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自主;兴趣;高效;欲望
自主学习指的是自觉主动地学习,具体来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他们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让课堂更具实效性,已成为教师们高度重视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老是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具有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使课堂教学往后进行,不动情感的努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要上得有趣,要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试想,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的是为兴趣而忘我学习的过程,那他一定是快乐的,收获一定是深刻的。所以,我尝试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适当运用多媒体,创设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并适度地给予赞赏,鼓励他们的成功和与众不同,让每一个孩子在语文课上都有收获,得到肯定。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期望中,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顺利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本身有创造、创新的愿望,他们渴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与方法,还要给学生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自主学习。我们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出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就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朗读、去探索、去讨论,而不是瞻前顾后,蜻蜓点水,稍放即收,生怕学生抓不住重点。教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虽然此刻,教师从“台前”到了“幕后”,从“威风凛凛”到“卑躬屈膝”(深入到学生中指导),但我们不正是把学生推到了舞台的中央吗?这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吗?
三、引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的高明之处在于———让兴趣延伸到课外,学生在满怀期待中迎接语文课的到来,又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本课的学习,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听到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谈论语文之道。1.欲言又止———卖关子。这个方法适用于节选的课文,我总是绘声绘色地讲一讲其他部分,在最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此时,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解开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法布尔的《蜜蜂》一课时,我饶有兴趣地拿着彩绘版的《昆虫记》,读了自认为最有意思的“战争狂———红蚂蚁”,在读到它们排着队开始进军时,突然停顿,环视同学们。看着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不紧不慢地说:“红蚂蚁最后有没有征服黑蚂蚁呢?它们能安全返回吗?还是请同学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当然,明天我们还要学习另一种我们熟悉却又似乎陌生的小家伙,它们又有什么本领呢?明天语文课不见不散。”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许多同学都去阅读《昆虫记》,主动阅读要学习的课文《蜜蜂》,好先睹为快,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种方法很实用,语文学习也从课上延伸到了课外,课内外互补,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扩大了阅读量。在学参考文献:习《草船借箭》《小抄写员》《最后一头战象》等节选的文章时,我们都可以运用此种方法。2.假装无知———放权利。此种方法在运用时,也是“屡屡得手”。不管什么样的文章,我们老师弱势一点,在学生面前低下头,假装“无知”一点,你会发现,学生是如此强大,甚至超乎想象。比如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在前两天的语文课上,便做好了渲染:“再过两天,咱们要学习《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可是郭老师对古诗教学真是没有信心。不管怎么练,读得就是没有多少韵味,诗意也没有太弄明白,你们当中谁想帮帮老师呀?或者更勇敢些,为大家讲一讲诗意?还可以借助图片、课外资料来讲?”我这一说,有大半个班的学生都觉得可以读好,还有十多个同学想当小老师,为其他人讲。我们暂且不说学生能讲到什么程度,单是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就令人称赞。试想,他(她)为了上好这一课,为了能在同学面前大显身手,肯定会在课下用心准备,甚至会请教家长,查阅资料。这个过程,不就是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吗?此外,“引发疑问激趣法”“创设情境激趣法”等其他方法也比较常用。记住:学生只有对他感兴趣的问题,才会有强烈的探索精神。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兴趣进一步滋长、增强,让其成为自主学习强大的原动力。总之,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习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正像一位教育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我也会围绕着“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研究之路,继续走下去。
参考文献:
[1]易冬海.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71.[2]赵小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J].新课程(小学版),2009(8):53
[3]冯艳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2):40.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范文2
国际象棋国际大师、四川省国际象棋教练组组长,曾4次获全国团体和个人冠军,多次在世界奥林匹克团体赛及其他各类国际比赛上获得优异成绩。
古往今来,曰世。上下四方,曰界。棋盘也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既有规则,亦有变通。
赵兰10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如今与棋相交近40年,无论是在其手指间,还是教导中,每一颗棋子都已经被她赋予了生命。王、后、象、马、车、兵,有条不紊地在属于它们的世界里行走。
旁观者问:“下一盘棋,便是打一场仗?”
赵兰答:“下一盘棋,就是静一阵心,就是讲一个故事。”
走过荣誉,走进平淡,赵兰也许会一生与棋为伴,而对于这一隅方寸之间的得失,她早已心如止水。
因为之前的工作关系,记者此前曾与赵兰有过几面之缘。一次是在温江一酒店的大礼堂里,赵兰作为省比赛的国际象棋裁判长,与其他5名裁判员们监督着全场近600名参加比赛的学生棋手。一次是在成都棋院的办公室里,她仔细地翻阅完成绩册,然后往十几本,每本都是几十页的成绩册上一页页签上自己的名字。更多的时候,她的名字出现在报纸的体育版,多为甲级比赛后的官方发言。这样出现的她,每一次都是不苟言笑的姿态,带着框架眼镜,穿着正装,满脸严肃,一副“陌生人请止步”的架势。
没想到待采访电话接通,记者自曝家门后,赵兰竟大呼一声:“耶?怎么会是你啊?”顿时就让人有了一种“故人相会”的亲切感。待到正式采访之时,她依然披着一头黑发,带着严谨的框架眼镜,却是穿了一件考究的红色旗袍款款而来,坐下便是一个和蔼的笑容:“真是好久没见到你了!”
看来,我们还真的不够了解这个国际象棋大师!
“那我们就来摆哈故事嘛!”
初识篇 野丫头的奇遇记
小时候的赵兰是个典型的野丫头,用成都话来说,就是个地道的“费头子”。赵兰在成都出生,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大慈寺一带,向北几十米是父亲工作的地方,现在的锦江区政府,向南几百米便是赵兰读书的学校。所以,以家里的院子为中心,赵兰便天天在南北之间疯跑着。“六七十年代的小孩哪有现在这样幸福哟!”没有电视,没有玩具,丫头片子都是和小伙子们混在一起瞎玩。跳房子、滚铁环是最受欢迎的游戏了,另外一个风靡的游戏被赵兰称为“打游击”。当时的一户大院儿里一般都住着几户人家,家家都敞着门,孩子们便从这个屋窜到那个屋,像呼啸而过的“小飞机”,捉迷藏也罢,抓小鸡也好,即使是单纯地“走家窜户”也一个个开心得不得了。有一次小赵兰不小心绊伤了腿,包扎了伤口在家休息。谁知某日父亲走出办公室要上厕所,抬头往对面马路一看――那树丫上挂着的,不正是自家闺女么?还挂着彩包着伤口的赵兰,已经像猴子一样窜上了树,笑得一脸没心没肺的。“把我爸气惨了,哈哈哈!”
这样一个“费头子”,怎么能和一项需要绝对静心的运动项目联系起来呢?不过有过经历的人都明白,顽皮和天才,有时候就是一层纸的关系,就看能不能找到那根树枝,来把纸捅破。第一个推荐赵兰下棋的,就是小学的体育老师。“有一天,体育老师跑来问我,你想不想学棋哟?”虽然身边有同学在学习围棋,但彼时的赵兰并不知道国际象棋为何物,好玩的她纯粹是想着多一件事来打发时间,这便决定去了。那是成都棋校面向区域内小学的一次招生,赵兰的小学有几十名学生报了名,自己的大姐也是其中一个。然而报到当天,老师“一不小心”拖了堂,不敢翘课的赵兰错失了集体报到的机会。“回来就听姐姐摆得眉飞色舞的,心想不管了,一个人也要去!”第二天,赵兰就独自去报了名。看到棋子的一瞬间,她便开心了。“好安逸啊!”再听老师一讲规则,她就更来劲了。那一兵一卒在棋盘上斗智斗勇的过程,像极了她喜欢的“打游击”游戏。再加上学棋是免费的,每天去棋校还能分到一个大饼做糕点,赵兰就更加开心了。“一放学就去学棋,天天都去。毫不隐瞒地说,那个大饼也是吸引我的动力!”奇怪的是,棋盘世界外的赵兰依然“皮”得没心没肺,但一到对弈时,却反常地安静了下来。翻开赵兰珍藏的老照片集,看着那些照片里托着腮帮子,安静下棋的淑女模样,怎么也无法联想到这会是一个高兴起来就翻屋顶爬大树的野丫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赵兰笑着摆摆手。
到了初中,学棋的时光,颇有些古时书童在山中私塾度日的情景。半天文化课,半天“专业课”的生活,较真儿起来是格外有些枯燥,但回忆却让这一切变得美妙。学棋3年,已经是国际象棋班三级班学员的赵兰,在还没有参加一场正式比赛之前,竟先做了一次裁判。对于人生中第一次出省“旅游”,如今的赵兰回忆起那段场景,依然兴奋不已。“我记得是去兰州当裁判,把我闷惨了!”那时国际象棋比赛每台棋都要有一名裁判执台,而比赛时间为每方2个半小时走40着棋,总共便是5个小时。那5个小时的时间里,13岁的赵兰依然托着腮帮子,并不是下棋,而是坐在两位棋手的侧面,看着黑白棋子交替攻防,瞌睡如排山倒海而来。实在闷到不行,她竟自个儿拿着笔在棋桌上刻起字画来,直到邻桌一位前辈以“再刻就把你送回去!”来警告她,她才乖乖坐在板凳上,看起比赛――这样的状态,与如今在执裁时严肃认真的态度,却是有天壤之别。但这独属于少女时期的执拗,却也客观上让赵兰成长为一名风格犀利独特的顶级棋手。并且,这样“顽皮”的性格在赵兰的人生轨迹里的每个阶段,也曾闹出不少轩然大波。
比如,坚持下着父亲眼中的“鬼棋”直到拿到数不清的奖杯。比如,在职业生涯末期状态不佳时敢于直接对国家队教练说:“我不行了,我要回家!”比如,自己做教练的想法被忽视后直接冲去找当时的体委主任……这么多年,她看似严肃甚至古板,但骨子里的执拗劲从未改变,“与其喊我什么大师,名人,我就更喜欢别人把我当个‘费头子’,呵呵。”
成长篇
棋手生涯里不得不提的几个人
体育老师是那个偶然把赵兰带进国际象棋界的引路人,而大姐便是学棋阶段陪伴她成长和成熟的好伙伴。赵兰好动,大姐文静,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姐在棋校的“口碑”都要比赵兰好得多。“校长每次看到我,都只会说:‘你好久才能懂事哦?’我纳闷得很,什么叫懂事嘛?”一次挫折,让赵兰开始清醒。1978年,四川省首次成立了国际象棋专业队,和赵兰姐妹同批“入学”的同学们全部入选,除了赵兰和大姐,两人被降至业余班。“太丢脸了,太受打击了,不想学了!”愤怒的赵兰一门心思投入了文化学习,只想考入盐道街中学的她“再没得心思去下棋了”。
与此同时,赵兰职业生涯里的贵人却出现了。如今在全国棋坛都德高望重的肖冠军老师,当时是四川棋队主教练,盛情邀请赵兰到专业队参加训练。这是鼓励,也是一种暗示。学棋几年,从来没有用过一本记谱本的赵兰开始疯狂地搜集老师和前辈的棋谱,在宿舍里精心研究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努力了。”赵兰说。1979年,赵兰终于参加了学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少年比赛,并且一举夺得第三名。随后,赵兰的棋艺如日中天,各种荣誉扑面而来,但同时期学棋的大姐,却逐渐淡出了棋坛。“其实,在选择我的同时,就意味着放弃了姐姐。”职业竞争固然激烈,却也抵不过姐妹情深。大姐很快释怀了,做起妹妹的后援队。而因为教练的远虑,赵兰又被迫挤掉了一位男选手的名额参加了全国个人赛。“那位男选手是否释怀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也做不了什么,好好下棋吧。”通常来说,女棋手的职业生涯与男棋手相比非常短暂,当时的赵兰已经17岁,“如果迟迟不出成绩,我这辈子可能就毁了,这正是肖冠军老师的远虑。”
行走江湖最寂寞的,便是独在高处,不胜寒。还好,赵兰并不寂寞。无论是在职业生涯顶峰,还是在抛物线向下滑落时,总有那么一两名顶级棋手与她惺惺相惜。其中一个,便是名字如雷贯耳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赵兰多年的队友和师姐刘适兰。在80年代,四川国际象棋在全国呼风唤雨,刘适兰和赵兰因此被并称为“蜀中二兰”。一张张已经开始泛白的珍贵照片记录着“蜀中二兰”在棋盘上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历史,每一场对弈,在棋盘上却似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在两位年轻姑娘脸上表现出来的,却是云淡风轻的素雅和波澜不惊的大气。“她(刘适兰)是一个很独特的棋手,棋风非常犀利,但私底下却柔和得很。”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外出比赛,赵兰和刘适兰都住在同一间宿舍。除了聊聊棋谱,也就是摆些小女孩的龙门阵,最多的情况竟是训练回房,彼此道一声晚安,就各自抱着收音机听音乐或者直接扑在床上呼呼大睡。成绩和竞争从来不曾成为她们相处的“雷区”,却也似乎从来没让她们往对方再走近一些。“如今,她去了深圳,我留在成都,就更远了。”赵兰感叹。
另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是国际象棋皇后谢军。在赵兰如日中天之际,彼时的谢军还是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我记得有次比赛她进了前六名,高兴惨了,兴奋得不得了哦!”但很快,这名后起之秀就用行动让赵兰惊出了一身冷汗。那场著名的国家队内赵兰与谢军的“内战”,被媒体描述成双方鏖战20个小时的持久战,棋盘对弈的同时,心理战也在这一大一少之间默默展开,光是听起来,就有种硝烟弥漫空气凝固的紧张感。“呀?20个小时,那要把人下成神经病哟!”赵兰竟忙着辟谣。“其实也就五六个小时。”当时已经自觉在走下坡路的赵兰,想要抓住最后一次机会代表国家队征战印尼,但在她“辛苦”地拿下谢军以后,比赛却因故取消了。“我的背水一战就是这个结局,还真是有点扫兴。”这场艰难的战役,也让赵兰开始反思自己的棋手生涯是否还有继续强撑的必要了。
成熟篇 从大师到导师的“变形记”
半退役状态的赵兰回到成都,进入四川大学学习英语,这为她后来写作并翻译众多国际象棋教学书籍打下了扎实基础。从进入学校那一刻开始,她国际象棋大师的光环就被徐徐褪下――报到当天,十七八岁的同学们就被这个比自己大近10岁的姐姐吓到了。“大家在议论,这是哪个哦,这么老?哈哈。”
随着赵兰这批运动员的相继淡出,四川国际象棋棋坛进入了青黄不接的时期。赵兰拒绝了棋院要将自己培养成办公室主任的好意,坚持一门心思地向下走,到最基层做教练。软磨硬泡无数次,才终于给自己“混”来了一个机会。1993年,棋校实行了一套教学承包制,赵兰便自己开了个班,学费不低,每人50元。“其他班都收20元,但我的份儿在那摆着的,我偏要收50!”――即使是倒贴。而前来就学的小娃娃里,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看起来“凶巴巴”的老师的背景,这反倒让赵兰轻松起来。当个祥林嫂也罢,唠叨安全,唠叨规则,再把最大的自由留给智力开发期想象力无穷的孩子们。识得赵兰“背景”的家长们也乐呵呵地把孩子送到赵兰门前,这个时段,国际象棋仍然是赵兰的谋生手段,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成为一项真正有趣的游戏。
教小孩子,也教大孩子,甚至要做一群成年人的“后勤主管”。主教练,换到足球、篮球、排球,这得是多大的一个头衔,身边得有多少助理相持左右。但如今的四川省国象主教练,不仅承担着出成绩的压力,还在更多的休息时间里忙活着备课,忙活着拉赞助,忙活着为外出比赛的队员们订机票,订火车票,订酒店!“包接包送一条龙服务,我是不是有点太紧张了?”这般紧张并非没有来由。毕竟,赵兰不仅是女棋手、女教练,还是个女人,一个把学生当女儿来对待,却也被重重伤过的“母亲”。
那个“女儿”曾被视为赵兰的接班人,她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镜,对弈时沉静的神态颇有几分赵兰当年的影子。赵兰将她从外地引进成都,每天像照顾自己的女儿般对她呵护有加。“是个苗子,盼着能出成绩,小丫头也乖,是真把她当干女儿啊。唉……”这声长叹,不知是送给那位因为家长作梗被迫背了信弃了义辜负赵兰,选择离开的女孩,还是送给赵兰自己。“她的父亲提出的条件,我们无法答应,他便带着女儿走了。我想,再遇到这样的家长,是世界冠军我也不会收了,这是害了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赵兰严肃得令人害怕,但她的眼眶里,分明有眼泪在打着转。
“有时候,我真想有人能帮我做点事。”
说完这句话,赵兰便陷入了沉默。一会儿,她自嘲般地笑了,“端午节死拉硬拽和全家人去了趟香港!”在担任教练组组长前,赵兰每一年都会和家人外出旅游,一方面自己有时间,一方面女儿学业也算轻松。如今生活工作陷入混乱状态,这边赵兰晚上11点还在电脑前研究着路线,那边高二的女儿也在灯光下挑灯夜读。家里7年前就购买的小汽车,如今还跟刚买的一样,只在周末女儿需要补课的时候,才由老公开出来兜一圈。而一旦老公出差在外,女儿的补习也只得延期,
“因为我完全没有时间。”
题外篇
每个故事都应该有一个读后感
你可以说是国际象棋成就了赵兰,如果没有下棋,没有拿过奖,没有成过名,她可能什么都不是――但即使下棋教棋,即使功成名就,赵兰仍然自称自己:什么都不是。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各种机会存在,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到来,甚至在你毫无功利思想的时候把你推上某个神坛。但即使是神,也有走下神坛的时刻。我们喜欢的歌手在老去,在离去。我们喜欢的作家可能才尽,可能封笔。连我们自己坚持的思想和东西都在悄然改变,因为这个上下四方古往今来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接受改变,再坚持底线,这是赵兰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最让人欣赏的地方。顽皮是她的天性,她在下棋时收起它,在平日生活里放纵它,所以她成为一个动静皆宜的个体,安静还是大笑,禁锢还是自由,旁人如何看待?竟都不再重要。
相辅相成般,谦卑则给了赵兰厚度。她毫不隐瞒地称,当初将她从低谷救出来的贵人肖冠军老师,至今是她倍加尊重的长辈。就像自己的女儿因为被某个老师的人格魅力吸引,而格外热衷某堂课程一样,赵兰也有“偶像”,并不是某个棋坛的世界冠军,而就是在她身边,从对棋一无所知到兢兢业业投入新工作后,让成都棋界重现辉煌的成都棋院院长谢祖瑞女士。“因为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坚持的巨大力量。”所以无论是在人生拐点上伸出援手的那个人,还是在波澜不惊的生活中与自己一样默默付出的人,在赵兰的生命轨迹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某种意义上来讲,赵兰的坚持,她的从顽劣到严谨的转变,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些值得她尊重的人和事。
听她讲故事,轻松得像与闺密聚会般。而听完这些故事,无论我们对这个国际象棋大师又多了几分了解,至少可以更加确定一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因为我们可以什么都不是,却也可以,成为全部的自己。
赵兰小讲堂
小兵的力量
国际象棋与象棋从下法来讲或许殊途同归,但在具体的规则里,却有许多的不同。比如,国象的小兵可以直接走到对方底线,而一旦冲锋陷阵杀入敌营深处,小兵便不再是小兵,而是晋升为除了国王之外的一切大臣,包括最强的攻击武器――皇后。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我们呱呱落地之时,我们并不知道将来会成为什么,会有一番怎样的作为,但只要迈出第一步,希望便由此铺开。
所以赵兰的建议是:不管会成为什么,先踏实走好脚底下的路。要做就做到极致,不愿意就连步子都不要轻易踏出。
皇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