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采购风险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1
1.物资招标制度的执行度不高
国家电网公司有自己的物资招标管理规定,其对电力工程项目中要用的各种物资采购权限都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基建项目物资50万元以上设备,其他运维及装置性材料20万以上的,应该报省网及国网公司公开招标,而一些价格不足该标准的设备一般都是由当地的电力部门自行采购。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很多地方单位对本该由国家电网组织竞标的大宗项目进行拆分,从而以获得自行采购的权限。但是地方电力企业由于监督管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往往容易出现谈判不规范、弄虚作假等现象。有明确的物资采购招标制度,但是得不到严格的执行,规章制度成了一纸空文,这对电力物资的采购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2.供应商管理不规范
在目前的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中缺乏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很少有电力单位会对供应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也很少有固定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是电力物资采购时的价格难以得到优惠,所用物资的品牌五花八门,电力建设中用到的相关设备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规范,不仅有利于保障所购物资的质量,还能降低相关设备的维护难度,有利于和供应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3.采购竞争性谈判机制运作不完善
供应商的选择是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理论上说参与采购竞争的供应商是越多越好的,按照相关的规定,电力物资的采购竞标也是至少要三个以上的供应商参与的。但是在实际竞标过程中,由于技术壁垒、地方保护等种种原因,不足三家供应商到场参与竞标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围标、串标等事情。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现行的采购竞争性谈判机制是急需完善的。
4.物资采购管理机制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当前很多电力企业的物资采购从询价到初步确定物资采购供应商和价格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其缺乏足够的信息透明度,不利于社会舆论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进行物资采购时,一般均由电力企业自行选择向那些供应商询价,并自行组织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议,以确定供应商和价格,这也使得外部的监督很难参与到其中,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价格角度来说,目前的电力企业也没有建立一套适应市场价格变换的价格标准体系,而是主要是根据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最终的定价,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电力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风险
1.意外风险
意外风险指的是在物资的采购过程中,由于突发的自然灾害、灾难、设备故障、通讯故障、运输问题经济政策变化、价格波动等一些不可预测因素所导致的影响。
2.市场风险
市场的变化是充满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的,正是由于市场充满着各种未知因素和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在采购初期的设定的目标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所谓的市场风险。
3.供应商风险
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就算是政府也只能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都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这也使得很多与物资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难以发挥作用,企业更是难以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监督。供应商不规范的额行为给物资采购的质量、价格和合同欺诈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
4.技术风险
当今社会技术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度,容易使企业在早期采购的产品未到其使用时就被市场淘汰,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创新探析
1.实现规章制度的创新,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
目前的电力企业中管理松散、纪律不严、浪费严重的现象十分常见,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物资管理机制。当出现问题时,很多责任都无法细分到个人,也就是没有人为这些问题担责。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和设备材料的招标方法是电力企业强化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只有不断完善物资采购工作的工作标准,让员工的工作有据可依,才能使物资采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保障。只有建立完善了物资采购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才能提高物资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物资采购过程的监督管理
电力物资采购管理仅靠电力企业的内部监督是行不通的,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很难保证采购人员不会留有私心。只有将物资采购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开,让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更加容易参与到监督的过程中来,才能让采购人员不敢为所欲为,才能让相关的标准更好的被执行。
(三)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着信息化改造,电力企业也应该积极的响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在电力物资的采购管理中,电力企业要主动引入各种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要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管理机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涵盖物资采购管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信息化的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物资采购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保障所采购物资的质量,优化物资采购工作的工作流程,降低物资采购的工作成本。
2.引入全新的物资采购模式
在以往的物资采购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由采购人员自行决定的,买哪家的东西,最终价格的确定往往都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很多电力企业的招标也都是临时性招标,都是针对特定的大型项目临时组织招标。这些方式无法全过程竞价采购,没有价格原则,无法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引入全新的采购模式,将物资竞价和物资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交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两个部门相互独立,等级平行,可以进行互相监督。
3.采用计算机网络竞价的采购方式
计算机网络竞价作为电力物资采购中的一种新兴的竞价方式,其不需要买卖双方进行见面,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人为的随意性,实现竞价采购的常规化,降低竞价采购的成本。采用网络竞价的方式还能有效网络监督的作用,以使产品质量得到更有效的保证。计算机网络竞价所具有的多种优势,使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结语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2
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国外学者杰弗里•胡克认为,企业偿付债务能力的减弱以及企业融资经营能力的下降都是因为受到企业并购过程当中产生财务风险的影响,企业为了并购而进行融资的负债数额和被并购企业的债务数额状况等是衡量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程度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国内学者也定义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定义,杜攀认为,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企业自然会有一定的资金需求,正是这个需求所引发的融资风险和资本结构风险是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组成部分。黄进勇认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融资,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确定的。此外,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也会因为选择何种形式的融资方法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屠巧平在研究企业借款筹集资金的并购过程中分析其产生的风险正是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张应杰认为,在并购活动中企业的融通资本和资本构成可能会发生变化,而由此引起的财务风险和财务困境正是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关红宇与王庆彤认为,企业的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在通过借款资金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权的时候,由此产生企业的负债率增加和资本结构的失衡进而出现现金支付的困境。可见,对于企业的并购行为,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融资活动,二者协同影响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状态。企业在筹资融资的过程中因为偿付债权的风险或是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致使并购中的财务决策失误,正是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终来源。
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
企业的并购活动既是一项管理活动,也是一个繁杂的工程。因为在进行企业重组并购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许多具体的流程工作,比如目标企业的选择、对企业价值的评估、筹措资金和并购整合等环节,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而这些风险又会一直存在于企业并购的过程当中。所以,在企业并购活动的过程当中,应该仔细剖析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而才能更加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本文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有如下方面:
2.1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当中,因为企业之间的信息可能不够公开透明,导致无法准确的获取对方信息,无法做到确切的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而可能导致并购方的估价风险,风险的程度取决于并购企业所收集到信息的正确性,而信息的质量好坏又由以下因素所决定:目标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透明;企业的并购活动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目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未来预测等。
2.2融资风险
为了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企业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在企业筹资、融资的过程中可能会借助内部或外部的资金渠道进行筹集资金,在这个融资的过程中由于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就会引起融资结构的风险。一旦融资结构出现失衡必然会导致后续的财务风险发生,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为了保证并购活动的成功,必须在较短的时期内筹措到充足的资金并且让企业的资金结构保持平衡。3.3流动性风险企业在并购的活动中必然会占用到企业的流动资产,比如现金之类的资产流出企业,所以企业资产的流动比率也会随之降低。流动比率是关于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之间比率,是用来权衡企业短时间内偿还债务能力的一种指标。如果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使用大批量的自有现金作为支付方式势必会引起自身资产流动性的降低;如果采用举借外债进行并购,而目标企业的负债率又很高,再加之并购方自身的长期负债比率过高,导致的结果必然会减弱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风险。3.4财务整合风险企业并购活动结束后,并购方为了取得企业的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必然会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各个环节的整合,以使得融为一体。财务部门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并购后进行整合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财务方面能否得到有效整合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并购双方的整合期间可能由于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设置的矛盾,导致并购业务的损失;在企业并购中,并购企业如果发生财务错误或对财务行为进行不当监控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3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相关对策
3.1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在并购的过程中存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无法互相了解的情况,这也是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所以,在并购前应当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企业状况进行详细的审查和评估,继而才能有效的合理预测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合理估价。此外,为了应对目标企业为掩蔽危机而故意人为的信息不对称,并购方应采用市场调查分析的方法或是聘请专业人员对被并购方的战略、人力资源和财务进行全面的详尽审查,从而合理的确定和选择评估参数。
3.2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合理安排资金支付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可以有多种融资的方式途径,在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对融资风险的控制和防范,遵从融资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并购企业在确定选择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活动前,一定要合理的预算并购资金的需求量,制定筹集资金的计划,然后确定采用何种筹资方式,最后合理安排资金的支付方式。因为不同的支付方式对财务风险或融资风险的作用也各不一样,每一种资金支付的方式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只不过这种风险是眼前可见的还是未来潜在的。所以,并购企业可以把自身的流动性资源和股权结构的情况与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结合起来,将股票支付和现金支付等方式设计为不同的组合,并对支付形式的组合进行优化完善,分散和消除支付形式存在的现在或潜在的风险,降低并购融资成本。这种综合形式的并购出资,可以根据各种融资工具的结构、期限和价格避免单一方式的缺点,防止并购方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从而达到并购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并购融资风险的防范方面,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资金支付方式,提高企业的并购效益。
3.3创建流动性资产组合,降低流动性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当中,无论是采用单一的支付方式还是混合的支付方式,其中必定会有大批的现金支出,库存现金属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的减少必然会降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因此对企业营运资金的加强管理则显的非常重要。为了减少并购的风险,企业应该对流动性资产进行有效的组合,合理衡量评估企业的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从而做到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的下降程度有一定的控制。
3.4财务整合风险的防范,优化财务协同效应
对于通过并购形成的新企业,由于企业间之前环境、人员和制度的不同,会导致财务工作上的脱节困境,只有通过有效的财务整合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使并购双方的财务整合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使得并购战略得以实现和并购的实际效果得以准确反映。在财务整合的具体方面,其基本内容主要有:财务目标的整合,将企业的目标定位在企业价值最大化并购后,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整合,实现一体化管理;会计人员的整合,使两边员工增强协作以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财务制度的整合,通过统一的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使企业向着制度目标合理的发展。此外,在企业并购后,也应对企业文化和财务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使员工在共同的企业文化环境下共享财务信息,最终实现并购企业双方获得财务协同效应以及双赢发展。
4结论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财务可持续增长并购风险资本决策现金流
一、财务可持续增长相关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RobertC.Higgims教授将公司可持续增长率定义为”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情况下公司销售可能增长的最大比率”。根据前述可持续增长的含义,我们不妨作如下具体假设:
(1)公司资产随销售成正比例增
(2)净利润与销售额之比是一个常数
(3)公司股利政策既定
(4)资本结构既定
(5)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股数不变
那么,可持续增长率(SGR)=(不发行新股条件下)股东权益增长率=留存收益瑚初股东权益=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一留存收益)z(留存收益瑚末股东权益)l一留存收益/期末股东权益)=[(净利/期末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率H1一(净利/期末股东权益)×留存收益率]:
[(P×A×T)XRJ-q1一(pxAxT)×R]=ROExI(1一ROExR)
其中:P销售净利率;A资产周转率;T期末权益乘数;R留存收益率;ROE=PxAxT权益净利率上式清晰反映出可持续增长率与公司经营效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政策(留存收益、权益乘数)之间的依存关系可持续增长是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增长。企业自身积聚资金的能力成为支持可持续增长的”原动力”。从可持续增长模型和理论可知,影响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是经营效率,其动力来自于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和现金流量,财务政策的选择对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取决于经营效率
二、基于财务增长理论的并购风险分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从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角度来看,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投资效应风险
资本投资效应的风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本投资成本风险,主要指并购成本,其中并购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对目标企业的估价问题;二是并购后并购企业的经营效率问题。
1.并购估价风险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从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水分较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并购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的判断难于做到非常准确。并购估价过高,势必造成并购企业经营收益降低,使企业增长缺乏权益基础,将影响到企业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能力。对策为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之上的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
2.经营效率的风险
并购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是并购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它要求对并购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测算,确定企业的资本成本和潜在的内含报酬率,运用各种资本预算标准对并购项目进行评价以确定最优投资方案,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的成长能力,是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驱动因素。
而并购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协同效应和没有协同效应两种情况:(1)不存在协同效应。如果并购公司的增长速度大于目标公司的增长速度,则并购除了满足规模的扩张以外,刺激目标公司潜在的增长能力成为并购的主要动因,如果并购公司的增长速度小于目标公司的增长速度,则并购的主要动因可解释为并购公司的规模扩张和效率扩张并举的意图。(2)存在并购协同效应。此时,并购除了能立即引发规模的增长以外,还因为协同效应带来资本的有效流动和资源合理配置,从根本上支持企业可持续增长能力,由于节约成本、资产重组和减少交易费用、提高规模效应等,企业额外产生一块收益,只要市场环境稳定,这块收益将按照可持续增长的原理以复利增值的规律支持企业的增长,亦即提高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水平。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如果采用混合收购(换股加现金)的企业还要支付现金,他们首先应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由于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可能引起资产周转率下降,同时影响到盈利能力,从前述可持续增长模型不难看出这些不利影响将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的提高。对策为创建流动性资产组合,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降低流动性风险。
(三)现金流量的风险
并购的现金流量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现金流量的充裕与否也是企业实现财务可持续增长的现实保证。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尽管资本结构作为一种财务政策是影响财务可持续增长的次要因素,但是,在并购提高经营效率的基础上,合理的资本结构将有利于利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三、本文结论
(一)并购的财务风险从根本上是并购后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能力变化的风险,从财务可持续增长的角度分析具体包括:并购资本投资效应的风险,并购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和并购现金流量的风险。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4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为了适应建设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EPC总承包模式的确立已是必然,和传统承包模式相比,EPC总承包模式将更多的管理职能移交给总承包商,即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均在总承包商的管理范围内,减少了非专业化管理,实现对各个工程目标的有效控制。但是,管理范围的扩大意味着总承包商管理风险的增多,这就要求总承包商在风险管理中必须要做好强有力预防和过硬的专业技术。
2、EPC模式及其特点
2.1、EPC模式
EPC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承包商以和业主签订的合同为前提条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由总承包完成对本工程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筑和安装工程施工、设备和材料采购、技术服务、调试和试验后的“交钥匙”承包模式。由于总承包商在此合同条件下,实际上对整个工程的进度、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工程造价等全面负责,大大增加了总承包商的风险。
2.2、EPC模式的特点
EPC总承包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工程建设中,EPC总承包模式主张“交钥匙”承包,工程完工后只需要将性能验收完成的工程交给业主,业主就可以投入使用;二是EPC总承包模式中业主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支付工程款后仅需要在工程完工后进行检验查收即可;三是总承包商在设计和施工(包括设备)两方面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总承包商只负责设计模块,施工模块则选择其他的设备供应商和施工分包商来完成,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签订合同,分包商的全部工作是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另一种是总承包商有自己的施工队伍,设计和施工均由自身完成;四是EPC总承包模式都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业主一旦签订了EPC合同就不能与其他单位再签订项目施工合同。五是与传统模式相比,EPC合同偏向于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六是在EPC模式的招投标方面,EPC总承包模式的招标属于功能招标,即招标时可能没有一张图纸(尚未开始施工图设计或准确工作量),这时的招标工作必须要有本工程的功能描述书(技术规范书)和相关要求及条件说明。
3、EPC风险识别分析
3.1、风险定义
风险是指由于一些不能确定的因素或可能发生的事件导致产生不良后果,使得最终产物和目标不能达到一致。在项目建设风险中,有些风险造成的损失是直接的,比如工期延误、工程费用或造价的提高;也有些是间接的,如工程质量、设备缺陷等,这些风险是在项目完工后一段时间内才逐渐显露出来的,无论是直接或间接风险,都将会对项目的经营目标构成影响。
3.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对抵御风险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工程的目标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针对风险识别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信息反映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针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风险因素都要考虑周全,风险识别需要采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信息,但在识别过程中不能信口开河,要有文字性依据。
2、风险识别方式和角度的多样化。在进行风险识别作业时,不能局限于一种操作模式,要做到各个方法优良使用,针对不同的业务人员要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同时风险识别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不同的项目参与方和不同施工阶段综合进行。
3、针对风险识别,还有相对应的识别方法,一般主要采用定性识别的方法,这其中包括核查表法、工作分解结构、情景分析法等等。这类方法简单快捷,在风险识别中是最常用的分析工作,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定量的识别方法,比如有因子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等。
4、EPC风险应对措施
4.1、在EPC总承包模式投标风险上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做到针对业主提供的目标作出讨论,从业主招标文件中挖掘出核心,根据这一核心指标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最大程度上还原业主的设计想法,这也就提高了中标率,并且降低了方案的修改次数,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其次需要采用风险分析的科学步骤,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任针对本部门复杂的环节提出实际的可能性风险,随后经营经理将各部门的风险总结概括出来,并将项目管理其他方面需要考虑的风险加入,整理出报价经理风险备忘录,最后移交给管理部门审查。最后,为了确保在投标报价时不出差错,总承包商必然需要有一套完成的报价工作程序,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报价成功率。
4.2、EPC项目设计方面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是在设计过程中,总承包商需要协调设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对施工图纸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既满足业主要求,又符合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二是降低合同风险,承包商的设计和合同上的要求要最大程度上相符,减少设计变更和设计修改的产生,以免引起工期延误和成本风险的出现;三是在组织的接口和技术接口应当制定对应的设计接口管理程序,需要通过管理部门的核查无误后才能实施,例如施工图下发前的图纸会审工作;四是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完成设计接口管理,确保设计的质量,满足各方面要求。
4.3、在采购方面的风险应对措施
总承包商拟招标采购的设备或材料中,应在招标文件中对设备材料的质量、规格、参数、性能指标等提出明确要求,在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供应商在设备和材料到达施工现场后,相关部门要认真清点验收。在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要及时与施工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合理制订设备采购、到货计划;在采购过程中要对采购设备或材料的质量严格审查(主要设备要派驻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监造和设备催交等工作)。此外,采购人员不能从中获取不当利益,企业应加大对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最大程度上减少设备或材料质量风险的出现。
4.4、施工过程的风险应对措施
若总承包商将合同中的施工工作移交给分包商完成,就需要加强对分包商的施工质量控制和进度监督,分包商的工程质量和建设工期最终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同时针对分包商的反索赔工作也要做到预先安排,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掌握全面的工程资料和档案,完善签字审批流程,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总承包商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将各个部门需要承担的工作义务分配到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分派专业人员进行监督,过程中出现的施工情况和施工问题要及时上报和反馈;为避免工程出现风险后措手不及的状态,总承包商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收集索赔工作需要的证据。虽然EPC合同中规定了风险大都是由总承包商承担,但一旦发生不可预见事件或者是由于业主自身原因而导致的损失,可以向业主单位提出索赔。
4.5、项目完工后的风险应对措施
在项目完工试运行阶段,需要邀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检查验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该完工项目存在的质量缺陷和隐患,并针对验收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在试运行阶段,总承包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合同中要求的参数和技术指标做出比较,对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索赔计划,将工程档案进行储存。
4.6、风险转移
为了最大程度上缩小工程风险给总承包商带来的损失,需要将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担。一是通过让分包商来分担建设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可以尽量转移自身承担的风险责任,明确双方责任的划分;二是将风险移交给担保公司,一旦发生风险,由担保公司承担部分费用。
5、结语
EPC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但是有利也有弊,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会增加总承包商的相关风险。因此,总承包商如想获得更快更有力的发展,必然要在风险管理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确保自身的风险预测、抵御和处理能力优良,最大程度上减少自身的损失,并且树立良好的业界口碑,为后续发展铺垫坚实基础。高收益高风险的EPC总承包模式,即是一项挑战也是一项创新,不断完善总承包商的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使风险管理部门发挥强有力的作用,是当前总承包企业的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1]胡义仁.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07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5
关键词:EPC总承包风险风险管理
2014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美、俄、法、日、韩等核电大国纷纷瞄准国际市场,把核电出口作为国家战略,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已经把核电“走出去”升格为国家战略,将核电“走出去”作为中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是当前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的核电出口都采用这样的方式。EPC是英文Engineering 、Procurement 和Construction 的缩写。即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核电工程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项目周期长、投资巨大等特点,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核电工程项目的大部分风险实际上是由总承包商承担的。这就需要核电总承包商不断探索和分析EPC总承包模式下所面临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核电出口EPC模式的特点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特点如下:
①较其他模式合同总价更接近于固定总价合同,通常不容许工期进行调整延期,合同金额较大,承建周期长,技术复杂。业主将管理风险转移给总承包商。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由总承包商负责协调管理。
②承包商报价通常高于DBB(Design-Bid-Build)模式报价,总承包商可以获得更多的获益机会,但同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
③EPC模式交易成本低,对于业主而言大量工程交易成本转嫁给了总承包商。
二、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模式面临的风险分析
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特点决定总承包商需要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按照核电出口项目的进展时序,从项目的策划到移交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风险特点分析如下:
1.项目策划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目标国国情,国家信贷评级情况;②电力行业前景,行业竞争环境情况;③厂址及周边情况;④投资回报率情况。
2.项目投标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信息来源渠道和政府落实项目情况;②当地人情况;③工程所在国劳务和施工机具以及材料价格情况;④决策风险、竞争对手情况。
3.合同签署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合同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标准;②汇率;③合同的违约赔偿;④合同的保证期;⑤总承包商的总则上限;⑥合同中规定的不可抗力;
4.工程设计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技术质量标准;②一级进度计划;③工程概算;④设计接口资料。
5.设备采购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采购分包划分;②招评标;③供应商资质;④设备制造。
6.施工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土建施工;②安装施工;③大件运输;④物资管理。
7.调试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启动调试和调试许可;②核安全;③失效及腐蚀;
(4)人员及环境。
8.移交阶段所涉及的风险
①隔离移交;②维修移交;③临时运行移交。
三、核电出口EPC总承包风险管理措施
对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核电工程来说,总目标是确定的,即按时建成技术满足合同要求、成本符合预算、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核电厂,并交付业主进行电站运行。针对核电出口项目EPC总承包的风险特点,可以通过加强以下风险管理措施,达到上述目标。
1.加强项目开发阶段风险评估
核电出口项目开发阶段,应重点对项目所在国环境、市场、融资、技术、厂址的选择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进行风险分析与评估。通过调研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级,确定项目风险的承受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和风险控制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2.加强合同风险的管理
合同规定是日后双方解决争议、提供索赔依据的最高准则。
在合同签订阶段应组织商务和专业人员查找相应文件中的缺陷,有疑义的方面要求业主给予书面澄清,或在报价中予以考虑,从而规避风险。
合同风险的管理重点包括以下等几方面:
合同工作范围条款。核电EPC总承包工程范围要求的技术性强,必须明确工程范围,注意承包商的责任范围与业主的责任范围。
合同价款。①注意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以及承包商和业主对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分担办法。(2)合同中要明确规定总承包商的违约金支付上限。(3)注意合同价款的调整办法以及支付方式。
合同涉及的法律条款和争议解决条款。①明确合同中所涉及的法律和标准的基准时间,对于合同执行期间出现涉及合同执行的法律和标准的更新,在合同中应明确调整合同价格和进度的方法。(2)总承包商与业主之间争议通常采用仲裁的方式,在合同中应规定仲裁遵守的章程以及仲裁地点、语言和费用支付等。
合同保险条款。海外核电工程项目通过购买保险方法从而进行风险转移[4],其中包括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第三者责任险、货运保险、工程延误险、雇主责任保险、核物质损失保险和核第三者责任保险。总承包商应与业主合理划分保险购买责任。
不可抗力条款。EPC总承包合同中应明确对不可抗力的定义及后果对合同执行的影响补偿,特别是对工程进度的延长要求以及责任免除的要求。
3.加强设计、采购等阶段风险管理
工程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风险[2]包括设计产品(核电站机组文件图纸)以及设计管理的风险。核电站设计文件要确定项目的目标,技术和质量要求、以及进度里程碑和工程概算。加强设计质量、进度和设计接口的管理。
设备采购阶段。设备采购主要包括设备采购、施工采购和服务采购。其中设备采购和施工采购尤为重要。采购物项的质量,是核电厂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交货进度是工程总进度的关键,价格是核电工程总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EPC总承包商应在采购招评标、供应商资质以及设备管理等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设备质量。
项目建设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可分为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施工前的施工准备是风险控制的重点。做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尤为关键。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定施工,加强对不符合项的管理。
调试阶段。核电机组调试阶段风险管理目标是防范核安全和工业安全风险,控制重点是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授权上岗,消防、边界、设备事故风险等。
移交阶段风险。移交风险是工程人员和生产人员交叉作业的阶段,关键控制点包括接口、职责划分,设备保养,设备事故风险,核安全责任等进行控制,风险控制的重点是移交的组织管理和遗留项处理。
4.加强对分包商以及内部的协调和管理
对分包商的管理。①对于设计分包商,首先要编制各类设计和质保管理程序,规范各分包商的工作;其次要在组织上和人力配备上加强控制和管理力度;更重要的是对分包商设计成果的质量和进度加强管理,主要包括重要的设计方案确定、进度计划和设计接换的跟踪检查、设计质量审查、任务完成工作统计等,充分利用进度和质量管理工具,对设计分包商进行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②对现场施工分包商,设置现场施工管理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加强现场与设计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加快对现场问题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此外还应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与设计部门之间的沟通会。
对设计与采购的协调和管理。加强设计及采购之间配合管理。设计分包商提出设备采购要求和设备技术规格书,由采购部门负责招标采购,并督促设备厂家提供设备资料作为设计的输入条件。其中供货商的设备资料对于设计进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固化和提交将直接导致设计文件缺少上游条件而无法完成。这是设计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设计与采购之间密切合作、积极配合,这对于本项目的进展和质量至关重要。
5.加强规划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核电工程的进度管理是分级管理、层层细化。对于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进度,各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做到工作逐层细化,将具体工作逐级落实以确保实施;另一方面还要科学合理安排各方面接口关系,互相配合和协调。在进度计划明确后,各部门应加强跟踪管理,尤其要加强事前预警和控制,争取及时发现风险和问题并及时解决,减少其对进度的影响和压力。
6.以可靠和安全为原则谨慎对待技术改进
对于设计改进尤其是重大改进,必须严格强调质保流程管理,从改进方案确定、实施、设计审查和技术把关等各阶段加强管理,保证改进的影响分析到位、改进的实施到位、改进的审查和把关到位,以确保技术改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设计改进的管理中应以保守谨慎的原则为基础。
展阶段的不同有侧重地配备人力,并形成相应激励机制。
7.强开发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项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有风险指标管理、评估管理、应对措施管理、日常风险管理及知识库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公司及部门历年风险指标的查询,年度风险评估和专项评估,日常风险指标、数据、风险事件的简报和查询等,做出相应应对所持,形成风险预警机制,为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决策依据。
建立风险经验反馈信息平台。风险管理经验反馈是指对风险管理经验和教训进行有效管理、吸取和利用的过程。需要及时对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全面记录和保存,加以管理和保护,形成相应的知识库。
四、结语
本文对核电出口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EPC总承包模式下的核电出口,从总承包商到各分包商,都应强化风险意识,尤其要加强风险识别和预警。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完善的、多方位的风险管理。从而提高出口核电项目抵抗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是核电“走出去”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羽佳.浅谈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 .[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
[2]李建民,陈志芳.EPC总承包模式下的分包商项目管理.[会议论文].2007年全国工业建设行业工程项目管理论坛
[3]孟宪海,赵启.EPC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的风险分担与应对[J].国际经济合作,2004(12)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我国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对新经济给予税收支持,以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1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实施税费改革,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现行财政收入体制中,规范性政府收入与非规范性政府收入同时并存。据统计,我国非规范性政府收入与规范性政府收入的比例约为3∶2.按照这一比例推算,我国1999年非规范性政府收入约为17000亿元,这一巨大的数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冲击税基,减少财政收入,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收费收入缺乏约束,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应及时清理整顿各部门、各级政府名目繁多的基金和预算外收费项目,统一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纳入税收管理,归入现行税种或重新设计税种。
增加政府对科研开发的投入。目前,我国R&D费用严重不足,迫切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力度。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需从两方面着手:增加预算内投入。在财政预算上,打破基数法,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增加预算内投入;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在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的条件下,使预算内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超过GNP增长速度;合理利用预算外资金。把财政部门管理的小型技改贷款、文教卫行政周转金、工交商贸企业周转金、支农周转金等各项周转金,向科技开发倾斜,保证技术改造资金需要。
建立政府补贴基金。美、英、法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均建立了政府补贴基金,其用途主要有两个:对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无偿补助,分担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对风险投资企业亏损提供亏损补贴。在这里,政府补贴不是指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而是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补贴,以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应从财政支出中单独划出一项政府补贴基金,专门用于风险投资补助,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国家采购政策。利用国内市场,扶持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美、英、法等国惯用的做法。其原因在于政府公共采购规模是巨大的,其需求量足以刺激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开发。为了保护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政府采购的名单和办法。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国家采购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制度化、经常化的政策。同时,还需要规定对违反国家采购政策责任人的处罚条例。
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制度创新
国外企业界认为,R&D经费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5%以上才有竞争力。鉴于我国企业投入R&D经费比例较小,并呈下降趋势,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有关财税政策,
鼓励企业论文关键词:财政收支体系;财税制度;税收体系;网络贸易税收
论文摘要:我国应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对新经济给予税收支持,以适应和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
1完善财政收支体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实施税费改革,增加财政收入。在我国现行财政收入体制中,规范性政府收入与非规范性政府收入同时并存。据统计,我国非规范性政府收入与规范性政府收入的比例约为3∶2.按照这一比例推算,我国1999年非规范性政府收入约为17000亿元,这一巨大的数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冲击税基,减少财政收入,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收费收入缺乏约束,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和蔓延,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我国政府应及时清理整顿各部门、各级政府名目繁多的基金和预算外收费项目,统一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将具有税收性质的基金和收费纳入税收管理,归入现行税种或重新设计税种。
增加政府对科研开发的投入。目前,我国R&D费用严重不足,迫切需要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力度。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需从两方面着手:增加预算内投入。在财政预算上,打破基数法,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增加预算内投入;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把节约的资金用于科技开发,在不影响国家正常运转的条件下,使预算内科技投入增长速度超过GNP增长速度;合理利用预算外资金。把财政部门管理的小型技改贷款、文教卫行政周转金、工交商贸企业周转金、支农周转金等各项周转金,向科技开发倾斜,保证技术改造资金需要。
建立政府补贴基金。美、英、法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均建立了政府补贴基金,其用途主要有两个:对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无偿补助,分担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风险;对风险投资企业亏损提供亏损补贴。在这里,政府补贴不是指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而是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补贴,以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应从财政支出中单独划出一项政府补贴基金,专门用于风险投资补助,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建立国家采购政策。利用国内市场,扶持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是美、英、法等国惯用的做法。其原因在于政府公共采购规模是巨大的,其需求量足以刺激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技术开发。为了保护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政府采购的名单和办法。目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把国家采购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制度化、经常化的政策。同时,还需要规定对违反国家采购政策责任人的处罚条例。
2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制度创新
国外企业界认为,R&D经费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5%以上才有竞争力。鉴于我国企业投入R&D经费比例较小,并呈下降趋势,我国政府应积极制定有关财税政策,鼓励企业放、遗弃污染物或制造其他社会公害的企业和个人列为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在税率设计上,根据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及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度来确定差别税率。如果排放量不易确定,则按照企业的产量或者某种关键生产要素的消耗量来确定。在设计税率时要体现效率与公平,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对排污水平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企业可实施环保退税。在税收征管上,由中央和地方共享,提高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同时保证中央政府对全国环保治理的需要。(2)扩大现有资源税的征税范围。我国现行资源税仅对矿产品和盐类资源课税,征税范围过窄,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的现实极不相称。可将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林业保护管理费、林地补偿费等并入资源税,扩大资源税的征税范围。(3)在税收优惠上向环保型的企业倾斜,特别是要对生产环境保护产品的环保工业及提供环境保护技术服务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5制定网络贸易税收政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电子商务在全球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有企业或迟或早终究会主动融入或被动卷入其中,我国政府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站在战略的高度,引导企业将目光投向电子商务。我们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对网上交易实行零税率,通过一系列的网络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向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并适时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税收政策,保护和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免将来处于被动调整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刘华.《关于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财税政策研究》(载《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3期).
[2]王冰.《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载《经济问题》1999年第5期).
[3]文英.《发展知识经济的税收政策思考》(载《财金贸易》1999年第4期).
[4]梅阳.《知识经济的挑战及税收政策的选择》(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