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跟岗研修总结

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文1

重庆市南岸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包茹华认为,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这次携手,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创新了名师工作室研修模式,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更高远、更广阔的平台。

在名师工作室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的今天,南岸区与吴正宪工作站的跨地域合作,到底创新了什么?又会给名师工作室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异地联手:系统设计名师工作站研修模式

南岸区与吴正宪老师的携手,源自于该区一直以来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在“书香南岸,幸福教育”的愿景引领下,南岸致力于从教师的职业情怀、教育信仰、教学智慧等方面切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北京市“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通过“1+5+N”的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模式(创新工作室成员组成的“1”,带动远郊区县的5个小学数学团队,影响成千上万的小学数学教师,乃至众多的其他学科教师),培养了一批批在北京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教师。南岸区教委经过研究,决定引入这一创新的研修模式。2013年9月,南岸区教委与吴正宪老师协商,筹备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2013年12月25日,工作站正式建立。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双方协商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方案,为南岸小学数学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

工作站研修周期为三年,成员在区内遴选,最终确定包括7名核心成员在内的34名成员。遵循总站工作与分站工作协同,网络研修与现场研修结合,理论研修与实践研修结合,专家引领与自我研修结合的原则,分为筹备研修、理论研修、实践研修、成果总结四个阶段,以多维指导、跟岗研修、异步研修、展示交流的模式开展工作。

多维指导――每学期邀请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导师或核心成员到南岸区指导工作站工作1次(每次活动历时两天),工作形式包括专题调研、专题讲座(讲学)、指导成员汇报课、双师同堂、同课异构等。

跟岗研修――南岸区工作站每学期遴选4~6名成员到北京工作站跟岗研修一周。

异步研修――建立“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研修网络,形成异步研修模式。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7位核心成员(每个成员引领一个学区,引领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辐射)34位骨干教师(每个成员带动一个校点,带动方式为任务驱动研究、射)全区小学数学教师。

展示交流――由总站为南岸区工作站成员提供高层次的学习、交流、课堂教学展示的平台。每学年推荐2~3名成员,在国家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或较高规格的学术研讨活动中上课或交流。

理论研修:读书交流开启智慧大门

2014年1月,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全体成员领到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翻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听吴正宪老师上课》三本书。自此,工作站理论研修阶段正式开启――学习吴正宪的教育理念、专业品质、课堂实践和教学策略。

此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师生互动共同创建有效课堂》《数学教师怎样说课――巧在设计》《数学教师怎样上课――重在实施》等书籍,也成了理论研修阶段成员们主要的精神食粮。

成员们一至两个月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总共持续近一年。工作站一共分为六个研修小组,采取先小组内交流,再各组代表在全体成员读书会上交流的形式,此后各小组分别形成交流记录和学习体会。

南坪实验小学金卫老师对《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爱不释手。他说书中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板块,深入浅出地将吴正宪老师一路走来的思索娓娓道来,给自己很大触动。他总结出“热爱是前提、实践是基础、学习是保证、反思是关键”的名师成长路径。

网络研修,也是进行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2014年3月19日,南岸区工作站网络班正式开班。成员们在3月至6月期间内,参加了“吴正宪儿童数学”教师发展研修课程网络研修项目的学习,以自主研修的方式学习吴正宪的儿童观、儿童数学教育观以及八种特色课堂。

对专业理念、方法的学习,增长了成员们的智慧,也打开了走向儿童数学教育的大门。

实践研修:多地联合教研全面碰撞思想火花

吴正宪名师南岸区工作站的实践研修阶段,以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主线,以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自我成长和辐射他人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工作站大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实践研修活动,使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吴正宪、张秋爽、刘延革、贾福录等名师们底蕴深厚、热心教育的魅力,以及同伴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的精神。

2016年9月13日下午,吴正宪在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带来了一堂《小数除法》课。她尝试引导孩子们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分余数问题,首先从“分钱”说起,慢慢过渡到“分水果”,继而再“分绳子”,最后到分计数单位,让孩子们在自主思考、探索交流中深刻理解小数除法算理。“切记将数学教学‘成人化’,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都要合理引导,将童真童趣引入课堂。”

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促进我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对基础教育课程教研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省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研修目标

1、提升我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形成健康的教师心理,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与分享的意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幸福感。

2、规范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教研活动,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进而使自己成为新课程实施及推广的引领者,配合全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逐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及水平。

3、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积极开展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自己“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迅速提高新任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

5、迅速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我校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学改革和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增长点放在促进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使教育从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使自己及老师们转变成素质优良、能适应社会需求、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教师。

四、研修形式:

第一阶段 理论培训。集中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进行理论学习,理论更新和专业技能训练。

第二阶段 跟岗学习。进入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采用师带徒模式由工作室主持人进行传、帮、带。与主持人一同备课、上课、评课,一同开展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 岗位实践和行动研究。回任职单位进行岗位实践,进行教学改革,提炼个人教学风格,结合个人教学风格完成教学课题的研究。

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文3

林文智:你用“发掘”一词,我觉得很确当。可以说,“觉童”教育理念与特色行动早已成为我们学校的文化基因,比如,我们的“乐阅”课程品牌,就暗含了觉童之心。自2004年以来,我校就坚持开展“让阅读丰盈童年”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形成了“乐阅”课程活动特色,建设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我校是湛江市一所重点小学,也是一所市区窗口学校,办学影响力大,社会关注度高。2013年3月,我从湛江开发区新民小学调入“一小”任校长,一开始我就在思考:要以怎样的理念与思想去管理好这所名校呢?适逢我市在当年启动了“创建特色文化校园活动”,第二年,我区策划并启动了“觉民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提出了“觉师教育”和“觉生教育”两大内容体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紧紧围绕“科研兴校、文化强校、队伍立校、依法理校、创建名校”的办学愿景,将“特色文化校园”的创建、“觉民教育”的导向与学校的办学实际、传统与愿景有机整合起来,提出了“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的办学理念,确立了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内涵化发展之路,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每一位学生都能努力做最真的自己,成就最好的自己。

基于此,在“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区“觉民教育”思想,总结、提炼、丰富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发掘并塑造了“觉童教育”这一主题特色教育实践活动。

本刊记者:请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觉童教育”这一主题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吧。

林文智:好的。对于“觉童教育”主题特色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主要从三大板块去建构。第一个板块,我们以“成就孩子多彩人生”为目标,打造“乐阅”课程品牌。“乐阅”,就是让孩子快乐地阅读,让孩子在书香中幸福成长。近年来,我们开发了《经典美文》《成长足迹》等10本“乐阅”系列校本教材,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读书活动、征文、现场作文、演讲比赛。目前,我们学校每周开设1节阅读指导课,各年级都有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在阅读实践活动中,我们还探索出了低、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模式与策略。“乐阅”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促使了全体师生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师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个板块,我们在区“觉民教育”思想的启迪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倡导国学觉童教育,积极推行国学教育,培养具有优良传统美德的少年儿童。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成立国学教育实验班,开发国学教育校本教材《觉童》,开设国学校本课程,开展国学诵读评比活动;在活动创新方面,我们实施创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创新国旗下活动系列、创新主题班会系列、创新重大节日活动系列、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和创新家长讲坛系列。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创新,我们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国学教育模式,形成了成熟的国学教育机制,有效践行了国学精神,充分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作用。

第三个板块,我们利用每周五整个下午的时间,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第二课堂特色“跑课”活动。在“跑课”活动中,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兴趣,开设了中国结、绘画、书法、音乐、写作、国学、围棋、足球、太极拳等20多项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通过“跑课”活动的开展,我们努力营造真正属于学生的“觉童乐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自“跑课”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教师开发了自己的特色课程,课程建设意识得到增强;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师生的精神气质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教师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

本刊记者:在学校,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发展共同体。如果说,致力于学生成长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向,那么,教师成长就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林文智:“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办学理念实质上就是基于“教师与学生这一发展共同体”所提出来的。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到学生的成长之上,而是否能够真正回归到学生的成长上,关键在于是否重视教师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成长,也同样重视教师的发展。正所谓:“教学相长。”只有做好了教师发展这一根本,才会有学生真正的成长。

本刊记者:那么,学校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让教师获得发展,“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呢?

林文智: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领域,所以,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实现专业上的成长。我们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以市级重点科研课题《构建“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为抓手,通过理论研究和培训实践,构建了“四环二维”的校本研修模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四环”是校本研修实施过程的四个环节――明理、导行、思辨、升华,具体说来就是借助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引导教师将理论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而让教师反思教育教学的不足,以此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育方法。“二维”则是将“四环”从教育实践和教学实验两个维度上推进实施。第一个维度的校本研修,是最基本的研修模式。首先是明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然后以这些先进的理论为引领,从校本实际出发,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形成教育案例或模式;接着是组织专家对这些教育教学案例从教育哲学的高度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梳理出新的思路、新的理论;参与校本研修的教师通过反思、总结、提炼,撰写出教育教学体会、经验等。第二个维度以第一个维度为基础,并以第一个维度的校本研修所创生的思想理论为行动的先导,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优点与不足,然后集体思辨,分析现象,把握本质,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形成新的第二个理论层面,积淀下新的理论,然后又按这一模式循环发展,从而一步步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

依托“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我们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采取了六大举措:1.以课题研究为动力,加强校本研修,加大“学习型教师”的创建力度;2.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根据年龄结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等将教师分为“合格型”“发展型”和“引领型”三个梯队,实施“梯队式培养”工程;3.多形式培训教师,实行“五个结合”策略,即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面对面辅导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培训与教学研究相结合;4.组织“经验分享会”,形成互学、互比、互提、互进的局面;5.提供专业帮助,激励成长;6.行政带头,引领发展。自“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专业成长迅速,至今全校已有一半教师成长为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骨干教师。

我们学校还根据区“觉民课堂”的“开发、开拓、开放”理念,在全校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热潮。语文科组构建了“四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灵动清新的教学风格;数学科组以课题研究为动力,构建了抛锚式理念下小学数学“先学后导”自主性学习模式。我们将教育的“软”“硬”技术和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把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革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想学、易学、爱学、乐学。

本刊记者:确实,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研修、自觉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

林文智: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从教以来,我先后独立主持开展了省级课题《生本教育视野下小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研究》、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四环二维”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和岭南师范学院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省级课题《“情趣阅读”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与人合作主持的课题研究成果《以“五爱”活动为载体,规范行为,培育品质――谈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获“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德育新成果展评活动一等奖”,还执行主编、撰写了《走进科研》等多本专著,发表了1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这些,对于我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个人是极力倡导学校教师要善于学习、努力钻研,不断实现自我成长的。

本刊记者:在“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林文智:可以称得上成绩斐然,硕果累累。近年来,学校获得了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2015年,语文科组被评为湛江市“示范教研组”,有2位语文教师的录像课在2015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全国“优课”,6位教师的录像课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全省“优课”;学校教师获省录像课一、二、三等奖7项,获市、区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20多项,省、市级立项课题9个,市级基础教育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个,30多篇,主编校本教材10本,出版教育著作8部。学生获得了各级各类读书、征文、演讲、书法、绘画等比赛500多项奖励,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随着学校办学效益日益提升,社会关注度渐大,清远市、江门市、吴川市、徐闻县以及林芝市等地的校长、教师积极前来跟岗或交流学习。因此,学校被岭南师范学院和区教育局定为教师培训跟岗学习实践基地,教学教研的辐射力不断扩大。

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文4

调整、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网络:第一层面:校长总负责,德育分管校长领导,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开发中心和教工团支部进行具体活动、课程落实及实践研究等工作;第二层面:学生发展中心领导,德育处具体实施,班主任(学科教师)进行具体事务性工作的落实;第三层面:班主任负责面向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班级管理及各类学生活动的开展;各层级之间互相协调、纵横贯通,真正体现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2. 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1)点面结合,开展学校德育微课培训

立足学校实际,认真规划学校德育培训课程,通过“景行”与“陋巷”两大讲台,开展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培训活动,同时认真梳理总结形成学校自我德育培训微课程。

A实务培训:以班级管理、班队建设、家校互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行规养成及活动开展等内容开展实务性的培训;

B专业培训:分层递进式推动德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每学期安排班主任或学科教师参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及班主任工作坊、班主任研修班等培训内容,向专业化方向不断努力;

C专题培训:聘请教育专家开展德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向结合的辅导讲座,提升教师德育管理水平。

(2)典型引领,开展传帮带教梯队建设

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主干力量——班主任团队的建设,通过不同层面的梯队建设,提升班主任团队的整体管理水平,并能拥有一批教育出色、管理特色、品行悦色的班主任团队。

A骨干带教:聘请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开展师徒带教。带领青年班主任熟悉班级管理、实务工作、家校沟通等能力,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B同伴帮教:在同年组内开展特色互补、资源共享的互帮互助模式,组室内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身边的年轻教师;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形成团队合作,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C外援跟教:利用见习基地培训及市区开展的各级各类专业培训,跟着专家、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充实自己的教育经验,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3)定向扶植,开展重点培养跟岗锻炼

通过设定岗位锻炼、认领项目及任务驱动等形式,在实际工作中自培一批在德育管理等方面有一定能力和经验的教师团队,整体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A项目领衔:选取有一定能力和有志于德育工作的教师承担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

B跟岗锻炼:推出一定的德育管理岗位,让有一定领导、协调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参与德育管理工作。既能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过程性管理力量,也能在岗位锻炼过程中发现好的管理人员。

C定点培植: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放大特点,特色培植的力度,创设学习机会,搭建展示舞台,让“特”走向“优”,让“优”成就“专”。

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结对帮扶 公办园 普惠幼儿园 教师成长 开放 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17-03

当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很多地方公办幼儿园太少,幼儿“入园难”问题一直由各种民办幼儿园分担解决,一些地方民办园数量已占幼儿园总数的90%以上。但由于民办幼儿园教育基础差、起步迟,且大部分民办园的资金不足、收费偏低,导致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水平、保教质量落后,已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2014年,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若干意见》提出“多元普惠幼儿园”这一新名词,指出多元普惠幼儿园是我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是缓解“入园难”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多元普惠幼儿园师资扶持机制,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实行辖区内公办幼儿园派驻师资对多元普惠幼儿园进行帮扶,帮助普惠幼儿园规范管理,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近年来,桂林市秀峰区教育局开始探索在区域内建立并完善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并于2016年10月获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TA”即“two aspect”(两个层面),第一层“3+1”即大专院校专家、县区教育局、优质幼儿园3级机构,根据每所受援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诊断,给予精准的培训和结对帮扶;第二层“3+1”即优质园和受援园签订“手拉手”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到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通过这两个层面全方位的帮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提升民办多元普惠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促进城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建立师资扶持机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扶持,真正促进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城区教育局的幼教教研员,笔者于2015年正式申请立项了课题“示范园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引导城区公办园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对民办普惠幼儿园进行师资扶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内涵解读

要开展结对帮扶,首先必须对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内涵进行解读,才能做好顶层设计,确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从字面来看,结对帮扶可以分解为“结对”和“帮扶”两个词。“结对”指将两个或更多的单位或个体联系起来。结对时要考虑如下问题:谁与谁结对?结对的动机是什么?怎样结对更适当?谁来确定结对的对象?“帮扶”就是“帮”与“扶”。“帮”在字典中的含义是辅助、支援,“帮”首先建立在有问题或需要的基础上,“帮”的前提是对帮的对象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实施相对应的辅助和支援。“扶”在字典中指搀或支撑着,使人或物不倒,或指援助,“扶”应给予需要扶的对象以支撑、支持,帮助对方站起来,推动他们更好地前行。幼儿园结对帮扶就是让优质园(帮扶园)与薄弱园(受援园)结对,帮扶园根据受援园的实际需要,给予辅助、支援、支持和推动,最终促进双方的整体提升。

通过对结对帮扶内涵的解读以及对政策的研读和对区域现状的分析,我们确立了研究方向:由城区教研室作为依托和桥梁,让辖区内的示范园与民办普惠幼儿园进行结对,在以自愿为主的前提下,每所示范园与1―3所多元普惠幼儿园结对,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园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结对双方的共同提升。具体包括“传”“帮”“带”“做”等方面。“传”是指帮扶园向受援园充分展示和传播自身在园本课程、园所文化、管理理念、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秀经验;“帮”是指通过“园与园”“园长与园长”“中层与中层”“师与师”之间最直接的接触、交流,“手把手”地帮助受援园全体人员得到最快、最好的提升;“带”指采用跟岗、置换或各种集中、分组的学习交流、园际研讨等形式,使受援园逐渐融入其中,带着他们一起做的同时加以启发、引导;“做”指受援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本园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规划,将所学内容在本园进行改革实践,最终实现全面改善结对双方的办园条件和管理机制、提高双方师资水平和保教质量、提升办园内涵和品质的目的。

二、幼儿园结对帮扶的三大特点

(一)差异性

1.结对园双方的差异。首先,从认识上,虽然结对双方在办园水平、保教质量、师资条件等各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这是由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的,结对的目的就是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拉近差距,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帮扶园不能存在“你很差”“我是在施舍你、帮助你”的思想,受援园也不能有“我很差”“抬不起头”“你们是来看我们的笑话的”“我们只需要努力追赶你们的脚步就好”的想法,双方只是起点不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更需要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其次,从行动上,虽然结对双方存在诸多差异,但并不意味着受援园要全盘模仿、复制帮扶园来拉近差距,应尊重受援园的自身特点,让受援园找到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办园理念,在帮扶园的帮助下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

2.不同结对组之间的差异。在课题研究之初,本城区内有3所示范园、4所广西多元普惠幼儿园,我们按照每个示范园结对帮扶1―3所普惠园的原则,组成了3个结对组:解放西路幼儿园与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贝贝佳幼儿园结对,机关第二幼儿园与芦笛幼儿园结对,76140部队幼儿园与西岭3Q贝贝幼儿园结对。结对双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不同,采用的帮扶形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解放西路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以园际教研、分岗位结对、跟岗跟班、专题研讨等形式帮扶;机关第二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以问题诊断、区域活动专题指导、讲座交流、“请进来,走出去”联合教研等形式帮扶;76140部队幼儿园结对组注重从规范幼儿园管理、卫生保健指导、带课到园、分岗位个别指导等方式帮扶,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我们鼓励并认可各结对组之间的差异,使其根各自的实际水平、真实需求而确定自己独特的研修主题和研修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发展和提升。在这过程中,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作为结对帮扶的管理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充分了解不同结对组特点的同时,对各组结对帮扶的目标、形式和内容进行及时的检查、指导,并定期组织3个小组开展结对帮扶经验交流、主题研讨活动,使各小组在独立研讨、开展特色教研的同时,能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开放性

1.资源的开放性。过去一些幼儿园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都害怕别的幼儿园办好了便抢了自己的生源,因此常常把自己园内的优势和资源保密隐藏起来,仅在接受上级检查时才展现出来。而结对帮扶需秉持开放、分享、共同提高的心态,把眼光放长远,以推动区域甚至全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把自己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展示和推广,在大家的学习和建议中进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在帮扶别人的同时,让自己有更大的提升。

2.开放性地容纳不同意见。结对帮扶不是一言堂,不是听从和模仿,而应营造开放、平等、合作的氛围,鼓励每一个参与者保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坦诚、畅所欲言地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小小的意见,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资源。

(三)互动性

结对帮扶强调结对双方的互动。可以由受援园邀请帮扶园来现场诊断、解答疑问、指导工作,也可以由帮扶园邀请受援园参与教研活动、观摩环境、学习教学管理和档案整理;可以由受援园提出跟班、师徒结对、主题研讨的需求,帮扶园根据自己园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应答和处理;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跟进式的指导,也可以聚焦突发的主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受援园要做的不仅是接受,还要及时向帮扶园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调整下一步的帮扶工作。

三、幼儿园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一)开放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结对帮扶的小组均为开放性的研训组织,以教研室、帮扶园的引领和指导为支撑,以帮扶园和受援园的互动为途径,以帮扶双方的参与式研训、互助为活动方式,引领受援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遵循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办园理念,自主开放地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同时,结对帮扶还实行责任制。帮扶园对受援园有指导、帮扶的责任,帮扶园与受援园的园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分别结对,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学习、指导。同时,受援园有主动提出需求、虚心接受帮扶园指导和向帮扶园及时进行反馈的责任,园内人员也有明确分工。所有人按照分工负责不同的任务,根据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及每次的具体研修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带徒研修与带题研究相结合

结对帮扶首先是建立“带徒研修”机制。即帮扶园与受援园的园长、中层、教师之间均可以开展“师徒结对”,“师父”根据“徒弟”的优势、不足,采取相对应的指导策略(如有的教研室已牵头建立了“结对帮扶QQ群”,“师徒”之间也互相加了QQ和微信好友,平时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各种方式沟通、互动,也可以互相邀请到园进行现场学习),引领“徒弟”开展管理、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其次是形成“带题研究”模式。结对帮扶的每一次园际研修、短期跟教、到园指导等活动,都要结合受援园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围绕某个研究主题而开展,确保研究的有效性、系统性。

(三)自主研修与定期交流相结合

结对帮扶中帮扶园主要进行引领和示范,受援园更多要靠自主研修为主。因此,在帮扶园的引领下,受援园平时应该根据年度、季度计划,按照研修主题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努力提升本园管理者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每学期每人至少撰写帮扶心得、论文(案例)或教学随笔、读书心得两篇。与此同时,帮扶双方要协商好定期集中交流的时间,可采取专家讲座、读书交流、观摩研讨、专题学习、专题论坛、案例分析、成果展演、网上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并提交教学案例与反思,观摩者需提交观摩体会等。帮扶园还可定期开展“送教到园”活动,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四)实体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

因幼儿园工作繁杂,无法经常开展各种“实体”学习、研修,因此,网络研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由教研员牵头成立“区域结对帮扶QQ群”、结对双方也可以成立研修QQ群,每一次研修活动信息、团队成员的研修体会、研修经验、研究成果、优质课程资源等可以及时到QQ群和网站上,与同行们共同分享。同时,还可以通过工作坊网站、QQ群、微信群等网上平台,广泛推介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

四、成效凸显

经过两年多的结对帮扶实践,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打造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的园长和教师

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区域内的教研员、优秀的园长、中层、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成立了“区域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讲师团会根据近期区域学前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焦点问题、薄弱之处制定讲座主题,平均1―2个月开展1次“教研智慧论坛”及专题讲座。除了专题讲座外,幼儿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邀请讲师对本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师团工作的开展,无形中培养了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专家型园长和教师,其中1名园长获评为“广西名园长”,3名教师成为桂林市千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其次,搭建了研究型教师成长平台。两年多来,在我们组织的送教和园际教研活动中,各幼儿园均轮流现场执教、即兴反思,观摩人员分组研讨,帮扶者及时点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师设计与组织教学的能力,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并逐步引导教师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风格,学会在实践中寻找问题、开展课题研究,逐步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建立了一种新的研修机制

从2014年起,我区教研员牵头成立了“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并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五大领域成立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美术、音乐6个研究小组。中心组的职责有:每月管理、监督和指导6个小组的日常研究工作,每学期制定总的研究计划和选定A段研究主题,每学期组织1次以上的中心组展示、研讨、交流活动,每年根据各小组的需要对人员进行统筹调整。6个研究小组分别研究本领域的内容,组内设组长、副组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管理人员,每学期由管理人员制定组内研修计划,每月组织1次以上全体组员参与的组内研讨、交流活动,每次某一组员的公开课均按照所有组员共同备课、执教、评课、研讨的程序进行,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例如,在社会领域研究小组中,组员们在这一学期主要探讨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首先由组长牵头带领组员来到解放西路幼儿园进行角色区域跨班游戏观摩、倾听园长介绍角色游戏开展思路和经验,组员们对观摩情况和自己开展角色区域游戏时的困惑做了现场互动交流和研讨,然后回到自己的幼儿园进行实践,并及时把自己实践中的长处、不足和困惑在小组QQ群中进行讨论,随后由组长带头到个别幼儿园对教师进行角色区域设置和组织的指导。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园际研修,组长和组员们对这一研究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效显著,组长周吉莉申报立项的桂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跨班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于2016年11月顺利结题并获评优秀等级。

“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实行三级教研管理网络:城区课程研究中心组、各领域课程研究小组、园内课程研究小组。课程研究组作为一种新的研修机制,旨在打造学习共同体,把《指南》作为学习的工具书、培训的宝典,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课程的质量,良好的区域研修机制初步建立起来。

(三)推动了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年多的结对帮扶实践,使每个参与者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教师们的《个人专业成长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从2014年开始,笔者首先组织了“秀峰区‘学指南、用指南’教师教学竞赛”,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每个小组均由公办园带着民办园共同参赛,受援园的教师从零参赛、零获奖,到本次比赛荣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从不会组织教学、教学水平低、不敢上公开课,转变为教学水平迅速提升、愿意主动上公开课,自信心大大提升;在“带徒弟”和结对帮扶的过程中,帮扶园的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本次比赛中荣获1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受援园教师在2013年及以前,对所有教学、论文比赛都是零参与,有了教学竞赛这个好的开端,他们逐步开始参加各种教学、论文比赛,三年来受援园和帮扶园教师在教学水平和论文撰写方面均有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结对双方教师的自信心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推动了结对园双方办园品质和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

从结对幼儿园的角度来看,三年来,结对帮扶对双方幼儿园的提升卓有成效。3所帮扶园在2016年同时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的复评验收,并获得教育厅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3所帮扶园连续3年荣获“桂林市学前教育教科研先进单位”“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14―2015年度“桂林市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荣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集体”;其中,5人荣获2014―2015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6人荣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9人荣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先进个人”。4所受援幼儿园荣获“平安校园”称号,西岭3Q贝贝幼儿园成为秀峰区首家荣获3A等级的民办幼儿园,受援园中2人荣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1人荣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教师跟岗研修总结范文6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快校园足球的普及,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 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同时,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此外,校园足球工作的相关做法,今后将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总体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袁贵仁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同时,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锻炼活动,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育考试评价也将得到改进。体育课将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要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职责方面,教育部提出:一是加强专项督导,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和重点地区挂牌督导制度。二是开展质量监测,把“体育与健康”作为今年首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两个学科领域之一。三是实施等级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级。教育部每年编制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核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对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 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

“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项目工作会在昆举行

本刊讯(记者 张金灿) “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项目工作会近日在昆明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云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取得的成绩,对今年项目实施工作作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