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普小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普小故事

科普小故事范文1

1.杏仁:研究发现,脱发患者的饮食中往往缺乏维生素B6、维生素E、铁和锌等营养物质,却含有较多的脂肪。这种饮食会促进男性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可导致其脱发。而杏仁中含有丰富的锌和维生素E,并含有某些可降低胆固醇的物质。因此,人们常吃杏仁可起到坚固头发的作用。

2.贝类:贝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锌,锌可促进头发的生长,改善头发稀疏的状况。

3.牛排:牛排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锌。蛋白质是头发必需的营养素之一。而锌可以使头皮的腺体更牢固地连结在毛囊中。因此,人们常吃牛排可起到养发固发的作用。

4.豆类:黑豆等豆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铁等营养物质,人们常吃这种食物可更好地为头发补充养分。

5.鸡蛋: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硒和镁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都是构成头发的主要成分。因此,人们常吃鸡蛋可使头发更加乌黑亮泽。

6.柑橘:柑橘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并具有促进胶原合成的作用。因此,人们常吃柑橘可使头发更具有弹性,从而可改善头发大量脱落的情况。

7.葡萄干:葡萄干中含有丰富的铁,铁可促使血液将养分更快地送达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使头发的生长得到更大的助力。

中年男性多做这3种运动可改善性能力

近日,美国《男性健康》杂志向中年男性推荐了3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方式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有助于改善男性的性能力:

1.骑马:骑马能提高男性的反应能力和身体的协调性,并可锻炼腿部的肌肉,使其更加强健有力。

2.游泳:游泳能增强人的耐力,并能直接锻炼到性生活中运用最多的部位,如双臂、双腿和腰腹等。

3.猫伸展姿势:瑜伽中的“猫伸展姿势”就像小猫伸展肢体,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双脚跪地,将臀部坐在脚后跟上,双臂往前方伸展,用双手触按地面,保持此动作15秒后,可慢慢放松,恢复上身直立。这个动作能舒展手臂、肩膀及背部的肌肉,缓解工作带来的酸麻感,从而可改善男性在性生活中的表现。

坏消息:近6成中国女性自认性生活质量不高

最近,著名性学家马晓年撰写了一份《中国女性指数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披露,在被访的女性中,有近6成的人表示其性生活质量不高。

据悉,“中国女性指数调查”是由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中心、中国人口协会共同发起的。该项调查历时半年左右,主要通过网上调查、街头调查等形式进行的,共收录有效答卷两万六千余份。这些答卷的调查内容及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受访女性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有17%的女性选择了“不满意”,有12%的女性选择了“不太满意”,有39%的女性选择了“一般”,有18%的女性选择了“比较满意”,有14%的女性选择了“很满意”。

2、受访女性的性生活对其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影响程度:有52.7%的女性选择了“比较大”,有11.2%的女性选择了“非常大”,有10.6%的女性选择了“没有影响”,有12.4%的女性选择了“不能确定”,有13.1%的女性选择了“不太大”。

3、受访女性的月均性生活次数:有52.3%的女性选择了“1~5次”,有41.7%的女性选择了“6~10次”,有6%的女性选择了“10次以上”。

4、受访女性过性生活时达到的比例:有7.6%的女性选择了“几乎总有”,有37.1%的女性选择了“经常有”,有41.4%的女性选择了“偶尔有”,有13.9%的女性选择了“没有”。

5、受访女性在过性生活时是否主动:有5.2%的女性选择了“往往比较主动”,有45.7%的女性选择了“往往比较被动”,有49.1%的女性选择了“主动和被动各占一半”。

6、给受访女性带来的最关键因素:有71.2%的女性选择了“感情亲密”,有22.3%的女性选择了“技巧”。

7、受访女性曾患有哪些疾病:有46.2%的女性选择了“阴道炎”,有23.4%的女性选择了“月经紊乱”,有12.7%的女性选择了“附件炎、盆腔炎”,有113%的女性选择了“宫颈疾病”,有2.6%的女性选择了“子宫肌瘤”,有3.6%的女性选择了“卵巢肿瘤”。

8、受访女性在患有妇科疾病时是否会去看医生:有25.6%的女性选择了“有病就看医生”,有50.9%的女性选择了“偶尔会”,有23.5%的女性选择了“不会,很难为情”。

9、低下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有23.2%的女性选择了“夫妻感情问题”,有26.1%的女性选择了“心理问题”,有13.8%的女性选择了“内分泌问题”,有10.7%的女性选择了“体质问题”,有11.2%的女性选择了“妇科疾病”,有4.2%的女性选择了“正常现象不用担心”,有2.9%的女性选择了“这辈子完了”或“多吃点补品就行了”。

10、受访女性每次过性生活的持续时间:有18.6%的女性选择了“10分钟以下”,有46.7%的女性选择了“10―15分钟”,有32.4%的女性选择了“15~30分钟”,有2.3%的女性选择了“30分钟以上”。

让众多女性感到遗憾的是,其丈夫或的状态普遍不太理想。有近四成的女性在回答“丈夫或的状态”时,都选择了“一般”、“不太好”或“不好”。

新知:后仰135度的坐姿有利于脊椎健康

小时候,父母常教导我们应该坐直身子。但英国的一项最新医学研究指出,当人们坐在有活动靠背的椅子上时,后仰135度的坐姿比坐直90度的姿势更有利于脊椎的健康,而且这种坐姿还可以减少人们患背痛的几率。

英国爱丁堡的专家发现,坐直90度的姿势会给脊椎带来不必要的劳损,并可能会压伤神经,从而导致慢性的背痛。只有采取后仰135度的坐姿才能保持脊椎的正常形态,减轻脊椎的压力。

一种治癌的新方法可诱使癌细胞自杀

法国研究人员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用一种分子“诱饵”模拟脱氧核糖核酸(DNA)受损,可促使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自杀”。

医生经常使用化学疗法和放射性疗法破坏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使其发生程序性死亡。然而,这些疗法有时难以对癌细胞造成足够的破坏,幸存下来的癌细胞能进行自我修复,使治疗徒劳无功。为了应付这种情况,法国巴黎居里研究所的玛丽・杜特莱斯带领研究人员制造出微小的脱氧核糖核酸片断,并模仿出遗传密码双螺旋结构两端受损的情况,使那些顽固的癌细胞误认为自己受损严重,并采取了“自杀”的行为,从而发生了程序性死亡。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显示,为老鼠进行放射性疗法前若先使用这种方法,能消灭其体内75%~100%的癌细胞,如果只使用放射性疗法,则仅能摧毁其体内30%~50%的癌细胞。研究

人员说,一些恶性肿瘤对常规疗法具有抵抗性,而这项研究为对付此类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手段。

男性食用大蒜既能杀菌又能增加的数量

众所周知,多吃大蒜可杀灭人体内的某些细菌。其实对于男性朋友而言,大蒜还有另一个好处――使的数量明显增加。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介绍说,尽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数据,但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都证明,大蒜作为一种阳性的中药,有刺激雄性激素分泌的效果是毫无疑问的。对于已确诊量偏少的男性来说,每天吃1―2瓣大蒜,连续吃2―3个月,可明显增加的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最好在早晨或中午吃大蒜,因为在晚间吃大蒜更容易刺激鼻、咽和胃黏膜。很多人怕吃大蒜后会出现口腔异味。专家认为,在吃大蒜后只需嚼一些茶叶(尤其是花茶和铁观音)即可消除口中的异味。另外,将温热的牛奶在嘴里含一会儿再慢慢咽下,也能有效地去除吃大蒜产生的口腔异味。

这八种方法可检测心脏是否已经衰老

据美国预防杂志网站报道,人的容貌可以通过化妆等方法变得年轻,但心脏却无法伪装它的“真实年龄”。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和相关的医学检查手段能判断一个人的心脏是否提前衰老。为此,心内科专家针对中国人的特点指出,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心脏就出现了早衰:

1.若连续上三层楼就感到心跳明显加快,并出现了呼吸急促、心慌、胸闷及胸痛等症状,需休息十多分钟后才能逐渐缓解。

2.一段时间以来,经常感到倦怠乏力,耐力明显不如以前,例如,做以前可以轻松胜任的家务劳动时很快就会感到疲劳。平常能打30分钟的乒乓球,现在只能坚持15分钟。

3.用原来的枕头平卧睡觉时会感到呼吸困难,而必须换成较高的枕头(甚至只能采取半卧位)才会觉得呼吸顺畅。

4.晚上睡觉时经常会感到胸闷、气急而突然憋醒,醒后被迫坐起,并可伴有咳嗽的症状。

5.在饱餐、受凉或吸烟时会感到胸部憋闷、疼痛,看紧张的电视节目时会感到心慌、胸闷。需要十多分钟才能平静下来。

6.进行血压、血脂检查时可发现收缩压超过了14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了90毫米汞柱、血清总胆固醇高于6.2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14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04毫摩尔/升或甘油三酯超过2.26毫摩尔/升。

科普小故事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氛围;课外阅读;拓展阅读

阅读是学生吸收和拓展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教材选用的虽然都是经典作品,但毕竟示范数量和种类有限,不能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引导小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以此来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名家的描物状景技巧,进而陶冶个人情操、完善人格,达到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学习目的。鉴于此,笔者特借片语之地,从小学生的阅读情趣和认知规律出发,对怎样引导他们开展积极、主动的课外阅读进行讨论与研究。

一、激发阅读情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是驱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发条。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死板抽象的理论性书籍不感兴趣,要想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倾向,诠选符合他们认知和发展的形象、趣味的课外读物,逐渐培养其广泛阅读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内驱力,阅读量就会呈几何式发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中年级学生认知比较活泼、形象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故事性比较强的阅读活动和课外读物:笔者曾经通过设置故事会的形式,给大家讲活泼可爱的童话故事,先让学生坐着静静地听,用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然后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或偶然看到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以此来吸引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汲取兴趣,激活大家对阅读的期望和欲望。引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对搞笑的小故事比如《聪明的小一休》《猪八戒吃西瓜》以及《阿凡提的故事》,还有故事性比较曲折的小故事诸如《嫦娥奔月的故事》和《白雪公主》等存在普遍的兴趣。所以,我们在选择读物时一定要摒除那些说理性比较强的、抽象的读物,要选择这类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认知的读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开展阅读的欲望。

此外,根据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的特点,我们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来激发学生去自主吸取营养。我们的知识竞赛内容要灵活广泛,不拘一格,可以设置故事接讲,也可以设置古诗趣对,还可以改编故事等等,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变。这样设计,让学生在浓浓的课外阅读氛围中,从读故事入手来体味和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阅读情趣。

二、教师言传身教,设置任务驱动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在跟教师学习知识的同时还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规范自己的阅读行为,以此来言传身教,现身说法给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笔者就率先垂范,带领大家一起阅读,以自己丰富的读书经历去指导学生,并努力在阅读过程中和学生结成志趣相投的“书友”,和学生拉近心理距离,打成一片,更容易交流和沟通。在教学策略上,笔者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趣味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外阅读任务,以此来驱策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行动。

教学过程中,笔者本着“营养均衡”的原则分不同知识类型和题材给大家设置课外阅读任务:科普读物是小学生拓展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必由之路,笔者就给大家遴选了图文并茂的趣味科普读物,诸如《动物世界》《走进非洲大草原》《月球的秘密》等;故事类读物是吸引学生的法宝,所以我们还要布置一些诸如《安徒生童话选》《小猪唏哩呼噜》《窦蔻流浪记》以及《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等给学生展现千奇百怪的童话世界来吸引他们深入阅读。此外,小学中年级也可以适当接触一些散文等其他文体,诸如朱自清的《春》和《匆匆》等,虽然学生不一定完全懂,但是可以感受散文的韵味,享受文字的魅力。

教师现身说法,学生任务驱动,这样里应外合就具备了全面发动学生积极开展全方面阅读的条件,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被激活,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

三、挖掘教材文本,积极向外拓展

阅读是一种心理体验,是对作者作品的再创造过程,读者的阅读是对作品的再一次诠释。所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应该从文本的引导中实现。小学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太重,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课外阅读这一黄金时间段,借助文本进行引导阅读。在每一周抽出几节自习课时间,挑选经典文章和书籍,集中给学生进行集体阅读。这样做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尚显薄弱的关系,需要教师在关键时期伸出手拉一把。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好帮手,通过教材中名篇的阅读学习,进一步拓展教材,延伸学生的阅读范围。

比如,我们学习了《航天飞船》课文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关于航天、卫星及火箭的科普读物,诸如《月球的呼唤》《火箭发射秘密》等让学生探知天文知识。学习了《海底世界》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电视上看《动物世界》里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如此立足教材,积极对外拓展,可以以点带面,脚踏实地地扩充和拓展课外阅读知识,值得借鉴。

上文是笔者在自己多年的一线小学课外阅读教学中诠选的几点心得体会。课外阅读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和诠选符合学生认知的阅读形式和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有针对地读书,有思考地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书中汲取营养,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福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08(06).

科普小故事范文3

大家好!我叫何丁然,来自威海高区神道口小学。我非常喜欢读书,爸爸妈妈亲切地称呼“书虫。我读的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本年度我读过的课外书阅读量就超过两百万字。但在众多的书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科学读物,我也深深地爱上了科学。

我们写字的纸又是谁发明的?我们家里天花板上悬挂着的电灯是谁发明的?用来炸东西的火药是谁发明的?他们是为科学而奋斗一生的人们——科学家!而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是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的科普名着《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写的就是许多科学家家的故事。这本书是着名作家叶永烈先生继《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销量近两亿之后第三本销量过十万册的科普励志读物。

书中的主人公们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位重要人物,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乘坐着时空穿梭机一样,又回到了他们那个年代。叶爷爷带我认识了许多科学家,妙手神医华佗、日心说的创立人哥白尼、从徒工到科学家的法拉第、把虫子放进嘴巴的达尔文、发明大王爱迪生、昆虫迷法布尔、给自己写信的欧立希、珍爱石头的李四光、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我还应继续努力的杨振宁、挚爱祖国的钱学森、第一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他用一个个闪光的小故事展示了科学家的大追求、大精彩的科学人生路。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科学家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以坚定,?I卫真理……镭的母亲、两次获得诺贝尔的居里夫人去世前还坚守在实验室做实验。人们劝她休息,她却说:“我的生活离不开实验室啊!”这就是真正的科学家。专业的精神、持久的毅力,即使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乐趣受苦难,也无怨无悔。我在一次次的感动中终于明白:原来成才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有成就的人从来不是在父母的威逼下,苦读出来,只能靠自身的勤奋和悟性。同学们,热爱科学吧,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神九九天揽月、蛟龙五洋捉鳖就是最好的证明!

科普小故事范文4

一、微电影的叙事特性

从本性上讲,电影是一种叙事性的影像艺术,或者说,是一种影像叙事。电影的艺术就是叙事的艺术—讲故事的艺术,即如何借助修辞用镜头话语(形象性符号)叙述好一个故事。因而,从很大程度上说,电影就是故事片。“今日西方电影家制造的影片中绝大部分都是故事片,都是以表现‘叙事’为目的的。”①可以说,一部电影史就是一部影像叙述故事的历史即影像叙事史。其实,叙事具有与人类天性之间的天然契合性。讲故事和听故事都是人类的天性,这就是电影审美价值的一种强大的心理学依据。电影故事在被叙述的过程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展现生活的逻辑和神秘的命运感。讲故事的话语方式,则是依据人的兴奋点、兴趣点激发、激活等心理机理,按照吸引人和感染人的程度来组织人物、情节和细节。因此,旨在按时间(而非逻辑)的顺序组接和构建影像的叙事蒙太奇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实现一种自然化的效果,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忘记叙述者的存在,进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传播效果。其次,叙事蒙太奇是诉诸观众情感的重要的视觉说服手法。②叙述故事的影像符号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情绪表达和情感宣泄可以诉诸的具体可感的重要载体和“触点”。叙事蒙太奇依现实生活的本来逻辑连续地、连贯地讲述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客观地再现事实和“回到事情本身”(胡塞尔语),在影像中重构了一个近似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的现实世界,最大程度地实现影像与现实之间的“同构”。由此,影像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真实呈现,成为真实存在的社会景观的镜像。这种影像叙事手法是易于触动观众“泪点”的,因为它为观众营造了一个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情境,从而产生“扣人心弦”、“心弦之交”即“交心”的共鸣效应。如果说电影是一种影像叙事,那么,微电影则是一种微影像叙事,微电影的艺术则是微叙事的艺术。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微电影都是以微小故事的展示(即“微叙事”)为主要内容。所谓“微叙事”,从叙事内容上讲,微电影的叙事之“微”在于“小”即微小的故事,就是立足于个体体验、只针对个体单位发言和倾向于叙述日常特殊的小故事;从叙事形式上讲,微电影的叙事之“微”在于“精微”,它更讲究叙事的策略和技巧,因为它要在有限的叙事篇幅(时段)内用影像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微电影不仅沿袭了传统电影的叙事特性,而且把叙述蒙太奇这一构建和组接影像的方式“精巧绝妙地”运用到极致。近年来,极其讲究叙事艺术和高度倚重于叙事蒙太奇的微电影的诞生无疑是对本真电影的一种回归。微电影的叙事特性为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奠定了本体性的基础,提供了方法论上的便利。

二、微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基于其叙事特性,微电影一改传统电影对表现蒙太奇的倚重,转向叙事蒙太奇。叙述蒙太奇借助感性的且具有戏剧性的叙事手法即讲故事的方式来诉诸于人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观众受到感染,因而,它实现的是一种在感化中予以教化的渗透式“软宣传”。由此,微电影把思想政治的宣教目的“绵软”地、不着痕迹地隐藏在叙事本身之中。正如美国广告大师托尼•施瓦茨所言:“最好的政治广告对观众什么都没有说。它们仅仅触动了观众的情感,并且提供了一个让他们宣泄这种情感的语境。相对于触动观众心弦的广告,那些试图向观众传递信息的广告怎么都要逊色一些。”③显然,微电影的“广告”“宣传”效果要比传统电影更强,其对观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自然也更大。从影像叙事的具体操作上看,在传统电影的表现蒙太奇运作下,抽象的思想统御形象的情节,人为的意志主导生活本身的逻辑,主观的表达钳制故事的走向。倚重于表现蒙太奇的传统电影,因过于功利性地露骨地表达主观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从而丧失其自在而自为的目的性,而沦落(异化)为手段即纯粹的思想观念的承载物。与之相对,微电影运用叙事蒙太奇,白描式地叙述情节,故事中生动、活泼的细节“自然”而自然地流露、展示和呈现出来,甚至不添加任何传递思想的解说画外音。倾向性即价值取向(包括政治意识形态)就这样被深度地卷入到故事情节当中,观众则从艺术审美中获得心情愉悦和精神洗礼。譬如,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微电影《三克的梦想》,没有任何旁白和独白,有的只是关于小男孩与乒乓球之间发生的故事片段细致入微地展示给观众,这种白描式的叙述却神奇般地拨动了观众的心弦,戳中了观众的泪点—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智慧、坚持和爱”的思想主题。进而,从叙事影像自身的特性上看,传统电影通常所动用的表现蒙太奇用抽象化、概念化的影像符号“框定”观众的认知:“表现蒙太奇由于过分严格地‘组织’了观众的知觉,因而在银幕画面中就消除了多义性。镜头含义过于明确反而使观众没有想象的余地了。”④与之相对,微电影叙事蒙太奇的叙事影像则是向观众的解读开放的,以至于是无限开放的。微电影在影像叙事时,其具象化、形象性的画面具有表意的空白性和多义性,因而使得故事的叙述具有开放性。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这种影像文本的开放性恰好可以调动观众深度卷入到影像所建构的具体情境内,并容许他们自主、自由地去填补影像内所包含的诸多“空白”含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其中的内容。譬如,微电影《三克的梦想》中的镜头画面的含义其实就是由观众自己解读出来的。正是基于叙事影像的多义性以及对其多样解读的可能性,构成了影像故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趣味,微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以被充分地显现出来。

三、微电影的知识文化教育功能

微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还表现在知识文化教育领域。在一个人获取知识和文化渠道呈现快捷化、多样性特征的“微”时代,微电影依其微叙事特性而成为知识和文化的“软性”传播载体,给求知和学习文化的人们带来新的视听体验。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不断创新,从抽象文字的阅读转向影像“阅读”。微电影的出现恰好为“读图时代”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阅读”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类的知识和文化内容以纪实和剧情故事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受众由此而获得独特的认知体验和文化教益。微电影在知识文化上的教育功能首先体现科教(科普)微电影上。“传统科普作品的表达一般严格按照现实逻辑和科学态度展开,将科学知识按照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的方式进行客观表达和解读,其中涉及故事情节的成分不多而科普微电影则不同,它寓科学于艺术,以引人入胜的剧情制造戏剧冲突。”⑤相比于传统的科教电影,基于其独特的叙事特性,微电影往往采取“知识+故事”的叙事模式,它把静态的科学知识具象化为一种动态的、具有故事情节的知识性叙事,或者说,为知识内容量身设计故事,从而将知识植入到剧情当中。由此,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一经这种故事化处理,就变得充满人情味,变得“有滋有味”—科学的严谨性与趣味性达到统一。科教微电影往往以科学人物、事件或科学成果作为题材进行策划和编创,把科学发展史上已有的人物、事件和物件等通过剧情故事予以呈现。譬如,微电影《神九你好》,以神九飞天的故事为载体,以吴江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场馆、学校科普教育园为故事的主要场景,以3个怀揣科学梦想的小伙伴为故事主人公来叙事,将抽象的航天知识融入到可感、可视听的影像之中。又譬如微电影《双生疑云》,通过讲述一个悬疑故事,极其有趣而有效地把同卵双胞胎之间产生变异的科学现象介绍给观众。

四、结语

在一个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盛行的“微”时代,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元化、小众化和个人化,如何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和知识文化方面的社会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基于其微影像叙事的特性,微电影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软性”宣传平台,又是知识文化教育的“软性”传播载体。可以预期,伴随大众影像社会的兴起,微电影的社会教育功能必将充分发挥出来。

注释:

①李幼蒸:《当地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54页。

②杨晓林等:《微电影艺术导论》,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年版,第122页。

③布莱恩•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④李幼蒸:《当地西方电影美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页。

科普小故事范文5

马瑞月是我的表姐,今年上五年级。她文文静静的,和别的孩子相比没什么两样儿,但如果你和她相处久了,你会发现她特别喜欢书。认识她的人都叫她“书迷”,而我更愿意戏称她为“小书虫”。

走进月姐的房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有故事书,有科普书,有英语书,还有中国和世界名着呢!每年春节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都会得到许多压岁钱,我总是买很多好吃的、好玩的,而她总是买一些她喜欢的书。无论她是到我家还是在其它的什么地方,她总会找些书,然后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说起这个,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

去年“五·一”假期的时候,姑姑带我、毛毛姐和月姐一起去夏日超市。姑姑对我们说:“你们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吧!”于是,我们在一楼的食品处分头选了起来。我选了我最爱吃的果冻、QQ糖和巧克力,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姑姑的身边。不一会儿,毛毛姐也回来了,可就是不见月姐的身影,姑姑开始着急起来,于是,我们分头去找,可找遍了食品处,也没有她的踪影,我们更着急了。这时,毛毛姐忽然说:“她会不会去了二楼卖书的地方?”我想:“是呀,她最喜欢书,一定在那儿!”于是,我们上二楼去找,果然看见她躲在一个静静的角落里,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呢!

我的表姐就是这样一个“小书虫”。我们有时候还开她的玩笑,叫她书呆子呢!可没想到,前段时间,她竟然得了一个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一等奖呢!你看,连我都羡慕我这个“小书虫”表姐了!

科普小故事范文6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121-01

历史是一门既严肃而又色彩斑斓的学问,它用抽象的文字记录了真实的世界,能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又离不开强大的论据支撑。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如同进行一场时间旅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整合声音、图片、影像等元素,带领学生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让学生走进久远的年代,感受其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在此,笔者以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为例,谈谈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电影导学———回到史前一万年

情境教学法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久远的历史场景中,使严肃、抽象的历史变得生动、鲜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选择用科普教学片来创设情境,然而科普教学片的互动性不强,较难吸引思维活跃的初中生,不少学生在观看科普教学片时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剪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动画片等素材,并利用这些素材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收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生活的原始社会,这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怎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呢?笔者选用了电影《史前一万年》的剪辑片段来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鲜活的原始社会。影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动态的画面加上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原始社会人类的文字语言、经济形式、生活状态、风俗文化等。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自发地去探究一万年前的社会,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用电影导学不能喧宾夺主,电影片段的运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必须进行有效控制,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二、情境互动———走进远古人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的互动学习、情绪启发等环节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渲染教学氛围,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揣测、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这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中,笔者借助互动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原始人类的生活。以教学“北京人”的内容为例,笔者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视角来想象和感受“北京人”的生活,并运用充满新鲜感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先在课堂上播放反映“北京人”的生活的动画,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北京人’的食物”。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北京人’如何猎取食物”,并提示学生探究“‘北京人’的生活工具”(细化为狩猎、捕鱼等多方面的工具)。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北京人’怎样做饭”,即促使学生去探究“北京人”时期“火”的运用。为突出互动性,每当学生找出一条线索后,笔者就将其添加到课件中并展示出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北京人’生活图”。这样教学,仿佛“北京人”就生活在学生的周围,这些史前人类变得生动、鲜活起来。

三、浮想联翩———假如我是“北京人”

上一篇现代文学馆

下一篇供销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