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懒惰心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6-0049-04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实施主体,是办学单位,也是基层单位,既接受上级电大的理论指导,自身又处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环节。所以,地级电大在中央电大办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级电大的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经验教训、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一、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意义
(一)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活动,是对上级电大开放教育理论的实践、检验、完善和补充
中央电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是站在高起点建立起来的,它面向的是全国,这些理论具有普遍性,但对特殊问题、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并不都适用。而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在办学的实践中进行的,具有大量的活生生的真实素材,也提出了大量的来自最基层办学单位的想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所以,地级电大的科研成果不但是对上级电大教育理论的实践和检验,更是对上级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完善和补充。
(二)地级电大的教研活动,对地级电大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级电大是中央电大的办学实体,所以,培养一支有知识、有能力、会服务、善管理的师资队伍,是很重要的。开展大量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就是要培养教师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活动,可以增强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素质,然后形成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总体把握,最终产生一种合力,提高师资队伍总体质量。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反过来又会大大地促进电大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地级电大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可以大大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实力和知名度
从地级电大自身利益来说,大力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不但培养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而且还大大提升了地级电大办学的总体实力;不但让我们的教师养成了教育科研的良好习惯,增加了教育教学的内聚力和暗能量,其教育教学的成果(论文、报告)的形成,还可以大幅度提升地级电大的知名度。而电大知名度的提高,又可以为更好地办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现状
(一)地级电大从事开放教育研究的劣势与不足
1.师资力量的问题。地级电大整体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配备不全,总体科研能力不强。这些不足,有学校的责任,更有地级单位人才短缺的原因。
2.长期养成的懒散习惯的问题。地级电大教师因为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养成了懒惰的习惯,皮了,软了,僵了。就连职称论文都不想自己写,习惯于找人。教师主动地进行教育科研,有一定的难度。
3.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地级电大领导对教育科研活动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少给教师们下达教育教学科研任务,也鲜见与教师签订科研任务书的,更没有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和指导的。
地级电大还没有形成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风气,也没有完善的制度加以保障。许多教师写论文不是为了教育科研,仅仅是为了晋升职称,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科研的并不很多。
很多地级电大领导,对职称论文造假问题不管不问,甚至还做了造假者的帮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漠不关心。
4.发表的论文质量较低、数量较少的问题。通过《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可以看出一些现实的情况:各地级电大的情况不同,的数量也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说,几乎每期都是自治区电大的论文多,地级电大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就已经发表过的论文质量来看,水平高低虽说不一样,但总体质量并不高,能评上奖的更少。还有些论文是为评职称而托关系发表的,实在是没什么价值和意义。[1]60-64
(二)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优势
基层电大的办学实践,是我们地级电大教育研究的最大优势。
中央电大办学实体是一步步逐渐建立起来的,而地级电大,正是见证这一过程的主人。从一开始的考点、教学点、地级分校再到县级分校,这一路走来,由小到大,从不正规到正规,地级电大经历了很长的艰辛历程,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实践,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活生生的最基层的素材,遇到过大量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寻求过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经历过无数次心理上的矛盾和斗争。
这些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最基层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抗争,都是我们地级电大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从事开放教育研究最有力的保障,也是最有利的因素。
三、 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内容
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科研,应当立足地级电大的教育教学实践,把我们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清理出来,分析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存在了多久?有没有人去关注?能不能解决?由谁去解决?又如何解决?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是什么?
地级电大教育科研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 对地级电大自身队伍的研究
1.对教师队伍的研究。我们对自己学校的教师情况是很熟悉的,哪一年来的,什么学历,什么专业,从事过什么工作,现在的工作能力如何,知识储备怎么样,家里情况如何等,都是比较清楚,所以对教师研究有着有利的条件。对于教师队伍,我们可以研究教师队伍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专业构成、学校教师专业配备、教师的学习与知识增长、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学历提升、教师家庭状况与收入水平、教师的性格特点与工作成就、男女教师、不同民族的教师的性格差异与工作特点、开放教育中党员教师的作用、电大教师身体素质的调查与对策等等。[2]13-15
2.对管理队伍的研究。这包括学校领导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管理人员的学历构成及对管理人员的心理特征与工作方法、管理人员的社会心理分析等。
3.对服务人员的研究。地级电大的服务人员分为后勤服务、学生服务两类,两类服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服务对象也不同,服务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分析、研究能很好地把握服务人员的特点,深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以提高电大教育服务的质量。
(二) 对地级电大的学员进行研究
1.对在册学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从生源调查开始,研究学员的心理素质,学员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途径,研究学员的课外活动,学员的工作性质,学员的专业与岗位,学员的入学心理、作业心理、考试心理、上电大的社会心理等,还可以研究学员的年龄构成、学历构成、上电大的预期与希望等。
2.对毕业学员进行研究。仅就对电大开放教育毕业学员的跟踪调查一项,就可以写出无数的论文来。可以分本专科,分不同专业,对不同行业的电大毕业学员进行跟踪调查, 并最终写成调查报告。可以写毕业生的走向,社会地位,社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思路、知识更新情况,还可以写他们工作变更、地位变化、对电大教育的意见,毕业学员社会心理分析等。
(三) 对服务工作的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地级电大服务工作的重要地位。在诸多服务中,对学员的服务是重中之重,为开放教育学员提供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教学科的主要工作;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则是教务科的主要工作。
从教学服务环节入手去研究,有很多入口。新生注册、课程选定、课程注册、教学辅导、网上资源、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新生心理、考试心理等等,都可以是撕开教学研究的缺口所在。
(四) 对新疆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进行研究
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但服务汉族学员,同时也在逐步惠及各地少数民族学员,但因多种原因,有些少数民族的远程教育没有民文教材,没有统一的民文作业,就连考试试卷也没民文试卷(如塔城哈萨克族学员)。所以,少数民族教育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也应当突出少数民族特点。如何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如何有效地实施目前的双语教学,这是我们新疆地级电大都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出研究成果的环节。特别是少数民族教师,可以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教材编译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对开放教育教材的研究
开放教育的教材,经过多年的不断更新、完善,已经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体系。但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中的大量问题进行研究,对教材中的注解进行研究。这里要研究的问题太多了,这也是我们地级电大教师应当关注的。
四、制定地级电大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办法
(一)组建机构,完善制度
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是学校的长远工作,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完成和结束的,也不能做一年停一年,要有长远打算。这就要求地级电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组建负责、督促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机构,任命和选拔学科带头人,制订和完善教职员工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的工作制度。
1.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学校可以考虑成立地级电大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不定期地对研究工作进行摸底、督促。
2.组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组建电大教育科研工作指导小组,由学科带头人和部分教师组成,除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外,负责定期召开课题分析会,对教师科研选题、提纲、内容、写法、逻辑结构进行讨论、评析和指导。
3.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组建课题成果评审委员会,对教育科研论文进行年度评审。评审委员会也要制订相应的评审标准和规则,做到以理服人,公平公正。
(二)培训到位,辅导到人
教育教学科研,同其它科研一样,既是一种知识积累的释放,更是多种能力的聚合。知识可以一点点地积累,能力也可以一点点地增强。
学校要经常安排一些教育科研的讲座,对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由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这样下来,经过两三年的培训和辅导,相信我们的老师个个都会是论文写作能手。
培训和辅导,就是要增强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认知程度,教会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研究的完成,还得靠广大教师自己的努力。
(三)下达任务,定期督促
地级电大要把本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当成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什么是任务?任务就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有能力要完成,没能力想方设法聚合能力也要完成。
是任务,就要完成。这样做一开始会让人感觉有点不近人情,但却能大大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力度,用工作激情打败长期捆绑在我们身上的懒惰,开辟一片教科研的新天地。
有了任务,就要签订完成任务责任书,就要认认真真地执行。为了教师们更好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教研任务,地级电大有必要形成一个定期报告科研进程的监督机制。
(四)奖惩分明,严格执行
对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对没完成或是完成得不好的进行适度的惩罚,是地级电大能顺利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激励措施。这一措施至关重要,它是关系到科研任务能不能落实、能不能完成、能不能出成果、能不能出好点的成果的重要一环。
(五)结集成册,相互学习
地级电大教师每年的研究成果经过讨论、评析、修改、评审之后,都要集结成册,好的课题和论文,还可以推荐发表。这样做,一来学校用以展示自己学校的科研成果;二来可以赠送给上级电大和其他地级电大,相互学习和交流;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学校老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吸收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增强自我素质,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了学校的支持,有了内行人的指点,有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有了坚决执行的决心,地级电大的教育科研,定会越办越好,也定会有丰厚的收获。
参考文献: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中学语文 后进生 思维
后进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速度均低于同龄者,后进生的外在表现为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过程非常被动,虽然他们也记笔记、做作业,但事倍而功半,学习效果很差。通过观察、调查、分析其原因:后进生对学习抱着消极态度,往往是由于长期受挫折而导致的“失败积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信心造成的。所以,克服后进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出发点,是要为后进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他们通过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对学习有正确的态度。在有了较为端正的学习态度后,关键在于解决后进生内在的原因,克服后进生的思维的缺陷。实际上,后进生思维的缺陷,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因此,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应该放在优化教学方法和对后进生进行区别教学上。
运用问题研究因素,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克服后进生的“思维惰性”,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讲授《多收了五斗》一课时,由于课文的时代与今天的生活距离较远,我就注意从现实生活引入课文。如: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不愿要硬币,嫌太沉,不方便带,都愿要纸币,可旧毡帽朋友想要银元,当当响的银元,他们为什么不想要钞票?尤其是中央银行的钞票?不少学生都愣了。经过对照课文,反复讨论,终于明确是官绅的欺诈、纸币的贬值,使得农民遭受双重剥削而不得已的一种自我保护心态。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人在议论发财,谈做生意这一社会热点引入课文,提出问题:于勒发没发财?假使于勒从美洲发财回来,“我”父亲和母亲的态度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课堂讨论非常热烈,同学们争相发言,除了语言表达不够流畅优美外,其学习效果不亚于另一个好班,多年后,有学生还回忆起这一课,并且说从中感受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要通过教学使后进生掌握比较、概括、分析、综合的思维技能,学会区分教学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是加强后进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老师往往认为,对后进生只需提供一些事实、例子、图表就可以了,理论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依据主要理论倒能使后进生把个别事实、概念联系或概括起来,从而洞察到其中一般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学生思维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师要时常注意要求和帮助后进生逐步掌握语文学科的主要理论,使理论逐步成为学习的核心、基础和主干。
在教学过程中,每到初三,我总是要留出一大段时间来系统地复习中学教材全程的语文知识,重点在要求学生熟悉和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从拼音到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现代文到文言文;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从阅读欣赏到写作训练,详细地,扎实地过一遍。这样做之后,后进生的成绩总要跨一大步。另外,在学期教授过程中,注意在每册课本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如每一册的语法,我均是安排在第一单元中集中学习,其它单元学习时就进行复习巩固,后进生既有兴趣,又能经常练习,有较好的效果。
注重发展后进生思维的独立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综合品质,通常表现为思维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学习上的意志力,是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后进生思维的独立性,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地给予后进生帮助,增加他们独立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培养他们提问、思考和讨论的习惯。
过去,我们对帮助后进生有一种比较传统的做法,就是在他周围安排些好的学生,以起到帮助的作用,但并没有提示如何帮助,常常成了问什么答什么。大多问的是答案,自然地给的也是答案。其实起不了帮助的作用,相反进一步加深了后进生思维的懒惰性和依赖性。我发现这个问题后,采取后进生与后进生坐在一起,既便于老师相对集中地进行辅导,又使他们之间有一种平等竞争的感觉,反而产生一种互不服气的争胜心理。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的艺术。对后进生的要求可以放低一点,作业量,答题的质量水平,完成的速度,都可以另作安排,但必须要求独立完成。甚至允许剩题、留空,但不允许抄袭。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指示语,顺应论,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
德国心理学家Bühler在1934年出版的《语言理论:语言的表述功能》(Theory ofLanguage: The 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 of Language)里,对指示场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在他的影响下,国外学者如Fillmore(1975), Lyons(1977), Levinson(1987) 以及国内学者何自然(1988),何兆熊(2000) 等对指示现象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发现,指示语具有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的属性(egocentricity),即在一般情况下, 说话人以“自我”为原点,这是指示语的基本属性。但在使用过程中,指示中心有时也会发生转移,转移到受话者或会话参与者以外的人或物上。Lyons(1977)称这种现象为指示映射(deictic projection), Fillmore称为视点转换(shifts in point of view)。本文将在Verschueren的顺应论的框架下,分析指示现象。
一、 Verschueren的顺应论
Verschueren于1987年提出了顺应理论,并在《语用学新解》(1999)中进一步论述了顺应理论。它引发了人们对语言本质问题的重新思考,加深了人们读语言本质属性的理解和认识。语言顺应论是一种关于人类语言交际行为和认知的理论。它以语言的选择与顺应为契机顺应性,描述人类使用语言的各种现象,阐释人类语言交际的心理机制及其过程以及社会、文化、认知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由于语言具有这些特性,所以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基于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
二、 指示语与顺应论
Verschueren(1987)提出,不论是情感性地使用语言(using languageexpressively ), 还是信息性地使用语言(using language informatively),基本上都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不论其中的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下意识的,也不论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前面提到,指示语的指示中心一般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但有时说话人也会把指示中心从“自我”转到受话者或会话参与者以外的人或物上,发生指示映射,这也是种语言的选择期刊网。使用者之所以能在使用过程中做出正确选择,是因为语言的三大本质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因此,指示语也应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下面,我们就指示语的顺应性,变异性和商讨性进行分析。
1. 指示语的顺应性
顺应性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选择,以尽量满际需要。说话者选择遵循指示语的“自我”属性,或故意指示映射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满际需要。于国栋(2004)指出“语言选择的执行是由进行顺应这个巨大推动力驱使的,而且进行顺应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决定性因素。”在具体交际过程中,说话者进行了一下顺应:
1)显示礼貌、拉近距离
有人敲门时,我们会说I’ m coming,而不是I’m going。这种现象被称为“礼貌的方位转移”顺应性,即说话人在说话时不以自身为参照点,而把参照点转移到听话人位置上去,以示礼貌(何兆熊,2000)。受话者听到coming时,心理上感觉对方离自己的空间距离在缩短。又如:
( 1 ) 我们(=你)还是学生,我们(=你)首要任务是学习。
( 2 ) 咱们(=你)别哭了,妈妈出去就回来。
(3)咱们=(我)是个计算机盲,不会拨弄那玩意儿。
( 4 ) I will be delighted tocome and watch your performance tonight.
何自然(1988)指出,( 1)(2)(3)的用法给人亲切感,多用于长者或领导之口。这是为了达到拉近心理距离的心理动机。陈治安和彭宣维(1994)解释说,说话人在具有直接现实的权势的情景下,自我指称时采用“我们”而不是“我”,其日的是企图从权势或主体性地位向平等关系方向下移,向亲密、谦逊方向归度,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4)中,说话者也转移了指示中心,站在受话者的立场表达思想,拉近心理距离更有利于沟通,保证交际成功。
2) 委婉拒绝
( 5 )A:Let’sget married as soon as possible, shall we?
B: I know you want to settle down, but I don’t know whether she (=I) will agree.
例(5)里,女孩B用第三人称 she 指示自己,讲指示中心转到对话中的第三者,以第三者身份来拒绝男友的请求顺应性,缓和尴尬气氛,避免发生冲突。
3)疏远距离
Yule举了个例子:说话人闻到一股香水味,但他不想喜欢这种香水的气味,尽管这气味就在他鼻子底下,实际距离很小,但他的评论却是“I don’t like that”, 而不是“Idon’t like this”.说话者有意拉大心理距离,表达心理难以接受程度。“心理距离是空间指示的语用基础”(Yule, 1996:13)。 又如:
(6)A:明天应该能结束这项工程!
B:那也未必。
(7 ) Look at your(=my) daughter!
例(6)中的A表达了乐观的心情,而B用“那”代替“这项工程的完结”,却表达了他的冷淡和迟疑,拉大了与所述事件的距离。(7)里,当女儿犯错时,父亲或母亲用your daughter 代替my daughter的表达方式,推卸责任里,表达暂时的非亲近,拉大心理距离。
4)幽默或反讽等谈话效果
(8)Would his highness(= you) likesome coffee?
例(8)妻子用第三人称 his highness 来指示you(懒惰丈夫),用第三者的口吻表达对丈夫的反讽的效果。
5) 获得情感/心理认同
( 9 )I was looking atthis little puppy in a cage with such a sad look on its face. It was like, “oh, I am so unhappy here, will you set me free?”
例(9)是说话者介绍自己一次逛宠物商店的经历。地点指示语 “here”指代 “cage”, 但“cage”并不是说话者说话时所处的真实物理地点,而是上面提到的小狗所在的地点。在这个例子里,说话者把指示中心从“自我”转移到小狗身上,以小狗的口吻表达渴望自由的心情,希望获得情感/心理的认同期刊网。
6) 委婉表达
(10 )Somebody(=you) didn’t clean up after himself (=yourself).
例(10)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二人称,委婉表达指责。说话者对指示语的灵活运用,缓和气氛的同时达到交际目的。
7) 标志身份
(11)你们怎么总是把老师(=我)的话当耳旁风呢?
(12)师父顺应性,弟子(=我)知错了。
(13)President also has his privatelife.
在例(11)(12)(13)中,为了更明确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标明或强调说话者的身份或社会角色,说话者以自己身份或社会角色代替“我”,语气更坚定强硬。
2.指示语的变异性和商讨性
所谓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指示语的指示中心在使用过程中可选择以说话人“自我”为中心,即“自我中心”的基本属性,或者转移到受话者、会话参与者以外的人或物上,即指示映射。
商讨性是指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功能关系进行的,商讨性包含自身的不确定性。以上提到例子表明,说话者对指示语进行了变通性的选择,且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机械地按照规则或形式―功能关系进行的。这恰好体现了指示语的商讨性。
三、结语
Verschueren认为,使用者之所以能在使用过程中做出正确选择,是因为语言的三大本质特征: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本文在顺应论的框架下对指示语的使用进行顺应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话者在具体交际中,对指示语的选择体现了语言的三大本质特征。本文对指示语在交际中的应用具有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Fillmore, Charles J. Santa Cruz lectures on deixis[J].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Linguistic Club.1975.
[2]Levinson Stephen C. Prama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Lyons J.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77.
[4]Verschueren. 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J].First working document draft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Pragmatics Association inpreparation of a handbook of pragmatic. Antwerp:IPA.1987:41.
[5]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Pragmatics[M].New York: Arnold, 1999.
[6]Yule, G. 1996. Pragmatic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7]陈治安.彭宣维.人称指示语研究[J].外国语,1994,(3):28―34.
[8]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9]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10]徐学平.顺应论与语用距离[J]. 外国语言文学2005,(2):91-95.
[11]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 当代语言学,2004,(1):77―87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4
差生“差”在何处?
1、数学基本理论知识会记而不能理解:学生在描述数学中的各类概念、定律、定理时为记忆而记忆,属于死记硬背,不能阐明易混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答题能力差:学生解答习题时不能洞察材料中所叙述问题的解题关键;不能根据解题关键正确列式;不能厘清文本中所叙述内容的解题难点;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解题;阅读理解能力差。
3、学习思维混乱:差生解题逻辑性不强、结构松散不严密;知道大致结果却解释不了怎样达到结果,不知道运用哪些对应的知识点才能正确解题。
4、W习无自觉性:差生对于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内外练习、作业,完成的质和量都差强人意。教师常常需花大量时间盯差生的作业,往往是教师“推一下”差生“动一下”;对所学知识缺乏刻苦的动力;题目偏难时不愿动脑思考,图方便或抄袭或瞎做一气。数学学习中他们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探究意识不强。
5、学习主人翁意识不强:课堂教学环节,即使教师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从事练习活动,这部分学生始终以局外人的心态端坐在教室内;抱着对学科单元素质测试结果无所谓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扎扎实实搞复习,考试时完全指望考场上“临时发挥”或作弊过关;答题随意性大,有的甚至交“白卷”。
如何转“差”为“优”?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差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转“差”为“优”就成功了一半。
1、多种教学手段使用的妙处。
大部分差生都认为数学枯燥且难学小学数学论文,需要在答题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勤思苦想。课堂上使用直观的教学用具或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等教学辅助手段的植入,或采取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画一画、动一动、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方法,差生会对所接触的数学知识反应更深刻、更持久。
2、锤炼课堂教学用语,使课堂教学动静相宜、有趣有效。
差生由于基础差、学习意志力不强,往往上课时注意力涣散,容易受环境干扰、心绪久久难以回到课堂中。他们对教师缺乏激情和吸引力的讲课语言无动于衷。这时,教师可恰当运用艺术性的、幽默的、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每位学生进入思维活跃状态,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差生更渴望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差生取得的一丁点进步要付出比优秀学生更多的心血、毅力。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教师真诚的表扬和对他们所付出努力的肯定是差生再接再厉的强心针。当差生体验了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功感,在情感上亲近老师、接受了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就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差生的主动性也会增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介绍一些解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可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尝试分层作业。注意差生组题目设计的针对性和低难度,及时表扬作业上有进步的差生;在课内外加强对差生的辅导,查漏补缺、耐心地帮助他们补习功课。教师要克服焦虑情绪,要有差生学习成绩在补差后效果不明显的心理准备;避免对差生加大、加重、重复作业量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只会使学生更厌恶数学。
2、大部分差生比较青睐记忆类的理论知识考查或简单的一步计算的思维训练题,不愿动脑筋深入思考较复杂的思维题。由于差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发现总结“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缺乏克服困难不服输的学习劲头,教师在补差时,要注意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如何思考分析问题,鼓励和激将并用,要随时纠正他们在解题中出现的偏差小学数学论文,逐步放手培养差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宽松与严格交织转化差生。教师对差生宽松,意味着差生可以只完成低层次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任务,可以在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得到老师大力表彰,可以得到老师课余的一对一辅导;教师对差生严格,意味着他们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会受到严格的诸如取消他们最爱的课外活动的惩罚。不少差生差就差在学习意志不强、行为懒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在对差生降低学习目标的同时采取严格的措施督促他们完成目标。
三、认真做好每次测试复习和总结工作,注意让差生小步前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锻炼 研究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40-02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内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论文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系统以"体育锻炼"、"体育健身"、"体育学习"、"身体锻炼"、"身体消费"等关键词进行了多重检索,共检索到了1994―2010年12月发表相关论文426篇,硕士论文53篇。另外,在互联网GOOG L E,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搜索相关文献80余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整理归纳,可以将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2)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体质关系的研究;(3)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意识、习惯和行为的研究;(4)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对策研究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学生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居多。既有以全国为调查对象,也有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法;调查研究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属于同一范畴,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常生,陈及治(2004)发表于《体育科学》的"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指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由此推论,大学生不参加闲暇体育锻炼,非闲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赵一平,马力(2005)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指出,有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上存在差异;锻炼场所呈分散趋势,锻炼方式男生倾向于和同学一起,女生倾向于单独练习,锻炼内容男生喜爱球类项目,女生喜爱中长跑锻炼价值取向呈多元化与统一性特点,锻炼的时间与方法主要是随自己的喜好,大学生体育锻炼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同一因素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影响程度不同。
另外,肖桃芳,刘建炜,黎冬梅(2006)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发表的"江西省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董晓虹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浙江省高校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现状分析"; 李建疆,范磊,张惠(2010)发表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育锻炼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等研究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大学生这一整体参与体育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很有远见的对策,为本研究做好了铺垫。
2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体质关系的研究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正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其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机制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得到阐明和证实。
何颖,季浏(2004)在《体育科学》发表的"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中介变量(Body-esteem)的研究"显示,锻炼组被试抑郁水平和Body-esteem水平都有显著变化,对照组变化不明显;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针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改善抑郁水平、Body-esteem水平的效果不同;Body-esteem是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心理中介变量。
蒋碧艳等人的研究也证实: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中学生消除疲劳,减缓紧张、愤怒、抑郁、慌乱,提高自尊感,增进心理健康水平。李林,陈丽娟,季浏认为: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受运动处方的影响。季浏,汪晓赞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即小学生适宜采用中、小强度以及运动技能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大强度锻炼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无益,中学生则适宜参与大、中强度以及技能相对复杂项目的锻炼,从而揭示了中、小学生在进行不同运动项目以及不同运动强度的体育锻炼后,将会产生不同的体育锻炼心理感觉,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能获得较多的运动愉,而运动愉的获得有益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徐波指出: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何颖的综述也指出:体育锻炼可以调节情绪,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降低应激反应,消除疲劳,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季浏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提高心肺适应能力;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柔韧性。李茹萍指出:体育锻炼可以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何颖的综述也指出: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变,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预防骨裂,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等,从而对人的生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意识、态度与习惯的研究
锻炼动机则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健身的一种内在动力。从动机理论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人参加一种活动可以有多种动机,不同动机有不同强度,动机的强度与需要的迫切性成正比。
张中江,陈善平,潘秀刚(2009)发表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一文,通过对207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健康状况、锻炼行为和锻炼动机。结果表明:1)与男大学生相比,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短,锻炼强度小,锻炼频率低,锻炼坚持差;2)男生的健康动机、能力动机和社交动机比女生强,女生的外貌动机比男生强,乐趣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显著;3)大学生健康状况和体型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性,男生的健康状况比女生好;4)应该通过学校体育制度、体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改革缩小在体育行为和健康状况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的趋向是肯定、否定或中性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参与体育锻炼。邓志茂(2010)的硕士论文"昆明地区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1)师范类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要好于非师范类大学生,原因与他们将来的就业方向有关。(2)大学生对参与锻炼的自不够充分。(3)大学生的主观标准较低。(4)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大学生的锻炼态度有年级特点。(5)不同性别、生源、专业的大学生的锻炼态度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类似的研究还有,王放(2007)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锻炼习惯", 刘晓莉(2009)的"参与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各阶段影响研究", 魏瑶(2009)的"目标定向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内在动机的影响", 潘秀刚(2010)的"体育社团对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等等。
4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
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方面,比较全面的有:杨娜(2010)在其硕士论文《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得出,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强度方面,呈现出女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偏低的现象,每周锻炼 3 次或 3 次以上的占 11.4%,每次 30 分钟或 30 分钟以上的占 44.0%,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仅占到 29.15%;影响女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身因素排在前三位依次是个人兴趣、个人时间安排、个人锻炼习惯;外部因素前三位依次是:适宜运动项目、运动设施、学校氛围,等结论。
赵薇薇(2007)的硕士论文《长春市女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研究》指出,(1)长春市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但体育参与意识不强,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造成认识与实践相脱节。(2)长春市女大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对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和体育行为的促进起到决定性作用。(3)长春市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频度偏低,时间、强度现状良好。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体育人口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被动参与型已成为女大学生的主体,她们缺乏自我锻炼的主动性,运动的依赖性较强。(4)影响长春市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缺少运动伙伴、懒惰、学习压力大、场地器材的缺乏、没有技术指导。
另外,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某一侧面的文章研究的比较多的有"对女大学生体育态度及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调查","女大学生经期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2009)","关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研究","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思想研究"等。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已卓有成效,涉及内容也相当广泛,如体育锻炼现状与干预策略研究;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健康与体质的关系;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动机、习惯的调查研究等。但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与体育现状的研究还不多见,对高职高专院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现状的研究基本是空白,特别是对高职高专女大学生参与体育现状的整体性研究还寥若晨星。在目前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背景下,从女大学生的主观意识出发,对其体育行为、体育动机、体育态度、体育取向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常生,陈及治.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4(9):69-72
[2] 赵一平,马力.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897-899
[3]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颖,季浏.不同的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抑郁水平的影响及其心理中介变量(Body-esteem)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5):32-36
[5] 史小英.江苏省民办大学生体质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苏州大学,2008
[6] 杨娜.山东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懒惰心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学校德育创新对策
本文以下将目前形势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外在因素挑战、内在因素挑战以及难题进行分析与介绍,从而针对上述存在的挑战问题而提出几点创新对策以及建议,进而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继而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
一、试析新形势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外在因素挑战
(一)学生们易受到多元化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得国内的社会价值观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丛生,例如:拜金主义、铺张浪费等各种思想出现,以至于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中等职业的学生们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因此,学生们无法对社会经济各种行为作出正确判断,以至于其发生打架斗殴、抽烟喝酒、抢劫泡网等违纪或违法事件,致使学生们走向了罪恶的深渊。另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至于各种娱乐性场所四起,例如:网吧、迪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随处可见,以至于学生们易受到网络游戏以及娱乐场所精神的影响而被腐朽文化或者有害信息侵扰,使得中等职业学生们的心灵发生扭曲,从而更不利于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致使给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
(二)关于教育片面性的影响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愈演愈激烈,以至于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均过分的以专业技能为目标,而并不注重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水平,致使中等职业学校也将专业技能为教学目标而不注重培养学生们的道德素质,从而导致学生们只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而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而更容易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二、浅谈新形势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内在因素挑战
(一)受到初中时期教育的影响
由于初中时期的学生们容易学习或模仿其父母的思想观念,加上学生们受到初中时期学校教学的影响,而使得学生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行为规范,以至于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此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来自于多个地区,而每一个地区所给予学生们的生活阅历以及实践经验均不一样,从而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受到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大多数学生们均属于独生子女,父母以及其爷爷奶奶将其当作“宝”,对其娇生惯养,以至于学生们养成了不愿吃苦、懒惰心理、霸权心理,致使学生们心理素质差而经受不起丝毫挫折,另外,有些父母则给予孩子们粗暴式的教育,使得学生们的心理状态较卑微且胆小怕事,或者给孩子们做出了不良模仿而致使学生们的自私心理膨胀而出现“以暴制暴”等偏执冲动心理,从而使得学生们的人格出现缺陷。此外,隔代教育、父母再婚、父母离异等也会给学生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人格障碍心理。
综上所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以至于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难题,因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对策以及措施来加强德育工作,从而确保德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水平。
三、探讨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以及建议
(一)转变传统观念且建构德育工作新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高层领导需要改变传统德育观念以及工作模式,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而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以培养学生们思想品德素质为德育工作开展重心,从而实现构建民主、互动、开放的德育工作模式,使学生们在互动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并且对社会实践生活的善恶美丑等做出正确判断。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且实现德育工作方式多样化的目的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将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改进以正校风,并且以优化育人环境为着力点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其次,利用特殊节日向学生们开展思想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而提高其道德素质水平。
(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为了使得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则需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从而充分发挥其队伍作用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学生们全面发展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上将新形势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外在因素挑战以及内在因素挑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并且针对这些挑战因素而提出了几点创新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以及建议,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进而使得学生们将来更好的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活动中而做出重要贡献。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胞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们全面发展而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史文生.论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管理――对《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办法》的诠释[J].河南教育(下旬),2011(Z1).
[2]高宏赋,王文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析――以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为例[A].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制度创新――2011年农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