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文学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文学馆范文1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高师中文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当明确为中学语文教育服务的思路。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加强作品分析的能力。其次要关注学术前沿,把握最新学术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最后要借助多媒体手段,如课件、网络、影视等,着力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通常会开设“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两门课。主要讲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程、性质、成就、特点及其经验教训,探讨并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的文艺运动和文学思潮,研究并要求学生掌握各时期不同流派与不同艺术风格较有影响的代表作家作品,总结其发展规律。通过教学,一是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二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进行鉴赏、分析等能力。长期以来,这两门课程因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教师要争分夺秒赶进度等原因,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成“满堂灌”、“填鸭式”的基本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在倡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新形势下已不能适应师范生教育的需要,亟须改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情况,谈谈我们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高校有所助益。
一、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就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应当明确为中学语文教育服务的目的。为了培养出具有相当文学感悟力与表达能力的新一代中学语文教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必须贴近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状况。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更新现有的教学观念。
首先,要重新确立“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较少互动,学生主要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忙于记笔记,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且容易觉得枯燥,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我们倡导“问题式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该课程正式讲授之前,先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列出20个左右的选题(如鲁迅的当下意义,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巴金与家族文学,老舍与京味小说,沈从文的乡下人文体等)要求学生去思考,同时开列一些与作家、作品、文艺运动等相关的书籍和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去阅读,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认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次的授课过程中,要有计划地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定1-2位同学阐释对某一话题的理解与认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将基本知识点(如作家的生平与创作概况等)交由学生自主整理,教师着重讲述重点与难点(如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想论争的过程和特点、作家的创作风格、作品的主题意蕴等),而对于某些文艺思想论争的问题,或对某些作品的评价问题,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写成书面作业。此举一方面能让学生获得独立分析作品、评论作家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也在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知识点的讲授和问题的引导、归纳与总结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得以凸显,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加深,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视文学史而轻视作品选的现象。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许多高师中文专业没有开设专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或精读课程,而文学史的精华正是那些具有经典性的优秀作家作品,即那些既产生重要影响又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意简化对文学现象等的讲授,而加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坚持既不“因言废人”,也不“因人废言”的原则,对作家作品删繁就简严格筛选,将一批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重新定位,绝不盲从于所谓权威批评家的判断。最后,要重视文本解读。在多年的理论探讨与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地感受到,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师范生必须狠抓实练的基本功。因此,在积极加强写作训练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我们认为,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能力应当是语文教师的核心能力,师范生是明天的教师,他们的语文素养直接关系到今后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对现代文阅读而言,文本细读是值得强调的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只有循此路径进入作品,才能真正领略文学之美与窥探作家幽深的心灵。转贴于
二、关注学术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既丰富又活跃的学科,复杂的文学现象与多义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稳固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应当努力追踪学科前沿动态,不断吸收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新经验,搞好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使教学内容始终保持与时展同步的特点。具体做法主要有三。
首先,将课堂教学与个人的科研相结合。一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学术含金量的高低,学问家不见得是好教师,但优秀的高校教师大多是学问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并非是讲解高深理论的课程,它更需要的是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阐释能力。因此,我们有意识地重读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故乡》、《生死场》、《倾城之恋》、《茶馆》等,并对之进行了新解。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新解并非是一味求新,而是从新的角度进入作品的一种尝试,试图发现作品长期被遮蔽的意义。比如《故乡》,长期以来多被人注意的是其“归乡——离乡”模式、知识分子视角以及对乡土文学的开创意义,但是叙述者本身的心灵世界却多半被忽略。“我”多年在外努力奔走的精神追求面临着芸芸大众的世俗评判,物质层面上的局促无法满足普通大众的期待,也有违自己的拳拳爱母之心。此外,回乡自然带有寻找儿时梦幻的潜意识,但是梦幻被无情地击碎,从此故乡再无可恋之事。然而,鲁迅的卓绝就在于破灭之后的再出发心理,即便无路可走依然要去一试的韧性坚持。对于“我”心灵世界的探寻使得分析更上一层。从教学效果来看,新颖的教学内容令学生耳目一新,大大激发了他们对探究文学作品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写作小论文进行争鸣的意识。其次,关注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进行作品解读之外,我们也很注意投入到新热点的研究中去。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期刊杂志的研究是新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借此可以发现影响文学创作的非文学因素。在我们看来,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期刊出版等现代传媒参与文学生产,这几年我们开展的研究主要围绕文学期刊、出版机构等现代传媒而进行,并奉献出了一批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授课过程中将这些新成果及时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虽身处小城却也能跟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步伐,不至于有井底之蛙之感。最后,开设“新世纪文学批评”新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个没有时间下限的课程,一直在生长发展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生长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尽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经典很多,但学生们往往更喜欢当下的一些新人新作。为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品味,我们特地开设“新世纪文学批评”新课程,为学生介绍、评述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现象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此,我们对一些新作如《秦腔》、《启蒙时代》、《兄弟》等进行了追踪评论,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批评样本。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一项教学改革的成功,教学手段的革新是必经之途。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多媒体课件与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首先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文学史上的诸多人和事都还非常鲜活,留下了大量的珍贵资料,这些为课件的制作提供了重要素材。网络的普及又让搜寻有关作家作品的图片与音像资料变得便利而快捷。精美的课件在展示文学的生动图景时也丰富、深化了教学内容。在收集相关图片资料时,要注意特别的资料,并提供丰富的解说。如在为鲁迅配图时,特地收集到他坐在厦门的坟中间的图片,以此突出他的性格。而鲁迅抱着海婴“一岁和五十”的照片则丰富了鲁迅为人父的温情,提供了理解鲁迅的人情层面。
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如中国文学网、中国作家网、中国现代文学馆网站、鲁迅纪念馆网站等。作为专业性网站,它们提供了准确、翔实而又充足的相关信息,为读者多角度呈现作家的文学世界与重大的文学事件。一个又一个的链接不仅丰富了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认知,也使他们在此基础上做出独立思考与判断。此外,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性的论坛如当代文化研究网上去,一是去围观,及时了解当前的文学以及文化热点问题,把握当下的文化神经。二是去参与讨论,不仅要亮出个人观点,而且要言之成理,锻炼科研以及论辩能力。
现代文学馆范文2
6月2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家》杂志社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承办的《大师情――纪念十周年当代百名文化大师墨宝展》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这场为期7天的展览将首次公开展出100多位当代文化界的大师名家专门为迎接所作的诗书画作品。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以及首都200多位文化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金炳华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说,祖国,是中华民族雪百年国耻的一件大喜事,是令所有中国人骄傲的大喜事。十年前,我们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1997年7月1日零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土地上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无比激动,无比喜悦。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在中央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香港人民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充分证明中央方针政策的正确,充分显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强大威力。
金炳华指出,牵动了每一颗中国人的心。许多文化界的大师名家,为祖国倾注了巨大热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的满腔热情和赤子情怀。本次展出的100多位当代文化大师名家的数百幅诗书画作品,是他们在十多年前留下的珍贵墨宝。这些墨宝既是我们文化界今天庆祝十周年的最好纪念礼物,同时又让我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此次展览的所有展品,都是作家、艺术家胡孟祥先生十几年前在《香港基本法》颁布的鼓舞下,历时十余年艰辛努力而获得的,其中很多大师名家现已谢世,展出的不少作品是他们留给我们的最后墨宝,也是首次公开展出。而且这些诗书画作品,是他们中的许多大师名家在当时年高体弱的情况下,专门为迎接完成的激情之作,显得十分珍贵。通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巴金、、冰心、赵朴初、苏步青、臧克家、艾青、吴作人、关山月、刘开渠等一批已故文化大师们对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可以看到雷洁琼、季羡林等众多今天仍然健在的著名人士的珍贵墨宝。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主持了开幕式。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贺敬之、张锲,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张健,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王巨才,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胜友、陈崎嵘,以及高占祥、王定国、陈昌本、刘大为、白庚胜等首都文化界人士和老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胡孟祥在开幕式上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献了藏品。
现代文学馆范文3
12月13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会见了到访的韩国作家代表团团长、著名诗人高银,韩中文学论坛组织委员会委员长、著名评论家金禹昌等代表团成员。
金炳华向韩国作家代表团表示热烈欢迎,对互办“中韩文学论坛――从长江到汉江,从汉江到长江”和在中韩著名大学举行演讲会表示祝贺。金炳华向韩国作家介绍了中国作家协会的工作和在繁荣中国文学创作、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方面的情况。铁凝愉快地回忆了自己多次访问韩国的经历,希望中韩作家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代表团团长高银先生对中国作家协会热情周到的接待表示感谢。他希望韩中作家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中韩两国文学的交流和共同繁荣。
12月14日下午,中韩两国作家聚首中国现代文学馆,出席“中韩文学论坛――从长江到汉江,从汉江到长江”活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出席并致辞。活动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李荣胜主持。
铁凝在致辞中首先对韩国作家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她说,今年10月,中国作家协会组织以张炯为团长,莫言、舒婷为副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韩国,出席了在首尔、全州召开的“中韩文学论坛――从汉江到长江,从长江到汉江”,并在韩国多所大学演讲,与韩国作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文学交流。韩国主要媒体跟踪采访,并做了大量报道,引起韩国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
铁凝表示,中韩两国作家代表团的互访和“中韩文学论坛”是中韩两国文学交流和两国文学界的盛举,是很有意义的。希望通过此次论坛,两国作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达到增进了解,共同提高,促进中韩两国文学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目的。希望中韩两国作家以“中韩交流年”和“中韩文学论坛”为契机,加强联系、扩大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合作。两国的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携起手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扩大双方优秀文学作品的相互翻译和出版,推动中韩文学交流不断深入发展。
张炯、莫言、张同吾,黄皙映、郑浩承、申京淑、金津经等中韩著名小说家、诗人和评论家在论坛上做了讲演;中韩著名作家莫言和黄皙映进行了对谈;中国作家协会召开记者见面会,向中韩记者介绍了韩国作家代表团和中韩文学论坛的有关情况。
现代文学馆范文4
关键词: 现代文学;学术热点;多媒体教学
目前高校的现代文学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学内容繁多,而安排的课时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很短的时间讲很多内容。于是高校的现代文学课堂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形成了“满堂灌”、“填鸭式”等不良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当前国家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新形势已经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广大师范生的需要。笔者结合自己在工作岗位中教学过程的思考和实践工作,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同类高校教职人员有所帮助。
一、 更新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重新定义教”与“学”的关系。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课堂这一范围内,师生互动很少,学生主要忙于记笔记,没有时间和机会用来思考。这种情况下学生容易觉得课堂枯燥无味,内容繁琐,从而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没有自发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出具体选题,要求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这些预习工作包括列举一些与之相关的作家、作品、文艺活动等参考资料,让同学们提前了解课堂要讲授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开拓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让学生拥有一个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也有很好的作用。其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重视文学史而轻视文学作品。由于我国高校课程的设置问题,许多高师中文专业没有专门设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或精读课程,而文学史的精华正是来源于这些经典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有意简化对文学作品的讲授,反而加强对作品的分析。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就要求在讲授的过程中做到坚持既不“因言废人”,也不“因人废言”的原则,对作家作品删繁就简严格筛选。对于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重新定义,重新理解和定位,不能盲从于一些权威文学批评家的判断。最后,要重视对文学作品的文本理解,文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对文本的仔细理解是对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对于现代文学而言,只有仔细精读文学作品的文本,才能真正领略现代文学之美,从而真正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和作家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
二、关注学术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将课堂教学与个人的科研相结合。课堂含金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学术含量的高低。优秀的学问家不应是优秀的教师,但优秀的教师通常都是优秀的学问家。中国当代文学并非是高深难懂的理论课程,他需要的仅仅是教师对于作品的理解和阐述。因此,当我们重新阅读一些经典的作品比如《故乡》、《生死场》、《倾城之恋》、《茶馆》等时,我们有了新的理解,对于作品的新的理解,并不是一味的求新。而是从新的角度和思维模式来对作品进行的一种尝试。从而发现作品本身隐藏了很久的其他意义。在教学效果上,新颖的教学内容令学生耳目一新,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对作品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写小论文进行争鸣的意识。其次,关注学术研究的热点。在进行作品解读时,我们也要多关注近期热门的学术热点。对此可以发现影响文学创作的其他非文学因素。最近几年我们开展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现代传媒而进行的,并且也出产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将这些成果及时的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学术前沿的变化情况,避免变成井底之蛙。最后,要开设“新世纪文学批评”新课程。中国现代文学是一个没有时间下限的课程,它是一直在生长和发展的。在教学课堂上如何体现这种“生长和发展”性,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相比于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学生们可能更喜欢当下一些新人的作品。为了满足学生这一愿望,我们特地开设“新世纪文学批评”课程,为学生介绍和解析当代具有代表性的新作品
三、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中国现代文学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文学史上的大量人物和资料都是鲜活的,这些鲜活的资料为我们制作多媒体课件创作了大量的素材。网络的普及使得搜寻这些资料变得简单而快捷。精致而优美的多媒体课件,在充分展示文学作品的内容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在收集教学图片和内容时,要求制作人员提供丰富而详实的解说。其次是要充分利用网站资源,如中国文学网、中国作家网、中国现代文学馆网站、鲁迅纪念馆网站等。这些专业性的网站提供的资料往往准确、详实。使得读者能从多角度了解作品的创作情况和重大的文学事件。此外,要积极引导学生到讨论性论坛去,如当代文化研究网上去,一是去围观,了解当前文学和热点,把握当下文化脉络,二是参与讨论,锻炼自己的科研及表达能力。最后是合理利用影视资料辅助教学,倡导对“姐妹艺术”进行比照性鉴赏与分析。文学与影视被视为姐妹艺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很多,虽然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差异较大,但交集之处也很多。因此,观摩相关影视作品也是我们探索文学文本的基本之路。注意分析评述影视与文学在传达思想情感上的差异性,逐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审美赏析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建军《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出路与思路》《宜春学院学报》2009/05
[2]陈颖《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探索》2006/10
现代文学馆范文5
这些重新诠释的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另一番乐趣。首先,从在纽约的白雪公主到戴小红帽的小老鼠等故事中,我们可感到迎面而来的熟悉感,幡然醒悟后辨识出早已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的模型。而在我们认出后,又可感受到在故事的模型基础之上,又生发出很大的不同,茂密的森林已为现代街市所更换,公主与王子已落入凡间,做起了普通市民;而机智多谋的露比已不是等待狼来吃掉的小红帽。
在当代儿童文学的视野里,对童话故事的重写改编这一流行趋势,洋溢着颠覆传统、开放式创作与阅读等新特征,建立起色彩缤纷的后现代景观。这是伴随着家庭结构的转变和科技、媒体力量的强势介入,儿童文学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问题。
一、《真正的丑小鸭》:对传统认知的颠覆
《真正的丑小鸭》是席斯卡与史密斯参照安徒生童话故事《丑小鸭》创造出的戏仿之作,将原本接近四千字的作品改写为一百来字的作品,外加两幅全页的插画。
《丑小鸭》中有一只相貌丑陋的小鸭子,因为长相丑陋受尽了折磨。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只美丽的天鹅。而《真正的丑小鸭》放弃了丑小鸭的浪漫幻想,回到了现实人间的故事本身。主人公还是那只丑陋的小鸭子,但是它已是由自卑变成了自信的鸭子,叙述的风格由平实的讲述故事,到对高雅天鹅理想的破灭,语言风格的夸张、滑稽都为作品注入了现代人的思想情绪特色,乃至故事结局的落差——从理想的高空坠落至残酷的现实,都是对原有文本的颠覆与戏仿。
后现代版本的《真正的丑小鸭》潜在的悲剧主题、结局,经由两幅怪诞滑稽和搞笑的插画,给读者以不同阅读体验与感受。长着锯齿的丑小鸭相貌奇怪,而围绕在页面四周的,则是以现实主义画风来描绘的其他野鸭,他们盯着中间这只丑陋奇怪的小鸭子。而丑小鸭还以不以为然的自豪眼光给他们以反击——我也看着你们。
二、《白雪公主》:经典故事的现代叙述
美国作家巴塞尔姆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是对家喻户晓的德国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戏仿。他用后现代主义手法,即用松散的片断拼贴的手法再现了这个童话。
小说中现代的白雪公主是个高个的黑发美人,与7个侏儒男人生活在一起。白雪公主为他们做饭、洗衣,当起了家庭主妇。但他们的头儿比尔却开始厌倦白雪公主。而白雪公主也厌倦“当家庭主妇”了,盼望有一个王子来救她。于是王子保罗粉墨登场了。虽然保罗身上还流淌着王族的血液,但他已是一个十足的俗人。而简是一个年轻的巫婆,因嫉妒白雪公主的美丽,编织了她的恶毒之网。最后,保罗自己吃了“毒苹果”—简准备给白雪公主喝的一杯有毒的伏特加吉布森酒。故事以白雪公主在保罗墓前为爱而死结束。
尽管故事也试图沿用经典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公主”模式,但这已是来到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作品的情景放置到了现代背景之中。通过王子—记者,公主—家庭主妇的形象转变,以及他们的行为及活动领域的画面,来界定这些角色所处的现代生活情境,从而将故事的意旨转向现代社会中现实的道德判断,挑战和质疑了经典童话故事所建立的传统认知范畴。
三、Wait! No Paint!:文本运作的呈现与开放
经典童话故事《三只小猪》,近些年来已成为欧美儿童文学作家时常选用的创作蓝本。其中,David Wiesner于2001年创作的《三只小猪》是最新最有特色的后现代文本。故事架设在我们熟悉的那个英国民间故事的结构之中,但是作者又别具匠心地通过画面的跳跃和变幻,使三只小猪的既有文本穿梭于其他的童话故事如《鹅妈妈童谣》和《乔治和龙》之间,并把各自的童话角色拉提琴的小猫和保护金玫瑰的龙带回到《三只小猪》的现场,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
这一改写的图画故事体现了童话文类的后现代反思,它对传统的叙事方式进行了质疑,故事中奇怪的声音不断呈现、紧张的故事结局却指向了另外的故事。最后的画面尽管充溢着温暖的黄色主调,但那平静背后是否仍然隐藏着紧张和不安?故事等待读者的继续想象与编织。
在纷繁的后现代社会中,儿童文学作家并未受后现代的种种特征所支配、局限,而且还利用了这些后现代条件,打破读者对传统故事模式的期待,承认儿童是天生的解构者,邀请他们和文本建立起强有力的关联。Wait! NoPaint!正是借助儿童文学新形式的创建,引领读者以充满趣味的方式理解儿童文本创作的方式。
四、结语:后现代之于儿童文学的意义
关于后现代主义存在着许多争论,有些人也认为儿童文学不必如此复杂。然而跟随时代的步伐,社会已进入后现代的趋势不容逆转。于是将儿童文学与文化变迁至后现代之间建立联系,这种强有力的关系在写作中延续,这不正是为儿童写作的本质。将儿童文学纳入到文学史版图,才有可能在艺术和文学上看见后现代趋势以回归,确认儿童文学在文学体系中的独特地位。
后现代主义是以一种反叛现代社会文明的面貌出现,反对一元论、二元论,并对基础主义、理想主义等进行了解构与反叛,造成了一个纷繁的景观。于是人们不免产生这样的质疑,后现代主义之于儿童文学又能意味着什么呢?《真正的丑小鸭》中丑小鸭不会再变成美丽的天鹅,告诉我们理想不一定都会实现;《白雪公主》中主人公们离开了神秘的大森林,来到了现代都市社会,告诉我们英雄时代已悄然远去;《三只小猪》改编的高级之作Wait! No Paint!,我们甚至看不到结局,没有结局的故事,也许就是故事的最高境界,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儿童文学这一为儿童写作的文学,历来以美和真,感化教育儿童,陪伴儿童一起走向成长的文学,看似与这纷繁复杂的后现代景观显示出不和谐的步调。因为后现代叙述似乎将推翻浪漫主义所建构的童年本质论,童心主义所建立的美好童年,使他们一直努力保护、不断寻找的纯真童年受到威胁。确实有些作品的一些反英雄主义情节的出现,对于培养儿童的高尚情操有一定阻滞,但是从相反的方面说,退去虚幻的现实外衣迎回真实的现实,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现实体验的真切之感,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也说不定。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代儿童文学并未受制于科技发展以及文学意义、叙述结构的瓦解与重建。相反,在某些方面来说,它积极地拥抱了后现代艺术的活力,并不断的创造挖掘新的表现可能。儿童文学故事结局的颠覆造就了阅读的多重可能性;内容对崇高伟大的消解更走向了写实文学,真正走进了生活;叙述的开放性……这些现象都是在力求尊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追寻社会进步之下的创造性成果与现实主义关怀。
另外,后现代的儿童文学从读者那里形成了新的诠释能力,使经典的作品拥有了一种适合读者阅读的开放,同时可以让它们在各时代不断焕发自身的新活力。这种开放式、多元化的后现代解读方式,更为我们重新审视并重建儿童文学的经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多元并置、适时常新,是适合儿童文学时代性品格的。这会促进儿童文学的发展,适合儿童的需要,这是时展下儿童文学的新趋势。
参考书目:
[1]培利·诺德曼.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M].台北:天卫文化图书有限公司, 2002. 285-286.
[2]席斯卡,史密斯.真正的丑小鸭,[M].台北:三之三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
[3]BruceWhatley. Wait! No Paint! New York: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2 001.
[4]DavidW iesner. The Three
Pigs. New York: HoughtonMifflin C
ompany,2001.
现代文学馆范文6
我国各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独特性是千百年来逐步形成的,他们各自独特的内涵是需要挖掘和探索的。虽然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各有不同,但他们却都有着类似的发展道路,有很多方面也是共同的,特别是在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方面也是大体相同的。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的人们用他们那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粗犷豪迈的气质书写了不朽的诗篇,打开许多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会发现各民族的文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所赞颂的真善美和批判的假恶丑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能以民族的大小来划分文学作品的贡献,而是应当正确认识到各民族文化和文学的独特性。
1.当代文学发展不能缺少少数民族文学
当我们进入到当代文学史,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的文学工作者对少数民族文学的认识经历了少数民族文学被弱化直到少数民族被弱化的过程,在中国现代文学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学已经从弱化的文学发展到具有独特文学特性的轨道中来。从大中国文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存在严重的不足,其叙述和构建上都存在着多民族文学和文化领域缺失这样的问题,很少有文学史对少数民族文学做出比较详尽的论述。中国文学历来都是把朝代或时代作为分界来书写中国文学史,在中国文人的文学和文学史观念上,都把文学国家化、民族正统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一种表现,但对于国家实现和平统一以及建立强大的现代多民族国家却缺少依托,需要把少数民族文化和文学纳入到大中国文学史的构建中来。正是由于把少数民族文学和我们认为的正统文学加以区分,才把少数民族文学排挤在中国文学的大门之外,多民族文学发展领域就被人为地加以干预,造成了多民族文学的缺少,把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对当代文学发展的极不和谐的声音。中国文学呈现给我们的精彩画面,缺少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参与和影响,少数民族的许多优秀作品改变了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学的错误认识,少数民族无数精美的诗篇为中国文学增添了荣誉。少数民族的优秀作家创作的脍炙人口的作品更是具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多民族文学的概念难以确定,但多民族文学在现实社会中是确实存在的,我们暂且不把民族身份、民族语言、民族文学形态等作为文学的评判尺度,单就文学本身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局可以把少数民族文学列入到中国文学之林。多民族文学是存在的,是各个民族文学精华的荟萃,是组成中国文学的多个有机体,具本身鲜明的特点和独有的民族特性,也正是如此,中国文学才拥有了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和文学,才使得中国文学史独具魅力,赢得了全世界的称赞和喝彩。
2.发挥各民族文学特色,促进当代中国文学大繁荣大发展
多年来,人们对中国多民族文学的讨论和研究日趋成熟,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各民族文学之间的相辅相成和交融互动,不再孤立地研究某一个民族,而是把不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汇集到一起加以研究,从中发现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文化渗透和相互影响。在多数人看来,中国多民族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差别不大,并且很多文学作家在描述中国文学史时把他们叙述的那么接近,但是中国多民族文学史是和过去所提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无论是汉族文学家还是少数民族文学家,都要站到新的高度来完成自我观念的改变,把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建放在全新的视角,不能把各民族的文学特长和之间的相互关联视而不见,重新体现和定位各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的地位。只有不断发挥出各个民族的文学优势和特色之处,中国的当代文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大繁荣、大发展。
二、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及其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关系
1.多民族文学史观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当代文学是具有时代特征以及现代文学意识的文学形态,这种文学形态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一体与多元的辩证关系,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各民族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是中国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有着共同利益的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了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的连带关系,是一个社会的整体。
2.确立多民族文学史观,促进当代当代文学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其严肃的民族性,这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品格。虽然当代文学工作者非常重视编译外国文学作品,但是当代文学并没有因此忽视本民族的文学和审美需求,当代文学在追求现代性和先锋性的同时,应当把民族文学的构建和艺术传承发扬光大。为此,应答确立多民族文学史观,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学一些好的做法,进而促进中国当代文学的实现更好地发展。
3.加强各民族文学工作者沟通交流,共同传播优秀文化
中国当代文学已经逐步屏弃民族之间的差别,把真正好的文学作品都吸收到中国文学的宝库中来,这其中包含有很多知名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们的作品更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文学工作者没有民族之分,更没有因为民族的不同而相互抵触。对于各民族的文学工作者,应当积极地进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广泛传播开来,实现各民族间友好互助,文化共享,共同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递给世界。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