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1
学生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本着“来自学生,服务学生”的组织。在一学期的工作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学生会更是一个群众性的组织,它主要依靠学生独立开展工作,尤其对于我们建工系这个全校第一大系来说,更应该如此。
记得唐朝魏征曾经说过:“水亦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对于我们学生会的人来说,只有全心全意为所有建工系的学生服务,代表广大建工系学生的最更本利益利益,如实地反映广大学生的意愿,真诚地与系领导、老师沟通和加强与学生的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参与建工系学生的管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建工系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学生会所有成员的圣神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义务。还有,学生会要想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就需要明确自身职责,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工作务实与创新并举,要坚持自身建制的完善。
从刚开始进入学生会到现在,一路走来我并不是一路顺风的,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险阻,但是现在想来,正是那些挫折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品格。最终,充满斗志的我,克服了困难,也让我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让学生会的学长们刮目相看。
我刚开始进入学生会,是我们军训结束之后。经过几轮面试,我幸运的被建筑工程系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留用。接着,由于积极出席学生会例会,学习部例会,认真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在我系学生会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中,比如: “建工杯”辩论赛,“风采杯”挑战主持人大赛,“新生杯”篮球赛,“建工杯”书画展,“中华美文”朗诵大赛等活动中,我积极地尽善尽美的完成我的本职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主动协助其他学生会同仁一起做好各项工作。在我们学习部举办的第二届“风采杯”挑战主持人大赛中,我们部的每个人都团结一致,积极肯干,甘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力争办好这个活动,展现我部良好风貌。
掰开手指一算,从进学生会到现在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我觉得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并没有虚度,相反我觉得过得很充实。
我现在就根据我在学生会几个月的亲身体会与感受,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会的建设(当然这只能代表我自己的看法)。
我出席了本学期学生会所有的例会,参加了学生会举办的所有活动与比赛,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整合所有的问题来看,主要是我们没有相应的制度条令。我们虽然是一个学生组织,但既然作为一个组织我们就应该有属于适合它的制度条令,以此来约束规范所有学生会成员,保证我们学生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建全学生会制度。
我们都不难看出现阶段我们的所有学生会成员办事效率极低,对工作不能尽职尽责,在活动中尽瞎混。这些问题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透过问题的现象去看问题的本质所在。我认为建设学生会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一个专属于它的文化,我们学生会没有一个专属于它的文化。这个文化的存在一定要符合我们学生会的发展。我觉得一个专属文化就像一个人的信仰一样,可想而知,一个没有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我们学生会的发展将会失去动力,我们的成员将有可能缺乏主观能动力。这样长此以往的话,可能会严重制约我们学生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最终将制约整个学生会的消极散漫。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正确的、向上学生会专属文化。
比如我们制定出适合于我们系学生会管理的制度条令,让它深深的印在我各成员的内心深处,让它约束、让它规范我们学生会所有成员的行为。还有我们所有的学生会成员要有信仰,而且,这个信仰能时刻调动每个人的工作情趣与工作积极性。
2017年学生会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以及感想
标签:个人总结范文,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2017年学生会半年的个人工作总结以及感想,
在这方面,我个人觉的校青协做的比较好。举个例子,青协通知6:10开会,他们的成员有一部分一定能做到提前半小时到指定地点,而且,他们开会从不点名,但几乎没有不到的,旷会的。这不是说他们的纪律有多严,而是他们的成员很自觉。当然,这与每个人的观念有联系。
为此,我建议我们有必要制定必要的制度条令,我们每个部之间应该多交流沟通,有必要开展如我们内部座谈之类的活动,这样我们内部就会有更多的了解与交流。无意间就能增强各部之间的团结。我们的工作、活动也就要本着“来自学生,服务学生”学生会宗旨和“团结、务实、进取、服务”的工作宗旨。但是,由于学生会是一个团体组织,同时也肩负着服务同学、管理学生,为老师分忧解难的重任,所以,我们必须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工作准则,并将这种准则(就是之前所说的制度条令)变为我们学生会的一种专属文化,在工作中要切
不错的实贯彻这种专属文化,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让学生会的工作做到最好。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了解、总结,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贯彻好我们制定的相关制度及以下的准则,并致力形成这一种有利于学生会发展的专属文化。
1、平等性。在我们学生会工作中,应消除各部之间的界限,最好是能够做到“各部长把其他部成员当本部人员看待,各部成员把自己看作是属于整个学生会的,而不专属于其所在的部,我们是一个团队,要精诚合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部长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干事的工作;我们的每个学生会成员要把自己看作学生会的主人;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者做好一切学生会工作。把学生会当作自己心血的结晶,其他部门的工作便是自己的工作,是我们学生会的工作。如果我们每个部,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工作,那么学生会的工作将会变得更有成效,我们的学生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务实性。这应该是学生会的宗旨之一,当然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各个部的工作中去。学生会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实际,任何工作都必须从实际出发。搞活动也应该如此,搞活动要从实际出发,搞得活动要搞有益于我们大学生生活的,要有意义的,不要组织任何对没有意义的活动。我们系会举办的各项活动须再完善,再改进。以此希望我们举办的活动能更上一层楼。
3、高效性与准确性。部门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在接到任务尽快地完成任务,信息调研部肩负传递信息的任务,所以,要运用信息时代的活动准则: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任务。在新闻资料收集、网页制作、照片上传及其他的工作中都要恪守这个准则,接到任务后要尽快地、高质量的完成。
4、增强团队意识。现在这个社会,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学生会内的各个部始终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各部间协作。内部人员的合作能够使工作更轻松、更愉快、更高效。
就如一场羽毛球双打比赛,队友之间合作、配合、默契的好坏都是影响比赛成败的关键,成功的双打比赛需要合作、需要配合,这样自然打出来的比赛就是最有看点赛事。所以,无论是任何时候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有一种牢固团队的精神,在工作中要意识到我们自己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意识到要与其他成员配合工作。
5、团结互助,培养学生会成员。作为领导、作为学长,要善于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工作、活动传授于其他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干事,努力做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新干事更应该主动的,虚心的向领导、学长(姐)请教学习。平时工作尽量给新干事安排,让他们接触工作,为他们以后能更好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而提供一个平台。
医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2
但由于长期受教育体制和教育环境的影响,我国医学生沟通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单项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需求,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教学中,探讨使用情景模拟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实施经验体会。
1.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师设置的某种情境中,学生模拟或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互动、实践的教学法[1]。常见的形式有模拟案例讨论、模拟专题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标准化病人等等。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要求设计出逼真的工作场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疑难问题穿插其中,根据不同情境学生主动参与到角色中[2]。
1.1情景模拟教学法与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契合
医生职业的重要特征在于,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有思想,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形形的人,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而这就要求医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的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医患沟通是评价医生临床工作能力的一个核心方面。良好的沟通技能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很多人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能够使其得以提高。在我国,医患沟通教育正处于实验阶段。
国内一些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医患沟通教学,在临床医学中开设了医患沟通课程,但由于教学普遍侧重于理论教学,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必要的沟通实践活动和沟通技巧的指导,因此往往很难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有一些院校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患者以训练沟通技能。但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许多患者不愿意配合教学活动,使得教学资源严重短缺。
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教学要求,必须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了事件发生与发展的真实情景,身临其境的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增强了对他人的理解与同情,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处境;有利于让学生通过模拟事件的每个细节,全面提高学生自我觉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契合医患沟通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标。有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5年的临床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我们将知识和技能训练分散在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每学年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分阶段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不同形式传授医患沟通知识和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1综合素质的培养
低年级医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专题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情景模拟教学来培养医学生综合人文精神。在医患沟通的教学中,适当融合沟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人文医学类课程,以培养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相关课程可以通过专题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如医患沟通的技巧和策略、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与社会、医学中的伦理困境、医患法律问题、医疗同行的交流技巧等专题,通过不同模拟专题交叉渗透医患沟通知识,帮助学生理清医患关系中涉及道德、伦理、法律的内在关系,为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基础。
应注意培养医学生移情心理。医患沟通时,特别是告知患者重大病情时,医生有时由于担心无法控制患者的情绪反应,潜意识里会主动回避问题,避免采用开放式问题交流,临床医生普遍缺乏移情式的交流技巧[3]。有部分医生认为不能将自身的情感过多地投入到患者的情感中,因而不善于应用移情的方法。有研究显示,通过同事实践案例、和同事共同讨论处理问题、模拟实践场景过程中医生可以逐渐学习移情的沟通技巧。因此,在学校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大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实践教学的力度,这种在具体问题情境中学得的知识和技能最牢固,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2.2临床焦点情境的模拟教学
高年级医学生有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即将走上与患者面对面的临床实习岗位,但很多学生由于社会经验较为缺乏,在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心理、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等方面的沟通能力还较为缺乏,因此在完成相关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设置一些临床情景让医学生实践演练,如模拟癌症等危重病情告知场景;患者及其家属担心疗效,焦虑情绪的沟通;临终病人关怀沟通、术前谈话,医疗纠纷和患者教育等情况,可以让医学生快速了解不同类型患者、不同医疗情景的特点,培养医学生与患者间沟通交往的能力。
我国的医患沟通课程可以借鉴西方医患沟通课程,使其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到围绕临床焦点问题的交流策略,逐步地、分阶段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在高年级或临床实习阶段,把病情告知技能和其他临床沟通技能组成课程群,这样使学生在具备了足够的临床专业知识后再学习相应的沟通技能,有利于角色扮演等情境教学的开展,可以达到使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和专业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3]。
3.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步骤
3.1编写模拟情景使用的脚本
脚本编写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脚本应明确模拟的背景、人物的构成及模拟要点。假设医生接诊住院患者的场景编写详细的培训脚本,我们应根据医患沟通的要求设计模拟患者的性格特征,从而考核相应的沟通技巧。例如:有些患者设计成性格内向,见到医生紧张、讷言,这个场景就可以考察医学生是否能营造良好的沟通气氛,从而很好的收集病史;有些患者设计成性格外向、夸夸其谈,考察重点在于医学生能否控制好交流的节奏,合理安排接诊时间;也有些患者患有恶性疾病,可以设计其精神紧张,思想包袱重,考察医学生能否及时给予患者的安慰与精神支持;有些还可以设计成患者对于医生所讲的医学术语不能理解,其向模拟医生反复询问,重点考查医生能否耐心细致的用非专业、能够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等。
通过设计不同疾病特点及患者不同性格特点,把有关医患沟通技能方面的问题灵活穿插于对话之中,训练医学生把握不同情境、应对不同性格患者的沟通能力。脚本要反映典型的病例,矛盾冲突明显,针对性强,便于教学。此外应注重非语言沟通的细节,如表情、动作、态度、语气等[4]。
3.2课外准备
根据教学班的情况5-6人结成模拟演练小组。在小组组长的领导下对模拟情景进行深入分析,对演练所要求的不同角色进行分工,安排进行课下练习等。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如遇问题能够给予及时指导。教师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指导方式,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应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模拟教学的精髓。
3.3课堂演练和答疑
通过幻灯片、海报、音乐等渲染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多维、仿真的环境中,比如由一名学生扮演患者或家属,演绎其在告知癌症病情时所发生过的场景和难题,由另一名学生模拟医生,运用所学到的告知步骤和交流技能来处理,注重非语言沟通细节的运用,不打断学生的演练,这可以保证演练的完整, 防止影响学生的思路。每组演练结束以后, 教师暂时不评论, 以免对后面的演练产生影响。角色模拟演练后进行小组讨论,评价“医生”告知技能的优缺点,并提出适当的处理方法,最后谈出每个人的感想和建议。模拟过程中教师应把握主题,控制课堂内容进展, 即让学生畅所欲言,又能学有所获。
3.4总结、考核制度跟进
教师辅以录像对情景模拟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评,运用卡尔加里-剑桥指南的思想针对学生沟通技能的缺陷性提供合适的改进方案[5]。医学生也需自我反思在参与和观察中增长对医生岗位的理解,对患者的换位思考,以及在特定的医疗环境中医患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用简短的文字将上诉反思和理解进行总结,反馈给指导教师。
医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传统精神;医学人学本质;医学人文教育复归
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是本地区先民们同疾病做斗争过程中而积累下来的经验反思与智慧总结,与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息息相关,其深层本质是人学。医学之人学质趣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彰显本民族的精神特质与体现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医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是国内医学高等院校教育的题中之义与基本要求。但令人遗憾与深感忧虑的是,时下国内医学高等教育由于深受西方医学思维方式与科学主义之影响,体现在其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中表现出“重技轻德”、“崇业贬道”之倾向,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功效之微或根本不在教育者视域之内,这与医学的人学本质渐行渐远。本文旨在倡导,深刻理解医学之人学本质并按其要求适时规范课程设置,借鉴扬弃国际国外医学教育之经验方法,总结探索中医药精神传承之途径是当下医学高等院校思政工作者之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一、医学人学本质规约与当下医学人文教育之错位
医学集科学、技术于一体,兼具艺术与美学之特征,其深层内涵与本质规定是人学。从其达到预期功效而言,它不仅要敬畏与救治生命,而且要解读与体悟生命从而为人之全面发展提供广阔时空;从其体现的伦理意蕴而论,“医院和医生是成为生命伦理的骄子还是弃儿,就在于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取舍存毁之间。”故而,医学不仅是医技单纯物理之展现,而且是人文关怀人理的深层蕴涵,这是所有医学的最终企求表征与最高价值归宿。从哲学维度而观,人究其本性是自然、社会、精神属性三位一体,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人性之医学观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其日益得到医学界乃至全社会普遍认可与广泛赞同的深层缘由。
“医学技术与医学美德构成了医学人道的一体两面”随着医学的纵深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医学的科技尤其是人学本质内在地规约着医生不仅要医技高超,而且要医德高尚。世界医学伦理四大经典之一的《论大医精诚》的“精”字,是对医生医学知识广博精准,技艺精湛方面的要求;“诚”字是对医生道德品质至真至纯,仁爱无偏方面的规定。而历经时空筛选积淀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精髓,可概括为仁者爱人,赤诚救世的事业准则;一视同仁,不分贵贱的道德品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贪财利,作风正派的伦理标准;精勤不倦,博极医源的学习精神五个方面。正是在此种意义上,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虽然医学仁德情怀在理论上历来倍受人们推崇与赞颂,但现实生活中却因医德失范与医学人文精神缺失引发医患冲突日益加剧,剖析其原因,国内医学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做为一个重要因素日渐浮出水面。受科学理性主义价值观与机械论还原主义之影响,现代医学教育秉承“人体像一台机器,疾病是这台机器的故障,医生的职责是修理这台机器”之理念,在医学生教育偏颇之现实表现主要有二:其一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重技轻德,其二为医学人文课程在整个医学生培养方案中设置偏斜失调。据调查显示:国内医学院校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比例最高为9.3%,最低为4.6%,大多数院校在7%―8%,平均为7.45%。
二、国际医学组织人文教育规定与发达国家之范例
医学人文教育的复归基于人们反思医学高新科技的不可控后果与期待医学发展的惠民真谛。国际医学组织的相关政策与西方发达的范例作用是其现实回应。
国际医学组织的相关规定。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爱丁堡宣言》宣称:医学教育旨在培养促进全民健康的医生,人们心中理想的医生应是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哥本哈根《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的高标准规定:三者在课程计划中所占的分量应当适合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日益变化的人口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的卫生保健需求。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将医生敬业精神与伦理行为置于医疗实践的核心地位,超半数以上核心能力与医学人文素质密切相关。
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人文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医学人文目标清晰;医学课程设置合理。Cooper J教授在美国医学院协会第105届年会上的“为21世纪培养医生”报告声称: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缺乏的医生,智力挑战能力在其职业生涯中经常发挥不畅乃至丧失。《医学教育未来方向》、《新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美国和加拿大医学生教育掠影》标志着新时期美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宗旨是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全面医学人格的塑造,其中心要义是“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是在向医学科学、向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体现出一种真正的大爱。”“英国总医学委员会”曾先后三次出版权威性报告《明天的医生》,在医学知识、技能、医学伦理和职业态度等方面对医学人文标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旨在展现“一个日益丰满、更加有血有肉的未来医生形象。”此外,法、德、日在此方面目标也非常明确清晰。
美国医学院校一般开设人文社科与医学交叉的课程且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始终,教学内容注重现实问题,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师资知识结构合理,一般兼具人文社科与医学知识背景。法国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开设并定期检查,以医学教育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62.5小时,约占第1学年课堂教学515总时数的12.34%,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0%。”其特色是政府保驾护航、增设护理见习教育、重视医学伦理教育、专题教学讲座等。
三、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规范与传承提升之途径
医学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医学人文精神与树立医学人文关怀观,这需从两方面进行努力,其一是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挖掘与传承;其二是国外医学道德合理因素的吸收与借鉴。
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挖掘与传承。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同疾病做斗争过程的集体智慧结晶与实践经验总结,也是民族抗争精神的体现展示与对生命的体悟反思。随着西学东渐与科学主义与理性思维的霸权,中医的非科学性与存废之声曾喧嚣一时,但中医的实践功效经受住了疾病对其考验,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中医的文化特质再度被高度重视与重新挖掘,中医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奉行的思维理念再度被传承与发扬。整体主义医学思维、辩证施治疗疾方法、博及医源未病诉求、仁德慎独伦理气质、生命贵重责任使命、大医精诚职业理想等皆为中华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精华之所在,构成了中医药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之魂,它们潜藏于医学典籍之中或蕴含在古代医家个人的品格修行之内,需要现代医者深悟体味与总结挖掘,更需要当下医学教育与医学生努力传承并发扬光大。它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与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
国外医学道德合理因素的吸收与借鉴。国外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疾病诊疗方法与医学伦理思想,是西方医者智慧的凝结与品格的结晶,也是时下中西医展开对话语境的史学背景与现实基础。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医德品质与南丁格尔所体现的护理精神,被全世界所认可并被医界所称颂,而科学精神与人文品格并举,实验方法与理性分析并存,精确性追求与临终性照护并重,是值得医学教育合理吸收与全面借鉴的。
医学人文教育培育的必备条件。对中外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伦理品质进行挖掘提炼与传承发扬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若想达到既定目标与预期效果还需其它必备条件,其中开展医学人文科学研究和兼具人文与医学知识背景的可资利用的师资不可或缺。医学高等院校进行医学人文科研的基础条件包括数量与质量可观的网络资源与实体书籍与学术期刊,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匹配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主管部门重视与提供支持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此外,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体验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相互补充、医学人文教学始终如一贯穿整个医学教育全部,是使医学生人文知识得以完备、人文素养得以提升、人文品格得以形成、人文情怀得以塑造、人文行为以实践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虹,张宗明.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追问[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2):28-31
[2]李振良,孟建伟.技术与美德之间:西方医学人道主义思想渊源[J].医学与哲学,2013.34(10A):1-4.1
[3]曹洪欣.人民日报建言: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N].人民日报,2015-3-25
[4]威廉・科克汉姆著,杨辉,张拓红译.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4
[5]李芳,李义庭,刘芳.医学、医学教育的本质与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2009.30(10):66-68
[6]梅人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本科生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组的中期报告[J].复旦教育论坛,2001.22(4):1-8.16
[7]于双成,金祥雷,于雅琴.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三次浪潮的文化背景及本质特征[J].医学与哲学,2011.32(12):11-14
[8]嵇艳.英国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嬗变[J].医学与哲学,2013.34(8A):30-33
[9]陈建平.美国大学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及启示[J].医学教育,1999(3):24-25
医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4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①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地方院校应立足为地方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②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全球及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要适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基础,基础课和临床课关联程度低。应转变为以系统器官模块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减少部分基础课程,在临床课中讲授相关基础理论,比如解剖、病理和病生等,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英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反映培养水平,如何实现双语教学,进而选择性开展英语教学课程是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可以考虑选择1-2门课程进行整合,开展双语教学。但众所周知,临床教师工作繁忙,开设新课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必须在学校层面出台激励措施,比如设立新课程教改示范项目,对开设新课程的教师给予资金资助和奖励,并在职称晋升和评优表现中得到体现。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新模式的要求,单纯讲授空洞的理论知识效果肯定不佳。
笔者建议开设《前辈的足迹,名医成长之路》以及《光辉的历程,重点学科发展史》等选修课程,通过系列讲座、学校的名医事迹报告及学科数十年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让医学生充分感受临床医学的特点和艰辛,了解人生成才之路,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终身学习的观念。对哈医大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反馈报告中提到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①临床医学专业学时数偏多,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发展时间和空间;②早期接触临床不够深入,时间较晚,影响学生临床思维和职业道德的养成;③门诊和社区医疗实习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对基层医疗现状的了解。因而,我校在课程整合、减少学时数方面下足功夫外,还要避免哈医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笔者认为在医学生入学初期就应该以多样的形式接触临床。比如入学后进行临床工作展示,通过参观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等形成对临床的初步印象。然后在第1-2学年,可以开放临床科室的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会,让学生自行选择参加旁听,逐步培养其临床兴趣。此外还可以开设临床医学导论,邀请临床医学各专业的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概述本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帮助医学生培养科研和临床兴趣,确定专业方向。针对门诊和社区见实习,学校应该增加门诊安排,完善见实习内容。本科教育标准要求医学生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社区医院是新形势下临床医学的重要窗口,学校应在广泛遴选的基础上,选定十到二十家社区医院作为实习基地,让医学生充分接触基层医院、了解工作程序、培养一定的社区服务能力。
2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兴趣、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填鸭式的教学为主。我校实验性教学大多以小组开展,但绝大多数理论课程教学仍是大课讲授,学生没有自主学习,也没有教学互动。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将讲授的知识抛在脑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育标准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在国外,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很小,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的招生仅有几十名,课程的讲授大多在临床医院,以小班形式完成,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法早已经普遍实施。先由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将问题进行总结,或者以临床病例形式串联讲解。这些正是我们未来的教学模式。但由于目前国内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较大,PBL教学全面实施较为困难,有学者提出了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方法。每个团队的人数可以相对较多,团队集体准备和学习,先在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流,再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和与其他团队讨论,一定程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TBL教学模式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TBL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考试通过率,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水平,使其养成课前预习和积极讨论的良好习惯;②TBL尤其适合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学习;③TBL强调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优势高于个人学习;④TBL以学生为中心,因而允许一位教师同时管理一个教室的多个小组,减少了教学资源的消耗;⑤TBL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病例讨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临床技能。改革初始阶段也需要选择1-2门课程作为试点,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加大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笔者建议设立TBL教学示范课程教改项目,鼓励大家申报,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并给参与教师提供专业培训进修机会。临床医学教育有其特殊性,即强调临床实践。鉴于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和患者的担忧,很多实践操作项目无法在患者身上实现,所以近年来模拟教学蓬勃开展,已经有价格数百万的高级仿生人体模型逼真地模仿患者,大多数常规临床操作也可以在不同的简单模型上进行。我校模拟医院是国家级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学生2013年参加全国第四届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完善的模拟培训功不可没。参加培训的学生普遍反映模拟操作效果很好,对临床实有裨益。
笔者建议进一步加大模拟医院的投入,定期更新模拟器具,增加模拟操作培训内容,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等业余时间开设不同的临床模拟操作模块选修课程,以便满足不同层次模拟培训的需求。此外,在临床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床旁教学,制定完善的教学查房制度、大小讲座制度、典型病例讨论制度、典型手术视频演示、典型临床操作视频演示等。由于临床教师临床工作较忙,为避免有些制度可能流于形式,要特别注意督促其实际落实情况,要求每个教研室提前一年安排好各项临床教学工作,教务处不定期抽查,对执行较好的教研室给予表彰奖励,反之公开批评,并与奖金挂钩。只有奖惩分明,才能调动临床教师热情。互联网时代为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手段,笔者建议将部分选修课改为网络授课和考核,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幻灯形式公开在网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考核试卷。
3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法以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或考核成绩为主,即仅仅重视结果的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由此造成很多学生不上课,也可以凭考前突击就可能获得较高分数,不利于客观反映学习效果,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应当逐步建立以能力和过程评价为核心的新型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课堂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课堂问答;②小型测验;③表现观察;④课后作业;⑤研究或学习项目;⑥面谈与评价。华中科技大学文历阳教授指出:最适合的形成性评价形式是学习记录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OSCE考试在我校模拟医院已经进行多年,在临床见习实习教学中也建立了以见习实习手册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要求学生完成病历书写、记录学习内容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有了客观依据。笔者建议学校制定临床课程形成性评价考评制度,在各项考核中强化形成性评价形式和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可以采用分段式、多形式的考核,比如课程小结、阶段测试和随机提问等,在实践教学中分成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实践体会等。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客观反映学习效果,强化能力培养,最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医学人才。
4教学管理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要求,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扩充了教学管理机构,将原来的教务处扩展为主管本科教学的教务处、主管研究生工作的研究生处以及主管学生的学生处,并且设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充实了一批临床一线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管理,与学校的管理机构对应,将各项工作细化,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供了组织保障。目前我们已经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希望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
应该看到,我校尚缺乏专门的医学教育研究机构,没有建立与教育专家联系的有效途径,也没有教育专家参与我校医学教育的决策、教育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建议学校可以成立临床医学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教育专家加盟,定期为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对外建立联系,定期派出人员学习,为我校教学管理培养专业人才。还可以考虑定期举办临床医学专业建设论坛,邀请卫生、教育、行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为我校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
医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校资助;立体型;素质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高校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但“资助是过程,育人才是目的。”如何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成了又一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近三年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学院资助情况,希望能带给资助工作者一些思考和共鸣。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3000余人,其中家庭困难学生700余人,医学院资助工作面临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量大,专业结构复杂,省外生源众多的实际情况,也带来了认定工作有争议,满意度不高的现实窘境。近三年来,我们探索构建一个以家庭经济困难生为中心,以经济救助为基础,精神扶助为支撑,能力强化为目标的“济贫・励志・强能”立体型资助体系,旨在不仅公正、公平地帮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更要在资助过程中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资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继续完善以经济救助为基础的帮扶资助线
经济帮扶始终是经济困难学生最基础的需要,医学院从认定程序,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勤工俭学三方面完善帮扶资助线,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第一步。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即除当地民政部门的家庭经济情况意见书、班主任辅导员认定意见外,在班级评议时附上“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评分表”,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得分高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困难程度,使认定工作更加精细化、客观化。同时,通过暑期走访,同学座谈,结合经济发展变化,实行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
(二)规范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制度
随着国家对资助的经费投入增加,“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日趋完善,为了使资助类奖学金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放和使用,专门成立学院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委员会,规范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制度,采用“申请优先,能力并重,兼顾公平”原则,确保将资助类奖学金发放给最合适的人,最需要的人。
(三)完善学生勤工助学系统
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不仅能缓解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院致力于校内外勤工岗位的拓展,及时招聘信息,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岗位座谈会,使双方能清楚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细节。同时,积极开发技术性勤助岗位,类似于助管、助研、助教类岗位,将勤工助学和专业发展结合一起来,在工作中提高专业技能。
二、不断丰富以精神扶助为导向的励志资助面
经济资助固然重要,但“困难学生更为需要的是一把钥匙、一种鼓励、一个理念,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要设计丰富载体,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资助工作的更高要求是能从精神的层面推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医学生都被称为宏志生,意为家庭经济困难却怀揣医学梦想,积极进取的有德,有志,有才的医学生。在概念上消除宏志生芥蒂,在思想引领宏志生理念并成立专门的为宏志生成长服务的学生组织――勤工助学中心。
同时,通过四星评比、自强之星、最美生活委员评比等活动,鼓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到台前,说出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为宏志生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使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自强自立品格,真正认同宏志生身份,主动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
另外,经济贫困容易导致心理贫困,心理宣教也是丰富励志资助面的重要方面。学院将宏志生档案和心理档案相结合,全面了解宏志生身心健康问题,启动“党员每天一小时”活动,通过面谈、咨询、在线答疑,沙龙讲座等形式,为宏志生在大学适应、人际交往、专业课程、职业规划、考研辅导等方面导航。
三、通过宏志生学生组织,构建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强能资助体
目前,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各方的努力,宏志生经济困难基本解决,感恩励志、自强自立等精神引导也越来越丰富,“发展性资助”理念要求提升宏志生综合素养,由“授人予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考虑宏志生个人成长需要,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科研、人际交往、就业能力,最理想是发挥宏志生自助功能,打造四大能力提升的实现平台。于是,我们成立了宏志生自助组织――勤工助学中心,使有着相似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相互理解鼓励;通过各种活动和竞赛,使他们获得自信,提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
(一)通过学习帮扶工程提升学习能力
大学和高中相比,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为了帮助宏志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大一年级,我们开展“新老生学习帮扶工程”。在中心内部选拨一部分评学兼优的老生宏志生开展主题式学习帮扶,内容涉及专业培养方案、转专业、学分制、评奖评优等,老生宏志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学习资源,尤其是英语口语练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新生宏志生尽快摆脱学习困境,融入专业学习。
(二)通过项目申报和管理投身科研学术
科研是医学生大学的选修课程,学校也提供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平台和资源,如挑战杯、新苗、本科生创新工程等,但这些科研项目门槛较高,相对宏志生来说,时常望而不及。学院针对大二及以上宏志生有科研需求却没有科研自信的实际,搭建了宏志生教育实践项目申报平台,通过项目申报后予以立项(分一般立项和重点立项),给予经费支持,通过立项答辩、中期汇报、结题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完整的科研过程。从团队组建、项目分工、Y料搜集、问卷调查、论文撰写到项目结题等等,每一步都锻炼着宏志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能力。学院根据答辩结果,给予不同力度的项目资助。
(三)通过学生团队建设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近年来,学院打造了宏志生――班级生活委员――学院勤工助学中心为主线的学生资助线,其中生活委员、勤工助学中心成员全部从宏志生中选拔,一方面他们本身是受资助者,对资助工作有更大责任和认同,另一方面,通过资助工作的开展,让他们在工作中认识、了解彼此,互相关心,缔结友谊,同时在工作开展中学会工作设计、组织协调、与人沟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四)通过就业指导服务打造职场竞争力
就业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宏志生,他们承载了家庭希望,相比其他同学,更渴求拥有理想的工作,但同时也有着更多的不自信和迷茫。学院勤工助学中心联合就业指导中心,从大一入校开始,帮助每位宏志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期待的启动职业规划,并提供全过程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通过已毕业的宏志生校友访谈大学生活,就业指导课程的量身设计,就业创业沙龙的开办,招考、面试模拟等,让高年级宏志生形成就业思维,保持就业热情,增加就业自信,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不管是经济资助、精神引导还是能力强化,都是高校资助的方式,也各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将三种方式有机融合,打造以经济救助为基础,精神扶助为支撑,能力强化为目标的“济贫・励志・强能”立体型资助体系,才是发展型资助工作的主旨所在,高校资助工作才能深得人心,助人自助,取得理想持续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医学生学年个人总结范文6
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应用于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选取我院50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结束后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结果显示,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法无论在教学效果还是住院医师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路径;循证医学
长期以来,住院医师培训一直是我国医学教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为改变这种情况,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并下发了《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法》的通知。到目前为止,我国开展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有十余年,已认可的培训基地有2400多个,26个省、市获得授权颁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资格[1]。毫无疑问,这对于完善我国医学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学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快速发展、招生人数迅速增加,而教育资源十分缺乏,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与“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相距较远。云南省1975名临床医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医学教育规模和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缺乏临床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敬业精神、交流沟通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是当前医学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我们要更加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原因。
将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应用于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一方面,住院医师遵循临床路径文本规范化进行临床技能和思维训练,不仅培养了住院医师独立获取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还注重实际效益,树立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最佳临床效果的实践意识,着力造就实用型医学人才;另一方面,循证医学的出现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学习方式。循证医学以问题为先导,循证—评价—决策的思维方式与近年推崇的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式理论教学、创新设计型实验教学等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相吻合,培养住院医师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这对于探索全新的临床医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将2012—2013年在我院内分泌科培训的5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5名)和对照组(25名)。研究组采用临床路径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内分泌科培训时间为12周,带教教师均为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内分泌科医师,硕士或以上学历,两组住院医师在年龄、性别、成绩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住院医师自由提问,教师进行讲解。研究组以内分泌科常见病2型糖尿病为例,具体操作如下:(1)由带教教师预先向住院医师提供1份2型糖尿病的临床路径文本;(2)带教教师对临床路径文本进行简单讲解,并在讲解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相关检查、治疗方案等;(3)对临床路径文本熟悉后,带教教师带领住院医师接诊患者,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书写病历,结合临床路径文本要求,开具下一步应进行的相关检查,给予相关治疗;(4)住院医师参与该患者的全部诊治过程,对于患者诊治过程中的疑问及时回答,如相关检查结果分析、治疗方案选择等。带教教师对住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思想培训,然后带领住院医师查阅教科书,利用图书馆中文CNKI检索系统、MEDLINE检索系统,查询相关临床研究证据,针对问题对证据的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进行评价,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由带教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临床路径引导住院医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遇到的问题,由带教教师对每一项设置问题进行总结性发言,并介绍该疾病在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1.2.2评价方法(1)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30分,理论笔试70分,对比两组成绩。(2)调查教学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项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3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住院医师出科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3。
3讨论
临床路径是指医疗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手术,共同制订的一个有严格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2]。其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标准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提高诊疗效率,减少治疗随意性,缩短住院时间。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临床教学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组织教学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3]。该教学法对于医学生接受全新的医疗质量控制方法,锻炼其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临床思维方式有重要作用。1995年《美国内科医学年刊》首次发表了哈佛医学院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的报道,指出临床路径式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实习医师临床动手能力[4]。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最新的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制定每个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5]。循证医学强调以人为本,是解决多因素疾病诊断和预后以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有力指导[6]。虽然直到20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才正式提出,但其朴素的哲学思想早已贯穿了医学发展的整个过程,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3.1循证医学在国外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目前全球已有包括我国在内的13个国家成立了循证医学中心,许多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改进教学目的和方法,强调循证医疗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学习方式[7]。该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规范教学流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道德引导。
3.2循证医学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发展及应用我国首家循证医学中心于199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少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已经在本科生、七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课程。此外,全科医生及临床各科医生必须接受循证医学的继续教育,循证医学已渗透到日常医疗工作中。循证医学来源于实践,用证据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其所提倡的科学研究精神适应于各项科学研究,在教学领域也是如此。国内外均有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及循证医学理念应用于医学教学的相关研究,而本研究首次将临床路径理念与循证医学思想相结合,应用于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无论在教学效果还是住院医师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住院医师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加强,并且避免了不同临床医生临床习惯不同而造成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使规范诊疗行为深入住院医师思维,有助于医德医风养成。
参考文献:
[1]黄俊辉,刘保平,鲁燕平.我国专科医师培养制度与住院医师培训的联系和区别[J].中国医院管理,2005,9(9):8.
[2]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3]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5):436-438.
[4]StevenK,PearsonMD,ThomasH,etal.Criticalpathwaysasastrategyforimprovingcareproblemsandpotential[J].AnnalsofInternalMedicine,1995,123(12):941-948.
[5]BrodyH,MillerFG,BogdanLE.Evidencebasedmedicine:watchingoutforitsfriends[J].PerspectBiolMed,2005,48(4):570-584.
[6]徐金耀.循证医学发展与思考[J].医学创新研究,200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