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用题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教学范文1

关键词:培养兴趣;培养习惯;分析方法;一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195-02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始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由此可见,应用题教学不容忽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用题教学应从以下环节抓起。

一、培养兴趣,体验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习积极能动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成分,是激发学习动机,强化注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生年龄小,限于生活阅历和实践经验,对于应用题所反映的生活往往模糊不清,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而造成列式错误,正确率低,甚至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学习应用题的信心,失去学习应用题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或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等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由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和兴趣有效地集中到学习上来,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带进新奇、美妙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上课开始,我根据多媒体提供的生动画面,以饱满的情绪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小猴子摘果子”比赛,甲组采来6个苹果,乙组采来9个梨子。设问哪个组在比赛中获胜?乙组采来的果子比甲组多几个?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创设愉快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用代表苹果,用代表梨子,将小猴子采果子的情况用示意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样“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等概念的含义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走向思维的乐园。再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我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让学生从亲身经历的实践中感到“应用题并不可怕”,从而品尝到成功果实的味道,让学生从“苦思的快乐”中培养意志行为,逐渐形成解题的兴趣。

二、培养读题习惯,弄清题意

要想正确解答应用题,先必须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因为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方法和习惯,显得非常重要。读题能力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得循序渐进地长期进行训练, 我认为应从中、低年级抓起:

1、教会学生读题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不多,有时独立读题有困难。教学中,我通常将生字注音,或放大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读题。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题目中的关键词语、重要数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而且有很多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会藏在图画中。另一方面,在弄清题意后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物质形式”。说题意时我对让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要求并不高,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时,

由于题目都是线段的形式出现,我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找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弄清要求的问题?再请学生口头描述题意,记得当时我请了两个孩子才说清楚,接着我提问“你从哪看出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要求的问题又是从哪看出的?”,这样学生对题意理解就比较容易,做起来轻松正确。另外,要指导学生读题时注意语序和语感,通过反复读题来理解题意。

2、养成读题习惯

读“题”百遍,其义自现。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对题目只粗略地一看,甚至连题目都要没看完,然后想当然地做起来,答案自然正确少错误多。所以,我要求学生解题先读题。第一遍粗读题目,找出条件和问题,重点是找到要求的问题,同时可引导学生对关键字或词进行圈一圈,以提醒自己引起格外注意;第二遍带着“要求的问题”读题,让学生从“问题”入手,找对读题的顺序,弄清应该先读哪句再读哪句;第三遍读题,注意是否有多余条件,弄清题目结构找到解题方法。

3、读题方法多样

教学中,我把学生动眼观察、动口朗读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学生读题方法通常有自己默读、朗读,有时我让学生分角色读、开火车读。

三、分析题意,注意教给方法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应用题的关键。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题目有意识地从低年级开始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会学生会摆实物、画实物图、填表格等分析方法。在中年级,教给学生会自己画线段图、列表格、摘录条件与问题等分析方法,初步学会用分析法、综合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在高年级,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应用题,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会将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分析应用题。如 “分数应用题”的教学:

1、画线段图进行分析。对于一些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教师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已知的,就用乘法,找未知数量对应的分率;如果单位“1”对应的数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或除法,找已知数量对应的分率。

2、找等量关系进行分析。有许多分数应用题,题目中都有一句关键的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一句话中分析出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如: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朋友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水分重28千克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小明的体重× 45 =小明体内水分的重量这样,非常直观地再现了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学生解答此题就轻而易举。

3、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分析。有部分分数应用题,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比,然后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允许多种解题方法并存

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

教学中,学生在读题、分析题意后确定方法时,我从不限制学生用分步解答或者列综合算式解答,也不限制学生非用方程或用算术方法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思维和习惯选择解答方法。无论采用何种解答方法,在列式解答后,我非常重视学生口头分析,常常让学生讲清题目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即解题思路,并且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结合运算顺序,抽述先求的是什么,后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学生分析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五、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

1、联系实际检验法。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实经过加工而成的,所以,根据应用题的条件求出的结果也应与实际数量相符,否则有误。如求得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26岁,每公顷产小麦13千克等,就与实际相距甚远,可判断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2、估计、比较检验法。根据题中条件,先粗略估计正确结果的取值范围,如计算结果不在此范围之内,说明解答有误。例如:在解平均数应用题时,平均数必须在所给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在工程问题中,合做完成所需时间必少于单独完成所需时间等。

3、代入检验法。把解答的结果当作已知条件,把题中的某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进行逆解答。如果求出的结果与原已知条件相同,说明原解答正确。

4、替换检验法。检验时,可用另一种方法解题,如果这两种方法求出的结果相同,则原解答正确。如:学生做操站成6组,每组8人的有5组,有一组只有7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方法1:5×8+7=47(人)

方法2:6×8—1=47(人)

两种解法所得结果相同,可初步判断解答正确。

除此以外,还要对解题细节进行检验。如是否用指定的方法解答(有的题目要求用比例解,方程解),是否按要求解答(有的要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或者两位小数,或用多种方法解答,或列综合算式解答,或列分步算式解答等)。用方程或比例解时,是否写上解、设,计算结果是否带单位名称,答语是否完整等。

(上接194页)定活动目标后,可以以少数人参加的活动小组形式开展,也可以以单个学生自我调查、观察为目的的形式开展,还可以整个年级、全班学生共同参加来组织活动。活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对有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去自行设计、调查、取证,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到大自然怀抱中去领略绿色美景,去到公园里观赏动物的生活习性,去农村参观农民伯伯们收获蔬菜水果,等等。使新课程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发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1、对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起着对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诸方面发展变化的评估作用。评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关系到这次活动的成败,还关系到下一次活动是否能顺利地开展。评价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应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并行,应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学习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一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应用题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简单应用题 应用题教学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解答应用题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它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现就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谈几点意见。

一、把握重点,建立联系

简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归结为和、差、积、商4种,大体可以分为4组。

第一组是与加、减法含义有直接联系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应用题,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确定算法。而对于它们的变型题,如求一个加数、求被减数、减数的题目,教学中应在沟通其与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联系上下功夫,使学生正确掌握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

第二组是反映两个数与它们的相差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加、减法含义进行思考的应用题。对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来说,教学中应该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差数的正确概念、分析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的关系为重点,使学生对谁和谁比,谁多谁少,较大数能分成哪两部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与加、减法含义建立联系,确定算法。而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以及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来说,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转换思想,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第三组是与乘除法含义有直接联系的三种应用题,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联系乘、除法含义进行思考。

第四组是反映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乘、除法含义进行思考的两数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教学中应以正确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其与乘、除法含义的联系为重点。

二、适当渗透,早期孕伏

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应用题的启蒙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应用题进行适当渗透,早期孕伏。其任务是实现看图说话和看图计算,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文字应用题的过渡,并逐步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懂得应用题中条件和问题间的关系,掌握思考方法和解答步骤。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孕伏阶段,即看图说话和看图计算。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善于诱导,循序渐进,有意识地提前起步。一般可从“准备课”起就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而后,再逐步训练学生说两句话、三句话。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具体题目引导学生试着将第三句话改说成疑问句,逐步熟悉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二是准备阶段,即教学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在这个阶段,可采取如下步骤训练:(1)理解题意并了解题目中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初步孕伏应用题的结构;(2)引导学生根据加、减法含义确定算法;(3)列式计算。

三是过渡阶段,即教学有图有文字的应用题。要引导学生懂得“条件”和“问题”等术语,

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能根据条件和问题间的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确定算法,从而为文字应用题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观察实验,激发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动、好奇,其思维还带有学前儿童的特点,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因而,借助于观察实验进行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汲取知识,

1.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可充分利用“准备题”及有关例题,让学生想、摆、说,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2.加强语言表述,发展抽象思维

人们是借助语言来思维的,我们要求的语言表述,主要是指不仅要使学生将操作过程表述出来,而且还要表述出自己的思维活动,将外部动作内化为自身的智力活动,这就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必须及早培养训练。如前面提到的培养学生说一句乃至三句话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第三句话改说成疑问句等就是如此。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表述能力上下功夫。

四、强化整体,理清思路

前面谈到,简单应用题从数量关系来说大体可以分为4组,同一组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第二册的相差关系应用题包括3种情况,其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如果弄不清这一点,就会产生干扰,以至于数量关系混淆不清,分析时无从下手。可见,弄清这类应用题的异同,对于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五、注重训练,培养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为此,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训练。除了一般性的常规形式外,还可采用如下方式:

1.填条件提问题的练习;

2.一题多变的练习,如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或问题等;

3.用简缩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如求有多少朵红花就是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

4.对比练习;

5.判断性练习;

6.编题练习等。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

应用题教学范文3

能力是什么?能力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每一种活动都对人的心理过程、分析的能力、反应的速度、个性的特征提出某些要求。能力就是人的这些心理特征,符合于相应活动的要求,并且是顺利地、高质量地完成这种活动的条件。我在改革教材的基础上,对应用题的教学,突出地抓住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能力方面,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抓住数学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对教学进行改革,重视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我觉得这些能力属于一般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分学科进行的,不同学科还有不同的特殊能力。如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等。我们要使培养能力的教学改革深入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就不能停留在培养一般能力的程度,而要深入到学科,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科的能力。这是培养能力如何深入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注重抓住特殊能力――数学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小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概括能力。以掌握数学问题结构的能力为例,什么叫数学问题结构?通常人们在解答一个问题前,必须先了解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找出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这就要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条件之间的关系和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成分综合成一个整体,抓住问题中具有本质意义的那些关系,这就是抓住了数学问题的结构。能力强的学生拿到一道数学题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结构,就能把已知条件联系起来,而数学能力平常的学生遇到一类新问题时,一般说来,他们只是感知问题孤立的数学成分,并不理解这个问题。对于平常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能通过分析和综合过程把问题的各种成分联系起来。在讲两步应用题时,重点上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课”,同时进行变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变换问法,让学生扩题、缩题、拆题,看问题要条件等四个方面的训练。讲多步复杂应用题时,又进行了多步应用题的“发散思维课”及相应的各种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和训练,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了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二、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

应用题之所以难学,问题本身一般比较复杂是一个原因,但从教学法来说,更重要的是解题思路(思维过程的顺序、步骤与方法)缺乏应有的训练,使许多学生感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要把它同计算题作一比较,就清楚了。如做计算题时,学生对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和步骤,都是清清楚楚的。学生的思维过程同运算顺序是一致的。计算的每一步都在式子里反映出来。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计算得对与错一目了然。计算题通过训练学生容易掌握,而解应用题就不同了,学生要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各种数量关系,要通过分析、综合,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审题到列出式子,思维过程少则也有几步,都是用内部言语的形式进行的。这种用内部言语进行的思维过程,教师既难以知道学生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有无错误,更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根据学生智力活动的形成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言语这个特点,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下面是我的训练方法:

1.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中,哪个是直接条件。哪个是间接条件,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是什么关系。读题的过程,就是了解题意的过程。

2.画批。就是把题中的重点词、句和思维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符号(箭头、着重点、圆圈、横直线、曲线等)划出来,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关系。

3.画图。就是画线段图,用线段把题中所讲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直观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4.说理。说理就是在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说出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过程及相应的道理。

通过上述读、画、说,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就非常有利于训练、培养学生解题过程中思维的有序性和合理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解决了应用题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应用题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策略问题;应用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342-02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初中数学大纲中指出:“要学生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适应社会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基本需要。”可以说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把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应用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还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等。

二、当前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另外,很多学生遇到文字比较长的应用题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知道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我曾做过一次调查,针对所教的初一两个班的学生,入学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应用题的得分情况是这样的:

考试中遇到应用题,有信心,可以很快找到解题方法的占21%;信心不足,但会尽力去想办法解决,争取多得分的占42.1%;没有信心,根本不知道应用题该如何下手的占36.9%,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严重不足。

2、传统教学方式和旧教材的影响

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弱,与老师的教学不无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旧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而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根本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没有用,老师又不注意引导,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甚至对整个数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3、学生接受应用题训练的机会较少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应用题文字叙述长,分析起来繁琐费时,课堂效率不高,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又无法在短期内形成,在以往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重也不高,所以教学中分析探索过程往往一笔带过,更是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所以学生接受训练的机会少,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三、优化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1、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

从前面调查的结果看来,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弄清问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2、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地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新人教版”教材,已经很好地注意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合现实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其实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的引导。但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切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让人很难理清头绪,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有引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了。总之,选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简单到综合,逐步深入。

3、重视过程教学,培养“建模能力”

“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例题的教学是关键。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应用题模型有下面几个:建立方程(组)模型、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函数模型、统计型问题、建立三角模型、建立几何模型。教师可以分别进行专门练习,特别是在初三复习时,进行系统复结很有必要。

4、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觉得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数学。2.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许多人认为,学那么多数学有什么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事实上,数学的应用充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以往的教材是和生活实践是脱节的,新教材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这也是向数学应用迈出的一大步,比如规划问题就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应用。教学中重视数学的应用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和魅力,从而热爱数学。3.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直观。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4.鼓励攻克数学,使其在发现和创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数学之所以能吸引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拼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充满了成功和欢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们学习乐在其中,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5、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是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应用题的教学不容忽视。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应用题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教学;应用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44-01

一、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特点

高中数学应用题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认为高中数学应用题难教;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应用题难学、难考。甚至有的学生在高考中自动放弃应用题的考试,以便挤出相应的时间来做其他题。高中数学应用题让教师和学生都深感束手无策。

(一)、题目意思不容易读懂。首先学生的知识面窄小,对应用题的背景实践不熟悉,不了解。所以陌生的内容让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其次,应用题的题目太长,学生要在诸多文字里面找出关于数学的东西,这本身就对问题中描述的事物理解不清,从而无从下手。再次学生不会理清题目的前后联系,出现思维短路。

(二)、数量关系复杂。高中数学应用题数量关系复杂。比如:某地现有耕地10000公顷,规划10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增加22%,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10%,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1%,那么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

这里涉及到的数量关系有耕地,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口年增长率等数量关系关系。要答好题目,学生就得在诸多关系中,弄明白各种数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什么,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用,并且能根据题中的条件选择相关信息,将问题与有关信息联系起来。

(三)、按习惯套路解决不了问题。学生根据书本上的解题演示去对付新接触的陌生题目,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原因是学生往往不探究“解题”的基本原理,只根据例题步骤走“演示路线”,按照书本的习惯思路考虑问题。

二、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应用题难学、难考以至于产生恐惧心理,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生对应用题题目意思理解不到位,对应用题的背景实践不熟悉,不了解。学生难以在这很长的文字题目里面理清思路,也很吃力地从很复杂的数量关系里面分清数量关系。所以教师首先在数学教学中将应用题的题材恢复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教师要在应用题教学中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要注意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深层了解,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的活动,重点落实学生把握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能力。其次教师要着手引导学生提高数学阅读理解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加点画线的方法强调应用题里的重要内容;用划分层次,归纳大意的方法从背景材料中提炼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用去掉枝叶,抓住主干,保留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将实际问题等价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所学的知识更感兴趣。

2、创新教学素材,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教师对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于呆板。备课时不注意将教材了在心中,不讲究从整体上去驾驭教材;教学时也只是依照书本来顺利,按部就班地处理教材。没有创新地处理教材的内容,一味地做题演示,直接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摒弃以往在应用题教学上的错误举措,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寻找突破口,对教材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灵活授课。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去理解,分析问题,教他们从粗读到细分析问题,明确数学中的相关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题意存在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我们来看下面一道例题:公园要建造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安装一个花形柱子OA,O恰在水面中心,OA= 1.25米,安装在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上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径落下,且在过OA的任一平面上抛物线路径如图(1)所示.为使水流漂亮,设计成水流在到OA距离为1米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米,如果不计其他因素,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

此题的教学,教师可以从指导学生对已知条件归进行纳缩写去突破:“柱子OA垂着水面,O为水面中心,OA=1.5米;接着对题目进行适当、有效、灵活处理, 教会学生从粗读到细地理解、分析问题,明确数学中的相应关系:从顶端A喷出的水流沿抛物线落下,在距OA距离为1米处达到最大高度2.25米;问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大,水才不会流出池外?”在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学素材进行创新,运用启发式和自导式教学,从而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关系到数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多作尝试探讨,践行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 英.高中数学应用题的编制与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

应用题教学范文6

一、重视“说”的训练,应用题的教学从看图说话培养

翻开现行小学数学课本,其中有大量的彩色插图,这的确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数学应用题时,教师应先让学生看图,将学习兴趣吸引过来,待学生基本看懂图意,教师再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无论学生怎么说,老师都要认真倾听,并把学生看图说出来的话提炼成题意的条件和暗示的问题。接着,再让学生认真读题,教师要把学生说的图意即时提炼成一个应用题在黑板上写出来。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能学会自己看图自己编应用题。

例如,我在教学“大数=小数+相差数”和“小数=大数-相差数”这两个关系式时,先用多媒体出示了 “大数”和“小数”的两个图片,然后进行了这样的对比练习:

1.王小亮有36本书,王小亮比李小刚多6本,李小刚有多少本书呢?

2.李小刚有30本书,李小刚比王小亮少6本,王小亮有多少本书呢?

许多学生结合课件上的图片,马上就知道答案了。

二、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呈现鲜活的生活情境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时,虽然它整幅图颜色鲜艳,内容丰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我并没有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因为我认为,它还不是学生能亲身体验和感受到的。所以,这节课我是这样上的:

师:同学们,请起立,我们一起来上体育课!请同学们开始报数。(当时学生一听,他们的表情先是惊奇,当他们明白我的意思后顿时惊喜起来,随即他们开始报数一、二、三……

师:停!请同学们猜一猜,我班的最后一名同学应该报多少呢?

许多学生立即思考了起来,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时,我班坐在最后的那位学生也立即报出了自己的编号。

我认为:把数学中的知识和学生自己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他们很有兴趣,而且也学得高兴,真正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理念。同时也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又如,在教学六年级“倒数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在今天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先请大家进入小小影剧院,我们一起欣赏几幅图片(多媒体出示图片,当然我在这节课中同样没有直接采用书本上的例子),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几张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接着,我出示课件:一段竞赛的视频倒着播放——一个小猴子倒挂在树下玩耍——一个锻炼身体的人倒着走路。问题:这些图片中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他们的姿势都是倒立或倒着的。

师:是的,其实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中的倒立问题。(板书:倒数的认识)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归纳: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学了倒数有什么作用?倒数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认识倒数。

因此我认为,在探究之前对学生提出有趣的或带有悬念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授人以渔,指导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难点和重点是审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在审题过程中动手来“勾勾、画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边读边思考,并时常告诉学生,看到一道应用题,要反复地读,弄清已知条件和提出的主要问题,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或题目中有用的重点字词句勾画出来。我认为:学生一旦了解了题意,就等于将这道应用题做出了一半。以下是我的一节课堂教学中的实例:

多媒体出示:某单位购买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共32台,其式电脑有8台,笔记本电脑有多少台?

师:这道题目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来表示?(老师提示:将差量关系、倍数关系等在书本上勾画出来)。

师:请同学们依据分析得到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算出结果。(课堂上,教师对不会计算的学生进行单独“勾画”动作的辅导)

上一篇致童年作文

下一篇三八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