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规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就业规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就业规划书

就业规划书范文1

关键词:

价值观;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0602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关于职业和就业行为的一种观念,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的观念系统,是大学生对与自身就业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并形成社会目标的判断性和选择倾向性,对其就业行为起着“指路灯”的作用。当前社会转型期形势下,大学生越来越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化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导致就业价值观问题上出现一定的误区。那么就业价值观到底与职业生涯的规划有着怎样的密切的联系呢,下面就此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

1.1 可塑性

目前,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当代的大学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在他们的身上受到了强烈的自我努力,奋发图强的精神的鼓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新一代的当代大学生们深知身上所肩负的光荣使命。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给当代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时代的背景因素。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多样化的可能性。

1.2 多样化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思想非常独立的一代,他们自身都有着强烈的个性化特点,这就使得每一个大学生心中所看重的部分变得大不相同了,那么在价值观的设定上自然就存在着差异性了。比如说有以金钱利益为第一考量标准的,有重视行业发展前景未来上升空间的,有重视生活品质追求享受的,有重视学术精神崇尚科研的等等。这些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中都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这种多样化的存在才造就了这么丰富多彩的社会。所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1.3 双面性

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建立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价值观评判的标准也不太一样。由于当代大学生生于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娇生惯养的长大使得他们的内心深处不自主的形成了严于待人,宽于待几的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面也建立起了双重化的标准,对于别人的价值取向总是带着批判性的心理去进行评判,而对于自己却总是采用一种宽大的思想来进行包容。这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1.4 自我性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的个体本位思想表现得极其突出,他们考虑问题、判断事物、确立目标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崇尚个性的彰显,谋求个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大学生在考虑个人价值的时候会认真思考与社会价值的对应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变得更自主、更明确、更现实,理想信念型的择业观,不知从何时起早已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悄悄淡出。

2 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1 价值取向决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在现代的就业市场当中,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的开辟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就业之道,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有调查机构曾经做过一次这样的调查研究,就影响大学生作出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归纳,在众多的因素当中价值取向所占的比重要比我们想象当中的要大得多,因此可以说价值取向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起着决定性性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形成是与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一同累积起来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囊括了这个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等,这些都会影响着个体思维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中排除一切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从而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找到未来想要为之而努力的方向。

2.2 价值取向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般来讲,职业生涯规划上面都有这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换句话说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是当代大学生所向往的一种理想化的就业状态,与实际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差距。对于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成功与否的评判就在于对于其理想与现实所结合程度的好坏。理想化的就业状态就是将理想和现实巧妙的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自己的理想,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的考虑到价值取向的作用,将其作为一个核心理念,利用自身的有利价值来转变为自身实现理想化理念的工具,将其作为一切行动的参考内容,合理化的规划职业生涯,确定适合自己的和恰当的职业目标,从而为自身将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价值取向能够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向多元化发展

人们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有过不同的经历之后会改变自身的价值取向,所以说影响着就业价值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经历等因素不断变化着的。每年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数以万计的职业的空位需求,那么该如何的作出真正正确的职业规划呢?答案就是:要不断的加深自身的储备,以及不断的增加自己的阅历。要对于各种就业的信息进行关注和整理,对于各方面都要有着更进一步的了解;多鼓励其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在就业指导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

2.4 价值取向影响主客体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判断

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除了受到当代大学生主观的影响之外,还会受到一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即来自亲朋好友、师生同学等的“建议”。这里说到的主观因素就是指大学生自身的想法和意愿,对于就业规划来说首先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设定一个大概的方向,主观因素才是职业规划的关键所在。然后再来考虑客观因素所给出的意见,而这部分的因素只能够做一个参考。然而现代的大学生中,很多的学生都将主客的位置颠倒了,有时会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放弃原来的规划而顺从别人的意见。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要教导学生应该把主观因素摆在第一位。

3 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想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首先要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要对于当代社会的政治风向,以及我党对于大学生的一些期许等进行教育,要让学生们受到良好的品行引导。将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都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来,在专业化的立场上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上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出更为正确的判断,从而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积极向上的就业价值观。

3.2 来自于社会的积极导向

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除了需要学校进行努力的引导之外,来自社会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小视的。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积极的号召大学生多多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只要是合法的、积极向上的就都可以,比如可以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去企业单位实习的机会,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等等,这些经验都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社会经历,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积极方面的力量。这些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其职业的规划也有着很大的好处。

3.3 拓宽思路,主动出击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久的事业,其价值取向的形成也不是一时的成果。所以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来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教育,要将教育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根据时展的需求和变化来不断的调整教育的方式,将周边的资源进行不断的整合,从而给学生以最大化的帮助,来使得他们在职业规划方面做到最好。

3.4 转变观念,建设专家型师资队伍

社会在不断的变化,理念在不断的更新,职业生涯的规划作为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点项目。要配备更为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来对学生进行该方面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进修和学习,来洞悉社会对于就业方面的各种最新的咨询,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来满足学生的各方面的需求。

4 结语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其一生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在这个过程当中价值观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师要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根据自身的就业价值观,来有效的完善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好的来实现自身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琦,许晓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5):142144.

[2]张翠,陈遇春.试析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观及相关概念[J].继续教育研究,2012,(10):106108.

[3]赵悦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05):118120.

[4]王桂荣.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02):8081.

就业规划书范文2

关键词:中职;任务驱动法;职业生涯规划;适情;实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已有很长时间,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在运用过程中,许多教师所设计的驱动任务较多地存在不“适情”,脱离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实效性不强。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来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职业生涯知识来实际动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即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制订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在日常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进行了培养,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以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时候又存在较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实效性不强。对此,笔者以任务驱动法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过程,以“适情”的任务驱动学生去探究,实现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促进学生在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道路上走得端正,富有实效。

二、现状与成因

1.设计现状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相比专业课和其他文化课具有阶段性,内容也相对较简单,作业不求质量,比较容易应付;加之部分教师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学生不将《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放在眼里。在整个课程学习结束之后,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树立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设计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定向不是定得太过理想化就是定得过于消极等,显得不符合实际,缺乏实效性。还有部分学生只是敷衍了事,甚至存在抄袭他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应付老师的现象。

2.成因分析

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缺乏实效性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实效性的课堂教学造成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出了问题。为什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缺乏实效性呢?归纳起来,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点:

(1)对生涯规划认识不足

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具有“导航仪”般的指导作用,还具有“发动机”般的驱动作用。从长远来说,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制订可以激发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进行科学理性的规划;从近处来说,可以促使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合理的改进安排。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结构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些孩子由于自小受到家庭、学校的充分保护,遇到需要自己做决策的事情时,往往会有人为其代劳,孩子反而无需动脑思考,遇事自己做判断下结论的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有些甚至被家长扼杀了,致使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没有真正认识到。

(2)学生实践体验较缺乏

中职生接触真实的职业活动还很少,缺乏真正的工作体验,缺乏职业危机意识。虽然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职业活动的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就业者面临巨大的职业压力;但是,我国当前中职生仍主要生活在校园内,对学校之外的社会激烈竞争难以全面认识。此外,学校教育在社会职业和学生学习的链接上有所欠缺,学生往往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社会和职业,较多地局限于自己生活的校园环境,缺乏对未来就业的危机感,职业意识也仅仅处于萌芽状态或是最初发展阶段,制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往往比较肤浅,难以针对真实的职业活动而脱离现实,导致实效性不强。

(3)教师指导实效性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我国学校起步比较晚,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教师对相关知识也大多处于学习深化阶段,该课程需要教师掌握全面的职业规划知识,能对学校之外的职业活动信息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能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掌握一般的就业信息和形成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或者随时都能解答学生关于规划职业生涯的一般性疑惑。但是,我国当前中等职校的教师一般是从师范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任教,从学校到学校,由学生变老师,与其他职业活动联系不大,更缺乏了解,而且教龄越长与社会脱离越远。加之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在为学生教授这门课时并没有真正对外部的实际职业工作环境进行熟悉和调查,更多的是从书上或网络上选取一些信息或资料,便开始课堂教学,因此在学生产生疑惑时不能有效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教育。

三、“适情”驱动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法因其特点和优势,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师生心之所向。通过任务驱动法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一方面因为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来实际动手解决制定自己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问题,故而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与人合作的基础。任务驱动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是创设“适情”的教学驱动任务,只有创设“适情”的教学驱动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对“适情”的教学驱动任务设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教学驱动任务“适什么情”;二是教学驱动任务“怎么适情”。

1.适什么情

(1)“适生情”

驱动任务“适生情”就是设置的教学任务必须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智能发育规律的。中职生虽然文化基础不扎实,但爱思考,不怕失败;读书兴趣不高,但爱活动,肯动手;行为规范没有优势,但勤于交际,也善于交际,参加社会实践少有抵制情绪;能力有缺陷,目标也不高,但做事不挑剔,许多还有特长……而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教师在设置驱动任务时必须全面考虑的。例如,教师针对没有职业规划方向的学生,可创设“寻找身边的榜样”或“走访模范师兄”的驱动任务,分配给学生去完成,学生深入社会寻找可以作为自己榜样的工作者,用身边的榜样激励自己,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标明方向。针对少数不谙世事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统计本街道、本镇工作岗位”的驱动任务,使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产生大体的印象,从而增强发展自己从业、就业能力的紧迫感。

(2)“适业情”

驱动任务“适业情”就是适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专业面向的职业群的实际,学生的专业不同所设计的教学驱动任务也应不同。例如:在《职业生涯规划书》分析“未来的我”项目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驱动任务是“深入幼儿园,走访优秀幼儿教师,归纳未来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我打算如何从现在做起?”对机电专业学生设置的驱动任务则是“查阅资料并实地走访几家企业,说明企业是如何实施‘7S’标准化管理的?我该做好哪些转变?”

当然,设计任务要做到“适业情”,光靠教师的冥思苦想是行不通的,必须有行业内人士的指引、理论指导和同伴商量。为达此目的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驱动任务,笔者一般采取三种做法:

其一,建立今昔班班结对。即本校同专业或近似专业的已毕业班级和在校班级一对一结对,一般选取结对的班级年龄差距在七至十年,例如2004学前教育班和2011学前教育(3)班结对。结对班级选定后,教师电话联系已毕业班级的优秀学生,对所设计的驱动任务征求他(她)们的意见和建议,做适当的修改后再交给在校学生去完成;然后将两班性格、爱好等各方面近似的学生建立职业成长导师结对关系,开展上门拜访请教、电话咨询请教、商议和完成驱动任务课业交流等多途径、多形式的请教活动。如此选择基于三个考虑:一是专业对口,已毕业学生大多有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是行业内人士,对专业、行业、职业情况非常了解,其指导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已毕业学生和在校学生年龄有一定差距,差距又不是太大,容易产生大哥哥、大姐姐照顾小弟弟、小妹妹的情节;一个是过来人,一个是求职者,有共同语言又有崇敬之情,教育效果比教师更好。三是他(她)们已经历或正经历着共同教师的教育和近似的校园文化熏陶,容易产生共鸣,有母校教师的“手谕”,已毕业生一般不会拒绝,因此完成“适业情”的驱动任务比较顺利,收获更大。

其二,向新生讲清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和学习要求及今后的大致就业方向。接到授课任务后的第一时间,笔者一般先整体学习任教班级所属专业的课程计划,了解、熟悉他们的主要课程和各课程应达到的要求,然后联系七年前进校的本专业已毕业班级的班主任,要来班级通讯录,电话联系毕业生,分析该班的就业情况,画出统计表。授课中结合各班级专业的实际向学生讲清楚上述情况,同时设计驱动任务如下:

A.走访或电话咨询一位同专业的师兄师姐,我所学的XX专业主要要学些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其标志是什么?有哪些学习诀窍?

B.询问师兄师姐,学了XX专业我可以从事哪些职业?我想从事什么职业?现在有哪些见习、实习途径和机会?如何才能更扎实地学好专业技能?

C.听师兄师姐一席话后,我该如何打算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

其三,和学生商量着设计驱动任务。每一章节的备课,教师都要先组织部分骨干学生一起商量,探讨设计哪些驱动任务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集中学生和教师的智慧所设计的驱动任务一般是既“适生情”又“适业情”的,学生上课时容易接受,课后也乐意完成。

(3)“适地情”

驱动任务“适地情”就是适合学生所在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大多学生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不会离开自己所处的地域,即使离开家乡外出创业,其创业领域也或多或少地与家乡经济有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驱动任务时必须立足本地实际,既便于学生展开调查,也容易激发学生调查探究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调查的结果对学生具有指导意义,规划职业生涯时必将闪烁理性的光芒,其制定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也就更具有实效性。

做到“适地情”,笔者一般是从《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余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去找答案,然后结合各专业的发展趋势设计驱动任务。例如:针对机电、电子电器类学生设计驱动任务时要充分考虑杭州市未来具有杭州特色的“3+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的实际,结合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低碳生活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计驱动任务时考虑的则是杭州市当前促进学前教育高起点均衡发展的实际,结合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技能,成为能引领全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发展地区的合格幼儿教师和保育员。

2.怎么适情

(1)“适合”学生心理发展

在设计驱动任务之前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情,做好铺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任务驱动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应用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专业、行业和地域都各具特点。创设“适情”驱动任务的首要步骤是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分析学生的个性、性格、智力、心理状况等内部条件,还要分析学生所学的专业和专业对口的职业、学生所处的地域特点、家庭状况等外部条件。只有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特点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然后合理创设“适情”驱动任务,有效开展任务驱动,学生特点不同所授予的驱动任务也应有所区别。

众所周知,中职的培养目标是一线生产操作技术性人才,其教育必然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需要在“做中学”,在完成操作任务中提升职业技能。其教学特点是“先会后懂”,即先问会不会做、会不会实际操作,再问懂不懂原理。会不会做是通过是否完成某项任务来体现的,完成任务对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很有吸引力,故而任务驱动法大有其用武之地。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经常会用到任务驱动法,中职生对此并不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驱动任务理所当然也应符合“先会后懂”的特点,“适情”的驱动任务对他们也会更有吸引力。

(2)“适应”课程标准实施

依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标准》,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他们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笔者认为中职生设计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必须主动适应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主动适应自己的成才愿望、家庭实际和地域经济社会实际。教师应根据不同特质的学生、不同的专业和学生不同的职业愿景,设计不同的驱动任务,努力使每位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实际、职业愿景实际、家庭实际、所学专业实际和所处地域经济实际来制定从自身实际出发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量身定制一双“合脚的鞋”。

以学前教育专业《正确认识就业》一课为例,笔者设置的驱动任务有:

A.“请调查自己所就读过的幼儿园或离家最近的幼儿园,并查阅相关国家标准,该园现有多少幼儿,多少教师?持证上岗的教师有多少?国家标准的幼儿师生比应该是多少?持证上岗教师的缺口有多少?入编幼儿教师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和入编程序?面对此情我该怎么办?”

B.“请走访曾经教过自己的幼儿教师和保育员,他们现在在从事什么工作?和幼儿教育事业有关吗?他们过得好吗?他们对我说了哪些金玉良言?说出来供大家分享”

C.“请继续调查我调查过的幼儿园所在地有多少0至2周岁的婴儿,预测该幼儿园未来三年的幼儿数量,推算所需的教师数量,我有机会吗?”

D.“请调查我家所在地有多少0至2周岁的婴儿,分析他(她)们的喂养状况有哪些类型?画出结构图。继续调查我家所在地有多少育婴机构,婴儿和育婴师的比例是多少?我有机会进入育婴机构工作吗?调查统计婴儿家长对育婴机构持什么态度?创办育婴机构我有机会吗?面对调查结果我该怎么办?”

对以上驱动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愿景自主选择,然后教师适当做微调,有选择性地或多或少交给不同学生去完成,学生最少的也能主动选择一个驱动任务,最多的则四项驱动任务全做了。数据为: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笔者任教的三个班级共155名学生,选一项64人,占41.3%;选二项28人,占18.1%;选三项12人,占7.7%;选四项51人,占32.9%。由此可以看出笔者所创设的驱动任务是“适情”的,教学也是有效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中解决驱动任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最重要途径。

(3)“适宜”未来职业要求

选择职业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制约,任何人选择职业的自由都是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很难被社会接纳。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选择,一般首先选择其专业方面的特长,中职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依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生涯设计离开了所学专业面对的职业要求,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因此,“适情”的教学驱动任务要适宜学生专业面对的未来职业的岗位要求,也就是说创设的任务必须依据未来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我们知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开展教学,对现实中用人单位的需要了解不够而较少考虑,对不同学生进行着相同的教育和同样标准的评价,导致所指导学生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实际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与未来职业的岗位要求脱节,给学生从业就业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创设“适情”的教学驱动任务时,指导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倾听不同行业、不同用人单位的声音,实现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和谐互动,达成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多赢。要了解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社会能够为学生提供哪些条件)、行业就业形势及前景(个人今后的发展空间)、未来职业的岗位要求(个人今天努力的方向)等。具体操作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2~4人的小组,进行社会就业形势、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政策和岗位及岗位要求描述调查,了解行业社会需求和自己未来职业的岗位要求、岗位目标、能力目标、发展前景等。

四、“适情”驱动任务运用

教师将“适情”的驱动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给学生,学生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全力合作,通过共同努力来完成驱动任务,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己所用。这是“适情”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基本思路。可以说“适情”驱动任务的设计只是针对学生而言,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有效运用。对此,笔者认为为确保“适情”驱动任务得以有效实施,运用者必须要强化以下三个意识:

1.强化教师指导意识

教师是学生完成驱动任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解惑者、帮助者。学生由于自身思想的不成熟和社会经验少等特点,在完成驱动任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有时还得利用教师和家长的社会关系。例如,学生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倘若碰到企业单位的拒绝,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联系相关人员,并及时调查、纠正学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通过一学年的“适情”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据不完全统计,笔者所任教的三个班级155名学生在完成各自驱动任务过程中,家长、老师协助联系已毕业的学生和相关人员632人次,充分说明“适情”的驱动任务是真的驱动学生在“动”,而完成驱动任务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2.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中职生本身对学习兴趣不大,为完成驱动任务还要挤占他们的课余时间,一开始学生往往不太愿意,这就要求教师所设计的驱动任务必须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获,学生才会保持学习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激情。笔者认为学生完成驱动任务过程中的成果分享会和分组讨论、归纳交流活动是学生展示学有所获的舞台,更是激励众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最有效方法。学生在按要求完成驱动任务之后,撰写调查报告或总结,写不出报告或总结的学生提供调查数据也行;教师过目后,按照近似驱动任务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各小组讨论、归纳,选派代表在成果分享会上发言,对于自己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相关信息进行交流。成果分享会上无需教师鼓励,学生便抢着发言,深怕自己的成果被埋没,每次讨论课若不是老师控制时间,学生基本上都会嫌一节课的时间不够。课余时间学生也经常邀请教师参与他(她)们的讨论,改变了过去下课就玩手机的现象,说明学生还是很有收获的。155名学生完成自己所选择的驱动任务情况为:圆满完成任务学生数94人,基本完成学生数52人,两项合计完成率占94.2%,参与率为98.7%。

3.强化过程安全意识

为完成驱动任务,学生需要大量的调查、访谈等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设计驱动任务时务必要考虑确保学生安全,要制定相应的监测措施,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要尽可能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确保学生完成驱动任务的全过程安全。

五、小结

《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的关键是提出的驱动任务必须“适情”,创设“适情”驱动任务的前提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情”的驱动任务必须既符合学生的个性、性格、智力、心理状况和职业愿景等内部条件,还要符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专业对口的职业、学生所处的地域特点、家庭状况等外部条件。“适情”任务能有效驱动学生去主动探究,最终促成学生理性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实效性。笔者任教的三个班级共155名学生全部完成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四人获得校一等奖,占一等奖总数的50%;参加杭州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一人获得市二等奖,两人获得市三等奖;参加省级“文明风采”设计类比赛两人获得省二等奖;参加国家级“文明风采”设计类比赛一人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可见学生完成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课业的质量还是不错的。综上所述,“适情”任务驱动策略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适用且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知识的兴趣,把知识外化为制定针对自己、富有实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参考文献:

1.张静.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2(02).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07).

3.丛培丽.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

4.朱永杰,冯建成.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4).

5.周剑忠.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具体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0).

就业规划书范文3

艺术作品不仅包含可见的物质媒介艺术形式,同时语言艺术及形式艺术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常来说,艺术既代表了精湛的技术,也代表了文化的教养。教养在艺术的本质价值当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比如我们在称赞某人具有文化气息、艺术气质的时候,也就代表我们在称赞这个人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将艺术素养作为人格升华的重要做法,是心灵上的教化,也是思想上的教化。不论是从哪种角度看待艺术文化的本质,我们都不难发现,文化是使人逐渐成熟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重要性

道德与智能的力量建立在人类对于外界感官及个人认知的有机统合,这是一种唯有在艺术教育辅助下才能够实现的机理统合。艺术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前提。表现主义画家席勒的艺术教育观点也与之相同,在他看来艺术能发展个人独特性,通过艺术训练可完成个人化与统整化的历程[1]。此外正因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才会出现缤纷多扰的社会形式,从而每个人发挥着不同的特性,为社会作着积极的贡献。

艺术是一种集体社会意识,是将人类内心的活动通过艺术手法,如物质媒介或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给外界的方法。通过理性的判断,建立在感官的教育,从而实现人格的统一与整合。

艺术有自我表?F、观察与欣赏三种活动,因而艺术教育不但能增进个人的知识,还能创造社会的福利[2]。意思是,在艺术的熏陶下,人类将会形成更为完整的品格,并在艺术的陶冶下,将道德素养提升到社会美德。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是美好共荣社会发展的基础。艺术家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获得自我心灵上的救赎和满足。而欣赏者则在欣赏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实现与作者心灵的直接碰撞,获得人格的升华。

二、音乐专业学生艺术能力成长的影响因素

(一)情绪因素。学生实践能力养成的影响因素包括体能、情绪、环境、方法等,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情绪的导入。部分学生由于在平时过度追求自我价值完善,因而在创作作品过程中,精益求精的品格会造成压力的陡增。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兴趣,导致学习行为和态度出现偏差。此外愤怒、抑郁等情绪因素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沉浸在学习动力亏损的情绪折磨上,从而导致思维混乱或记忆能力变差。

(二)态度因素。学习态度是学生成长和提升学习热情的关键。消极的态度和进取的态度所带来的学习成效是截然不同的。从音乐学习来看,只有在热情洋溢的氛围当中,饱含热忱,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接受音乐作品创作者的意愿,完成美好心灵的感悟。如若学生一味地追求表演分数与成绩,那么学生必然会出现本质上的偏离,出现极度不悦的心态。

三、对策及建议

在艺术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便是良好的学习心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正视音乐学习,端正学习态度。这是增强并保持正面学习态度、动机、人格健全及健康状态,进而为铺设充实和愉悦的音乐学习成长环境的重要手段[3]。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大部分音乐家,尤其是参与表演的音乐专业学生所表现出的焦虑症状都是因为上台准备不足,以及对表演环境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家与学生最需要做的便是找出舒缓压力的途径,从而正确处理不适感,以此减少个人焦虑。

另外为了确保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展示自己。学生还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构建完善的学习目的。狭隘的学习视野必然会面临惨痛的学习代价。音乐学习最重要的便是个人水平的提升,在个人情感与价值观的建立过程中,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获取更多专业技能。这对于学生进步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

就业规划书范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群 设置规划 SWOT分析 必要性分析

专业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龙头,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水平的专业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直接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 决定了学生当前的学习范围和今后的工作领域, 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群开设了物流管理(2004年)、电子商务(2000年)以及报关与国际货运(2014年开始招生)等三个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群的团队在专业设置规划方面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

一、物流管理专业群的行业背景分析

孝感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之一,紧连武汉,距武汉市区仅60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京广、汉渝和武荆铁路,京珠、孝襄、汉十高速公路以及107、316国道贯穿全境,汉江直通长江,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有8条交通线路直通武汉,即将建成的孝感—武汉城际列车半小时即可往返。孝感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国家孝文化城市。

现代物流业已被孝感市委市政府列为战略支柱产业。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800.1亿元,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4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2%;完成物流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23%,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物流的发展。随着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推进,孝感市政府对物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定位,提出“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并围绕构建武汉城市圈北部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总体目标,着力建设“孝感商贸物流集散基地”。为此,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并着手进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订、完善和一些专项规划的研究。

目前市区有各类物流园区5个(包括已建成和在建的),分别为南方国际物流园(以建材家居为主)、华中锦龙物流园(以快递仓储为主)、申通物流园(以非信函、样件、大小物件为主)、新都市物流园(以钢铁为主)、东山头综合物流园(以森工为主的综合性物流园);物流中心6个,分别为春晖粮食物流中心(以粮食粮油为主)、肖港物流中心(以农副产品为主)、杨店物流中心(以特色农产品、金属、化工产品为主)、华夏冷链物流中心(以肉类产品加工、仓储、运输为主)、孝感通晟物流中心(以货物包装配送为主)、南大市场物流中心(以原材料建材批发为主);各类专业市场6个,分别为大东门综合市场(主营服装、花鸟鱼虫等)、沙沟蔬菜批发市场(主营蔬菜批发)、园北路数码专业市场(主营电脑数码电子产品)、园林路农资专业市场(主营农业蔬菜资料)、南大水产与水果批发市场(主营水果、水产品)、汽车专业市场(主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二、物流管理专业群现有专业的SWOT分析

为更好地建设现有专业,科学地设计规划新增专业,有必要对物流学院现有专业进行SWOT分析。

1、物流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在校生440余人,2008年被确定为全国示范建设遴选专业,2009年被确定为湖北省省级改革试点遴选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新兴产业支撑建设遴选专业,2012年被确定为央财支持实训基地建设推荐专业,目前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物流管理专业SWOT分析如图1所示。

2、电子商务专业的SWOT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200余人,电子商务专业为我校“双主体”办学试点专业,学生就业质量在全校名列前茅。电子商务专业SWOT分析如图2所示。

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还没有进行招生,对该专业的SWOT分析暂不实施,待专业教学实施后再进行分析评价。

三、物流管理专业群拟增设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一)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大。湖北省交通网络发达,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四通八达,特别是高速公路在湖北省境内的的线路长,根据2013年6月20日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保留了湖北现有的高速公路共计3123公里,新增高速公路8条共计1871公里,两项合计,湖北国家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4994公里。而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伴随着交通业的发展,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公交运营管理部门、轨道交通公司等交通企业和相关的运输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运营管理知识,能从事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设置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二)航空物流专业

中国航空物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市场报告》中指出:从2006到 2025年的20年里,中国的航空货运将增长6倍,共需要近400架货机,中国的航空货运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中国内货运的年均增幅将达到10.9%,国际货运的年均增幅将达到 8.9%。孝感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2公里,武汉天河机场已步入高速成长期,将成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中部航都。发展武汉——孝感临空经济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孝感临空经济区处于航空城的核心圈层。从全国的经济环境和孝感所处的区域经济来看,航空物流市场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由此必然产生巨大的航空物流人才需求市场,因此,设置航空物流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三)物流园区金融管理专业

物流园区金融管理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领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物流金融业务已成为物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国内物流金融业在发展中存在着物流金融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情况,开展物流金融“融资、结算、分散风险”等综合业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存在较大的需求缺口。孝感市的物流企业众多,随着物流企业向投资、融资业务的拓展,一些大型物流园如锦龙物流园等除了对一般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外,势必对物流金融人才产生较大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和孝感市物流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转变,设置物流金融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物流金融人才,是很有必要的。

四、物流管理专业群设置规划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群将紧紧围绕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物流管理专业现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将大力发展该专业,不断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力争经过五年建设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在创业就业教育(开办E-BOSS班)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其特色,力争经过三年建成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已增设的专业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将进行一般建设, 经过三年建成为校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年招生规模达到100人。

未来5年内,我们将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孝感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动情况,积极开辟空间,再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岗位的拓展专业,形成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总数达到5-6个紧密相连的专业群。

参考文献

[1]邓玲.论广西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沈卫.解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依存共生关系[J].职教论坛,2006,(7).

就业规划书范文5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

就业规划书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

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就是个体根据对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然后选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而又适合自己的职业。为确保职业的顺利发展,要预先制定出不同时期与职业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计划,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具体实施该计划,以最终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的整个过程。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从而在客观、全面地认识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设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完成职业生涯目标。

二、图书馆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作用

现阶段,在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背景下,每个高校都把就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作为在校期间对于就业的预设,即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都得到了高校管理者的重视,几乎在每个高校都设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程,建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部门,也配有专职的指导教师为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但是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就业观还尚未形成,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对社会的竞争以及就业的趋势没有确切的了解,即使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也有专门的教育机构,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对职业认识上的一些困惑。因为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信息,包括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就业的趋势、即将设计职业的前景、以及将设计职业的发展目标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信息查寻,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这样制定出的规划才有客观性和可行性,而制定出的要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的培训、教育、工作开发计划也更合理,设定具体的时间安排才能得以具体实施。这些大量的信息恰恰只有图书馆才能够提供,所以说图书馆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中发挥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

(1)资源建设的实用性。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要侧重于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无论是纸质图书还是数字资源,都要考虑到本学校的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需要,要侧重于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征订,进行有目的的采购。然后在日常的读者服务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服务,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就业指导书库,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或和就业指导的图书放在一起,更方面于读者。期刊的资源建设也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因为在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需要全面掌握即将设定职业的行情以及此职业就业的前景。据有关部门统计,全球65%~70%的信息都是由期刊提供的,而报刊上则刊登大量的招聘信息,所以图书馆一定要做好期刊、报刊的征订工作,加强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指导部门、以及各个专业学生的联系,让他们参与期刊和报刊的选订工作,以求达到和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是与就业指导相关的期刊、报刊能够全面系统地得以收藏。(2)对馆藏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为了使丰富的专业馆藏资源能够得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非常有必要对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信息进行整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例如对历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进行搜集、分类和整理,对一些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职业需求、就业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文件精神等进行分析,为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有针对性的提供指导服务。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是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该馆提供的服务就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很大的帮助。该馆在自编的《高教文摘》中专门开辟了一个专栏,将与学校相关的就业信息进行了加工和提炼。这个专栏涵盖的内容包括职业市场调查与分析、就业信息和就业动态等。同时,该馆在《高教文摘》中还开设了企业专栏,对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行业或本地区的企业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对未来的求职单位有进一初步的了解,知晓企业的需求,所以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有很大帮助。(3)利用网站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服务。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设计和维护。图书馆网站所涉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既有读者服务,又有数据库以及相关网站的链接等,为大学生学习和开拓视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基本上都是图书借阅、自助服务、文献传递、用户培训、通知服务、咨询服务、书刊推荐、以专利信息检索、专利文献检索等为主的信息服务等,都普遍缺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服务,也很少涉及对大学生提供就信息的业服务。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境内有25所大学,笔者对这25所大学的图书馆网站逐一进行了调查,发现没有一所大学的图书馆有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服务,也没有就业信息的服务。不仅浙江的大学如此,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图书馆大致也是这样的状况,为学生就业提供网上服务的为数不多,就更不用提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服务。如果图书馆能够开辟一个职业生涯规划专栏,把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进行整合以后到这个专栏中,不仅对正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大一学生有所帮助,对于大二、大三,尤其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而言,更是大有益处。(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心理辅导。学生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对未来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自身素质之间的差距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都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严重的会产生心理障碍,对未来的就业产生恐惧心理,直接导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失败。所以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不能单单依靠学校的心理辅导部门来完成,图书馆馆藏中有心理辅导的书籍和期刊,从在数据库中还能收集大量的心理辅导信息,在图书馆的网站上还可以链接到许多心理辅导的网站,这些都是图书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心理辅导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图书馆应该充利用这方面的资源优势,备有专门的馆员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的辅导,以缓解学校的心理辅导部门的压力。这些方式方法都可以让大学生们客观的分析自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能够客观、有效的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为了高校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需求,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有针对性的采取服务方式。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创造性的拓展服务渠道,就一定能够满足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需求,为高校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相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探讨[J].信息服务.2011(5)

[2]黄宇.高职院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讨[J].信息服务.2010(1)

上一篇家长会流程

下一篇现代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