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九年级复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九年级复习计划范文1
一、复习目标
1.掌握并熟记历史基础知识,准确再认和再现重要历史事实。2.通过历史现象初步理解一些历史基本概念和观点。3.初步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复习时间及进程安排
17周1——14课2课时
18周15——23课2课时
19周综合复习检测题2课时
三、复习措施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仔细分析学生学情,研究学科特点,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科学严格地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使之保管好每份复习资料;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指导,使之灵活准确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种资料;对全体学生做好复习动员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复习好历史的重要性,并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复习迎考中去;复习力求精要,减少繁重知识,降低能力要求,不过于挖深拓宽,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影响其它学科的正常开展,努力做到短时间、高效率。临近考试,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我认为,要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能让复习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它是完成复习内容,提高历史质量的保证。为此,我制定如下复习计划:
第一,复习课本,夯实基础。往年的考试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复习时要做到细、广、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所以,我计划用三节课带领学生复习课本,复习完毕,及时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夯实基础。因为即使是能力型试题也要以基础知识为依托。教会学生一些记忆知识的方法。如用历史表格整理知识、系统法、把历史知识用点、线、面串成网络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用图示,比较等方法来复习掌握基础知识。现在通行的是专题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归类复习,对同类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
第二,复习新课堂。这一阶段,重点是进行强化练习,消化课本知识点。我主要用2节课左右的时间来完成。
第三,综合训练,讲、练、评结合,提高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考卷、网上资料中精选几份进行训练,或自编模拟试卷,设计的题目由典型性、针对性到层次性和时代性,并注意试题的灵活性。因为时间关系,和学生一起完成,做题过程中及时指出学生掌握知识和审题解题及书面语言等存在盲点和误区。要查漏补缺,纠偏正误。
第四,回味练习。针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扫清盲点,强化知识点。
九年级复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 中考;复习计划;复习方法;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效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化学是九年级新增的一门新学科。它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学习时间短,复习时间更短。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提高复习效果呢?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明确复习方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我省(陕西省)中考命题是以《课程标准》及本省拟定的《中考说明》为依据。三年来,试卷结构、试题类型相对稳定,试题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从而明确复习方向。
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统筹安排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每年进入复习阶段前,教研组长牵头,化学组几位老师一起研究、讨论一套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详实安排复习内容、复习时间的分配、重点、难点以及复习方法等。然后按照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去执行,从而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般情况下,复习安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单元(章节)复习,主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夯实基础。离开课本的复习,犹如缘木求鱼。这阶段将单元内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氧气》时,复习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用途。复习方法可采取合作学习,老师列出提纲,学生填补知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二阶段,分块复习。将课本内容按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及科学探究五个板块复习。这一阶段重新调整课本内容,打乱单元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穿成串、拉成链,让学生逐步形成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等化学观念。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这阶段查缺补漏,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灵活运用多种复习方法,重视综合能力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在化学课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基本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等。除了让学生理解记忆,编顺口溜外,我们让学生自己归纳、对比,找出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再让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争执,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果显而易见。我们老师不再包办,只是指导,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重视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课程标准之本,也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所以复习时要作为重点。在复习过程中,积极地用好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实验现象,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针对性地做些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2012年陕西中考第20题: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2题:探究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3.精讲多练,培养创新能力
在复习中,老师要精选习题,反对题海战术。所选习题一定要“新”、“活”,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避免重复性。评讲时,要讲透。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突破口,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化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留意身边的化学物质,要注意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特别是与化学有关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例如:2009年“神七”的发射,“达菲”――治疗甲流的有效药物;2010年陕西中考试题中“蛋奶工程”,“大蒜”――调味品;2011年陕西中考涉及的“日本核辐射”“西安世园会”;2012年陕西中考涉及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等等。这些素材作为试题背景能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影响,提高应试能力
九年级复习计划范文3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
3、含义 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 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九年级复习计划范文4
关健词;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9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科目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从我市近几年的中考题目来看,中考命题方向比较稳定,试题不但注意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还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进行考查,而且还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面临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的诸多问题,如何给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进行复习?
1.依纲据本,疏理章节知识
引导学生认真钻研当年的中考考试说明,了解学科考试的命题原则,考试要求、考试范围、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等。几年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一直是我市化学科的命题思路,所以在中考复习中,一手抓理解,一手抓应用;一边捋知识点,一边将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最重要的是,要将上述网络化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努力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立体的知识树,最终达到"如数家珍",运用自如。
2.精编习题,贯通所有考点
对于每个考点,老师都精心编选对应的习题,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通过训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重点讲评学生掌握不到位的考点。可以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3.反思过程,悟出学习方法
《柳州市中考化学学科考试说明》指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并通过不断反思学习过程,悟出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从近年的中考题分析,题目中有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有很多都是中考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但学生在日常的训练中没有去反思、感悟,往往在中考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就觉得是难题,惊慌失措,不知所云。还有些易错知识点,每当做到类似题目,总会丢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策略是加强反思。例如,每次教师下发批阅完的作业或试卷,都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反思或评析,可以反思自己的失分原因、学习方法、掌握知识技巧、答题技巧等。认真反思一道题,等于训练三道题。
4.跳出题海,主攻薄弱题型
题海战术,方法不力;浑水摸鱼,降低效率。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分析,我市中考学生失分率较多的题目有:①实验探究题,②实验设计题,③推断题,④气体净化题,⑤除杂题,⑥检验题,⑦简答题,⑧图像题,⑨计算题。为了让学生能突破这几类薄弱题型,首先我们采取了"针对实际,选题求精,限量用题,重在落实"的策略上,每类题型都精选精练,讲解时注意一题多思,一题多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讲解作题技巧、方法时,要帮助学生归纳解题的要点。如解决除杂问题时,可依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但必须遵循"三不一易"原则: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③反应后不能减少物质的量;④反应生成物易于与原物质分离。解答图像题要注意分析曲线的起点、转折点、变化趋势和终点四个方面。实验探究题、实验设计题和气体净化题中常见的一种用于净化、干燥、收集和储存的多功能装置,我们可以归纳为:①用于净化、干燥气体时,"长进短出";②用于排水法集气时,"短进长出";③用排空法集气时,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应"长进短出"; 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应"短进长出"等。
5.把握特点,提高复习效率
近几年我市化学中考题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试题以生活、生产、安全、能源、时事等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化学基本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的评价;②体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试题关注信息,试题信息来源丰富,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信息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③突出学科特点,突出科学探究;考查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科的应用性;④简化化学计算,突出计算过程;⑤试题情境趋向人文性;⑥图表题增多,形式开放多样;⑦试题源于教材,注重创新,许多题目学生感到"似曾相似"又有所不同。针对中考题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复习中,首先是强化基础题的训练。其次是把握社会热点,如与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有关的化学试题。第三,要重视化学用语的训练。第四,是强化训练实验题,如实验探究与实验方案设计题等。第五、注意开放性试题、信息给予题的训练与解题方法的指导。第六,是在训练题中,融合人文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广泛运用生活的情景素材,充分体现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
九年级复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研究性学习;数字网络化;计算机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J1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70-01
现今世界正被计算机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艺术代表的信息科技所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也正受到这种信息科技的冲击和挑战,故此美术教学自身正发生着无声变革,教育者们正努力探索数字化时代内美术教学实现其技术与美育契合的可能,这些变革的实施正改变着今后传统美术教学的生存空间,更是变着美术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计算机数字化学习的内涵
教育界论坛给出数字化学习的学习类型,指明在计算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借助数字化资源,运用计算机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计算机数字化学习包含如下观点:计算机数字化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数字环境、数字资源、数字方式。
计算机数字化学习模式给予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很大的理论支持,过去对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仅仅是单纯呈现,忽视了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如今,教育者更多地认知计算机数字化学习的基本要素、重要特点、核心价值、技术特点和学习模式,这为提高学习者的美术学习成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基于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目前,国内教育者对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论有很多观点和解读,这些各异的观点和解读是由于教育者所处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而发出的。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对研究性学习给与了布角全面的解读,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界定: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习者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适用于学习者对所有学科的学习”;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习者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内外对研究性学习的解读虽有着不同的观点,但究其对培养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探索未知事物有着共同的特性,主要都重视发挥学习者的主导性和团队协助行;重视培养学习者对知识信息的探究素养;重视培养学习者获知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依靠教育者的指导辅助作用。研究性学习是教育者指导辅助学习者,由学习者主导探索未知事物,通过其对问题的观察思考、数据择控、数据分析、结果猜测、后续探究等过程,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等。
三、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基于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是计算机数字技术与美术艺术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是计算机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美术教学课题的学习研究,是发挥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开放自由、互动自如、信息广阔、异步相通等优势,输送研究性学习的研学思想理念,建立符合艺术特点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专业学习方式。
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学习者具有开放的学习空间。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优势的研究性学习,使得学习者无现实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计算机数字环境下的虚拟空间给予学习者无以伦比的开放特性。
(二)学习者具有数字网络化的学习过程。学习者更多的学习内容、资料来自于计算机数字网络;学习结果和成绩可网络交流、资源共享;学习结果运用数字网络平台与世界同步,并随之全球。
(三)学习者借助计算机数字技术特性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在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中,设计美术课题的学习情景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计算机数字网络平台上开展,也能是计算机单机条件下开展,更可能是兼顾计算机数字网络及数字单机共享条件下开展。
四、总结
在当今数字化科技浪潮的影响下,基于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的研究性学习更像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旨在培养学习者创新精神、主动探究意识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现代乃至今后的美术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72-73.
[2]戟锋,杜爱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三大主要任务[J].现代教育技术,2001,(08):47-48.
[3]黄永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教育探索,2003,(11):54-56.
[4]丁顺宏.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04):35-37.
九年级复习计划范文6
一、立足教材,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基础技能、基础知识的复习
化学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总复习时重要内容。在复习基本概念时,针对学生死记硬背,抓不准要点,运用时似是而非的毛病,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概念中关键字词,深入分析,揭示概念本质
例如,原子的定义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化学变化中”和“最小粒子”通过分析:什么是最小粒子,最小粒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而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吗?原子还可以再分,那么为什么定义中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呢,是因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再比如,单质的定义中关键词是“同种元素”和“纯净物”,溶解度的概念中的关键概念是“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等,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揭示了概念的本质,便于学生掌握和应用。
2、通过比较要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复习中注重把一些表面相近而实质不同,或表面无关而相互关联的一些概念通过比较加以区别和加深理解。
例如,通过比较分子和原子;原子和元素;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单质与化合物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对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为灵活应用打下基础。常用的比较方法有列表法。
3、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在复习中,针对学生重复习资料,轻书本的错误做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看书,对阅读教材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至少要阅读两遍教材。第一遍通读,沟通全部知识内容与章节联系并发现问题。第二遍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精心细读有关章节,解决问题。
有些学生平时不看书,也不看书,或一目十行,看过无印象,或眼盯书本半天不动地方。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选读一些内容,逐渐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使看书和思考相结合,看书和问题相结合,在看书的时候做到“一看、二记、三想、四联系”。一看内容;二记概念;三想概念存在的条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适用范围;四联系,联系平时老师讲的一些例子和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在书本上划出重点词句和内容。使学生懂得教材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根据考试说明,在复习中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阶段我们要根据考试说明,从教材出发,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复习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1、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指导复习
学生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及其它原因,使他们知识水平相差较多。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复习阶段他们大都有学好的愿望,但感到基础较差而显得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提问较简单的问题时找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通过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感到“我也是什么都不行”,通过成功的体验,增强信心,提高成绩。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一些难一点的问题,使他们懂得许多问题还有深入学习,认真分析。例如在复习“水”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
a、实验室用什么方法测定水的组成;
b、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c、这个实验证明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结论?分别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自尊心和进取心,对他们有缺漏的知识,热情指出并认真帮助复习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2、正确对待做题与学习的关系
在复习中,学生都有参考资料和习题集,学校每月还要进行月考,不要让学生认为复习就是做,而忽视了对知识的系统复习,陷于“题海”不能自拔。对此我们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做题与学习的关系,做题只是检验知识的一个手段,对大量的习题应选择一些典型习题认真分析,分析它考查了哪个知识点和能力,从中发现自己适应漏洞和能力缺陷,从而真正实现做题的目的。教师要经常对习题、试题进行讲评,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规律,确定最优的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把讲评的重点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上。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
在总复习中把所有学过的知识整理出来,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可以提高学生处理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