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仙踪主要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野仙踪主要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野仙踪主要内容

绿野仙踪主要内容范文1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整本书阅读

一 整本书阅读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规定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语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样大的阅读量,意味着小学中年级学生就应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

二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根据以上课标的要求,我想:要提高中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课外读物整本书的阅读至关重要。

1.发展语言。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

2.锻炼思维。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单是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而且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学生能通过与他人观点的比照,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提升境界。

前面提到,学生在接受语言,发展语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慧,获得人生的经验,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能够以古鉴今,能够推己及人。也就是说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潜移默化的。

三 整本书的选择

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可是在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中,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呢?

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二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三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这是选择整本书的总体原则。

四 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我上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种课型。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书后的“主题读书课”或称为“讨论交流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

开展班级共读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

如:《绿野仙踪》这本书作者鲍姆本人的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在阅读之前我给孩子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孩子们都很想看这本书。利用精美的插图。

优秀的童书,它的插图也是非常棒的,《夏洛的网》一书的插图水平相当高。我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对重点情节的讲述,使学生深陷其中。你看这一张使小女孩弗恩抢夺爸爸手中斧子的画面,画面有很强的冲击力,小女孩使出全身的力气通过她飘飞的小辫,裙裾以及倾斜的身体动作和紧紧握着斧柄的双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一张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带入故事的情境中,这个女孩是谁,这个男人又是谁,女孩为什么要争夺男人的斧子?他们纷纷猜测,孩子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

这样的导入,不仅揭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最好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在导读课上。

第二阶段:“推进课”

中年级的推进课,可以大声朗读故事,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为各个章节设计的问题,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与熟悉,有的则是促进学生对故事中隐含的主题的逐步思考。

如读《长袜子皮皮》时,教师提供几个阅读要点:A皮皮是经典的儿童形象,每个皮皮的故事每个都很精彩,每个故事中的皮皮融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皮皮。B书中另外两个人物杜米和阿尼卡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他们和皮皮不同,他们的心理代表了一般的孩子的心理,阅读时你会则怎样看待他们?C皮皮爱说谎,在阅读书籍时,留心看看皮皮的谎言,想一想,皮皮说谎时怎么想的?

在共读的推进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负责把书发给他们就完了。推进课可能是一次,两次,也可能是多次,有时候是几分钟,关于某一个话题的交流,有时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完全根据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此外我还指导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做简单的读书笔记;制作书签、读书小报;设计读书卡;写读后感等。开展精彩片段诵读、书签设计征集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第三阶段:讨论交流课。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长袜子皮皮》阅读书籍后我组织学生讨论:A、你觉得皮皮可爱吗?能画出皮皮的样子吗?请小朋友根据书中的描述,画一幅皮皮的画像。B、你相信树洞里会长出汽水吗?皮皮总会给杜米和阿尼卡一些惊喜,你喜欢这样的惊喜吗?C、你一定有过出游的经历,你的经历和皮皮谁的更有趣?D、皮皮真能干,会自己烤饼干,会为自己准备生日宴会,什么事情都会自己做,你行吗?E、有一次,皮皮把鲨鱼扔到了海里,莫莫问皮皮:“你为什么哭?”皮皮回答:“我哭,是因为那条饿得要命的小鲨鱼没有了早饭。”看到一句话时,你会有什么感受?书中还有什么句子会给你带来这种感受?

读书后的讨论交流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阅读学习单这种形式进行。

绿野仙踪主要内容范文2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技巧;基本原则

电影融合了戏剧、文学和摄影,是一种集视觉和听觉于一体的媒体艺术。一部电影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创造票房成绩记录,片名起了至关重要的“导视”作用。由于英文电影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时必须要从多方面因素考虑,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遵循相关的理论原则,才能实现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商业效益。

一、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技巧

为了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电影片名翻译在忠于原片名的文化主旨的同时,还必须言简意赅且总摄全片内容。因此,片名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必须灵活多变,才能使译名音形意俱佳。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

1.直译

翻译时根据源语、目标语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这就是直译,也是我国传统翻译界认可的最佳译法。此译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片名风格,传递源语文化,有时甚至连结构和语序都照搬原片名,如: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与魔法石》、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The Princess Diaries《公主日记》等。另外,一些片名尽管由于译入语的特点,在词序、结构上稍微有所改变,但由于总体一致性,仍可看作直译,如: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ont《西线无战事》等。然而,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直译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有时也会使译名冗长晦涩,让对源语文化缺乏了解的观众难以理解。如:When The Bough Breaks《断手血案》若直译为《当树枝折断的时候》就显得冗长平庸、难以理解。

2.意译

由于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精髓,译者需要根据原片名的大意和译语的语言习惯,对其进行一定的延伸与修饰,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这种翻译方法称为意译。如,Madison County Bridge若是直译就是《麦迪逊县的桥》,显得平淡无奇,很难吸引观众,而意译为《廊桥遗梦》就能引起观众的无限遐想,获得点石成金的效果。又如电影Up意译为《飞屋环游记》,既体现了影片的主要内容,也能引起观众观影的欲望。另外,有些奇怪的英文片名会让观众不明就里。如:The Bourne Identity直译就是《伯恩的身份》,但意译为《谍影重重》,观众便立刻明白了影片的主题所在。成功的意译片名有很多,如将Home Alone译为《小鬼当家》、将The Rock译为《勇闯夺命岛》等。

3.音译

英文电影的片名很多为人名、地名等特殊名词,在不致引起译入语文化的曲解时,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翻译,这种方法称之为音译。如将Casablanca译为《卡萨布兰卡》、将Titanic译为《泰坦尼克号》、将King Kong译为《金刚》、将Troy译为《特洛伊》等等。但是音译的片名可能会让观众感觉晦涩难懂,这是电影产业的商业化发展所不允许的,因而音译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不高。

4.补译、减译与创译

西方观众能一目了然的片名,中国人却不这么认为。因此,有时为了实现文化价值的平等,电影片名翻译需要用改变词序、增词或减词的方法来翻译片名以求得更好的效果。在直译或意译的基础上,通过增词或减词以使片名符合译语观众的审美需求与语言习惯的翻译方法称之为补译或减译。这种方法翻译出的片名一般朗朗上口、结构对称。例如将Blood and Sand增译为《碧血黄沙》,将The Independence day增译为《《独立日烽火》,将She is So Lovely减译为《可人儿》,将In the Heat of the Night减译为《炎夜》等。创译是一种新颖的翻译方法,翻译时不拘泥于原片名的固有形式,根据影片的内涵可进行创造性演绎,使译名向译语观众的审美心理倾斜。一些创译的片名虽然是“面目全非”,不过仔细揣摩却可以体会出译者的良苦用心。此类译名典型的有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Thelma & Louise《末路狂花》、Top Gun《壮志凌云》等。

二、英文电影片名翻译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商业价值原则

电影集文化性和商业性于一体,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是其最终目的。而片名往往承担着促销的大任,经济效益常在于片名对观众的吸引程度,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票房收入的高低。译者要充分掌握译语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才能创造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片名,激发观众观看的欲望。如,Cleopatra片名取自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克里奥派特拉七世的名字,如果片名就译为《克里奥派特拉》,很多人可能就不会观看了,毕竟大多数观众对于埃及的历史知之甚少。而译为《埃及艳后》,观众的好奇心就被吸引了,有效地保证了影片的经济效益。再如Sister Act译为《修女也疯狂》,票房就不用发愁了,因为修女一向给人端庄古板的感觉,将她们和疯狂联系起来,观众已然对影片的喜剧风格了然于心。

2.文化价值原则

英文电影的片名翻译不单纯是语言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英汉两种文化交流的社会现象。在片名翻译中体现着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交流,是电影片名翻译的重要任务。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因此文化价值的实现首先表现在充分理解、准确传递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避免出现误译这一方面。如,First Blood是个英语习语,意为“首战告捷”,但一直被误译为《第一滴血》;美国电影Tomb Raider如果按字面翻译就是“盗墓者”;挖坟掘墓与中国的传统道德相违背,一向被视为一种十恶不赦的行为,在中文中巧妙地译为《古墓丽影》,既与电影的原意相符,同时也巧妙地通过了内地的审查,还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3.信息价值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片名虽然客观上要求简练、整洁,但在翻译时仍要尽力实现信息价值的等值。即,忠实传递与原片内容相关的信息,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片内容的统一。例如,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的The Third Man起初译为《第三者》,结果被中国观众误以为是婚姻,其实“the Third Man”指的是片中车祸事件的第三个目击证人,现在该片根据剧情转译为《黑狱亡魂》,在影片内容信息的传递上就准确多了。

4.审美价值原则

实现审美价值首先要讲求炼字,选词时应力求音意俱美,达意传神,要求译者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美学内容,以艺术家的匠心对待原片,进行新的艺术创造,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传达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如:“The Wizard of Oz”、“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The Fugitive”分别译为《绿野仙踪》、《浮生若梦》和《亡命天涯》,译名言简意赅,铿锵动听,富于表现力,既符合汉语四字成语的语言习惯,又显示了一定的音韵之美。

以上四种原则是电影片名翻译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是说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电影片名的翻译其实是一种广告翻译,是一种因实际经济利益需要而故意加进原本没有的意义的一种传达方法。它有别于文学翻译的依作者原意进行,需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达到与电影主题、风格的完美统一,同时还必须照顾到电影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尽管电影片名翻译可以做适当的变动,但还是应该遵循相关的翻译技巧和翻译原则,而不应该为了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一味地去放弃一切原则迎合观众。

参考文献:

[1] 杨清宇.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J].电影评介,2009,(1):67-68.

[2] 姜欣颖.试析英文电影片名的基本特点及翻译策略[J].电影评介,2009,(13):60-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