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生物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生物学

初一生物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一生物;直观教学;实践

初一生刚踏入中学大门,会接触一些陌生的学科,生物则是其一。初一学生学习生物时,通常有较大的好奇心。初一生物知识较为浅薄,大多数简单的叙述、插图。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了解各种生物知识,这样启发性的教学对于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看图”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初一生非常热衷于“看图”,图片能够简单直观的介绍事物,生物老师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就必须迎合初一生的心理特征,进而为学习生物提供有力保障。为了能够使学生感兴趣,将定量的插图插入到教材中,这些插图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给枯燥的生物课点缀了色彩。而怎么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直观教学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运用各种指导性插图来引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启发学生从插图中获取新知识。教科书中内容可以由插图直观的呈现出来。在对插图展开学习时,当看到插图的第一眼,就知道接下来要学习学习什么知识;第二是对插图的整体进行直观的观察,引发其兴趣,对整个插图的内容进行总括,获取插图的整个轮廓。第三,对插图中的每个符号、文字叙述等进行仔仔细细的观察,进而能够在插图中获取相关的知识,通过看图就可以直观形象的把应当学习的内容印到脑海中。例如在对《周围的生物世界》这一节课展开教学时,看到标题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不一样的生物世界,插图上有鸟、蝴蝶飞舞、草木丛生、鱼在河中畅游等画面展现给学生,学生就会将这些画面引入到脑中,并且掌握了生物的概念。

二、通过“一看二想”来培育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作为有较强实践性的生物学科,其中的知识大部分是从观察整个自然世界而得出的,因此学好生物就需要学生有一项基本功即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初一生有较高的求知欲,非常向往自然界,这对于老师展开观察实物课有非常大的帮助,在课后的“想一想”往往会依据本章节所学的知识,将很多自然界实物列出来,让学生指出这是什么?在观看时到底要怎样观看,应当观看哪个位置?等这些问题一提出来,就会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发散思维,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主动的展开思索,进而使思维发散能力提高。例如上《叶的结构》这一节课时,按着课后的“想一想”专栏中的题目,老师号召同学们去采集一段与茎相连接的叶子带入到课堂中,并提出以下要求:①对叶片的形态进行观察;②仔细观测叶片有哪几部分组成;③哪个部位是叶子的主干;④在太阳下,将叶片拿起来放在朝着太阳的头上来仔细观察叶子的分布。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给出正确的观察结论。其中一位学生说道:“老师,我采集到的叶片,叶子是扁平的很宽,叶子包含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有的叶子中还附有小型的托叶,整个叶子是以叶片为主,通过在太阳底下观察可以看到叶脉像蜘蛛网。”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又说到:“老师我所收集的叶子与他的叶子有所不同,叶脉接行,且这个叶子也没有托叶。”老师很赞同的点了点头,然后就提问道:“为什么整个叶的主要部分是叶片?”其中站起来一个同学说:“老师,因为叶子平而且宽,整个叶中就是它面积最大。”在讨论重学生获取了很多关与叶的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而且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老师做了总结,并指出:大部分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是平行脉,而大部分双子叶的植物叶片是网状脉,并且叶都是由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组成,不过不是所有的叶子这三个部分都齐全。

总之,初一生想要学习好生物这门课程,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使他们感受到生物不是枯燥、乏味的一门课程,而是充满趣味性的学科,所以运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看图、看实物来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乐趣,为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一生物学范文2

[关键字]生物;教学

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科教材为基础的,如今许多的中学初中与高中分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的生物教材不了解,即使过去教过初中的教师也因为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初中生物科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充分认知初中生物科教材,这也给高中生物科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我们都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是有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如果高中生物科教师能够提早认识初中生物科教材定能收到如下的效果。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初中实验和高中实验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故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初、高中生的实验能力。

一、初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学生,从小学自然学科中的一些生物知识,到刚接触初中的独立生物学科,好奇心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如何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呢?这时可以得用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兴趣。通过生物实验培养他们实验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增加自己的成就感。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呢?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对实验仪器、用具的使用方法都一无所知,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他们做实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具上,不注意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根据初中生的这一特点,主要采取模拟教学实验方式进行。如《显微镜的作用》,《制作临时装片》这些实验时,先讲解显微镜结构和作用,老师边操作显微镜,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听讲,看示范,一边模仿操作。制作临时装片时,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边讲要点,边示范,学生也是一步步跟着老师做。这样的教学比先讲,再让学生做的成功率高很多。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制作成的装片,就会有成就感。这样模仿操作后,再让学生自己独自操作,制作其他的装片,独立完成实验。这时老师再巡查辅导,对他们的实验成果进行打分。这样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致就会更高涨。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操作。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可以利用一些课外实验,初步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现生物实验教材中,有些实验是在课堂上的时间难以完成的,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如《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老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的一些思路,然后让学生根据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几个因素进行设计实验,在课外进行观察记录。

另外,还可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高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对高中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及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

仪器、用具的使用是学习生物实验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就应具备有的学习条件。在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实验程序。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及各个步骤的联系,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应让学生了解将滤纸剪成长10厘米是因为胡萝卜素在纸条上扩散的距离约为9厘米左右:宽1厘米是利于划出齐而均匀的滤液细线,去两角为了使层析液在纸条上扩散速度均衡,后两者都是为了扩散出四条平行的色带。在距去两角的一端1厘米处用铅笔画一横线,目的是为划滤液细线提供参照线并且防止层析时在盛有3毫升层析液的烧杯(100毫升)中,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没及。划滤细线时还应让学生知道干燥后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色素的分子数,以便在纸条上走出四条明显的色素带来。如果在不干燥的情况下连续划线,色素会随滤液中的液体(如丙酮)在纸条上的扩散而扩散,划出的滤液细线较宽,其结果是相邻的两条色带会发生部分重叠。因此,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初一生物学范文3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基础生物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0-02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其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在多层次上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的工程原理的学科。它主要以临床医学为对象,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传统自然学科为基础,融电子、机械、化工、计算机信息为一体,对于揭示生命现象、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等方面显示了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1]。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内许多综合或理工科大学、医学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都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各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基础生物学是其中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生物医学知识的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生物学、医学知识的学习,为进一步促进生物医学工程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奠定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基础生物学课程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而且随着生命科学的日益发展,不断地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技术,给基础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3]因此作者针对在该专业基础生物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本学科课程设置的目的,在基础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把握课程整体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以研究内容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和以研究课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

一、精选教学内容,灌输思维方法

目前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不同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因此对于基础生物学的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体现出自身特色。对于工科院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基础生物医学相关背景知识,如果按照以往传统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授课,很可能导致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容易造成学生把握不住学习重点,不能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相对突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于本课程的教材,精心选取国内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最优秀的同类课程教材《基础生命科学(第2版)》、《生物学导论》等作为主要参考书,基于保持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目的,依据教学内容的差异,为学生推荐现代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优秀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精炼和完整。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背景,适当删减基础生物学教材内容,调整重点、难点,强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层次和逻辑联系,注重交叉学科的联系渗透,通过不断引入新的理论和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发育时,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领域,着重向学生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使学生在学习新理论、新技术的同时,能够和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应付考试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主要环节,因此对于每一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要清楚教学目的,把握课程思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灌输思维方法,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注意讲授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紧密跟踪前沿学科,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创新思维。

二、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

基础生物学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领域,涉及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诸多社会问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在理论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精讲、略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完善,促进师生互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进一步获取更专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生物学范文4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中生对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每当进到实验室,许多学生都兴奋异常,东摸西看,自觉性与自制力很差。因此,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如果教师忽略了课前实验规范的教育,实验过程中就常常会出现一片混乱的景象,学生的实验效果明显降低。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初中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他们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以免干扰到其他小组的实验操作。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实验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此外,在第一次做实验前,教师应编好实验小组。根据学生情况,选好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起到引导和管理的作用。在实验进行中,教师在巡堂中应适时表扬纪律良好、操作正确的实验组,唤起学生遵守纪律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且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管理好自己的组员,对表现欠佳的组员进行提醒,通过集体的力量来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形成良好的实验作风。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初一生物学范文5

【关键词】生物课堂;激趣;教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是取得成功的催化剂。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堂开头设计的合理,那么就预示着整堂课的成功,而巧妙的开头设计,既能将学生推到最佳心理准备状态,又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进攻型的学习状态。例如讲“排泄”一节时,可引发学生思考: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形成尿的场所,肾脏发生病变,尿检中就会出现糖尿、血尿、蛋白尿,这是肾脏的什么部位发生了变化呢?这些问题贴近生活,能使学生急于了解肾脏的结构。如讲条件反射时,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知学生对此处理解较差。因此在课前欲先准备好三个包。在讲此处知识前,将三个包分别发给他们,并请他们将包打开,按着包上的要求去做。一包是吃山植,一包是只看不吃,另一包上只写了山碴二字,请说出此时你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又如讲“蒸腾作用”一节时,可引入: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向树叶?因学生尚未接触蒸腾作用的知识,好奇心陡然而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景,引发激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以书为本,犹如一潭死水,波澜全无,不但不能激起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而会使学生厌倦。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及生物科学最新进展,活跃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视觉形成和眼球的结构时,脉络膜内有许多色素细胞,使眼球内部形成一个暗室,而白化病人脉络膜内缺少色素细胞,所以形成物像常常曝光,看不清晰物体。又如,讲小脑功能前,先分析:一位老人经常走路东摇西晃,不能准确拿到所取的东西,于是家人领他去看病,医生让他用手指自己的鼻子,结果老人的手在眼前晃来晃去,最后才指向鼻子,请你结合今天的课,读书分析,老人的病因在哪里。在课堂教学中,还应为激发学生兴趣捕获最新生物信息。在讲生殖发育时,可向学生介绍克隆技术、试管婴儿、基因工程、DNA亲子鉴定、人类基因重组计划、神州五号的太空育种等等。

三、实验教学,培养兴趣

初中生年龄小,好动,对一些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讲“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预先让学生将天竺葵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实验时,将天竺葵叶片取下,去掉遮光的纸片,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隔水加热,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待叶片变成黄白色,此时酒精却变成了绿色,这是为什么?将变黄的叶片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液,稍停片刻,再冲洗叶片,结果发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没见光部分没变蓝,这是为什么?通过实验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引趣提问,举一反三

研究表明,兴趣是实际需要的延伸,人们对实际需要的知识总是保持着极大的兴趣,愿以饱满的热情、全心的努力去探索。学生对生活中的事都较感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且学习知识有个智力背景问题:凡是新知识与自己智力背景近的就容易掌握,凡是离自己智力背景远的就不易掌握。所以,我们要尽量的把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挂钩,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如学习《脑和脑神经》一节,设计了“饮酒综合症”一题,提出一些为什么,如:“为什么走路摇晃不定,说话颠倒含糊不清”等生活实例使学生感知、感趣又明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相应要求的道理。又如为什么腌菜会出水,夏天喝饮料易口渴,导出“渗透作用”等。学生会举一反三,思考自己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腌菜的水来自?切西瓜的汁水流出来是在那里?

五、遵循规律,提问激趣

提问时注意把握思维规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如学到条件反射,对比两者时问“谈虎色变和针刺缩手两种现象分别属于那种方式?说明理由。”通过具体事例形象说明两者的区别。另外,中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学生会有意模仿教师的思维,备课时教师根据教材、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巧妙构思,设计形成一定的逻辑性,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如学习心脏时①心脏的位置。问心脏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让学生思考回答,并在自己的身上指出。最后看人体内脏模型,让学生明确心脏的位置。②心脏的形状、大小、 根据模型问自己的心脏是什么形状?教师要说明心脏的大小跟本头差不多――这样,学生积极思维、兴趣浓厚,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巧设悬念,提问诱趣

巧妙设置悬念,传统评书中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很令人神往,因为你已“心临其境”充满兴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态发展。如学习动物反射、条件反射时,设计这样的导言:“马戏团的狗如何能识字?”“小山羊为什么会做算术?”“狗熊为何会跳舞?”学生知道这些身边事但又说不出道理,怎能不需要了解呢?又如:学习:输血和血型这节这样设计的导言:“19世纪,医生们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竟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可当他们喜出望外用此法为其他伤员输血时,很多伤员不但没有被救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掉。这一事实令医生们大惑不解,为什么同样输血,有的救了命,有的却送了命呢?”一个悬念引起医生的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习兴趣。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设计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多发问,大胆质疑,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

七、课堂结尾,调动兴趣

初一生物学范文6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60―02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与自然、生活、科技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刚结束童年生活的、好奇心十足的初中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吸引力。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呵护学生宝贵的好奇心,并将它逐步转变为自觉、持久的学习兴趣,这应该是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情感层面

在学校,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良好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教师,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关键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中,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信赖、爱戴教师。有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就会喜欢物理课的学习。笔者是这样做的:

首先,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质就是做人。教师只要做人没问题,教育教学工作也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既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更要注意自己的为人处事。

其次,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发生转变。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因此,教师必须要主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家庭、喜好、身心状态、学习状态;积极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比如加入qq好友、作业面批、考后谈心、策划集体活动、共同庆祝节日、参加班会等。通过深入了解,获得“因材施教”依据的同时,也收获了学生真挚的情感。有了这份情感担保,学生就一定会“爱屋及乌”,进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恰当使用鼓励性评价。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就会情绪高昂、兴趣大增。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课堂上通过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多给“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的身心在课堂上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实践证明,及时而又适当的鼓励,对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层面

如果把教师的人格魅力看作保持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吸铁石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就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在课堂上予以实施。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切实体验。教学中为了确保各种刺激的有效性,应不同程度地追求以下几种感觉:

(一)教学要有亲切感。新课标倡导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精心选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升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其一是课堂上采用的案例或信息应尽量与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在进行“机械功率测量”教学时,可以以跳绳、爬楼梯、爬山等情境为素材;其二是课堂上所用教学器材可以适当利用生活用品或生活废旧物品。比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可以用香来制造烟、用饮料瓶收集烟、用激光笔射出的激光束模拟光线;其三是将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关心的不只是物理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全面的成长。如,在讲授“物质三态及其变化”时,可以以班集体凝聚力为主题进行类比讲解。

(二)教学要有新鲜感。兴趣作为一种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情绪状态,其效果自然与用来进行刺激的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刺激强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为了使教学有新鲜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策略一是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化教学方式。例如,质量的测量――实验课;密度概念形成――实验探究课;密度概念――讲授;密度计算――讲练结合课;新材料及其应用――小组展示课;测量平均速度――室外测量课。当然,以上课型再辅助多媒体技术和必要的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会更加理想。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室外实践活动课、实验课都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选用。策略二是要充分体现物理与科技、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所学内容与科技、经济、政治等相关的知识,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热机”时,可适当穿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知识。策略三是教学设计要有新意。好的设计会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中来。如,教学“滑动变阻器”一节时,设计学生为滑动变阻器编写说明书的环节,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要有趣味感。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实验和游戏活动,通过妙趣横生的活动或现象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水的沸腾条件”时,可组织学生做“大烧杯中放小试管”的实验;在讲“大气压存在”时,可组织学生做“纸片托水”、“大试管吸小试管”的实验;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可组织学生做“人造喷泉”的实验。这些实验现象,大多与学生的已有认知不一致,有趣的现象在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会使学生加深理解。

(四)教学要有悬疑感。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设置悬念,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滑动变阻器”一节内容,先展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电路板(简单串联),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出电路图(画对有奖励)。当笔者很遗憾地宣布谁都得不到奖励时,全班学生先是鸦雀无声,后又叽叽喳喳质疑 。就在此时,笔者让学生再次观察电路板(这次笔者用手偷偷移动了藏在背面的滑动变阻器),学生们才知道被表象欺骗了。之后,笔者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角――滑动变阻器,课堂教学就此展开。

(五)教学要有惊险感。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准备一些看似惊险的物理实验,很容易拨动学生好奇、兴奋的心弦,引起更大的探究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一次外出听题为“认识电路”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为教室电路的结构争论不休时,教师突然站到桌子上亲手取下了一只正在工作的灯管。在教师完成这一系列动作的过程中,全班学生无不惊奇叹息,取下后看到其他灯管照常发光就拍手鼓掌,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六)教学要有奇妙感。要想深层次提升学习兴趣并转化为持久的习惯和志趣的话,还得从带领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的奇妙感入手。奇特而美妙的物理世界,会在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体验用图表、文字、解析式等表达同一物理结论并相互转化的美妙;在有关“光的折射作图”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轴对称的奇特之美;在物态变化时,可借助人性的变化,让学生体验自然界的奇妙之美;借助于光的色散实验和自然界的水循环,可让学生体验事物变化之美。

三、课堂层面

课堂教学本质上是一个生命与生命、心灵与心灵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为使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其中,并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营造“尊重、安全、民主、平等、合作、竞争”六要素共存的现代课堂氛围。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行为 、习惯、人格、需求、观点等;安全是指教师要营造让学生感到宽松愉悦、畅所欲言的环境;民主是指课堂不能成为教师独自表演,或少数好学生表演的舞台,而要考虑全体学生的需求;平等是指课堂要给所有同学同样的表现机会和鼓励;合作是指现代课堂要提倡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竞争是指课堂也要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氛围。

上一篇委屈的作文

下一篇学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