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1

1. 做好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意义

1.1 挖掘资源潜力,更好服务教学。随着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进行,各高校都在整合校内各资料室、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一方面理清家底,挖掘资源,充实学校的实体馆藏,在数量上达到评估要求。在此背景下,更要搞好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提高藏书质量,使原来分散的资源从整体上更好地发挥作用。

1.2 方便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布局应该和不同的读者群体的分布相适应,有针对性地收藏图书资源,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如,有的学校本科学生主要分布在新校区,一些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主要分布在老校区。图书馆就要在新区图书馆和老区图书馆配置相应的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1.3 资源共享,节约资金。合理布局各文献信息机构的资源,合理划分重点收藏范围,资源共享,不仅方便读者,更节约资金,避免重复购置,节约大量资金。

2. 医学文献资源整体布局的现状

2.1 医学高校文献资源分布情况复杂。除了学校的图书馆,还有附属医院图书馆、教学医院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研究所资料室、独立学院图书馆、新校区图书馆等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在整体布局上呈现出独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2 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总体上看,各个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各自为战,相互之间协调不够,没有统一的协调有力的权威机构,从资源的收藏看,追求小而全,特色不明显,分工不明确。从资源的利用上看,读者基本上以图书馆为主,其它资源利用的不够充分,资源共享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图书馆在业务上指导和协调作用发挥的不够。由于没有统一的业务标准,因而造成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在分类、编目、排架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不能统一,以致出现书目数据交换困难等问题,给读者跨馆借阅带来不便。

3. 对策

3.1 充分发挥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是理顺关系,保证整合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 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成员以教师为主,吸收学生参加。学校主管图书馆工作的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长担任副主任委员。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图书馆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文献信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向学校和图书馆提出改进图书馆工作的建议。医学高校设立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对于协调各个文献信息服务机构,避免重复购置,促进资源共享具有重大意义,是开展资源整合工作的组织保障。

3.2 发挥校中心图书馆的基础性作用

3.2.1 服务全校读者,对资源的收藏起到基本保障作用。中心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主体,担负着主要的、基础性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任务,是最主要、最基本的信息服务机构。应依据医学高校的学科、专业的设置,合理地配备图书文献资源,馆藏具有稳定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医学高校文献信息资源的整体布局中,起基础性作用。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书刊采购要兼顾各个学科,品种相对齐全。就医学书刊而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特种医学及与医学相关学科的书刊均要采购,外文书刊、大型系列丛书、检索工具书和教材参考书以及电子期刊(光盘)等文献都要配备。

3.2.2 对于特定的读者有保护措施,使图书馆的服务不留空白。医学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本部学习,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学习一般都在学校本部进行,后期临床教学主要在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进行。附属医院一般都有图书馆,资源的收藏以临床为主。很多教学医院没有图书馆。这样的情况下,学校的图书馆还要服务临床教学,收藏一些临床类文献资源。对于一些在外教学医院实习的学生和在药厂实习的药学专业的学生,图书馆在借书的期限等方面要有特殊的照顾。如中药学的实习很多都要在野外实习,配备中药图谱类的图书对学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2.3 发挥图书馆的业务指导作用,有专门的图书馆领导和部门分管此项工作。经常性地指导其它信息服务机构的业务建设,从整体上保证资源的分布合理,建设规范。

3.3 对于中心馆以外的信息资源,要合理布局和规划,突出特色,发挥各自优势。

3.3.1 附属医院图书馆

图书馆应把一些临床实用性强、且复本量多的图书和过刊,调拨一些给教学医院图书馆,供离校馆比较远的教学医院读者使用。教学医院图书馆由于馆舍小,书库紧张,可将有些图书和过刊移交校馆收藏。附属医院之间本着减少重复、增加品种、节约经费、发挥优势的原则,统筹规划各馆的文献采购,制定各馆的藏书布局和结构,搞好藏书建设。

和校本部图书馆相比,教学医院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本院的医务人员和在该院学习的学生,读者单一,人数少。因此,教学医院馆在书刊采购时,要做到二个“重点”:即在所有文献中,重点采购医学书刊,在医学文献中,重点采购临床医学书刊及与临床关系密切的相关学科书刊和骨干专科的书刊。

由于后期教学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在附属医院,所以,收藏一些相关专业和社会科学的图书也是必要的。当然,有些附属医院和图书馆的位置非常接近,则要更突出专业资料的收藏。

3.3.2 院(系)资料室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的院(系)资料室是全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业务工作和资源配置上,接受图书馆的指导与协调,应面向全校开放,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实行资源共享。院(系)资料室的工作是图书馆不能取代的,有很多独具的优势:

收集专业文献资料的渠道更多。它还可以通过本专业的学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横向联系,收集到许多反映教学科研最新成果或发展趋势的内部资料,如学术会议文献、科研报告、研究生论文等,图书馆收集此类文献则会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2

1.泥沙处理系统实习

江河水利工程中的泥沙问题是世界普遍关注的大问题,漏斗式排沙技术是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周著教授等人经过近20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而获得的一项成本低、效果好的排沙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灌溉、引水式电站、工业及人畜饮水、水产养殖等诸多领域的泥沙处理。实习过程中,除了带领学生参观我院水工实验室的排沙漏斗模型,还邀请了周著教授本人给学生作报告;在呼图壁青年渠首工程、石河子红山嘴电厂引水渠首工程现场,同学们不但看到了正在运行中的排沙漏斗,也看到了正在施工的新型排沙漏斗和由基层水利工作者研发的集沉沙、除漂等功能于一体的条形滤网式河水过滤系统。通过看模型和专家讲解,了解泥沙处理系统的研发过程和工作原理,通过工程现场的实地观察了解其具体应用及工况。

2.节水设备公司实习

农业高效用水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节水设备又是农业高效用水的关键技术所在,通过在节水设备公司实习,首先使学生了解过滤、监测、自动化控制等节水产品的作用、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生产车间参观了解管材、管件、施肥装置等设备的研发、生产及检测方法,使学生对节水设备的工作原理、研发、生产到质量控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3.自动化滴灌系统实习

目前,新疆的大田滴灌推广面积居全国第一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滴灌逐渐推广和普及开来,并将最终成为农业高效用水的重要技术和工程措施。实习过程中我们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参观了新疆军塘湖流域棉花自动化滴灌系统,使学生了解自动化滴灌系统的组成、构建及各个子模块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认识首部过滤施肥控制器、灌溉控制器、RTU、电磁阀和电磁阀信息反馈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了解其安装和运行管理方法。

4.水厂实习(安全供水工程)

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总理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城镇安全供水也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所涉及的重要领域,通过对水厂实习,使学生建立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熟悉水厂工作流程,总体布置及处理构筑物的类型和构造特点,了解水厂运行和维护管理方法。了解安全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方法。总体来看,生产实习涵盖了蓄水、输水、供水、灌溉、泥沙处理等方面,内容涵盖了农业水利工程所涉及的绝大多数领域;学生通过实习,不仅对农业水利工程有了宏观上的了解,也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具体环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加速理论教学的进程,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

二生产实习的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教师对整个生产实习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是否有所收获、收获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主要从实习单位和学院配备了指导教师,并且对其都有具体的要求。(1)选拔优秀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校教师作为实习基地指导教师。(2)选派业务骨干开展教学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和研讨,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习,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形成良好的梯队,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3)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实践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岗前培训,让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活动。(4)认真编写实践教学计划、教案,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对指导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考核,让实践教师对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都有充分的认识,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5)鼓励青年教师对实践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发表相关的论文,申请相关的课题,并把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教学,改善实践教学的效果。(6)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老师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理论培训班。鼓励老师走出去,与同行交流,互相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三生产实习的组织方式

由于实习经费有限,时间短,任务重,学生人数多,为了保证生产实习取得较好的效果,结合新疆农业水利工程大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

(一)集中实习方式

通过学院统一组织,配车、安排住宿,按照实习计划已经设计好的实习路线,由若干名实习指导教师统一带队集中赴实习单位实习。集中实习是新疆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学生基本上每天上午都在会议室听相关专家的报告,往往结合直观、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信息量大的多媒体技术,介绍工程概况、施工、作用及运行管理,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实际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下午到工地参观,部分学生参加实际操作。晚上回到驻地,学生和带队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谈心得体会。

(二)分散实习方式

在近几年扩招政策下,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人数已达200多人,集中实习相当困难。因此,新疆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分散实习: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具体操作过程:学生通过教师、家长等社会关系,以推荐形式到较大的建管局、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实习。如新疆额尔齐斯河建设管理局、塔里木河建设管理局、新疆昌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葛洲坝新疆工程局、兵团建工集团等诸多单位进行实习。由于分散实习每个单位去实习的人数比较少,较集中实习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观摩学习和动手操作,如果实习单位能够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对其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分散实习的学生将从具体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分散实习的学生大部分联系的都是毕业后的意向单位,提前实习对他们今后的就业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对于学校来讲在推荐学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的经费压力[4]。为了保证分散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学院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也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力求使分散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质量控制。

四生产实习的考核方式

为了确保生产实习的教学效果,除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外,还要特别强调对学生已完成实习内容的检查和考核。

1.实习过程的考核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责任心强的学生干部担任实习小组的组长,协助带队教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听讲、提问、讨论发言及记笔记情况及时地记录和检查。发现问题学生后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教育,确保整个实习过程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实习结果的考核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参加实习的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为防止网络下载,要求实习报告必须为手写,要求文理通顺、字迹清楚、绘图准确、图文并茂,字数为7000字以上。近年来,我院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实习答辩制度。实习答辩是生产实习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生产实习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由实习单位和学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答辩委员会,每个工地至少1名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参加,学生每人给10分钟的答辩时间,通过学生陈述、评委质疑、学生回答、师生讨论等环节督促学生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及答辩成绩组成,能够比较全面的评价学生实习的效果。

五生产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问题

1.生产实习点多面广、跨度大农业水利工程的实习由于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水库枢纽、渠首、渠道、灌区等,实习地点不是一点,而是一个面,所以实习地点就不能固定在一个地方,流动性比较大;其次虽然近年来新疆的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实习地点往往在乡镇一级的单位。但目前在县城、乡镇要找到同时容纳200多人,价格适宜的宾馆比较困难,往往需要将学生安排在几个宾馆,管理非常不方便。

2.实习单位接纳能力严重不足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连年扩招,特别是新疆农业大学的农业水利工程作为热门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面对每年200多人次的生产实习,在新疆能够同时接纳这么学生实习的单位还是寥寥无几。不像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等工程在施工前就已经考虑了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因为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新疆的水利工程在建设前没有考虑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接待几十人还可以,但是上百人次的接待就显得非常吃力。

3.实习经费投入不足校外生产实习需要很大的花费,包括实习费、住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5]。学校本身由于经费问题很难为实习单位配套足够的经费,实习单位往往会因为承接实习活动而自己贴钱,因此对于接待大学生生产实习这样“既费时,又无利”的工作,很多实现单位就无积极性可言,多数采取的是能免就免的态度,使得学校在取得实习单位配合方面难度很大[6]。

(二)解决措施

1.集中住宿,连片实习新疆地域辽阔,再加之农业水利工程生产实习“面状分布”的特点,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了“集中住宿,连片实习”的方法来减少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在对新疆典型水利工程分布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筛选,选择了北疆玛纳斯河流域和呼图壁河流域两个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生产实习。上述的两个流域是全疆灌区管理的典型示范区,在该流域既有丰富的地形和水库、渠首、电站等水工建筑物,又集中了各种灌水方法和灌溉制度,而且各种新设备、新工艺均有应用。最近几年的实习我们都以玛纳斯县为中心(住宿)、每天驱车去东面的呼图壁县和西面的石河子,最远的地方距离住宿地点100公里左右,能够实现早晨出发,晚上回来,非常方便,学生和带队教师均对此种实习方式表示满意。

2.调整实习方式针对200人庞大的实习队伍,住宿和参观难度均较大,我们对集中实习又采取了分批的方法。将实习的学生分为5~6个实习分队,每队30~40人,配备1~2名指导教师,这样就比较容易地解决住宿和实习问题。实习期间,实习分队奔赴不同的实习地点,这样就缓解了实习单位的接受能力,一个单位去30~40人,再分几个小组进行实习,组织起来相对容易,而且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在规定的实习时间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实习任务。

3.积极推进校企共建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教研室通过积极的努力,已经和5个水利单位签订实践教育基地,加强了与企业的联合,逐步实行“订单式”培养,增加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对培训的学生,合作单位可以先进行招聘。每年假期,学校均会选派相关专家和优秀教师到合作单位进行讲学,帮助合作单位对基层干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地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对合作单位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经费。此外,学校还鼓励和支持合作单位中业务骨干攻读我校的在职研究生,对企业攻读学位和进修的骨干人员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其专门制定教学大纲,毕业论文完全结合他们的实际工作来撰写。在校企共建的过程中,对于从生产一线发现的问题,由学校教师和基层的工作人员共同解决,积极申报和完成科研项目。这样既增加了高校教师研究课题,也解决了企业缺少专业研究人员的矛盾,使高校人才优势和企业的平台优势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者实现了共赢。经过若干年的积极探索,合作单位对学校的态度经过了抵触—认可—欢迎的思想转化过程,校企合作逐步走向快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结语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3

学科建设要结合未来国家发展重点、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明确学科定位,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

1.1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学校办学定位

在2010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把新型材料和新医药及其相关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功能材料产业和新医药是新乡市战略性支撑产业之一,是新乡市大力扶持和发展的产业。《2010年新乡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均指出:要做强、做大新型功能材料等优势产业,如“十二五”期间计划在膜材料产业投资80多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实现利税40多亿元。我校作为地方教学应用型高校,应与新乡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立足新乡,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基于上述学科建设的方针和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学校办学定位,化学与化工学院选择了应用化学(功能材料方向)和生物化工(医药中间体方向)两个二级学科方向作为学院学科建设的重点。

1.2化学与化工学院已有的专业学科基础

化学与化工学院现开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化学等本科专业。1993年应用化学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重点专业”,2002年化工基础实验室通过“河南省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2010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自2004年至今,进行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积极施行“校企”联合、“校研”联合,形成产学研共同体,把人才培养落实到链接“校研企”三方的“人才链”、“知识链”和“技术链”中,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工程技能、创新意识,在此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以高素质、强技能、应用型,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学院先后与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伯马股份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共同“订单式”合作培养学生500余名,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接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科研成果的水平直接反映学科水平的高低。学院的“材料研究所”自1998年开始大力开展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色学科--新型功能材料、新医药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高温剂、膜技术和医药中间体,并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学院研发的“绿色环保高温剂”项目,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在企业实现了技术转化,学院利用企业的技术转让费在校内建立了“高温剂测试中心”,以及“高温剂中试基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此外学院研发的“纳米TiO2生产工艺、非木浆纸生产工艺”等已完成中试;“一种含金属钨连铸滑板砖”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合成出了多种医药中间体,已获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学院在新型功能材料和新医药领域取得的丰硕科技成果,为凝练学科方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学院的专业、学科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1.3凝练后的学科方向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而在确定学科研究方向时,学院特别重视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学院从企业获得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也获取了众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目前,学院的材料研究所已成为豫北地区功能材料行业的研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2007年4月,经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学院与河南省伯马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大学联合组建“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使学院学科建设的特色更加突出。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对接,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更加突出应用化学(功能材料方向:主要为剂和膜技术)和生物化工(医药中间体方向)两个二级学科方向作为学院学科建设的突破点。

2构建一流学术队伍,引领学科前沿

学科建设的实施主体是教师,高水平的师资对于学科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2]。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学术梯队,是学科建设的基础;造就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甚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结合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实践,我们认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2.1引进人才

人才引进是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引进,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注入新的活力。近两年学院共引进博士6人。引进人才的目的是对原有较薄弱学科力量进行补充,使原学科有所突破和创新;引进的“专家级人才”可培养一批接班人,带领和召集一批中青年骨干,增强本学科教师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使大家明确努力方向,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2.2培养人才

除了重视引进人才的后续培养与开发,使人才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外,更要立足于校内培养,重视在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中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在改善工作条件,加大培养力度的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为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以学院的“材料研究所”、“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研究工程中心”为依托,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和部分优秀学生。

2.3共享人才

实施人才共享,充分开发各类人才资源是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重要环节。

(1)加强校际合作,学院已与国内十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开放的教师资源共享平台。如请郑州大学化工和能源学院的教授给学院做了“制药工程在国内的近况”学术报告。

(2)互聘、返聘专家、学者,积极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实行专兼职结合的开放式教师选用模式。如学院聘请了国内十余所知名高校的12名教授为学院的兼职教授。

(3)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与协作,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如聘请多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委员。

3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平台,突出应用学科基础研究

学科专业建设投入具体包括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硬件投入,这是学科建设顺利开展的物质保证。理工类学科的建设重点要放在实验室建设上,特别是要集中力量搞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化学与化工学院以“材料研究所”和“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研究工程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功能材料及其制品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突出功能材料应用基础研究,积极发挥孵化器的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不仅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为学院功能材料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科平台。

4坚持开放办学,促进学术环境建设

学科环境建设是为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职业道德,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术环境,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3]。

4.1校校合作

学院已与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如互派教师讲学、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等。

4.2校企合作

学院已与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共同体,在人才培养、师资共享、教师实训、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学院形成了优良的学科环境,使学院较好地把握了学科前沿,从而推动学科建设。

5建立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本科生创新基地建设

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学院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

5.1与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结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培养目标,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广泛调研,反复论证,构建了切实可行的分类人才培养方案,有所侧重地实施以就业为目的的“应用型、技术型”和以考研为目标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人才。

5.2成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基地班”

“化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基地班”采取导师指导小组制,强化研究性教学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前沿科学意识和独立创新能力。创新基地班覆盖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突出剂、膜技术、医药中间体等研究方向的培养。

5.3与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学院与国内知名大学初步达成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协议,即学生考取以上学校硕士后,继续留在我校进行硕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4

[关键词]职业能力;实习实训;校企合作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从此中国旅游行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旅游人才急需,旅游管理专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的机遇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环节受到了冷遇。据有关统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当中有60%以上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与此同时,旅游行业中逐渐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大专生。①面对严峻的事实,高校也开始反省在专业培养上存在的问题。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提出了全国旅游重点工作之一是“加强旅游理论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这无疑是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改革的一剂“强心针”。目前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在现实中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计划不合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为例,每年的专业实习,尤其在实习初期,从各实习岗位上普遍暴露出学生“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明晰,对旅游行业认识不准确,缺乏服务意识,客人满意度差等突出问题。专业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低的第一个爆发期;第二个爆发期是在学生毕业择业时,部分学生由于实习时不愉快的经历而放弃进入旅游行业,或者由于自身职业能力受限在就业中逐渐被边缘化,这些被边缘化的学生大部分迫于就业压力最终也选择了转行。所以会出现地方上旅游行业人才急缺,学校培养的学生却不匹配的尴尬局面。

2旅游管理专业在专业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的宗旨是服务地方,作为地方上旅游人才的主要供给源,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并不能结合地方需要和特点,老师缺乏实践经历和定期培训这些是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行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毕业后也不能较好地为企业所用的主要原因。

2.2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中,校内实训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就贵州已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来看,中职或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往往比本科院校更完整和专业,并且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老师指导学生具体的操作实践,而本科院校普遍重视教学、科研,相对于实践的经费支持较少,很多应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相对陈旧落后,实训基地功能简单,使用率低。

2.3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就目前安顺学院旅游学院的师资构成来看,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来的,既缺乏系统的酒店、旅行社专业理论知识,又缺乏行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经历,因此在教学上也只能立足于课本,缺乏实践指导。学生最终学习的结果呈现两个特点:要不就是对本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要不就是发现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实践中并不适用,导致对老师的教学能力产生质疑。因此,师资上的不匹配是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实训教学任务的。

2.4企业、学校、学生在各自诉求上不统一

旅游酒店企业方面:一方面,实习生能有效地降低劳动成本,另一方面,从员工管理来看,相较老员工,学校能分担企业对于实习生的1/3或者更多的管理压力。基于这些考虑,企业希望学生实习期越长越好,大多要求在10个月以上,这样学生基本能蜕变成固定岗位的熟练员工,为企业所用。学生方面:由于实践机会少,普遍希望能够分次实习,轮岗实习,以此接触更多的岗位,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并得到合理的报酬。学校方面:主要的诉求是按教学计划完成实习实践的内容,希望在实习期间学生不出问题,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由此可见,企业、学校、学生对于实习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出现问题往往会表现出各自为政的棘手局面。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法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针对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改革传统教学体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积极研讨职业能力提升的新方法,强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3.1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发展规划

学院领导应该转变思想,意识到职业能力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从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上去调整实践课程所占的比例。本着专业发展,规划先行的宗旨,做好职业能力的长期规划,如旅游管理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旅游管理见习实习规划、旅游管理校内专业活动开展规划等。并且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各项计划的执行和实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操的学习和锻炼,为学生深入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未来进一步深造、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

3.2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

积极搭建从校内到校外的专业实践技能平台,校内平台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中心,辐射全校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和服务工作。校内专业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就安顺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曾多次举办过“导游之星评选”“旅游日宣传活动”“导游与餐饮服务技能大赛”等大型赛事,在学校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旅游学院组织训练的“礼仪队”也长期服务于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这些都一定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并且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不仅为专业品牌建设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校外实践平台主要以教学基地为中心,从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三个方向(景区、酒店、旅行社)实施建设,与星级酒店、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大型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3落实校内外实践活动的内容

3.3.1校内专业实践活动项目

建设专业导游队。立足旅游管理专业实际,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及专业实训平台。常规活动:①在每年的迎新期间,为学生及家长导游讲解安顺及学院特色,使之成为学校宣传服务的重要窗口;②开展导游模拟大赛:主要为了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展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精神风貌。建立餐饮与客房实训兴趣小组:小组由专门实训老师负责指导,以现有校内实训实验室为中心开展实训活动。①定期开展酒店餐饮与客房服务技能大赛,以赛代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②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去合作酒店进行参观和学习;③选取优秀代表参加省、市举行的酒店行业的相关赛事。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特点,同时提升服务技能。

3.3.2校外实践活动项目

景区方面:目前旅游学院已经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安顺市兴伟石博园等作为教学实践见习基地。围绕见习基地主要开展以下活动:一是了解和熟悉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提升审美能力;二是做好沿途以及景区现场导游模拟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导游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开展活动提升学术水平,完成见习参观心得。酒店及旅行社方面:以现有的黄果树迎宾馆、安顺市希尔顿逸林酒店、中天凯悦酒店、天瀑酒店、天悦旅行社、激情旅行社等实习基地为中心,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一是了解酒店的基本经营管理情况,酒店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以及服务技巧;二是通过旅行社去实际感受“导游”“计调”等工作的主要内容,学习如何招徕客人、制作行程单、对客服务、旅游讲解等具体的实操工作。

4提升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及整体素质,完善师资队伍培训机制

实训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建设。在目前实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来提升实训师资的实践能力:一方面是“请进来”,引进“行业精英”,或者积极与已有合作的实训单位、实习基地联系,邀请专家“进课堂”,现身讲解工作中的案例和体会,同时对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实训师资应该定期去进行旅游行业职业能力培训,不断完善和丰富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还应定期去合作的实训基地挂职学习,接触实际的服务工作,进行实习调研,了解实习生情况,不断完善专业的实习环节。通过这种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与企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其本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企业和学生不再是简单的实习期的雇用关系,企业本身也扮演着教学的角色;学校和企业也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态,互相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走访,而不再是实习期间单纯的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关系,学校为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便于企业发现更多的人才,便于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便于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一件“三赢”的事,三者之间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把致力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作为己任,①培养出企业所需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综合性人才,真正成为地方旅游行业人才资源的供给源.

参考文献: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郭杰荣(1973-),男,湖南汉寿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王先春(1973-),男,湖南澧县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 常德 4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批准号:湘教通(2012)434号)、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yb11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42-02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订单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然而,当前高校的基本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要求,或根据社会要求进行转变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符合社会的需求,专业招生分布不合理,形成许多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不少专业出现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因而,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解决就业困难的根本在于学校应充分融入社会培养人才的机制,特别是联合企业进行对口培养的模式,联合企业建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研讨、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共建、订单式培养的教育模式。

针对目前湖南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物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应用软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改革思路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指导,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加强软件应用与其他相关课程的交叉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线,对应用软件类应用性课程进行适应性改革,探索应用软件系列课程改革新途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市场导向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改革方面,主要采取向教师、学生问卷的分析方法。学术论文方面研究以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和探寻方法较多,高校课程实施方面的研究偏少。国内学者对校企合作办学应用软件系列课程的实施研究也比较少。大多数关于合作办学研究的偏重在对合作办学管理和政策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对某个校企合作办学项目的情况介绍并提出一些问题及建议,如文献[1]介绍了武汉工程大学行业划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文献[2]介绍了大连交通大学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第二,高校领导讲话或从事国际交流工作的人员写的工作报告或总结;[3,4]第三,对合作办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探究;[5-7]第四,关于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研究。[8,9]总的来讲,现有的合作办学中具体课程实施的研究较为缺乏,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没有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全面结合,且涉及的应用软件系列课程合作办学的调查研究更为鲜见。通过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构建了一个企业参与合作教育决策的理论,剖析了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笔者所在课题组联合国内知名高端IT培训企业,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针对高校培养模式和学生特点,共同设计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制订培养方案,双方按通用人才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软件工程类人才,在实施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企业高级工程师不仅在学校训练学生专业技能,还在学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时,指导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软件类工程技术人才。

二、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软件工程设计训练是现代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软件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本科生研发素质至关重要。在项目训练教学中,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在结合企业研发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共同拟题,尽可能突出新颖性、创造性、可行性,与企业实际正在开发的产品项目相结合。教师和学生一起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书籍和资料,和学生一起制订设计方案,开展设计。学生根据需要在校或进企业解决各阶段设计遇到的实际问题,完成设计。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笔者建立了一支由我校软件信息技术资深教师以及企业高级讲师组成的主讲教师队伍。一方面研究创立项目+技术应用+经验总结授课法,通过多个实训项目,促进学生对软件应用技术的深入学习与熟练应用,同时项目训练也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成就感。学习过程中注意组织研讨及交流,促进学生对应用技术软件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提高。完成项目后及时组织结题报告等工作,完成成果资料的整理、备份,并组织较大范围的工作报告,总结并传承项目设计的经验。另一方面与企业联合,拓展就业渠道及就业层次。根据合作企业要求招收学生进入“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实习实训定向就业培训基地”,实训合格学生推荐到“企业定制班”的企业就业,如未被录用,则推荐到国内或国外专业对口的相关正规IT企业就业。针对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培养需要的应用软件系列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以及校企合作课程整合与开设,培养模式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校企联合统筹规划,研究应用软件教学内容改革

经过不断尝试,笔者确立了面向国际高端软件技术,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备的应用软件课程培养体系的目标,形成了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 在一年级开设C语言的基础上,开设C++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编程等基本课程;操作系统开设Unix,包含Unix内核开发、Java/C++ Unix开发环境等。另外同步开设Oracle数据库管理、PL/SQL语法结构等。在此基础上,进行Unix C开发训练,学习掌握Unix环境编程和开发工具、Curses&QT编程、进程、进程间的通讯、多线程编程、网络、数据库编程等。最后进行项目实训,包括即时通信、多媒体流系统、透防火墙和NAT、流信息采集系统、业务支撑系统、客户端、手机软件开发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训练,大部分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基于Unix和Windows平台下的项目开发,特别是企业级应用项目的开发技能,掌握开发大型软件项目所必须了解的技术知识、设计规范、开发管理流程、测试流程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具体课程内容见图1。

四、实施方案与具体实施计划

具体实施中主要的问题与解决思路(如图2):

1.应用软件系列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优化

联合企业制订应用软件系列课程结构与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总体原则以及具体框架。具体实施方案为:第一,在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国内外应用软件系列课程设置经验以及应用软件系列课程建设趋势的基础上,制订应用软件系列课程结构与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第二,按照培养需要的应用软件系列知识不同,区分各大类软件工程专业。第三,应用软件系列课程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第四,拓宽应用软件系列课程应用,增强与专业的联系。第五,更新应用软件基础课程内容,适应现展要求。

2.应用软件系列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渗透

应用软件系列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的交叉;应用软件系列课程与电子技术课程的交叉;整合出新型应用软件课程。配合应用软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应用软件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第一,科学设置和合理开设应用软件系列课程实验项目。第二,更新应用软件系列课程实验设备和内容。第三,更新应用软件系列课程实验设备和内容。第四,制订严格合理的考核制度。

参考文献:

[1]韩高军,王存文,王忠,等.行业划转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2):20-21.

[2]王梦寒,李玉凤.创新应用型工科研究生多元化、多层次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7-18.

[3]许戈平.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2-63.

[4]吴元欣,王存文.依托专业校企合作联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5-77.

[5]马林.内部制度建设:校企合作正效实现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48-50.

[6]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46.

[7]曹霞,姚利民,黄书真.提升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12,(2):70-75.

研究生实习工作报告范文6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统计学;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马敏娜(1956—),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分析、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6.6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146-02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统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教育已由过去单一的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向多层次、多规格、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这对统计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国外统计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美国和加拿大统计学专业设置的特点: 一是招收统计学研究生的院校多于本科生的院校,说明北美对统计高层次人才有较大的需求;二是本科生阶段统计学专业方向宽泛,研究生阶段专业方向分得更细一些;美国统计学会为统计学专业大学本科设置的课程体系分为统计方法、统计理论、应用统计、专业选修课,统计项目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研究一、二个实际的统计问题。

英国是统计教育的发源地。在现有的115所大学中,有50多所大学设有统计学专业。其比重远高于我国(不足20%),统计高等教育相当普及。

总而言之,国外统计教育发展的趋势有三个特点,一是统计知识越来越普及,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方法科学及数据的科学受到学生重视和欢迎;二是网络成为统计教育的重要工具,发达国家统计教育经历了从理论向应用教学模式的转变;三是重视对学生统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

国外统计教育的现状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有多方面的借鉴之处,结合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具体情况,我们对统计学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具体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体验,旨在抛砖引玉。

二、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课程体系改革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是吉林省级特色专业。近几年来根据国外统计教育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新时期统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理论为基、应用为重、特色为先”的教育思想,贯彻落实学校“加强理论基础、注重社会实践”的方针,搭建了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理论授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个教学平台。强调“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并举、知能品德兼修”,既重视第一课堂教学计划和教材建设,又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和实践基地建设;既重视校内专业教育,又重视社会实践育人,实现了厚品德、尊个性、强基础、重实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理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原统计学课程体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统计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问题较严重。由于经济发展中大量的信息出现,各个行业都需要具有良好的统计学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的知识面、综合索质好的统计学人才。因此,有必要对统计学课程体系进行重组、优化、精心设计,旨在保证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强技术技能训练,加大实验及综合实验和设计研究实验的比重,同时注意增加趣味性、实用性;鼓励学生参加全国统计建模大赛,突出对学生的基础性训练、启发性训练、创新性训练;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能力、信息搜集能力、统计分析与推断能力。按照这个宗旨,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选修课和跨学科的课程,增加了时间序列分析等课程,开设了调查分析师职业资格认证,并科学安排必修课、限选课,实现了多种课程形态有机结合。

理论授课体系强调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的体系构建,并通过“精中间(专业主课程)、延两边(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增加交叉学科的课程,优化课程体系。我们对理论授课体系的课程定位是“顶天立地”。 “顶天”,即了解最前沿的统计理论与方法;“立地”,即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统计基础,强化统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重组课程内容,根据学分,强调提炼专业课程基础性内容,形成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基本知识部分;深化及延伸的内容采用以点带面方式,以典型实例分析及专题讲解方式进行。拓展内容由学生在参考文献基础上以讨论或分析报告方式完成。

(二)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

依托学校网络实验中心和吉林省普查中心等实习基地,统计学院增加了实验课和实践教学比重,专门增设《社会经济调查实务》和《数学建模》实践性课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沿着统计调查方案进行设计,采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编码、整理数据,撰写分析报告或类似的路径进行综合性训练。

实践课程体系将统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素质能力提高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按照“四个基本”组织教学。四个基本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运用统计软件的基本能力,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基本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

(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是我们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基本思路。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2003年提出的教育质量项目,要求有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的教学管理。我们制订了课程建设规划,成立了专门的课程组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实践中受到学生欢迎和好评。

1.增加课程训练环节

培养学生统计专业基本素养理论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我们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比如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五年规划、统计公报中的一些具体统计指标进行解读,让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

《统计学》是专业基础课,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更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统计学科素养,为此我们开展了“课前五分钟”活动,以作业形式安排学生利用课前五分钟介绍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统计事件、经典案例等,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统计学科素养。

2.设立无标准答案问题的研讨

无标准答案问题的研讨就是使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方法,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科学创新方式。如孙亚静老师《抽样技术方法》课,针对同一问题,由学生们分组采用四种抽样方法收集数据,计算分析探讨,比较优劣,寻求最佳抽样方法。

3.强化过程评价,改革考试方式

基于不同课程性质,采取多样化考试形式。老师加强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对学习情况(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程论文、调查报告)进行评估。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学生体验统计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五年来,《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市场调研与预测》等课程教学中全面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1.课堂实践教学推广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具体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特点一是实践性。项目的主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居民消费、社会保障等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二是综合性。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三是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我们在《市场调研与预测》、《社会经济调查实务》和《数学建模》课程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社会实践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采集数据,录入整理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近些年独立完成了《长春市汽车生产营销消费情况系列调查》、《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长春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等几十个项目的调查报告。项目小组以PPT形式在全班进行汇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课外社会实践推行“三个结合”方法

我们将学生的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工作相结合;与国家组织的各项普查和重点调查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

近些年来,我们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大型经济普查、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录入,今年参加了全国人口普查万里行的宣传活动和人口普查的试点工作。学生实践可以自选项目,也参与老师承担社会委托项目。我们先后完成了《农民失地后生活状况调查》、《云烟东北消费市场情况调查》、《吉林省城镇居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长春市物业管理基本情况调查》等多个委托项目。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文献、讨论、数据采集,资料整理和分析,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网络实现课堂教学、习题课、实验教学、辅导答疑、考试与试卷分析、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紧密配合与关联优化。《统计学》、《市场调研与预测》网络课程2006年和2010年分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我们在课程建设实施中,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密不可分、教学与科研相长的理念。组织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通过教学、科研讨论会等交流平台,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相融合。

近5年来,我们完成了省教育厅教研重点项目《突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统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发表了《统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统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等10篇相关论文,我们还获得了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出版统计系列教材4部,开发统计网络课程2门,获省级教学类奖项4项,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和理论教学脱节的问题。

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创新人才模式,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水平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教学水平。在参加教师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调查分析报告竞赛、吉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吉林省数学建模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共50多项。

总之,为适应吉林省经济发展对统计人才的要求,作为地方财经大学的统计学院,我们努力在统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教研等方面进行改革,希望能为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新型统计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马敏娜.统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统计教育,2007,(05).

[2] 李国荣.培养统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探索[J].统计教育,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