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施工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季施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季施工论文

冬季施工论文范文1

1.1灰土拌和、摊铺、整平、碾压工艺不符规范

施工技术操作中施工工艺,考虑冬季特殊性及工艺重要性,存在一些常见问题:(1)拌和不充分。石灰、土等材料到场,由于时间、温度、机具影响,拌和时间较短,使得搅拌不充分、均匀;灰土未采用集中场拌方法进行拌制,而采用现场路办法进行拌合,石灰掺拌量不均匀;(2)摊铺不均匀。由于冬季风大、气候干冷的特点,路床干燥影响粘合度,摊铺的平整、均匀;(3)整平缺乏精度。冬季材料进场后,摊铺工作未做到随铺随平,精确找平;(4)冬季气温寒冷,灰土冻结时间加快,碾压工作照常规执行,不能满足作业要求。

1.2依气温变化灰土路基养护,防护管理不到位

冬季灰土路基施工后,灰土路基养护和防护管理尤为重要,但是这部分工作没有严格按标准、要求实施,于是实际工作中存在切实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1)覆盖保温不严密。石灰土初怕受冻,因此冬季施工需要特别注意,温度出现零度以下,但施工地段往往较长,检查不周全,未能做到覆盖保温,一旦出现冻融现象,将极大地影响灰土路基质量;(2)灰土含水量控制不严。水分是影响灰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往往掺灰、拌合、晾晒等措施不严密,掺杂进带冻结土块,加大了含水量,于是影响了灰土强度和压实度;(3)防护管理环节缺乏合理性。施工中石灰质量等级、掺灰重量控制不足,灰土掺拌、摊铺等工序的选择与执行和施工温度等条件缺乏合理性融合。

2灰土路基施工关键点、温度、养护管理的针对性策略

冬季灰土路基施工除遵循一般灰土路基施工规范及技术措施外,还需针对施工中现存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冬季灰土路基施工关键点、施工温度、养护管理的合理性策略,以期保障施工质量。

2.1合理确认路基施工关键点、配比和压实度

冬季施工严把施工要求和技术措施:(1)严控施工关键点。考虑冬季防冻,随填随压防止工作面冻结;交通运输畅通,以确保运、填、压工序不受冻;不使用冻土、冻料,使用排水性的填料;路基基地受冻前完成;(2)严格按照配料比例,正值冬季,严禁掺入冻料,及时检出冻块避免碾压困难和含水量过大;选择抗冻性较好砂性土;(3)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轮迹重合原则外,还需考虑根据不同土质对压实度有不同要求,此时考虑气温对填料的影响,灰土路基填筑后充分多遍碾压,气温寒冷将结块填料应充分粉碎,另外考虑使用化学添加剂起到防寒及改善压实性能。

2.2保证灰土无冻土块、灰土施工气温适宜可行

冬季施工,由于气温影响,在施工材料和工艺上要求有所不同。首先,灰土无冰雪附着,不得含冻块、结块,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铺,若土块不宜拌碎应增加拌和遍数,灰浆保持正常温度,且灰浆机具采取保温措施。其次,安排专人进行每日气温测定,以便采取冬季施工措施及灰土施工温度控制。当连续有5天出现平均温度小于5度,则不宜进行灰土路基施工;可采用早9点至下午5点气温在0度以上时,进行灰土填筑施工,并当日碾压完成;最低气温在-10℃以下时,不得进行灰土路基施工。施工前清除基底冰雪和保温材料,回填土上层采用透水性好的回填土,当日摊铺,当日碾压完成,并应将施工的灰土进行覆盖保温,再次施工如发现出现冻结则应挖除重新填筑压实,压实后覆盖草垫覆盖保温。

2.3优化成品养护,做好测温、保温、管理措施

冬季施工,成品养护十分重要,做好排水、保温、管理的措施,避免灰土由于冰冻收缩产生不必要的裂缝和受冻。采取冬季施工保护措施,,具体可以采用加盖薄膜覆土或覆盖草垫养护,防止受冻。其中养护时需要特别注意:冬季施工测量放线必须揭开保温材料时,应该在进行完后立即覆盖;对于保温薄弱的地方,先覆盖塑料薄膜再加盖草垫或覆土,压实、封紧、密封严实边角薄弱部位,需要加盖并密封严实。

3结束语

冬季施工论文范文2

【关键词】劳动工资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又称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劳动和工资等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及构成和分配使用等方面情况的统计资料。工资水平的高低与消费水平、消费的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准劳动统计数据对各级领导在经济工作中的准确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基层劳动统计工作而言,实际情况却难如人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再加上一些主观客观原因,劳动统计数据收集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客观上对劳动统计成果的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一、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的偏差

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劳资统计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资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劳资统计信息的作用不以为然,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表现在很少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和为统计人员解决具体困难,特别是一些单位根本没有明确领导分管统计工作。至今仍有人认为统计是“软工作”、“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填写写的事,是估计加统计”,只要得个大概数就行了,多点少点无所谓。

1.2劳动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统计人员大多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开展较困难。由于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认识不足,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劳资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劳资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更不用说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对当年单位经济核算运行情况做出恰当的分析了。加上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大部分劳资统计人员在统计岗位上工作都不会超过三年,并且刚换上来的统计人员往往是临时变换,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劳资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模仿以前的报表,随意找几个数字,就当作是统计数据,上报了事,这必然会出现差错,甚至会造成统计失实。

1.3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

通过每季度的人事劳资统计检查,发现大多数单位原始记录齐全,建立了统计台帐及相关统计报表制度,劳资统计数据与财务账目核对清楚。但仍有一些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统计台帐,致使账目不清,统计指标无从查起,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真实;基层劳资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统计制度、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造成的。

1.4统计信息范围狭窄,渠道单一,只关心统计结果,不注重统计分析

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企业统计系统收集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各个对口部门逐级上报,实行定期报表和各种临时报表制度,如每月、季、年报等逐级编制、汇总、上报各种统计资料,由于各种报表注重主题一般比较单一,信息包含内容有限,导致信息范围狭窄,信息统计渠道单一,同时存在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而往往忽视对统计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预测,没有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帮手作用。

1.5统计手段落后,信息化配套建设程度低

由于统计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定期报表制度,利用计算机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有限,因此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比较落后。一是仍然没有实行网上直报,造成基层统计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是报表处理程序审核、汇总等环节不够严密,造成数据出错难于及时发现,只能在汇总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汇总方法单调,难以进行深加工。或只能将数据导出后程序外操作,使审核程序复杂化。

二、影响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因

2.1基层统计人员兼职多,专职少

在基层站队极少有专门从事劳动工资统计的人员,大多是站队的办事人员兼职,他们的工资待遇、工作态度,也直接决定了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各基层站队的办事人员大多年纪都很大了,单位照顾老同志,就让他们在不用倒班的岗位上,因为年纪大都无心再考取资格证书,因此他们的岗位工资都很低,甚至比在运行岗位倒班的职工还要低上一、两百元,这样就更加挫败他们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没有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都是等、靠心理,所以普遍都存在报表无法按规定的期限上报。每次多数单位必须通过电话催报才能收集报表,个别站队要催二三次。例如:每年仅上报一次的工资总额台帐,让劳资部门的工作人员真是大伤脑筋,发放统一的报表格式不用,为了省事就用前一年度的,这样职工的名字就不用重新填写,但是表格和公式却对不起来了,无疑给劳资部门的人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本来一天就能汇总完成的工作,为了对应数据,调整表格就要增加好几天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统计工作量和统计成本,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给数据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由于按照劳动工资制度要求全面统计其工资总额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差,已不能够完全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

2.2基层统计工作估计多,数据少

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对指标含义、包括范围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上报报表的数据质量。基层单位人员因工作变动频繁,普遍反映对劳动工资统计指标解释不太了解,靠一年一度的年报会几个小时培训时间太短,很多问题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完成。实行年薪制的单位(如建行、农行等)平时只发给职工生活费,年底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一次性发给职工剩余的大部分工资和奖金,这样一来平时的季报与年报数据就相差很大。但按照劳动工资制度上的要求,其工资总额要填报告期内的实际发生数,这与现行制度就发生了矛盾。

三、今后做好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建议和想法

3.1领导重视

加大投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领导更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不仅要了解基本的统计方法、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更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企业领导的重视下,各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才能有明显改善,才能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保证统计部门能够独立开展统计工作。

3.2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对统计对象各单位的基础工作,尽可能的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应多到各报表单位和统计人员沟通并督促、检查其基础工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能符合劳动统计工作的要求。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要强,一般理论知识要讲精、具体操作要讲清。要让参加培训的统计人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知道从业人数、平均从业人数与劳动报酬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统计数据的质量。

3.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劳资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既熟悉人事劳动管理的业务知识,又要掌握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如何提高劳资统计人员素质呢?一是要求劳资统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二是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依法统计的观念,强化统计意识,熟悉劳资统计指标体系,精通统计业务,在上岗前要取得统计人员上岗证;三是强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动统计人员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手段的能力,通过培训,统计人员全部取得计算机中级证书。

3.4依靠制度

规范工作准确、可靠是劳资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要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从基层的统计抓起,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使劳资统计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做法:一是严格统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二是规范基层报表制度,落实责任。三是抓原始记录,建立制度并加以落实。四是做好表彰评先工作。

3.5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质量保证体系

企业统计工作的关键是基础工作,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和统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统计工作过程中,对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和要求。统计数据的生成涉及诸多部门和单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全面、及时、有效,必须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把统计工作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源点,都纳入到质量保证体系之中,同时要充分运用运算检验、逻辑检验、关系检验和法制检验等一系列检验手段,形成有效的统计质量体系。

3.6理顺统计渠道,提高统计结果分析和预测,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统计追求的是“结果”,但应该更注重于“过程”,统计工作要做到超前预测、系统分析,为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只有真正理顺了统计渠道,不断强化统计工作的预测功能,企业的生产经营要以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基础依据,通过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充分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出科学的预测,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同时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武装劳动工资统计部门,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不仅可以减轻统计人员的强度,同时大量的统计数据储存于计算机的磁介质中必要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检索、查询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使统计资源得以高效高质的开发利用,并可实现“一源多用、信息共享”,这也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通过以上做法,企业劳动工资统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了;人员经过培训,素质得以提高,报表质量有所改善,数据更准确了报表上报时间提前,数据及时了。随着各企业的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数据挖掘。劳动工资统计不仅在人工成本分析上要依靠它,而且它也是企业制定有竞争力薪酬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劳动工资统计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提出了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周党伟:如何作好统计工作为企业服务,铁道统计2004,(4).

[2]赵冬根: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6).

冬季施工论文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电力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促进了电气自动化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就是运用了具有自动检测功能与自动控制功能的电气装置,可以实时对电力系统进行远程调节、控制、及监控。在信息化技术大力发展的同时,通过信息监测技术能够实现对电力工程的远程控制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自动化的电网配置、配电网技术协同工作。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电力工程的各项信息进行统计、收集、分析从而加强电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减轻了以往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充分利用电力工程中的自动化设备进行监督,在面临突发状况时,能够及时采取信息处理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地处理。而配电网技术可以配合电气自动化技术改善城乡配电网,加强城乡电力网络运行工作,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城乡电网中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从电气开关到电力工程都有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身影。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变电站及配电自动化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采用现代通信技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从而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减低了变电站及配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变电站及配电站人员的安全性及整个系统运行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多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安全检测以达到高效控制的目标。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通过新型的设备代替以往的电磁式装置从而使得现场的监视操作更加智能化、可视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以及监控设备的更新,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监测系统能够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高质量输电过程,经济效益提高很多。

2.2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中,电网的总调度能够通过大屏幕显示器、计算机服务等自动化系统对电网进行远程监控。根据电力工程中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监控电网的实时状态。通过各个分系统传送的电力工程中的生产数据、控制发电的数据,对电力工程整个系统进行评估、调配和预测,从而减少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电力故障及异常情况,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及时作出判断,检测更加及时。从而减少了电力工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事故。另外,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对整个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调度从大屏幕上可以清晰的采集信息,找出电气事故的发生地并提出应对措施,防止事故的扩散,减低影响。

2.3分散测控系统自动化的应用

在电力工程的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通过太网、过程控制单元、工程师工作站、高速数据通讯网等对分层对电厂的生产状况进行测试和控制。经过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通过接受热电阻、热电偶、电气量等信号,处理运算的结果、参数等,通过这种方式对电网进行监控,从而提高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检测、保护和控制功能。

2.4计算机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引入了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让整个电力系统自动记录、反馈电气设施的实际工作情况。同时,对反馈信息进行的误差判定。加强软件的查找、分析、测算的应用,从而在电力工程中实现操作技术的使用性,更加便于电力工程的管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还要注意对监控方式、现场总线监控进行设计。只有全面加强电气设备的监控信息及监控方式,才能提高监控系统的效率以及整个系统稳定性、可靠性。

2.5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冬季施工论文范文4

[关键词]公路路面震动压实压实机理效果

压实的目的是提高混合料的的强度、稳定性及抗疲劳性。压实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压路机的选型与组合,速度、变数、压实方式的确定,特殊路段的压实(弯道和陡坡处)。

振动压实对密实混凝土是十分有效的。在一些以表面振动为主要密实手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特别是由某些仅采用振动梁作为密实装置的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所铺筑的路面,在混凝土铺层内却存在着密实不足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道路工程的质量。从铺层的断面看,密实不足区域是从铺层的下部向上方延伸,呈下松上实的状态。排除因施工管理、操作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表面振动的有效作用深度不能满足混凝土铺层的厚度要求,是该问题的主因。

震动压路机分为自行式单论压路机、窜连震动压路机及组合式震动压路机等三种,根据不同类型的路面来选择,

碾压混凝土路面是70年代在美国和加拿大发展起来的,是使用震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和震动达到密实的一种含水率低,塌落度为0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一 影响震压砼密实的因素

(1)震频率及振幅

砼混合料的振动液化作用与振幅A、震动频率F的平方、振动加速度amax成正比,与震动波在混凝土中的转播速度V成反比,对于一定的混凝土混合料,振幅与频率应选得一致,振幅过小则粗颗粒振不动,使振实速度慢,甚至得不到密实的混凝土;振幅过大会使震动转化为跳跃,振实效果低,混合料出现分层,并在跳跃过程中吸入空气,密实度降低。频率过小震动衰减大,采用高频率震动可以使胶凝材料颗粒产生较大的相对运动,有利于提高振压混凝土的密实度。

(2)振动时的压重

在震动压路机的频率和振幅一定的情况下,震动时的压重对混合料的密实度有影响,影响混合料液化过程的快慢。这是因为振压混凝土是一种含有少量液相的固体散粒料体,随着震动时压重的增大,对混合料的冲击作用加强,散粒提更易于聚集在一起,便于震动波的转播。

当对现浇混凝土施振时,混凝土的部分颗粒,摆脱了水泥浆网状结构的约束,解除了原相邻颗粒间的结合关系,在激振力、恢复力、阻尼力共同作用下,以各自所获得的不同振动加速度,在不稳定的位置上振动。整个受振动影响区域的混凝土由静止状态转入振动状态,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液体的某些性质。振动的颗粒同时受重力作用做“下沉”运动,在振动的持续作用下,颗粒在“下沉”中相互填充、密集。同时,混凝土内部的空气不断地集结成气泡逸出,游离水受到下部密集颗粒的挤压上升。随着振动的持续,混凝土便逐步达到相应的密实,振动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密实效果。时间过短,颗粒下沉、密集不充分,必然导致密实不足。当混凝土密实以后,继续延长振动时间,对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是无效的。

以上振动密实机理的分析,所反映的是振动密实的一般性。表面振动作为振动密实方式的一种,就其密实方式而论还具有特殊性。表面振动是通过对混凝土上表面向下施振实现混凝土的密实。其施振方向和施振位置均有别于内部振动、附着振动和台式振动等方式。因其有效作业范围、密实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有效作用深度

对混凝土采用表面振动密实时,因振动源是通过混凝土的上表面向下施振,所以作用在颗粒上的激振力周期性地与重力同向迭加。当在颗粒上作用有激振力、恢复力、阻力和重力时,颗粒向下运动。由于颗粒获得的运动速度大,便加大了颗粒的下移速度和幅度。当激振力从颗粒上消失后,颗粒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但其运动程度受重力影响小于下移程度。可见,颗粒是沿重力方向振动的,且位移方向是向下的。同时,因振动能量沿纵向的衰减,使处于上下不同位置的颗粒的运动速度有快慢的差异,这样势必发生上下颗粒间的相互碰撞,并形成纵向堆积而构成密实层。密实层的密度分布随颗粒的运动程度不同呈上密下松状态。当密实层的密度和厚度自上而下增长到某一程度后,振动源的大部分能量被其吸收。由于密实层在振动源的有效作用范围内,阻止了振动能量向下的传播,致使处于密实层下方的颗粒逐渐地中止了振动,而使混凝土形成密实不足的状态。此时,即使延长振动的作用时间,也无法使密实层的厚度得到有效地增加。由于密实层是自上而下地建立在相对松散的混凝土之上,在振动停止后,密实层下缘区域的颗粒将会有程度不同的松散,因而又进一步减小了密实层的厚度。通过分析可以盾出,表面振动的密实深度是小于振动源应具有的有效作业范围。自上而下所形成的密实层的厚度,就是表面振动的有效作用深度。所以,采用表面振动方式密实混凝土,存在着有效作用深度与混凝土铺层厚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当铺层厚度小于有效作用深度时,混凝土可以实现理想的密实;当铺层厚度大于有效作用深度时就会在铺层内产生由下而上的密实不足现象。

表面振动的有效作用深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与振动源的频率、振幅、振动能量的传递方式和衰减程度等因素有关,还与混凝土的配比、塌落度、水灰比、骨料的粒度等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数学模式来描述有效作用深度与各有关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大小。

在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时,使用表面振动器一定要慎重,国外水泥混凝土摊铺机上几乎不采用表面振动而采用内部振动。

三 施工中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表面振动具有作业面积大、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很适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面积振动密实混凝土工况。在目前情况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摆脱表面振动的密实方式。为解决这一矛盾,在道路施工中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流动性:在改善碾压混凝土的流动性是节约水泥,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不要采用过少的水量,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同时改善石子的级配,

(2) 水泥用量:在保证足够的水泥用量,改善混合料的粘结性能,必要时,可掺入适量的火山灰或粉煤灰作为部分粘结材料,但用量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3) 平整度:路面平整度是评价路面质量的关键指标;

(4)表面振动器的选用:要注意其有效作用深度的大小;进行水泥混凝土摊铺机选型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其采用的振动密实形式和有效作用深度。

(5)采用表面振动与内部振动相结合的方式,为充分发挥内部振动器的效率,可将振捣棒沿道路施工方向并与水平面呈45°夹角施行施振。此做法类似水泥混凝土摊铺机所采用的振动棒工作方式。

(6)控制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速度,特别是仅装有振动梁的水泥凝土摊铺机的作业行走速度,以保证振动的有效作用时间。

(7)对碾压混凝土根据国内外震动压路机的情况,线压力至少应有62.5kgf/cm。最好选用自行式双轮震动压路机,频率最好为变频,最高能达到3000次/min,振实效力较大,如为可变振幅,应采用0.8mm的振幅。

冬季施工论文范文5

一、工会文体活动开展的现状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活动规模一般都较小,所以文体活动的影响范围和深度相对不足。第二是文体活动开展的频率较低,所以综合的文化熏陶、教育等意义就显得比较弱小。第三是联合性的文体活动比较缺乏。也就是说在工会开展文体活动的时候,独立性较强,但是联合举办活动却显得不足。因为规模小、频率低和联合性不强,所以工会文体活动的作用发挥相对较弱,这就是目前工会文体活动开展的普遍现状。

二、工会文体活动现状产生的原因

从工会文体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这种状况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第一是企业对于工会文体活动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所以对于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这也就造成了文体活动可有可无的现状。第二是企业对于文体活动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所以企业活动的开展只能小规模进行。最后就是企业对于员工的关注度不够,所以造成了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疏漏,正是没有注意到员工的精神追求,所以在精神方面的工作会显得不足。

三、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对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的文化管理具有导向作用,主要是因为在企业构成中,工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职工的组织机构。在企业中,最根本的资源就是职工,而由职工组成的工会可以理解为“职工的家”,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都和企业员工的文化诉求息息相关,所以说工会文体活动的主题方向,本质也就是企业职工文化追求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工会文体活动是职工问题要求的重要体现,所以从文体活动的内容和主体入手进行企业文化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正因为如此,所以说工会文体活动对于文化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二)对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和谐作用

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具有和谐作用主要是因为工会文体活动会提供一种自由、平等、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由于受工作的影响,所以大部分的员工缺少一个沟通的空间,而在缺少沟通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生摩擦和不愉快,这对于企业的团结发展非常不利。利用工会文体活动这样一个交流平台,使得企业员工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沟通,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矛盾。再者,利用文体活动团结、互助的特点,可以将员工间的隔阂打破,使得企业发展更加的和谐。

(三)可以塑造企业形象

工会文体活动对于企业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可以塑造企业形象。其实,文体活动的开展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和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体现。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工会文体活动,可以将企业文化充分地展示出来,也可以将企业员工优秀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从企业形象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员工,都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实质上就是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而这种宣传就是一种对形象的塑造。

(四)对企业文化管理具有教育作用

工会文体活动的开展对于企业文化管理而言有着较强的教育作用。从工会的地位来看,其本身具有特殊性,而其组织的文体活动本质上就是要让员工的在活动当中进行交流和学习,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大跨度提升。从目前企业员工的现状来看,由于人员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所以凭借专业的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利用这种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进行员工间的交流,一方面是满足了其精神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达到了交流学习的目的。总而言之就是利用这种氛围的熏陶,教育效果会更加突出。

(五)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工会文体活动的另一个突出作用就是可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会组织的文体活动,大都为团队活动,这样的团队方式使得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得到了强化,在不断的文体活动锻炼中,员工的团队意识不断地强化,久而久之,这种团队意识会凝结为企业的力量,当这种凝聚力得到有效发挥的时候,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冬季施工论文范文6

【关键词】独立董事制度 上市公司 机制

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背景

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不过是一个花瓶摆设。而监事会是由股东大会选举的,是公司的内部监管机构。然而,由于监事会与大股东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本起不到监管的作用,监事会的职能形同虚设。为了弱化我国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我国上市公司先后引进了独立董事制度。

(二)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与应用

我国最先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是青岛啤酒,随后我国颁布了第一份规范性文件《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1年是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最具有建设性的一年,1月了《关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人选制度的通知》,8月证监会又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12月颁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不断的完善。

二、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行权机制缺乏保障

独立董事除了享有一般董事的权利之外,还享有特殊的权利,包括特殊的监督权、审核权等等。虽然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但还不够详尽。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指导意见》中对独立董事的行权机制的规定尚不完善,很难保障独立董事职权的履行。

(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中对独立董事的报酬激励薪酬制度不完善,基本都是固定薪酬,不管做得如何,都能拿到那些报酬。没有与董事会挂钩,更没有与股权挂钩,因此,独立董事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动力。激励机制的另一方面声誉激励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

(三)约束机制匮乏

享有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作为独立董事会的成员,承担着公司决策和监督等重要职责,相应的就要承担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而当前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各方面都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尤其是在法律法规方面,没有在独立董事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落实,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独立董事也就缺乏一定的约束。

(四)缺乏应有的独立性

我国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基本是由大股东提名,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尽管在选举过程中,小股东也拥有选举权,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目前基本上采取的都是一股一票制度,这就使得独立董事控制在大股东手里,无法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的监督,独立董事也或多或少的会偏向于大股东的利益,从而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

(五)缺少相关的法律规范的支持

独立董事制度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而我国目前独立董事制度施行方面最缺乏的就是配套的法律法规,在一些公司法中,对独立董事的规定条款非常有限,而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践发展的需要。

(六)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缺乏协调性

在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之间,我国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职权划分不清晰,很多地方存在重叠的现象,这就引发了二者的冲突。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做出明确规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是否需要互相监督,或者独立董事如何监督监事会等等。因此,二者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性,呈现出交叉重叠或者互相推诿的不和谐现象。

(七)缺乏合理的选任机制

我国对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的规定含糊不清,宽松不严格。选任程序的不合理造成了大股东操纵的现象。另外,独立董事的任职最长的竟达六年之久,对独立董事应有的独立性造成严重威胁。

三、如何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一)健全独立董事的行权机制,完善保障体系

行权机制是独立董事有力行权的重要保障。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独立董事制度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其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权机制,并予以遵守。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对其拥有的一票否决权做具体细致的规定,确保其有效行权。

(二)不断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建立独立董事考评机制,以此作为确立其薪酬的标准。将独立董事的薪酬与其工作业绩的考核挂钩,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公司为了达到激励的效果,也可以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另外,人都有精神需求,独立董事也不例外。因此,可以建立独立董事的评估机构,定期对独立董事进行考核,建立和不断完善独立董事个人的声誉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

(三)加强独立董事的约束体制建设

对于独立董事的约束体制建设,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法律约束和市场约束。而在法律方面要建立一套对于独立董事违反公司的相关规定和义务履行方面应承担责任的约束机制,可以从行业自律和行政处罚等方面入手。而市场约束和独立董事的声誉紧密相连,声誉好,形成买方市场,声誉差就会被市场所排斥。

(四)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保证独立性的充分发挥

为了使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尤为重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一系列法律法规,强制上市公司必须依法规范独立董事制度,约束独立董事行为,从而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真正发挥。

(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施行,必须依靠配套的法律法规。否则,独立董事制度只能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因此,应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细化独立董事制度的相关规定,为其有效发展营造一个完善的外部法律环境。

(六)调和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关系

对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做清晰明确的划分。独立董事的职权主要是决策和监督两个方面,而监事会则主要是监督。同样是监督,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责主要侧重于董事会的相关职责范围,而监事会主要侧重的是财务管理方面。另外,充分协调好各自的监督时间,独立董事应着重于事前和事中的监督,而监事会着重于事后的监督。从而使二者默契配合,协调发展。

(七)不断完善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

要使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真正的得到发挥,必须切断其与大股东的密切关系。可以让小股东中的优秀人才参与到独立董事的选举中来,规避大股东操作独立董事的弊端。

参考文献

[1]东培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