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弟子规全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弟子规全文范文1
以上争议由来已久,究竟孰是孰非,请看本期“文化视野”。
《弟子规》算不算经典
从2010年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弟子规》开始,该文逐渐受到社会的追捧。据报道,很多学校和企业都将《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来学习,某些教育培训机构还专门开设《弟子规》课程,甚至在北京地铁站的外墙上,都贴着《弟子规》的宣传图文。
有学者认为,《弟子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其作者李毓秀仅是清代乡间文人,屡试不第,在学术上并无大成就,其所作《弟子规》到晚清才在私塾中流行。1911年后,教育界开始推广新式小学生教材,《弟子规》终被时代所淘汰。上世纪90年代,被商业包装后的“传统文化产品”从台湾引入大陆,《弟子规》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可参见本刊2016年第10期少儿读经话题)。
说起来,相比成书于宋朝的少儿蒙学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确实算不上“历史悠久”,其内容大多是改编自《论语》《礼记》及朱熹摘录的《童蒙须知》等儒家经典,介绍的是封建礼俗、日常礼节、社交规范,仅供儿童启蒙开智使用,被视为国学经典名不副实。况且,《弟子规》中还含有无条件服从父母、男尊女卑、轻视体力劳动等消极落后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文本价值。
《弟子规》以角进行编写,全文1080字中,用了43个“勿”字教导儿童“不要如何”。这样的训导口吻其实不太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忽视了孩子成长的特性,而且其中多处表述难以道明说清,如:“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对儿童而言,理解何谓“仁”太难,要理解“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更属不易。
教育部曾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一书,书中包含了《弟子规》文本,编者在书中提醒读者:“由于古代圣贤往往站在统治者的立场说话,难免有封建礼教的思想及与现代文明冲突的观点,望家长及小读者加以分辨,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有些小学教师认为,与其舍近求远使用《弟子规》,不如直接选用一本更符合儿童心理的新式教材,来阐释古代那些至今有益的道理。
《弟子规》也有诸多优点
钱文忠教授指出,现在的中国人不缺知识,缺的是礼仪和文明,《弟子规》就是一种文明。当今教育重知识技能而轻道德教育,重实用功利而轻思想精神,小学生接受的道德教育空泛而抽象,缺少可操作性。有人曾将《弟子规》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对比,发现两者的内容有一半是重叠的,但相比之下,《弟子规》对小学生而言更具可操作性。
《弟子规》全文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部分,详述人们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方面的行为规范,其核心思想源自孔子、孟子等“圣人”言论,含有“泛爱众”“亲仁”等普世价值观,包含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
难能可贵的是,《弟子规》将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具体化、生活化、场景化,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在教导孩子早上起床后要勤于梳洗,注意个人仪表形象。孩子通过这种日常提醒的作用,能培养起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记忆力好,可塑性强。教育专家认为,《弟子规》三字一句、二句一韵的表达方式,十分适合背诵,不仅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语感,提升其使用母语的能力。
文化研究专家、山东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认为,虽然《三字经》《弟子规》等文章中的确有强调牺牲个性、男尊女卑等消极落后的内容,但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含义,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把不好的东西告诉学生,反而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
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更需要学会谦让和宽容。如何教育好这些孩子,学习《弟子规》其实是不错的选择,通过日常学习与熏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家庭的和谐、社会风气的净化均有莫大的益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弟子规》,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在领会《弟子规》精义的前提下,变通、灵活地进行学习。成书于三百多年前的《弟子规》,必然有其时代局限性,当代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其中某些违背现代社会文明的内容,可以对其加以改造或摒弃,如“亲有疾,药先尝”,不妨改为“亲有疾,要照看”,既浅显易懂,又不改变原文所倡导的精神。
近年来,不少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尝试将选编后的《弟子规》纳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师生们诵读学习,践行其中的礼仪规范。通过学习《弟子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学校的教风、学风也变得越来越好。
河南省漯河市第十五中学以《弟子规》治校,要求老师首先做出表率,见面相互鞠躬问好,学生逐渐受到感染,纷纷效仿。该校还制定了相关课程与活动方案,开展师生同背《弟子规》、国旗下诠释《弟子规》、会议前齐诵《弟子规》、中华传统文化演讲会等活动。一年来,该校校园风气明显得到改善,文明礼仪教育成为全市的典范。
类似的报道不胜枚举。使用正确的方式学习《弟子规》,必将收到很大的益处。今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要做好教材体系建设、拓展校园文化等四件事,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覆盖至各个学段,融入学生的教材体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了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底子才能打得牢。
弟子规全文范文2
【关键词】弟子规 修身 养性 实践
近年来,在一些有识之士不遗余力的倡导与推广下,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掀起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令人欢欣鼓舞。晚清蒙学规范类伦理著作《弟子规》,这本此前鲜为人知的启蒙读物亦受到许多幼儿园、中小学校,甚至知名企业的热棒。2010年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之后,坊间、学界对《弟子规》的争议更是此起彼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山东省教育部门则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弟子规》热推动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和更多的年轻父母更加关注孩子行为规范教育,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理性思考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问题。
一、理性批判是前提
在对看待《弟子规》等传统读物这个问题上,我们往往会“一叶障目”,其实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在今天还有用的内容,而不是关注它无用之处。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的东西拿到现在来用,肯定有不适用的地方。一大筐苹果,我们不捡那些好的来吃,为什么专挑那几个烂的呢。人的价值观是由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社会道德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学生易受不良思想影响,更应该拷问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而不是教材本身。湖北黄冈市高中语文教师周洁说,对孩子价值观的影响关键不在于所读的文本本身,而是外界的引导,我教了20多年书,没见过学生因为学了《孔雀东南飞》自杀殉情,也没见过学生学孔乙己去图书馆偷书的。凭心而论,《弟子规》的确有强调繁文缛节、牺牲个性、男尊女卑、塑造奴化人格等消极落后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适宜。但是,还是主张全文背诵,这些作品是顺畅、完整的整体,它有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大可不必断章取义,咬文嚼字,患得患失。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把不好的东西告诉学生,可以提升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
二、躬身笃行是根本
先贤训言,句句实在,不只是说说而已,乃是实证所得,贵在得意忘言,重在付诸行动,在实践中求真知。有道是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现行体制培养出来的中小学生、大学生,直至研究生均缺乏良好的文明习惯,就是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等起码的公众德修养也难以养成,一些企业家也在感叹,招来的高学历人才知识结构没问题,技能操作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得规矩。说到底,不是学的不多,而是习的太少。一位智者坦言,四书五经十三经、《四库全书》,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在天平的一边;天平的另一边是《弟子规》,也就是笃行。即便是四书五经十三经、《四库全书》都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躬身笃行,那也只是助长人的傲慢之心,博学无益,一言以蔽之。还有一位学者也说离开水的岸边教儿童学游泳,儿童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生活是道德的平台,道德教化需要在生活这个平台上进行,离开了活生生的生活情境,道德教育就成为空中楼阁,只剩下一大堆的教条理论。尤其在学习《弟子规》时,更是如此,否则最后大家手上都有了一把圣贤的标尺,却只会用来衡量、评价、要求别人。因此,只有通过劳动体验,才能体会辛劳、养成感恩的品质,同时培养了自理能力和责任感,避免坐享其成的坏习惯以及意志薄弱等不良性格。
三、拓展诵读是关键
古代圣贤在立身行道方面总结出了《弟子规》,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常常让孩子在年幼时开始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通过以儒家伦理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修养的熏陶,进而达到培养知书达礼的儒雅君子目的。一般认为,初入国学之门者,从诵读孝弟三百千、学庸论语等等经典著作开始的,循序渐进,不必局限于《弟子规》,对于一段经典,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也并非一成不变。经典的真谛,在于启发人的心智,提升人的境界,读多了,自然融会贯通,这本没有提到的,那本可能说了;前文没提到的,后面可能说了;此处简单说,彼处可能详解;真正做到“以经解经,以经悟经”。经过持之以恒的诵读、领悟、实践,时时处处都在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金科玉律,当我们独处时达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境界,当我们面对形形的物欲风气,都能观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果真如此,别说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这些小细节,就是马加爵、范美忠、药家鑫、机场刺母事件,乃至倍受国人困扰的“三聚氰氨”、“苏丹红”、“毒奶粉”等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
弟子规全文范文3
【关键词】如何做人;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班级管理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从学生的日常规范管理中,我深知做人对于学生成才的重要,一个学生如果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才能发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近年来,在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学《弟子规》过程中,通过与班级学生一同走进《弟子规》的学习,我也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道当中。
一、以《弟子规》为准绳,践行《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这些孩子大多的“自我意识”非常强,他们不愿意按照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做事,不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总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和同学相处时往往不懂得谦让和宽容,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大动干戈,以至于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如何教育好这些独生子女,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带给教师新的任务和挑战。蒙学经典教材《弟子规》精辟地列举出为人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纠正独生子女的这些偏颇。我把《弟子规》的学习作为班级思想工作的重点,向学生逐步提出注意点,要求学生自觉做到。在教学实践中一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一边时刻关注班内整体的动态,要求提出来了,注意点指出来了一旦发现学生有好的或不好的什么苗头,就立即加以表扬或指正或个别谈话找根由,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对任何有关班级利害冲突的事都要走在学生的前头。
二、结合《弟子规》学习,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
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例如要求学生全文背诵《弟子规》,用《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开展“弟子规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通过听、说、读、演等形式,同学们将书本上的内容与自己的行为结合起来,查找不足。我将《弟子规》定为学生的行为准绳,作为班级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好或不好的苗头,就立即加以表扬或指正,有效的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还结合《弟子规》对学生展开了全面的素质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课堂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等。
三、在践行《弟子规》中,班主任要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
班主任要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正人先正身。教育区别于其它劳动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示范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班主任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时时处处事事都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言传身教,学校的各项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无论课上课下,班主任都同本班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随时随地都在用自己那两只敏感的眼睛观察着班主任,视为认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这种每日每时的现实关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学生就会在这方面或那方面趋向于班主任。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灵魂中是其他方面的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其他任何手段代替不了的,因而这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也是最有成效的教育手段。同时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学生。《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学生。一位好的班主任,应具备正确的班主任职业价值观,要把爱心献给每一位学生,无论他是出生于什么家庭,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让老师的行为使《弟子规》经典变成学生自己的血肉灵魂。
四、让《弟子规》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弟子规》的“入则孝”要求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小!备有古人言“百善孝为先”如果班主任用《弟子规》来教导学生,给家长按摩、捶背、洗脚、倒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房间,吃过饭后收拾碗筷、洗碗擦地等等。让其做到孝顺父母。虽然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但是懂得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尽可能地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弟子规》的“出则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待人处物,应该怎么为人处世。话说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成为高尚的人,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是个高尚的人,那么就可以让这个世界少了一个卑鄙的人了。
《弟子规》中的德育内容、思想与主要方法对我们当前的班级管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在生活和学习中引领学生去学习、践行《弟子规》,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海哨.践行《弟子规》班级管理更出色
弟子规全文范文4
关键词:《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现代价值;传统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当下,由于受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的影响,重塑我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迫在眉睫。清代蒙学教材《弟子规》中的礼仪教育是儒家思想的入门典范,近年来出现了各类学校热推《弟子规》的现象。本文以“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为原则,旨在通过古今对比思考,分析《弟子规》的传统教育思想对现代礼仪教育的价值。
一、《弟子规》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弟子规》源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讲的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孝、悌、仁、爱。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全文360句,共1080字,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1.家庭礼仪教育。“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在阐述入则孝的56个句子中,主要是讲对待父母应有的礼仪规范,主要谈到有四个方面:(1)听从父母的教导。“父母呼,应勿缓”句是讲父母招呼子女、有事情吩咐子女做的时候,子女要言语和行动上不拖延。父母在教导子女的时候,子女要恭敬的聆听,接受父母的责备与批评。(2)体贴照顾父母。“亲所好,力为具”句是说子女要了解父母的爱好,体贴父母的想法,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修炼好自己的品行,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3)经常与父母沟通。“亲有过,谏使更”句是讲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在父母犯错时,子女要耐心与之沟通交流,注重方式。(4)思念父母。“丧三年,常悲咽”是说父母去世后,子女应尽丧礼。而对于当今社会父母去世后子女在家守孝三年很难做到,但心中对父母的那份感情不能淡化,要经常感念父母的恩情。
2.个人礼仪教育。个人礼仪主要是有关个人谈吐、举止、服饰等外在礼仪。在《弟子规》中详细规定了个人在言谈举止方面的礼仪规范。(1)语言方面的要求。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要讲得太快太急、模糊不清。(2)仪表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服装仪容应当整齐清洁,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3)仪态方面的要求。年少的时候,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了酒,就会丑态百出。(4)个人服饰的要求。在穿戴方面,应该重视衣服的整洁大方,而不是华彩艳丽,平时的穿戴不但要符合我们的身份,也要与自己的家庭条件相吻合。
3.社交礼仪教育。儒家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注重礼仪。(1)社交礼仪原则。在《弟子规》“出则悌”篇中着重谈到了交往礼仪。首先是谈到社交礼仪的两大原则:一是尊重原则。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要怀尊敬之心对待交往的每一个人。二是信用原则。信”在古代人际交往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最基本的原则。《弟子规》“信”篇对诚信的描述对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树立和保持诚信形象有着深远意义。(2)社交言语辞令规范。讲到当子女听到长辈呼喊某人时,应该立刻替长辈去叫被叫者。如果被叫的人不在,子女要马上到长辈那里,看看有什么事情要做。(3)社交行为举止规范。如讲到长辈问子女话时,子女要立即起身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能东张西望。
4.求学礼仪教育。《弟子规》中的求学礼仪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1)讲力行与学文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学生不能死读书,因为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气,但也不能一味力行而不读书学习,那样会成为一个固执己见,不明事理的人。这对于当今教育处理理论知与实践引导的关系无疑有很大的启示。(2)讲读书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学生读书要专心致志,要用功,要多思多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3)讲读书礼仪习惯养成。要求学生读书的房间要收拾整齐,墙壁、桌子要保持整洁干净。
二、《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的现代意义
1.家庭礼仪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家族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维系依靠的是亲情,家庭的稳定和谐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所以中国古代读书人讲“修身,治家,平天下”。《弟子规》中的家庭礼仪教育充分体现了儒家孝道思想,这对于重塑当今中国孝道文化以及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2.个人礼仪教育。《弟子规》中的个人礼仪教育,其“礼”精神内核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修身、自律精神,表现外在形式就是言行举止、衣着外貌等一系列要求。在儒家思想统治的中国古代,这是对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当今礼仪教育,《弟子规》中的个人礼仪教育不能只注重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引导,有“礼”、有“仪”,方能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
3.社交礼仪教育。在中国传统人际交往社会里,“敬”、“信”是儒家提倡的人际交往首要原则。当今社会,对于我国商业诚信危机,在企业重塑“信”的原则迫在眉睫。而对于当今教育而言,在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大形势下,我们勿必保持清醒,把孩子的德育摆在首位。《弟子规》中的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孩子交往品质的培养,从小养成“敬”、“信”的品格,也有助于我国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4.求学礼仪教育。对于当今科学时代,知识就是力量的背景下,学校、家庭都一味追求孩子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现象。《弟子规》中的求学礼仪教育对于我们当今德行教育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一是摆正德行修养与知识学习的关系。二是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不是一味地让孩子多读书,读死书。
三、《弟子规》礼仪教育内容的现代反思
1.自由个性的发展。由于中国以儒家为统治思想的传统社会里,过于强调伦理次序,强调权威,强调服从。因此,传统教育存在忽略个体发展的弊端,不利于培养自由的儿童。《弟子规》伤害儿童的自由,主要表现是对儿童天性的抑制。如“说话多,不如少,多易错,少易好”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与当今社会的开放交流环境对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高标准要求不相符合。基于这些弊端,学校和家庭在推行《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的时候,不能全盘照本宣科,在内容上必须进行甄选和指导。
2.公民意识的培养。《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对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意识,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民主精神。现代文明需要追求建设民主社会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而《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中缺乏这种民主精神,内容中有过于强调言听计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民主思想是冲突的。二是《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平等对话精神。儿童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认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于当今教育而言,就是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而受历史条件限制,由于中国传统礼仪负载了政治、道德、社会等太多的功能,《弟子规》礼仪教育思想缺乏于平等对话精神,主要表现在封建权威等级思想要“挞无怨”;面对尊长要“勿见能”;子弟与长辈之间更多强调遵循“儒家”权威的伦理思想,子弟没有主体性发展及人格平等。因此对于当今民主社会的建设,《弟子规》的礼仪教育思想首先应该要打破等级性,向平等的人际交往模式转换。二是要对于缺失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进行扬弃。
四、结语
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的礼节、仪式、风尚、习俗、节令、规章和典制等,这些礼仪习俗反映了我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勾画了我国民族的历史风貌。“礼”正是这种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而《弟子规》就是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写成。学习《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对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美德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古为今用,如何将《弟子规》的礼仪教育学习与中国当今和谐文明社会建设要求结合起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作者:王漾 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51.
[2]杨万霖.弟子规:一半很重要,另一半很糟糕[J].黑龙江史志,2010:45.
弟子规全文范文5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彼得·纽马克 《弟子规》
一、引言
作为翻译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翻译批评所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对众多的翻译作品进行评论,或对纷纭的翻译现象做出解释,还要通过这种评论或解释,对翻译活动进行影响,指导它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对翻译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强,在翻译批评理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是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在其著述中提出的关于翻译批评的理论对我们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弟子规》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德风范的启蒙读物,该书是清代学者李毓秀所撰写的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每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内容合乎我国古代礼仪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体现,又合辙押韵,便于诵读,虽然已经过去了300多年,流传至今,但对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熏陶及现代社会人际和谐交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毫无疑问,《弟子规》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它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剔除其中不适合当今中国社会的内容,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相信这也是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翻译《弟子规》的初衷。
二、翻译批评的重要性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条重要纽带”。[1]纽马克认为翻译批评有五大目的:提高翻译质量;为翻译教学提供实例;阐明特定时期特定领域内的翻译观念;帮助理解名家名作和名家译作;比较原语和译语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异同。另外,翻译批评应当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不仅要阐明对翻译进行批评的原则、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在批评的内容方面还要涉及译者在翻译实践中遵循的翻译理论原则与运用的具体翻译方法及译文的社会价值。[2]
三、彼得·纽马克翻译批评视角下的《弟子规》译本评析
按照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翻译批评应当包括五个步骤:分析原文,着重分析其写作意图及功能;分析译者对原文目的的阐释,翻译方法及译文的读者;选择原文和译文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对比;从译者和批评者的角度评价译文;评价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2]以下就依照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以上翻译批评方法对郭著章先生和顾丹柯先生所译的《弟子规》作简要的评析与比较,具体来说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一)分析原文
彼得·纽马克指出,分析原文应包括对作者写作意图、文本类型、语言特色及文本主题的分析。[1]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总纲要。[3]作为一本青少年道德启蒙读物,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是集中国传统家训、家规、家教之大成。[3]首先,从文本类型来看,彼得·纽马克借助于逻辑学、哲学、语言学等一些跨学科知识,按照语言的功能将文本类型分为诗歌、小说、戏剧等富于想象的文学作品、权威性的声明、自传、散文、私人通信等,属于表达功能型的文本;以科技、工商、经济为主题的一切格式文本属于信息功能型文本;能够感染读者并使其获得信息的所有文本称之为呼唤功能型文本。[4]按照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的分类,《弟子规》就属于能够使读者获得作者想要传达信息的呼唤功能性文本。其次,就语言特色而言,《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内容浅显易懂。最后,就文本标题而言,“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涉及所有的人。[3]现代的研究学者指出,《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
(二)分析译文
彼得·纽马克指出:分析译文就是针对译者的分析,重点是考察译者对原文意图的阐释,考察译者选择的翻译方法及读者的针对性。[2]
具体来说,就译者对原文意图的阐释来看,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文都能够做到忠实于原文作者,忠实于译语的规范。也就是说,《弟子规》这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作品的客观真实、材料事实和美学原则基本都在两个译文中得到了准确的再现。
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是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传统的直译法和意译法的概念。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理论,“语义翻译指在译入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而交际翻译指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应尽量等同于原作对原文读者产生的效果”。[2]就翻译方法而言,顾丹柯先生的译文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总体上看属交际翻译。郭著章先生的译文的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发挥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文笔流畅,从总体上看可归入语义翻译。
就译文读者的针对性而言,顾丹柯先生的译文特别适合搞语言研究和相当关注作品形式美因素的读者阅读;郭著章先生的译文因为更加流畅,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因而应该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
(三)原文与两篇译文的对比分析
作为翻译批评的核心部分,彼得·纽马克建议:“原文与译文的对比以语言形式为主,但无须从头至尾进行全面的比较,只需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就足以了解翻译的整体水平了。”[2]鉴于篇幅原因,本文仅以以下例证对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简单评述,以下简称顾译、郭译。
例1:《弟子规》
顾译:Dizi Gui:Dos and Don’ts for Children.[5]
郭译:Standards for Being a Good Student and Child.[6]
作为文本的标题,顾译采用了音译加注的方式,不仅让译文读者能够了解文本的原语名称,而且通过加注进一步阐释了该文本可能涉及的主要内容;郭译针对译语阅读者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西方读者的现实情况采用了意译的方式。相比之下,顾译对原文意图的阐释更为清楚、准确,而郭译的读者针对性更强。
例2:首孝悌,次谨信。[3]
顾译:First,be dutiful to Parents and fraternal to brothers,And then,be strict with yourself and honest to others.[5]
郭译:First it teaches us how to be dutiful to your parents,and how to be respectful and loving to our siblings.
Then it teaches you how to be cautious with all people,matters and things in your daily life and how to be a trustworthy person and to believe the teachings of ancient saints and sages.[6]
作为《弟子规》总序中重要的指导性原则,“首孝悌,次谨信”的意思是做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是要对自己谨慎地约束,对人诚实可信。[7]原语中“悌ti”和“信xin”二字是押韵的,顾译兼顾了原语的这一特色分别用“brothers”和“others”来翻译,从而最大限度地向译语读者展示了原语的音韵效果,更传达了原作的风格;郭译在对原语正确解读的基础之上几乎用释义的方式对原语进行了翻译。二者比较,很明显顾译更精练。事实上,在音韵美的传达上,相对郭译,顾译在其他章节都做得比较到位。
例3:有余力,则学文。[3]
顾译:If you’ve done these and have time to spare,For search for knowledge you must care.[5]
郭译:When you have accomplished all the above duties,you can study further to learn literature and ar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r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ife.[6]
同样作为《弟子规》总序中另一个重要的指导性原则,“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是做好了分内的事如果还有余力,就去学“文”,这里的“文”原指文献典籍,尤其是指儒家经典著作,而用现代的观点来说,可理解为学习文化知识。[5]顾译直接将“文”译为“knowledge”即“知识”,而郭译则将“文”译为“literature and art”即“文学和艺术”,并对学“文”的目的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r cultural and spiritual life.”在对这句话原语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不难看出顾译准确把握了“文”这一字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并用最简洁的方式翻译出来,从而更胜一筹。
例4:兄道友,弟道恭。[3]
顾译:Fraternal love in a family is great,And discord breeds nothing but hate;[5]
郭译:Older siblings should befriend the younger ones,Younger siblings should respect and love the older ones;[6]
作为《弟子规》第三部分“出则悌”中开头重要的两句,“兄道友,弟道恭”的意思是作为兄长对弟妹要友爱,作为弟妹要尊敬兄长,兄弟姊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就包含其中。[3]通过对比以上两个译文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顾译为了阐释原语中“兄友弟恭”的准则没有受原语字面意思的束缚,而是采用了意译的方式说明:兄弟姊妹之间的和睦相处对于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反之则会产生怨恨;郭译则忠实地传达了原语的内涵,从而使译语的读者透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兄弟姊妹相处之道的基本要求。二者相比,郭译因更忠实于原语而略胜一筹。
例5:财物轻,怨何生?[3]
顾译:If material things you depreciate, How could brotherly hostility generate?[5]
郭译:When siblings value their ties more than property and belongings,no resentment will grow among them.[6]
同样出自《弟子规》第三部分“出则悌”中的“财物轻,怨何生?”的意思是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又从何而生呢?[5]原语的句式为反问句,顾译更为忠实于原文沿用了这一句式,而郭译则完全用陈述句来传达原语的含义。因此,单就对原语句式的忠实程度来说,顾译显然更加形象生动,更能传达原作风格。
(四)评价两篇译文的总体质量
首先,从译者的角度出发,彼得·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原文的意义。”[2]他的标准是:准确(accurate即内容准确,事实准确,风格准确)和简洁(economical)。就两篇译文来看,两位译者对于原文内容与译文语言形式辩证关系的处理是得当的,原文中的“恒定内容”即重要的“常量因素”都得到准确的再现。
其次,《弟子规》作为信息性、劝服性文本,顾译和郭译都能做到充分再现原语作者的意图,自然简洁,通俗易懂。笔者认为,顾译文,抓住了原作的特点,使原作内容与形式形成了一个辩证的有机整体;郭译则更多地重新组织句法,运用符合译语习惯的更常见的搭配和词汇,使译文更加流畅地道,简明易懂。
(五)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价值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了古为今用,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从认知到认可,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的深入和扩大。作为《弟子规》核心思想的“孝悌”,一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理性的态度看待孝道,学习孝道,实践孝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3]因此,研究《弟子规》译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意义重大,《弟子规》的翻译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
四、结语
翻译批评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译文质量,彼得·纽马克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上乘的译文就是译文忠实地再现了原文的意图,恰如其分地把握了内容与语言形式的辩证关系。[8]本着这一评价标准,顾丹柯先生和郭著章先生的译文都能忠实再现原作的意图,传达原作寓于字里行间的意义,体现译文语用准确性比所指准确性更重要的特征。正如按照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先生所说:“丹柯先生的译文英文流畅、通顺,表达准确、到位,充分体现了原文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确实达到了‘音美’;从意义上说,他的译作注意遣词造句,语言规范,很好地传递了原作的内容,‘意美’也做到了。”[9]
参考文献:
[1]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许均.当代英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钟茂森.钟博士讲解弟子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4]刘金龙.文本类型、翻译策略与应用翻译研究——以旅游宣传资料英译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2007,VOL30(4).
[5]顾丹柯.孝经·二十四孝·弟子规[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
[6]郭著章.汉英对照蒙学精品(第一分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7]李逸安.中华经典藏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9.
弟子规全文范文6
2011年,河南省疾控中心对全省8个省辖市48所高中13061名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没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73.8%,有轻度自杀意念的占17.2%,有中度自杀意念的占5.3%,自杀意念偏重的占2.1%,有严重自杀意念的占1.6%。26.2%的高中生有过自杀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身边的4个孩子中,可能就有一个有过自杀倾向!
学生厌学、对学习没兴趣的越来越多,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使很多原本阳光的孩子阴云密布。社会上的辅导班,包括一些已上市的辅导机构,大都靠题海战术,没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好习惯的养成问题,智新超越历经三年研发的好习惯养成体系,分为兴趣激发欲、脑力开发渔、习惯养成、食补健脑、穴位增智五大系统,目前已投入运营前三大体系,已培训学生千余名,学生明显变化率99%,出现行光明、耿怡洲、陈博源等令全家感动的众多案例,真正实现通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养成升华一个家族的文化!智新超越产品定位于中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经过培训后,孩子会提高对各学科的兴趣,真正解决孩子厌学情绪,并能提升创新型思维,增强自信。
学习《弟子规》,养成好习惯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其最现实的意义,在于促成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请看孩子们在学习《弟子规》后的日记:
日记一:“乐乐,快去拿筷子。”平常妈妈让我做点小家务,我总是感觉很反感,甚至产生一种怨恨的逆反心理。但是现在,一想到《弟子规》上的“父母命,行勿懒。”呵呵,我就自觉不自觉地去拿筷子了。
日记二:“元旦那天特别冷,妈妈中午回来吃饭,我给她热了一杯牛奶,妈妈夸我长大了,懂事了。其实我是想起《弟子规》中是这样教导我们孝敬父母的——“冬则温,夏则凊。”
“孩子们的日记说的多好啊!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可攻玉的顽石,孩子的心田就像春天的泥土,播什么种,就发什么芽。诵读圣贤经典《弟子规》,可以让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中陶情冶性,养成正心、修身的好习惯,从而迈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贤之道。”智新超越董事长耿军说。
《弟子规》全文1080字,白话文和文言文相间,以平常地方法去背诵、理解、运用《弟子规》,相当地有难度。为了让孩子轻松记住、理解《弟子规》,智新超越研制出了一种快速记忆、理解《弟子规》的学习方法,并进行了全国推广。据实验数据检测,一般的孩子运用此方法只需花10小时就可以把1080字的《弟子规》倒背如流。也因而让智新超越好习惯养成体系被很多教育部门关注,2012年3月份被孟州教育局邀请在孟州育新小学全程运行,目的是通过三个月智新超越好习惯养成教育,在不让孩子多做一道题的前提下,成绩提升、阳光快乐!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学习《弟子规》,智新超越机构还特别制作了《弟子规》学习光盘,通过函授,孩子也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理解《弟子规》。据悉,智新超越机构研制的《弟子规》全套学习光盘经权威部门核定的价格为1280元。对条件宽裕的家庭来说,只要能让孩子学会《弟子规》,家长们会爽快地花1280元为孩子的前程买单。但是,对家庭条件一般的家长来说,1280元并不是一个可以随便开销的小数目。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智新超越特推出了大型公益促销活动:凡在2012年6月1日前购买《弟子规》学习光盘的家长,只需花298元。
智新超越,让平凡的孩子优秀
“看到杂志上每期关于智新超越的报道,我也一度有把孩子送去学习的冲动,但是我又有点信不过,怕是忽悠人的。”智新越超培训班学生曲洋的父亲这样对记者说。
曲洋,智新超越暑期班学员,8岁,家住运城市盐湖区。父母四十多岁才生下这个男孩,因此宠爱有加,孩子从小贪玩、调皮、脾气大。上学后在学校从不做作业,经常被老师责罚,为此,转过好几个学校都无济于事。眼见儿子的学习成绩一年不如一年,父母又气又急。一次偶然的机会,曲爸爸去学校接孩子,发现当地有智新越超现场观摩会。
观摩会现场异常火热,与之提供了脑力开发的六大课程:①、创新型思维迅速提升的三大方法;②、中文能力量化提升——弟子规两天正倒背如流;③、大脑储存英语的12种方法;④、快速提升成绩的秘笈;⑤、思维导图各学科使用方法;⑥、感恩增慧。以课程培训来提高孩子对学习科目的兴趣,并与之养成好习惯。还可以着重培养孩子的家族习惯。
智新超越产品不仅仅提供培训课程,还提供视频教学光盘,价格在398元—998元之间,看完后感到没价值可退费。更有成功案例组编成互动型好习惯养成系列书籍,如《三个月内让公立学校最差的一个班成为全市第一的奥秘》,《我家族的孩子为什么都是第一名》,《好习惯感动一个城市》等,价格在19元—198元之间,不满意可退货。
曲爸爸就这样被智新超越的产品所吸引了,在现场爽快地给孩子报了名。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参加培训的第一天曲洋就打人闹事,还绝食。培训八天,有三节课是杨校长陪他在办公室度过。八天基础课程培训结束后,通过考试,杨校长意外发现,尽管他没有认真上课,但通过特殊的脑力潜能开发训练后,也能记着不少的英语单词。于是针对曲洋的情况,在复训时,杨校长特别交代老师注意他的知识巩固。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训,曲洋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前一上英语课就头疼的他,竟能一分钟记住三个单词,在期中考试中英语成绩也从以前的68分提高到95分,去年年底还被选为了班长。
后来,曲爸爸乘胜追击,又报名了杰果养成教育。现在,即便是曲爸爸不在身边,曲洋也会自己安排时间,主动学习。
“真的没想到孩子成长的如此快,如此懂事,现在,我不必为孩子的学习劳神费力了,我又可以花大把的时间去追求我想要的事业了,”曲爸爸不由地感叹,“智新超越培训太神奇了。”
智新超越,让加盟商名利双收
智新超越的卓越表现,迅速引来了无数追随者。
“没有什么比从事教育事业来的更高尚的了。”来自河南孟州的可林自从加盟了智新超越后,心中的自豪感不由顿生。可林年轻时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可由于当时家里条件差,自己读的书少,这个意愿一直未成,年轻时通过搞运输,拉货积攒了第一桶金后,老李生意越做越大。可闲暇时刻,儿时的教师梦时不时涌上心头,智新超越的出现,让可林的眼睛顿然一亮,他好像找到了儿时的梦想。
接触智新超越的机会是偶然的。可林参加儿子所在学校的家长会时,听见了很多家长都在议论智力超越的神奇效果。“经过几天的综合集训,孩子的聪慧度、感恩心、感召力将会有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孩子的记忆力,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成绩的飞速提高”,听到这样的介绍时,可林的第一感觉是这肯定是忽悠人的。可两个月后与朋友的一次聊天,让可林彻底改变了对智新超越的看法。这位朋友兴奋地告诉他孩子以前是典型的问题学生,调皮捣蛋,可自从听了智新超越的课程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成绩是直线飙升,而且也变得礼貌懂事多了,孩子变化真的是太大了。一席话,让可林顿时想起孩子的这些改变,不就是智新超越所说的那几个方面提升的具体表现吗?
第二天,可林就联系了智新超越的项目组。当听到智新超越的科学系统的培训课程时,可林感觉到自己不仅是找到了一门赚钱的生意,更是将儿时的梦想也一并实现。可林将自己的运输生意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了智新超越的运营中。
在智新超越总部的支持下,可林用一周的时间启动了当地市场,成果观摩会第一期举办便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当场就有37名学生报名参加智新超越脑力培训。观摩会现场三个小时内收益达二十多万,一次性收回投资,接着第二场观摩会又获佳绩,招到62名学员,加上后面陆续报的已有158名学生,直接产生的经济价值100多万元!
这位智新超越的共赢商,在收获财富的同时,切实地感受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祖国的花朵,就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为家长们圆梦,这是一项多么有意义的事业啊!
开辟家长课堂,让普天下的孩子受益
“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不能像教育部门颁发指令一样,让全国各地的孩子都能在第一时间受益。为此,我们特别策划了现场展示活动,即和各地的新华书店联手,开辟‘家长课堂’,邀请家长去听课,让家长通过智新超越的新颖方法亲自体验在几小时内把《弟子规》倒背如流的乐趣,从而让家长们自己感觉是否值得把孩子送到智新超越培训、学习。”智新超越董事长耿军告诉记者,“让孩子参加‘智新超越’,首先得搞定家长,让家长觉得值!”
据悉,智新超越的终身使命:将建立一万所家长课堂,培养好习惯养成学员两亿人,影响30亿人因智新超越好习惯养成教育受益,把与家庭、学校开心配合的好习惯养成体系写进中国教育大纲,并在全球推广!
根据智新超越2012年发展规划,全年将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开展10000次“家长课堂”,已有商的地区,和商共同举办,所得收益,双方分成。还没有设商的地区,从即日起开始诚征合作伙伴,如果读者您对教育事业感兴趣,不妨现在就开始联系智新超越总部,以抢占先机。
智新超越,名利双收,不可多得的机遇!
【相关链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液晶教学楼4200厅
电话:4006—19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