、估计快下课了,老师要点名时再回来,即使老师严加管教,还是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让老师们很无耐。所以汽修实训课堂的调控也一直是专业课老师面临的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一)有序管理,创设企业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实训课堂成为真正的生产现场。教学过程的管理应该是科学、严谨、高效的,但现实是中职校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一旦工作任务不紧张时,就会松弛下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景和氛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协调关系,引导学生忘掉自我,自然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实践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二)采用分组教学。由教师提前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训考核表,事先选拔、培训小组长,以解决实训指导师资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教学生时小组长操作与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这样,更多的学生可以在同一节课上、在相同的时间里获得实践的机会,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结论用起来自然就会得心应手,当学生学有所得的时候,整个教学过程也将一直处在紧张有序的状态中。

(三)注重对学生实践过程的评价。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汽修专业技能考核,有些 “唯技能操作”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不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今天的评价应该是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鼓励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我的处理办法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当学生实训的时候,多观察他们,准确无误地指出他们的优点与不足,让他们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该强化什么,该改正什么,该保持什么。

(四)上实训课时尽可能使用规范的任务书。任务书上有操作步骤指导、实训参考数据、实训过程、实训体会及教师评定等相关栏目。它不但拓展了实习报告的功能。也使操作过程系统化、规范化,更贴近社会上汽车修理厂的生产实际。任务书对学生的实训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既可以缓解师资不足的矛盾;还可以进行资料记录、协助学生自我总结、给教学评价提供依据等。

(五)当教学中涉及到小零件时,要用好云台等辅助教学设备,解决学生因看不清教师的演示而涣散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

三、以轮胎模块为例浅谈实施小组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实际应用

(一)课前准备内容

轮胎是底盘中行驶系的内容,看起来虽然直观,但在车间中存在的位置很分散,当学生在不同的位置处理轮胎的时候,课堂仍然不好控制,同时学生多,实训教师又很缺乏,即使申请配备一名助教似乎也不够用。所以我采取了按模块划分项目,选拔培养小组长,让他们每个人负责一个项目,帮助我指导学生操作,管理实训过程,进行小组教学。为此,我在课前做了下面三件事:

1.安全文明操作教育。安全文明操作在实训课上永远是第一位的,怎么强调都不过份,特别是采用小组教学,由学生来管理学生、指导实训的时候,所以我在授课前,就把前几届学生在实训车间遇到的几起因设备误操作引起的安全问题,多亏学生工作服和工作鞋穿得整齐才化险为夷的实例讲给学生,使学生了解并接受安全生产是可以通过预防做到的,达到在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自觉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效果。

2.制订考核表。相关轮胎的模块主要有:轮胎拆装、轮胎磨损、漏气检测、轮胎充气、轮胎动平衡、轮胎换位、轮胎扒胎等。在考虑到时间束缚和生产实际需要后,我确定了四个模块内容:轮胎拆装、轮胎磨损检测与轮胎充气、轮胎动平衡、轮胎换位。

模块确定之后,还需要针对每个模块的内容制订考核表,我在制订的时候就将考核分划分为二块,一块是实训操作分,一块是实训态度和纪律表现分,每一块又按不同的表现细分为四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分值,旨在强化学生的操作规范和课堂纪律。

3.培训小组长。为顺利实施小组教学,我在课前提前选拔、培训了小组长,选出的小组长一定要热爱学习,愿意动手,乐于为学生服务,愿意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价值,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友善地与同学沟通,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就可以加以培养、重用。

之后我就利用业余时间专门针对实训项目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从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动作要领、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等方面进行传授,等小组长掌握了实训要点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处理措施之后,我会对他们进行项目实训考核,用我事先准备好的评价表,对他们的操作过程进行评定,由于我已经把考核项目细分到每一个点,当我在考核他们的时候也是在教给他们怎样运用这些细则去管理他们小组的学生,这样做是因为组长也是学生,有时候掌握不了分寸,当我在考核小组长的时候,也注意吸取他们的意见,之后再修改我原有的评价表,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制订更科学合理的考核表,更便于组长把握对组员的过程评价。

(二)授课中老师与组长密切配合

1.让组长配合教师演示。教学模式有了之后,还需要安排教学进程,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在反复思考之后,决定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将轮胎维护的必要性及操作要点与本班学生的劳动态度和科学的操作方法联系起来,必要的时候请小组长加以演示,以加深学生对本次实训教学的理解与掌握,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2.组长和老师共同指导、管理学生。实训过程中,由于之前我已把班内同学分为6组,每一个组长带5-6名同学,不至于出现闲散或拥挤现象,老师则可以游走于组与组之间,进行全面掌控,随时记录下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并协助组长指导学生解决现场遇到的问题,由于每一个实训场地微观上有组长在管理,宏观上有老师在协调,教学过程很可控。

3.组长可及时考核组员。每名学生实训结束后,小组长会针对考核表要求对其打分,并告知组员问题出在哪里,组员也要把由小组长签过名字的考核表上交之后才算完成了该实训项目。

4.教师总结更全面到位。全部学生操作完成后,再由老师点评本次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由于老师一直都在观注全场,掌控课堂,自然了解课堂上存在哪些亮点与不足,这样的点评才更加充实、准确,也使学生对本次课的要求和要点理解更加深入。

(三)实行小组教学后的反思

1.小组教学的益处。采用了小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培养一批得力的助手,解决实训老师缺乏的困难,课堂管理有序,当“指导老师”多了后,学生的参与面也多,当大家都有事做、课堂按部就班的时候,学习效率特别高。

2.小组教学的难点。小组教学这种模式优势很多,但需要教师前期做大量的工作。既要制订好详细的考核表,又要把小组长培训好,培训内容当然既包括管理能力又包括实践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两点,组长不能或无法协助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将会使课堂仍然处于不可控状态,那么小组教学也就失败了。

四、结语

提高中职校汽修专业实训课堂学生参与度完全可以采用小组教学。

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通用机床;零件加工;一体化教学

为适应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应构建适应教学目标的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专业发展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要进行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的完整性课程体系设计,以满足职业工作的需要。

《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等三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机械类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该课程包含《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机床概论》等多门课程中的基础内容,在教学计划上安排了车工实习、铣工实习。本课程针对本地区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了通用机床实训要以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主的思路,整合机械制造技术与车工实习、铣工实习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在典型通用机床操作、机械加工工艺编制和车间生产管理岗位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该课程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序化,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以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第二,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第三,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该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术素质为思路,着重以培养学生具备现场工艺工程师的综合能力为整体目标。

课程将相关的机床、刀具、工艺、夹具等知识点融入各个项目中,项目体现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要求,以项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实训室中,教师变成了项目主管,而学生则变成了项目的执行者,教学过程变成了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明确要求学生在限期内完成任务。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工作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施

通过对企业实际生产零件的搜集和表面特征分类,以适度、够用原则确定《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的教学内容,共设计8个工作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都进行知识点、教学内容、教学载体要求的设计。

现以套类零件车削加工为例说明各项任务的具体实施。学生若想顺利完成任务,首先要看懂零件图,熟悉相关的公差、尺寸标注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感到了知识的真正用途。学生要进行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确定毛坯尺寸及合理的切削余量,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编制车削加工工艺,选择机床及刀、夹、量、辅具。学生要完成上述任务就必须学习工艺、刀具、夹具、量具、机床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边学习边应用,教师在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知识时,学生要非常专心,懂得掌握这些知识就能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体会学习的成功感,从而有效体现知识与应用一体化。

三、教学组织方式改革

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训学时,在《通用机床加工工艺编制及零件加工》课程实操教学中,实行小班制教学方式,通过适当分组,基本实现一人一机操作。该课程教学计划共6周,每周24学时,共144学时,分两学期上课,每学期3周、72学时。在安排教学时,前一学期就将一个班(40人左右)分成车、铣两大组分别进行教学,下一学期两大组交换。而已分成车、铣两大组的学生又分别分成上午组和下午组,这样每组10人左右,可以保证一人一机一天操作4学时,晚上车、铣两大组分别集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整周连续教学,每周理论课8学时,实操课16学时,保证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2。这样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教学学时,同时提高了实训设备的使用率。

四、教学方法改革

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50%~70%的时间是在教师指挥下,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包括研究完成任务的方法、制订方案、独立实施、独立检查、独立修正及完成任务后的讨论、分析、填写完成任务报告及考核结果表等。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学习,并掌握了相应知识和技能。

课程教学是实行以项目带动教学,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提升理论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零件图(项目)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按自己编制的工艺进行零件加工(包括选择切削用量)、部件装配和精度检测。通过操作,使学生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和设备的合理运用;建立材料、工艺、加工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推动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自己学会学习与工作,培养求知精神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是靠过程控制保障的,过程控制的重点是实施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情况的过程考核。本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按照完成实训(加工)报告单规定的内容占总成绩60%、平时出勤考核占10%、期末考试占30%的比例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工作任务情况进行记录考核。考核任务完成过程、结果记录及总结、教师根据记录的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情况作出的评价。此种方式考核将彻底改革以往只靠期末考试定成绩的模式,考核内容发生质的变化,在确保个人相对独立完成自己承担工作任务的前提下,使考核的结果更客观、更准确、更可靠,更能反映职业教育本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严格,教师的责任更大;也更便于学校对整个教学过程分析、监督、检查、指导,使学校更准确地掌握教学实际情况。考核的作用也由单一评价功能转变为督促整个学习过程和不断提高学习效果的过程,因为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总结、自我纠正,可以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效果。

本课程改革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方法,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适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者特点,采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和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为做而学”,而教师的角色则成为学生工作情境的创设者、引导者,进行学习环境的建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这样使学生在做中学到职业技能、体验职业氛围和养成职业素养,达到零距离上岗的基本要求。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其主体地位,他们更容易融入教学过程中,学得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实训报告自我总结范文6

 

本文针对电子基本电路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就如何在中职电子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初步的应用尝试,从教学内容设计、环境创设、分组实施、效果评价等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做到学以致用。如此必然引起教学方式的改革。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以活动为导向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通过项目教学、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教学样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一、传统教学法与行动导向法的比较

 

1.传统教学法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及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按部就班的理论教学,再根据情况进行少量的操作,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被动地接受和积累知识,理论和实训是相互割裂的。

 

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只是机械地将知识储存起来,可能没有深刻地理解消化;在实训操作阶段,学生只是简单地照搬电路,对于操作的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于安装的电路及测试的数据并不是很理解,若发生故障就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状况。

 

同时,在整个过程还是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依然偏重于教会,缺乏互动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缺少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踏入企业后很难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而需要企业进行第二次培训,也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

 

2.行动导向法的优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的教学目标不是看排名而是看职业行动能力,而是以学生行动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其教学内容不是单一的学科内容而是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做有效的引导;过程不是讲授、习题,而是由信息收集、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几个环节组成;教学评价不是分数而是学生发展。

 

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教,学生被动机械地学的缺点,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以启发、多向性的交流来完成内容的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充分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播下了创新的种子。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基本电路中的具体实施

 

1.差异目标 分层任务

 

在一个班级内,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有学习领悟能力很好的学生,也有较薄弱的学生。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这个特点设计分层任务,可以使得在同一课堂中不同的学生均有合适的目标,以达到不同的收获,从而引导学生的发展。

 

下表是笔者对整流滤波电路这一项目中的知识点进行分解,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而制定的分层任务。

 

表 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任务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任务一:

 

1.半波整流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2.桥式整流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1.掌握半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

 

2.掌握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 1.掌握相关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2.熟悉手工焊接的技术

 

3.掌握电路的布局与布线安装

 

4.掌握示波器、万用表等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

 

5.学会进行电路的测试和故障排查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任务二:

 

3.半波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3.掌握半波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4.掌握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

 

任务三(拓展任务):

 

5.带负载和不带负载情况下,半波和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调试 5.掌握带负载和不带负载状态下,电路的相关参数

 

2.分组设计 实施任务

 

在课堂中,教师对项目进行介绍,布置任务,学生收到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或与他人沟通后根据任务设计电路。这个过程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完成任务,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需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个人基础进行平均分组,大概4~5人一组,由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且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协作完善电路设计。做好设计后,由教师检查指导,若电路不合理则及时修改。比如在整流滤波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将任务一、二中的两个电路整合在一起是难点,若设计不合理往往会导致电路布局布线不合理,也可能导致安装过程中出错率增加,因此合理的设计尤为重要。而一般学生都能进行简单的设计,组内的协作可以设计出一个最为合适的电路。

 

在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后,学生再分个人进行电路的安装。在安装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先进行组内互助,再求助老师。教师在电路安装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操作情况,一方面要及时给予解答,比如有些学生在某一个点上花费较长时间仍不得要领时需及时指导;另一方面督促学生,避免个别学生偷懒不操作或是不通过思考直接照搬其他学生的电路。

 

安装与测试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对于小组内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拓展练习,同时也担任小组内的“小老师”,指导组内成员的任务完成。如此既可避免个别薄弱学生的自暴自弃,能及时跟上教学进度,也让“小老师”在完成基本任务要求外仍有提升,也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巩固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教学知识点、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又通过组内的协作加强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教师对于课堂的有效组织,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3.以评促教 总结提升

 

最后的检查评估阶段对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评价,而一个课堂40~50人,教师一一评价过来需要的时间往往不单单是一两个课时,同时也会影响课堂秩序的管理,而学生等待评价的时间过长,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反馈会降低其积极性。新课改的评价强调对学生的多方共评,学生既是被评价者也是自我评价者。一般评价阶段分为四步走:个人自评、小组内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

 

教是为了不教,但不教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合理有效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进行正确地评价自己,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评之后通过小组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进行相互学习,互勉共进。其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自我发展,从而构建一种平等民主的机制。最后的教师评价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这是一个提升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一个有效梳理,以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学生则通过实训报告进行自我总结,通过反思后提高,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三、小结

 

通过在整流滤波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原有的知识进行解构、重构之后,进行合理的任务设计,将技能与知识有机融合,通过完成设计、安装、测试与评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愿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笔者也深刻体会到要应用好行动导向法,需要教师的精心规划和设计,以及教师个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知识实践水平的深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