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三化学;创新型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化学教学;化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由于我国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传统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讲究知识的传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树立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做一个顺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

二、创造创新型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初三的化学知识比较零碎以及繁杂,所以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时期,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应该改用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生动的化学课堂环境。营造巧妙恰当的化学学习环境,把化学原理合理融入教学环境中,实现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帮助。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形成新的初三化学教学方法,是可取的。

例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课本第六章第一节里,重点讲解“溶解现象”,包括物质的溶解以及物质的溶解性等内容。老师在备课时,就可采用情景再现以及主动实验的方式。第一步,让学生与老师一起选取纯水和食盐。接着在实验仪器中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食盐在纯水中溶解的情况,证明食用盐是可溶于水的。特别是体验味道的变化,就能轻松地让学生知道食盐与水混合后就变成了一种混合物――盐水,而不再是单一的纯净物。借此实验,还可以引出其他的实验,比如蔗糖溶解后味道的变化以及高锰酸钾溶于水后颜色的改变等,说明这些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学生就容易弄明白这节内容。再重复此类实验,把泥土以及食用油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问题。

这种情景式的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学生会有直观的感受有利于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比如,在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开头是从“开启化学之门”讲起的,对本章内容老师就可以教室内创造一个真实的化学情景,告诉学生化学无处不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掌握化学知识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以这种身临其境的情景式教学方法,可把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通过引发学生好奇探索的兴趣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此外,我们还应该转变传统的老师板书讲授、学生边听边记笔记的模式。由于学生很容易混淆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规律,因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选用生动有趣的情景式教学方法,把难以理解的化学原理融入有趣的氛围中,这既能提高老师授课的效率,又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初三时学生会学习很多既枯燥又抽象的化学反应原理,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头解释去传授所学的内容,则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为例:老师在讲解PH=6的盐酸稀释1000倍其结果不等于9的内容时,如果单纯利用计算来说明原因就比较繁琐;但是向学生提出带甜味的水经过纯水的稀释后味道会不会变苦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盐酸稀释的道理。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初三化学的教学大纲给学生讲授所学的知识。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些生动有趣轻松的课堂氛围,尽量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求知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提升化学素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三、以人为本,保留化学教学的特性

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初三化学教学,我们提倡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以实验带动学生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化学独有的特性,要重视实验教学,同时也要转变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的观念,要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学时还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主、老师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去讲授课本内容。

比如,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试验时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比拼和学习,给予实验结果最好的小组特别的奖励,以此促进学生团结奋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化学知识时,可以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是以沪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的第一章里所要讲的内容为例。本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我们所说的变化是有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之分的,所以老师要通过让学生融入生活,以身边化学变化及其发生的明显的现象为例去讲解“化学反应”这个概念。比如,时间长了,铜制品表面会有一层绿色的铜锈;放置时间较长的食物表面会发霉;酿酒发酵的过程、动植物的呼吸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蜡烛的燃烧等,因此我们要科学主动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微小的变化,让学生看到某种新物质的出现,真正感受到化学变化的存在。

人本化的教学要求老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地引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讲解化学知识,努力做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实验课堂上,第一,要保证实验器材的完整性,老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自行动手进行操作,而不是老师实验只让学生观看学习,而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第二,要在保证实验操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正确有序的操作,老师要在一旁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及其困难的知识点,及时地解决学生操作中出现的疑问,能让学生正确顺利地完成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四、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做到化学理论知识生活实践化

初三学习化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去完成升学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作为教学指导,尽量让化学生活化、实际化。

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界的大师陶行知说过:“教、学和做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要真正做到在社会中学习,在教育中实践。以陶行知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我们对创新型的初三化学的教学方法做了简要的总结:第一,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化学知识的活学活用;第二,要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化学原理及其现象;第三,要通过师生之间协调的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化学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细微的变化都是由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创新型教学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要由生活现象联想到有关化学原理并且加深理解。比如C2H5OH+3O2=2CO2+3H20,4P+5O2=2P2O5以及CH4+2O2=CO2+2H20等,这些都是在初三化学课本里出现的化学方程式,这些都是实际生活中的反应现象,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针对以上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用于指导清洁燃料的制作和烟雾弹的制作以及天然气作燃料等。许多化学知识不只是用于化工生产,还用于社会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五、创新评价体系

我国传统的评价方式都是通过考试得分来评判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纯粹的试题考试是非常不合理也不科学的做法。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化学考试考不好而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就造成了学生放弃学科学习的严重后果。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就要求老师运用“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科学合理地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不同的学生。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切实落实“多元化的学习综合评价方式体系”,充分体现出老师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此外,教师还要做到不遗漏每一个学生,准确地了解学生群体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别,针对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教育以及评价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六、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采用创新型的化学教学方法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真正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化学知识并观察其现象。我们要在讲解化学原理中映射生活现象,找到化学规律,以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寻找理论。总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郑喜焕.浅析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 信息卡 有效课堂 即时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10-01

近年来,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对“有效课堂”的讨论。“高效”的确是对刚入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来说既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线化学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虽然专家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珠玉在前,然而因为学科的差异、学习内容的差异、生情的差异、教师素质的差异,甚至每一节课情境的差异,作为一线化学教师的我依然很难找到一种真正行之有效的“套路”。直到我2008年参加了越秀区第一学区开展的“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普适性研究课题组”,接触到由冯旭初老师创立的“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该模式引入的信息即时反馈机制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为提高课堂效率保驾护航。

1 小小信息卡让反馈更有效

依照“四合一”即时反馈的原则,建立学习状况反馈系统,我在初三化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的课堂上引入信息卡:每位学生有四张不同颜色的单面卡(背后一律为白色)。

上面卡片正面分别有A、B、C、D字母各一个(仁、诚、礼、义是我校德育特色,这样也潜意识将教学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可作多种用途:(1)在堂上做选择题时,学生举卡回答,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即刻了解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2)教师进行不同的题组训练,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基本原则是:伸手可摘;跳一跳可摘;帮一帮可摘。每一大题分成几道小题,各小题之间具有一定梯度,分别由4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逐题解答后,可请学生再按下列要求举卡:三题全对举A,二题对举B,一题对举C,三题全错举D(完全不懂举白牌),这样,教师马上就知道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对策。(3)当教师让学生口答某一问题后,可以请全班举卡评分。这样,不仅可以让全班学生都注意解答,还可问问举A卡和白卡的学生的意见等。如此,课堂上形成一个师生间互为信源、新宿的动态多边的信息流动系统,能够快速反应,即时甄别评价。

实践中,信息卡功效十分显著:(1)信息卡的使用,可以改变化学课堂形式“单一呆板”的局面,特别是概念和理论课,课堂上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信息卡的好处在于它变课堂“隐性信息”为课堂“显性信息”,从而,少数带动多数,形成良好鼓动效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优化了课堂信息反馈机制。(2)此信息卡是信息的载体,教学时教师可机动灵活的赋予其更多的信息来融入这A、B、C、D字母中,A、B、C、D字母承载的信息可以在课堂出现,可以在作业中出现,也可以作为某种沟通信号来传递。在操作使用中,往往会有教师意料之外的发现,增强了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2 有效反馈能加快知识在课堂中的“周转”

信息卡的使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况的反馈,而反馈是心理学家认为影响有效学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初三化学教学课堂注入了活力。

信息反馈机制是促进课堂教学高效的剂。它体现的是一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课堂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尽可能多的传递给教师,供教师灵活处理。2009年,作为越秀区初三化学中心组成员的我临危受命,教研员要求我在第八周区教研活动中上一堂全区研讨课,课题是《原子的构成》,我写好了教案和制作好了课件,在第一轮试讲的前一天,我反复问自己,这一堂的亮点在哪里?当时我自己找不到答案。后来我尝试并迈出了利用“四合一”教学模式进行初三化学教学的第一步。上完那堂课后育才中学黎老师问我“这个班是不是实验班”,我心里一愣,这个班可是全级成绩最差的班呀!她的话给予了我继续深入开展“四合一”教学模式进行初三化学教学的动力。

化学教学引入这一有效信息系统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人人参与,全员参与。信息卡可以在化学课堂上发挥多维立体反馈调节的功能,有整体性回答,也有个体性分析;有参与过程的得失检查,也有参与结果等级评定。根据学生之间信息卡反馈评价的信息,教师归纳总结,或让学生话题演讲,或让学生信息诠释,或让学生登台板演,“举卡投足”之间实现课堂活动的有效,学生参与的有效,信息反馈的有效,教师指导的有效。

3 信息卡反馈机制成效

(1)开启学生的兴趣大门。让学生学好一门功课,关键是让学生对它有兴趣。而体验成就感,更是其持久的动力。“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就通过小组得分制等反馈激励机制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2)学生经常获得激励和肯定,让学生体会“我行,我可以”。课堂解题时,如果学生有更简便的方法,就让学生讲。小组问答题时,组员回答正确加100分,学习成绩较弱的同学回答,全班同学会自发为他鼓掌,对学生鼓舞很大。

(3)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和即时反馈既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又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学生在教学上信服你,生活中大家是朋友。学生从“以前期盼快下课”,到现在觉得“上课时间很短”。教师不再是很“辛苦”地讲授,而是快乐地上课。

(4)初见成效。经过去年几年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自主、合作、竞争学习氛围中,重新找回了自信,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虽然初三化学只有一年的学习,但我发现我初三刚接手时候,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比非实验班的成绩差,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实验班的学生实现了整体的滚动发展,在2012年广州市中考中,实验班的各项数据都远远超过非实验班。

“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和及时反馈的实验给了我一个不断自我改进、提高和完善的机会,当然,其中某些细节还需不断斟酌和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冯旭初.全脑激发的高效课堂[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 吴江霖.心理学概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赵方勋.“四合一”反哺新课程有效教学阐释[D].广州市第七中学.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探究与反思;现状;解决对策;认识和理解;学习兴趣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普遍以“教师灌输,学生接受”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高一化学既是对中学化学的深化和升级,更是高二、高三化学知识的学习基础,在学生整个化学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高一的化学教师,又当如何改进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使之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呢?我对此进行了钻研和探索。

一、高一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一般都是在初三才开始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但是迫于中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选择放弃“质量”转而追求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将学生当做“录音机”或者储存知识的“容器”,简单、粗暴地将教材知识点强加于学生,根本就不理会学生是否已经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了。

学生在中学时没有打牢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地基,作为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有效桥梁的高一化学教育本应该履行起其教学职责,为学生日后更好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现实却不然:高一化学既然是对初中化学的深化和升华,无论是从难度上还是深度上自然都要远远超出初三的化学水平,但是在学生本身没有学好初中化学知识的状况下,仍然有不少老师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初三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存在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始终提不上去。

二、针对高一化学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教师应当对高一化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一名高一化学教师,要想教好这门课,首先必须从思想和理念上对其学科特点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前文已经提到,高一化学既是对中学化学的深化和升级,更是高二、高三化学知识的学习基础,在学生整个化学教育过程中起着过渡和衔接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于这一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比如可以采用课堂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实际化学水平形成大概的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高一化学教材知识点的讲解,相信这样的话,不但可以实现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高二、高三化学知识的学习提供最佳质量保障。

2.转变教学方式和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更加偏重于发散学生的理性思维,

这就决定了其包含大量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的学科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会感觉困难,从而直接导致缺乏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针对学生喜欢动手实验的学习特点,可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增加化学实验的比例和时间,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在实验中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实践运用能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再比如,可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感受到高一化学知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促使学生摒弃以往“化学只是一门需要应付的考试科目”等不良想法,为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化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一化学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有效桥梁,作为一名高一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帮助学生在巩固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崔允.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人民教育,2004.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三化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所谓的学困生是相对于优等生、中等生而言的,也就是说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转化的。所以,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转化学困生,使学困生的成绩能有所提高也就成为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该如何转化呢?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呢?该选择哪些策略呢?为此我们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也对相关策略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本文就以以下几种策略的应用为例,对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进行研讨,以为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

策略一:纠正学习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只有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才能为学困生的转化做好基础性工作。也就是说,如果一名学生没有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便是教师选择转化策略再有效也提高不了学困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在学困生转化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端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呢?在本次课题的实验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来端正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如下:分析造成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原因。比如:一些学生因为初三化学比较难,跟不上,所以,干脆放弃;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排斥学习等。明确原因,提出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以“认为初三化学比较难”这一部分学困生为例,在端正其化学学习态度时,我会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这样做就是要重新燃起这部分学困生的自信心,慢慢地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转变,同时也能帮助这部分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策略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有教育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这部分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要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来帮助这部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学《常见的酸和碱》时,为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使学困生得到转化,更为了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这节课的预习时,我借助微课专门为学困生录制了课前预习的视频,视频中主要包括:(1)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合物。(2)简单展示了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的过程。这一视频的录制主要是针对学困生的,目的就是让这部分学生初步了解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上课时就不至于因为不知要学习的内容而感觉恐慌,而且,酸碱指示区分酸碱溶液的过程展示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着重要作用。当然,借助微课进行复习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预习课的质量,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预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当然,这一视频其他学生也可以观看,或者是其他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教材或者学案进行自主预习,这样也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策略三:做好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可以说是转化学困生时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因为学习目标的完成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也是帮助学生找回化学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以为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本文以教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为例对如何对学困生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分层进行简单阐述。首先,按照教学大纲对全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即:按照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层次将整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划分,即:优等生的学习目标为:熟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够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计算题进行解答;掌握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与量的关系。中等生的学习目标为:熟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能够借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一些中等难度的试题。学困生的学习目标为:熟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能够借助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答一些简单的试题。这一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为了要明确学困生整体上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之后,再针对不同的学困生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所以,我们将学困生又分为了A、B两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进行了学习目标的重新划分:A层(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熟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能借助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B层(基础差的学生):熟练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即可。之所以,对学困生的学习目标再次进行分层,目的就是使学困生逐层递进的,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的,也没有人能一口吃成胖子,我们需要设定一个个的小目标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才能在完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积累知识,进而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策略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只有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打造出精彩不断的化学课堂,所以,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成为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本次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就放在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目的就是要找到适合我校、我班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以为学校化学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好前提性工作。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例。在提出借助探究式教学法来进行后进生转化,提高后进生的化学学习效率的时候,很多教师都表示疑问,这一方法在优等生教学中的应用应该会更合适吧。归根到底,大部分教师认为对学困生进行“讲授式”教学法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扎实的基础,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就是浪费时间。但是,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的好奇心都强,具有一定的探究意识。所以,在《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便对学困生实施了探究式教学法,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去探究如何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该选择哪些实验器材等。因此,在后进生转化时,我先于学生一起分析本次实验可能用到的药品,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原理,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相关的药品进行自主实验,最后,学生在表述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就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事实证明,这样的自主实验探究不仅满足了学困生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自主实验现象的分析也会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理论知识,这样的效果要比命令式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同时,当学生看到化学实验的神奇后,这些学困生对化学学习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转变,进而,也为学困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当然,除了探究式教学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微课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来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而使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策略五:设计恰当的习题

习题的设计也是转化学困生,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实际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习题的设计,所选择的试题不要过难,否则,会打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这节课为例,从上文可以看出,我们将学困生也进行了分层,所以,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以巩固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组织学生在这样的习题设计中尝试解答,对于分出来的层次教师不要刻意强调,鼓励B层的学生要尝试对A层的习题进行解答,并与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够在取长补短中掌握知识,而且也能让学生在尝试中消除对化学的恐惧,进而促使学困生以积极的态度走进化学。

策略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评价对于学困生来说相较于优等生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来保护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心。所以,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对这些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进行表扬,并将他们的闪光点进行扩大,这样一来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二来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因此,我们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并通过鼓励性评价来给学困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还以上述的设计恰当的习题为例,我们要对那些做了A层试题的B层学生进行大力的表扬,目的就是要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困生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困生来说也是一样,一线教师要做好分析工作,要通过这些恰当策略的应用来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有效策略的应用对整个班级、学校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对高效课堂的实现都做好了保障性工作。

参考文献:

[1]翟素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5):46.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文5

指导思想:

根据武进区教研室工作计划和常州市教研室化学学科工作意见,本学期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继续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围绕课程实施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而展开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力争做到专业指导与学术性、群众性研讨并行,面与点共进。本组教师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课题研究为先导,加强理论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改进自己的教法,特别要在为学生学好化学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多做一些具体工作。本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时,力争高效、务实,以提高自身的化学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

1.继续做好初、高中的新课程实施工作,加强教材教法和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发掘、完善与推广成功课堂教学的典型经验,更进一步拓宽课堂改革与课程改革思路,强化课堂改革与教学改革措施和力度。

2.组织本校高中化学老师学习和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早熟悉即将使用的新教材选修本,为使用高中化学选修教材做好准备,积极开展高中新课程会课活动。

3.加强初、高中毕业班的复习教学研究工作,及早制定好本学期详细的复习计划,各毕业班的复习工作力争在提高效率、讲究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系统,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方面开展研究活动。

4.加强课题研究,继续在化学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校本开发方面作一些工作。

5.加强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力度,使集体备课高效、务实。

6.组织初、高中学生参加市、区化学竞赛。

日程安排:

二月份:学习新课程理论,开设新课程研究课,张旭辉老师公开课。

三月份:高三老师一模后研讨活动,初三化学竞赛报名,朱国英老师公开课。

四月份:片初中化学复习研讨活动,初三学生化学竞赛,汪萍琪老师公开课。

五月份:高中化学竞赛报名和预赛,新课程研讨活动,高一、高二学生化学竞赛(校级),史可卫老师公开课。

初中初三化学教材总结范文6

上好第一节化学课,对培养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节化学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课件,认真备课,要设置许多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首先,要尽可能地通过情景模式的创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课的热情,情景模式的创设要具有新意,使学生既能体会到化学课的重要性,也能理解到化学课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有就是教师要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比如,“什么是化学?”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课学生们不能回答,即使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很正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大胆地通过实例来强化课堂效果,可以通过实验,通过动态的课堂问答来解决这个问题。恰当的设置“问题”,在学生面前不断地提出他们暂时还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在无尽的问题中产生求知的浓厚兴趣,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使其永不满足。

二、利用化学实验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对事物的探究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动有趣的实验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本身对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上在学生早已枯燥了书本的理论知识,迫切想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应运时,利用化学实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在认真做好课本上的第一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同时,要多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的理解,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验课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第一节试验课是可以先抛开书本,做几个趣味性很强的实验,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对化学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另外,课后可以让部分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钻研,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化学知识生活化

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人有关,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景创设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他们的思维走向;在试验中要注重学生把日常生活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绪言部分讲到铜绿时,可以让学生回去找找看家里有没有这种东西,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铜为什么会生成铜绿?什么条件下容易生成铜绿?它与铜是同一种物质吗?加热它看看有什么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动力

丰富多彩的化学兴趣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初三学生来讲,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和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兴趣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学魔术”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点灯”等等;“化学知识讲座”可以讲讲“酸雨的形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学”、“化学故事”等等;“化学课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生活小区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化学晚会”设计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相声、魔术、小品、谜语和笑话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与手段,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针对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层面去拓展自己的思路,有效形成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培养具有很大帮助。

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强化学生化学学习素养

初中化学的难点及知识分化点一般有:化学用语、溶液的计算等。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不要求学生一天就把它记完,可采取分批分段记忆,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给他们“四步走”:一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二配,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三注,注明反应条件及符号;四查,最后检查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不正确。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酸碱盐熔解性编成口诀帮他们识记。对于溶液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通过这样的办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消化所学知识,更能够强化学生化学学习的素养,使他们在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巩固化学学习知识,最终达到化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兴趣是第一位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兴趣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2]陈耀亭.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郑长龙.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研究·初中化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