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对学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对学生论文

教师对学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39-01

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最关键的阶段,是帮助学生从文学所构筑的语义世界和文化世界来认识社会、历史和人文的重要途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我们的人生要不断地去追求好生活,人们把“好生活和好品行是与幸福等量齐观”,事实上,人们向往的好生活和幸福,是一种价值观。我们都知道,真善美是我们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作为最能体现人类心灵工程师的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矢志不渝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是追求真善美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对于这个问题,高中语文新课标上也有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但是具体怎么开展和实践,却还是个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和重要性。作为人文教育重要阵地和手段的语文教学,除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分值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认为,咱们都是中国人,难道不还会说中国话吗?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会说中国话并不能证明语文就是不需要认真对待的教学科目了。列宁就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所以,单一地理解语文教学,认为只要会认汉字,能说中国话,这就够了,这是对自身文化传统和生活品质最不负责任的态度。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习和教授语文,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个基点,不然,语文就被简单化了。

语文是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语言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我们从鲁迅先生的杂文里读到的是历史和思想,从古典诗词中读到中国人诗性的审美情怀,从莎士比亚的悲剧和戏剧里读到情感和社会,这些都是通过语言来展示的。很多语文教学活动把语文课讲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讲古文就是字词句的意义和翻译,加点作者背景介绍;讲说明文、议论文就是条分缕析地讲文章结构,文章背后隐含的审美的情趣这个读懂文学作品最重要的钥匙被有些人丢掉了。所以,我主张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基本要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进而领悟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

其次,语文老师必须把审美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教学中。语文教育的内在规律来看,抛开一些基本价值性追求,纯粹以应试为目的,是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比如高考全国卷的基础知识部分,语音、语义、病句这些问题总是学生最难把握的。并不是我们平常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少,而是单纯的知识和技术性的能力并未能被学生掌握,因为单纯地学习语音,中国这么多汉字和词语,短时间内肯定记不住、记不牢。语义则更丰富,仅是成语一项内容,就不是短时间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好的。病句问题则更突出,我们总是按照现代汉语语法给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成分,但学生还是做不好类似题目。原因在于,学生并不想从这些问题的内在去理解性学习,也就难以达到对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了。

事实上我们知道,汉字是一种建筑性的文字形态,每一个字的结构和意义都带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同时,字音也体现了汉字的特点,字正腔圆朗朗上口,特别是结合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汉字的生命力就体现出来了。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反复诵读,移情入景,就能透过汉字的张力,进入到如梦如画的诗境当中去,在情景交融中才能真正领会诗歌的魅力。而诵读功夫,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的理解,当然,也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至于现代汉语,现代文学选入中学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本,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品读,才能获得对汉语的真正掌握。

教师对学生论文范文2

一、为什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l.从学生年龄特点看.有意注意最多只能维持10~15分钟,而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与否却直接关系到听课效果,教师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从学生的心理素质看,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成绩成正比。据调查.在2万多名学生中,对语文学科兴趣浓厚的人45%有较高的自觉性,而对语文学科兴趣淡薄的人仅有5%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二、怎样在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爱和期待是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会使他们的讲解充满热情。长期的熏陶,学生往往会被他的情绪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学生则会由于教师的爱而迁移到对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适当的鼓励也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成功的喜悦又会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学科的兴趣。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1.创设情景,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心理状态。采用情感教学的最佳手段是创设情景,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中的情节通过语盲、图片、实物演示等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觉地产生和课文有关的联想相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

2.精心设问,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中,如果原有知识与新授的知识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一旦矛盾解决,心理重新趋于平衡,成功的喜悦随之产生,又能激发再学习的兴趣。因此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这些同题能否有效启发思考,揭示矛盾。一般说来,好的问题设计应要达到以下要求:①提问必须紧扣教学目的,体现重点难点,集中简据,直插要害。②提同要具有启发性,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用巧妙的提问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方向和解决同题的途径。③问题之问要有联系,由易到难环环相扣.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条理。④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要提,冥思苦想.也回答不出的问题也不能提。

实践证明:学生对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所能及的问是最易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设计提问,力求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维,从而达“有投”,“有用”的目的,而不是做那种简单的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是激发和培养兴趣不可缺少的过程。

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实践最感兴趣。因为在实践活动中只有用力跳才能得到果子。这不仅使他们体验到需要,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可能。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教《麻雀))一课时,我在讲读课文后,让学生动手画关系图。作为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把老麻雀、小麻雀、猫狗之间的联系用图形、箭头、文字概括地表达出来,学生会以浓厚的兴趣创造这样一幅画。

此外,还可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性复述。组织学生猜字谜等。这样将单调的巩固知识活动于游戏活动中,往往事半功倍。

(四)课内外联系是促进学习兴趣延续的有利途径。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趣亦生”的话,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趣不尽”。所以优秀的教师都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行动。他们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了各种结尾,有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充和丰富课文内容;有的引导学生对事物的生活做细致观察;有的激励学生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是课堂救学的延伸。如学了童话、寓言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之类的课文后,开展讲故事比赛,看谁讲的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新颖,这样既活跃了精神生活,又能在智力上得到提高,强化了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论文范文3

一、从产生问题的原因出发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管理的不到位、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等。首先,离异家庭、残缺家庭的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全。在缺乏亲情、缺乏监管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无法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极为敏感和脆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信心和动力,易产生叛逆心理等其他问题。其次,学校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只顾抓文化课的学习;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班主任管理往往只注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管理,忽略了对问题学生心灵的关注。再次,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放学后往往不愿意回家,而是到网吧玩游戏,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与育人应该并重。教师要针对问题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格外关注他们。在详细了解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对这类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转化。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我通过找学生调查了解、家访等多种途径,全面细致地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仔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为做好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打好基础、找好抓手,争取做到有的放矢、效果明显。

二、爱是消融问题学生内心坚冰的暖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关爱问题学生。我们要真心地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做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问题学生,我没有急于提高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而是着重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对他们一两次考试不好、一两节旷课、一两次违犯纪律,我都在找了原因后耐心地做工作等待他们的好转。我还找到班里的其他任课教师,与他们齐心协力共同帮助问题学生。尽管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抽出时间去特别照顾问题学生,但是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这些学生内心的深深触动。他们尽管没能很快提高学习成绩,但是他们背上的包袱卸掉了,有积极性了,有克服困难的信心了,学习逐渐好转,成绩也逐步提升。

三、肯定和赞赏可以消除隔膜,拉近心灵的距离

问题学生不仅成绩不好,而且表现欠佳,他们最需要教师的宽容、谅解、肯定与激励,也最需要其他同学的认同和帮助。在管理这些学生时,只要他们稍有进步,稍有值得肯定的表现,我都及时给予表扬。这些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赢得了自尊,找回了自信,逐渐克服了消极因素,转化成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接手新班级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关注那些问题学生。我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在班级里设置“体育之星”、“勤劳之星”、“孝顺之星”、“才艺之星”、“进步之星”等奖项,扩大表彰面。经过常态化的表彰和发掘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班里其他学生不再歧视、孤立他们,反而帮助他们。同时,我也激励这类学生肯定自我、发扬优点、矫正错误,促使其走上正轨。

四、和家长联合,多方面努力,争取转化这类学生

教师对学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9-0059-02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发展,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强化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一线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笔者二十余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关键在由于做到如下五个“注重”。

一、在教学观念上要注重盘活更新

一是教学思想要“活”。语文课要常教常新,不能老一套,墨守成规,每堂课的教学要有新意,不讲“八股课”,思路要开阔,思维要活跃,以自身的表率作用来启示学生。

二是赋予空间要“大”。小学生的想象空间是自由无边的,没有任何条框约束。教师要“看好”这块处女地,给学生创造发展想象力的环境,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鼓励他们自由想象。

三是想象火花要“保”。学生的有些想象,受到年龄、阅历、经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不符合成年人的所谓“标准”,甚至在成年人看来是“幼稚”和“出格”的,但也许在他的眼里,在他的世界里,他的想象就是顺理成章、天成自然的。对这些东西,要加以爱护,加以引导。因为,须知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否定,也许就消弭了一个创造,毁掉了一个发明,埋没了一个天才。

二、在教学内容上注重找准结合

在教学中要使想象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教学内容方面找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结合,做到融会贯通。本文分别就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和词语教学方面举例说明。

1.拼音教学方面

拼音字母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记住字母的音和形,可以通过启发学生想象来达到记住音、形的目的。例如:教学韵母“e”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e”字母的形状象什么?“e”字母的发音与什么相近?学生在思考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就会想到鹅的外形和鹅叫的声音。学生通过这样的思维、想象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学好字母“e”。

2.识字教学方面

汉字教学讲究音、形、义。要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必须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大胆想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有机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如:教学“喵”字时,可以这样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猫怎么叫的?启发学生想象一下猫叫的声音,进而帮助学生记住“喵”字的音“,喵”字的义。再如:教学“田”字时,可以这样训练想象力:农村里种庄稼的稻田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画下来吗?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想象稻田的样子,再通过简单的勾画,帮助学生掌握“田”字的形和义。

3.词语教学方面

词语教学中理解词义很关键,意思懂了,才记得牢,才谈得上会运用。在理解词义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一是用直观法(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动作表情直观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大胆想象、理解词义。如理解“微笑”一词的意思,就可以用言语直观法或动作表情直观法等启发学生思考,即通过言语的描述或通过演示“微笑”这种表情,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二是用联系上下文,故事情节来理解词义。如“聚精会神”这个词,它实际上是概括一个场面,一个情境的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回忆,想象一下这个场面、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理解词意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想象力生成和提高的过程。

4.作文教学方面

作文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由此可见作文与学生的想象力关系十分紧密,作文教学与想象力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

在下面几种类型的作文教学中,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看图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看好图,那么怎样才算看好了图?一是图上所描绘的内容要看清楚、看明白、看到位;二是还要根据图上内容看到和写出画外之事、画外之人、画外之情景、细节等。

(2)命题作文教学,在审题、立意、选材的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假如学生不具备想象力,那就会不堪设想,学生写出的作文那一定是没有血肉的干巴巴作文。因此,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的过程,又是一个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

(3)给材料作文中的续写、扩写,要求学生能根据材料的内容和要求,把原来内容简单、笼统的短文或片断等,经过作者的再创作,扩展成内容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学生在扩展、再创作的过程,必然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因此这种作文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好时机。

三、在教学形式上注重把握导入

1.在听的过程中催生想象力

教学中在学生听故事,听朗读,听题目等之前,向他们讲明听的要求,提出听的过程中需思考的问题,或者故意设置悬念,让他们有目的地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2.在说的过程中训练想象力

一是评说,就是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对课文中写的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种说法、一种现象、一段对话乃至一句话,加以评论;或对课堂上某个同学的发言、演示、操作进行评价等,评说的过程,就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就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二是复述,让学生在课堂上复述课文内容或某个情节,某个场景,或将某某讲的话或故事再复述一遍,也就训练了想象力。三是描述,让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或某一局部细节作必要的想象性的补充描述;或看图描述,说图意,说图意以外的补充内容;或看实物描述,说形状、大小、颜色、结构、用途,说对实物的感受等;或描述操作、演示过程等,以上这些描述,就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在读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教学中通过朗读,可以进一步意会课文中语句的含义,想象其情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读的过程,同样也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4.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升想象力

教学中让学生带着目的、任务观察插图,观察影像画面,观察实物,观察操作演示等,这种观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的性的,有任务的,学生要将观察的结果说出来,这种观察的过程必有思维和想象,因此观察的过程也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抓住兴趣

(1)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变式”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演示法、抢答法、自学法、游戏法等,让学生自始至终处在新奇、兴奋的状态中,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2)巧妙设计练习题,在习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宽广的想象空间,创造空间。

(3)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中,感受真情、真意、真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训练想象力。

教师对学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求职 伦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求职伦理的内涵

大学生求职伦理是指在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各自对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及为了实现这样诉求而产生的行为,并在这种的情况下形成的价值选择、心理调适和是非判断的过程。

二、企业和大学生之间的伦理冲突

伦理学家黄建中认为:行为的特征是受意识支配,行为是有机体受意识支配的实际反映活动。相应的,伦理行为的特征是受具有道德价值的意识之支配、是受具有道德价值又可以进行道德评价的意识支配的行为,说到底,也就是受利害己他意识支配的行为。 大学生在求职以及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两者的伦理行为不是一致的,而是受到各自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利益追求影响的。

(一)生存发展的双重价值冲突。

目前而言,大学生求职时往往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希望有稳定的收入、宽松舒服的工作环境,甚至有的海归学生不了解国内就业情况,设定了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的求职目标。然而,企业招聘员工是由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状况决定的,其本身是一个盈利性组织,并不是慈善机构,当企业的员工人数能够满足自身的经营发展需要即可,并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大学生和企业的生存发展目标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

(二)双重价值观下的动机行为的无法协调。

如上文所述,企业有经营发展目标,刚毕业大学生有着生存发展目标。根据伦理行为理论,企业和大学生在各自的伦理观指导下产生了各自的行为,而这两种行为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是不协调的。对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稳定、有保障的工作环境是他们的首选,这就造成了现在考公务员的热潮。但是现实中公务员的岗位毕竟有限,大多数的大学生毕业还是进入企业工作,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行业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的辛苦程度。因此,很多企业的工作强度较大,甚至有的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保证企业发展的活力。这些都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和竞争压力,逐渐产生职业怠倦,造成岗位的流动性加大。

(三)大学生实际能力与职业岗位要求的不匹配。

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更倾向于招聘有相应岗位工作经验的员工,即无需培训就能上岗的员工。而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接受的更多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因此在求职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受个人的喜好和职业目标的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对工作岗位和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最后造成了在招聘的过程中遭到了企业的拒绝,比如很多大学生希期望进入奢侈品、IT等热门行业,去应聘这些行业里的总经理助理等高级岗位,而这些岗位都是有经验、年龄较大的员工才能胜任的。因此,刚毕业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不符合部分岗位的要求的。

(四)大学生与企业缺少平等的对话机制。

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大学生和企业的沟通是不对称的,缺乏平等的对话机制。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学历不高、没有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应聘于一些大型知名企业时,显得不自信甚至感到自卑。在一些岗位上的面试时,企业的面试人员往往站在更高的对话平台上,忽略了大学生真实的心理状态,甚至有些对大学生在行为或者语言上表现出不满,缺少人性化的关怀,而对一些有经验的人员往往显得更加的热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应有的话语权。同时,双重面试标准对大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企业对看重的是大学生的面试准备情况和发展的潜力,对已工作人员看重的则是对行业的了解和工作经验,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缺乏的。

三、大学生求职伦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求职观,提高自我求职竞争力。

作为求职过程的主动者,大学生首先要有正确的求职伦理观,对求职的岗位一是要符合自己的切身实际,既不能要求过高,更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二是要考虑到企业的用人要求,熟悉岗位的性质、内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注重自我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发现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手段。

在就业指导思想上学校要将就业率和新生报到率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尽量保证当年就业率与新生报到率相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数量有保障的教师就业指导队伍;在指导方式上主要以职业生涯培训课程为主,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价值取向和性格等其它职业能力的分析,帮助大学生全面充分的认识自我,培养他们合理的求职期望。

(三)用人单位应正确发挥就业主体的作用,合理招聘大学生。

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大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用人单位应尽的社会责任。用人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是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今后发展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应该“应人尽其才、应才尽其用”,实事求是,更不能歧视弱势学生群体,最终实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间的双赢。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注释:

教师对学生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培养优势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脚步的逐渐加快,我们的教育怎么才能培养出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的人才,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目前的初中基础教育以及新课标才要求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放到重要位置。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质呢?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治根于心,其声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文素质是人们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而学生应该具有的人文素质是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甚至整个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能够使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之中的关系,并且不停的追求自身人文品质的完美。

一、为什么要进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1、未来社会需要具有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在《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实验设想》中提出的未来人才素质目标是:具有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感;奋斗与实干精神;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意志;工作的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善于解决问题、捕捉信息的初步能力;珍惜时间与注重效率的观念;健康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21世纪里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竞争,而竞争的最根本条件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素质的好坏取决于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最核心的语文教育,应该要放眼于市场的长远利益,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以便适应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需求,更适应于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

2、学生初中阶段需要受到人文素质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人格素质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渐形成,他们性格的可塑性很强,接受能力也很强,正是急需人文素质滋养的好时期,初中语文教育也正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其“载守明理、表情达意、文道统一”的优势,就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素质的培养贯穿整个初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是无法想象的。

3、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育要体现人文思想

在文章的开始,我们就提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争论的探索的结果。在以前的教学大纲中,只是提出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言文字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我们不反对这是错误的,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具有人文思想的文学作品,能够影响学生,激励学生,改变学生的观念,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初中语文教育应该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只有二者共同进步时,才能说我们进行了真正的语文教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学生、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初中教育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的优势

1、语文教育开发了语文学习资源,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条件。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人文学科,包括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资源。初中语文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多给学生讲一些我们生活中的的实例,真正的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统一在一起。课外的很多人文资源都比较直接,教师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语文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习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从初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的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长处,适当的给以鼓励和肯定,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再辅以人文知识的学习,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供了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点,给学生留下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理解、关心他们,创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发展,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3、初中语文教师能注重学生人格的形成,并在形成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关键。

语文教师不仅要能教书育人,还要能在自己的课程之外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也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初中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用宽容和感动帮助他们养成正确人格,有助于更加完善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其中就包括学生的人文素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提到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我国丰富的人文知识,加强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了解,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初中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项具有进步意义的工作,将语文的实用性和文化性结合在一起,开拓了教育的事业,为学生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恩.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几点思考【J】.语文天地.2011年

【2】罗丽.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中学生人问素质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