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园林毕业设计

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文1

关键词:园林技术;毕业环节;教学改革;就业

近几年来,由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毕业环节教学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毕业成果质量,使实践技能得不到锻炼,减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环节教学与就业的脱节。为了全面落实国务院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办学方针和本院提出的“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必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深化毕业环节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职业岗位需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切实提高毕业环节教学质量。

一、毕业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毕业教学成果形式单一,拼凑抄袭现象日益严重。以往园林技术专业毕业教学环节成果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有毕业论文和设计作品两类。毕业论文由于高职学生写作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拼凑抄袭现象严重,有许多学生整段甚至是整篇抄袭他人的文章,抄袭之风盛行。其次是文章内容空洞,有部分学生文章浮于表面,没有以真实的案例为依托展开分析,或者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使整篇论文缺乏说服力。其三是文章结构不合理,逻辑混乱。上述情况的存在不仅使大量的毕业论文质量低劣,而且也背离了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毕业教学环节与就业在时间上存在矛盾。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园林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六学期,但从了解设计任务到着手进行设计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收集、分析设计资料,花费一些时间,无形中就压缩了园林设计的总时间。此外,许多学生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忙于找工作或者忙于实习,分散了他们的精力,毕业设计的实际教学时间难以保证,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偏低,效果不理想。

3.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实际经验相对欠缺。本院园林技术专业招生规模在近几年有较大增加,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欠缺。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以及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还存在缺口,导致了能够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师资的缺乏。此外,由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工作繁重,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有些教师因长期身处学校教学环境之中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实际工程经验相对欠缺,对相关的实际技术把握不足。

4.师生交流不畅,管理缺乏有效监控。由于专业的特点,目前大部分学生采取分散的自主实习模式,学生的实习地点分布于全省甚至全国范围。而教师由于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经常走访实习单位,仅通过电话或QQ联系,给师生交流造成一定的障碍,使大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处于无人监控的状态之下,常常无法达到预先制定的毕业环节教学目标。

5.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目前,园林技术专业主要采用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答辩后,毕业设计工作也就结束了,使得许多学生和指导教师感觉毕业设计“虎头蛇尾”。一开始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成果却不能很好地展示,不论优劣,只要通过毕业设计答辩就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毕业环节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针对以上毕业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尝试,确定了以下改革思路与措施:

1.确定适合本专业的毕业成果形式。为了使毕业教学更好符合专业特点,本院园林技术专业从2007届学生开始,采用设计作品作为本专业主要的毕业成果形式。从2010届学生开始,我们取消了毕业论文这种成果形式,并探索性地采用以毕业技能操作考核作为成果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过几年的探索,我们确定园林技术专业的成果形式为课题项目类,以设计图纸、设计方案作为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本院的园林技术专业学生以2-3人作为一个设计小组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课题来源,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与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在设计过程中,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最终完成一套包括设计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在内的完整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方案。这样的毕业环节,能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丰富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他们就业竞争力。

2.确定合理的毕业环节教学时间。为了消除毕业设计与就业的矛盾,我们调整了毕业设计的时间,把时间从最后一个学期提前到第四学期末进行毕业设计课题选题。这样学生可以利用暑假的社会实践,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毕业设计的初步构思。由于第五学期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保障,有利于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时以及与导师的面对面交流。

3.实行导师全程负责制。导师全程负责制是指导师对所指导的学生的全面指导,不仅负责设计的指导,还要进行思想品德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择业和求职。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通识教育阶段、专业教育阶段、实训教育阶段和职前教育阶段等四个阶段不同的教育目标,通过不同的指导方式开展指导。目前本院园林技术专业的导师全程负责制正在积级尝试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建立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全过程管理。由于师生交流不畅,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毕业教学环节的目标,必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为此,学院开发了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全过程管理。毕业实践综合管理平台的建立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不受时空约束,使毕业设计指导与答疑非常便利。学生按进度要求及时上传个人顶岗实习材料及毕业设计作品,并可以随时讨论和提问;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检查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并进行批改与答疑,而且还可以资源共享,避免解答不同学生的同类问题的重复劳动。在管理平台上,学生每次上传的材料及教师的批改都有记录,加强了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全程跟踪及考核,加强了整个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毕业教学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5.完善本专业的毕业教学成果评分标准。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按照下列方式进行:首先,科学地设计毕业设计成绩的构成。为保证客观性、公平性、真实性,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分别由指导老师评分和答辩成绩二部分组成,比例各为50%。其次,制定新的毕业设计评判标准。选取毕业设计的岗位贴近度与专业贴近度、设计方案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效果图的艺术表现力与真实性、设计的创新性与个性化、设计方案的时代性与地域文化性、设计方案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等几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全面评价毕业成果的质量。第三,在答辩过程中,邀请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答辩组成员,避免了仅由校内教师评审带来的局限性。

6.为毕业设计成果搭建展示平台。为了更好地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本院每年举行“三结合招聘会”,将答辩、作品展示与人才招聘相结合,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在招聘会上,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展示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可以根据毕业作品及答辩情况选聘毕业生,达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通过近几年的毕业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使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同时调动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很多同学毕业设计的创新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均很高,作品的水平已经接近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每年“三结合招聘会”上,园林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肯定和好评。2012年届毕业生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在“浙江省第二届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中又创佳绩,获得园林景观设计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是深化毕业环节教学改革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官卫星.高职新闻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9,(12):74-75.

[2] 严瑜筱.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01-102.

[3] 吉立峰,刘砚秋.景观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与务实-携手设计院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8):352-353.

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文2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园林专业一般可以分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三个主要方向,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从这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很多学校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时量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少,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园林专业实习环节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学野外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工程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需要大量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园林植物野外实习只安排在校内温室和苗圃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实习基地;园林设计课程实习最好能安排在规划设计院进行训练;园林工程的实践教学最好能安排在园林施工现场;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学生最好能安排在大型园林设计公司参与实战式综合训练。如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条件建设的重点。

第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灵活运用,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园林学生培养的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校制定了与专业相应的教研教改办法,形成了省、校、院三级系统的教研教改体系,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学院的教研教改,并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编著特色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近年来,我校园林专业教师共完成了10部园林规划设计类专业特色教材的编著工作,这些教材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及园林植物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特色教材系列。这一系列教材的编著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材建设带动了我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专业办学内涵。

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文3

关键词 高职 模块化教学 园林工程技术(景观方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景观设计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新兴学科。自1858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提出了“景观设计”这一名词之后,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世界第一个景观设计学专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英国、日本等国家景观设计发展也较早,相当多的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教育。我国的景观设计教育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关于人才培养和教育的知识结构和侧重点也在不断的探讨中。2011年国家学科委员会正式将风景园林定为一级学科,确定了博士、硕士、本科和高职不同层次的培养模式,学科将会对大地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和人居生存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依托专业发展的良好背景,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景观方向)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对于园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就业零过渡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培养专业技能为核心, 在课程设计上探索全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1 课程的专业背景

1.1 专业特点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重点专业, 2006年8月专业引入一流设计企业泛亚开展联合办学。2008年又引进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单位,实现专业结构性的转变。

在引进企业合作之后,联合济光、同济和企业的专业力量对传统园林工程专业进行专业改造。依托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发展的趋势,对教学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确定培养目标为景观设计师助理,与同济大学形成梯度培养模式。

1.2 结合校企合作开创的课程特色

校企构建的桥梁型联合办学模式开辟了济光学院高职高专型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富有工作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预算员等参与到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践技术教学。同时企业为专业实现“2+1”模式中的一年顶岗实践提供场地和工作岗位,将学生毕业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全部统一纳入到一年的顶岗实践中去,实现学质量和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1.3 结合“2+1”模式开创的课程特色

专业打破原有固定模式,建立“2+1”模式,开创了课程改革。专业开拓两个“2+1”培养模式,一个是以学期为时间节点的分段式培养模式,4个学期在学校,2个学期在企业;一个是以济光学院为主体,以泛亚国际设计有限公司为办学伙伴,以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为定岗实习基地构成整个培养主体;形成了景观设计课群教学以泛亚设计有限公司为主体,施工设计与管理教学以上海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为主体,济光学院全面落实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管理的培养模式。

1.4 模块化教学体系

结合专业特点,建立模块化教学体系,打破原有的由简单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的教学模式,建立六大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六大模块中,专业基础板块、基本技能板块、设计板块、施工板块是专业基本教学模块,“设计板块+顶岗实习”组合成为培养设计师的核心板块;“施工板块+顶岗实习”组合成为培养施工员的核心板块(表1)。模块化教体系的设置成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实现从毕业到就业的零过渡。

2 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

景观设计课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上海市精品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景观设计一、景观设计二、景观设计三和景观综合训练,贯穿了从大一到大三的三个学年。景观设计课程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做了很大的调整,突出模块化教学的特点,其中景观设计一作为设计技能的基础内容,其教学内容包括景观学概论、景观空间设计理论、景观元素设计理论、景观行为设计理论和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景观设计二是小尺度的小庭院景观设计、道路景观设计和广场景观设计,景观设计三为中、大型尺度景观设计,包括滨水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和附属绿地景观设计。景观综合训练在定岗实践中完成。构建的设计技能模块通过系统的调整课程,形成梯度学习、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里以景观设计一为例,探讨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

2.1 课程背景

2.1.1 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特点

景观设计课程是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唯一一门贯穿整个大三学年,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真实课题综合训练的一门课程。

景观设计一是景观设计课程的第一环节,与后续课程景观设计二、三和在企业完成的景观综合训练形成课程体系,课程是由景观设计原理转化而来,在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中,专业与企业、专家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多次论证,强调课程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的特征。

2.1.2 课程的教学目的

景观设计一的教学目的,总结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熟悉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景观设计的实践领域;二是了解职业岗位需求,明确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三是为配套证书景观设计师(三级)理论部分进行辅导;四是为景观设计二、三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特点,培养学生景观观察、分析的思维方式。

2.1.3 课程性质与特点

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文4

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的必要性目前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园林企业,其工作岗位主要分为3类:(1)园林植物生产、销售、养护岗位群。(2)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制图岗位群。(3)园林施工、园林预算和工程管理岗位群。从这样的现状可知,学生在就业时可选择的方向多样。通过对园林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他们纷纷表示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不建议园林专业有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比如纯施工方向。因为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生在就业时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基础培养,对园林有基本认识,能够一专多能,而方向则可进入社会后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喜好进行选择。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掌握AutoCAD、Photoshop、SketchUp软件的操作技能辅助其他课程的开展尤为重要。培养目标为让园林专业学生了解园林公司的出图要求,掌握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并能从事园林设计和绘图工作。这需要园林相关专业进行就业导向型高职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课程建设。

2课程体系的建立

2.1三门软件课程的关系

首先,在AutoCAD、Photoshop、SketchUp三类软件中,Au-toCAD是基础,因为无论是利用Photoshop渲染平面图还是SketchUp建立3D模型都需要用到AutoCAD绘制的基础图形,所以,首先要学习的是AutoCAD软件。其次,Photoshop作为后期效果图处理的软件可以放在SketchUp之后学习,先学习如何利用SketchUp建模,然后学习利用Photoshop处理模型效果,同时还可学习利用Auto-CAD绘制的平立剖面图进行渲染。综上,三类软件的学习顺序为AutoCAD———SketchUp———Photoshop。最后,为了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三类软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3类软件,实现灵活运用,需要足够的课时量,因此这三类软件不能放在同一个学期学习,分学期进行教学,每门课程之间以项目进行连接,以求达到循序渐进,不断深化提高学生对软件应用的能力以及制作设计方案文本的能力。

2.2专业课程间的相互关系

三门软件课之间互有联系,同时与其他课程也应相互呼应,共同提高学生对园林设计的理解。以园林制图、园林美术基础、园林设计手绘、园林概论为基础课,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施工图设计、毕业设计为提高课建立软件学习的基础理论与提升应用能力。具体安排为大一上学期学习园林制图,规范制图要求,并学习园林美术基础,提升对形体、透视等的认知;大一下学期学习AutoCAD,同时学习园林设计手绘,提升对效果图的理解以及颜色的把握,学习园林概论,对园林设计有基本认识,为学习SketchUp及Photoshop打基础;大二上学期学习SketchUp,同时开设园林规划设计(1),一方面通过SketchUp加深学生对设计空间大小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学习,对于模型中的材质、配景设计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大二下学期开设Photoshop,同时开设园林规划设计(2)和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将AutoCAD和SketchUp学到的技能运用到课程当中,另外开设园林工程,学习相关知识,为提高课———园林施工图设计打基础;根据市场调研,确定高职园林相关专业学生首次就业岗位为施工图设计,因此在大三上学期,将重点提升园林施工图设计,再次将AutoCAD的运用专业化,同时,根据同学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方向做毕业设计,按照园林公司标准要求,在毕业设计中灵活运用三类软件。经过这一系列的培养,让学生在进入公司之前就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

3课程建设方法

3.1以基本方法为核心

发散学生思维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学能力较弱,为了让他们在就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学会思考。具体作法为任何一门软件只教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自己琢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AutoCAD课程重点强调图层的应用以及设计规范,SketchUp课程重点强调组与组件的创建,Photoshop课程重点强调分层,三种软件都要熟记快捷命令等,然后用由易渐难的项目层层推进他们对这些软件的认知,学任何一个命令或者方法都要举一反三,发散学生思维。

3.2以项目为驱动,创建课程体系

三门课程虽分属不同学期,但具有密切的联系,为了让学生能够连贯地运用这3类软件,可以用相同项目将教学串联,比如在AutoCAD课程中让学生绘制某现有的居住区平面图,然后在SketchUp课程中将此居住区建模,最后在Photo-shop课程中渲染平面图和效果图、做分析图,形成文本。再进行扩展的话,就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上让学生对此居住区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在园林建筑设计课程中对此居住区中的某景观小品进行设计,在施工图设计课程中绘制此居住区的施工图纸等等,每一门课程的课时量有限,但是如果所有老师能够合作,用某一个或两个项目对所有课程进行串联,驱动课程体系的创建,并按照企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相信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前将会对园林行业的运转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3.3以态度和实操为检验

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文5

关键词:园林植物类课程;现状;教改对策

园林植物类课程是指涉及园林植物的栽培与繁育、配置与养护有关的课程。这个课程大类是由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植物造景等相关课程构成。准确掌握园林植物的特性,灵活地运用园林植物造景技法,既符合现代园林生态的观念,也是造园实践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该类课程是园林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构成部分。

园林专业中的植物类课程有着鲜明的特色。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对园林植物美学功能的掌握、强调它们在园林中的合理运用,基本了解其习性和简单栽培养护技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园林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教学中依然延续了建国初期构建的教学模式,与现今园林事业实际要求相比,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暴露出不足。园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时不足 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本科一二年级英语、政史类、高等数学等通识性课程占有大量学时,从总学时上压缩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开设时数,反映在教学效果上很多学生认为园林专业课程教学涉及的学科面虽宽但涉及的深度不够,毕业生不能把园林植物类课程知识系统地、灵活地运用在植物景观设计和施工养护中。

1.2 各课程之间雷同内容较多 在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苗圃学、园林花卉学中都涉及到植物繁育技术和理论、光温水气热等环境因子的作用及其调节等内容。对这些重叠内容如果把握不好,任课教师之间协调不好,就会形成重复教学,浪费原本就很紧张的学时。

1.3 课程开设不够合理,系统性差 园林专业既包含了工程设计又囊括了植物栽培养护和配置,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因此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宽泛,但在现实中又无法兼顾,很多高校的园林专业删减或者弱化了一些基础课程,比如学习园林植物类课程所必须具备的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遗传学等课程。这类基础课程知识的欠缺,导致了园林植物类课程系统性较差,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致使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不能够深入,甚至流于形式;削弱了学生灵活运用植物、因地制宜地利用植物进行景观设计的能力,表现在毕业设计中对植物的错误选择和不当使用。因此,园林植物类课程理论教学首先要考虑课程设置系统性,然后才是各门课程的重点教学任务。既不能对基础类课程全部开设,也不能全部删减,要有所舍取。必须对园林植物类课程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以够用为基本原则,以开设《园林植物概论》课程为形式,以此来健全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系统地、较为深入地掌握园林植物理论知识,为毕业后从事景观设计、植物造景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1.4 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很多园林植物类教材缺乏重点,知识内容陈旧,与造园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很多教材基本是对园艺学、林学相关教材的翻版或改良,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园林景观营造实践活动。

2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改对策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园林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园林专业人才的很多职业素质的养成,都要靠实践性教学环节来完善和实施。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要靠实践性教学来强化。脱离了实践性教学无法实现正常的园林教学目标。现阶段园林植物类课程所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从配套的实习实验指导教材上而言,各高校自成一家,通用性不强;从形式上而言,大多属于参观形式,实习的季节、时间、内容、地点随意性大;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言,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机会较少;从不同课程实习的内容而言,重复性内容比较多,实习效率较低。

因此,立足现有条件,本着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又有利于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学经费的原则,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项目先后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也成为园林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教学教改要从以下几点来综合进行。

2.1 明确实践性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顺序和地点 根据人才方案的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实习实验的任务和性质,确定各项实习(下转第58页)(上接第93页)实验具体内容。按照不同季节条件下,根据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排序。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同步进行。

2.2 避免不同课程实践内容的雷同 充分考虑园林专业内不同课程实践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和后续性,避免雷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产生。对重复的实习实验内容进行删减,对近似实习实验项目进行修改或者合并。

2.3 科学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将集中实习改为阶段实习,将单科实习改为综合实习,更加符合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按照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和物候期,尽可能使学生能够持续地观察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参与到园林植物生产养护的每个关键时期中。

景观园林毕业设计范文6

关键词:手绘;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将手绘融入景观设计教学,加强动手实践环节,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和完善,调整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增加手绘基础课时和手绘创意设计课时,加手绘创新实践项目训练模块,增强整套方案的设计和表现能力。布置手绘创新实践任务教学环节,将教学成果转化成商品和比赛作品,开发手绘文化产品、景观设计比赛等,使内容更加贴合教学改革的需求,满足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创业目标,向双一流学科建设迈进。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置。将景观设计类课程由浅入深地进行系统排课,大一安排景观写生类的基础课;大二安排中小型景观设计课;大三时安排大型的景观设计课;大四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将手绘融入到毕业设计中,与电脑结合,做出精美的设计方案,成为景观设计行业的亮点融入社会。(二)教材建设。一是基础课程教材建设。将手绘表现融入到基础课程教学,加入手绘设计表现的手法,讲授如何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景观中的建筑、植物、水体等元素,为后面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是设计课程教材建设。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用手绘结合不同主题的设计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更为清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而表现技巧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将设计思路表现于图纸上,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手绘融入设计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老师的手绘示范融入景观设计教学中,用投影仪辅助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更有效。利用电脑绘制方案更方便、更快速。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参与实际景观项目的制作,与社会接轨。(四)对学生考核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在以往对学生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除了考试、绘制方案、进行展览外,还要将优秀的手绘作品应用到旅游产品中,将教学成果转化成商品,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体现其经济价值。创建一个手绘景观作品商品化与市场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创业平台的建设与商品的孵化,将学习与创业融为一体,扩散学生的专业能力,最大程度体现其经济价值。(五)团队建设。一是教师团队建设。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了解景观设计类课程对学生个人专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扎实地开展教学。充分利用桂林旅游市场上的信息和需求展开教学,拓展外延思维,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专业知识,主动地参与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二是学生团队建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创新创业发展,将学习成果转换成商品,体现经济价值,促进创业意识的形成。学生在完成学习成果与商品转换的过程中,会主动去探索和思考,搜集大量的信息并积累经验,提高自我创业能力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拓宽门路。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创建优质的景观设计类课程体系。通过对景观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分析,按照不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原有的单元制课程进行分类和重构,整体构建学生在理论基础能力、手绘表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二)景观设计类课程专业教室建设。创建带有实物投影台、拷贝台和投影仪的多媒体专业教室,真正将设计和项目融为一体,让教学成果与社会接轨。(三)构建全新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手绘表现可以贯穿所有设计类课程,包括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动画设计等,那么这些设计类课程也可以效仿将手绘表现融入设计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构建全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