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9.2;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5.03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由表1可以看出,1994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为4.2万人,而到了2014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已达80.2万人,在短短20年时间里,录取人数就增加了将近20倍。面对着这样大规模硕士研究生扩生扩张的情况,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是企业界主要的管理理论之一,由于它能够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并且能够让流程产出产品增值的特点,目前正在被各大企业所广泛应用。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流程增值是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核心思想。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也追求管理效率,寄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来培养出更优秀、更多的人才,将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引入到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是对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为现有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业务流程再造概念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目标

(一)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概念

Hammer博士(美国管理大师)于1990年在国际著名期刊《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文章,该文首先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BPR)的概念,此后有大量的学者从事相关研究。从目前来看,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定义进行了概况,但总的来说,业务流程再造(BPR)是指基于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以及顾客需求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以企业流程为中心来重新再造、重新设计、重新思考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组织结构,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产品质量、顾客满意度、经营生产成本、柔度等性能指标。业务流程再造(BPR)可分为信息技术应用、组织结构改革、人事管理改革和管理系统改革四个层面。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的目标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流程是一种能够有效联系部门、任务、人员、岗位等多种因素协同作业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或是水平,亦或者是横向。业务流程再造(BPR)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目标在于用灵活的流程来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降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成本。学生能力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体现内容,可以基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学校自身的满意度、学生个人的满意度三者来予以衡量,以便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

二、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模式的类型及其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将业务流程再造模型引入到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远远早于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种主要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是学术管理主导模式,以日本、德国、意大利为代表。其主要决策机构是由众多教授组成的评议会,评议会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很多事务都有审议决策权,不仅是教学管理,还包括重大的行政事项,而校长是评议会的主席,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评议会的决议进行执行,但有权对评议会作出的违背法律的决议进行否决,行政系统与教授评议会相互渗透、适当分离,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术管理。

二是学术管理系统(以教授评议会为代表)和行政管理系统(以校长为首)协调运行的模式,以美国为代表。但学校的关于研究生教学事务一直都是由教授评议会来控制,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互不干涉、相互独立,若遇到需要协商解决的事务则通过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来协调。

三是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互制衡的模式,以英国为代表。其也是行政管理系统与教授行会适度影响的模式,教授行会主要负责对于各系部和院系研究生教育事务的管理,权力集中在基层单位,为一个纯粹由教授组成的管理机构,拥有制订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政策的全部权力,而行政权力机构是以理事会为代表,主要职责是批准教师聘任、维修设备、制订计划、筹措经费等。理事会与教授行会既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又保持相互独立。

四是行政管理主导模式,以法国为代表。校长在法国高校的管理职权较大,主持生活委员会、科学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三个机构的工作,校长的行为和决定基本不会受到教授的制约。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法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起主导作用的是行政管理系统,但是学术管理系统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重大事项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建议权,它们可以就学校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分配原则、培养成果、培养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政策等向校务委员会提出建议,并且行政管理系统与学术管理系统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以上四种管理模式是国外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主要模式,其共同点可以归纳为:第一,为了将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高等学校内部都实行委员会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的体制;第二,高等学校内部都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二元结构,以及维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运行的两个系统;第三,为了减少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二者之间的冲突,高等学校都对行政管理机构和学术管理机构的协调互补极为重视,这三点可供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机制创新所借鉴。

三、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的构建

本文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导向,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构建了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再造模型,如图1所示。

(一) 环境因素

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业务流程再造离不开综合评估各种环境要素。众所周知,目前的国际环境具有竞争、开放的特点,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硕士研究生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教育质量管理。因此,高校所制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战略务必要与外部环境相协调,将那些符合环境发展的环节加入到流程再造过程中;与此同时,还应该将那些多余的、无关的、落后的步骤去除。

(二)内部管理体系改革

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大力加强内部管理体系改革,这也是业务流程再造中的首要任务。第一,与企业管理相比,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也追求管理效率,希望能够用最小的成本来培养出更优秀、更多的人才。而以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导向,则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管理体系整个过程的合理性,而这就离不开内部管理体系改革。第二,内部管理体系的改革是离不开质量考评指标的合理设置,质量考评指标应该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综合性,而不只是简单地描述,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考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以旅游者价值为动态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具体申述如下:

1.动态性原则。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K理水平的提高绝不是短期内即可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它不是只在某一个时间点上体现出来,而是更多地注重未来的发展能力和市场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考评指标应该要将研究生教育的动态变化性予以反映出来,要基于相应的发展情况来合理删除或者添加响应的考评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质量考评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意义。

2.可操作性原则。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是高校教学水平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为了便于评价,务必要用可测量的指标或者有形的指标(显性指标)来测量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再选用可靠、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便让整个评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最大限度地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且指标涵义务必要保持清晰,在评价过程中要尽量多采用定量指标,实在不能采用定量指标时才采用定性指标。为了确保能够公正、公平地进行评价,考评指标在设计时务必要听取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的意见,且要努力明确各项考评指标的等级标准、考评方法、考评内容。

3.全面性原则。质量考评指标务必要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要能够将预期目标完整地、全面地体现,所以,要对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内涵予以全面认识,并对各个相关的影响因素予以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够便于制定出全面、完备的质量考评指标体系。

4.可行性原则。首先,可行性原则是指质量考评指标要有较强的可测性,能够通过实地测量、观察来获得每一条指标所规定的内容,以便能够进一步得到明确的结论。其次,可行性原则还指质量考评指标要有较强的可比性,由于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在多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因素和质量目标,若全面采用同一套指标体系评价,就必然会缺乏可比性。

(三)人力资源的保证

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业务流程再造模型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

第一,研究生导师在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中往往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研究生导师要积极更新观念,加强自身修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要努力成为硕士研究生科学精神培育的催化剂。

第二,为了确保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能够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可以选拔一些年轻有为、学术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充实研究生导师队伍,给整个研究生导师队伍增加活力。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以便能够实现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管理、服务管理、科学管理。

第四,创新激励机制、教学激励机制与学术资源分配、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息息相关,也会对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上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如果要切实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就必须要重视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扩大教学业绩考核结果在奖金分配、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的作用,将教师教学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高校务必要让研究生课程教学变得“硬”起来,“实”起来,要充分认识到“质”与“量”的关系,不能仅仅只对教师要求教学工作量,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科研与教学等效评价,形成争上讲台、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四)管理组织结构的改革

一是建立质量评审小组。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质量评审小组对于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质量评审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及相应的专家学者,所选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应该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而所选出的专家学者应该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以便能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予以合理的评审,二者相互结合,实现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相互结合。

二是设置质量监控岗位。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相应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岗位,这些岗位由学校资深的专家和教授来承担,他们可随机抽取参与答辩的研究生论文,可随机听取研究生的意见,可随机监控各系部、各学院的研究生办学质量等等,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五)信息技术的支持平台

众所周知,管理思想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推动,即便是业务流程再造理论(BPR)也是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信息技术在研究生教育流程再造中也会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通常有三种方式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流程再造,如图2所示。第一种方式为作业程序利用共享数据库来进行简化;第二种方式为利用信息技术来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第三种方式是综合以上两种方式。

图2信息技术运用方式与流程再造

笔者认为,第三种方式较为适合于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流程,高校应该要建立起全方位服务系统(如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来对研究生教育活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网络化、数字化。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对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建立起能够动态分析的数据库,以便能够为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这样一来,既能够增进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又能够简化流程,还能够为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

总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要想提高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就必须深化教学与管理改革,可以借鉴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并以之为指导来完善管理,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近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录比统计[DB/OL].(20140424)[20140725].中国教育在线,http:///nnews_6152/20140424/t20140424_1103649.shtml.

[2]陈玉琨,沈玉顺.关于高等教育质量本质的探析[M]//胡祖莹.高等教育评价与质量保证:来自五大洲的最新经验和发现.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2.

[3]WEBER L. If You Believe You are Good,Try Institutional Evaluator[M]//AMARAI. A,ROVIOJOHANSSON A,ROSA M J,WESTERHEIJDEN D. Essays on Supportive Peer Review. 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cr, 2012:253262.

[4]DEEM R. New Managerialism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s and Culture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08,8(1):1770.

[5]FULTON O. Higher Education Governance in the UK: Change and Continuity[M]//AMARAI.A,JONES U, KARSETH. Governing Higher Education: 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Kordrccht: Kluwcr, 2012:187211.

[6]吴丽丽.流程再造(BPR)理论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6,16(3):171178.

[7]Braxton J M, Luckcyw,Holland P. Institutionalizing a broader view of scholarship through Boyer's four domains[J].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2,29(2):130135.

[8]Boyer E L.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 [R]. New Jersey: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9]Shulman L S. From Minsk to Pinsk: Why a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The Journal of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0,21(1):4852.

[10]Pate1 F. Exploring a new model and approach to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the scholarship teaching academy[J/OL].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10,1(1):130136.

[11]Kreber C.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 comparison of conceptions held by experts and regular academic staff[J]. Higher Education, 2003,46: 93121.

[12]BRAUN D. New Managerialism and th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ie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M]//BRAUN D. MERRIEN F X. Towards a New Model of Governance for Universities? A Comparative View. LondonPhiladelphia: Jessica Kingslcy, 2009:239261.

[13]Boyer Professoriate E. I.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inceton, N. J[J].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0,45(11):1524.

行政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2

关键词:体育社团;学生;学校;管理

近些年来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承担起了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体育社团仍旧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将直接的决定着体育社团能够更好的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问题分析

(一)体育社团管理理念滞后。

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在体育社团管理方面的局面已经被充分的打开了,但是存在的问题仍是行政管理为主的老旧管理理念,这就非常容易导致出现过多的隐性干预,最终导致体育社团自主管理跟不上。

(二)体育社团监督管理缺位。

高校的体育社团本身就属于学生自发组织的,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社团必然会在管理经验上有所匮乏,所以这时候对其的监督管理就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当前很多的高校并没有针对体育社团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管理缺位现象。

(三)社团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在社团管理当中管理制度是高效管理的保障,虽然当前很多的体育社团都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在可操作性上并不强。另外社团管理还涉及到财务管理,体育社团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纵观当前的高校体育社团经费最大的问题就是配合和整合性较差,没有细化、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经费管理制度,也尚未与相应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接轨。

(四)相应人员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

在体育社团当前涉及到的人员管理对象主要有社团成员及指导教师,对这些人的人员规划、配置、激励、考核等能够更好的发挥出社团的潜力和能动性,使得整个社团目标更好的达成,但是从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不难看出其在该方面的管理中缺乏系统的规划,相应的机制建设的也不够完善,在人员培养方面严重的不足,针对社员的管理较为困难,针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没有可行的激励措施。

二、导致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

例如体育社团活动是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施的,但是当前很多的高校并未给体育社团专门的活动设施及场地,所以体育社团在开展活动的时候都必须向学校进行场地和设施的申请,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体育社团也是需要在没有教学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些对于社团的影响及发展都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之所以产生这类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高校的相应部分对其管理的不够重视,既无法在其经费及场地管理、制度管理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也无法在相应的指导教师管理方面给予政策和支持。

(二)社团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社团管理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个社团的管理及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社团管理都是由学生处、校团委来负责的,并且采取的是任命的方式,这种方式非常容易会导致出现负责人服务意识差、很难获得社员认可及支持等问题的出现,那么最终导致的就是体育社团凝聚力不足,社团管理混乱的现象。

(三)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够。

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管理及制度的规范不可分割,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社团管理仍旧笼罩在行政化的管理阴影之下,这样的管理方式与自发组织的群众性组织性质的体育社团是相违背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足从外部来看导致了社团的管理和监督问题,内部来看社团成员组织、管理及分工混y,表现为社团成员退社、活动盲目性、积极性不高。另外很多体育社团都陷入到了短期的规划而无长期规划的困局当中,这些都会导致体育社团在总体规划上欠缺,社团成员活动参与性不足等问题的出现。

三、加强高校体育社团管理的具体对策

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来说管理是保障,科学化的管理能够促进社团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制度机制、活动及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组织及整合管理。那么要想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性的进行改善,那么具体的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努力。

1.高校的相应部门应该加强对体育社团重视程度:首先作为高校来说应该在经费支持上有所侧重,保证体育社团能够有足够的经费及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于那些经费相对较为充足的社团可以利用经费支持去提升活动的层次,从而吸纳更多的社团成员;其次,高校在体育社团活动的设施及场地需求方面还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以减少社团在场地及设施方面的费用;第三高校还应该对指导教师方面给予合理的配置,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社团管理当中来。

2.对社团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体育社团管理机制应该具有整体性、教育性、政策性及可操作性,那么首先我们可以考虑对学生培养机制进行完善,在社团中针对骨干社团成员开展有效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对骨干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发挥出骨干学生在社团当中的号召及凝聚的作用。其次还应该建立起体育社团激励机制,在该激励机制当中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政策激励及竞争激励两种,前者是针对管理者管理活动的一种正向激励政策,后者是针对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的激励;在激励当中要注重社团成员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学生教育与管理行为的内化双重作用。第三,加强体育社团党建管理,实际上在我国的高校体育社团党建工作还在尝试阶段,甚至有的还处于空白状态,那么我们可以将党的建设教育渗透到活动当中,从而去有效的激发社团成员的兴趣及积极性,保证党建工作实效性。

3.加强体育社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校体育社团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首要任务应该对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及开发工作,建立科学化的人员考核及评价体系,做好指导教师在精神及物质双重的激励。其次注重指导教师的职业化培养工作,一方面在指导教师的分工上要细化,另外一方面在学术性的咨询、管理等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的配置。

4.注重以服务为导向的体育社团发展方向的定位:社团管理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得学生可以在社团当中在思想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那么高校的体育社团定位则应该注重以服务作为导向来发展,将为学生服务作为其工作的归宿,从社团成员实际需求出发,加强学生的管理参与,另外高校体育社团还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功能,最大限度的服务好学生的工作,并做到管理、教育及服务的整合。

5.注重社团品牌活动的打造:品牌效应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入社,那么作为体育社团来说应该结合学校的情况、该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等,打造出具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从而促进社团的更好发展和进步,当然一个具有了品牌效应和特色的社团活动是可以一届届传承下去的,使得高校的体育社团更具生命力。

总结:

我国的体育社团管理最近几年发展的较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旧存在着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缺位、人员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高校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不够、社团管理人员能力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整体性规划不够导致的,实际上做好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从制度上、从培养上、从重视程度上等各个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