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7分钟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四、课后反思重建:
最新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卿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 :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 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作者工作单位:杨建凡,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紫微小学。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 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 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
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
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1.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2.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3.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4.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5.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 6.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2
摘 要:小学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教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各科实际的教学情况着手,依据实际问题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对实际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就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没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情趣,促使小W数学教学有效开展。
关键词:教育游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外,对于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学生教育问题逐步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教学内容展开思考外,还要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教学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并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参与到学习探讨中来。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讨内容,可以依据计算机技术将教学过程中枯燥的书本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内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乐于接受图文并茂的数学知识,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引进教学游戏的教育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一、对教育游戏的认识
就目前发展来看,大多数教师对于教育游戏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实际教学模式看,教育游戏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将苦涩的书本知识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知识内容,同时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教育游戏形式的教学,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的探讨与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学习观,让学生在极具学习价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学习。
二、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设计中的价值
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加入,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游戏的开展能让学生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赛,或者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方式,对实际的书本知识展开有效的比赛或合作探讨,无论是哪种学习方式,都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于实际教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教学中,可以利用教育游戏设置相应的故事场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来一争高低,为了得知故事的发展及赢得胜利,学生会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认真负责的算数比赛,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参与教育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良好的掌握,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让学生树立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例如,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光凭一己之力难以取得胜利,会采用和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这样不仅能让每位学生发挥自身特有的长处,还能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3.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育游戏,能够改善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教学过程中展开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创造富有乐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环境中参与学习。
三、如何有效利用教育游戏
1.制定有效的游戏任务
教师开展教育游戏,需要在课前针对所要讲述的课堂知识制定合适的教育任务。首先要明确课堂知识内容的特性,针对其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游戏,确定合适的游戏任务。教师只有制定出有效的游戏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结束后获得充分的教育知识内容,加深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丰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2.合理地安排教育游戏时间
教师在开展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教育游戏的有效性。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长,会让学生忘记学习的根本目的,在学习中收不回心。教育游戏开展的时间过短,提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起到利用教育游戏吸引学生的目的,既浪费课堂时间又没有达到游戏开展的目的。
3.教师恰当把握游戏尺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3
1强化学生学情的分析是依据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设计的其他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
1.1学生的知识度。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认识新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加强对学生知识背景进行细致分析,包括对学生已掌握的有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还要对不利于新知识获得的旧知识的分析,这就是学生的知识度。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度,设计富有情趣和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
1.2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关注的是“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启迪和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关注、分析学生已具有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教学设计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对接。另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内容。
1.3学生的数学素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在于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也不在于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关注他们能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应用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优化教学内容是基本要求
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创新利用,以分散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2.1设计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对目标的不同理解会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课堂教学。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在设计中要做到重“知识”,也要重“技能”;重“过程”,也要重“方法”;还要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2组织好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种依据,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一个静止的知识库,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前教者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呈现顺序,即先出现什么,再出现什么。要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设计相应的练习时,要加强练习题的针对性、有层次性,真正达到知识的形成、巩固与应用的目的。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可打破章节顺序,进行有选择的、科学的再创造、再加工,合理优化教材结构。
3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是关键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教师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这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三刃剑。
3.1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恰当地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2自主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探究性学习应成为课堂教学实施创新学习的重点。对于教材中那些后继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来就应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创设有效的探索氛围,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索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要勇于创新,不断创设行之有效的探索氛围。事实证明,经常创设不同的探索氛围,引导探究,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种因素的多边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对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设计合作交流活动,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他人帮助时,主要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处,在知识易混淆处。在概念、公式、规律的探索与归纳的过程中,而且要对合作交流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以预测与估计,为它们预设好通道。
4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是着力点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任何新知的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程序来实现。教学程序应体现所教知识的特点,并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显然,教学程序应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程序,可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4.1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4.2开放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单调、生硬的一面。组织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50
教学设计是由目标设计、新课程下的教学策略、教学的有效性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所以,要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围绕以下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对学生的课堂发展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并最终决定和支配学生发展方向和程度。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所需要实现的学生行为变化。这种行为变化以教学完成时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为标志。目标的具体界定则应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因此,目标设计应以目标分析为前提,即教师从既定的终点目标出发追问自己,若要达到终点目标,学生必须具备哪些构成能力。
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时,不能过多追求过程的华丽,追求一节课的完美无缺,事实上,课堂教学本来就具有延续性,教师不仅要考虑本节课的成败,更需要考虑本节课的外延,考虑本节课所蕴含的潜能,也就是对整本教材,甚至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的整体把握,从而使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得以体现。
另外,教学目标的定位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程强调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是统一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数学教学多方面的价值。为此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如《长方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 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②对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 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目标落实的针对性强,可以避免教学过程的游离。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小猫吃鱼》时,制定教学目标:①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感知数学计算与生活的联系。②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这两条目标,教师创设“小猫吃鱼”的教学情况,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先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猫吃鱼”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完成了目标②,任务故事讲完了,根据每幅图,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数学问题,重点问题落在“盘子里有3条鱼,小猫吃了3条还剩几条?”学生知道算式3-3=0,接着教师又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写得数是“0”的算式,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减法问题,使得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时间能力,学生不仅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了减法的含义,更切实地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
2.1 重视知识衔接
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数学课的教学设计中,一定不能忽视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并与新知识衔接,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十以内加法开始到多位数笔算加法; 由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到用乘法计算; 由小数乘法到分数乘法; 由分数乘法到百分数乘法。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2.2 重视“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进行教学设计
数学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为此,必须要在新旧知识衔接点上进行教学设计,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以实现新旧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这一知识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自主探究:
①验证二(1)一共多少人。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用口算5+2=7,30+7=37没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5根+2根=7根,30根+7根=37根。笔者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是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②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名学生?
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两个班的总人数,用加法计算。
师:怎么列式?指名列式,自主探索。
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③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这样一来,既很好地复习了学生口算的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竖式加减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对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要在认真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妥善处理。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内容, 活动的设计意图, 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的时间分配等。其中活动内容是核心, 活动设计意图是导向, 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关键。活动组织实施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例如在设计小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时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研究4支铅笔放进了笔筒的现象。
①示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有哪些不同的放法?你们又能从这些方法中发现什么 有趣的现象?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放法和发现填写在记录卡上。
③小组汇报交流。
④小结: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
⑤师:怎样才能很快地找出这个至少数2?
⑥引导学生用假设来想:假设先在每个笔筒里各放1支,这时还剩下1支,这剩下的1支无论放在哪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里会出现2支,也就是说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4÷3=1……1 1+1=2
⑦那照这样的思路:
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怎样放?
把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情况怎样?
100支放进99个笔筒呢?
问:发现了什么规律?――只要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第二步:研究铅笔数比笔筒数不是多1的现象。
①学生自己提问:还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
②学生自主探究:
如果铅笔数比笔筒数不是多1,而是多2、3……,情况怎样?
如果平均分成后余下的枝数不是1,而是2、3……,情况怎样?
③汇报交流。
④发现求至少数的规律。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⑤总结抽屉原理。
把多于kn个的物体放进n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放(k+1)个物体。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存在着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地思考,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愉快且顺利。
3 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5
1设计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数学问题
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例如我教“10以内数的组成”,情境设计如下:
师:你们到集市买过菜吗?
生:“买过”或者“没买过”。
师:你们爱吃鱼吗? 生:爱!
师:为什么呢?因为鱼含有丰富的钙、铁、蛋白质等营养元素,这些对同学们长身体身体很有好处。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有关鱼的“游戏”好不好?(好)请同学们看黑板,老师让大家来数一数黑板上的鱼(出示7条鱼的教具),谁来数一数黑板上有多少条鱼?
生:(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7条。
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你是怎样数的吗?请同桌同学相互讨论写出你们的算式,看谁写得最多、最快。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算法。
生:我把它看成3条鱼加上4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3+4=7
生:我把它看成2条鱼加上5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2+5=7
生:我把它看成1条鱼加上6条鱼等于7条鱼,列式为:1+6=7
……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我做到了:①在教学中既根据生活的实际,又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情境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情境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数“7”的合成,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②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合作)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如果能用多媒体展示小朋友参与到菜市场购买鱼的情景,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会更生动些。
2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拓展迁移思维
教师提出有趣、合理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提高学生的拓展迁移运用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加法”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出示“苹果”教具,问学生:你们都吃过苹果吗?
生:吃过。
师:如果你妈妈买回的苹果只有一个了,而你又想要把苹果与你的爸爸和妈妈分享,你会怎样分呢?
生:小组思考后汇报,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师: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几?(四分之一),如果你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都让给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
师:出示条件:有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四块,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4,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4,
师: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几分之几?
生:小明与爸爸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剩下几分之几还没有吃?
……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然后按照学生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其教学特点是:
2.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2.4给学生设计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5设计问题情境的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中自主合作轻松地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范文6
【论文摘 要】古代行军讲究粮草先行,意思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教师上课前也要做好充份的准备。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要真正地用好教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思考:
(1)为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都有用,哪些需要补充,哪些可以删除或改变。
(2)教材提供的教学顺序是否需要重新组合。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只有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才能使教学内容更易于教师教学,学生更易于自主探索。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的。但是这场景时问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刚刚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问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史富有时代特色。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学目标足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数学教学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全面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的目标, 以及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在一节课结束后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使哪些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①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种=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②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 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③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问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当教学目标确立后,教师就需要考虑如何来达到目标,有效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成了达到目标的最好途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作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首选形式。
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和小组内的 学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牛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 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足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同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牛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以,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 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爿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牛“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①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②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③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④跨过l2点的的情况(例:从8到2)。⑤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⑥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付自如。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动脑筋、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