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石钟山记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石钟山记教案

石钟山记教案范文1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职业教育 集群 职教城

一、概念的界定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新型城镇化之“新”,主要体现在改变过去城市化进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及空间扩张,努力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的城市融入及城镇文化、公共服务内涵的丰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人的城镇化,即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口具备较高的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集群是特定区域内有众多相似单位、机构等通过构建密切合作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集聚形成强劲合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现象。职业教育集群化就是在特定环境中将职业院校结合起来的集群发展。集群化的职教模式可以解决原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资源难整合、发展无空间等与产业发展不适应及日益凸显的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从国家和各级政府层面先后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加强对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全国各地职业教育开始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一批有代表性的职教城或职教园区先后建立起来,如重庆永川职教城、长沙职教城等。

二、鞍山市职教城发展沿革与现状

鞍山市职教城自2007年开始筹建论证,2009年3月动工建设,当年9月实现首批院校入驻,现已初具规模,通过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效应,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满足并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并逐步将职教城建成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打造“立足鞍山、服务辽宁、辐射全国”的鞍山职业教育品牌,全面增强鞍山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鞍山市职教城规划占地300万平方米,实际建设用地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分为教育教学区、实习实训区、文体活动区、行政办公区、中央景观区、生活休闲区、科技研发区和对外合作区功能区。包括教学楼10栋、实训楼9栋、艺术楼1栋、宿舍楼8栋、科技图书馆1栋、可容纳5000人以上同时就餐的食堂3栋、体育训练中心1栋,还有卫生所、超市、浴池、招待所等配套齐全的附属设施。职教城内还建有鞍山市奥体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乒羽馆、速滑馆、全民健身馆等“一场五馆”,建筑面积19.45万平方米。截止2013年末,有12所院校入驻职教城,共开设钢铁冶金、加工制造、交通物流、文化旅游、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67个本科、专科及中职专业,教职工2200余人,在校生30000余人。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有28所院校入住,设置342个专业,每年招生约为2.5万人,最终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0万。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鞍山市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调研考察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不要拔苗助长,而要水到渠成,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积极稳妥。新时期的城镇化不能以简单思维、传统思维对之,必须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的、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发挥职业教育的集群化作用,盘活和带动系统其他要素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和社会发展。

(一)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优势,进行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

从数据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出,职教城未来的在校生将达到10万人,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另外,城镇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培训需求,也将由职教城消化,如失地农民转业培训与职业教育等。通过发挥职业教育集群化的优势,可以改善就业状况,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目前,职教城社会培训年均4万余人次,包括企业在职人员、城乡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干部、农村科技带头人、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培训项目涵盖就业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创业培训等各个方面,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鞍山职教城承接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新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内地中职生、基层党政干部等共计1300余人的培养培训任务,成为辽宁省对口援疆的重要基地。

(二)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坚持“职教围绕产业而发展、产业依托职教而壮大、职教与产业互动共赢”的办学理念,遵循“优化资源、合理布局”原则,依托“共建、共享、共用”的管理模式,实现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全面整合。职教城的各单位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加快自身建设,传播、应用和“孵化”新技术,提升职教城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使职教城不仅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而且成为技术革新的基地。

(三)改善软硬件条件,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拉动城市发展。

鞍山市职教城从2009年开始,对所有就读直属学校的全日制中职学生实行“三免、两补、一转”优惠政策,在全国率先推行免费职业教育。从2009年至今,已有万余名学生享受了优惠政策,增强了职教城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使鞍山市职教城成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职教城正在开展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打造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的现代职教园区,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改善软硬件条件,强化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将有效地拉动城市发展,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罗刚毅,康伟.职业教育“鞍山模式”的创新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

石钟山记教案范文2

关键词:预设;生成;课堂

高三语文教学主要就是复习,加之其知识面涉及广,知识点又较为零散,高考的考查方式又灵活多变,故整个复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乏味还不易把握。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高三语文复习,是身处高三的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而我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精心预设

精心预设是高中语文课堂生成的前提,也是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具体体现在:

1.掌握学情,提前备课

语文教学的一贯宗旨都是围绕如何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展开的。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的起点应是在掌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而身为高三的语文教师,也只有在掌握了学生的基本学情后,才能对症下药,并做好相关症结的提前备课工作。要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做到提前备课。按照学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有章有序地进行不同模块的复习,更有利于知识点的系统化。这一点,在文言文专题复习时尤其突出和重要。如,一轮复习时,梳理《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知识点,学生对倒装句“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翻译不好,了解之后,得知学生是对定语的概念比较模糊,难以划清句子成分。因而,在复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石钟山记》《劝学》三课时,就结合三课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石之铿然有声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定语后置句,提前备好定语后置的几种常见类型,让学生从中鉴别、分析,最终找出规律,使之趋于系统化,从而促进教学实效。

2.整合资源,明确导向

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中,精心预设还体现在对教材的整合和运用上,正如在文言专题复习时,根据复习需要,对教材中的重要文言篇目进行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巩固,有时可能只是借用某个实词的特殊用法,以唤醒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或是借用某个特殊类型的倒装句式,以辅助学生对陌生文段的理解和翻译。而在进行古代诗歌专题的复习时,对教材的整合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在这个模块中,我们不能仅仅教给学生单一的解题技巧和固定的答题模式,还要引导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归纳、整理。例如,可以让学生将其在课本中所学的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予以归类整理,可分为:咏史怀古类有《登金陵凤凰台》《登楼》《登快阁》等,行旅闺怨诗有《雨霖铃》《声声慢》《夜雨寄北》等。让学生在归纳中明确并掌握各类型的出题类型和常用的手法,使之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再结合已掌握的解题技巧,将其内化吸收,形成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二、巧妙生成

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课堂上的巧妙生成,同时,它也是精心预设的延伸和提高。我们的授课群体是思维活跃的学生,这就注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按着我们预设的轨迹来运行,相反,还总是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出现,因此,身为执教者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并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将之前的精心预设和当前的意外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语文课更具灵活性,从而打造精彩且高效的高三语文课堂。

1.营造氛围,巧妙生成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决定了其是复杂、多变的。加之又有诸种不定性因素,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因此,在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疑问时,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肯定其表现的同时,作适当地调整,富有创造性地继续组织我们的课堂教学,顺着学生的思维角度,再创新生成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支点,引导和帮助其理解。

2.开放问题,巧妙生成

爱因斯坦说:“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身为高三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出易让学生去探究、讨论的问题,尽量用最精练且灵活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研习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高涨起来,在沟通交流中巧妙生成,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语文是一门主观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听听不同学生的声音,将这些反馈信息整理好,再结合自己授完课后的感受,认真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在反思的过程中,还要反思自己在备课时的预设哪些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并生成了“师生”“生生”的共鸣,教师要将这些亮点总结并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继承并发扬。还要反思有哪些不足之处,是源于什么造成的,如果再讲一次,应该如何完善,并做好相关解决方案。事实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执教者驾驭课堂将游刃有余,而且也能提高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