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销社改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销社改革范文1
一、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养是民生之重,联结千家生计,关系稳定大局。县社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实现了老有所养,企业才能有宽松的改革和发展环境;而实现老有所养,还必须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于是,他们把探索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盘活存量资产上,一个系统、周祥、务实的工作方案应运而生:通过资产变现,筹集一次性养老买断资金,把离退休人员移交给社保部门实行社会化发放,养老放小,各得其所;通过资产置换,用资产权抵顶职工退休后的全部费用,一次性安置到位;通过资产收益,筹集养老保险基金,由县社建立专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养老统筹金按时交纳,保证退休金及时兑现。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到目前全系统560名离退休人员,有180名养老买断后进入社会化发放;有120名用资产置换彻底解决了养老问题;其余人员参加养老统筹,退休金能够及时发放,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目标,全系统大局稳定,有了一个较为宽松的改革环境。
二、按经济区建社,优化配置资源。全县21个基层社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按行政区域设立的,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管理人员多、费用开支大以及资源低效运营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还阻碍了改革的深化。为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县社党委一班人排除干扰,果断决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区域,将原来的21个基层社调整为7个中心基层社,以中心社为基本单位,建立一套领导班子,委派一名会计总监,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所帐。原基层社对外保留牌子,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对内作为中心社的分社,负责属地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社的组建,实现了资产、资金、人员、商誉等资源优化配置,增强了基层社的市场竞争能力,其生机和活力初步显现;同时,基层社的管理人员精减了50%,管理费用下降了70%,经济效益明显回升,全系统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凸现出资人地位,确保社有资产增值。县联社作为直属公司资产所有者,长期以来其出资人的地位得不到确立,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社有资产流失和管理失控现象比较突出。为消除这种现象,县社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凸现联合社的出资人地位,依法履行出资人的权利,强化对社有资产的监管,切实搞好资本运营。首先,对社有资产进行全面清理,重新界定产权。县社对人民市场、供销商场、家电商场、农资商场、日杂大楼等社有资产重新进行产权登记,使县联社的资产所有者权益得到了法律保证,有效地防止了社有资产流失。其次,严格选拔社有资产经营管理者。从县社机关现任股室负责人中选拔四名同志兼任直属企业法人代表,以强化对社有资产的监督管理。第三,推行资产重组。把日杂公司、土产公司、生产公司的存量资产进行优化配置,重新组合,成立烟花爆竹、废旧物资和生产资料三个股份公司;对严重资不抵债棉麻公司依法进行破产,在职工得以安置、债务得以解除的基础上,重组成立了新的棉花公司。第四,开展资本运营。把经营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资本运营上来,加大招商力度,使社有资产利用率达到100%,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提升了供销社地位,重塑了供销社形象。
供销社改革范文2
[关键词]农村供销合作社;新时期;改革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销合作社受到很大的冲击。近几年,由于政府的重视和系统上下的不懈努力,供销合作社整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众多农村基层社依然处于困境,生存艰难。
一、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纵观供销合作社的30余年改革,应该说其思路是比较清晰的,始终是滑着由官办向民办的方向展开,同时兼顾了市场化的取向。但其改革是迫于外部经济改革大环境的压力,从上而下进行的,而不是出于自身内部的自发需要。其改革缺乏较充分的理论准备、思想基础和组织动员。同时在实际过程中,仍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问题。
(一)体制不顺
现行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的,具有强烈的政府体制色彩。供销社既是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又是生产经营型企业,实质上是政企台一的经济部门,性质和职能定位模糊使之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合作经济中的服务被服务关系转化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由于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职能是农村商业,但市场开放后,原来可以盈利的业务领域大家都去占领,无盈利的服务职能又不能随市场放开而摒弃,在其他经济领域又无力拓展市场,那么经营萎缩就是必然结果。
(二)产权不清楚
从当前供销社资本结构看,供销社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产权,没有谁能说的清楚。说是集体经济,却有国家的资金扶持和相应的增值;说是社员所有,而对具体入股人来说社员股金并不是资本金的概念。尽管从理论上来讲,基层社的现有资产是在当初入社的社员的资金基础上滚动发展起来的,但如果真正量化到每个社员确是十分困难的事。
(三)基层生存困难
2008年我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收入总额6859多亿元,汇总盈利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4%,这也是供销合作社系统连续五年实现汇总盈利。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众多基层社依然处于困境,生存艰难。截至2008年底,全国基层社由2000年的2.8万个降至2.1万个,呈现逐年减少的萎缩趋势。基层社销售额增长率低于县社以上企业的销售额16个百分点,基层社实际上已经成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最薄弱环节。
(四)内部改革动力不足
供销合作社改革,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但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的推动。长期以来,我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内在动力不足,这是改革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之一。从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产生来说,他们一般不是真正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的,而多是由地方政府任命。因此,他们首先要对政府负责,其次又要考虑职工的利益,从而在主观上大大影响了他们推进改革进程的积极性和工作力度,从供销合作社的职工来说,他们一直没有把自己作为供销合作社的雇员来看待,而认为自己是主人,对把供销合作社办成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纵甚至持反对和抵触态度。
二、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措施分析
供销社问题涉及农村改革各个方面,基层社改革也受到各方面的拉动和约束。当前政府部门提出基层社要为“三农”服务,与企业经济利益矛盾。深化基层社改革必须充分考虑条件和可能,放在整个农村改革环境和全局中实事求是地计议和实施。
(一)积极更新观念
重点更新三个方面的观念。第一是更新对基层社概念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必须摈弃计划经济的基层社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成员社概念。也就是把基层社定义为最基层联合社的成员社。这个成员社可以建在乡镇,也可以建在县,还可以建在市。可以是综合合作社,也可以是专业合作社。从名称到概念都应该是多样的、开放的。二是树立全面的开放办社观念。开放办社不仅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不仅应该承认供销合作社外部存在合作经济的多种形式,也允许供销合作社内部存在合作制的多种形式。不求其名,但求其实。三是打破行政等级和人员身份等观念。不一定从县到中央层层组建联合社。未来的全国合作社组织可以是中央、地区和基层三级体系,也可以是全国联合社与成员社两级体系,甚至可以搞全国一级合作社,总之一切从市场经济出发,视各地合作经济发展需要而定,需要多少级就多少级。
(二)领办专业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供销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有利于发挥现有流通服务要素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可以推动形成新的合作经济。领办专业社,再造基层社,应作为供销合作社体制创新的大战略。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的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基层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有企业的重要任务;不仅是改造基层社的重要途径,也是改造社有企业的重要途径。社有企业的发展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紧密结合起来。各级涉农社有企业,主要建在县以上中心城镇,规模大,实力壮、专业性强,符合农业产业化的规模经济要求,应成为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王导力量。
(三)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
经过前几年的改革,相当多的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社实行了抽资承包,大最职工实际已经成为“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理税费,自负盈亏”的自营商。现在的问题是要在此基础上,把改革再推进一步,用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把这些职工自营商串起来,组成以自营职工为基础的零售商合作社,并以县社或中心城市供销合作社为依托,以连锁经营为联结纽带,广泛开展连锁经营,形成符合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以推动农村流通现代化改造基层社,是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在这方面,供销合作社有优势,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在农村逐步发展连锁经营,不仅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而且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原有的流通网络。这是农村商业,特别是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重大改革。同时,通过农村连锁配送网络与城市连锁集团对接或合作,发挥供销合作社熟悉农产品经营的优势,组织农副产品进入超市,可以有力地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当地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四)促进农村服务网络建设
供销社改革范文3
力争通过5年的改革与发展,全面完成社有企业产权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重点培育发展100家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全面完成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经营网点的改造,重点办好1000家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1000家农资供应专业合作社(加盟店、直营店),1000家社区消费服务社(农家店);全系统经营总额和利润总额实现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资产负债率下降到70%以下,各项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从位列全国第18位上升到前10位。为此,要着力做到“四个三”:
“三个放开”:一是向社会放开入社资格,凡是承认供销合作社章程的个人和经济实体都可申请加入供销合作社;二是向社会放开入社资本,凡是合法的个人或团体、企业资本都可入股办供销合作社;三是向社会放开使用人才,聘用懂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担任供销合作社领导。
“三个打破”:一是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鼓励有实力的供销合作社跨行政区域办基层供销合作社或创办经营服务网点;二是打破纯集体所有制界限,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制,多种形式发展社有企业;三是打破行业经营界限,大力开展多种经营,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多领域、全方位发展。
“三个转变”:一是从主要承担政策性业务的单位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多方位全面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二是从单纯流通领域的供销合作转变为农工商、产加销多领域的全面合作;三是从单一的经营组织转变为向农民提供经济、技术、信息和文化等方面服务的综合服务组织。
“三个建立”:一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二是建立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购销和加工、农村消费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主导产业及其服务网络;三是建立以社有企业、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社区消费服务社为主体的,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经营服务体系。
二、主要方法和步骤
(一)用2年时间完成社有企业改革,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优势企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对全系统3252家社有企业,分三类进行改革:对1/3经营状况好,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全面的体制改革,集中资源做大做强;对1/3有一定资产、主要靠收租过日子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或出让;对1/3债务沉重、无经营业务的企业,坚决停办,退出市场。对经营四大支柱产业和承担归口经营业务的优势企业,供销合作社保持控股地位,其他经营领域的企业实行社有资产参股或退出。社有企业改革要做到资产、组织、人员结构的优化,改革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二)在社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1360家基层供销合作社和227万个网点的改造。以市、县为单位,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一是对占总数30%的资不抵债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实行重组,有条件的按经济区域组建中心基层供销合作社或以专业合作社替代,无条件的则关闭退出市场。二是对其余占总数70%的有发展基础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进行合作制改造,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的原则,改造成为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现有经营网点在乡镇或村重点办好三类专业合作社,即:依托农资经营业务优势和农资经营连锁店,创办农资供应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优势农产品,创办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与村委会、农民、个体户等社会力量合作,兴办社区消费服务社。
(三)用5年时间完成经营业务和服务网络的整合改造,做强做大四大主导产业,建立高效、通畅、有序的经营服务网络。
1.大力构建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发挥省、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龙头作用,推进区域配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直营、加盟合作网络,把销售终端延伸到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社区消费服务社;县级联社重新整合区域农资经营资源,办好配送中心和农资专业合作社,扩大农资服务范围,建立健全信用和售后服务体系,维护农资市场秩序,确保农资商品质量,保护农民利益。
2.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网点资源,积极发展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业,加快培育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更加深入、广泛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产品直接配送进入超市、社区菜市场、便利店等,构建畅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3.建设农村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以市、县联社为重点,以基层供销合作社的门店和社区消费服务社、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同各种大中型零售企业或生产厂家对接,办好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县联社要拓展总、总经销业务,带动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连锁经营。
4.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巩固提高现有1328个网点的经营水平,加快区域性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发展专业加工和综合利用处理为目标的一体化项目和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同时,加强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建设,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整顿废品回收行业秩序,规范行业行为和强化自律。
三、注意处理好几个突出问题
(一)妥善解决供销合作社地方政策性亏损挂账。
我省供销合作社系统1992年前因执行指令性商品经营造成的地方政策性亏损挂账,各市、县政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对于已清理核查的历史亏损挂账,要研究对策,明确责任,妥善处置,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财力许可,参照省的做法安排相应资金,扶持供销合作社的改革与发展。
(二)积极化解债务,盘活有效资产。
供销合作社系统历史债务错综复杂,各市、县供销合作联社必须对社办企业和基层社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确债权债务。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措施逐步化解历史债务,盘活有效资产。同时,要采取经济和法律手段全面追收应收债权,建立债权追收责任制度,维护债权的有效性,对追收难度大的债权可降低偿还比例处置,尽最大的努力回笼资金清还债务。
(三)妥善解决拖欠职工经济补偿金、各项社保费及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的相关费用。
各市、县供销合作联社要高度重视解决拖欠职工工资,拖欠职工经济补偿金、各项社会保险费和退休人员过渡性基本医疗保险金、移交街道社区的相关费用以及离休人员的相关费用问题,切实保障干部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
(四)加快省社直属企业的改革。
供销社改革范文4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新兴专业。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综合性非常强、涉及面十分广的特点,其广泛涉及到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工程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是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工程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等高度融合的一门科学[1]。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工业设计专业的起步较晚,但其发展缺十分迅速,这一现象即反映了社会对于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但难免也有“一哄而上”“随波逐流”之嫌;与此同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侧重于工程技术方面的培养,部分高校侧重于人文艺术方面的培养,这些现象,均给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建设与持续发展带来了承重的压力。
二、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构想
第一,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调整,加强对于教学知识的整合,以拓展知识面。为加强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必须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地获得知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根据工业设计专业生源的差异,对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也就是说,生源不同,制定的教学课程体系也要有所差异[2]。工业设计专业共有两种生源,即理工科类生源以及艺术类生源,制定教学课程体系的时候,应在重视共通性的基础上,针对两种不同的生源分别进行适当的调整。其一,在制定教学课程体系的时候,应根据大学本科的教学要求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对原有的课程相应的进行精简,并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新课程,尽可能地使课程体系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面。例如,我国某高校,在进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调整课程体系的时候,就缩减了图形创意设计课程以及平面构成课程的课时,增设了装饰基础课程这一新的内容,并有机结合平面设计,构成了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学生在完成对平面软件的学习之后,便可以利用软件进行课程练习、完成作业。通过进行这样的改革,从而不仅保障了基本作业量,也给学生提供了运用软件的一个良好的机会,同时装饰基础还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形”的正确认识与理解[3];其二,对于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来说,其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重复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对现有课程进行合并、优化整合,压缩部分重复的教学内容,以便于在有限的学时内尽量多开设一些有用课程。例如,我国某高校,在进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调整课程体系的时候,对效果图、表现技法这两项内容进行了合并,大大减少了两种课程的学时;对建筑制图、工程制图这两项内容进行了合并,变成了设计制图;对包装设计、广告设计这两项内容进行了合并,变成了包装与广告设计,大大减少了两种课程的学时。第二,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新型教学课程体系的创建及其特征。对于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来说,其所建设的教学课程体系,应包括专业方向平台、基础平台,其中,基础平台包括三种,即通识文化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基础平台以及实践基础平台[4]。其一,是基础平台。首先,学科专业基础平台主要由理论类基础课程、设计类基础课程以及造型类基础课程这三个部分构成,理论类主要包括艺术概论、设计史以及中外美术史等,设计类主要包括透视与设计素描、产品速写以及平面设计基础等,造型类主要包括色彩、素描以及速写[5];其次,通识文化基础平台主要由文化素质课程以及国家对于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些指令性课程所构成;再次,实践基础平台主要由技术类技能实践、艺术类技能实践这两大部分组成,与此同时,这两类技能实践分别设有各自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堂实验课;其二,是专业方向平台。其主要包括主干课程、一般专业课程、拓宽专业面的综合选修课程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例如,为进行理论上的培养,而设立了设计概论课程、产品语意学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而设立了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系统设计课程、产品设计初步课程以及人机工程学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而设立了工程制图课程、平面设计表达课程以及立体设计表达课程;拓宽专业面的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投标行产品设计、产品创新性设计、产品交互式设计以及仿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其一,课程总学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必须课的课时,尽力多地增加了选修课的课时,提高了选修的范围及其在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拓宽专业、加强基础以及实现整体强化的改革原则,专业培养目标十分清楚、明确,通过对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重组,对部分重复的课程进行合并、压缩,着重突出主干课程、重要课程,加强对于教学知识的整合,教学进度安排的合理、有序,最终有利于促进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水平与效果的提高;其三,大大增加了实践环节、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性课程在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从而有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第四,在质量层面上对计算机课程进行了强化,不要求学生对多个软件进行平铺似的学习,而是对其中一两个重要的软件进行集中授课、讲授。
三、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
第一,构建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部分高校中,工业设计专业分割十分严格,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相对比较封闭,这样的情况严重限制了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面对这样的现象,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开放性思想与理念的指导,改变标准化、“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模式。例如,可以构建“一校多模式”的教学管理体制,聘请一些专业教师、引入一些兼职,打开眼界,提高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开放程度,全面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为了构建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就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课程结构。其一,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打破固定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包括:一是选择多媒体教学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借助组织模拟答辩,实现教学效果的活化与强化;二是组织一系列能够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课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市场、走向社会,亲身感受设计竞争、生活竞争的氛围;三是改变教学成果传统的评价方式,将评价权转移给学生,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对考试办法进行改革,组织教师举办公开讲评,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将评分变成引导学生提高素质与能力、加强教学效果与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第二,构建动态化的新型学习模式。动态学习模式指的是,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即课堂内、课堂外均保持学习状态。在高校之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是兼顾研究者、探索者、学习者以及发现者等角色的综合个体,师生间应建立公共关系,作为教师,应高效利用已有的研究项目资源,致力于教育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构建动态化的新型学习模式,达到教学互动的目标,最终形成一个富有生机的、有效的智力生态系统,在教师、学生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追问风气,使学生变成兼顾研究者、探索者、学习者以及发现者等角色的综合个体。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学会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即“教师讲、自己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优秀作品展,采用作品学分制或者是展览竞赛制,将学生的作品与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第三,构建“三统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众所周知,手的教育、脑的教育以及心的教育,是教育的三个方面,首先,手的教育指的是,通过对材料以及制作过程的接触和体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工艺技能;其次,脑的教育指的是,设计反思、理论研究以及创新思维;最后,心的教育指的是,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精神以及设计修养。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加加强对这三个方面的重视。手的教育、脑的教育以及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体,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基于这样的原因,对学生手的教育、脑的教育以及心的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培养,也要从整体上出发,构建科学的、“三统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任何一门课程,都要突破单一的、僵化的局限的课程目标,明确“三统一体”的新型培养思想,以课程具体内容为基础,注重与加强手、脑、心三位一体的培养以及训练。而高校工业设计专业部分偏重技能的课程,也存在一些与思维、创新密切相关的训练。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能力培养、知识教育,在理论课中有机融入能力训练,在设计实践课中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最终上升到上升到理论高度,加强知识、能力有机结合的素质,最终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专业本身便是一门创新的、综合性的学科,只有进行创新才能得到突破、只有进行整合才能得到发展。就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工业设计专业在高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与竞争,基于这样的原因,必须进一步加快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
作者:张帆 赵一鸣 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林乙煌,赖惟永.产品设计专业强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云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为鉴[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226-228.
[2]沈艳.广西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艺术科技,2016(06):18.
[3]李昀桐,宓胜杰.基于创客模式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02):45-47.
供销社改革范文5
>>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统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与改革建议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地方农林院校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路桥专业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职业院校《MATLAB与电子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情境教学研究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实践探索 论医高专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试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课群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桂德怀.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困境、本原与发展[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4):80.
Research on Public Basic Courses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Colleges
GAN Guosheng1,TIAN Yunke2
(1.Department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2.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 Hube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hiyan 442000, China)
供销社改革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设备 教学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是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热水及燃气供应、通风与空气调节、建筑电器等,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按照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该门课程要培养学生成为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设备工程的基本设计原理与施工安装方法,正确读解施工图,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了达到上述的教学要求,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对于建筑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精减教学内容
(一)强调实践性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其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教育。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高职教育第三次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在保证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不强调学生的设计能力,而强调实践性环节即将规划、设极图纸及方案转化为物质的能力的培养。为实践“实施型”的培养目标,我们应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检测等作为重点授课的内容,并增加实践性环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引入新知识新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也在快速发展,而我国高校的教材一般要滞后一些。因此,教师应在讲课中及时向学生讲述新的知识、介绍新产品、介绍新材料。比如讲到管材时,应注重介绍各种塑料管材、塑料与金属的复合管材、铜管等及其连接方法。而传统的钢管、铸铁管只做简要的介绍即可;在讲水表时要注重向学生介绍TM片知能水表、红外感应节水龙头;在讲到水泵时,则强调变频调速装置的选型、调试、节能等(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频调速装置在实际上程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在讲采暖系统的散热器时可给学生介绍新型铜铝型散热器及其特点;还可向学生介绍当今流行的地板采暖和分户热计量的原理、设计、施工方法及验收标准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建筑设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优化教学方法对保证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对建筑设备课程可采用实物教学和实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缩短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很多设备学生根本没见过,没有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必须设法缩短教学与具体工程实际之间的距离。
方法一:是尽量采用实物教学法,即在上课时多用实物构件作为教具,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的方法。如在讲授给水阀门时,教材上讲了闸阀、浮球阀等几种阀门的构造、特点、适用环境等,并绘制了相应的构造图,可是同学们看后仍觉得很复杂,构造图也大多搞不懂。如果教师上课时拿来这几种阀门的实物,同学门就会对其构造一目了然。在讲述低压空气断路器俗称自动空气开关时,教师带来几种常见的自动空气开关的实物,对照实物来讲其原理、构造和接线,使同学学习更直观,这样不仅节省了授课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方法二:是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即在讲述系统原理、方法时,结合工程实例来讲。例如在讲建筑给排水系统时,教师应提供某一建筑物的给排水施工图,结合该建筑物的工程施工图纸,讲明建筑给排水图纸的基木内容、图例及符号,图纸的具体识读方法。讲明图纸上的管线、卫生器具、管道附件等的实际位置和具体布置。这样,同学们很快地学会了如何识图,并很好地理解了如何把图纸变成工程实际。
三、进行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使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工程应用型的课程,在强调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其工程特色和实践性。不妨尝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即安排一定的时间,从外而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来给学生作专题讲座或现场演示,比如给排水新材料讲座,智能建筑讲座等,此为“请进来”。而“走出去”就是组织学生到施工现场实地观摩建筑设备的系统形式、管材管件连接、卫生器具安装等。或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他们到建筑设备市场了解常用的管道管材、水表、阀门、卫生洁具、自动空开等,并根据现场实地观摩和市场了解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各类建筑设备方而应注意的问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卞动性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从工程技术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比如:讲解水系统的管网设置与敷设时,可以让学生在宿舍的卫生间等处观察各种不同类型的卫生器具,了解管道布置与安装的力法;在讲解空气调节系统时在学校综合楼或人型商场等装有集中式中央空调的建筑物内进行现场讲解,直接观看制冷机、冷凝器、农面式冷却器、百页窗式送回风口、风管风道等设备;讲解电气照明时可直接利用教室里的照明设备如荧光灯等进行分析与讲解;亦可请进此具有丰富现场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举行各类讲座,加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通过各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自己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结语
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蕴育着现代建筑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建筑设备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现代建筑朝着“以人为本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建筑设备工程》课程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与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工程设计与施工实践,紧跟时代潮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合现化科技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