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称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教师职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教师职称论文

高校教师职称论文范文1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从1978年开始,在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的倡议下,全国高校陆续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然而近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定势的影响,在高职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教育、轻德育的现象,高度重视外语、计算机技术教育,而语文教育则沦为可有可无的境地。

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社会从事实际工作。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学习应用性的专业知识为主,对于大学语文一类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特别是大量扩招之后,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他们选课不能不考虑就业需要,除了专业课和要求必选的英语、政治课外,多数学生都可能选一些技能性的应用性的课,为迎合市场的需要,急功近利,关心的不再是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而是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这种工具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正日益渗入学生的深层意识。在许多高职院校,因为技术性、应用性的课程可直接有助于找工作,一些大学生就选修一些实用性的课程,而像《大学语文》这样一些人文性的基础学科无人问津。

目前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正呈“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体制上不重视,地位不明确,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第二,课程性质不明,定位混乱,教学要求低;第三,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第四,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趋向年轻化。语文课程这种边缘化的尴尬地位与其所肩负的重任及它本应有的重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这种边缘化状况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改善,必将进一步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有效的增强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

二、高职语文课程的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首先是要开发适宜的教材。语文教材是进行人文精神培植的重要材料。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举不胜举,可谓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高职语文教材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宜的文学作品,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语文教材,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一环。高职语文教材可分为通识部分、专业部分、实践(或活动、项目)部分、拓展部分。

通识语文教材的开发主要是在浩瀚的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选取思想、艺术价值高,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建构学生人文精神有积极意义的文章和作品。通识语文教材的选材标准和原则主要是: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的尊重意识,体会生命的珍贵,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能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增强学生与自然的“亲合力”;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培植学生诚信、友爱、坦率、真诚个性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等的文章和作品。教材框架可按“生命”、“自然”、“爱国”、“诚信”、“友情”、“合作”……来安排。

专业语文教材应按专业分模块来开发,其开发的主要原则是根据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这一特点,按专业岗位,分体例,分模块来编写教材。并且选取那些即能针对专门提高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人文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如:艺术类专业模块开发《中外文学鉴赏》;医学类模块开发《医古文》;营销类模块开发《演讲与口才》;工科类模块开发《常用应用文写作》;文秘专业的可开发《公文写作》等。教材的选材是根据专业岗位来进行筛选的,如旅游专业的语文可开发《旅游文学鉴赏》(或“世界地理文学”),选取有关世界各地的风光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优秀作品和文章。

语文实践教材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学生工作中的一些专项项目等开发的教材,可编写《语文与实践》(实习教材)。该教材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语文实习周(或活动课),或穿插在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以及专项活动中使用。目的是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体会语文的“工具”性以及分工协作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实践教材的结构可以按实习类、社会实践类、专项项目类……来安排。每一类的材料内容一般按活动或项目的申请、活动或项目的计划(方案)、活动或项目的总结(交流)的实践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来安排。

人文素质拓展的语文教材,主要是在职业教育“专”的特点基础上,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开发的具有“宽”特征的选修课教材。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可开发《审美教育》、《演讲艺术》、《公共关系》、《新闻写作》、《电影赏析》、《中外文艺作品赏析》、《普通话》等等人文素质拓展语文教材。

2.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作用的对象是人的精神和心灵。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的语文教材,选取的文本大多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为语文教师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提供了依托。文学在提升人的精神,铸造人的灵魂方面有重大作用。教师尤其要重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功能,重视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引领学生与文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引领学生读孟子,领略“舍生取义”的高尚境界;读范仲淹,领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读文天祥,仰慕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从而实现文化精髓的传承,人文精神的传递。并在一次次情感体验中,使学生的心灵尘垢得以涤荡,审美境界得以升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语文教师要注重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个性化性格,要改变原有的那种“一言堂”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平等交流者,从单向传播者转变为互动合作者。

如案例分析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肯定。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

再如情景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认识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情景式教学体现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把理论问题拟人化,通过活动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较好地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还有学导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等。不管语文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不应只是教师的“独白”,而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一种互动的对话。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锻炼思维的同时,人文精神也会得到培养。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与生活,与工作以及各类实践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它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高职教育拥有大量的动手技能训练的实习、实训的实践活动,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要把语文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中,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同时,人文素养得以提高,人文精神得以培育。在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以及语文实习周等实践活动中,应根据语文教育所要求的能力素质和人文精神培育目标,按配套的语文实践教材内容,有计划,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要利用实践活动所提供的真实环境,活生生的合作伙伴,原汁原味的现场气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成就感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3.改革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上,要注意凸显人文精神的理念。评价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评价中凸显人文精神,就应该坚持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

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应该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社会。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评价,还应该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其次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改变以往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纠正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偏差。加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高校教师职称论文范文2

关键词:文化传承;创新视域;高职院校;珠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53-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要求在校学生必须获得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在信息化技术被重视的同时,很多人似乎忘记了珠算的存在与传承的重要性。很多高职院校、中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将珠算从基础课转为选修课,社会中的鉴定工作减少,有些地方已不存在,珠算类比赛被取代。笔者拟从人们对珠算文化理解偏颇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珠算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开设珠算课程有何意义,如何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重视高职院校珠算课程的教育与教学。

一、珠算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珠算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一)珠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珠算等共计510项。

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以算盘为工具,以算理算法为理论体系,运用口诀、通过手指拨珠进行数学加、减、乘、除等运算。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这一伟大创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珠算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届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知这一消息,作为一名在高职院校从事珠算知识普及教学的教师,我感到欢欣和鼓舞。申遗成功意味着珠算得到了世界的认可,珠算文化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时代有了新的价值取向。

二、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开设珠算课程的意义

珠算课程既是一门综合科学技术基础课,又是一门专项计算技能课,开设珠算课是大学生加强专业与非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必修课程,所以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开设珠算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珠算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是珠算人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结果,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对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民众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高职院校开展珠算教学活动,既是教学、技能培养和就业的需要,还能以此活动为载体,传承与弘扬珠算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习动力。高职院校等有关部门当责无旁贷,将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二)发挥珠算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

珠算课程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包括珠算加减、珠算乘除等训练模块,通过技能训练,以动手操作为基础,调动手、眼、脑协同参与,这种多元化的综合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提高技能学习的信心、积极性,而且可以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动作协调、连贯,做事认真严谨,反应敏捷,快速高效,准确无误,培养韧性和持久性。调查反馈结果显示,珠算技能训练不但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好途径,而且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好方法。

(三)传承与弘扬珠算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珠算教育事业,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以来,我国的教育部门从1950年起在学校广开珠算课,财经、商业院校和一般中等专业院校也都开设珠算课程。但是,由于珠算教师缺乏专业训练,或缺乏珠算教师,一般教学效果都不够理想。80年代职业教育大发展,凡开设财会、统计及管理专业的学校均开设了珠算课,这些学校为了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珠算在内。同时,为适应社会对珠算的迫切需求,广泛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不拘形式的珠算教育,专门教授珠算的珠算培训中心、训练班也应运而生。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的理论及文化内涵被忽略和淡化,珠算运算技能逐渐被替代。珠算课程在各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地位,有些学校把珠算课程列为选修课,甚至不列入教学计划之中;社会中的珠算鉴定工作也越来越少,有些地方甚至不复存在;珠算比赛活动被珠心算所取代,参与对象是儿童,而面向社会或高职院校的珠算比赛基本被冷却。很多人认为,在信息化时代,珠算的计算功能完全被计算机所取代,算盘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少,认为珠算没有存在的必要。产生这些想法的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部分人只看到了珠算的计算功能,认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工具,不了解珠算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没有从珠算教育和文化传承角度重新认识珠算存在的意义。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高职院校珠算课程的教学探索

(一)充分认识珠算独特的优势

珠算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珠算和计算机原理一致,算法程序相当,方法技巧相似,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仍不失其先进性。珠算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珠算技能可以提高运算速度。珠算使抽象的数字计算在算盘上得到形象的再现,如果训练得当,它的运算速度可以远远超过计算机,速度快,准确高效,灵活方便。除此之外,珠算还具有启智、益智等功能。

(二)改革珠算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选用合适的珠算教学方法。珠算教学有两种教学方式:一是注入式,二是启发式。所谓注入式,就是教师上课时按教材内容逐章逐节讲解、举例、演算,最后布置作业下课。整个过程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任何课程都不适宜,尤其是珠算教学。另一种是启发式教学,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分析,运用比较、分类、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思维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授乘法定位时,先在教学算盘上演算125×40=5000,演算后,算盘上只有一档有一个上珠靠梁,空挡表示零,于是提出问题:积数有几个零?怎样才能避免多写零或漏写零?这样就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集中到所提问题上。之后再讲定位方法和定位的重要性,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抓紧基本功训练。任何一门技术都有其基本功内容,珠算也不例外。要想学好一门技术,必须从抓基本功锻炼着手。珠算的基本功主要有:指法、口诀、记数、看数、运算等内容。

3.精讲多练。所谓精讲,就是教师以简练而又生动的讲授把教材内容阐述清楚。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和难点,配备相应的练习题,准备一些课堂的小比赛,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

(三)定期组织珠算技能鉴定与比赛,加大表彰和宣传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珠算的科学和实用价值以及由此形成的知识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高度评价。当前,在不断探索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珠算又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人才开拓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站在传承、弘扬与发展的角度,各高职院校要树立大珠算观,通过珠算的宣传,借助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要求,恢复珠算课程和普及珠算教学,加大珠算师资培训,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扩大了财经类专业必修课的学习、训练和鉴定,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珠算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职业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的对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将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国珠算文化的主阵地之一,发挥出自身在传承与弘扬中国珠算文化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赵慧.珠算教育漫谈[J].考试周刊,2014,(45).

[2]王丽.论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珠算教育[J].珠算与珠心算,2014,(4).

[3]潘群.媒体组合在职校珠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思――教法新探,2014,(18).

[4]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会通稿[J].珠算与珠心算,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