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1
广东韶州师范附属小学 李静
一、活动名称:友谊之光
二、活动形式:游戏活动、短剧表演、讨论讲述谈话、歌唱等。
三、活动要求: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 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3. 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四、指导老师:李静
五、主持人:班长
六、参加对象:全班同学
七、场地:课室、操场
八、活动准备:
1. 桌子排成圆圈。课室适当布置得轻松欢乐,黑板上写“友谊之光”四个大字,并配些图画。
2. 录音机,《找朋友》音带。
3. 老师和班上一些同学一起根据本班实际编写同学们人际交往中的正反实例。
4. 记分牌,用于游戏记分。
5. 组织同学排练表演短剧。
九、活动过程:
(一)放《找朋友》音乐开场,主持人讲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几年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却没说过几句话,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大家会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二)进行“相互采访”活动。
1. 全班同学围成圆圈坐,两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内容包括:(1)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2)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3)其他有关的情况。
2. 访问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介绍被他访问的同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教师告诉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特征,然后进行认人比赛。
3. 把同学分成两组,然后要求每组同学一一上台说出对方相邻者的采访情况,答对得分,写在记分牌上,得分高的一组获胜,得分低的一组唱一首歌。
(三)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
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大约3-4对朋友)
(四)将心比心,换位表演。
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且看以下几个短剧。(根据班级情况编排)
1. 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2. 一个组长发书,把一本脏书烂书发给同学,大家互不理解,争吵起来。
3. 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主持人说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三个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1. 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2. 组长小心地把这本烂书留给自己,拿了下面的一本好书给这个同学,这同学看到了说:“那本书应该是轮到发给我的,还是给我吧。”两人在互相谦让。
3. 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短剧在这里再定格,主持人问:“为什么换种想法,换个‘位置’,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主持人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五)同唱一支歌。
请一对好朋友出来领唱《朋友》,全班齐唱。
(六)“互相赞美”活动。
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并说出你要赞美的话,如:“你写的字很漂亮,我一直很佩服你。”“你学习真勤奋,我一直都赶不上你。”等等。接受赞美的同学说:“某某同学,谢谢你。”
主持人小结: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适度赞美别人,是进行人际交往、搞好同学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交往中,要适时表现这种行为,不应取笑别人的缺点,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七)“跛子指挥瞎子走路”游戏。(在操场进行)
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队成员两人,一个当瞎子,一个当跛子。由每组的瞎子背跛子,跛子指挥瞎子前进,从操场规定的一侧,走到线前方10米处绕红旗回来,然后再换下一队,最快轮完的一组获胜。
[身体的接触可以拉近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融洽。]
(八)老师总结。
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谊”。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
请记住:友谊之光如同荧光,周围越黑,显得越亮!祝愿你们和你们的朋友,谢谢!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2
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境、包含的期望,反映了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唯有这样,阅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能够让学生在享受阅读快乐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有力的第一步。对于“阅读期待”,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阅读期待体现的是一种阅读教学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富于个性和创造力的阅读促进学生自身智能的提高和发展。这里的“期待”,不单单是指学生对文本的期待,也包括教师对学生、对文本期待的一种期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拥有充分的期待,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阅读活动。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老师的期待中尽可能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进而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教师切不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当学生在阅读中发生“卡壳”或“争议”时,就急于把自己在设计教学中预设的答案或从参考资料上截取的所谓“标准”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阅读自主性的丧失。
二、阅读期待要求营造“宽容、平等”的思维氛围
阅读是一种过程,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差异很大。因此,“阅读期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将心比心”,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尽可能地理解学生、体贴关怀学生,使学生在“宽容、平等”的氛围中展开阅读。同时教师应学会认真倾听,并乐于接受学生各种各样的解读,并教会学生更好地把握自己文本解读的合理性程度。课标不止一次地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与“阅读期待”是一脉相承的。学生只有在“宽容、平等”的思维氛围中,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投入阅读活动中去,从而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三、阅读期待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师对学生“阅读期待”的重视,并试图从中寻找教育契机,其本质上是对教育发展学生个性的实践。教师提供学生合理、灵活地利用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感情;探索问题,支持学生的各种讨论,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不断作出修正和调整,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日臻完善。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对学生漫无边际的没有标准的误读保持警惕,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期待”并不是教师的“一味放纵”,而是由教师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有所收获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众所周知,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阅读理解有赖于读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只有当读者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文章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理解。阅读期待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已有能力,使新信息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吸收,同时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其实,阅读预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期待,学生在阅读前通过自己的预测期望在阅读过程得到验证,得到一种回归,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预测能力,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的阅读教学在预测、期待、验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就得到了提升。
四、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
阅读期待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深入思考阅读内容,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阅读能否深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使“阅读期待”发挥作用呢?
1.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课文的导语设计要新颖别致,力求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积极的阅读期待。文本讲解时,教师更要饱含激情,适当煽情也无妨,要动情,要以自己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叩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2.教学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好奇心是阅读期待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因此,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做到常中有变,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3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1
8月5日至8月7日三天的时间,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xx一小齐聚一堂,共同享用暑期培训的精神大餐,本次培训和以往的每一次培训一样:收获多多,感想多多……
8月5日,首先由县教研室李老师作了“如何搞好集体备课”的报告,并详尽的讲解了集体备课的操作流程。网络大集体备课在我县是首次推行,对我们来说是新生事物,许多的教师和我一样从操作到运用都有着多多少少的困惑。此次报告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聆听中豁然开朗。李老师分别从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含义、与以往集备的联系与区别、大集体备课的意义、内容与范围、形式与要求、基本程序、树立的三种意识、几种误区等八个方面,结合生动的例子和她多年的经验对网络大集体备课作了通俗易懂的讲解。使我们更加深入的领悟到了大集体备课的魅力所在:大集体备课是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我们县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共享,让我们县同一学科的教师共同分享彼此的智慧结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又通过个性备课、教学反思,来超越、优化原有的备课,以此,不断推进我们小学英语的进步发展。
8月6日,由xx一小的朱老师为我们作了“抓好集备务实教研,立足实际养好习惯”的经验介绍,他首先分析了当前集体备课的状况及弊端所在,又分析了我县集体备课的作用,以及怎样开展大集体备课和大集体备课的具体操作等几个方面风趣幽默地结合他们学校自己的备课经验,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手把手的传授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宝贵经验。为暑期的培训送上了一份清凉,一份收获。
8月7日,xx三小的龙老师为我们讲解并现场演示了“ppt的使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许多教师想用却苦于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于简单。龙老师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流程,文字动画的添加效果,图片的进入、强调、退出及动作设置,如何在幻灯片中添加声音、动画等几个方面详尽地为我们做了解说并现场操作演示。从龙老师的娓娓解说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善于从日常的一点一滴中积蓄能量的有心人,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后,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图片的剪切、录音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平时,我们没有条件给学生训练听力,单元检测都是老师读听力材料,听力训练的.效果不是很好,听了李老师的讲解,我才想到平时我们完全可以依托录音软件,自己制作录音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
今年的培训中多了一项往年没有的靓丽而又实用的风景线:互动、讨论、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师坐在一起就如何开展大集体备课以及大集体备课的困惑等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研讨。使得今年的暑期培训给人更加亲切、实用的感觉。
三天的培训很短暂,三天的收获却是沉甸甸的。相信在县教研室的正确引领下,在我们全县小学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好!
三天的学习,我不仅知道了网络备课的意义还学会了合作交流的意识。
网络备课就是借助网络平台,一线教师、教研人员和学校团队等一起就某一单元、某一课或某一个环节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以学校学科为团队认真优化,形成一个大体一致的教学设计,全县共享,帮助一线老师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率而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是现行集体备课的继承和发展。它的交流的形式变了,交流的范围广了。网络备课体现的是团队的合作交流。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整理教学资料,学习他人的长处,再提升、再优化、再运用,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这不仅提高了老师教学水平还更好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大集体备课的意义长远,大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小组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大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不少人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大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大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优化教案—网络共享—个性备课——课后平析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3、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大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它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大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另外,能发扬教师、教研员和学校之间的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
总之,网络大集备培养的是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氛围,是教学水平提高的好平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利用好这个网络平台的。
教师集体备课是指两个以上的教师集合在一起(或通过网上交流),就即将要实施的相同课程,各自发表其教育教学见解,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以形成共识的一种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智慧开发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能充分挖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有效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为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根据学科特点,(一名教师任教一个年级),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就可以说是打造经典课例、解决课堂疑惑、进行专题研讨的最佳时机与途径。针对今天的观摩,根据过程的顺序,我把小学英语集体备课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确定主题,安排人员;
第二:研讨阶段————针对课题,集体研讨;
第三:实践阶段————同课异构,凸显创意;
第四:反思阶段————评课议课,交流反思。
在开学初,教研组长首先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对活动目的、集体备课内容、集体备课过程的要求做了仔细的思考,并在第一次集体备课上进行了宏观性问题的讨论:例如,根据教材编排体系确定本学期各年级教学时间安排、教学重点研讨内容,中心发言人的顺序安排等。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安照集体备课计划,在每次集体备课前两周再次公布课题,提醒中心发言人准备发言稿。
也就是说在准备阶段,教研组长要做好三定,暨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学校有两名教师或以上就应保证每周有教研活动,集体备课间周进行,时间保证两个小时,在活动前确定主题,利于参加教师有备而来。中心发言人根据组长的工作安排,认真研究教材,按照小学英语基本教学设计体例,形成规范具体的教学设计,准备发放给各位参与教师。
中心发言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
(1)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
(2)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暨准备怎么教,用什么活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3)对设计意图的说明,暨为什么这样教,这样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如何。针对教学设计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为备课组教师“留白”,供大家进行质疑、建议和意见的书写。以便更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为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
到了第二阶段,备课互动研讨阶段,老师们应形成习惯性意识,准时到达固定地点,并应有“备”而来。在这个活动中由组长主持,针对中心发言人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研讨要做到:学目标、考虑学生学情、确定突破难点的方法。中心发言人发言将自己的教学设计采取说课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思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教研组成员轮番充当每一次的记录人员。
在互动研讨阶段后,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入教学实践阶段,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对教学设计践行,通过直观地感受课堂,让备课组其他教师旁观者清,暨备课组通过上课、听课的过程体会教学设计的可行性,便于进一步的评课议课与反思交流。
最后进入反思阶段,通过评课议课过程,共同发现不合理的教学环节,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进一步的完善。
这些过程中切忌唱“独角戏”,缺乏合作。集体备课时通常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除了主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等还上实践课。备课组其他成员,就会有“出工不出力”的现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不是中心发言教师的个人行为,而是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中心发言教师按照教研组活动安排,为大家提供研讨的课例和素材,大家拿到材料后,再充分发挥彼此的聪明才智,对中心发言教师教学设计结合自己教学设计思想和对教材的理解,通过二度处理,在主备教案的"留白"处,对主备教师进行帮扶,完善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经验做法、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进行有理有据的评析、质疑和建议。因此,集体每个成员在自主发挥能动性的过程,帮扶别人的过程也就是自我提高和进步的过程。所以说是分享教学资源的平台。
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是如图所示在集体备课中的合作链:
学校领导———教研组长———中心发言人———集体———中心发言人———集体
总之,集体备课是教师们分享资源的平台,修正个人备课的途径,提高有效教学的载体。希望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提高自我,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2
为期六天的初中英语学科骨干培训已经结束,经过国际大都市——上海顶级大师、上海师大的多位教授、博导、名师、名院长的熏陶、教育、影响下,在与金老师的每次交流中,我对教师师德、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听课技巧、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新的认识。具体有这样的几点体会:
一、有心才有新
有心是指上课要专心,教改要恒心,教研要细心,教学要耐心。有新是指在原有的认知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又有新的长进。
在上海师大附属龙华中学,我用心听了一堂英语课。从头到尾,我都认真地做了笔记,该堂课重在落实课堂每个教学环节,感觉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平常课和公开课”。“平常课与公开课好像家常饭与酒店饭一样,尽管酒店饭色、香、味俱全,但一个人的营养决非取决于酒店饭,而是家常饭”。我想,做为一名教师,课上得好与不好,其实决不是靠那一两节或几节“公开课”,应该从随堂课中看,随堂课上得好,才是真正的好。今后,做课改研究,打造新模式的课堂,应着眼于家常课,而不是精心打造“公开课”。作为教学工作者,专心上好每堂课是教师的本分、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善心研究,细心品味每堂课,耐心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模式,不断地使自己在教学专业方面有新的长进与突破。
二、有劲才有进
劲是指干劲、韧劲、勤劲。进是指进步、进展。教学与做其他事情一样,教师要干劲十足,上课精神饱满,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导蔡龙权老师,在为我们讲授题为《英语教师的素养》的讲座时,那优美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诙谐的语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他讲到想提高自己学生的素质,首先教师本身要具备高修养、高素质,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平时教师除了要有十足的干劲外,还得有韧劲,干不累,不放弃,持之以恒,任劳任怨,才会激活教材,激发学生;课堂效果才可能有所进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此有激情、如此热爱教育事业、如此勤于学习、如此勇于钻研的一位老人,我将永远记得他。在听他讲座的.过程中,如果不是穿插一些中文解释,很多时候对一些内容是一知半解。这时,我切实地感觉到自己英语水平的欠缺,倍感惭愧。
三、有研才有言
研是指研究,言是指发言、言语。教学离不开研究,包括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改作、听课、命题、写论文等等,没有研究就没话好讲。例如,平时写教学叙事、教学论文等感到无从下手,听了潭卫国教授的《英语写作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后,感触颇深。写论文时感到无从下手,写不出高质量的论文,原来是因为自己平时的积累不够,沉淀不深人。以后要细心观察、博览群书、多写随笔,为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规范的教学论文作好充分的准备。
再如听课,自从踏上讲台开始,没有哪位教师没听过课吧!但有做过研究吗?若没有,在评课时你就没话好说,只能听人家说。因为说不出好在哪里?说不出不足在哪里?更说不出一、二、三来。仔细想想,我们听课的老师一般犯有一个通病是:听课时手忙脚乱,拼命把上课老师的板书记下,材料记下,学生的答案记下,但忽略了学生答题情况、答题生数量情况、老师追问情况、学生合作交流情况、独立思考情况、老师巡视流动情况等等。之所以会犯这些错误,是因为对“听课”没有精心探讨过,没有专心研究过,以致于评课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或不痛不痒的“批评”几句或假模痛痒的“奉承”几句。
四、知识也有保质期
上海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导蔡龙权老师在讲座时讲:若你教了5年,你就堕落了5年;若你教了15年,你就堕落了15年。这句话引起了我们在座很多老师的共鸣。这也就说明“知识也有保质期。”平时,我们总是忙于备课、上课、改作,很少有机会参加进修、培训,在日常的生活中又没有督促自己坚持学习,所以我们的专业水平可能一直在倒退。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价值的。
总之,近二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工作有的是厌倦之意,不平之心,黯淡之境。可通过这六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另外,在参加工作二十年后,自己又当了一回学生,感到当好学生真的挺不容易,无论听课还是听讲座,要认真地对待每个问题,详细地记录笔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大脑要不停地运转。将心比心,相信自己的学生也是要如此高密度地思考、被提问、练习、测试,学习压力真的很重,况且他们还是个孩子。我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有所乐,乐有所获?如何真正提高课堂实效,把问题解决在课堂,尽量少留机械作业,多点时间让他们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将是刻不容缓的。尊重学生的发展,研究学生的心理,他们需要什么给予他们什么,做一个真正有心的教师,这是真正热爱学生的一个实际行动。我相信,只有终身学习,才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才是为人师的根本。希望能够多参加各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添砖加瓦,为学生的人生发展锦上添花。
英语骨干老师培训心得3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真是受益匪浅。作为一个走上教育事业1年的我来说,一直呆在农村小学,我热衷于数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语文与英语教学,也常常为工作中的难题而绞尽脑汁。这次,有了难得的“国培计划”学习机会,我报了小学英语学科,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每天下班之后,我就扑在电脑之上,虽然觉得生活一下子忙碌了许多,但同时又觉得那么充实,那么开心。每一天学习不同的课程,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我震撼了,他们的知识,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深深地感染了我,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知识的充裕及思想火花的冲击。
虽然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多月,但我的大脑真正得到了洗涤。作为一个并非专业的英语教师,我从国培学习中感受到了英语的魅力,一直在教学中头疼得我,也转变了认识,重新开始挑战自己的英语教学。
回顾自己的国培学习经历,感受颇多,拿到学员卡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的开始注册,完成注册程序,好像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样,我终于成为湖南隆回县小学英语班的学员了!
本次培训为我们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我们农村教师有幸聆听了专家对我们的理论指导。
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我也在英语教学中尝试过“听做、说唱、玩演”教学法,往往是想的很好,组织过程出问题,不是没效果,就是无法把学生从游戏中收回来。学习之后根据理论指导、活动范例,结合自己的英语教材,学生特点,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和自己教材的活动,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比起原来,进步多了,我想在实践中不但学习,不但反思,一定会有所收获。
理论上得到加强和提高,具体的教学方法受到启发,学习之余又用于教学活动,找到问题,仔细反思,用心解决,这是本次培训最大的成效。虽然是短短的三个月,但我们能够与专家进行面对面学习,节约时间成本,十分方便快捷,真正达到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这对农村教师来说,的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虽然培训即将结束了,但是,作为教师的提高学习永远不会结束!相反,这是继续教育一个新的起点,作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今后希望能够多参加类似的培训。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4
具体而言,这节课的高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语文课的品质。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课堂上语文味浓,学生徜徉其间,浸润其中,以情悟情,将心比心,应是语文教师追求的一大课堂品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文意后,自然地从父子亲情的角度,引导学生对文章第3、4、5、8节进行学习品读。在具体品读过程中,采用概说―朗读―欣赏的方式。如在品读父子亲情这一环节,“父亲哪些方面让我们感动”是概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三问三答就是朗读体味;品读父亲让人感动时渗透在字里行间,如体味“愁苦”一词的意蕴、品读第8节中“课本”;安排学生细读时,要求“用笔圈点勾画,画出重要语句,并适时写上批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刘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在概说―朗读―欣赏中进行语段欣赏,加上适时的小结,整个品读过程做得很实在、有条理,而不是玩弄花样、浮在课文表面的哗众取宠。
第二,有思维的张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做得不到位的。课堂充斥着大量思维单一的机械的记忆,如反复默写生字词、古诗文名句、文言重点实虚词等,有的课堂就是在这些基础知识上打转,而缺乏思维张力。教师要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课堂的思维能力上下功夫,以问题设计、课堂结构的变化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多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刘宏业老师巧妙地抓住课文第1节中的一句话:“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纲举目张,抓住“难以忘怀”“父与子”“很难笑起来”三个关键短语展开教学:梳理文本内容;体味父子温情;揣摩文本意蕴。教学中有概括能力的训练,有语言的品味感悟,有情感的朗读体验,有文章意蕴的把握评价。整个教学一线贯穿,不蔓不枝。问题设计呈螺旋式上升,不断地将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特别是在研读“为什么很难笑起来”时,刘老师又顺势设问:真的很难笑起来吗?我读文章第11节,发现“很容易笑起来”。这一问题很具挑战性,体现了教师文本研读的精深,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文本的内涵。
第三,是真正的对话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间的对话,主要存在四种形式:编者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课堂教学呈现的主要是生本对话和师生对话,而师生对话形成的强烈的对话场是一堂课的重要看点。对话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品质,是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重要标志。刘老师《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实践证明,有明确的文本阅读方向是形成课堂对话场的前提和基础。刘老师很巧妙地利用课文本身的一句话,结构全课教学,既遵循文本阅读的内在规律(整体到局部、内容到语言、情感到技法、文本到生活等),又有所侧重,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重难点的理解和品味上,为师生对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阅读首先是学生读,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生本对话;其次,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世界,形成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为了更好地形成师生对话场,刘老师巧妙地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以文中人的身份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节,模仿父亲与“我”的口吻,读“三问”“三答”。通过这一形式的朗读,学生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对乔元贞及其家人的同情,对苦难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微妙心理。唯其如此,课堂教学的对话场才能真正形成,学生也才能在阅读中获得经验,与教师形成多轮次的高水平的对话。需要指出的是,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强的对话场,教师在对话中要适时“铺路搭桥”,帮助学生跨越文本的一道道坎;要及时追问,制造矛盾,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要巧用学生的错误思维,在正确与错误中产生思想碰撞,获得启迪。这方面,在刘老师的教学现场我们观摩到了诸多的精彩瞬间。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5
关键词:小学 数学 作业 效益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都意识到,作业对学生而言是“双刃剑”。教师们都在筹划利用好平时的作业,作为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小学数学的作业又面临着类型、数量、批改和评讲等方面问题。每个老师对待问题的处理方法不一,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的方法的接受和吸收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产生的效益就大不相同。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来,笔者对学生作业进行较长时间的探究,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三点看法。
一、巧妙统筹作业,发挥作业价值
平时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学生经常反感甚抵触老师布置的作业。究其原由,大多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学生常常接受不了。现在的小学生的压力是越来越大了,放学之后,多学科的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了,失去了众多童年的阳光。很多家长在老师布置作业的基础上,还会额外给孩子作业,进一步扼杀了他们快乐的空间。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既然如此,就必须增强作业的效益,让每一道作业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价值。于是,在作业的选取上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行统筹,精挑细选。所选的作业既要广泛包容所学知识点,又要对学生有拔高的要求。
例如,我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一般情况下就只有三题。其中两题来自课本,另外一题则是根据课本的知识内容自创的又或者是根据课本练习中改编而来。布置题目的原则是:题目间最好不能有知识内容的重复,所有题目结合起来最好能全部包揽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时候可以对布置的作业又进一步要求,比如要求三道题中要有一两道题要写出具体的步骤,每一步多要有理论依据,做到“条理清晰,步步有依”。例如我出了这么一道题:如下图,圆O中, OA、OB皆为其半径,劣弧=16,已知某物体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它从O点到A点用了10秒,求该圆的周长和面积。这道题明显是圆的相关知识和行程问题的综合题。由于这道题相对而言会比较繁琐,因而我并不要求学生做到每写一步都要在旁边写出理论依据,只要求他们认真思考再下笔,要做到每一步都“心里有数”。但其实我们可以灵活处理,比如要求学生步骤中有本课的理论定理就要在旁边注明等等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仔细批改作业,提高作业效果
学生常常把作业当做负担,所以他们不怎么愿意真正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完成。其实作业对于老师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负担呢?但如果老师不能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那凭什么要求学生看重作业呢。因此,老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以多么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他们的作业的。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将心比心,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业。由此,作业的效果还能真正体现出来。在批改过程中,老师要进行个性化标志,人性化评语,而不能只是简单的打钩或打叉。单纯的一个红钩,可能给学生的是信心,也可能是傲气;单纯的一个大叉,给学生的是教训,更可能是失落和放弃。
仍然以上题为例,有学生直接根据题意判断 =20,即圆的半径为20,据此很容易得出其周长和面积。对于这种情况,不能只给一个钩中带叉的图案,当然也没必要把他的错误全部写出来。我们可以在旁边这样批注,“你只看到其中最直观的一种情况,从O点到A点还可能是O B A”批注到这里就够了,剩下的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到讲评作业的时候学生也就会更加印象深刻。还有的学生知道考虑O B A这条路线,但是他们仍然会犯错。比如有学生这样作答,“若物体沿O B A方向经过劣弧 ,那么其半径r=2×10-16=4,于是其周长为2 ×4=8 ,面积为16 。”且不说他们未能考虑到优弧的情况。单就这样的解答看已经出错了。批改时我们要这样批注,“你能考虑到O B A这条路线很不错,不过你要考虑劣弧 都已经是16个单位了,整个圆的周长怎么才8 呢?还有沿O B A这条路线还有可能是走优弧的。”点评到这里学生自然懂得去比较和思考,最后就能自己得出答案了。如此一来点评也就能能发挥作业的效果了。
三、合理评讲作业,发挥作业作用
作业评讲也是一门艺术,具有独特的技巧。评讲要有深浅,有的必须讲,有的不需要评;有的要着重讲、反复讲,有的只需一两句话带过。至于具体怎么讲,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见解。一般情况下,作业的评讲要根据学生作业的作答情况而定,在没有作业抄袭的情况下,作业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的作业并不是考试,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可以提问和重新温习课本的。因而作业并不是考核学生,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训练平台,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因而,作业的评讲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作答情况,根据课文大纲的知识点要求,分清轻重缓急,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
学生的很多解题方法可以作为作业评讲时的例子,为方便说明,仍然以上题为例。对于那道题,学生的普遍错误是考虑不全面,不管是可能性的遗漏还是所得答案的检验的缺失都属于考虑不全面。我这样讲评,“做这道题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个是物体的运动路线,有三种情况,解答时都要考虑。另一个是解出的答案要检验,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检验。下面你们看看这些解法对不对。”我把作业批改过程中学生的错误解法写出来让大家思考更正。我解释道,“有个同学第二种情况考虑到并且检验了,也做对了。但是他说明物体不可能沿O B A经过劣弧 之后直接得出该物体同样不能经过优弧 的结论。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要验证了才知道,千万不要想当然。若物体沿O B A方向经过优弧 ,那么我们可以列出方程20-R+16=2 R解得R= 。接着验证:若R= ,可见周长的一半为 ≈15.53
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阵地和补充营养,也检验学生平时学习状况有效方式,我们老师要慎重对待,把好每一个关卡,在巧妙统筹中发挥作业价值,在仔细批改中提高作业效果,在合理评讲中发挥作业作用,争取通过最大程度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来提升作业的效益,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数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业琼;;逸夫小学――从作业设计看有效教学[J];上海教育;2009年14期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只有了解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才能更好的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一、针对防范心理而诚恳热情,能相敬亲和。有的学生生怕说出欠考虑的话会给人留下把柄。因此,导致凡事留一手的思想在不少学生的头脑中时时闪现。对这种防范心理很强的学生,老师要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努力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与存在防范心理的学生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亲人般、兄弟般、姐妹般的人际关系,做到这一点,老师与学生之间才能相敬亲和,才能密切师生关系。
二、针对揣测心理而开诚布公,能释疑解惑。现实中,有的学生对老师习惯于“看脸色行事”、“投其所好”、“见风使舵”,此是揣测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非正常、非正面的揣测心理的滋生和蔓延,往往缺乏事实依据,捕风捉影地传播一些小道消息,极不利于高校教书育人的大环境。因此,针对揣测心理,老师要开诚布公,在不违反法律法规、校风校纪的前提下,增加教学工作的透明度,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求公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可供学生揣测妄猜的机会,有效消除那些揣测心理占上风的学生心中的疑团,同时相应地证明了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老师与学生,彼此间达到心里坦荡荡。
三、针对紧张心理而轻松幽默,能卸包减负。密切师生关系离不开谈心交流,而老师往往由于谈心方式单一或学生自身素质的原因,造成学生每与老师接触,有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对此,老师要综合考虑造成学生紧张心理的主客观因素,注意谈心的策略,根据条件及环境的差异,尽量避免正襟危坐、高高在上的谈心交流方式,以平和平等的心态营造轻松幽默的氛围。这样一来,一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谈心对象卸下思想包袱,减轻思想负担;二能与被约谈者推心置腹,使之和盘托出心里话,从而便于理顺老师与学生的融洽关系,固化感情纽带。
四、针对轻视心理而揭短亮丑,能取信于学生。由于教师的素质能力不尽相同,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人而异,其中的负面因素往往使一些学生看不过眼、不服气,进而产生瞧不起老师的念头。针对轻视心理,老师要力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偏激做法,应该以“静坐常思己过”的态度,在学生面前勇于正视不足、揭短亮丑,使学生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老师只有放下架子,不怕丢面子,与有轻视心理的学生面对面交流,才会使学生逐渐完成从轻视心理到谅解、由思想上的轻视到重视这一转变。一旦轻视心理得到剔除,老师就能取信于学生,为师生关系进一步深化铺平道路。
五、针对抵触心理而真诚善意,能消除隔阂。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是出现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所以老师应该重点在自身上找原因,力戒以上压下、盛气凌人、硬性较真、以牙还牙的做法。而是应该给予抵触心理的学生以真诚和善意,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学生信任老师,老师善待学生,那么师生关系一定会亲密无间。
六、针对辩解心理而直言曲直,能以理服众。辩解往往体现在头脑灵活、善于言辞的学生身上,其中既有关于是非曲直的辩解,又有为自身某种行为的辩解,不论何种性质,对于老师来说,针对辩解心理突出的学生就要直言不讳、直言正误,疏堵并举。学生正确的辩解,老师予以肯定。对于非正确的辩解,老师就要力戒闪烁其词、阻塞视听。要注重发扬民主,在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的氛围中使学生晓之以理,或借助网络论坛通过网民参与辩论,澄清一些共性问题,敞开天窗说亮话。只有这样,才能以理服众,取得说者宽心、听者舒心效果的同时,也丰富了师生关系的内涵。
七、针对自卑心理而鼓劲打气,能灯亮路明。相对而言,粘液质或抑郁质的学生自卑感的生成率要高于其他型质的学生。存有自卑感易使学生精神萎靡,自惭形秽,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针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老师就要经常鼓劲打气,深挖产生自卑的根源,努力为学生创造克服自卑心理的条件。要运用具有新意的表扬手段,注重表扬的层次性和表扬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转变观念,明确认识,端正求知动机,强化求知欲望。
八、针对悲观心理而激励鞭策,能自强自立。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挫折,受年龄小、阅历浅、承受力弱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一些学生极易悲观失望,甚至一蹶不振。针对类似的心理状况,老师就要适用激励和鞭策手段,不间断地为“患者”服“宽心丸”,同时关注“疗效”,把握住火候。激励鞭策的结果,能使存在悲观心理的学生摆脱思想禁锢,自强自立起来。老师由此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值得信赖的朋友。
九、针对徘徊心理而勘校纠偏,能明确方向。学生徘徊心理的主要表现:一是优柔寡断,思维刻板,常在某一问题上绕圈子;二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些学生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此行为就是徘徊心理作用的结果。面对这类现象,老师就要及时勘校纠偏。对于前者,就要通过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对于后者,要指出满足于一时、忽视长远必然为前功尽弃做注脚的深刻道理。以此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在克服因循趑趄、徘徊不前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十、针对放纵心理而警钟长鸣,能防患未然。学生思想上的放纵大多是明知故犯,“以身试法”,其原因既有“桀骜不驯”的陋习,又有对老师的不满。针对学生的放纵心理,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个醒,既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又要适时“猛击一掌”,促其猛醒。恰当地运用案例、故事进行说教,启发学生知晓其中事理,从中吸取教训。
师生关系形同鱼水,须臾不可离。有学生,才需要老师;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师生关系密切而真挚,才更能体现出教师存在的价值,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蓝文权,蒙运芳.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思维方式的创新[J].学术论坛.2007(12)
[2]邵晓枫.百年来时代精神与中国师生关系观的变迁及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7(22)
[3]邵晓枫.十年来我国师生关系观述评[J].教育学报.2007(05)
[4]史晓杰,周全喜.从“平淡疏离”到“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以1010份中学生样本频数的分析为例[J].学术交流.2007(08)
[5]李松涛,李贞,张燕,王,李家.心理干预对新入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影响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7(04)
[6]吕薇,英玉生.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