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通过自身经验以及联系课本知识提出与课堂学习有关的问题或者通过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氛围,这就是课堂提问的目的所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技能。课堂提问的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课堂质量和效果会大大提高,是一项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双向活动。

课堂提问有以下四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作为一个小学生,好奇心是非常强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会使学生因为自己产生厌学的情绪。老师精心设计一个教学问题,才能引起同学的好奇心,从而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二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个优秀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可以启发诱导学生思考。有效的课堂问题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使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四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表达能力。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是离不开特定的语言活动。教师通过提问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及表达内心对事物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兴发言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所在

1.提问频率过高且低效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赶自己的教学进度,在课堂提问上总是表现的急于求成。具体体现在教师提问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学生回答,这样根本没有达到提问的效果,也没有顾及到全班同学的上课效果。还有老师不断追问问题的答案,却没有在合理引导的方式上用问题来活跃课堂气氛,造成课堂压抑的情况。而且,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没有科学性。无效提问也非常多,比如说“对不对?”、“是不是?”

2.提问内容表述笼统,对学生思维没有指向性

课堂学习是为了使同学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而课堂提问是连接课堂内容的桥梁,但是老师大多提问内容比较空泛,与课本实际内容联系不紧密。比如说语文老师总问你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你明白了什么?这些问题大多不切实际,没有让同学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与传达的精神]有太大帮助。

3.学生主动提问少

新课改要求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整堂课下来,一直都是老师在提问题,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提问,老师占据着课堂提问的主动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思想,学生不能帮助老师分解问题,所有的课堂教学任务与问题全都积压在教师一人身上,课堂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中充满了太多的无效提问,最新数据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课堂大约有56%的提问都是无效的,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了解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是比较有好奇心,也是比较好动的,所以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小学生的这份好奇心通过提问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问题。所以,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引起对学习的兴趣,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设计一些学习游戏,合理的设置提问,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提炼重点,抓住课文主问题

教师要学会抓住课文重点,从课本知识中提取重要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课本知识。教师可以从三方面来提取问题。这三方面分别是课文的题目,中心句以及课前提示或者课后习题,这三方面都是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有助于学生从大方向上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思想精神。这样抓住文章的主问题,也就相当于读懂了文章。

3.精心设计,减少无效问题

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经验和课本知识来精心设计问题,抓住文章的主线,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发现文章中的知识点。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延伸,而不是简单的说是不是或者对不对,,问题必须简单易懂,层次明确,可以引发同学积极思考,促进师生交流。课堂提问还应该难易适中,顾全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总之,问题的设置在中等层次为好,提问形式也应该科学合理。

4.立足学生与语境,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向学生提问,向老师提问,更是向课堂提问,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从而了解课本知识,活学活用。教师教学不应该是完美无缺,而应该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提问互动,这样课堂才不是死板的,无趣的。在同学提出问题后,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向深层次的课本知识拓展,并及时回归到课本,而不是让问题偏离主线。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独立学习习惯。

四、结语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以及引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独立思考,从而锻炼了学生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合理的、科学的、及时的、有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才能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一、课堂教学主体

1.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看似教师掌握整个课堂的全过程,殊不知学生才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践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隐形的,是为学生服务的,是为引导学生发展、指导学习模式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课程。

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有了主体意识,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教学效率必定会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1.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丰富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初学者――小学生而言是容易掌握的一门课程,但也因为容易而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语文知识及语言的理解、使用能力偏低。语文课堂教学,其中重要的一个步骤是:课堂环节设置。课堂教学设置丰富的环节,有明确的训练点,有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这样针对性高,目的性强,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教学环节,展开具体的学习,这样,由点到线,再扩大到面的学习模式,连贯性强,学生也不会脱节,从而使课堂简洁有效。

2.课堂教学问题设置

在授课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研究课本及新课改的教学大纲,了解对应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水平,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实际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将学生的能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结合。首先,要科学把握问题的合理性、适度性、广泛性、挑战性和有效性,既要达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的目的,又要难易适中。其次,问题的设置要灵活,一样的问题,换个问法,也许达到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总之,就是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三、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

1.感知由抽象变直观,生动形象

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的基础是感知,学生不通过感知摄取知识,谈何理解、巩固、运用知识?因为授课对象是小学生,由于他们自己的知识、阅历的限制,而对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不太清楚,形成学习障碍,或理解误差。此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将学生难以见到的或想象不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面前,让大量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比较快的速度,摄取较多的感性知识,以提高他们感知和认识教材的效率和强度。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自然风光照片,图文并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象,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活”的情境,感知效果十分明显。或者,在授课结束后,为学生播放相关影片、录像等,可使学生对课文所述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对所涉及的人物形象认识更完整、更丰满。

2.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3

我在20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我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但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教师、学生均事倍功半。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提出一个好的语文问题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学功能,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效教学的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理论依据

1.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1)精心设计问点

①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是能打动学生的心。

②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教师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

③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④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它们的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2)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火候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3)选好提问方式

提问的方式从内容角度说是指问什么样的问题。如,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如何实现有效操作。

(4)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5)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没有能源,再好的发动机也无法启动。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应努力做到:

①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

②尊重学生的提问权。

(6)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实验研究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①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订课题指南。

②第一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6月)

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③第一实验阶段:检查和总结。(2012年6月-2013年3月)

根据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汇总的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④第二阶段:实验研究(2013年3月-2013年11月)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和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提问不仅能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同时也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如下描述,并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枯燥化,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多小学教师在语文课堂提问中,经常使用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简单的词语,这些词语本身具有引导性,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发散思考。这样的提问过于枯燥,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提问根本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

2.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数量过多,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数量过多,把太多问题抛给学生,容易导致学生把握不了学习的重点,出现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厌学等问题。在课堂中提过多问题,当学生积极性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死板,处于冷场的状态。整堂语文课学生可能学习效率极低,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难以把握节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不好把握节奏,这也是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因素。教师该问什么问题,教师什么时候提问,一个问题给学生多少时间思考,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给多少时间总结等,这些都影响着课堂提问的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差别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个别教师还存在一个严重的现象,就是提出的问题差别化。有些老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歧视所谓的学困生,只愿意邀请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从而忽略了学习不太优秀的学生。教师对所谓的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高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方法

1.课堂提问要多层次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多层次。教师不能一味地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或者一味地提升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提问时要兼顾不同成绩的学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同程度分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稍难一点的问题,让学习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稍微简单一点的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利于全方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课堂提问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的专业素质要过硬,要吃透教材,全面理解语文教材的重难点问题。老师要抓住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以达到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对于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不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应多采用提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提问中,主要可以围绕两点来进行。(1)围绕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通过思考来深层次地了解问题,加强学生的智力训练。(2)课堂提问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回答。因此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明确具体,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3.课堂提问要精巧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巧设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学习就是教师设置问题,学生质疑问题,最终探究疑惑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探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教师课前设计疑问非常重要,在课堂中巧妙地提出疑问,合理地设置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培养小学生思维活跃的一个有效的教学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提问策略,就一定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小学老师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变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11-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人们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方法不断受到启发式教学冲击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正视问题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教学效率。而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尽管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增加课堂提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旧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过于频繁的提问,造成提问的数量过多;二是不断进行重复提问;三是不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四是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五是打断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控制问题答案;六是忽视学生的课堂提问。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提高策略

(一)控制问题难度

课堂提问的问题过难或者过易,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抑止心理,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内容时,需要控制问题的难度。此外,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需要以学科内容为依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将问题设计在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应当掌握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学情,以学生的知识层次、教学目标和思维习惯等为依据,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其次,教师应当学会因势利导,变换难度较低问题的提问方向和角度,有效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清平乐・村居》(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时指导学生观看图片,提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图片中的农家生活安逸,勤俭淳朴。通过转换提问角度的方式,将原本简单的看图说话转变为看图思考,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图片中人物生活方式、穿着打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提问效果的目的。

(二)创新提问方式

频繁、重复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对课堂提问的实际效果造成重要的影响,而新课改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启发性提问的策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需要重视提问技巧,注重创新提问方式。而在教学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创设和变化问题情境,采用迂回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提问过程的新颖性,还能使得提问过程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迂回式提问方式有逆向问、曲问和悬问,其中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从问题侧面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这句话,多数教师在解释“无赖”时直接询问学生“无赖”的意义,而曲问则是从另一角度进行提问,可提问学生如果小儿是个“无赖”,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儿。这一问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释“无赖”的古今异义,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进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达到加深学生对“无赖”意思理解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质疑

新课改要求基础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教师在鼓励学生质疑时,不但需要让学生懂得质疑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而且需要教会学生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质量。

例如,在讲解文章关键词句的时候,引导学生从上下文间的联系入手进行提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从文中的反常现象和矛盾之处提问,此外可以从标点符号的特殊运用方面进行提问。教师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特见解,有效发挥课堂提问教学对拓展学生思维和提升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高效教学核心是课堂提问,准确、恰当、新颖的提问,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合适的问题难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闵敏.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4,(4):44-45.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范文6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对策研究

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教好小学英语的重要条件,因为他们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教学是维系小学英语成功的枢纽,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英语教学的效果。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不能过分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课程标准》向广大教师所提出的一个要求,这个要求的重要程度也不容忽视。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是,如果激励手段仅局限于这堂课奖桔子,下堂课奖汽球,再下次奖橡皮等等,学生对英语课肯定是盼之又盼,得奖品成了学生学英语的目标。其实,对于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其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过频的奖物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追求物质的不健康心理。而且,借班上课的教师以物激趣的方法,还会给原任老师带来诸多不利。

对策:真正理解“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内涵,琢磨教法,使学生体会和享受精神上学英语所带来的快乐,发自内心的成功与快乐。

老师应该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法,把英语课与活动课相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快快乐乐学英语。

二、不要过于追求英语课堂华丽的表象,忽视了英语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发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是围绕着教材转.的确,如今的很多小学英语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很是丰富多彩,花样儿特多,多媒体也不再是“皇家”的特权,频频搬进课堂,显示了教师一定的设计水平和教学水平。但是,一堂课后,听者总无法产生品茶之后所有的淡中有香的滋味,倒是想说:真累,总算完了。我想说,教师费尽心机,设计如此多的活动是否值得?一堂同样适用于一年级小朋友的英语课设计是否对教材定位合理?

对策:活动固然重要,但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让学生尽玩些变形不离本的游戏。教师可否变通一下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记得有专家这样说:“教师要求学生10分,学生可能掌握7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7分,学生可能掌握5分”。我们的学生具有无穷的潜力,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师不能被困在教材这个牢笼里,而应适当拓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分级目标,这就给教师们提供了选择教材、驾驭教材的机遇,我们就要抓住这份机遇。

三、重交流,不要让对答如流的英语对话一直处于无信息传递的假交际上

英语课上,教师指着手上的书问:“What’sthis?”学生齐声回答:“It’sabook。”教师表示赞许之后,又指着远处的门问:“What’sthat?”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了。这是复习环节的一个片断。这样的现象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已是不足为奇。二组对话有个明显的共同点:没有信息差,明知故问,属于假交际,对学生大脑的刺激不但起不了什么作用,反而会限制思维的发展。

对策:《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句话说,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会思维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意大利着名导演――罗思特・马西里尼曾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再没有比思考更快乐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小孩在英语课中感到快乐,让他们感觉到思考的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将会深层而持久。学生在思考中同时还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我学会思考了,我学会学习了。”

四、要面向全体,不管是多是少,有人举手就好――不注重学生的参与面和和参与实效性

小学英语开设的校际间的条件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班额的大小。小班化英语教学为先进的有能力的学校所看好。但对大多数学校来说,大班额还是个比较现实的特点。而一个专职的小学英语教师要负责的有近二百个学生,甚至更多。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两极分化已有所体现。对此,教师采取的态度是:不管是多是少,是坏是好,有人举手就是好。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将导致两极分化更加明显,这样就有悖于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

对策:《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具备的第一个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关心爱护所教的每个学生,尤其关注后进生,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应默默地承诺,让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机会,让他们不断地发展。

五、丰富的活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