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处处是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处处是课堂范文1
春,悄悄地来了,蚂蚁们也活跃起来,都想趁着这大好春光多储备一些过冬的粮食。看!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块很大的面包,(是他身体的若干倍)它试图移动面包,可动了半天,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包纹丝不动。小蚂蚁着急起来,赶忙跑回蚁穴,不大一会儿,在小蚂蚁的带领下,开来了一只浩浩荡荡的蚂蚁队伍,他们来到面包周围,团团围住面包,用触角顶起面包,踏着整齐的步伐,慢慢向前挪移了。在他们齐心协力下,面包顺利地运回了蚁穴。多么可爱的蚂蚁!多么可敬的蚂蚁!他们告诉我们:做事要同心协力。难道这不是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吗?
夏天来了。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们遮风挡雨,提供新鲜的氧气,遮挡骄阳。任凭风吹雨打他们也绝不动摇,一如既往的为人民服务。默默无闻的大树告诉我们:做人重在奉献。难道不是给我们又上了很好的一课吗?
秋来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稻穗黄灿灿的。一阵微风吹过,他们翩翩起舞,在庆祝丰收的喜悦。可稻穗并不骄傲,而是谦虚地低下了头。多么崇高的稻穗!他在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这难道不是又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吗?
冬天来临,大地和天空仿佛都在沉睡,没有一点生气。在瑟瑟的寒风中,我看见了一棵努力成长的梅花树。在风雪的洗濯下,梅花开得更鲜艳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古代大诗人启迪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在逆境中,我们应该奋力拼搏,有不屈不饶的精神。
…
生活处处是课堂范文2
关键词: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大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我们生活在受精确的数字定律制约的宇宙中”。所以,要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就不可能离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
随着生活普遍“数字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是人在自然和社会空间中,通过享受、占有、内化并创造人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围绕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能动活动。”教育即生活,初中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数学中,既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样优美的田园风光,也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样豪气长存的意境。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1、课的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于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并热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用多边形拼设地板这一课时,我就问:“同学们吃过蜂王浆吗?见过蜜蜂的蜂窝吗?见过人民广场吗?可爱的小精灵筑建了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建筑师们也用磁砖铺设建造了很多雄伟美观的广场,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吗?你知道教室里地板的磁砖怎么铺而没有空隙吗?”,“你看到过的铺设地板的磁砖是什么形状的?”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演示奇妙的正六面体结构的蜜蜂蜂窝和一些用磁砖铺设的著名广场及建筑物,借此研究用多边形拼设地板的数学原理。使学生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本节课有了深刻的印象,又使学生能理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数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2、学习过程“生活化”。
很多学生爱上数学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有趣,贴进生活且富有挑战性。而讨厌数学的同学一般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繁难。为了使每个学生学好数学,学习过程要尽量生活化。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而课堂教学是学习过程的关键,是优美乐章的“主旋律”,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3、知识运用“生活化”。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这些作品在学校的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生活处处是课堂范文3
1.1列举生活实例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是具体、形象、感性的成分居多,他们在学习之前已经接触了许多生物学现象,对生物学知识已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需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精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作为素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将其与教学内容建立联系,以此展开教学。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并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活原有的生活经验,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生物学学习中。如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为例,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图片,包括粮食、蔬菜、水果、鱼、肉、蛋、奶等例子,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某一天三餐食用的食物,再引导他们思考:“我们一日三餐的食物都十分丰富,那么这些食物含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呢?”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立刻激发起来,迅速地进入新课学习中。
1.2提出生活问题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教师导入课堂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起来,创设生活情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引入生物学问题,把生物学知识和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活动情境和矛盾冲突中,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在感知生活实例的基础上,学生进入生活情境,对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生活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自主质疑思考,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猜想。例如,在学习“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时,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活情境,设置疑问:“你知道我们常吃的食物中有哪些食物分别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没吃早餐的同学,为什么上第四节课时常表现出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等症状呢?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液,为什么?小刚得了重感冒,几天吃不下食物,身体就会明显消瘦,原因是什么?有人说减肥的秘诀是少吃多运动,你认为呢?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食物呢?”这些贴近生活的普遍现象,让学生备感亲切、自然和有趣。创设这样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既激发了学生思维,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解决生活疑惑的积极性。
1.3进行探究活动
师生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探究活动,能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活动中做好课堂的组织管理,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讨、合作探究,鼓励学生谈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作出激励性评价,并适时进行点拨、释惑与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感性认识和生活体验的同时,也能增强交流与合作能力、实践与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提出与“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相关的生活问题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参与其中,对资料信息进行阅读、分析和处理,认识三大营养物质的作用,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代表发言解释生活现象。活动中对学生理解的疑难处及时进行点拨释惑,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教材中安排“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制订实验方案,对食物(花生仁、核桃仁、黄豆、大米等)所含能量进行测定,直观地感受到食物中能量的存在。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
1.4构建知识体系
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对教材的重难点或一些关键性内容精讲深化,注重探究活动的理论总结升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关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将知识点弄清弄透,自主内化建构新知,扎实掌握生物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开展探究活动后,指导学生回归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结合重难点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并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各自的食物来源以及主要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
1.5知识学以致用
生物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需紧密联系实际加以拓展,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回归生活实践,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相结合,能促进学生“学”与“用”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能体会到生物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逐步养成从生物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此外,学生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也在学以致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迁移。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作用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膳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方面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并给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午餐食谱,在小组内交流;进行修改和完善后,根据自己设计的食谱,亲自在家中烹调,请家长品尝,给家长讲明所设计的食谱中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亲身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在学以致用中更好地理解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体会到营养物质对人们身体的重要性,并且增进了健康意识和关心长辈的情感。
2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新课程背景下,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根据上述生活化教学的操作程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笔者构建了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尝试对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化,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具体可行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3结语
生活处处是课堂范文4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中感受到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例如:首先,人体是一个很美的轴对称图形。我们的双手、双耳、双目、双足,左右两半部十分对称。其二,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有点、线、三角形、圆形、角等,叉开的双手就有很多角,每一个关节都是一个角。其三,人体中有许多有趣的“比”。身高和双臂平伸的长度之比是1:1;鼻尖到耳根的距离与眉毛到下巴的距离之比是1:1;心脏的大小与拳头的大小之比是1:1;脖子的周长与手腕的周长之比是2:1;身高与胸围长度之比是2:1;脚底长和拳头的周长的比是1:1;身高与脚底长之比是7:1等等。根据这样的比,有经验的人去买袜子只要把袜底在拳头上绕一圈,就知道袜子是不是合脚,侦破人员根据案发现场罪犯留下的脚印就可以推测罪犯的身高。又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自己在快乐的周末几点起床、几点做作业、何时做游戏,各用了多少时间;家里今天来了多少客人,妈妈准备了几桌饭菜;……让学生把这些自己身边的有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真正地体验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和铺垫生活情境,带给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时机
创设自然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积累、拓展形成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生活情境:1、灵活运用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2、展现具体物体,创设生活情境。3、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模拟生活情境,再现生活现实,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生活真实。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活情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数学的优良意识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从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地探索精神,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将有深远的意义。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让书本知识鲜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
生活处处是课堂范文5
一、数学源于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服务。
例如,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部分是正数和负数的学习,教材在这一节知识的开头给出了图形,第一幅图说明了数的产生,原始人对数量进行记忆和排序,所以有了现在的数字。第二幅图,由于“没有”“空位”产生了“0”。第三幅图,说明分数的产生是由人们生活中分东西、测量导致的。这三幅图片虽然所表示的内容不一样,但都说明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数学是从生活中而来的。
二、实践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体验生活。
例如,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学习,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大家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我让大家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蝴蝶的样子,然后在白纸上把它画出来。学生对于这个任务,积极性很高,不多久,就有学生很积极地举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我拿出了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蝴蝶的标本展示给学生看,趁机向学生提问:大家看了那么多的蝴蝶,有没有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有人说:“很漂亮。”“有人说种类很多。”……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观点。然后我拿出蝴蝶剪纸模拟蝴蝶在空中飞行时翅膀的张合过程,接着向学生提问: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我又让学生简单地画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一概念的引出就是从生活中发展来的,通过动手、动脑实践,让学生明白知识源于生活。
三、学习服务生活,让数学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学生的数学学习,如果将习题依附于生活之中,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学习时,教材提出生活中的数据: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上都有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图表。那么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呢?这些数据又表明了什么?带着疑问,我们进入了《统计调查》的学习。我在上课开始,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怎样才能知道本组学生对新闻、娱乐、体育、动画、戏曲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度?这就需要学生对本组人员进行实际调查,以便获得数据。几分钟后,学生通过实际调查获得了信息。接着,我又向学生提问了:那么,怎么才能让大家一眼就能了解全班对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呢?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前面的例子了解明白了数据统计表的意义,大家纷纷动手开始制作表格。几分钟后,大家都制好了表格。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的表示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生活服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亲身体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真正运用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并做到学为所用。
生活处处是课堂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32-01
一、转变教学观念,使课堂具有生活气息
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课堂也是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大量可以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资源,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融通,应是现代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需要设计出新颖高效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英语。
比如在字母教学阶段,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事物(如食物名称、电台名称、国家名称等)的英语字母缩写记下来,开展小组竞赛交流,达到记忆目的。另外,学生自身的生活信息,如姓名、年龄、家乡和爱好等也是教学的生动例子。教师可先结合上述要点,并联系教材内容,带头用简单的口语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以此鼓励学生将各自的生活信息开口表达出来,学会基本的英语表达方式。如“My name is Zhang Fang.I’m fifteen years old .I’m from Shaoxing.I like reading and singing.”等等 。
再如,家庭成员的称呼、职业等也是学生熟悉而又急于了解并用英语表达的教学内容。在教授相关内容之前,可让学生准备好家人的相片、职业信息等,然后在Group Work 环节相互介绍家庭人物情况:“This is my sister.She is a nurse.She works in People’S Hospita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把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融入课堂,将最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潜在兴趣,从本质上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呆板局面。
二、运用生活内容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要抓住导入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良好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例如,英语教师可以以生活化的内容导入,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英语教师只需要呈现生活知识,唤醒学生认知经验,搭建起中文到英文的桥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英语,很容易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how much are these socks?”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生活化的内容作为导入,让英语课堂瞬间“活”起来了。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现一组组有关购物的场面。有商场购物的;有超市购物的;有小商店购物的;有专卖店购物的等等,这一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其次,笔者在利用一个有关顾客与售货员的购物情景对话视频刺激学生深入学习,搭建起中文到英文的桥梁。等视频播放完后,英语教师立即提问:同学们,在购物时,你们会用到哪些英文句子呢?此时,课堂像炸开了锅,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有学生说会用到“What can I do for you?”有学生说会用到“how much is it?How much are they?”等等。在这个案例中,英语教师将生活购物场景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各类感官;然后,再以问题作为牵引,调动学生深入学习语言,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改下,教师应把教学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实施生活化教学,以促进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例如,在学习”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单元时,笔者利用将生活中可以拿到课堂的食物搬进课堂,直观呈现教学内容。例如,egg,milk,banana,coco,juice等,让学生看生活中的真实食物,说出对应的英文。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这些食物,分一分哪一些属于healthy food,哪一些属于unhealthy food。最后,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常识和课堂所学知识,利用英文讲一讲如何健康饮食。整个教学过程以生活化内容为主线,并呈递进式进行学习,学生学得开心,并逐渐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实用之处。又如,在学习Finding your way这一句型时,笔者也以生活背景为依托,设计真实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场景扮演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学习的问路句型,扮演问路者和指路者角色,将情景内容利用对话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出来。总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渗透语言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理念,让学生主动构建起生活与语言的桥梁。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增强语言与生活的联系
课外作业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能够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运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另外,课外作业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渠道,学生通过课外练习能够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哪个部分掌握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听课时具有针对性,教师通过课外作业也可以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全面把握学生对于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而传统的课外作业大都是机械性、重复性地抄写类作业,让学生把所学的某些单词、某个句型抄写几遍,或者让学生做课外资料中的练习题,这种作业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通常是采用敷衍了事的方式对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收效甚微,从而失去了布置英语作业的初衷。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引入生活化的因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外练习,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总之,新课改下,英语教师要多在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深刻体验生活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作为教师,还要多深入探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以利用生活化教学,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杜雪梅,高琰.初中英语课堂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J].时代教育,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