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1

摘要: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大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行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本文针对新升格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研究,以广西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例,分析了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升格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大学生内在综合素质的高低进行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反映大学生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帮助大学生清醒的认识自我,激励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有利于高校对人才培养方向、方式等进行适时调整。

二、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近年来许多专科学校纷纷升格为本科院校,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先后有11所高校升格为本科。笔者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到广西区内多所新升格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各校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调查的多所新升格本科院校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都非常重视,均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文件,并列入学生手册,发放到每位学生手上,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遵照执行。每学期开学,学校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综合素质评定,按照文件要求计算综合测评成绩,并按成绩高低排名,评定结果要求在班级或系部内公示,公示无异议报学校备案。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各校综合测评成绩均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助)学金、推荐就业等的重要依据。如在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中明确指出:“测评结果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择优推荐就业最重要的依据”;学生按综合测评成绩分等级发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评选条件中要求“综合测评成绩排在所在班级前10%”,“三好学生”评选条件中要求“综合测评成绩排在所在班级前20%”;“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条件中要求“综合测评成绩排在所在班级前30%”;“优秀大学毕业生”评选条件中要求“毕业前各个学期综合测评成绩排在班内前20%”等等。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主要为权重法。被调查的学校在评价的方法上,均使用权重法。虽然各校所列的评价指标不全相同,但主要从德、智、体、能四个方面进行。各校对于各指标的权重设置也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学校主要突出智育发展,智力素质所占比重为50%,而智力素质的评分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部分学校还加入学生等级考试通过情况、学习竞赛获奖情况作为评价依据。在各指标权重确定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指标利用各项条款通过基本分和加减分的形式计算该项指标的得分。

根据调研的情况及对各校评定方法的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新升格本科院校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的功能没能充分发挥。首先,在制定评价办法时,对于评价的功能认识不足,很多只停留在利用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这一层面,而没能将评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相关联,充分发挥评价的调节和引导功能。其次,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评价指标比较片面,且注重知识评价,忽视能力评价,注重绝对评价,忽视相对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大学生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不利于大学生清醒的认识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影响了评价的激励与调节功能的发挥。最后,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阶段性评价,影响评价的规范和引导功能的发挥。

2.评价重智育轻能力,与学校人才目标不符。许多新升格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在这些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仍是智育所占比重较大,一般为50%,且智育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学习成绩,这种智育标准的考分化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无法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无法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际,无法体现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素质。

3.评价过程存在漏洞。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不透明、不公开、不公正的情况。各校的综合素质评定主要以班级为单位,一般是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指导下,由学生选出代表组成评定小组来组织完成的。对于每个学生的分数,特别是“加”、“减”分,一般由学生自己计算并提供依据由评定小组核查,部分“加”、“减”分项目由教师或评定小组完成。这种“加”、“减”分制的复杂性、随意性使许多同学“想尽一切办法”得到加分的“凭证”,删除减分的“记录”,使一些学生为了得高分而拉帮结派、做表面文章,甚至把社会上吃请送礼等一些不良的风气带入纯洁的校园,从而引发出了许多的关系分、人情分;参与加分的同学以及统计各种加分项的负责同学,由于把关不严也可能导致水分的出现等,综合评定“功利化”的倾向严重。

三、思考与建议

经过调研分析,笔者对新升格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评价指标。在评价指标的设定过程中,应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只偏重学业的发展,更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引导广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引入数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权重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但各校在赋权时缺少依据,简单的赋予10%或20%或50%,建议引入数学的方法进行赋权,一方面能拓广评价面,另一方面能使评价的结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常用的权重赋权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另外,在评价过程中,应从多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除一般的教师对学生评价外,还可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实习实践单位的评价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测评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促进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对接。

3.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建立好的评价体系固然重要,充分利用好评价体系更重要。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引导、规范、调节、激励等多种功能,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应指导学生对其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清醒的认识自我,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今后的发展规划,激励大学生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作者单位:河池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通迅作者:林远华

[基金项目] 本文由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06LX589)和河池学院统计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院科研[2013]3号)资助。

参考文献:

[1]甘敏思,苏初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高教论坛,2012(8).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综合素质 评价体系

【基金项目】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C20121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61-01

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层含义的复合。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既要遵守高等院校德育大纲规定的考评的要求,同时也要遵循职业教育内在的规律。因此,需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体系的建设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工作向规范化、特色化方向改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成效。

1.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评价组织、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1评价组织不健全,重视度不够

有研究者调查得出,超过60%的学生对学校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组织不了解,这说明高职院校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重视度不够,评价组织还不健全,具体的操作步骤不规范,对评价过程的监督力度不足。尤其是在对毕业班同学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管理的力度上更为欠缺。未严格把好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关口,全部的毕业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都是好的评价,这使得用人单位无法真实了解毕业生的信息,不能更好地筛选人才。

1.2评价主体过为单一,学生自我评价被忽视

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时,考评的主体往往是德育教育的教师或者德育教育的管理者,这就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了。与此同时,评价工作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忽视了德育教育客体的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即使有自我评价,也只是个形式,不能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1.3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不明确,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很多学生表示对学校进行的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并不清楚,没有统一的认识。在评价标准不明确的基础上开展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势必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公正。

1.4现存考评体系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评,忽视实践环节

一些学校在进行德育综合素质考评时仅仅以学生在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规范的考核,更没有对学生进行诸如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的德育素质方面的考核。忽视实践环节的评价容易使得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方向出现偏离,导致学生不能知行合一。

1.5考评后信息反馈渠道不通畅,考评效果打折扣

考评完成后不注意及时收集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反馈的信息,并且考评仅仅作为学生评奖评优的依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既会使学生产生不公平的错误认识,还弱化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应起的积极推进作用。

2.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真实反应学生的实际信息以及推动学生工作发展,需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设工作。

2.1调动积极性,使相关主客体都投入评价工作中,形成全面的评价模式

高职院校德育综合素质评价虽复杂,但仍需保证其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建立全面的评价模式需拓展评价的主体,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德育课程成绩的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实践活动中德育综合素质方面的评价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并且全面评价模式还应保证评价应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过程之中。

2.2考评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需讲原则。首先,应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以培养实际操作人才为目标,因此,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更应突出实践方面的评价,并结合道德认知水平做出评价,从而真实反映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其次,总体评价的同时兼顾适时评价。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同时,应适时地对学生在某一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或者某一特殊阶段对学生的德育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再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指标需量化,切实可行,使德育工作更易操作。在定量的基础上做适当的定性描述,对有必要的不能量化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情况进行记录。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可通过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际活动体验法等方法来使德育综合素质考核更为具体、科学和规范。

2.3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流程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评价准备、实施、结果汇总三个阶段的评价。在评价的准备阶段,应制定统一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并将评价的标准以及开展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评价要求和具体实施方法在学生和评价工作者间进行宣传,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做好迎接评价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准备。

2.4考评工作结束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和开展经验交流活动

建立起公示反馈制度,及时把结果反馈给学生,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以接受广大学生的监督,详细解答学生疑问。在评价结束后,通过个别谈话或者开展小组座谈会等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指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并指明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鼓励学生介绍经验和相互交流。对于德育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应通过学校网站、报刊、党团活动刊物等渠道进行宣传,表彰学生德育方面的优秀事迹,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小结

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总额和素质评价工作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其评价体系应在充分认识评价工作不足的情况下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顺利在校园里开展德育总额和素质评价工作,才能更真实全面地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贴近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3

一、亲近评价

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首先就是要对评价观和评价方法进行改革,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立足服务于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从小学生渴望被关注和表扬的心理特点出发,让教师的爱体现在一个个可感知的动作、语言上,让学生生活在爱和希望之中,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和种兴趣的持续增长和良好品格的逐步形成。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对人的具体关注,说必须要加强情感渗透,成为师生彼此亲近的中间地带。让学生亲近评价,就是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评价,行为上主动进入评价的过程,又能积极地运用评价的结果完善自我。?我们首先从学生的情感需要出发,改变评价语言的角度,自觉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中的引导者,朋友,因人而异,体现明显的个性特征。形成指导性评语、谈心性评语、激励性评语。

二、开放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呈现出开放性特征。1、目标的发展性。?我们实施的学业评价是以实现全体学生全面生动发展为目的,结合学生特定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生活环境确定相应的目标。目标是阶段性的,发展性的,按照人的需求理论,个体的目标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或提升,或降低。每一次的目标调整必定是使目标更贴近人的最近发展区,向着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水平接近,这种不断矫正的过程,正是推动人持续发展的最佳原动力,是人持续发展的内在增长点。 实验教师在工作中探索中形成了若干操作方法:如心灵沟通法:用一个眼神传递一份关怀,一个勾手,许下一个约定,一次耳语,激起一份信心,一个微笑,给予一种鼓舞。2、主体的多元性。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处于评价的客置,使评价成为教师制约学生的法宝,这种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严重影响到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直接负责人,主要包括学习者本人、教师和家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探索形成“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是教育评价者”的格局,突破了评价局限在学校内的传统做法,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评价小组参与的机制。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使学生关心自己的行为与评价结果之间的相应关系,起到了导向和制约学生行为的作用,也让学生明确了评价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环节,自己是评价的主体。3、过程的开放性。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最终获取了什么,而在于学习过程中投入以及能力的增长,因而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评价中,我们淡化了终端评价,而强化了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以达到激励的最佳效果。通过修正完善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学习生活是有利于自身发展,教师明白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学生乐于接受,能促其主动探究,家长明白,在构建学习型家庭中,家长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身示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教师、家长全面参与评价过程中,各司其职,真实记录学生时间段内的表现,不仅把握了达标要求,学生也有了前进的目标,也让教师、家长能结合学生发展要求为其搭建发展平台,进行有个体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这种过程的开放性,充分以学生为本,使之有较多接受评价的机会,能预设目标,自我评价,生生互评,了解自我,发现他人,公开记录过程,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开放评价的各个环节,扬长避短,体验成就感,获得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愉快地面向未来。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4

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评价多样化

学校正常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测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目的并不是单纯考查学生,而是调控教学,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工作方法,如我们学校每月进行的月考。总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测,如我们学校进行正规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并要求各科教师及时写出试卷分析,反思教学工作。我们学校还积极推行使用《小学生综合素质手册》。此手册在每学期、学年末,由班主任负责,要求各科教师认真填写。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技能、成功的足迹、师生心里话、家长回音,实事求是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全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评价方法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目的是淡化分数竞争意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客观反映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民主、科学、合理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亲切化

教师积极的鼓励性语言是学生开启智慧的法宝,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基石,是与学生共鸣的载体。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能充分引导、鼓励和启迪学生心智。今年,我们学校推行教师课堂上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为落到实处,学校印制了“教师用语和忌语汇编”。教导处倡导每周三教师粉笔字、钢笔字练习时,内容统一为教师鼓励性用语,并进行一次教师用语和忌语考试,涌现出很多鼓励性亲切化评语,如“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 “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谢谢你,老师被你的精彩朗读感动了”等。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亲切化,就能呈现出“师生和谐,课堂活跃”的景象,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过程。

三、作业评语人文化

评语是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性的评价。学校提出,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评价理念,要求教师用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进步;要求评价面要宽,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具体,评价要准确,以鼓励为主。如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业上,教师可以写:“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知道你会更棒!”在爱马虎的学生本上,教师可以写:“老师喜欢你认真写字的样子。”在有进步的学生本上,教师可以写:“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相信你会一直努力!”这样就在评语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殷切的期盼。

四、日常评价多彩化

我们学校积极倡导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开设了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课程。在每一个清新的早晨,我们用优美的诗歌开启了新的生活。为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学校为每个班打造优雅的图书角,购买大量的正版图书,如《爱心树》《小猪唏哩呼噜》《女儿的故事》《小王子》《风到哪里去了》……午读课上,学生对每本书都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每个星期一国旗下的诵读,每月的“博腕”“优秀小”评比、展览,六一儿童节的诵读展示、绘本展示、课本剧、童话剧,定期的诗歌朗诵、读书比赛、家长开放日,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的美谈。每周三“捡起一片纸,净化我校园”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劳动意识。“才艺之星”“春美杯”绘画比赛等,形式多彩多姿,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5

各市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辽宁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辽政发201623号)精神,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维护教育公平公正,构建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就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规则程序,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持普职并重,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省级统筹管理,以市级为主实施,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努力实现到2020年秋季,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二、主要任务

(一)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全面推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实现一考多用,各地和有关学校不得再另行组织义务教育毕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1.考试科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口语测试)、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作为考试科目;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作为考查科目。

2.考试内容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要根据国家和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和要求,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功能,围绕引导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综合性,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内容,杜绝偏题、怪题。各学科试题的难易程度按低、中、高三档试题的分值比例为7:2:1。命题采取省市分级负责方式进行,计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总分的科目委托省招生考试办公室组织命题,市里统一组织考试,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自主命题;其他考试、考查科目,由市里统筹安排。

3.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科目实行纸笔考试;物理、化学、生物科目采用纸笔考试和实验操作方式进行;物理和化学、生物和地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科目的纸笔考试采取同场分卷方式进行,道德与法治和历史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外语听力口语测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科目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纸笔开卷考试和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技术科目考试采取上机操作方式进行;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考查科目由各市根据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

4.考试安排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坚持“学完即考”的原则,实行全省统一考试。生物、地理科目考试安排在学生八年级学年末或九年级学年末进行;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外语听力口语测试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5.结果表达

在全科开考的基础上,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口语测试)、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或历史、生物或地理等科目按照国家要求计入学业水平考试总分。其中,语文150分(汉字书写考试赋分不低于3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100分笔试+20分人机对话),物化综合120分(100分笔试+20分实验操作,100分笔试中物理为60分、化学为40分,20分实验操作中物理、化学各10分),体育与健康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二科,地理、生物二科,各市须结合本地实际,分别选择一科以分数呈现,均为50分(二选一科目也可以采用等级方式呈现,然后各市依据等级每科以适当分值计入总分),所有文化课计分科目总分不超过700分。未选择计分科目均采取等级呈现的方式,一般分为A、B、C、D、E等若干等级,各等级的划分由各市根据本市初中考生数量和高中招生计划科学合理确定,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点高中)录取时均要求达到B级及以上,并适当给予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权,允许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对等级的自主要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科目,根据各市实际,依据自主安排的考试成绩或考查结果,可以采取等级形式或以“合格”与“不合格”或其他灵活方式呈现。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从2018年开始,鼓励各市广泛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试点工作,以激励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目的,以评价学生基本素质发展水平和学科学习水平为主要内容,以完善制度建设和技术手段为保障,采取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和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评价内容

(1)思想品德。主要评价学生在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2)学业水平。主要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3)身心健康。主要评价学生体质体能发展水平、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及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与特长。

(4)艺术素养。主要评价学生在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艺术特长发展水平。

(5)社会实践。主要评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和实际效果。

2.评价方式

(1)日常评价。日常评价包括即时评价、成长记录、学业考查、特长表现等方面,作为学年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步,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依据评价标准,科学分析和判断,对学生及时作出评价。

(2)学年评价。学年评价是阶段性评价,在每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各评价一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定。每学年将结束时,学校在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分析、与学生及家长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描述性评价(即综合性评语)。

(3)毕业评价。毕业评价是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毕业评价应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参考学生日常评价、学年评价结果以及成长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互评结果等,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语。

3.评价程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

(1)录入信息,建立档案。全省将统一建设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各学校依据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在市级平台上为每一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设立电子成长记录袋,全面、全程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状况。

(2)多元评价,跟踪记录。①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②学生互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评价小组对组内学生分别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③教师评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写出评语。④家长评价。家长观察孩子的综合素质表现并写出评语。

(3)结果公示,汇总存档。学期、学年和毕业评价结果由班级、年级分级管理,必须在班级、年级和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各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文本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将评价结果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存档,形成市、县(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三级档案管理系统,确保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纸质版材料由家长签字确认后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形成学生的文本档案;电子版材料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存档,形成学生的电子档案。学校每学期对公示无异议的评价结果进行一次存档,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每学年进行一次存档,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初中学段终结性评价结果进行存档。

4.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认定。学期、学年和毕业评价,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按照五大项评价内容或细化分解成更多具体评价项目,分项分别以等级呈现;也可以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方式,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综合等级形式呈现。等级一般分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人数由各地按照高中录取人数和考生人数比例科学划定,D等级比例要严格控制。学期、学年和毕业评价综合性评语和认定结果要录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档案。

(2)评价结果的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学期和学年认定结果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分项认定结果作为学生初中毕业择优推荐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重要依据,毕业综合认定结果作为学生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毕业综合认定结果达到C等及以上的学生准予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点高中)录取要求毕业综合认定结果达到B等及以上。各市要结合实际,允许高中阶段学校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提出必要的个性化要求(如5A、4A1B等)。坚持试点先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不同等级折算成适当分值(5-10分为宜)计入中考总成绩,逐步打破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招生的传统做法。

(三)改进考试招生录取办法

1.开展考试招生录取改革试点。盘锦市从2017年秋季入学七年级新生开始先行试点,2020年秋季开学全省所有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2017年秋季开始,其他各市也要有计划地积极研究推进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试点。试点地区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坚持正确的招生导向政策。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全省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3.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予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4.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

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落实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观念,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各市要按照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加强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项任务,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于2017年12月底前报省教育厅。要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抓好落实。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的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保证教育质量

各地各校要严格落实《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6年修订)》《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意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要进一步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各地要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开展好周期性评价和经常性督查,省教育厅适时组织开展抽查。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升保障能力

各地要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对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各地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语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82

有一部印度电影是《心中的小星星》,笔者看了很多遍,也推荐给了很多教师和家长,影片讲述了一个“问题儿童”的改变。每次看后,笔者都在问自己: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世界著名高校哈佛大学培养学生的首要目的是“a fine human being”(培养好人),品德第一。那什么是德育呢?“德育”不是政治信仰教育,而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他人的隐私和权利的尊重、对不同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包容,“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坚决捍卫你有不同观点的权利”,遵守法律,怀有良心、坚守良知等。“德育”还包括“科学品德”:要有“拿一打皇冠也换不走好奇心”的求知精神,“坚持真理不惜成为全民公敌”的英勇人格。

教育的第二目的是提高智慧。智慧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如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而知识和技能是低一层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育与智力教育一样重要,因为体育教育不只是锻炼教育,还有美的感受、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通俗地说,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我们教育的方向,人类社会的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

不以分数论“英雄”是素质教育首先要改变的观念,每个生命个体都有它的特殊性和唯一性,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赏识,我们不能想象如果只会学习其他一窍不通的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状态,国家又是一个怎样的未来。所以,笔者认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比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值得全社会关注。

首先,笔者认为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即使是再顽劣的学生,只要我们认真耐心地去接触和了解他,一定能找到他身上的优点和可爱之处。和学生打了十几年交道,笔者发现所有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喜欢喜欢自己的人,其实我们成人也是如此,我们都喜欢能接纳肯定我们的人,而不是天天指责挑我们毛病的人,这样说不是让教师盲目地去表扬肯定学生的所有,而是说我们首先让学生感觉到他是有优点被喜欢、被接纳的,那么他也会喜欢接纳这个教师,这时候当你发现他的错误并指出时,他是能接受的,而现在笔者发现多数教师却喜欢给每个孩子贴“标签”,学习好的乖巧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贪玩不守纪律不听话的孩子就是“坏孩子”,那些顽劣到胆敢和教师耍横顶嘴吵架的更是“大逆不道”,几乎没有教师能欣赏后两种学生。诚实地说,笔者曾经也是这样的教师,但是多年后的今天,笔者感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狭隘可笑。笔者又何尝完美呢?

如果我们想要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首先要给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平台,笔者认为学校每学期都要围绕德、智、体、美、劳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设计许多表现自己展示才能的舞台。每开展一项活动,都设立一定数目的“精英奖章”,如体育节活动,我们就设“体育章”“艺术章”;学习竞赛活动就设“学习章”,劳动比赛就设“劳动章”。活动结束后评比、总结、奖励。学期终结时,“六星”智慧少年活动和“精英奖章”活动评出的特长生,结合校内外综合表现,评出“三好学生”及“单项积极分子”。

期末评语润物细无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表现特长的闪光点,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克服缺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对一个爱好体育、唱歌,但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师的评语可以是:校运会中,你为班级立下了汗马功劳,歌咏比赛中,你也曾为班级赢得喝采,什么时候你能在学习上也创造自己的辉煌?对一个成绩优秀,但少言寡语的学生,教师的评语可以是:你的写作水平出类拔萃,每次作文都会被教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丰富的词汇,优美的语句让同学们非常佩服。你在班里从不张扬,总是默默无闻的,但这并不影响你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因为你用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证明着你的学习实力。不过教师希望你今后能够更好地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上课多发言,多参加一些班级活动,让大家看到你更多的实力!而且笔者认为期末评语可以让所有任课教师参与,或者除了班主任每个学生可以再自主选择一两位任课教师给他写评语,每个教师看到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他的音乐教师是不是对他的优点长处会更了解而且给出的评语和建议会更专业和中肯呢?用心写出的评语既写出了学生的特点,又亲切易接受,还使学生受鼓舞。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能客观地分析自己;使教师、家长能正确评价学生,从而有利于教育观的转变,有利于家长从只求高分不管能力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