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1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目标是要使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着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到“十五”末,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将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将会随之增大,因而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方向的人才缺口较大。作为中职学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计算机类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2、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
(1)被调查的企业近6家,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2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人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一纠错重做一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一预设故障一分组讨论一尝试修复一纠错重试一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非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教学 问题 探讨
引言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将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用于其工作领域,将学生培养成既熟悉本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行业服务。自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以来,普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得到飞速发展,在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只是在近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其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教学模式、方法上多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职高专教育不相符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据调查,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高职毕业生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办公,而且要求他们能够进行系统安全与稳定性维护。但是,目前非计算机专业高职生中主要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掌握办公应用、数据处理、网络应用方面基本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系统维护、信息综合处理方面仍远远未达到用人单位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在内容上一般定位于常用系统基本操作(基本上就是Windows操作系统)、办公应用(Office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网络基本应用,这些内容的选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社会的需求。有的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另外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如教育专业开设了《课件制作》、建筑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制图》、机电专业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等,但这些课程都只针对本专业应用设计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自主操作练习不够。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串讲、串问现象,没有多少价值的“满堂问”和缺少操作训练的单纯理论内容分析仍然存在。久而久之,学生抱怨“满堂灌”、“概念多”,导致死记硬背,动手能力非常差,从而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活动方式上,仍然存在着“齐步走”的现象。
近年来,城镇普通中学一般都开设了电脑课,学生大部分都会计算机最基本的知识及操作,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学往往都没开电脑方面的课程,或者名存实亡,所以这部分学生计算机知识及操作一般都很差,有的甚至还从来没接触过电脑。在这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部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仍然采取“齐步走”教学方式,导致一部分学生可能“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又“消化不良”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不同特点,抹杀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教学理念。
1.3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配备上还存在不足,特别是一些山区高职院校。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力量对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有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师还存在不足,或者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不合理。二是计算机实验室配备不足。有的高职院校机房配备不够,导致缩减学生实验课时,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高职院校不具备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维护的实训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这一技能的掌握。
2.对策初探
根据上述的分析,笔者要让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上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兼顾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在以社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的原则指导下,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
参照《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参考方案》,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在原来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基础上,增设一门《信息综合处理技术》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的开设,使学生既能进行系统组装、安全与稳定性维护,系统一般故障排除,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以及掌握网络基本应用,又会运用计算机进行社会调查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科技论文写作,及制作社会广泛认同的信息载体,如演示文档、网页、BBS、博客、印刷物等,大大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当然,还可以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另外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
2.2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2.1理论授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注重应用。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专业需求灵活掌握教学内容;要讲透教材的重点,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学生能够自行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不必面面俱到,腾出更多时间加强训练。
2.2.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一定要争取多上机,将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两者的课时比例定为1:2的效果较好。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还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2.3.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任课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才能承担课程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完善。因此,要加强课程任课教师的选拔、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竞聘上岗试讲或说课工作,可以选拔出优秀的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师资力量。
2.3.2加强实验室建设
上机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理论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所以,实验设备的最基本要求是齐全、充足。具体而言,包括学生实验用机、教师演示系统、网络服务、存储服务等都要齐全和充足,保证高质量、多课时的上机操作,另外实验室还要能够提供学生课余上机服务。
小结
笔者仅个人结合教学实际,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法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问题谈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难免有不全面之处,望同仁指正。
参考文献:
[1]胡茂成.高职高专教育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2
Vocational Computer Project Teaching Approach and "Teaching Learning Doing"Combination
Zhu Gengshen
(Lin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Linhai317000,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famous educator Tao Xingzhi,"Teaching Learning Doing to One"education advocates,as "doing" the lifeline for education.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post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course "project teaching approach",not only the concept of "doing as the main line,doing as center,the teachers teaching by doing,students learning by doing",and follow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llow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build knowledge,trained in professional skills,the growth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develop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innovate.
Therefore,the computer program teaching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teaching to do a combina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o implement new curriculum in the vocational building effective way.
Keywords:Project teaching approach;Teaching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探究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经验为中心。在中职专业课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起到组织教学和教学辅导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针对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分工协作、学习讨论、思维创新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与技能创新。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老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研究筛选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其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思考内化中吸收、综合探索中创新,获得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业操作技能,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就是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整合的过程,也是专业课教学达到“教学做合一”理想境地的过程。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在学生实践动手做的进程中实现教和学
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中,项目的制作完成采用小组分工协作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来实施教和学,一般流程为“项目规划项目细化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使用软件工具制作产品展示成果考核评估”。其中无论哪一个环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教和学都是通过做来实现的。
(一)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具体的“项目产品”中实现“教”
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都是以做为起点。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根据现行教材中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做”项目规划,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教会学生制作项目规划与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理论与方法;根据项目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做”的最佳资料和制作软件,从而教会学生筛选资料和选择正确软件的方法;根据项目个性指导学生“做”接近完美的“产品”,从而教会学生掌握“产品”制作中涉及到的技能技巧;根据完成“产品”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做”出评价,并且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反思和探索,在探索中寻求“做”的创新,从而教会学生制订评价方案、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制作“企业网站”项目中“Flash导航按钮及相应模块内容”时,老师展示已经做好的五个Flash导航按钮及相应内容,同时让学生对这一项目内容进行观察思考,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找出制作Flash导航按钮所使用的绘图工具,并针对企业网站的导航做出内容规划(对应网站的模块内容);老师根据导航模块与学生个体特性划分学习小组(征询学生意愿);学生自行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规划企业网站导航标题。
2.上网查找或到企业了解本导航所要的图像及相应导航模块的文本资料。
3.熟悉使用的Flash绘图工具。
4.用研究的方法写出可行性报告;然后各小组动手动脑,分工协作,有序的制作出项目任务中“Flash导航按钮及相应模块内容”的“成品”;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考核评价。
在企业网站“Flash导航按钮”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完成了教的任务,教学生观察思考、查找资料、写作规划、探究性学习、互助学习、自我评价的学习方法方式,教学生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制作相应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教出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可见,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的教,实现了“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的教育思想。
(二)学生在“做”具体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中完成“学”
“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关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思想内涵。以学生制作完成企业网站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网页设计》)为例:在做项目规划时,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项目任务内容,考虑项目任务的组成;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与项目任务相关的资料的方法,学会对资料的筛选;学会针对项目任务进行社会调查以及书写社会调查报告的方法。学生在“Flash导航按钮”具体制作过程中,学会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美工知识、Flash按钮元件知识,同时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会锻炼形成技能,成长经验。学生在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制订评价方案、评价表格、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项目测试环境创建与项目测试的具体方法;同时提高自我综合审美能力,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领悟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在“做”具体特定的项目“产品”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
二、中职计算机项目教学法最为明显的优势是“做”,在做中达到知和行
计算机项目教学法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在具体项目“做”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构建知识,练就技能,成长经验,形成创意。学生为完成项目任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和学生自身的多元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中的强势智能,并在互助协作中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具体来说:
(一)计算机项目教学法项目任务以“做”为中心,做懂知识
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片面注重灌输为主,死记硬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因此,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如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要求专业课实施应用项目教学法,利用项目任务实践课程的开设,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上来,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做分离的弊端。
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其起点便是亲自动手“做”。学生把准备做的项目任务弄个清楚明白,把源于书本上的知识、教师教的知识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可行的适合于本项目的具体内容,然后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企业网站项目中为实现管理员对网站前台与后台操作所设计的“数据库”,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弄懂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等问题;在项目规划阶段,学生知道了有关“企业新闻资料分析、会员资料分析、留言资料分析、企业产品资料分析”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方法;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有关“数据库设计、网页设计美工、网页前后台制作、服务器设置、网络设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最后评价考核阶段,掌握了“功能测试、网络测试、安全测试、数据库响应速度测试”所涉及到的方法技巧。……
所以,学生实践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构建知识的过程。
(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突出以“做”为主线,做出能力,提升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项目教学法”,遵循了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密切联系了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不仅如此,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以做为主线,在系列的做的过程中,做出了能力,提升了能力,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企业网站设计”项目为例:
首先,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在可行性分析环节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在项目分组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在项目任务制作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展示评估环节中,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能力、多角度进行观察反思的能力。
其次,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自我激励、自我引导调控、自主进行项目活动,将已有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必将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协作中,他们彼此鼓励,相互支持帮助,分享经验成果,培养起小组间竞赛意识和团队精神,最终培养提高分工协作能力。在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充分发挥个体多元智能,将知识、技术、技巧运用其中,完成项目任务,最终形成真正有用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以“做”为归宿,做出体验。
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及实践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做法。学生的以被动学习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主动求知的精神和创造欲望也受到严重压抑,所以,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较多的情感体验。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以“做”为中心,以做为主线,也是以做为归宿,即做出体验来。因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的做,在时间上是自由的,空间上是无限的,在师生的关系上是平等民主的,在小组成员之间是合作开放的,在操作上是自主探究的,在结果上是成功的完成特定的“项目产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对项目任务的责任感,体验项目价值,体验到小组成员及师生之间的彼此接纳和尊重,体验成功与自豪,赢得自信与信任,让学生乐于挑战和创造等等。
(四)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以“做”为生命,做出创新
项目教学法中以“做”为生命,把学生的学习时空进行应有的扩展,把项目的完成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有“自主协作、探究创新”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完成特定的项目产品。学生在制作“企业网站”过程中,自行设计的小项目“每月之星”就是一例,显示了学生对企业调查之后的创新之作。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做”的过程,教师在做中完成教,学生在做中完成学,从而使学生个体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构建终身难忘与实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在实践中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与教学做的结合是实施中职专业课新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肖胜阳.项目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计算机教学的新模式[J].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2,8
[2]饶绪黎.项目教学法在《网站策划与建设》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5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职语文;专业;职业能力
一、问题提出
职高语文教学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可以相互结合,达到双赢效果的。一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另一方面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两者互动发展,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养成。
二、实施策略
(一)尝试专业化的语文教学方式
1.模仿专业环境
根据专业需要,模拟职业场景,让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较具体、综合的理解,缩短学习与职业的距离。
如模拟求职面试情景、模拟商务洽谈情景等。通过教师组织、学生演练,锻炼学生临场应变能力,活跃教学气氛。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如财会专业学生写财务分析报告,用语文素养来说明专业问题。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win7中“画图”这个应用程序后,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将操作步骤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来。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学生牢记操作步骤。
2.结合专业技能
即在完成语文基本学习目标后,结合专业技能进行延伸教学。
如《鸿门宴》教学,完成语文基本学习目标后:烹饪专业,延伸“探讨鸿门宴会的菜单制定”;旅游专业,延伸:编写游览“鸿门”的导游词;计算机专业,延伸“编制动画短片或制作网页”。
3.拓展专业知识
根据专业教学内容从语文角度来扩展。如酒店专业学生在学习“酒水知识”内容时,穿插“酒与中国文化”讲座,从“酒的历史”、“酒与民俗”、“酒与诗”、“文人与酒”等几个专题讲述,扩展学生知识面。如教学《酒与诗》,穿插“酒诗联句”、“诗人与酒的故事会”、《将进酒》、《明月几时有》等古诗文吟诵会,提高语文素养和专业能力。
为与专业接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可更多地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参与电子教案制作。老师讲授必须的内容后,留出时间,让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更好地学习语文。
4.参与专业实践
采用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嵌入式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和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如商贸类专业的语文实践:品牌信用调查讨论、团队合作营销案例、商业纠纷案例、电话销售答询。如以“关注环境”为主题,通过搜集信息、展开调研、撰写调查报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5.创作职业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职业情境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职业情境进行讨论。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判断和评价。如商务英语专业,围绕某汽配公司进行商务洽谈的案例与学生分析,指导学生从案例中评价人物言行得失,集中突破自我介绍,婉言拒绝,赞赏等交际难题。案例教学法能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意识和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
6.完成职业任务
学生带着真实任务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精心设计任务,巧妙创设职业情景。应选择源于教材,贴近学生专业、趣味实用的任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旅游专业学生完成本地旅游资源调查任务,餐饮专业学生完成本地特色菜肴的制作说明等任务。这样,让语文教学切实为专业服务,共同提高。
7.协同专业教师
协同式教学,首先专业教师与语文教师一起进课堂协同教学。其次师生协同,教师讲、点、引;学生思、议、述;其三专业知识与语文知识协同,例如在进行“菜肴命名方法”及“菜单分析”时,同时进行“花式菜命名的文学特色”教学;其四是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协同,如上述教学时,立即进行菜名的“命名练习”并进行“师生点评”。
(二)尝试开放式的双线课程结构
“双线课程结构”由教材教学线和实践教学线共同构成。教材教学线以课文学习为重心,是培养语文能力培养的基础;实践教学线则是教材教学线的拓宽和深化。要求教师从学生生活和专业出发,创设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应用型语文教学情境,采用由知到会、情境模拟、有效推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模式施教,寓能力训练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语文实用能力,为形成社交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奠定基础。
实践教学线借助活动课形式展开,活动内容确定依据三条:一是课文中“语文活动”和“听说训练”,二是学期读写训练重点,三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应具备而现在薄弱的某项能力,如沟通合作能力、求职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力等。这种方法打破了知识学习的封闭体系,使语文教学和中职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以发展中职学生专业能力为链条的,开放式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尝试行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中职生学习偏向直观性,适用性,与专业有关的学习热情会陡然高涨。语文教学根据不同专业,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创设学校内所设各种专业的生产场境、就业情境及可能会遇到的突发问题处理模式,借助应用型的教学方法进行语文能力专业化、岗位化的仿真训练。让学生感知语文在专业中的应用,感觉语文就是武器,学好语文大有用武之地。
计算机专业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要提高职高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职高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
一、职高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等传统教学固有的弊端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与当今专业课改革相距甚远。在传统教学观念长期影响下的语文教师,一时很难摒弃旧观念的痼疾,致使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脱离职高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进一步滋长了学生对语文的轻视和厌学情绪。
其次,缺少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职高生源质量差,部分学生甚至是"双差",即: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差。学生入学起点不高,不少学生实际上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进入职高后,多数学生片面认为,职高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科目无所谓,于是放松了对语文的学习。另外,由于职高基本上没有升学压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较弱,缺少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具有特殊属性,即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职高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基础上,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能有效地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以提高他们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文学修养。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强调人才知识、能力的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当今社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更应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实施策略――创设语文+专业的活泼生动课型
职高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因此我认为:
1、教学内容要与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目前,职高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基本无关或者关系不密切。因此,职高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就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和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它要求不仅从直接兴趣为切入点,更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型,即把单一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所产生的兴趣。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练习的枯燥和乏味可能不会产生兴趣,但对"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这一活动的结果却具有浓厚的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好这种间接兴趣,在选择技能练习的材料中,有意识地选择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材料。如在进行文字录入练习过程中,有意选择一些名家名作、名言警句、优秀学生作品等,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无意间增大了课外阅读量,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是美的,文学是美的,让他们受到情感的撞击,达到提高语文阅读与鉴赏水平的目的。另外,语文课教学,还要确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自然、了解社会、思考人生,充分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方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近年来,随着招生政策的变化,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为此,我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花卉园艺专业讲"调查报告"这种应用文体时,我鼓励学生到市场搞一个调查报告。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要密切配合,在配合中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阶段性"同步提高,语文教师提供资料,专业教师形成相关的技能练习资料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使之真正做到把语文素质提高与专业技能水平提高的有机结合。
3、重学习过程,淡化卷面分数。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应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必须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我建议把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语文考试要少用或不用标准化试题,职高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考试要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所有考试、测验都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