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1
高中生在高一生物学习中,普遍感到比较难学,而我们老师也认为学生生物方面基础知识欠缺太多,一问三不知。因此,我们在高一年级生物教学的起始阶段,需要带着学生温习初中一些生物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生物学习的基本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进入高中生物学习的状态,逐渐掌握生物学科学习的一些方法。因此,我们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专题“生命科学和我们”的学习时,不仅要讲授教材内容,还要对与初中相关的内容进行回顾、补充。
如初中学过的DNA处理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遗忘,我们可以展示DNA双螺旋模型,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从而让他们对高中生物学习产生兴趣。当然,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堂的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我在导入时问学生:曾经有个学生问我一个问题,他的一个朋友的父母都是双眼皮、大眼睛,而他却没有遗传父母的这个特点,同学结合所学想象,怎样回答才好呢?这一内容在初中“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已经有所涉及。如此,我们可以在复习中,引导为学生回顾旧知识,同时让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连贯记忆
生物学科也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初中阶段,不少教学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只是教师示范或让学生做一部分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有动手、动脑学习生物知识的习惯和能力。这样,他们对生物课堂学习才有热情。苏教版生物必修一基本都是细胞方面的知识,有一系列的细胞实验,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
我们在结合初中生物相关实验的基础上,可以介绍一些关于“细胞”的实验,如1665年虎克的实验等。再如让学生说说初中做过的“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这样,他们既有兴趣做实验,又能意识到实验应该注意的方面,如此,会提高实验的效果。高中生物很多知识是需要记忆的。这些知识也需要学生在对比中、实践验证中记忆。如“细胞”是初中和高中生物学习的重点,虽然初中侧重细胞的结构、高中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回忆,加深对高中学习的“细胞”的理解,提高记忆的效果。如此,也能提高高中生生物学习的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2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遵照高中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落实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面向全体学生
(3)倡导探究性学习
(4)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本学期教研室下达的任务是授完生物必修1—《遗传与进化》。我们的计划是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实现一下目标:
1、首先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学习习惯决定学生的一生。
要教给学生了解生物学特点,并掌握学习生物学的特有方法,“授之以渔”。
3、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倡探究性学习,将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努力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注重核心概念的教学。
核心概念对学生概括和运用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核心概念的教学。
本学期我校高一生物教师得到充实,由两位生物教师担任生物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压力很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我们生物备课组将加强集体备课,未经集体备课的课不上。我们平时要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究,确保准确把握教材,少走弯路。
我校现在有学生530人左右,男女比例接近1:1,有10个教学班,其中文化班8个,艺体班2个,每人5个班,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来说,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好,智力水平还可以,学生的自治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欠缺。
二、完成目标任务的具体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每周有一次大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习题(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的试题)、作业情况;
协调各班的进度;反馈上周各班学习情况、完成作业的情况;安排下周的观摩课,评课的时间、地点。
2、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班找出2名生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然后进行总结,介绍给学生,让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方,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课上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操作事项的说明,课下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学生在周六、周日去实验室做实验)。
4、自我发展:本学期除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我要通过报刊、网络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外积极参加各类教科研,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5、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
原则在学生自动报名的基础上开展活动。活动每2周开展一次,时间利用课外时间(晚上7:30—8:30),开展的内容包括:学习方法指导、重点难点突破、典型习题点评、讲座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2本学期,我担任高一710班的生物教学工作,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下教学工作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注重学科渗透,课堂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体现自己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学、善学。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业批改及时,并做好复批工作。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第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使学生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开放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胆量,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第六、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课后辅差,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的研究、实践为重点,以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特色发展为突破点,力争使学校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计划:
二、教学重点工作
(一)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骨干带好头、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成绩得到切实提高
(二)继续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教师们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备课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程为标准,教师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让现在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学工作扎实稳步的向前推进。
(三)调整教育常规要求,突出实效性。
教师教学常规本学期,将本着抓过程管理、突出实效的原则,对教学常规重点做如下要求:
1、备课:
备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备课至少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教案应具有创新意识,不生搬硬套公共教案,不照搬教参代替教案,不用往年教案代替现行教案;教案在上课前编写好。具体要求:具体要求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使用教案
(1)各种课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实验课、讲评课、作文课)都要有书面的教案。电子教案除了要有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传统教案应有的环节外,还应根据需要增加具有课件、资料库、友情链接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新环节。
(2)要求重教法、学法指导的设计。针对本班学生具体情况,教案要有自己个性化的改进或创新。
(3)备课要有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
(4)每节课要有知识、能力、德育目标、重点、难点、学具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例题、练习、归纳、板书设计等)、小结、作业分类设计等。
(5)要有单元教学后记或反思。
2、听课:
(1)听课记录重在体现评课意见,包括他人评价和自己的评价;
(2)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2节。
3、作业:
日常作业要求教师本着分类(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2—3类)、适量、有布置就要有批改的原则,批改要规范,要求有等级、鼓励性评价、日期,等等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4一、本学期教材内容分析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几部分。具体内容分析:
1、生命的物质基础,介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这些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本部分内容中,糖类、蛋白质和核酸是重点内容,教学中要重点突出。由于学生缺乏有机化学的知识,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要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规范化的实验操作。
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部分在整个生物知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本部分内容是以细胞为主线,其中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是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生物的新陈代谢部分是在学习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中,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ATP和酶、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与化学知识相互渗透,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光合作用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析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进而探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在呼吸作用教学时,让学生重点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弄清呼吸作用的条件、场所、过程、产物,以及呼吸作用的两种类型的比较。结合生产实践,了解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细胞的增殖部分主要讲述细胞增殖的方式和过程。
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在了解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之后,进一步认识细胞这一生命系统的产生、发展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征是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因为本部分内容大都微观而抽象,教学设计应注重训练和学法指导。同时,要切实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部分。是生物个体发育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其中细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特征及细胞癌变的原因等内容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科内知识的`联系。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学细胞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
2、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准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三、教学对策
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学习新课标的有关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髓实质,明确新课标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课标的教学方向,使得学科教学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
从宏观上把握生物教学内容,了解章节内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了。从微观上细心揣摩章节内容。将章节内容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大背景下考虑,使教学内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节内容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2、严格执行“教学五认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备课,认真上课,精心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准确地考查评定。
生物科学是非常人文的一门学科,自己要认真研究高一学生的心理状况,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学生的情况,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学上真正的主动。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学习、探讨性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要使教学更富有人文色彩。
4、加强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精心安排实验,想方设法开足开全教材中的实验,使学生学会生物学实验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在教学上,注意向同老教师取经学习,多听课,细心领悟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高一生物老师工作计划5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进行,在开课之前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选择的实验、每个实验要用到的相关仪器、实验材料、药品,哪些需要提前购买或准备、需要多少课时、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完成、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之间何时交流、怎么评价实验效果等。为确保计划的可行性,这些难度较高的实验,教师最好提前进行预实验把握时间。
二、深入研究教材
各个课题中,课题背景阐明了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基础知识介绍了基本方法与原理,研究思路提示学生从哪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实验设计提供了试验流程示意图和参考资料,操作提示则从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由于这部分内容为新加内容,教师在进行每个自查报告网课题的研究时,有必要自己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甚至进行预实验。然后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提供的资料,明确知识背景,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掌握生物技术,形成实践能力。
三、观看视频、录像,用“讲授—演示”法进行教学
“讲授—演示”给了我们很好的策略,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录像、动画,甚至可以亲自在课堂上做实验演示给同学们看。这样学生也有收获,配合讲授,学生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框架。
四、建立实验活动小组
本模块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然后搜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为落实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三维目标,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按照三人或五人一组进行分组。这样既在活动中实现智慧共享,提供创新精神的土壤,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激励,还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学生社区、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从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社区和家庭的课程资源。比如到制作果酱的车间去参观,豆瓣酱的制作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有些疑难问题可以在网络中查找答案,可以寻求有经验的人的帮助。在具体的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加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六、设计好教学评价体系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3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如何在教学中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在生物课堂强化主体参与,实施有效教学,推行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理念的引领、方法的引领,千万不能教条式地运用。该模式的基本过程是:自主学习――课前检测――/1、组合作――师生交流――总结提升――当堂检测――布置作业。以下就这几个过程在高中生物课堂减负增效的具体做法作一些探究。
1 自主学习
1.1 确定自主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的确定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江苏省教学要求、江苏省考试说明和教材,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确定的能够通过学生自学解决的基础性内容。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节为例(高一年级第一周教学内容见表1),设计如下。
1.2 实施自主学习
第一:问题准备,教师给学生提供系列化基础性。的、简单易懂的问题,引领、帮助学生去预习、自学。
第二:布置任务,教师在课前布置给学生,供学生在课前完成。
第三:督促完成,教师利用课前检测督促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第四:问题解决,因为自主学习的问题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简单的问题,如果学生有自主不能解决的问题,检测后教师要给学生组内互相解决的时间,不过时间不要太久。
1.3 自主学习的作用
对于这些基础性的简单的问题,传统教学直接由教师来“讲”,学生主动权和自主权没有得到重视,而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一些基础性的、学生自己看书就能掌握的内容,明确要求由学生自行解决,不需教师去讲。对于这个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预设问题、关注生成问题、督促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 课前检测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有两次检测,第一次检测是课前检测;第二次是课堂检测,是在课首5 min内的进行的一次检测。
以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为例的课前检测示例。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______种,其中大量元素主要有______等,微量元素主要有______等。
课前检测目的有两点:一是检测学生目主学习的效果;--是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是了解学生知识背景的重要手段。
3 小组合作
3.1 分组的原因
分组学习既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又能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还能发现学生生成的问题,并进而解决所有的问题。正处青春期的学生,上课最容易分神、走神,如果用分组形式来学习,通过学生近距离的交互式影响,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3.2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科学分组:将班级学生按成绩、表现、个性特征等进行分类,然后将他们均衡分配到各组,尽可能地减少组别间的差异,以保证各组都能完成学习任务。(2)预设问题:这里的问题不同于自主学习的问题,是通过小组合作努力才能完成的问题,对问题的系统性、批判性、深刻性、思维性的要求更高。(3)是问题发现与指导。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学习中的个性问题,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记录在案,在下一步“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解决。
4 师生互动
4.1 内容的确定
此内容还是以问题形式为主,往往以例题、变式题和习题的形式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科思想性要求更高,是目标任务的整体体现,是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融合。
4.2 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进一步解决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其次进一步解决小组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再次,例题讲解与变式训练。第一步是例题讲解;第二步是教师变式,学生做,学生讲;第三步是学生变式,相互做,互相讲。智力水平较低的学生要求会做题,中等水平的要求会变题,水平高的要求会讲题和出题;同时,针对教师认为有必要提出来研讨的问题,由教师适当穿插其中解决。
5 总结提升
总结提升是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过程方法以及能力进行的总结,并提升到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和学科理念的高度,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知识技能、巧妙的方法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我校学生多来自主城区,大多数具备与“酶”有关的生活体验,经过初中学习,他们具备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剂”、“新陈代谢”等基础知识。本节知识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与细胞代谢之间的重要承接,是学生理解细胞代谢概念的开始,是进一步了解酶的特性的基础,是日后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重要代谢过程的前提,是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等难点的关键突破点,也是展开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酶的研究与应用”的铺垫。通过总结提升,学生培养了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6 课堂检测
当堂检测是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第二次检测。以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为例:
关于细胞和无机自然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有的元素,无机自然界中一定有
B 无机自然界中有的元素,细胞中一定有
C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D C、H、N i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不足1%
其检测的目的有两点:第一,通过检测,适度传递课堂上的学习压力,让学生重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通过检测,测量本节课课堂教学质量,以供教师参考。
7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
(1)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班级学生间的差异得到重视,学生个体得到尊重,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机会:发展空间。
(2)关注到所有问题,不管是预设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生成的问题,都能被关注,都有解决的途径。
(3)适用所有的课型,因为此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模式,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都有不同的模式,模式是一个“范式”而不是“定式”。
(4)第四,构建的是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和学在课堂教学中交互表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选择“教”,选择“学”。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启发问题生成,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人格培养。
8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基本要求
8.1 落实三大理念――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体验意识
落实三大理念就是重视三种教学法的运用,即问题教学法、参与教学法和体验教学法。
8.2 重视三大核心环节――课堂检测、小组合作和师生研讨
检测是测量、发现和提效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是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的重要途径;师生互动是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释疑解难,保证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发挥环节。
8.3 关注两个重要过程――自主学习和总结提升
自主学习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整体质量;总结提升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学科思想和方法。
8.4 一个落脚点――教学案
教学案是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文本载体。教学案基本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内容(根据市教研室下发的课时数、教学计划、要求确定);②小组学习内容(启发性的探究式问题、也可是试题等);③师生互动学习内容(I教师讲授内容确定,视教学内容实际要求可安排在课首;Ⅱ新的启发性问题;Ⅲ试题等);④总结提升(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⑤作业布置。
有了教学案,教和学才有落脚点。对教师来说,从某种角度上讲是规范其教学行为,规范教学过程,减少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对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有了重要依据,明确方向,明白过程,清晰思路。
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自己解决,要相信自己;学会了合作学习,只有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才更深刻、更有效;学会了与他人分享,体验学习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质疑反思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注重从高一学生抓起,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良好习惯。
一、明确高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
二零一零年,我校曾对在校1196名高一学生进行过一次关于生物学习习惯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9%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58%的学生学习习惯缺乏,主要表现(详见表1)。
表1 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从而确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确定高一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听讲的习惯;归纳整理的习惯。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关系到高二的小高考、高三的高考的成绩,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注重培养画图分析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表述生物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情景。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我在教学别注重模型图,将生物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如: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问他们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
A.1 B.1/2 C.1/4 D.1/8
这一题就需画遗传系谱图解题,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画分析图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实验探究习惯的教学策略
学生能否学好生物,关键在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形成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我的教学策略是尽量指导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探索、总结生物规律。具体地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在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中,有条件的必须要求学生先做实验,教师要尽量创造实验条件或参与指导学生实验,让实验作答。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在糖类和蛋白质的鉴定操作中,让学生切身体会NaOH和CuSO4的加入先后顺序及出现的现象的异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让他们找出间、前、中、后、末期的图,感受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注重培养质疑反思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我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二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变式训练。如:在做题目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种类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有学生提出问题,基因型YyRr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的种类( )
A.1种 B.2种 C. 3种 D.4种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筋、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4.注重培养归纳总结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每上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不是自己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如:讲完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时归纳比较表格二中的内容。
表二 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在注重章节小结归纳的同时,还应注重滚雪球似地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习结束时要能拿出一张知识结构简图,简图中要能有机地补充完美的“枝叶”。
高中学习只是学生求学旅途中的一小段,如果我们刻意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高中学习中就会学得轻松、主动,不仅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能使其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5
微课程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以主题、实验、任务等形式开展)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微课程追求的是满足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可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兴趣和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集中有效时间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学习生物科学史对高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
苏教版必修3教科书中第二章第四节“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中关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教材展示了科学史上的4个实验,依次推进,层层深入地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隐含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设计实验时所要控制的“单因子变量”问题。该部分内容在整个必修课本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很好的载体。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充分理解实验的设计目的、准确分析实验现象、合理推导实验结论,这也为继续探索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好素材,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好素材。
与传统生物学教学相比,以微课程的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学能更直观地展示实验内容,也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高中生物课堂引入微课程教学模式,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 教学片段
2.1 教学片段一
学生课前自学达尔文实验,理解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的关系。
达尔文的实验起源于对植物向光生长的研究,学生对向光性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知道这一现象”的层次;另外,学生也没有认真实际地观察过胚芽鞘,对相关实验涉及到的材料如琼脂、云母片等的作用不太了解。所以,对达尔文的经典实验的学习,采取课前自学微课程的学习模式,学生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达尔文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实验过程。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评价学生的自学结果。
师:在达尔文的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材料是什么?
生:金丝雀草的胚芽鞘。
师:达尔文是如何解释向光性这一现象的?
生:单侧光照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并向下运输到伸长区,由于这种影响在背光一侧分布得多,背光一侧生长就快于向光一侧,所以会向光弯曲。
师:从达尔文的实验中,大家看出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外因和内因是什么?
生:外因是单侧光照,内因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影响”。
师: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在哪里?你可以用什么更直观的方法证明吗?
生:在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学生介绍实验方案:用记号笔在胚芽鞘上标记,然后观察胚芽鞘各部分区域生长距离的变化,来判断胚芽鞘生长部位。
教师肯定该生的思考,再进行补充,完善该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师:达尔文有没有真正解释向光性的原因呢?达尔文提出的“影响”是尖端本身还是某种物质呢?如何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传到下部,但它为什么会弯曲生长?
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詹森和拜尔的实验,主要以问题串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2-39实验和图2-40实验,帮助学生理清物质(多、少)与生长(快、慢)的关系,理顺“尖端放置位置下部物质多少下部生长快慢”的逻辑关系。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结论:在黑暗中进行是为了消除光照对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伸长区分布的干扰。结果说明“影响”在尖端下段分布不均造成弯曲生长。
2.2 教学片段二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证明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并引起胚芽鞘的生长。
师:詹森和拜尔的实验解决了达尔文实验中的哪些假设?
生:两个实验说明了达尔文提出的“影响”是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并且这种物质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师:如何确定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并引起胚芽鞘的生长?请大家设计证明尖端确实可以a生某种影响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的物质的方案。
教师提示:如何选择实验材料?用什么做“载体”?如何得知载体上是否有这种化学物质?画出你的草图与同学进行讨论。
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解释设计方案。
生:这个实验中的不同之处是琼脂有没有和胚芽鞘尖端接触。没有与胚芽鞘尖端接触的琼脂没有使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生长,而与胚芽鞘尖端接触的琼脂使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生长。这说明引起胚芽鞘生长的物质来自于胚芽鞘尖端。通过B组的实验,可以排除琼脂对胚芽鞘生长无影响
师:除了这位同学的设计以外,其他同学也有不同的设计,那你们的方案是否还存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呢?请大家跟随我一同观看一下当年温特所做的两组实验的视频,然后依据温特实验对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正。
学生利用IPAD,观看温特的经典实验过程,自我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师: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请利用温特的实验结论解释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原因。并与达尔文的解释、詹森和拜尔实验的解释相比较,谈谈你的感受。
生:该设计能排除琼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确保实验中只有“某物质的有无”为单一变量,充分说明了的确是胚芽鞘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
生:第二组实验又充分说明了单侧光导致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从而使胚芽鞘弯曲生长。
以上过程没有让学生直接学习温特实验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并进行自我评价,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同时,学生能更熟练地分析复杂问题。
3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让学生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模拟科学发现过程的教学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使其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学生根据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设计相关的实验,从而逐步培养掌握实验设计和观察的方法以及创新能力。
3.1 微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萨尔曼・可汗发现,通常学习中有“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这个“间隙”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掌握新内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问题是不同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但是传统教学只注重要学生快速向前,而不管他们面临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这样会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并不断叠加困难,形成“学困生”。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具备“向光性”的生活体验,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必修2初步学习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探究方法。在学习能力上,高二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强而抽象理解思维能力弱,个体间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语言组织能力弱,学习过程易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同时每个经典实验的设计都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和多年心血,学生在40 min内真正理解实验设计,体会实验严谨性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于微课程的形式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在家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定学习进度,根据需要暂停、倒退、重复和快进观看教学视频,有助于更好地内化知识。如果忘记了较长时间之前学习的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直至掌握。教师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问题,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2 微课程有利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并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本节课中经典实验较多,为了充分让学生领会科学家的实验意图和科学方法,特别是达尔文的实验,所以对这部分内容以微课程的形式为载体,让学生反复观看实验的方法与分析来理解达尔文的实验精华。当学生初步获得实验设计的能力之后,教师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詹森和拜尔实验、温特实验的设计思路,学会控制变量,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其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在新的情境中设计出新的实验方案。
微课程教学的介入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划分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课前阶段,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自主学习检测单,开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配套资源――微视频。而此阶段的学习时师生不在同一时空,学生是完全自主学习的主体,他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和其他W习资源,以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而在课堂教学阶段,师生处在同一时空,学生接受检测,开展探究,以完成展示学习作业――引入新实验分析――质疑和阐释――总结反思的一体化学习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作为课堂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问题引导者、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本节课以微课程应用创新了以往科学史的教学方式,形成了导学一体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升了学习绩效。
3.3 微课程与其他教学策略综合应用丰富了教学策略的内涵
本节课中,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承担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变量、探究过程演示的不同功能。而对于高中生物课堂而言,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以外,还要通过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及重要概念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以及在生物实验的实际操作中提高观察、动手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的达成并不能只靠微课程一种模式来实现还要通过讲述归纳、绘制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方式来实现。本节课最后,教师利用画板图的形式在白板上边画边导出向光性原理,理清本节课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植物激素调节的核心概念。因此,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的选择,微课程只有和其他教学策略进行综合,才能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另外,受限于教师制作微视频的水平、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能力、学生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等,要充分发挥微课程的作用,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明.支加式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中的教学问题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6(5):34-36.
[2] 黄璐璐.基于不同功能的微课设计――以“生长素的发现”一课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16(9):52-53.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策略 高一生物学习
学困生的转化是现代教育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几乎每一科目都有学困生存在。由于各种原因,生物学困生的出现也是必然的。部分学生表现为对学习生物兴趣不浓,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差。为了做好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我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搜索和整理之后,走进生物学困生,和学困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这就使得学困生敞开心扉,将他们的困惑告诉我。同时结合课堂观察、家庭访谈、学习行为记录等对高一生物学困生的成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学困原因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并针对性提出了转化对策及思考。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一生物学习产生学困的类型比较多,但综合来讲,我认为可以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首先是初高中教材的编写方式及教学要求的变化,初中生物教学更加侧重于生物基础知识的普及,大部分为概念教学。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科思维习惯、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而当学生进入高一时,生物学科更加重视理论及抽象思维,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显然有所加深,而且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比如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光合作用的教学中都出现了数学中的有关计算。其次,在初中生物学科很多学生把它当做一门“副科”在学,而当进入高一后,还没有转换这种思维,因而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部分学生生物成绩下降。最后,有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不高,教师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等外界因素也进一步导致学困。
内部因素首先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进心不强,缺乏对生物知识的兴趣等主观因素都会导致学生自身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是中考过后许多学生整个暑假都处于精神松懈状态,初中的知识点遗忘严重,进入高一后难以收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困。
二、问题的具体表现
1.畏难情绪严重类
这部分学生生物基础较差,这也是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把自己定义为缺乏生物细胞,妄自菲薄。尤其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一时要深入学习细胞内的微观世界,当学到各种大分子和细胞结构时,大部分的细胞器,各种结构,各种功能,更被他们混为一谈,加之知识点的繁多与枯燥性,这部分微观世界的学习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较高,一些学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表现出难以接受的态度。
2.动力不足类
这类学生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由于家庭要求低,学习环境不良,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导致学习态度、学习意志等明显低于“能力不足型”的学生,没有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价值定位,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因学习动力不足而导致自我消极,能学但不想学。
3.能力不足类
这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勤奋刻苦,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课程的预习、学习、总结等。
4.整体困难类
这类学生的思维能力偏低,个人能力和个性发展明显低于其他学生,也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在低年级阶段持续性地学习困难,知识漏洞太多。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造成自卑心理,导致缺乏自信,自甘人后,自暴自弃,丧失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同样的后果,即学困。在了解了这些学生学困的原因之后,又该如何采取对应的措施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提高成绩,重拾信心呢?
1.针对畏难情绪严重的学困生
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帮助,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获得成就感的喜悦,从而让其重拾信心。
走近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帮助可以唤起他们的一时的学习热情,但有时候,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到收获不大,他们可能又会泄气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意志力薄弱,很难克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这时老师要及时鼓励他们,强调“学贵有恒”。要学好生物,就必须不懈努力,有了一定的量变之后才能产生质变。为了使他们有稳定的学习兴趣,老师平时的“奖励”是很重要的,即使考试分数提高一分也不要忘了表扬,即使平时作业做对了一道题也要加以肯定。
莎士比亚曾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确实,学生的自信一旦被唤醒,就会产生驱使积极行动的内动力。
2.针对动力不足的学困生
动力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困生中,独生子女往往占多数。由于某些家长对子女或多或少的溺爱,对子女的要求过低,造成学生的思想松懈,自我要求低下,对成绩的提高不抱太大希望,这也是学习无动力的重要原因。对动力不足学生的转化,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通过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从而为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并通过感恩教育课程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付出,这样就有可能激励起学困生学习的斗志,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其次是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鼓舞学生的斗志,用爱心去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比如在学生感冒时为他买药,带他上医院求医等。通过关心学生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和期待,从而意识到学习不仅是自己的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责任,进而引导其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与他们长远的人生规划形成联系,让学生的学习变消极为积极。
最后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特色,学生专长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比如有些这一类群的学困生爱好书画,就布置一主题与细胞相关的手抄报设计作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特长与生物学习相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学生对生物的关注,主动去收集材料,整合材料,产生对生物的兴趣。
3.针对能力不足的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思维相对迟钝,学习不得法,但是他们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且意志坚强,虚心求教。所以可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当然还可以组织学生一帮一,优生带动学困生,给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说到学习方法,对于这部分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莫过于引领他们发现每一章节的重点,再给他们补充讲解难点知识,逐一突破。所谓勤能补拙,给这一类群的学生开小灶,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真心地敬爱老师,从而爱上你的课。
4.针对整体困难型的学困生
这一类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所以首先要理顺造成学生学困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帮助学生尽可能地解决影响他们学习的外部因素。首先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其次,这些学生学习被动,不知自己该学什么,因而教师应给他们提出较为明确的目标。在课堂上,在学生训练或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隙中走到这些学生中去看看他们阅读情况,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让他们感觉到每堂课老师都在特别地关心他们。在临考前也要给予这部分学生特别的鼓励,帮助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出努力。
总之,对于这部分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一定不能放弃。课内外都要给予这部分学生特别的关心与关注,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同时入手,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畏惧情绪与叛逆心理,从而实现转化的目的。
四、对高一生物学困生转化的思考
学困生转化的实现不仅要注重课堂内生物教学方式,更要巧妙地利用生物实验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课外还要用爱心来感化学困生,帮助学生排除万难,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虚心地接受教导,化感激为学习的动力。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会出现多次反复,此时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生物学困生学会并努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从高一就喜欢上生物学,让他们学会自己建立起相关的知识联系,学会突破难点,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杜静海.高中生物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的探索[J].广西:广西出版杂志社,2012:14.
[2]邵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转化外语学困生[J].教学与管理,2004(3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