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兔子舞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兔子舞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遗传中心法则 教学主线 挑战与发展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08
遗传中心法则是分子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其重要意义在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来表示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传递、表达的过程及方向。把DNA自我复制、DNA转录产生RNA、RNA翻译产生蛋白质从而表现生物的遗传性状这种普遍的传递方式,以及逆转录、RNA复制等特殊的传递方式进行科学性的高度概括。因此遗传中心法则应成为分子生物学教学的一条主线,来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克服解决分子生物学的教学难点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教学中对此制定了若干教学策略,发掘利用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实施。
1.教学时机的选择
在各类教材中,关于遗传中心法则的编排,有几种不同的方式。有的排在DNA复制、逆转录、转录、翻译等内容之前的导言部分,有的排在上述内容之后的总结部分,有的插在DNA复制的章节之中。这些不同的编排方式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编者对遗传中心法则教学时机选择的不同看法。本人在教学中采用前后结合的方式,即在导言部分先展示遗传中心法则的关系式,并简要介绍其基本内容。在讲解完DNA复制、转录、翻译、反转录、RNA复制等过程之后,再次以遗传中心法则来概括总结上述内容。并重点强调各种物质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使遗传中心法则发挥了先头引导和终末总结的双重作用。
2.教学进程步骤的选择
补充发展的遗传中心法则包含了遗传信息在DNA、RNA、蛋白质这三大类物质之间传递的五个过程:
这些过程的详述内容多数教材是以三大类物质各自的生物合成方式编排的。按此编排顺序讲解,不利一点在于因为这过早涉及到逆转录和RNA复制这两种主要存在于病毒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学生对生物界最普遍、最重要的三条“生产线”,即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认识的连贯性。本人选择的教学步骤是先连贯起来讲解这三条最重要的“生产线”,阐明其普遍性意义,然后补充介绍逆转录和RNA复制的特殊性。这样一方面使重点内容更加突出,主次更加分明。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出遗传中心法则学说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
3.重点内容知识的理解巩固措施
遗传中心法则所包含的内容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抽象的名词概念较多,往往使初学者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克服解决:
3.1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写出遗传中心法则的表示式,还帮助、要求学生能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来概括其内容要点:①DNA分子中贮存着生物的遗传信息,并以亲代DNA为模板,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DNA②DNA遗传信息表达的第一步是以DNA为模板通过转录指导合成RNA,把DNA的遗传信息传递给RNA③遗传信息表达的第二步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翻译指导合成蛋白质;④某些RNA病毒能通过逆转录过程,以RNA为模板指导合成DNA,把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给DNA⑤某些病毒的RNA也能进行自我复制。
3.2布置一些与遗传中心法则有关的习题,有助于加强重点内容知识的理解巩固:①设某一DNA分子有转录功能的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
写出由它转录产生的RNA链的碱基排列顺序。
②假设上题转录产生的是一条mRNA链,查阅遗传密码表,写出由此mRNA翻译产生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③某一病毒的RNA的碱基顺序为:
写出由它逆转录产生的cDNA单链及DNA双链。
4.介绍与遗传中心法则有关的人物及成果
让学生了解一些遗传中心法则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助于对其科学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本人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补充介绍一些与遗传中心法则的建立有关的人物与成果:
(1)1958年克里克首先提出遗传中心法则,认为DNA的遗传信息先传递给一种中间模板(RNA),蛋白质是以中间模板进行生物合成的。
(2)1961年雅各布和莫诺等人发现并证明了克里克所说的中间模板就是mRNA。
(3)1968年在尼伦伯格等人的多年研究下,一套生物界通用的遗传密码表全部破译了,证实了从mRNA到蛋白质的信息传递过程。
(4)1965年斯皮格尔曼在RNA病毒中发现了RNA复制酶,证明了RNA复制过程,使遗传中心法则得到补充。
(5)1970年坦明和巴尔的摩发现了逆转录酶,证明了以RNA为模板指导DNA合成的逆转录过程,使遗传中心法则又得到重要的补充和发展。
5.探索遗传信息传递的其它可能性
目前的遗传中心法则似乎还有几笔没有填写的“空白”,这也是一些求知欲较强的学生往往会提出的问题。可借此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对未知领域大胆猜想,古往今来很多重要的科学发现最初也是从猜想、假说引发的。
5.1 DNA能否直接决定蛋白质
这种猜想在遗传中心法则提出之前就曾有过。在还未发现RNA是DNA到蛋白质的中间模板之前,曾经设想各种氨基酸是嵌入在DNA形成的“空洞”里,在DNA模板上连接成多肽链。后来有人在一些离体实验中观察到,一些抗生素,如新霉素、链霉素,能扰乱核糖体对mRNA的选择和结合。受抗生素干扰的核糖体可以接受单链DNA分子代替mRNA分子,从而以单链DNA为模板翻译出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另外还有人发现,细胞核里的DNA可以直接转移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由DNA直接决定蛋白质的合成。
5.2 蛋白质能否传递遗传信息
克里克在提出中心法则时指出:信息从核酸到蛋白质的传递是可能的,但信息不能由蛋白质转移到蛋白质或核酸中。也就是说,蛋白质是遗传信息传递的终点。这一观点现已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
5.2.1蛋白质能否决定DNA
有人发现了一种被称为Rev1DNA聚合酶的蛋白质,它可以为DNA复制提供编码信息。研究者发现一些致癌物质能破坏DNA的鸟嘌呤(G),或者破坏鸟嘌呤与胞嘧啶(C)的配对。而Revl DNA聚合酶可以以自身为模板在DNA复制链上加一个胞嘧啶,这个胞嘧啶无论鸟嘌呤是否在DNA模板中存在,都会被Rev1加上去。这样在DNA下一次复制时就可以利用这条单链复制出与它互补的DNA新链。.Rev1的发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在有致癌物质的情况下,对受损的DNA进行修复的一种新的机制。另一方面,这也许可以看作是蛋白质可以作为DNA合成模板的启示。
5.2.2蛋白质能否决定RNA
RNA编辑是1986年Benne等人首先在原生动物布氏锥虫线粒体内的发现的一种新的遗传现象。后来相继发现高等植物,哺乳动物和病毒也有RNA编辑作用。RNA编辑是指由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核苷酸的删除,插入或替换,使得转录产物的序列不与基因的序列互补。RNA编辑对于生物来说具有校正、扩充遗传信息和调控翻译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此外由于参与RNA编辑的酶属于蛋白质酶类,因此对于中心法则来说,也许可以在RNA蛋白质之间加上一个反向的箭头符号,即RNA蛋白质。
5.2.3 蛋白质能否复制
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美国的普鲁辛纳,以表彰他发现了一种可导致疯牛病和人类罕见的克雅氏症的蛋白质致病因子――普里昂蛋白。该致病因子只含蛋白质成分,不含核酸(DNA或RNA)成分。但却有极强的侵染性。致病型普里昂蛋白(prpsc)可诱使正常型普里昂蛋白(prpc)转化为致病型,两种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相同,但二级结构不同,正常型prpc二级结构中α一螺旋占40以上,几乎不含β一折叠。而致病型prpsc含有高达50左右的β一折叠。目前对于prpsc扩增机制的研究有两种模型学说,一种是重折叠模型,又称模板辅助模型,另一种是晶种模型,又称成核聚合模型,都能使prpsc以几何级数扩增。由于prpsc扩增必须有致病型prpsc和正常型prpc的存在, 因此有人提出将这种扩增的方式称为“自他复制”,以区别于DNA的自我复制。这一发现在生物科学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其重大意义在于使人类对病原体的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认识到除了通常的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外,变异的蛋白质也可传播疾病。此外,随着对致病型普里昂蛋白复制原理及过程的进一步研究,也许在遗传中心法则中,蛋白质复制这个“圈”可能得到补充。
参考文献:
[1] 汪承润,屈艾,蒋继宏.中心法则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J]。生物学教学,2003,28(1)4-7.
[2] 李振刚.分子遗传学: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药立波.医学分子生物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兔子舞教学范文2
误区一:识字教学被简单程式化
“导入新课—作者简介—检查字词—初读感知—再读品味—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流程,其中“检查字词”这个环节往往“理所当然”地放在了阅读之前。当我们在不停地按着鼠标一个接一个出示字词与拼音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这蜻蜓点水式的检查对于实际的汉字积累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学生大声齐读两遍之后,可能不少同学还根本不能给这些词准确注音,更不用说准确无误地书写与运用了。
误区二:识字教学被机械强制化
大多数教师的理念中,“识字教学”就是要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字音字形,理解词义。考试时要能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拼音。所以,在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让学生弄清疑难字词之后,就会安排学生课后抄写生字词,然后通过听写检查。面对学生在听写对了这个错那个的现象,老师们有没有去想:学生为什么总是喜欢将这两个字弄混呢?怎样才能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两个字,准确无误地运用这两个字呢?
误区三:识字教学备考突击化
近几年来,宜昌地区中考试卷的第一部分就是“汉字”,10分的分值,往往考察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语境辨析同音字字形字义和汉字的一字多义等能力。由于平常的汉字教学不够深入,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太理想,所以教师往往要在中考复习中花大量的精力来对多音字、形近字、成语等进行归类整理,然后展开突击训练,天天读资料、背资料,做习题。到头来面对考题还是模棱两可,凭运气得分。
那么,如何让识字教学真正有效,不再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景之作”呢?教学实践证明:汉字随文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策略一:“趣味串珠”教多音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多音字的时候,先让学生根据语境辨析该字在本句中的读音,然后引导学生由此读音牵出其它读音,再进行有趣的说话训练。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在品味语言时,一位同学品味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让同学们齐读了“忍俊不禁”,然后一起回顾了“禁”的另一个读音,再请两位同学按要求进行“串珠”说话训练。甲生说:“为了我们能健康成长,班主任一再强调:禁止同学们拿零食当饭吃!”乙生接着说:“但李金谋同学依旧禁不住小卖铺的诱惑,只吃零食不吃饭。”又一生接着补充:“有一次,他一节课就请假上了两次厕所,一出教室门,捂着肚子撒腿就跑,那滑稽样真叫我们忍俊不禁。”就这样,让后一位同学随着前一位同学的思路接着说话,要求用上同一个字的不同的读音,在一般造句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了一点难度,但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开动脑筋训练思维,从而在说话的游戏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多音字的印象。
策略二:“比较异同”教形近字。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容易记混的字,教师要让学生找出与之相近的其它汉字,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辨析异同,然后根据字义加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准确辨析识记形近字的能力。如教学《石壕吏》,辨析“戎”、“戒”、“戊”、“戌”。总结这样的规律加强记忆:“戊戌”天干地支是空横,有“人”守卫(“戍”的左下部分像一个“人”守在城门底下的)读作“shu”,下藏兵器(“戎”的左下部分像古时作战用的兵器)读作“rong”,安上篱笆(“戒”的左下部分像篱笆)读作“jie”。让学生用此方法辨析“籍”和“藉”,“燥”和“躁”之类的形近字,学生往往兴致很高,经过一番比较分析之后的记忆就会变得非常深刻。
兔子舞教学范文3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能力 自学 探究 实践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在实施新的教学课程中,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呢?结合自己课堂教学,我有意识地按以下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一、自学――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自学是学生独立地、自发地按自己的计划、目的和速度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提出由浅至深的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较为准确的掌握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理解书本知识的能力。
二、探究――自主性学习的核心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和思维来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的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应做到学生能个人解决的问题不讲,讨论能解决的少讲,讨论不能解决的精讲。
在物理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物理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物理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三、实践――自主性学习的目标
实践是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学生是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亲身积极主动地参加,才能保证中等物理教学目的的有效落实。
(一)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组织课堂教学
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就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由实验引入和展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据实验事实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要注意纠正教学实践中那种讲实验、背实验、把学生看成是消极被动地接收知识的“仓库”的错误做法和观点。
(二)练习到位
“练”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时地进行必要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防止缺漏和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会反映“听懂做不懂”,在练习、回答问题、解答试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非智力性的错误。其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题、审题、没有能够正确的明确题意,搞不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和问题。这一些都可以通过必要而适时的练习得到有效的解决。当然,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怎样去读题、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要求学生做题前一定要认真读题。弄清题目的关键,明确已知条件和题目的要求。
注意通过习题建立物理模型,以解题模型为核心,通过对知识和题型的分类处理信息、归纳辨别异同、 总结找到规律,抓准本质达到以点破面。帮助学生建立起 程序性解题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设计一些生活气息较浓的习题,还可以把知识有效地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物理用诸于实践,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和积极性。
四、拓展――自主性学习的延伸
兔子舞教学范文4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杜云明(1977-),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讲师;郝兵(1962-),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佳木斯大学重点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A2011-09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13-02
“数字图像处理”是当今信息处理技术中发展很快且应用面很广的新兴学科,是集光学、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科学。随着信息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已渗透到工业自动化、通信、交通运输、医学、机械、材料、航空航天、军事等各个领域。目前,佳木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多个理、工、农、医本科专业均将该门课程设为选修或必修课,信息通信专业更是将其设为核心专业课。由于该门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原理和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对其实现功能和应用前景充满期待,又对其深奥的理论和繁杂的公式推导丧失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轻视实验和实践环节,使得课程的讲授长期处于二元式状态。因此,为改善当前授课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统一,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了解基本原理,又能从解决任务过程中找到基本理论的落脚点,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现状
“数字图像处理”作为我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并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诸如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图像变换、形态学图像处理等常规的处理技术,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课程及走向工作岗位后的学以致用打下基础。该课程知识体系繁杂,理论难度大,部分内容抽象且公式推导较多,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另外,教学大纲中32~40学时的课时配备,难以完成全部教学和实验内容。同时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理论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方法抽象、枯燥,难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理论的实际应用效果和理论转化的过程及有效途径,更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实验实践环节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转化功能丧失,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因此,笔者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到实际授课中,探索一种适合“数字图像处理”教学的新模式,打破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局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它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当中,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理解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它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在一个个典型“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1.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
由于“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按照数字图像处理思想把教学知识点以具体任务的形式组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尽快地以形象、直观的方式突破理论上的难点。
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弱化理论内容的体系结构,突出实践意义,整体教学模式由任务设计、任务解析、任务实现、任务评价和任务反馈等五个环节构成。授课过程首先由教师提出任务,然后学生以分组(通常3~5人为一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发现任务中相关知识点及解决途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析,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同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暗箱”式的引导。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上和业余时间通过收集资料、组内分工协作、自主或协同学习等方式实践动手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旧知识的回顾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组织评价,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任务改进和创新的亮点,鼓励对原有任务创造性的改进和完善。一轮任务授课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各环节进行总结和反馈,积累经验为任务更新和优化做必要准备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具体设计和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2.各执行环节操作原则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以任务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课程结构体系、授课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点。
(1)任务制定原则。任务制定阶段,在考虑“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具体实际情况下,任务的制定应兼顾遵循适度原则、可操作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任务的难度不易过大,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全体学生创造参与平台。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掌握算法和编程实现的要求,任务制定内容要与基础图像原理结合,强调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算法实现。为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任务设计还应与学生日常生活或未来就业方向有关,突出理论的实用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任务内容差异及任务培养目标差异等,充分利用好课上和课下学习时间。任务制定可采用封闭、开放和组合等组织形式,实现任务的多层次参与和考核。
(2)任务解析原则。任务解析阶段主要对任务做适当的分解和剖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任务的内容和结构。该阶段应遵循指导性原则,即在该模式下教师角色由一言堂转换为间接指导。教师只对任务做简单的分析讲解,对任务涉及的已学原理知识进行梳理,未学的新知识进行讲解,以排除学生理解障碍。该过程可以由教师设问方式,案例分析方式,学生提问方式,组内、组间讨论等方式完成,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
(3)任务完成原则。完成任务阶段为该模式的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该阶段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遵循独立自主原则、沟通协作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即学生以分组方式独立完成教师设定的相关任务,教师该阶段只充当组织者和监督者角色。学生可根据任务的具体内容自行分工,制定相关的解决预案。组内成员既要作为个体独立思考,也要作为团队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建立和培养工程思维,加强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拘泥于各种经典理论和算法,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可创造性地提出各种想法,并勇于进行试错性验证。
(4)评价考核原则。评价考核阶段不单纯以完成任务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该阶段应遵循过程原则、能力原则、鼓励原则和多样性原则,即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积极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异表现,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过程中作用,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对沟通协作和团队配合的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既要涉及每个同学的具体表现,也要兼顾对整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应对每组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性的指导。
(5)反馈总结原则。反馈总结阶段为任务教学改进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并行原则,要求教师对任务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内容、实践方法和执行策略进行综合评估,总结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任务教学进行过程分析、效果分析和质量分析,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任务做准备。另外也要求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及时总结,综合各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改进研究方案、拓展研究思路,实现对任务的进一步整改和创造性的发挥。
三、教学成效分析
1.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参加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及简单实验验证者转变为主动学习与探索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显著提高。在分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内每位成员都能认真收集和整理资料,积极探讨并交流心得,在努力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都能够亲自动手进行编程实践。另外不同小组间比拼的竞争氛围,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进度,学习状态从被动的监督约束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蔚然成风。
2.拓展了学习时间及途径
根据“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特点,其任务实践环节主要是将任务转化为相关算法,并在计算机上以编程方式进行实践和演示。任务模式下,学生改变了原来仅在课上被动跟随老师的学习状态,能够充分利用了课上和业余时间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积极组织研讨、主动动手编程实践,图书馆、教室、实验室、自习室乃至于寝室的利用率明显增加。同时,原有单一课本指导的教学过程,也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主动通过网络、书籍、期刊杂志等多种途径和渠道收集资料、整合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过程。
3.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每项设计的任务中,均包含学生已学的知识和未学的新知识,且解决任务的方式方法没有固定模式可以遵循。学生不仅要了解知识、掌握内涵、捋清内在逻辑关系,更要深谙任务结构、解决途径和实践方法。学生必须主动地探求知识,有目的地学习,不断扩展思路,大胆提出设想并勇于试错实践,最大限度地进行创造性发挥。任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问题的能力均显著提高。
4.增强了学生沟通和团队意识
以分组任务形式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既要以任务为基础进行细化分工,又要以完成任务为目标配合协作。任务的完成不仅要依靠每位同学的力量,更要发挥集体思维创造的作用。任务完成的各阶段均需要组内同学积极沟通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发挥每位同学的特长,形成优势互补。
四、结束语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任务覆盖知识面,以任务体系构架教学布局的新思路,采用任务牵引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符合当前专业课教
学的基本教学原则。实际教学验证效果表明,这一教学改革尝试是可行的、有效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在任务解决过程中,实现了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双重培养。
参考文献:
[1]K.R.Castleman.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M].影印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沈晓晶,王艳,赵慧娟.应用型院校数字图像处理本科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86-88.
[3]付青青,吴爱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10):120-121.
兔子舞教学范文5
科学研究的实践表明,从事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相关信息的支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日益普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面前,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因此为科研人员作好课题查新、回溯检索、专题咨询或定题服务等,就成了专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主要任务。由于两大学科领域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均各有不同,因此,反映在为其服务的两大类专业图书馆(科技专业图书馆和社科专业图书馆)里,其参考咨询服务也必然会有相同和差异。
1.1 相同之处
(1)专业性强、专业特色突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其所藏文献都是按照本单位专业研究领域的需求,经过多年积累而成的,种类齐全、系统完整,具有显著的专业性优势。在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时,专业图书馆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同时还能够利用纸本文献为各学科各专业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应的学科信息和文献信息资源。
(2)用户信息素养较高。专业图书馆主要面对各自学科系统内的专家、学者,一般说来,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自身专业领域有着较深了解,并且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强。
(3)用户需求层次较高。专业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用户都是本单位的研究人员,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所需的服务不仅是提供原始文献资料,而更多需要的是提供深层次的情报服务或专题服务,在这一点上,专业研究人员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一般社会读者。
(4)具有一定的人才优势。专业图书馆多是依托于专业研究院(所)而成立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专业图书馆自身具备了一支多学科、多专业的咨询人才力量。
(5)丰富多样的特色数据库,是专业图书馆能够深入开展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强有力保障。专业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了许多特色数据库,这些专业特色数据库内容丰富、数据精当,比起网络上那些庞杂而纷乱的信息资源,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方便用户的工作和研究。
1.2 主要差异
1.2.1 用户对象略有差异
自然科学(科技)专业图书馆面对的主要是专家群体,而社科专业图书馆面对的则既有专家群体,也有社会群体,这一点是由学科性质所决定的。自然科学(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专业科技人员、自然科学专家们的领域,没有相应知识的公众很难介入。举例说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联机检索服务部自1989年开通国际联机检索服务以来,一直从事国内外科技信息检索工作,他们接待的用户主要是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这些用户绝大部分都是为科技成果鉴定、申报国家各种奖项或申请课题等,专程前来查询和检索的。而社会科学的问题,如民主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民族问题等,不仅是专家、学者关注的事情,而且也是公众都可能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常常具有参与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欲望。因此,在社会科学的参考咨询服务中,咨询馆员经常要接受一般社会读者的问询。
1.2.2 不同学科用户所需文献信息类型不同
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用户,对文献信息类型的需求比较单一化、专业化。他们为研究某个新项目,在申报课题前,都要由该专业信息部门和专利登记机构统一“查新”,通常需证明此项课题在本领域属于未研究项目后,才能正式进行开题研究工作。所以,在信息需求方面,科技研究人员只需要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提供该项目的近期研究成果,一般需要的文献信息类型是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创新理论论文或专著、专利等方面的文献,多数属于数据型文献。自然科学特别是科学技术,因其与经济利益关系密切,与市场息息相连,因此能获得雄厚的经济支持,其文献检索手段远较社会科学优越,如专利文献、化学文摘、NASA(美国宇航局)报告等等,都相当完善,研究者极方便就能查全、查准所需文献。而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用户,为研究某个事件、某项活动、某个人物、某种方法、某项政策、某个统计数据、某件案例等,往往需要图书馆提供各种类型的、对这些研究问题发生、发展及整个过程、不同观点的相关史料文献,多数属于史实文献。
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目前尚无“查新”手段。因此,社科研究课题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和重复因素。反映在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上,会出现多次重复索取同类文献的现象。为了尽可能周到、全面地提供查询信息,社科咨询馆员除了为用户查找一般的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外,还需要提供相关年代的各种古籍、文书、档案、实录、契约、照片、信件、年谱、图表、年表等等多种类型的文献信息。因此,为了能向用户提供多角度的文献信息,即便是在电子资源日益丰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科专业图书馆仍然需要重视向社会和私人收集并累积各种类型的珍藏文献。
1.2.3 不同学科参考咨询文献的时效性各不相同
由于自然科学文献老化速度相对较快,基本维持十年(或者更短时间)一更新的水平。科技人员最需要的文献信息是创新事实和数据,如蒸汽机车、电子管计算机技术除了研究科学史的人外鲜有人查阅。而社会科学文献(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文献)从使用角度看,一些相对稳定的基础学科如:历史、哲学、文学等,其文献信息基本没有老化问题,甚至于某些文献越老越有版本价值和使用价值,如秦简、汉帛、敦煌文献等。而一些新兴学科、应用型学科及研究历史相对比较短的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其文献信息的老化速度则与科技文献信息相同。针对科技咨询求新、求快的特点,咨询馆员在科技咨询服务中必须尽力为用户提供本专业研究的最新数据和最新科研成果;而在社会科学咨询服务中,咨询馆员首先要区分该咨询问题的学科属性,然后才能根据需求,为用户提供最新科研动态和科研成果,或者是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全面、周到的历史文献信息。
1.2.4 不同学科文献内涵功能各不相同
由于自然科学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不重主观价值判断,所以自然科学成果是国际性的,全人类性的,表现在其文献内涵的特点上,就是没有地域、国界、观点之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专深,可变因素少,实用性较强。此外,自然科学文献应用语言规范,易于获得国际社会认同。所以,在自然科学的参考咨询服务中,世界各国的同行专家都能共享这笔文献信息资源。而在社会科学活动中,社会科学研究的可变因素比自然科学研究的可变因素要多得多,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社会科学工作者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民族和国家等利益集团,与人文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利害关系,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往往渗透着研究者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观、民族文化传统等,反映在社会科学文献内涵的功能上,就是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因此,社会科学文献表现出个性强,地域性强,国别性强、政治性强、应用语言差异较大的特点。在社科咨询服务中,社科专家为治理国家和制定政策,研究社会出现的各类问题而形成的文献,对世界各国的同类研究工作只能起参考作用。例如,对国际社会发生的同一事件的看法,在观点、方法、人物等方面的评价,都会出现不同的论点和结论。特别是政治、法律专业文献内容更多的是突出本国的国情和法律条文,引用的是本国语言。翻开社会科学发展历史看,自20世纪下半叶,虽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社会科学在国际和地区层面上的机构化和合作化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社会科学也得到了相当大的交流,但是其研究的重点还是集中在本国问题上。
兔子舞教学范文6
[关键词]远程教育 数字图书馆 支持服务 能力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化图书馆形成的重要标志。她以全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等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尤其是它具有的教育与学习支持服务功能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重视和青睐。研究如何发挥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的学习支持体系、发挥起独特的优势、开拓深层次服务、满足远程教育学习者的需求,是数字图书馆管理人员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体现。
一、为什么远程教育学习者需要学习支持
目前,人们普遍认识到学习是需要支持的,于是提出了“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这一理念。“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理念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教”转向了“学”,引向了学习过程需要支持这一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更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在远程教育学习环境中,由于教学分离,学生地区分布不匀、时间忙闲不等、水平参差不齐等,很多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都在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怎样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确保教学质量?由此人们提出了在学校原有教学、管理与服务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设想。“学习支持体系”包括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获得的资源(学习材料、图书馆、教师或助学者)及与通讯过程相关的媒体资源(工具或技术)。如果说函授教育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详细阐述,远程教育学习则更注重于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及协同学习与个别化学习。
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作用
数字图书馆以网络和高性能计算机为环境,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网上信息浏览、电子文献阅读、光盘数据库信息检索、馆藏信息检索及多媒体网上教学等多种服务功能,它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内涵,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扩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向读者和用户提供了更为广泛、更为先进、更为方便的服务,使人们能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资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组织信息、使用信息的方法,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正是数字图书馆具有的这些功能,符合了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需要,因此,数字图书馆以其特有的学术性和服务性,从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等多种角度,全面介入到了远程教育学习之中。
如何把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更好地为远程教育服务,是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图书馆对于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
1.能够开展与远程教育相适应的远程文献检索和全文阅览服务。从根本上改变馆藏信息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的传统方式和手段,通过网络能把学生所需要的电子课件和电子参考书同时传送到学生的电脑上。
2.能够整合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数字图书馆分散的数字馆藏资源,形成与普通高校相匹敌的数字馆藏的规模优势,发挥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整体优势,克服馆藏信息资源不足的弊病。
3.能够在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真正实现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和重复采购,突破传统人工管理和手工作业技术的瓶颈,消除时空限制,真正实现馆际协作和资源共享。读者可以同时访问多个分布式多媒体信息源,为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大大的扩充了信息的获取范围,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
4.能够方便检索,使用户以最快速度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对教育、科研和技术开发都有很大的意义。
数字图书馆具有的信息存储数字化、多媒体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空间分布式、信息共享网络化;信息传输高速化等特征是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字图书馆对于远程教育的支持服务是全方位和个性化的,它可以及时响应远程学习者的需求,肩负起弘扬文化的重任和积极创造新文化,普及社会信息,提高人们的素质,提供各项研究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尤其是在满足民众日常信息需求的功能上,其不仅扮演着寓教于乐的角色,更是大众追求进步、陶冶情操的场所。
三、数字图书馆的教育功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成为了校园网上信息最主要的提供者和利用者,所具有的知识信息中心功能为教学、科研起到了积极的学术支撑作用,成为了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为读者提供检索、浏览和受送电子文献信息及多媒体电子读物的特定场所,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建设发展的必备设施。
当终身学习、创新教育、教育全球化、学习型社会、以学生为中心等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习也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现代远程教育加快了发展步伐,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补充的学习方式,满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知识的需求。数字图书馆以其丰富、多样性、多载体为物质基础,以兼及古今、囊括中外的知识门类等对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文化、思想、道德、体育及艺术修养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教育,为远程教育学习者的资源检索、利用等,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学习途径。
在知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公众的基本需求。人们已经意识到数字图书馆拥有的不只是丰富的文献资源,重要的是这些资源将会产生的巨大“能量”,数字图书馆的职能从“第二课堂”向“学习中心”转变,已成为广大居民终身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主要设施。
四、数字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功能
数字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职能可以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体现:通过举办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等直接向用户讲授知识,以此提供显;通过书目推荐、数字图书馆知识宣传等,使数字图书馆的隐在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发生。这两种方式都可以使用户获得知识,但这种知识因缺乏指导与交流而往往分散、不系统或不够深入。用户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疑难问题,需要指导帮助。现代远程教育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将资深教师的讲授制作教学课件,以供学生使用。因此,数字图书馆通过为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
数字图书馆不仅作为了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同时在学习型社会中还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在当今远程教育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首选教育方式时,数字图书馆就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为远程教育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同时数字图书馆利用自己信息资源、人才、设备方面的优势,成为了教育的“学习支持”体系,具体来讲,数字图书馆在参与支持现代远程教育,满足远程教育学生的需要时,具有以下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
1.学习指导服务功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现代远程教育、E-learning等学习方式进行继续教育、远程学习与终身学习时,数字图书馆就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远程教育的信息,给那些准备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合理的建议与指导。如介绍远程教育的机构,学习的课程,课程的费用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介绍各种教育资源,推荐最佳的远程教育机会、设施、最优秀的老师、最佳教学课件等。
2.学习资源信息服务功能。学习资源是任何教育和学习的基本要素,对于远程教育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数字图书馆应大量购置印刷、音像、光盘等各种载体类型的文献资料,注重学科系统性和资料配套性,更重要的是建立开发网上信息资源,将特色教育资源数字化,提供资源共享,便于远程教育学生快捷方便地获取信息。
3.上网学习条件的服务功能。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网络为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教育手段,因此它要求学生必须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条件。因此,数字图书馆就成为了学生喜爱的场所,学生只需履行简便的手续,便可免费使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功能。现代远程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自主学习、协同式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因此,远程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知识。数字图书馆在为远程教育学生服务时,不应局限于只提供他们所需的文献信息,而更应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素质,使他们具有信息意识、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与评价能力,从而具备真正的自学能力,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发展要求。
五、数字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思考
随着远程教育逐步向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空、教学对象、教学模式等全方位开放的转变过程中,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馆藏范围、运作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如何建设好数字图书馆,为远程教育学习提供周到的支持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1.网络教育建设。数字图书馆工作以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检索和使用为主要内容,同时具备系统全面的馆藏资源,如自动化系统、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出版物、工具书等,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条件。在继续做好传统形式文献(主要是书、刊)的收集、整理和提供利用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馆藏文献的数据库建设,实现日常工作流程的计算机处理和服务,实现基于WEB方式的新书通报、书目查询、读者信息查询、用户培训等。
2.重在服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扬长避短,走“藏用结合、重在服务”之路。在选择现实和虚拟馆藏时,要分析用户需求,对信息的使用方便程度进行综合考虑,提供较多的检索途径等。
3.多种媒体并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的载体已由单一的图书发展到期刊、视听资料、磁盘、光盘、网络及共享数据库等多种媒体并存的形态,数字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和顺应变化发展规律,开展多种信息媒介的文献典藏与服务,由原来的传统“图书”馆,发展为多载体、多媒体的新型文献信息中心。
4.合作共建。当前,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图书情报一体化”、馆际互借、资源共享等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教育界、图书情报界和信息产业界人士的相互脱离,又造成了信息生产和利用的彼此重复或覆盖面狭窄,图书馆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合作共建、优势互补的道路。整合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数字图书馆分散的数字馆藏资源,发挥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整体优势,克服馆藏信息资源不足的弊病。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已初具规模的今天,只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兼顾各种因素,与时俱进,发挥多媒体优势,深化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远程教育学习提供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玉凤,梁晓天,王凤翠.图书馆在科技信息化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1).
[2]王美珍.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5,(9).
[3]李建玲.电大图书馆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