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1

“集体备课”是围绕课进行的准备和研究。它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为老师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研讨情境,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合作的一种体现。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是指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以研讨教材、教学为载体,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学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学习气氛,促进学习能力和专业发展的互动过程。相对传统的独立式劳作型个体备课而言。此种备课更凸显学习型文化,更强调合作式互动,让老师在合作中实现学习的需要,用学习促进和引领合作,体现出课改的新理念。

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主要形式有同年级同学科备课,跨年级同学科备课(主要是阶段性对同学科教学的专业教研和教学衔接)和跨校际同学科备课(主要是学期始终对同学科的专题研究,考评研究)。其中同年级同学科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是指按既定教学计划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同年级同学科备课组老师,围绕课堂教学采取分工合作,互相学习的常态备课。在三种类型中同年级同学科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无论是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还是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提升,无论是合作的实用性还是学习的实效性,均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备课形式。

二、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操作模式

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实质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合作又学习,合作中渗透学习,学习中体现合作,合作促进学习,学习引领合作,合作是形式,学习是内容,内容需要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备课组长是合作式学习型集体备课的组织者,示范者,引领者,参与者。负责制定备课组计划(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定评课议教、订反思交流)、备课制度、目标要求(合作目标、学习目标)和确立备课团队的远景目标。每个人的充分参与是保证集体备课质量的关键。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每个人都是中心发言人。就某部分而言,我是中心发言人,就另一部分而言,我又是积极的思考者、讨论者。中心发言人也要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非中心发言人,也不能列为局外,要通过参与体现主人翁意识,要通过研讨提高合作意识。否则,“集体备课”将陷于“一人忙,一言堂,大家都喝汤”的尴尬局面。

三、具体操作过程

在实施时我们主要通过4步线性操作流程,体现3个合作和实现4种学习即“434”操作模式进行落实。以初三化

学第五章集体备课为例分析如下:

(一)4步线性操作流程

第一是个体预备。预备是在备课组长统筹分工前提下由教师个体对教学单元每节内容进行预备,为集体共备做好铺垫。预备分为详备和简备。中心发言的内容为详备,参与的内容为简备。初三化学第五章有四节内容,在组长的统筹下我们六位老师进行备课分工,每人重点详备一节,作好中心发言准备,简备其他章节,做好参与准备。剩余一位老师作会议记录、并从网上下载信息。

第二是集体共备。即在备课组长组织下,大家在一起就某一教学内容共同讨论,用集体智慧设计优化其教学程序,生成通用教案即共案的互动合作过程。共备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每周周二、四下午进行共备。

首先是中心发言人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将预备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时教案进行说课。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为例:

1.本节课课型:新授课。

2.教材分析及本节教学目的。

(1)本节在教材单元的地位及前后衔接。

(2)学好本节的重要性。

(3)本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3.本节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及落实方法:

教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实验器材。

学法:学案导学法。

4.教学过程设计:

(1)本节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突破的教学设计。

(2)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境组织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通过实验比较和导学了解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及反应原理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及装置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投影教材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仪器,让学生设计、展示、并动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随堂小结,结合讲学案进行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设计:

从组织学生讨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引入新课启发比较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和装置组织学生分组动手制备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归纳和小结通过讲学案巩固检查反馈和布置作业。

学生活动设计:

回忆讨论书写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在教师启发下分析、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及装置动手操作制取二氧化碳讨论小结并听老师点拨结合讲学案巩固练习。

(3)本节课的课堂练习题、巩固练习题及作业的优选、确定使用的材料和补充练习的设计。

(4)板书设计:

其次,大家共同参与并研讨:如有教师就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多种设计建议做成动感课件,这样更能增加直观引起学生兴趣提高比较学习效果;有的教师建议选择一些网上相关信息热点习题;有的教师对课堂生成进行了预设等。中心发言人及时修改教案。

再次中心发言人上课,备课组教师听课评课,中心发言人继续修改完善教案,形成较为完善的案即共案。由中心发言人执笔书写,人手一份。或将电子稿发到个人邮箱。

第三是个体完备。即教师个体依据个体教学风格和学情通过整理、归纳、再发现;再整理,再归纳,对共案进行完善的备课,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个性化的“临床”教案的过程。

第四是教后备。即教师课后写教后记。先进行个人教学反思,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经集体反思对单元教学进行总结和提升。为以后和下一届教学提供经验和范例。

(二)3个合作

分工合作:教师个人预备中的分工合作,命题中分工的合作,打印教案和实验准备中的分工合作。

交流合作:集体共备中的交流合作,评课议教中的交流合作,教学反思的交流合作。

互助合作:课件制作、教具制作中新老教师的互助合作。(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老教师的教学艺术优势互补。)

(三)实现4种学习

准备性学习:教师预备时要进行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时通过思考发现问题。

合作式学习:教师集体共备时合作互动式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预备中和“临床”教学的预设问题。

批判性学习:个人完备时学习共案长处,融入个性特色。

反思性学习:教后备中的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性学习。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2

按照民主生活会的要求,将本人思想作风建设、学习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以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个人自查:

思想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群众意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学习方面:一是加强自身学习和论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思想素质。二是经常进行自我批评;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理,促进工作,解决问题。

工作方面:务真求实,以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完成各项工作。但是,客观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工作中不够精细化,工作能力不够强。

二、个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劲头不足。理论水平不够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

2、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能应付过得去、差不多。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45-03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导学案创设学习情境,围绕目标构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点评探究、小结反思、课外延伸与自主发展的“互教互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及教师主导作用。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法。通过“创新情景,提出假设,探索问题”,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

一、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乙醇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3)理解乙醇与金属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实验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乙醇分子结构推断过程及乙醇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向学生推出生活中的一种神奇的液体。

要求:(1)各组同学用圆珠笔在手背上写一个字,然后分别用棉签蘸取水和神奇的液体涂在手上,对比,哪种液体清洗效果更好?

(2)取一支小试管,滴入几滴神奇液体和水,充分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探究活动一】

(1)分组探究实验。

(2)猜想这种物质的名称。仔细观察这种物质,归纳该物质的物理性质。

(3)各组把归纳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填写在表格中。

(教学反馈:学生比较兴奋,通过亲自实践,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小组交流汇报成果。(各组踊跃发言,分享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气氛很热烈)

【板书】

神奇的液体――乙醇

1.乙醇的物理性质

【教师提问】

生活中哪里可以接触酒精?酒精有什么用途?其中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同学自由发言:a.酒精可用于消毒,利用了其化学性质;b.很多花露水的成分中有乙醇,喷在手上凉凉的,利用了它的易挥发和良好的溶剂的物理性质;c.乙醇可以当燃料,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其化学性质;d.乙醇用于发烧病人的物理降温……(学生在回答中巩固了已学的初中知识)

[教师提问]

本节课,你还想了解乙醇的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想知道乙醇除了可以燃烧还有什么化学性质?人们喜欢喝酒,酒精进入人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明:给学生设置发言平台,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提问]

观察一幅图片,这幅图片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疑惑?(多媒体展示图片)

[学生发言]

交警在用酒精测试仪检验司机是否酒驾,学生疑惑的是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它是如何检测人是否喝了酒?(通过设疑,知识自然过渡到探究酒精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①简单介绍国内常见的酒精测试仪的种类和原理,重点介绍利用化学方法检验酒后驾车的原理(检查酒驾的原理),其化学变化过程如下:

②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一下问题:酒量多少与什么有关?(多媒体展示资料及图片)

乙醇进入人体的变化:

[学生活动]

①阅读材料,分析Cr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乙醇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乙醇被氧化。

②(自由发言)一个人酒量多少与体内所含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有关,含有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越多,酒精进入体内就越容易被分解,自然酒量就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交警用酒精测试仪查酒驾的生活例子,学生了解乙醇在其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教师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发言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自己寻找答案。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达到互教的目的)

【学生探究活动二】

(教师)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一些氧化剂氧化成乙醛。我们模仿乙醇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的片断做一个探究实验。

(学生)阅读学案中的探究活动2――乙醇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醛(教材P74实验3-3的改进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将凹形铜片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凹形铜片表面变黑,在铜片上滴加3滴乙醇,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灼热的变黑的铜片表面变 红,并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

(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实验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证据,归纳结论,验证实验结果)

[思考与交流]

①结合实验现象猜想生成物是什么。

②结合铜片发生变化现象,思考铜在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小组内、小组间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群体作用,学生间互相启发,起到互补作用,把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转化为小集体共同认识的成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师点拨]

该化学反应原理。(幻灯片展示方程式)

[教师活动]

①幻灯片展示“满街汽车成酒鬼”。(教师简单介绍乙醇的能源价值)

②要求学生在学案上快速书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随机抽检学生,并展示其写的方程式)

[学生活动]

对方程式书写正误进行简单点评(设计意图:强化方程式的书写,注重学生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教师点拨、归纳提升]

2.乙醇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乙醇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氧化成不同的产物。

催化氧化:乙醇+氧气_____________

完全燃烧:乙醇+氧气_____________

(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视野拓展]

长效的镇静催眠剂苯巴比妥的制取原料――乙醇钠(C2H5ONa)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思维讨论如何获取乙醇钠?

H2ONaOH; C2H5OHC2H5ONa

【学生探究活动三】

①小组积极讨论探究金属钠是否可以与乙醇反应。

②通过实验验证金属钠是否可以与乙醇反应。(各组同学认真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组内分工协作完成实验,并把实验现象填写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正确的实践操作,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学习习惯)

[学生组内、组间交流]

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群体评价,并提出实验中发现的异常现象,其他小组有良好的反思与评价。

(设计意图:生生互动,利用学生群体优势解决组与组之间探究活动中生成性的问题)

【学生探究活动四】

1.探究乙醇分子所有可能的结构(根据教师在学案中提供乙醇的分子式C2H6O和C,H,O的成键规律及足够有关推断乙醇结构的信息材料)

2.根据学案提供的足够信息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小组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结。乙醇的分子结构。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乙醇的认识?你还想了解乙醇的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学生小结,谈感受)

[课后思考]

1.根据乙醇的结构式分析乙醇催化氧化和与金属钠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有什么共性?上述两个反应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部位。

2.如何检验乙醇中有水?

二、教学反思

(一)对本节课的处理思路

本节课建立在学生初中阶段对乙醇基本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必修和选修对乙醇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从学生认知起点角度积极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对乙醇的物理性质,通过学生探究活动1去掉手上的圆珠笔迹的实验让学生自己感悟并总结归纳出来,通过提问“生活中哪里可以接触酒精?酒精有什么用途?”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温故而知新。本节课要重点突破的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乙醇的催化氧化和与钠的反应。

在教学设计中,笔者没有按照常规的教学思路“结构决定性质”,从研究乙醇的分子结构开始进行教学。整节课的教学线通过生活线引出,如让学生从身边的化学,过渡到交警查酒驾,酒精在体内发生的变化,乙醇的能源价值引出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的化学性质,再过渡到通过乙醇钠在制药业中的应用引出乙醇与钠的反应等,体现知识的层层递进,逐步打开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化学科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较多,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为了做到重难点突出,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取舍,不讲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的断键部位,只做课后的延伸,课堂中对官能团的概念也只做一般的介绍。

改进乙醇被铜催化氧化的实验。磨课时按照书本的要求做实验,红热铜丝插入乙醇中迅速变红,但是很难闻到有不同于乙醇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产生,学生反复做实验也耗了不少时间。究其原因是乙醇接触热Cu丝大量挥发,干扰乙醛气体的气味鉴别,而且生成的乙醛也易溶于乙醇。改进实验是用坩埚钳夹取铜片,用酒精灯加热铜片,当红色铜片表面变为黑色时继续加热至红热状态,立即撤掉酒精灯,用胶头滴管滴加2-3滴无水乙醇于红热铜片上,立即闻到刺激性气味,铜片由黑色变为明亮的红色,现象非常明显。

(二)教学反思

通过磨课,笔者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把控好时间的合理分配。本节课实施下来,体现了“互教互学”高效课堂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阅读材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培养了阅读能力,学会从材料中把握关键词,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边读边联系现实生活的习惯,学会了从材料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课涉及三个实验活动,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取到的知识远比教师“一言堂”或做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多。

3.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交流。

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条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小组内学会合作,小组间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会反思。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有同学发现实验的异常现象,如有同学提出“检验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时,点燃气体后火焰为什么不是蓝色而是黄色”,也通过小组间交流、师生互动有效地解决“钠在乙醇中为什么是先沉后浮”等问题。

4.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方式有提问、小组讨论、分组实验等多种形式,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运用交流、提问等手段,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总结和归纳形成规律、运用规律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以及学生课后所问的问题,这节课还是存在一些遗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一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过于单一,不够多元化;二是在探究乙醇与钠反应时如果能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去猜想,自主设计方案、讨论确定方案,那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效果会更好。

【附】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并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基于以上认识,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设计、组织教学,依据:学习导入―合作探究―自主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层层深入地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生生、师生互动,课堂上充满生机。

亮点之二:“问题导学”。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以问题引导学习是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学习方式的被动或主动,关键并不在于它是“接受的”还是“发现的”,而在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思维参与度。汤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化学学习环境,通过恰当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化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其中包含了观察和感知问题情境,动手实验,对结果进行反思、修正和推广以及应用等,努力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4

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但由于集体备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落实起来不免流于形式。这条路很长,如何爱上它,需要我

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弊端 初备 复备 精备时下在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颇为盛行。这一壮举似乎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气势,但是事实上我觉得总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认为如今的集体备课存在着些弊端。

许多学校都搞了集体备课,初衷都挺好,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确实为妙。但凭心而论,许多教师由于对集体备课观念不明确,只是听着学校的安排,教研组长的“一声令下”,在上班日的某个下午集中,教师平时手头工作很多,聚到一起的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即使教师按时来了,讨论的时间又很短,讨论不能深入,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仅仅是迫于无奈围坐在一起熬时间。试想想“集体备课是一项多么艰巨而重要的工程”,没有适当的方式,没有可行的计划,各组员只是随随便便地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加思索的复印、剪贴,其结果是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教师为完成集体备课的资料,又去抄又去补,其实这些抄补是徒劳的,对备课的质量一点实效都没有,搞得教师也怨声载道,这样下去集体备课反而成了教师新的负担。更严重的是教师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教师的个性也随之泯灭。

“众人划桨才能开好大船”,可是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往往容易出现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尴尬。由于我们的老师心中总是有着许多的顾虑,不各抒己见,没有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的教学提出困惑,而其他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老师又不了解你班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为此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使得学情分析及提出的教学建议失去意义,使集体备课无主心轴,无针对性,成了空谈。

另外,在一个备课组中由于业绩上的差异,存在着事实上的心理优势者与心理劣势者。因而在集体备课时,往往出现只有一位所谓的“高水平”者发表见解。其他成员只是随声附和,充当陪客,即使有异议,也不愿吐露,一味盲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教师们的依赖心理,这样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集体备课大都只流于形式,“过过场”,教师并无多大受益。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进行集体备课呢?

一、初备

初备即个人先自备。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和研讨,因此,我认为让教师在自我构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案是提高集体备课效果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个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教研组(或备课组)将教材内容按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分工:具体备课表。个人自备时要突出重点:着眼于研究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语言、阅读训练等。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方案,还要写好教学心得与反思,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而且初备时必须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多的从学法的指导上去认真准备,并要求所有参与者一律带资料、发言提纲参加研讨。

集体备课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路,而不是一味地等待!

二、复备

复备即第一次的集体备课。

教学是极富激情和鲜明个性的行为,它既是可预见的,又是充满变数的。教师在形成个案的基础上,通过同组教师的共同探讨,形成预案。在以往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习惯对共性的内容进行研讨,我们认为这些内容是必须讨论的,这对于整体把握教学的流程是有帮助的,但教学工作绝对不能搞成“一刀切”,而更应该体现教师个人的魅力,因此,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研讨和交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差异的分析、交流上。

首先,让各教师就自己初次备好的教案畅所欲言,并把自己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向其他老师提出,一位教师发言时,其他教师要仔细听取,做好相关记录,在自由发言时要提出个人见解,分析讨论每个人教学思路。

其次,由于教师本身存在教学阅历、教学风格的差异,同一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由不同的教师执教一定会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在集体备课时要体现出对这些差异的分析、研讨,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不能让集体备课成为限制教师思维和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在实施集体讨论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敞开心扉,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准备、教学组织的形式、教学手段的选择等具体环节谈个人的观点、理解和把握,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分析可能出现的不同学情,研究不同对策,确定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班级、不同教师风格下的不同学法与教法。

第三,是我觉得最应强调的,众所周知,大多集体备课的针对是一般学生,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尤其要重视备课中要备的还是学生。因此各教师在探讨的过程中要具体考虑:①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样做会好些(而不是照抄参考书上的重难点);②难点用什么方法处理最好;③哪些问题或概念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容易突破;④哪些题目学生容易做错,是教学方面的什么原因造成⑤哪些新课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入,学生最感兴趣

集体备课的形式是分合法,既可先分组后集合,也可先集合后分组,也可分分合合,或在会议室,或在其他活动的场合,随时随地,总之,灵活组织研讨的形式,这样也许会更有成效。

集体备课,重要的是思想的交流,而完全不是教案的统一!

三、精备

精备即评课+精案。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5

饯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终极体现。理想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平实、有效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从旁协助,利用一切有效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从而达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做了一番尝试。它的结构程序是:通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反馈提升—反思升华”五个模块的教学流程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自主学习——自主预习,发现问题

预习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包括课前的预习及课上的自学。新课进行的前一天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包括学习目标和具体情境问题,进行预习。预习时学生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主动地学习,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通过学习,对知识会有自己的所悟、所知、所得,同时做好预习笔记。在充分准备之后,第二天的讲台成了展示的舞台,课堂势必会呈现出丰富的课堂资源。因此,展示预习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资源共享的过程。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舞台,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自学的状况,掌握学生学习的现实状态,及时发现和捕捉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调整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的方法可以是开门见山,也可以是蕴藏在复习铺垫的内容之中,即复习内容中出现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教师不做任何的提示,注意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开展预习活动,为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机会。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预习,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教师所提供的数学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望尘莫及;太容易,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就能解决,也起不到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教师所抛出的问题应该是有层次性,不同学习能力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动脑动手,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2.组织合作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疑难的题目,光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这时把问题放到小组或班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通过交流、讨论,既能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别人的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更好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地倾听,适时地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不断提问出发,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是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因此,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尽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3.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同时使困惑尽可能地在小组内得到满意的解答,使优秀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使学困生得到及时的关怀。为了保证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科学合理的分组,保证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检查员等。教师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小组都有了共同的认识或疑惑,教师此时应组织小组汇报交流。应注意的是:学生的发言是代表小组,而不是代表个人。对每个小组的发言,教师不应立即给予判定,特别是错误的结论,如果这样,会使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结论,“正确”和“错误”,最好不由教师来说,而应发动全体学生来判定。在学生分组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应从汇报的材料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逐步抽象和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

三、展示交流——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在形成方法和理论后,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类型的训练题,体现其知识的有用性,并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知识和技能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发展应用意识。设计训练题要做到:①精心设计训练题组,尽量与考试题型吻合。②重点的知识反复训练。③重视方法的总结。然后根据分工情况,各小组推荐或教师点名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读题、审题、题目考查的知识及规律、用到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可能出现的错误、出现该错误的原因等方面。其他同学从上述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点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做记录或进行修改。

四、反馈提升——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讲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误原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五、反思升华——查漏补缺,加深印象

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归纳整理,谈学习心得与体会,说出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重点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印象。比如,①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方法、应用的化学思想等。②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的不足或这节课还有那些疑惑的问题。以便于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本节课进行查漏补缺,对以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③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等评价和反思。

个人反思发言材料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课程单元设计 电机与变压器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是维修电工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性课题,同时也是进行电动机维修工作的前提知识。为了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并通过进行严格规范、循序渐进而又突出重难点的系统讲解和练习来实现。本人设计本课题主要依据一体化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把该课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获取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创新的培养。

一个完整的单元设计,必须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设计反思,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体现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强调学生的主导作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动手体验,找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步骤,同时强调学生们通力合作和良好的敬业精神,把核心能力融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新课引入

1.老师从机电专业教学计划要求、今后工作的要求等方面来阐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必须学习好它。

2.播放有关三相异步电机的ppt幻灯片,让同学观看电动机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在思想上觉得电动机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努力学习好它。

(二)下达任务书,并说明学习方式

1.你都见过哪些不同类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三相异步电动机如何分类?

2.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上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所用材料、具体形式如何?

(三)小组活动

1.将全班分成六个活动小组,每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分小组时要将具有不同学习特点的同学、不同学习层面上的同学合理搭配)。

2.老师下达任务书,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老师也可参与其中某组。

首先在小组长的负责下,将老师所下达的任务进行分解。然后同学自己进行资料搜集、阅读教材、查证等工作。最后在小组内讨论,将不同成员的活动结果进行汇总,形成小组活动结论。

3.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可给同学提供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也可播放相关多媒体等,同学也可随时咨询老师相关问题。小组活动成果可以用文字、表格、插图等形式来展示。

(四)活动成果展评

1.组由一名中心发言人进行发言,展示本组活动成果,组内各其他成员随时进行补充(每小组时间控制在3min)。

2.班同学发言,就该组的发言展开讨论。

3.师点评,就每组同学的活动成果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4.全班同学形成统一的结论,形成共识,本节教学基本完成。

(五)小结本节

二、课程设计反思

检测课程设计的成败,关键是要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针对性的总结,促使课程设计更加合理。

本人运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成为技能知识的“探索者”,难点问题的“攻破者”,使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是生动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会把它作为永远不变的中心原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不足,即没能兼顾到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差异,这也是一体化教学方法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所用时间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任务进行检查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学得较慢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总之,课程单元设计是实施一体化课改的有效途径,能够很好地体现工学结合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