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字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另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
一般说来,教育目的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使个体获得奉献社会的本领;二是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三是促进个体履行公民的责任;四是传递传统文化。
在知识/信息时代,这些目标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超越了我们的习惯性的应答。一系列崭新的、打上了时代烙印的教育需求随之产生,使教育目的发生了重构.
1、奉献社会:在这个高度复杂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生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2、开发个人的天资潜质:作为人们思考/传播/交流的“放大器”、“储存库”和“感官的延伸”,这些工具正成为我们每个人天资潜质开发的“强力工具”。
3、履行公民责任: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更加自由的获取信息的通道。这种情形迫使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媒介“食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努力地、仔细地从丰富的日常媒介“菜单”中作出选择。
4、实现传统的延续:现在每个国家、每个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传统中建构和保持文化认同,在学会认同的同时,学会理解、包容和容忍他人的文化传统与认同。
此外,掌握流畅的设计过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研究方法都很重要。对于“实时”学习来说,在线信息数据库、与专家联系的快捷电子邮件、在线课程等等,都是一些很有帮助作用的支持工具。
教学设计要探讨的目标
“信息化教室”学习环境在哪些教学点和学习点上能够和《思想品德》课进行结合。这种结合又会引起课堂教学的哪些变化,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以至于学习思维方式的哪些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在哪些具体方面会对目前中学政治教学的哪些方面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效果呈现出来,又会在哪些方面可能和目前的政治教学难以合拍,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和政治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不符合的,可能会对政治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又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规避。
教学设计要探讨的重点
1、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学科和跨年级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3、以“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5、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流程设计及阐释(以《社会合作需要》为例)
信息化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表现类型如下:
1.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如:《逃命的野牛》与《合作的蚂蚁》。所得结论: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表现类型:图片。
2.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如:《1901-1975诺贝尔奖统计》的数据。所得结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表现类型:数据文本
3.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如:知识结构图。所得结论:政府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
4.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如:《灭狼护鹿》、《王斌余》的故事。所得结论: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5.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如:图片《内坑中学第26届校运会》。所得结论,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6.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如:案例《瞎子和跛子》的故事。社会合作需要公平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2、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形成性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展示了大量素材,有本地的对比数据,还有大量的图片,这样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的双边互动效果不错。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有序,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
评价/反思:信息化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使学习者学会从反思中学习。其评价活动是与学习过程共始终的,亦即学习者一开始进入具体的学习活动,评价也就开始了,它与传统的评价不同,不是在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之后进行评价。信息化学习也重视结果的评价,但要求学习者说明结果产生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一般是以作品的形式出现(比如电子文稿、电子演示稿、调研报告、图形/表、模型等等)。在最终评价时,学习者展示和说明他的学习结果,教师/学习者按照预先提出的量规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量等方式。既要评价个人的学习绩效,更要评价小组的学习绩效。这种评价不但能使学习者“知其然”,更能使学习者“知其所以然”,训练和培养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思维能力;不但能注重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更能使学习者注重协作学习,发展学习者的独立精神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编译.高科技时代的教育改革
2、徐洁.关于赛博文化挑战教育的几点认识和对策
3、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4、[美]霍华得·加纳德.技术将重塑学校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目标;设计;问题;优化策略
教育实践表明,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推动学习者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并谋求学习上的更好成长与发展。学习目标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学习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具体又有哪些优化策略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分析,现在将个人的认识与看法总结、归纳如下。
一、缺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目标的体现
案例:某位教师这样设计“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社会现象;知道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2.过程目标
通过材料阅读、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形式等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我们不难看出,该学习目标仅仅包含“知识目标”与“过程目标”两个部分,却并没有涉及学生通过该节内容的学习应当形成的正确价值观。
3.优化策略
传统教育模式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目标通常体现为“两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但是,随着教育观念的日渐更新,新课改将原有的“两维目标”发展成为“三维目标”,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有必要且必须体现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的学习目标。
遵循这一先进理念,笔者认为“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节内容的三维学习目标可制定为如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身边存在青少年受到侵害的社会现象;知道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材料阅读、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形式等掌握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我保护的良好意识;勇于巧妙地同侵害自身的不法现象作斗争;能运用相关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而言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学习目标要素。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的发展,更要侧重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茁壮发展。
二、缺乏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案例:某位教师这样设计“礼貌显魅力”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1.了解礼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2.理解讲礼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3.知道如何树立礼貌的态度
该案例中的学习目标所使用的都是较为笼统、较为抽象的语言,如,“了解礼貌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中的“了解”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何谓“了解”?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之为“了解”呢;又如,“理解讲礼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中的“理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讲礼貌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二是能在不同的场合正确运用不同的礼貌交际用语。很显然,该案例中缺乏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学习目标中出现的“模糊不清”这一尴尬状况,笔者认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明确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目标:即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均要充分体现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能做到什么,这将有利于增强学习目标的实际可操作性。
明确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目标:即学习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均要充分体现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
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礼貌显魅力”这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想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可以尝试进行如下优化与改善:
1.知道讲礼貌是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是同他人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前提
2.知道讲礼貌对于社会交际的重要作用,并能将所学到的有关礼貌的知识灵活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
3.形成讲礼貌的良好态度,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礼貌用语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显著提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效率及质量,更有利于学生自身道德价值观的更好发展,切实存在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
效果。
塞・罗杰斯曾说:“心中认定一个目标,无论他人如何责骂,自己只管前进。”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完善的课程学习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最大限度的实施与落实,这既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效率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其行为修养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 小学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9-0095-02
1 引言
在小W思想品德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究其原因,是思想品德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并不是考试科目,其开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学习阶段的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向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而言,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学时期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恰恰是思品课开设的初衷。
2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智模式,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十分依赖教师和家长,更是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思维,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受到了限制。在学习中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更是难以形成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只会寻求教师的帮助,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难以改掉。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通过长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主动去学习,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属于自己的学习主见。同时,经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可以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性地安排好自己学习的主次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模式,增强自信心,拥有好的学习品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太过重视知识灌输式的教学,而忽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刻不容缓的。
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后,在日后学习中就会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世界中。同时在今后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性地开展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作风,提升个人的品质和修养。但是小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学习不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步推进,这对于日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自主学习具有积极作用。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提升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换言之就是自己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每节课前,学生提前预习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概念有个宏观的理解,然后会带着疑难困惑去听教师所讲,节省课堂上教师对课本的解读。学生获取知识最基本的来源就是课本教材,所以可以进行分步骤预习。第一次笼统地浏览课本,对课本的概念定义有一定的记忆;第二遍时就要针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对不理解的地方加以标注,具体案例的分析是要结合第一次概念定义加以理解;第三次带着问题去再次阅读,然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这个过程让学生从预习中主动走进课本,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
同时,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太完善,教师可通过开展一些灵活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师生互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勇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真正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长期如此,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采用引导性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处于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极大,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是一种习惯,而自主性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从这一点出发,创设趣味性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在小学时期,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对外界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设置一些趣味性强、有悬念的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进行探究学习。
如在教授与保护环境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用多媒体来展示图片,利用两张意义内容完全不同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一张图片上描绘的是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而另外一张是小山村被污染过后的样子。而后向学生展开提问:“在这两张图片当中,同样是小山村,却有什么样的不同?如果让你选择一张图片作为以后生活的地方,你更愿意生活在哪里呢?”教师在创设完情境后,学生就会自主地思考探究环境问题,积极地寻求答案。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教会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身经验和阅历都十分少,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及时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这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开展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之前,需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思想品德课本,了解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为学习课本内容做铺垫。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通过这些过程让学生不断探究,一步一步地深入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逐渐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
如在教授“我们给自己定规则”时,学生在看完课本内容后就会产生问题:班级公约是同学们共同制定的,可为什么有的同学能自觉遵守规则,而有些同学会违反规则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反问学生:有的同学是游戏时耍赖,不遵守规则;有的是教师或管理人员没看见,就不遵守规则;还有的是别人这样做了,他也这样做。生活中有没有这种不自觉遵守规则的情况?而后学生就自身的经历做出回答,列举出事例。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当别人没有按规则做,影响到你,你是怎样想的?再想想自己有没有因为违反规则而影响别人的情况?今后该怎么做?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的过程。
重视家校联合 家庭教育是除了学校教育外最主要的教育阵地,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较大。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良好的家庭的配合,这样学生就能在学校和家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紧密配合,在家庭学习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如在家中家长可以和学生一同观看教育类电视节目,在观看过程中从旁提问题,引导孩子思考,探索解决问题,同时及时反馈给教师。学生若是遇到问题,也可以积极地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也需要间接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学习,如头脑风暴等,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开发学生的品德思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紧密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探究知识,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这也是培B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较好方法。
构建轻松的教学氛围,克服恐惧心理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既是一种对教师的畏惧,也是一种对教学内容的畏惧,使得他们总担心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为了能够使学生克服这种恐惧心理,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轻松教学氛围的构建,促使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要尽量多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而要避免用直接批评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待学生的错误既要做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要做到让学生的自尊心不会受到伤害。所以说即便是学生做错了、回答错了,教师也要尽量给予鼓励,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生对于能够动手参与实践的教学内容会格外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增强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亲手实践来获取。比如让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不对游戏设置进行参与,让学生自己对游戏进行组织,这样学生不仅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4 结语
总之,当代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定的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乐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并从中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思想品德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的深远。因此,研究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独立意识,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侯之亮.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6(02).
[2]蒋莉,李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政治教学的关键[J].考试周刊,2010(29).
[3]刘志平.小学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46).
[4]穆新娟.政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4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关注国内外形势,关注国计民生,反映社会,透视生活,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我们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学习丧失信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甚至思想道德素质也差。他们的表现是学习兴趣淡薄,听课注意力分散,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效率低,经常不完成作业或以抄作业来应付老师检查,旧的基础知识不牢,新的知识更加听不懂、学不会,从而导致成绩下降。如果再加上引导方法不当,往往造成恶性循环,越学信心越不足,长期拖下来,就演化成“学困生”了,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现象。
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仍坚持应试教育模式,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待这些“学困生”关注不够甚至未关注,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素质教育确立的“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做好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的转化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的荣誉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和转化好“学困生”,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结合学校“学困生”实际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转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调查“学困生”产生的成因,做到有的放矢
哲学把事物发展的原因归纳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教育和转化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首先要清楚“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为调查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成因,我们专门设计了《学困生成因教师问卷调查表》、《学困生成因家长问卷调查表》、《学困生成因学生问卷调查表》等系列表格,认真求实地加以记录,对“学困生”产生成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内因:对思想品德课的地位、作用重视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心理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影响等。外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等。
二、针对成因,采取科学的转化策略
1.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人生。”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对学生而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现在一些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学。课堂上不会记笔记,课后也不会及时巩固练习,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更是如此,这与他们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在学习上受到挫折或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时,往往产生学习无意义,或我不给家长学了,不给老师学了。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成绩而故意做对,不再听讲,不再做作业,甚至考试时故意交白卷等。没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就会失去学习的思想动力,更谈不上去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因此教师要努力和家长配合,教育“学困生”要明白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使“学困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自身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成为祖国有用之才的需要。
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就有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学困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差的情况,教师要努力纠正其不良习惯。对那些纪律不好又无心上课,而导致学习出现困难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帮他们改掉上课不注意听讲开小差的坏习惯,上课多提问他们,多提醒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无时不在关注他们,使其明白教师的一片良苦用心,从而逐渐把课堂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对那些由于基础差跟不上学习进度而导致的“学困生”,教师应帮助其树立信心,制定切合其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抽出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给予具体的帮助和及时的鼓励,使其按质保量地完成学习计划,从而逐步培养起“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考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转化“学困生”关键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特点,教师要加强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用具,多给学生播放一些生动的、鲜活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背景材料;让学生注意搜集身边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课堂上充当时政播音员;利用组织竞赛、课堂讨论、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创设感兴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的境界。在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对身边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充满好奇、兴趣,即使学生搜集到的时政新闻不够新颖,不具有代表性,或者对问题的探究出现错误,也要对学生予以鼓励、支持,而不能冷嘲热讽,一棒子打死,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觉得学习不仅仅是升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生活的需要,从而乐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挖掘“学困生”闪光点,培养其自信心
在教师们的一般观念中,“学困生”就意味着一差百差,教师往往被其不良的学习成绩蒙蔽,而看不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之听之任之,不予重视关怀,甚至放弃。殊不知“学困生”身上并非一无是处,每个“学困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有的“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他可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明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有对某一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也有在某一次考试中突飞猛进的情况,等等。
通过对“学困生”闪光点的挖掘、肯定、表扬,会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生活和学习的自信,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班级多余的,自己也有值得他人学习的一面。“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学困生”有了自信,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期望,激发了动机就会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外,还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提出难易适度的要求,使“学困生”觉得这些要求不是不可逾越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学习成功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激发和挖掘出自身学习的潜能。
4.理解尊重“学困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爱
俗话说:“尊重是爱的别名。”马卡连柯也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学困生”往往内心自卑感很强,认识水平和道德水准往往比一般学生低,容易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长期处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状态。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学困生”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情感的尊重和交流,需要老师和同学更多的爱,需要善意的批评和理解。教师要学会尊重“学困生”,对他们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缺点错误多一些宽容理解,少一些电闪雷鸣的批评;当他们态度消极、心情压抑、神情忧郁时,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横加指责,要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沟通、交流、调节、转移。教师的这种情感给学生传递的是尊重、理解和宽容,换来的是学生内心的感激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打“组合拳”,合力转化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
任何一个“学困生”不会单单表现在思想品德这一个学科方面,往往表现在多个学科和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为此,我们应积极与学校德育处及班级的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困生”在校的思想表现以及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情况,共同配合,寻找对策,积极有效地转化“学困生”。
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我们充分利用此机会,积极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短信联系、家校互访、家长座谈会等,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困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
四、成立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互助学习
成立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兴趣小组,在每个兴趣小组内,都有1~2名“学困生”,3~5名成绩优秀学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对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借鉴,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共同提高进步。同时,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展开学习竞赛活动,当学习小组或个人在学习竞赛活动中有良好表现时,就给先进小组和先进个人发张特制的“表扬卡”,当一个学生或一个小组获得的表扬卡积累到一个额度时,就为该生或该组拍照一张,作为一周思想品德科学习的优胜者张贴在公布栏里,并发给作业本等予以奖励。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建立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成长档案袋,跟踪调查研究
为跟踪调查思想品德“学困生”的转化情况,我们对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档案袋记录了这些“学困生”成长转变中的点点滴滴,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思想品德学科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其中包括一本作业、一张图画、一张剪纸、一张照片、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教师鼓励性评价、家长意见等,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学困生”的点滴转变。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教学结构,是指思想品德教学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有机联系和互相作用的方式,教学结构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材、方法、时间、空间等。优化教学结构主要包括优化学生、优化教师、优化教材和优化方法,它们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实践,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效率低,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不够理想,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键在课堂,但是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因此要优化教学结构。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三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在生理、心理上开始走向成熟,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感觉自己长大了,有一种自豪感,会学大人,尝试与成人相关的一些活动,开始要求“独立自主”,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是他们在做事、处理问题时,常常轻率、片面,对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估计不足。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这种心理,要十分注重他们的求知欲望,要向他们介绍思想品德中有意义的、感兴趣的例子和人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和教法、认真备课和上课、查阅相关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开展知识竞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讨论、小论文、办手抄报等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言,无论是他们回答正确还是错误,还是有没有机会参与,我们作为教师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给予学生安慰和鼓励,启发诱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热情,这样做有利于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他们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强烈探索兴趣,首先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回答问题发言比较积极,对于轮不到的学生,要给予安慰;对于答错的或不全面的要给予启发诱导;对于答正确的要及时鼓励,这样有了学生的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二、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概念,而这些概念对学生理解问题很重要,部分学生不重视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讲解时,必须用语准确,讲清楚概念的含义,例如我们在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必须讲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象这类问题,教师讲一遍,许多学生听不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是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帮助和指导,例如老师要求写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要求学生围绕提纲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学习的提纲,这样长期要求学生坚持下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快就会提高,形成一种自觉性,因此,学生会高质量的去阅读其他书籍,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接受新的知识,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受益匪浅。
教师还应经常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要求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分析后解题、先理解后记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尽快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辅导。及时要求学生进行复习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6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发感觉到对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自身的知识越发赶不上时代和社会的需求,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可解一生之求”。现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终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用心思考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实现轻松快乐的学习。例如,在教学“竞争合作求双赢”时,组织了夹篮球比赛的游戏活动。具体做法是:先将学生分成二人小组,要求两个同学背对背夹住篮球,共同前行,看哪一组先到达终点。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主动思考,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当学生对某一门课有兴趣时,他就会快乐地、主动地去参与,并形成自己的学习系统,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相反,如果学生厌恶某一门学科,他就会失去学习它的兴趣和动力,还会感觉到是别人在强迫他去学习。所以,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为此,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进入到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探究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自主学习的动力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问题情景为知识呈现方式,以问题探究为教学互动方式,以问题评价为教师指导方式。要根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难点、联系现实生活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提升能力。教师在出示问题情景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探索,还需根据学情适时点拨。当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准确地解决了出示的问题时,其心情是轻松激动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贵在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强、喜欢独立思考的特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动脑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上“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有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初我国逐渐消灭私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今我国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这会不会影响、动摇社会主义制度?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课本、网络等,去自主思考、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教材下的思想品德内容呈现主要是基于生活、案例、活动,围绕基本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力求内容的呈现生活化、活动化,促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课程目标的意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宜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活动环节的策划上,尽量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面对升学考试,你是如何调适学习压力的?将你的调控方法介绍给同学,与大家分享。”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将自己的调控方法介绍给同学。因为,学生自己的方法往往更适合于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情境性的活动,这些问题和情境的设置与我们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心理,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实现学生对这门学科知识探索上的递进发展,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这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施加一定的外界约束和提供稳定的导向。 首先,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学识渊博、思维缜密。这样不仅让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更充分自由地发挥提供可靠的素材,也为学生有意识地去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榜样和提供信心。因为学生感受到了教师学识上的魅力,他们会不断提醒自己,只有主动去学才会像教师一样优秀。其次,教师要利用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特殊身份,有计划地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保持连续性,以使其对自主学习的心理需求趋于稳定,形成习惯。 再次,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亲自带领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活动,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并监督他们计划实施的情况及效果,鼓励和引领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不能只限于课堂,应该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