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讨交流发言材料

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1

大学本科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此,国内外的很多高校和学者都在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寻求教学改革的道路,其中研讨式教学在大学本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该种模式存在考核不准确、教师“管”得太多、课堂气氛沉闷、学习者积极性不高、师生间交流不多等不足,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研讨式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不足。

实践过程

1.研讨内容的确定

主题由教师选择,多为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难点、热点与前沿问题,以及一些理论授课无法展开而又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再提交学习研讨小组集体讨论确定。

2.分组

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6~8人,每一研讨小组要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学习研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分解与分配等事宜。

3.制定规则

小组研讨活动的基本规则为: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维护和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不在网络上不良信息、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小组成员应就所讨论课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避免无关信息;每位小组成员均应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4.讨论过程

整个研讨过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每个小组建一个论坛,论坛内容只有本小组成员可见。主持人负责主持本次小组讨论会。讨论可以是指定时间同时在线讨论,也可以以留言的方式异时讨论,各成员的发言时间、内容都记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中,便于教师评定成绩。

每次研讨活动,每一个小组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该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须在综合小组课余研讨活动中的主要观点、参考小组学习研讨记录和每一组员的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一份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并在课堂上发言,这也弥补了网络以文字交流为主的不足。指导教师应就本次学习研讨活动做一简短的整体评价。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需要将学习研讨活动相关资料汇集、整理并上传,各小组研讨活动的发言人应于本次研讨活动结束后,在小组组长及组员的配合下,将本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电子文稿按要求加以汇集整理,并制作本次《学习研讨活动材料汇编》,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中。

5.考核

小组成员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最终成绩(百分制)=个人成绩(50%)+小组成绩(50%)。各项目成绩的评定都有详细的标准。因篇幅限制,这里只是简要列出评价指标及其比重(如下页表所示)。

6.开放小组的研讨内容

小组的研讨过程完全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也是“全封闭”进行的,即只有本小组的成员才可以查看组内发言并参与主题讨论,在研讨结束后,教师会在教学平台中,将小组的讨论内容开放,供全班学生、甚至后续低年级学生共享、交流、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两大环节全部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实现,相对传统模式的研讨式教学,优势主要体现在下列五方面。

1.学生获取资源更方便、快捷、有效

研讨式教学过程中,获取教学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研讨式教学,学生查阅资料往往通过图书馆、访谈、实地查看、网络搜寻等途径。这样,获得资料的周期较长,费时费力,而且获得的资料不一定有效。而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精心制作的网络课程,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资源和相关的链接等,使得学生不至于在网络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再配合传统途径的查阅、筛选,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有效的资料,使研讨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同时,学习者可以上传自己获得的优质学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

2.研讨过程打破时空限制,更便于组织和监控

传统的研讨式教学,小组讨论需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才能进行,教师也难做到参与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而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进行研讨式教学,可以在同一时间集中进行讨论,也可以根据小组成员自己的安排,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讨论,易于组织,教师也可以同时监控每个小组讨论的进行情况,并进行指导。同时,也有效地延长了研讨学习时间。

3.突破面对面,学生发言更踊跃积极

传统的研讨式教学,讨论都是面对面进行的,很多学生因怕出错而不敢说话,也有的学生更善于文字表达,不喜欢面对面的交流;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讨论突破了面对面的约束,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学生的讨论时间也是充分的,讨论可以更加深入。

4.多渠道的沟通和讨论,使得研讨更深入

学习者可利用网络进行多向交流,包括文字交流和语音交流、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等,共同探讨,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掌握学习方法。

5.充分记录每位学生的讨论过程,便于考核

传统的研讨式教学,或者是各个小组分别找时间、地点进行讨论,或者教师组织学生在同一时间、地点讨论,均难以记录各个成员所做的贡献,小组提交的研讨报告,也经常是小组中一两个人的成果。而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研讨式教学,清晰地记录了每个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考核依据更加充足,考核结果更加客观。

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2

......

研讨环节的实录:

主持人:“刚才王老师和保育员彭老师对区角活动分别做了执教反思和配教反思,现进行集体研讨,请各位老师围绕研讨主题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发表意见。”

高老师:“我观察的是益智区的整体情况。亮点:(1)材料的投放关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有兴趣。(2)幼儿初步养成了参与活动的良好习惯,对操作活动专注,积极动手动脑。需要探讨的地方:(1)材料投放的有序性和逻辑性不够。材料的摆放位置不够合理,如操作材料离记录单较远,不便于幼儿操作。(2)今天教师区角活动指导重点是益智区,那么教师的指导能否更深入和具体一些?”

周老师:“我重点观察的是益智区中幼儿玩‘找规律’的情况。我发现:幼儿比较投入,教师能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值得探讨的问题:(1)个别幼儿完成一种材料操作后,不知道应该再换一种材料,而是等待老师的指示,这说明幼儿不清楚‘找规律’活动的材料种类和数量。(2)找规律有多种方法,但孩子的表现比较单一。(3)材料不具备引发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的功能。”

史老师:“我重点观察的是益智区中幼儿在数的守恒与排序活动中的情况。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是:教师如何由浅入深地呈现出材料?投放新材料的时候是否需要引导幼儿在观察和了解材料后,再进行操作?”

赵老师:“我在观察益智区的同时,还观察了相邻的建构区。有两名幼儿进区活动,这个区投放的材料是一些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废旧纸盒、纸箱。幼儿先观察了盒子,然后有两次合作平铺了一些形状,有创新。需要探讨的地方:材料的投放数量过多,影响了孩子的操作专注性和收拾整理。”

陈园长:“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表现,因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对区角的观察要点面结合,虽然重点是益智区,但也要兼顾到其他区角幼儿的活动。教师对投放的材料有想法,如投入了许多低结构材料等。我探讨的问题是:(1)如何把握新材料投放的量?(2)怎样区分材料的层次?(3)游戏评价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幼儿的自主评价。还有一些细节问题,如发现幼儿错误时如何及时纠正等。”

全体人员都交流了自己的观察信息和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就这些问题,大家都各抒己见,展开深入讨论。

主持人:“对于今天重点探讨的内容,每个老师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1)尽量多提供低结构层次的材料、半成品材料。(2)对投放的材料数量要适当,并要有层次。(3)材料的摆放要便于幼儿的取放等。最为重要是必须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及时调整和添加材料(这一点是很不容易做到的,需要教师准确了解和把握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的发展变化)。(4)活动材料可以围绕主题内容投放,但不能局限于此。毕竟活动区还是以孩子的自由游戏为主,多种材料和常规材料都是必要的,要留给幼儿足够选择的空间。下两周,中班年级组教研的重点还是在区角材料的适宜投放和教师观察的方法上,由年级组长主持教研活动。请各位老师撰写区角活动材料投放的案例,并在月底的‘我的教育故事’活动中交流。”

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彭老师:“今天的教研活动关注细节,参与者的观察和分析比较到位。王老师的区角活动的亮点是:(1)活动中有规则,活动有序、流畅。(2)活动材料丰富,尤其是低结构的材料较多,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关注了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3)考虑了当前的课程主题,使区角活动成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和拓展。(4)幼儿的作品得到了较好的呈现,成为环境布置的内容。(5)生本教育理念得到很好的体现,如小组的合作和组长的作用。(6)区角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保育员的作用。需要改进的是:(1)区角活动评价的话语权要多交给孩子。(2)教师区角活动观察的计划性和目标性要加强,如每周重点关注一两个区,关注点不同,如这周关注幼儿的活动兴趣,下周关注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等”

教研活动的参与人员一致认为,本次教研活动是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讨,对各年龄班区角材料的有效投放都具有指导意义。这次教研活动是我园众多教研活动的代表。我们对园本教研的认识是:

一、教研活动是否富有成效,功在平时

我园日常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有全园性集体教研、年级组教研、班主任大组教研和配班教师大组教研等。方式也有多种,如专题式研讨、案例研讨、同课异构研讨、观摩活动研讨、叙事研讨等。每次教研活动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教研主题确定后,针对不同的主题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研方式会取得较好的实效。能者为师、对者为师,从园长到教师都可能成为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主持人要对整个活动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分工。如本次活动中业务园长是主持人,她首先是确定教研活动的目的、提出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区角活动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对参与活动教师的具体分工,确定重点发言人。然后召开活动前的碰头会,让每个人明白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和任务,哪个教师观察哪个区角、记录的对象是谁,研讨的问题和讨论时发言的顺序等,做到有的放矢。

二、教研活动是否富有成效,重在积累

教研活动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因此,活动要有阶段重点,及时发现本园教师在某一时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一次重点解决一个问题。如上上学期我们着重解决了教师对区角活动究竟是学习还是游戏的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上学期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游戏区角的分类和设置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在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教研过程中帮助教师逐步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一次次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中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如史老师在发言中就说由于她的任务是观察益智区中数的守恒与排序的活动,活动前她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数的守恒和序数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以便观察幼儿活动时记录和分析得更准确和科学。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学习和积累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三、教研活动的是否富有成效,要务实反思

务实反思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为教师创设平等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注重活动“研”的过程,分析和评价都是对事不对人,使所有参与人员在教研活动中没有顾虑,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困惑,并把好的做法和想法毫无保留地与同伴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相互切磋、交流,快乐地投身于研究之中,才有教师们在活动前的积极准备,在活动中的踊跃发言,在活动后意犹未尽的个别交流。如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要针对主持人的提问陈述自己的见解,为此每人事前都要去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思考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做好发言准备;另外还要根据分工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区角活动中幼儿活动情况并做记录;每个参与活动的人员都要带着问题去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都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再经过集体交流,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在认识上有一定的提升。其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也要重视来自教师的反馈,反思每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可取之处与不足,不断调整教研的方式,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建议。

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3

改革的深入,它将倍受关注。但由于集体备课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落实起来不免流于形式。这条路很长,如何爱上它,需要我

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 集体备课 弊端 初备 复备 精备时下在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颇为盛行。这一壮举似乎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气势,但是事实上我觉得总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认为如今的集体备课存在着些弊端。

许多学校都搞了集体备课,初衷都挺好,教师之间资源共享,“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确实为妙。但凭心而论,许多教师由于对集体备课观念不明确,只是听着学校的安排,教研组长的“一声令下”,在上班日的某个下午集中,教师平时手头工作很多,聚到一起的时间往往得不到保证,即使教师按时来了,讨论的时间又很短,讨论不能深入,不能得到有效的交流,仅仅是迫于无奈围坐在一起熬时间。试想想“集体备课是一项多么艰巨而重要的工程”,没有适当的方式,没有可行的计划,各组员只是随随便便地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加思索的复印、剪贴,其结果是你用我的过程教,我用你的思路讲,教师为完成集体备课的资料,又去抄又去补,其实这些抄补是徒劳的,对备课的质量一点实效都没有,搞得教师也怨声载道,这样下去集体备课反而成了教师新的负担。更严重的是教师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教师的个性也随之泯灭。

“众人划桨才能开好大船”,可是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往往容易出现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尴尬。由于我们的老师心中总是有着许多的顾虑,不各抒己见,没有对自己所任教的班级的教学提出困惑,而其他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老师又不了解你班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为此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使得学情分析及提出的教学建议失去意义,使集体备课无主心轴,无针对性,成了空谈。

另外,在一个备课组中由于业绩上的差异,存在着事实上的心理优势者与心理劣势者。因而在集体备课时,往往出现只有一位所谓的“高水平”者发表见解。其他成员只是随声附和,充当陪客,即使有异议,也不愿吐露,一味盲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教师们的依赖心理,这样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集体备课大都只流于形式,“过过场”,教师并无多大受益。那么,我们到底该怎样进行集体备课呢?

一、初备

初备即个人先自备。

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和研讨,因此,我认为让教师在自我构思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案是提高集体备课效果的前提,在备课前,教师个人首先要思考并形成较高质量的个案,这样才能保证交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

教研组(或备课组)将教材内容按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分工:具体备课表。个人自备时要突出重点:着眼于研究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如何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设计和组织教学,如何组织有效的语言、阅读训练等。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计好教学方案,还要写好教学心得与反思,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列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而且初备时必须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更多的从学法的指导上去认真准备,并要求所有参与者一律带资料、发言提纲参加研讨。

集体备课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路,而不是一味地等待!

二、复备

复备即第一次的集体备课。

教学是极富激情和鲜明个性的行为,它既是可预见的,又是充满变数的。教师在形成个案的基础上,通过同组教师的共同探讨,形成预案。在以往的集体备课中,教师习惯对共性的内容进行研讨,我们认为这些内容是必须讨论的,这对于整体把握教学的流程是有帮助的,但教学工作绝对不能搞成“一刀切”,而更应该体现教师个人的魅力,因此,集体备课过程中的研讨和交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差异的分析、交流上。

首先,让各教师就自己初次备好的教案畅所欲言,并把自己在备课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向其他老师提出,一位教师发言时,其他教师要仔细听取,做好相关记录,在自由发言时要提出个人见解,分析讨论每个人教学思路。

其次,由于教师本身存在教学阅历、教学风格的差异,同一的教案在不同的班级,由不同的教师执教一定会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在集体备课时要体现出对这些差异的分析、研讨,这有利于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不能让集体备课成为限制教师思维和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在实施集体讨论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敞开心扉,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处理、准备、教学组织的形式、教学手段的选择等具体环节谈个人的观点、理解和把握,在共同研讨的过程中分析可能出现的不同学情,研究不同对策,确定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班级、不同教师风格下的不同学法与教法。

第三,是我觉得最应强调的,众所周知,大多集体备课的针对是一般学生,学生之间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尤其要重视备课中要备的还是学生。因此各教师在探讨的过程中要具体考虑:①哪些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样做会好些(而不是照抄参考书上的重难点);②难点用什么方法处理最好;③哪些问题或概念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容易突破;④哪些题目学生容易做错,是教学方面的什么原因造成⑤哪些新课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引入,学生最感兴趣

集体备课的形式是分合法,既可先分组后集合,也可先集合后分组,也可分分合合,或在会议室,或在其他活动的场合,随时随地,总之,灵活组织研讨的形式,这样也许会更有成效。

集体备课,重要的是思想的交流,而完全不是教案的统一!

三、精备

精备即评课+精案。

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4

一、在组织工作中历练自己,不断成熟

1、顺利组织年度论文评审工作,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今年是我第一次组织论文评审工作,时间紧张,情况复杂,既要有学科组教师参加论文评审,又要把优秀的高三总结一起进行评审。我认真熟悉工作,细心组织评审,保证论文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对222篇上交论文进行学科组初评和科研室初评,综合教科室评价和学科组评价的排名,选择83篇论文进入复评。加上从63篇高三总结中评选出的27篇,共110篇文章进行复评,其中文科理科各45篇。经过复评委员会的严格复评,评选出前100篇论文进行奖励,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0篇。从论文评审的组织来说,我觉得细心准备,耐心组织,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召开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集中研究学科组建设

因为陈主任外出学习,从十一月准备到十二月初召开,这个研讨会准备的时间比较长。在准备期间,我给学科组长提供研讨交流的主题,提供学科组建设需要挖掘的主题,指导他们完成学科组建设的文章。最终,研究型学科组建设研讨会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学科组长的研讨渗透着新理念,渗透着研究型团队的建设。如语文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生物学科组提出了“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的教研理念;英语学科组提出了以“Smart Work”的理念引领学科组建设的理念;政治学科组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习型学科组的理念。目前,以研究引领学科组建设已经成为学科组工作的基本理念,研究型学科组建设已经得到了广大老师的认可。

3、组织召开第十三届教育科研活动周,宣传推广科研成果

从大会的筹备到召开,时间紧,任务重。本来要在11月完成发言稿的采集,由于种种原因,到12月初开完学科组长会才基本上定下来。接下来就是紧张的科研周准备,当然其中还夹杂着其他事。如临时决定要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一书与科研周大会材料一同印刷。可是当时还没有完成前言和相关的设计工作。没办法,抓紧时间吧。一周时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和科研周大会材料搞定。这虽然是比较满意,但其中也有一些遗憾,如稿子改得不精,没有完全达到高质量高标准。

另外紧急的还有做幻灯片,两天时间完成书记幻灯片的制做和发言稿的修改,还要完成其他发言幻灯片的编辑和审定,真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最后还是如期完成了,虽然几个中午没休息,但看着最后完成的作品,还比较满意。

4、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为青年老师搭建舞台

这几乎是11月的主要工作,因为从月初的培训与组织到月底上交,其中最繁琐的就是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其实很简单的事,但涉及到很多协调的问题,和青年教师协调,和电教人员协调,让人焦头烂额,每天都要在放学前确定第二天的录课情况,再与电教进行协商,有时一节课要打若干次电话。同时我还力争到录课现场参加录课。最终,由于安排充分,又有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把关,38节录像课如期完成录制上交,并且撰写了初评总结上交。学期末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课件制作的比赛,保证了全员参加。

由于组织了若干次会议和活动,目前我不惧会议,我不惧活动,我能够轻松自在地组织活动,而且能够与老师进行轻松自在的交流,我喜欢与老师交流研讨的氛围,喜欢与他们讨论他们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二、在研究工作中不断成长,体会成长的乐趣

1、精心打造课题成果,推广学校的优秀做法

课题研究是科研室的主要工作,也是我的主要工作。因此,对于课题研究和课题成果我重点下功夫。上学期,我精心修改,着力打造的十三项科研成果参加区阶段性研究成果评选中,有7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深受区领导的好评,认为一中的科研在领跑顺义科研。

本学期,经过认真修改与打造,我们又推荐史树芳、王树清、赵向军、辛加伟四项课题成果参加区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推荐史树芳、李玉珍、蒙广平、辛加伟、张福林的成果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选;推荐4篇论文参加2008年度北京市基教所的征文。目前结果还没有揭晓。

我乐于在文字的推敲中下功夫,乐于在打磨文章中较真劲,看着改好的文章自己的心中很是痛快。如科研成果报告会的材料,我提出的“以研究课引领常态课”“智慧工作引领学科组建设”等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都觉得很快乐。

2、注重成果交流,全面展示学校风采

成果交流是展示学校的好机会,因此,任何形式的交流我都非常重视。本学期,我参加几次课题成果的交流,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9月22日,代表学校参加区先进教科室评选,做了《建设研究型团队,落实“四个引领”》的发言,交流了我校教科室的建设情况,得到大致好评。11月14日,在杨镇一中参加刘海辉的区级课题《加强体验式教学,提高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研究》开题。由于我在前期进行了细致的修改,准备比较充分,我们的开题报告是最规范的,也是专家比较满意的。11月19日,代表史校长参加市级课题中期交流,同样比较成功,而且对杨一的两个课题和现代职业学校的和课题做了交流,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12月23日,代表陈主任参加科研创新促学科特色发展项目组的活动,做了《以研究型团队为抓手,完善校本研究的组织机制,实现科研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发言,交流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最满意的是,我现在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大会上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克服了自己的紧张情绪,这是我最高兴的。

3、抓住机会高效率地工作,展示一中教科室风采

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给有准备的人。我坚信这一点,因此,日常工作中,我不断加强积累,保证各方面工作高效运转。如区先进教科室的检查验收,虽然我们已经是六星教科室,虽然我们不用准备也能顺利进入先进教科室行列,但我想抓住这个机会,集中展示教科室的建设成果,因此,一周时间内,我不仅整理了学校的科研档案,而且把科研展室进行重新制作和整理,集中展示我校科研的特色活动和“十一五”的课题成果。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认为我校教科室是免检单位。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校的科研工作,我还在此期间制作了4块校本研究的专题展板——“建设研究型团队,打造研究型学校”,在全区进行了展示。这次成功迎检是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因为自身价值与工作业绩实现了统一,效率高与质量高达到了统一。

再有就是科研成果报告会的大会材料了,一周时间,我既要修改大会材料,又要全面统筹科研周的具体事务。陈主任又临时通知说把《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出来,我可真着急了。印刷容易,保证质量不容易。好在我已经平时在电脑上完成了书稿的前期校对,所以抓紧时间,连续几天坐在电脑前,中午都没有休息,最终如期将大会材料和精美的《顺义一中学科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研究》印刷完成,为科研大会添了彩。

我喜欢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方式,我喜欢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在快节奏与高效率的工作中我体验了自己的价值,体会了自己的成长。

4、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2007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参与了学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大课堂的部分活动。本学期,面向全体高一老师和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培训与讲座;参与组织研究性学习展示课一节,陈惠明、马玉梅、李颖石共同指导,高一1班承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撰写《科技使生活更美好――顺义三高科技园区蔬香苑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得到市教研员的好评;参与出台《顺义一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方案》,得到社会的关注;参与撰写发言稿《社会大课堂,师生成长的沃土》,在全区社会大课堂大会上进行宣讲。同时,为了宣传学校的社会综合实践工作,我还制作社会大课堂活动展板2块,主题为:研究性学习,走进社会大课堂;制作研究性学习展板5块,主题为:新课程,新平台,走进研究性学习,一起在十中召开的国家级会议上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好评。

5、关注学校全面工作,实现总结提炼工作与自身成长的统一

在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关注学校的全面工作,帮助总结提升学校的办学经验,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本学期,我撰写论文如下:《以研究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关注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顺义一中2008年上半年教学质量分析》、《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总结》、《结经验,反思问题,新课程改革回眸——顺义一中实施新课程一年来的总结》、《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三十年给教师带来的变化》《实施新课程改革 打造学校发展新平台》《新课程改革新在哪》《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学期末,我如期完成了学校教科室的工作总结。正是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的思路逐渐清晰,我的认识不断提升。

6、参与学科组管理工作,构建以磨课为主的学科研究模式

学科组是学校的研究组织,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组的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召开了两次全体学科组长会,组织学科组进行论文的初评,组织学科组开展以磨课为主的教研活动等。可以说,在茹书记课题的引领下,我校学科组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学科组的活动更加丰富,尤其是以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物组的两节市级研究课得到了广泛好评;张福林老师到天津做示范课;吴欣歆老师到苏州做研究课;同时各个学科组围绕青年老师考评课和青年老师基本功竞赛展开了大规模的磨课活动,促进了青年老师的快速成长。

7、登记科研成果,兑现科研成果奖励

科研成果奖励是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的重要手段,本年度共登记科研成果481项,创历史新高。学期末,我按照重新修订的奖励标准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了奖励兑现,奖励成果321项,涉及144人,奖励金额56691元。由于工作的认真细致,科研成果奖励兑现一步到位,一次完成,没有经过任何的反复,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高效的工作带来了研究的硕果

推荐13项成果参加区“十一五”课题阶段性成果评选,有7项获一等奖,3项获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

积极参加中国教育学会第21届年会论文评选工作,有9篇获奖,其中二等奖5篇,三等奖4篇。

我校教科室被评为顺义区先进教科室。

四、工作反思

经验:

研究只有扎根于教育教学才能有生命力,如学科组工作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工作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才能有高质量,如论文评选和研究型学科组建设

成果要用心研究反复打磨才能有上水平,如科研周的大会发言和论文推荐

生活要丰富多彩满怀激情才能有好创意。

不足:

加强学习,不要让好文章好观点成为文字垃圾

加强反思,不要让好主意好点子成为过眼云烟

加强研究,不要让好办法好创意与我擦肩而过

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5

关键词:科学课堂 乱 变成 活 智 静 美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并且,科学课的学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所以,课改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许多课的教学内容都增加了学生的实验内容。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大量的实验材料、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生讨论、交流等,这些都使科学课变得丰富起来。再加上平时的语文、数学课上学生很少有动手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所以,在科学课上,面对大量的材料、面对一个个诱人的活动,学生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就会让人觉得科学课堂上纪律不好,太“乱”。

那如何把这种“乱”进行转化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将课堂中的“乱”变成“活”。

1、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

教师备好课,选择好适合本班学生和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法。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采的,课前准备好有结构的材料,并且让材料充足而实用是课堂有效的关键。例如,教学《溶解》一课,教师课前要准备好充足的材料,如食盐、小棒、热水、冷水、冰糖、沙子、面粉、白糖、土块、烧杯、高猛酸钾等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物”可玩,同时能够被这些丰富的材料吸引着去探究、研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乱”。这样,科学课堂的“乱”在大量的实验材料面前就变成了“活”。

2、改进教学,让科学课堂“活”而不“乱”。

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采的教学形式、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去教学,让科学课堂活而不乱。

例如,教学《声音的产生》,如果仅仅用教材里的方法------音叉和军鼓来验证声音的产生,我认为课堂纪律一定会显得很好,不会有乱的感觉,但事实证明,仅用一两种器材来说明一个道理,得出的结论未免过于牵强。所以,我在教学时,就选择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巧用了许多音乐的器材,让学生去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音叉、沙锤、碰钟、三角铁、军鼓、锣、吉他等器材。

教学时,我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小组利用音叉做实验,有的小组用沙锤,有的小组用碰钟,有的小组用军鼓,并在军鼓上放了几粒黄豆,有的用三角铁,有的用锣,还有的小组弹起了吉他等。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学生各自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研究,整个课堂探究的气氛浓厚,但活而不乱。

二、将课堂中的“乱”变成“智”。

科学课堂需要智慧的课堂,而材料的展现是否恰到好处,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它能使课堂中的“乱”变成“智”。

科学课堂乱的原因有很多时候是因为课堂上的材料太多。所以,材料的展现要有层次性。

一节课中教师往往要给学生呈现许多材料。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更深入,使学生能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和研讨,同时,避免材料多,造成学生乱的现象。那么,实验材料的呈现应该有层次性。例如学习《空气在哪里》,教学中要涉及几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如先让学生找到周围的空气,认识空气的性质。这时,教师可用信封装上塑料袋、气球、扇子、注射器、吸管等材料,让学生通过用塑料袋装空气,用嘴吹气球、用扇子 风,用注射器往水中打气或者用吸管往水中吹等方法,认识空气就在我们身边。再让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这时用到纸团、烧杯、抹布、水槽、水等。最后,再让学生研究空气可以流动,这时,教师再发所需要的材料。如果将所有的材料一同交给学生,学生面对一大堆的材料,不知从何处探究,课堂上便会真正地“乱”起来。所以,教师分层次地将实验材料展现给学生,学生既探究出了知识,又会使课堂实验时的“乱”变成了“智”。我在教学时,采用分层次地给学生呈现材料,实验效果非常好。

三、将课堂中的“乱”变成“静”。

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各小组同学要交流自己的发现。交流是集思广益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获得科学结论的重要途径。但我发现这时候,往往会有如下现象:一些同学继续摆弄手中的器材,对别人的发言不理不睬,还有的同学忙着和自己小组的同学交流,还有的同学不停地打断别人的发言等。总之会经常看到发言学生的声音被淹没于七嘴八舌之中,结果大家都各说各的,一无所获。这样的交流其实是没有效果的。同时,我认为,这时候确实有点“乱”了。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对课堂进行调控。因为,这时我们需要安静的课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一步消化,并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学习别人的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巧用自己的智慧,将课堂中的“乱”变成“静”。

四、让学生在“乱”中学到知识,在“乱”中获得“美”。

课堂中的“乱”有时并不是真正的“乱”,而是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而这种“乱”就是一种美。例如学习《做一块卵石》一课,学生在做模拟卵石形成的实验。因为要用碎砖块模拟自然界中的石块由于水的冲刷、相互碰撞、摩擦最后变成“卵石”的过程,于是课堂上有的同学用锤子将砖块敲碎,有的同学用两块碎砖块相互磨擦,有的同学拿着砖块在地上磨来磨去,有的同学将碎砖块放入盛水的瓶中盖上盖子,并使劲地摇晃,一会儿又拿出来观察,其间,我们还不时会听到学生的尖叫声。教室里乱了。但我认为,在同学们有序的探究活动中,这种“乱”已变成了真正的“美”。

研讨交流发言材料范文6

一、会前准备

房管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会前准备工作。

1.制定会议方案。起草《县房管局党组领导班子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报县委第二巡察组审阅,巡察办审核。

2.深化学习研讨。以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的形式进行,时间不少于半天。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重点学习领会县委第二巡察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会议精神,紧密联系个人思想、职责和作风实际,进一步深化对巡视整改的思想认识,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牢思想基础。

3.沟通交流思想。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安排时间开展谈心谈话,真正把问题谈开、思想谈深、意见谈好,消除隔阂、形成共识,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打好基础。要做到“三必谈”,即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必谈,班子成员相互之间必谈,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同志必谈。谈心谈话要一对一、面对面,立足工作、思想实际,把巡察发现的问题谈透,把相应的责任谈透,把抓好巡察整改落实的要求谈透。

4.认真准备班子及成员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坚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高度,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政治要求。以党规党纪为尺子,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县委第二巡察组反馈的问题,主动认领,逐项进行对照检查,深刻查摆剖析问题根源,把问题说清楚、谈透彻,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整改方向、整改重点、整改措施。党组班子对照材料由党组书记主持起草,党组集体研究讨论后,报县委第二巡察组审阅后,再报县委巡察办审核。班子成员要认真起草对照检查材料,经党组书记审核。

二、会议情况

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全部到位。会议由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其他班子成员参会;房管局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列席会议。

会议首先由党组书记、局长代表班子进行对照检查。,并深刻剖析了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然后全体班子成员逐一对照检查发言。由党组书记、局长带头,其他班子成员依次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勇于解剖自己,联系县委巡察组反馈问题,深入进行对照检查,严肃查摆本单位及个人存在突出问题。相互批评要坦诚相见,本着对党的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直截了当开展批评,指出具体问题,提出改正建议。班子成员发言后,县委第二巡察组对民主生活会进行了点评。最后党组书记、局长作小结讲话,并就贯彻落实县委第二巡察组有关领导点评讲话进行表态性发言。

三、会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