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校企合作;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225-0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服务社会和地方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技能为中心任务。由于种种原因,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就业市场的期望差距很明显。现在市场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培养的IT学生与企业需要的IT人才二者“不对口”。一方面,企业需要招聘理论与动手能力兼备的人才,但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习的技术和市场脱轨,动手能力通常较差。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招聘的大学生,他们不得不实行岗前培训,很浪费时间和金钱。但另一方面,近几年IT行业依然是官方最热门十大专业之一。在中国,IT产业在过去5年经历了2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国家GDP增长速度的3倍。IT行业还有很大的人才缺口。为改变软件人才短缺制约产业发展的状况,加快培养、选拔和输送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推出并组织实施“蓝桥计划”。该平台旨在搭建软件企业和高校计算机及软件相关专业之间的桥梁,对初选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荆楚理工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院整体实力不是很强,毕业生往往难以同重点研究型院校的毕业生竞争。其计算机工程学院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通过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实施“蓝桥计划”,构建了以计算机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毕业时有近2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一、确立订单式实训、顶岗式实习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根据目录,当前很多高校都按照一级学科进行专业设置,名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尽管各个高校在不断创建自身的专业特色,但是从市场的反应来看,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各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没有太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往往难以同重点研究型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从自身特点出发,走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荆楚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2012年春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实施“蓝桥计划”,确立了订单式实训、顶岗式实习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整个实践教学模式分为校内实践教学、校内企业订单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4个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在校内进行,主要由校内专业教师指导,历时2.5年。校内企业订单实训虽在校内进行,但由企业委派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进行培训指导,历时近半年。企业顶岗实习则是在各个企业进行,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历时近9个月。毕业设计,以顶岗实习时的实际项目为题,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完成。
二、校内实践教学
1.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实践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主要是学生不重视实践学习。在中学阶段,受到高考模式、学习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关注的主要是知识的积累和答题能力的提高,而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不高。很多同学上大学后,还是以为会答题,分考得高,是大学学得好的唯一标准。殊不知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编译系统等课程中的基本原理,如果只是听教师的讲解和看书,没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学生很难真正深入理解。再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如果不实际编写、分析一定量的程序,也很难有效提高程序设计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和系统开发能力。有的同学还认为,自己准备考研究生,只需把分考高就行了,编程的实践能力就不重要了。实践表明,没有很强的编程动手能力,在研究生阶段,你将寸步难行,因为你的算法的思想,最终还是要靠编程实现的。每一个计算机的高级人才,都是从编程的实践中走出来的,编程实践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
2.改革课程实验。传统教学的计算机操作课上,教师一般都是对学生进行操作的重复展示。单一地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验证性实验,因而使得学生并不能自己练习或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创新,使得教学气氛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以应付考试为主,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加大课程设计的力度。实际教学中,可将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实验交叉进行,解决实验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之初,布置课程设计题目,以整个学期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这样使得实验教学组织形成了两条线——以验证性为基础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和以项目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实验。但这两条线并不矛盾,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知识理论体系是循序渐进的,同时内容正是课程设计所需要的理论支持;课程设计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设计性实验的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需要注意的是解决好这两条线的协调和配合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关键。在一些专业课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的课堂教学开课之初,就让学生选择好期末要完成的课程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克服期末课程设计时间紧而导致质量下降的问题,为后面企业订单式实训和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学生自主参与实践,不但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使学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快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面向大学生的科技竞赛活动,如程序设计大赛、数建模竞赛等,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荆楚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第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和创业大赛”和“全国高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获得了湖北赛区的4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的好成绩,2012年5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决赛,获得国家级的5个三等奖和2个优秀奖的良好成绩。
三、校内企业订单式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是高校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场所,要营造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与职业氛围,从设备、技术、管理水准方面模拟职业环境建设实训基地。为达到此目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引企入校”。根据“蓝桥计划”,荆楚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利用课余和暑假,由企业委派有项目开发经验的讲师在校内对学生进行企业订单式实训。实训期间实行项目化管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具备管理素质的学生为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每个阶段重新轮换,由本组学员推举产生,新产生的项目经理负责本组学生在下个阶段的培训管理。按企业规范要求学生,将学生培养为IT企业规范人才。如2012年进行的JAVA EE开发方向订单式实训,整体实训课程分17个阶段展开,每个阶段的授课课时按照30%授课+70%实践分配。总课时:488课时。这几乎是《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64课时的8倍。由此可见工程实践是多么重要。整体课程包含7次项目实训。7次实训均以项目组的形式展开,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设计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组织、团队合作能力。
四、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项目开发训练结束后,实训基地会把学生分派到相关的软件企业进行岗位实习。整个实习时间为9个月,由所在企业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了解企业的文化,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增强项目开发能力,这为他们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课。毕业设计,以顶岗实习时的实际项目为题,实习期间由企业工程师指导设计,返校撰写论文期间,由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完成。有企业实际项目的背景,学生毕业论文和设计的质量得到大大提高,避免了毕业设计不切实际、走过场等现象。荆楚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近2年的毕业论文中,近三分之二的优秀论文都来自“蓝桥计划”班的学生,他们的论文有企业实际项目背景,使用技术先进,内容充实,文本规范,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但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素质、自身实力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惯性延续等因素,使得这个目标的落实存在一定的障碍。荆楚理工学院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实施的“蓝桥计划”,是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采用订单式的实训和顶岗实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就业的质量,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7]2号文件.
[2]王爱民,李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没报告[J].计算机教育2010,(12):24-28.
[3]伍维根,钟玉良,文忠波,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7,(21):53-55.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2
申请级别:副研究员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XX年7月7日
教育与工作经历
教育
1994.9-1998.7 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系 本科
1998.9-XX.3 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系 硕士
XX.3-XX.9 上海交通大学图像处理与模式 识别研究所 博士
工作
XX.9-今 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 讲师
学术活动
兼职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上海分坛学术秘书委员(XX.5~今)
ieee会员,ieee计算机分会会员(XX.1~今)
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会员(XX.1~今)
主持中国机器学习邮件列表(XX.1~今)
活动
机器学习及其挑战研讨会,上海,参与,XX.11
第十届中国机器学习会议,上海,口头报告,XX.10
环太平洋人工智能大会,aucland,口头报告,XX.8
国际神经网络大会,大连,展板,XX.8
神经网络及其应用研讨会,北京,大会报告,XX.3
科研经历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
基于数据挖掘和综合模型的脑磁共振图像分析和诊断(30170274)已结题
面向钢铁生产的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信息处理平台及应用(50174038)已结题
纳米氧化铝材料设计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20373040)进展顺利
分布式概念格数学模型及算法研究 (60275022)进展顺利
参与上海市高校网格技术e研究院一期项目
数据挖掘在生物医学网格中的应用 (XX.7-XX.6)
主持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开放课题一项
机器学习中冗余特征问题的研究(XX.5-XX.6)
已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合作者:化学系 陆文聪教授
已申请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
正在申请上海市高校网格技术e研究院二期项目
研究方向
特征选择
结合学习器的研究
支持向量机
集成学习
多任务学习
偏最小二乘法
化学计量学
多元校正
药物构效关系
jcics,nsfc
学术成果
论文20余篇(第一作者9篇以上)
sci 收录5篇,其中第一作者4篇
ei收录10篇,其中第一作者3篇
其它核心杂志,第一作者5篇
sci收录源杂志录用2篇,正在出版
译著一本(第一作者)
支持向量机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XX.3
专著一本(算法部分,五万字以上)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n chemistry,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XX.9
第一作者论文
************************************
学院工作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课
学术报告(二次)
计算机学院一次
化学系一次
本科生班主任(03级10班),优秀生导师(5)
****************
其它条件
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6
合格,1997.6
上海市职称计算机能力考试
合格,XX.4
汇总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专业型学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国内高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培养情况
从2010年开始,国内各高校相继大幅度增加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培养力度,很多专家学者也对计算机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和方案、课程体系和特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探讨和实践,提供了许多成功的可借鉴经验。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区域性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同时还要能够根据地方办学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培养方案[1]。林世平等人[2]总结介绍了福州大学开展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成果,探索了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培养新机制;李淑芝等人[3]阐述了江西理工大学“三体一位”的培养体系,详细介绍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高磊等人[4]针对目前专业硕士较多地移植学术硕士的培养模式所造成的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提出在培养过程中应突出工程应用,并充分利用校外导师的行业优势,构建强效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张岩等人[5]比较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提出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精”和“专”应有更高要求,实践教学比重应更大、课程教学内容应更贴近服务特殊行业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由于专业硕士对工程性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考核、工程实践等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高妍妍等人[6]提出在专业硕士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以“应用性”内容为主,以“实际系统”为中心,同时还要注重内容的“与时俱进”;梁志剑等人[7]提出教学内容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考核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罗燕琪等人[8]根据计算机工程领域的特点,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进计算机实践课程,通过项目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工程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的现状和不足
教育部设立专业型硕士学位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在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具有明显差异。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工作的人才,如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就是培养计算机工程师,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获取学位的条件与要求等方面理应与学术型有所区别。然而,由于大多数学校早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时都是从学术型开始,因此,导致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区别不大。下面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硕士为例,分析专业型硕士培养方案中存在不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收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2003年获批计算机应用技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开始招收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2012年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近5年来,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招收总数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態势,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硕士比例在逐年增加,学术型硕士比例在逐年下降,甚至目前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2:1。图1为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总数和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人数的对比。
2.1专业硕士培养现状
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相关文件的精神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实际,我们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定位是: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信息产业的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我们秉持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致力于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适应产业需求、就业面宽、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根据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特点,充分考虑首都经济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借鉴国内其他院校对专业硕士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番努力和探索:开设包括人工智能原理与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多门专业基础课,以及自然语言处理、数据与信息安全、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等多门专业选修课,在学生中反响不错。同时,学院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制,积极给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配备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由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并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担任,企业导师在专业硕士入学后一年内确定,通常聘请计算机相关企业中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技术骨干来担任。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合理构建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从工程实施、项目研发、技术实现等方面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
2.2现存不足
2015年,根据学校精神,计算机学院就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点组织了学科自评,专家们针对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总结为如下两点:
(1)课程体系不够合理:课程体系不清晰,核心课程需要进一步整理,有些课程是本科层次的课程,属于研究生补修课程;企业教师上课和企业实习应主要针对工程硕士。例如,当时出于提升学生编程能力考虑,设置了相关编程语言的进阶课程,但实际上这类课程属于本科知识层次的提升,未能很好体现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的核心本质,所以需要对课程进一步优化。
(2)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区分度不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与学术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区分度不高,工程性体现不够。事实上,在专业硕士培养初期,由于对专业硕士的认知和理解还有欠缺,很多高校都以学术硕士的培养方案为模板,导致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区分度不高。一方面,高校培养目标的设置需要多方面衡量,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形势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导师也需要一个过程,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将企业的实际工程经验传授给学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许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何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学校的定位,确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
3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构建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时,除了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有较大的区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与所在学校的学校定位与特色相联系,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培养机电行业和信息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信息技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为办学特色。因此,我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确定应该服务学校的目标和特色,打造出与学校培养目标和特色相适应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型、应用型的人才。鉴于此,在进行培养体系设计时,就要将信息行业和机电行业作为计算机应用的背景,在学位论文的选题、导师工程能力要求以及培养环节上,体现出计算机技术的专业特色,并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两个方面优化,满足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
3.1在培养环节上体现工程性和本校特色
1)论文环节:鼓励学生选择信息行业和机电行业为背景的工程性题目。
因为要与学校的定位与特色相融合,因此在选择课题时就鼓励学生以信息行业为背景的应用性题目。例如,目前互联网行业非常热门,就业形势也较好,与互联网相关的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社会媒体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就成为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的选题热门。另外,智能化立体仓库系统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机电工程技术等,符合我校光机电一体化的特色,学生选择相应的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和仓库监控系统(WCS)作为研究课题,既具有我校的行业背景特色,又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应用性,非常适合我校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
当然,要使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特色突出,学校和学院的管理者就要更新管理理念,制定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课题的相应政策。例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允许他们经常出差住在企业从事相应的工程项目;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增加工程性的课程,例如,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增加软件工程项目实践这样的课程,另外,计算机学院每年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创新型科研项目,在申报的项目中,大部分都极具工程性,既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又能够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高。
2)导师指导环节:聘请企业导师,提升导师队伍的工程开发能力。
作为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提高计算机学院导师队伍的工程开发能力,学院专门为专业型研究生聘请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新入职的青年博士组成研究生指导小组,由校内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为专业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进行选题和指导。鼓励研究生指导老师组成科研团队,联合申报纵向科研项目或横向开发项目。校内指导老师对学生提供学业上的指導,传道授业解惑,从系统理论、知识结构、科研能力、选题指导、论文撰写等方面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硕士自身内涵的修养;企业导师利用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从系统工程、项目实施、实践能力等方面,按照工程实现的思路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提高专业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近年来,计算机学院的许多硕士指导教师都有大量的横向课题,工程实践性强,对具体的实施者要求较高,从项目需求文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项目具体实施、项目部署与上线、后期维护等一系列工程性过程,对参与其中的研究生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和提升的作用。同时还积极聘请国内知名学者来学院做学科前沿讲座,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院的学术氛围、提升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硕士研究生了解行业动态和科研前沿。
3)论文评审前:增加程序系统的检查验收环节。
在培养环节上,为了体现强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工程性、应用性,我们强调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研究生必须要在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上,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能力和编程实现能力,为此,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具有一定工程应用背景的论文题目,在学位论文提交之前,增加一个与毕业论文对应的程序系统的检查验收环节,有学院的学位分委会确定检查验收小组,采用背对背的形式,由导师小组对所有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程序系统进行验收检查。所谓背对背就是检查小组的老师实行交叉检查,导师不能检查验收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检查主要以开题报告为依据,对开题报告中提出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收,判断其程序系统的工作量,对其程序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算法的有效性、程序的鲁棒性以及相应的代码量进行检查,检查不合格者,给其一周的修改时间进行二次检查,检查通过者进入论文盲评,二次检查不过者延期3个月答辩。增加这一环节后,经过4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毕业时的软件系统设计水平和程序编码水平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大大提高。
3.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研究生不仅要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其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并不否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也不能仅仅只是为了修满学分。因此,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内容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兼具理论性和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既要紧跟学术前沿和时代特色,也要能够突出工程目标和实践研究。因此,我们要构建工程性强的课程体系,适当突出一些案例教学,模拟工程场景,通过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培养专业硕士的实际工程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我们删去了之前相关编程语言的进阶课程,而是要求学生平时多加对编程能力的培养,在许多课程中要求以实现工程性系统为考核目标,间接地促进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要反映出近年来计算机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择业选择。这几年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相当火爆,网络空间安全相关技术正在兴起,为此,我们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中,因势利导地开设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与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课程,并在学院内部搭建了大数据处理平台提供测试和使用,既拉近了学界与业界的距离,也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一举两得。再如,针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开设了软件工程项目实践、软件测试方法与实践、工程课题实现等课程,从工程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性和系统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结语
尽管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但总体上来说人们对专业硕士的理解还较肤浅,加上计算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概念、新理念不断涌现,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的培养也提出更高要求。唯有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更新对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的认识,并根据行业实际进行准确的定位,积极完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更新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从学生、教師、学院、学校多个方面多管齐下,保障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为首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7-03-19].
[2] 林世平, 余春艳.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与实践[J]. 福建电脑, 2013(10): 24-26,31.
[3] 李淑芝, 兰红. 计算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探索实践[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3): 114-117.
[4] 高磊, 赵志刚. 以应用引导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J]. 科教文汇, 2015(2): 71-73.
[5] 张岩, 姜建锦, 张克君, 等. 计算机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色课程体系建设[J]. 计算机教育, 2016(12): 91-94.
[6] 高妍妍, 欧阳一鸣. 计算机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7(5): 133-136.
[7] 梁志剑, 杨秋翔. 计算机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5(11):49-51.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工程实践能力。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通过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按照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并构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实施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与措施。
2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教学改革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但实践教学还在诸多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不足。下面从专业培养方案的定位、学生的学习负担及实践课的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带有浓厚的计算机系统研究型人才培养色彩,现行的主流培养方案一般都忽视了我国的计算机产业不发达的事实,其课程体系注重传授完整的计算机硬件及其系统软件的理论体系,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存在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因此,传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术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与计算机应用日趋普及形式下的人才市场需求不相适应,造成专业培养方案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合理。
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抽象,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和工程性,学习难度大。大而全的理论课程体系势必引发理论课程的学习负担太重、课内学时太多和满堂灌问题,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外时间吸收并消化所学知识,更没有时间通过课外设计来训练和培养自主开发能力。几乎所有的设计性实验都不能在课内完成,因此,过重的理论课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
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内容不但比例少,且开设的实验项目大多是验证性或操作性实验,缺乏科学性和训练性。近年来,部分学校已经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在培养计划中适当加大了实践性课时的比例。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实验设备和操作过程大多具有相似性,实验过程枯燥、实验现象单调且易于拷贝复制,我们的经验表明,简单地增加实验课时的方法达不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兴趣的目的,不能形成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时和实践资源的利用率低,实践教学效果差。
3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3.1优化专业培养计划
我校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提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协调发展,重点培养应用与实践能力。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坚持贯彻落实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现设置网络工程、嵌入式系统、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四个专业方向。
在社会需求调查、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在联系、并综合国家教指委计算机专业委员会CC2005指导性意见的基础上,我校通过整合部分课程、剔除陈旧的课程内容、改变部分课程的教学形式等方法,将集中讲授的理论课时数控制在1800学时(约100学分)左右,将实践性课程的总学时增加至1300学时(约70学分)左右,在从总体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使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比重提高到40%以上。
3.2构建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计算机专业课的实验设备操作简单、实验步骤相似性程度高、大多数验证性实验均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在课堂内完成。而计算机技术具有极强的设计性和开发性特点,根据理论课教学进度开设的分离型实验项目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与开发实践能力的效果。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将分散在各课程中的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项目进行优化与整合。例如,除部分课程保留少量的实验课时外,整合“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等课程实验项目,增设48课时的“程序与算法设计”实验课程;整合“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实验项目,增设36课时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实验课程。通过项目的整合与优化,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实习与实训课程、自主设计三大模块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模块如表1所示。
表1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的模块组成
实验课程模块实习与实训模块
程序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维护管理DIY
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电子制作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工程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开发生产实习
多媒体技术
嵌入式系统开发
以设计性和开放性训练项目为主的实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中小型应用项目开发能力。实习与实训模块主要由与本专业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认知、操作训练项目所组成,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技能,扩大学生的专业见识面。自主设计模块以科研或工程中的综合性设计与开发项目为主,使学生掌握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基本方法,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3开发分层次的训练项目
以知识和能力并重为原则,以改善实践教学效果为主要目标,按照计算机工程技术特点设置实验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和人类认知规律,按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开发三个层次的训练项目。
结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开发基础性实验项目,例如演示型、验证型、操作型的实验,此类实验主要使学生形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更牢固地掌握相关理论课程的原理、方法,学会实验平台或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此类实验部分可以通过网络虚拟、Flas或开放实验在课外完成。
根据从事计算机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要求,紧密结合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研发规模和难度适中的设计性、综合性训练项目,通过独立实验课、课程设计、综合实习等实施形式,强化训练学生的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和设计报告的能力。例如,让优秀学生带着任务或项目较长时间地参加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工作,接受项目开发的管理和培训;从实施网络工程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网络工程实习项目,利用由商用网络设备组成的计算机网络基地培养学生们在网络互连、网络设计和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结合师生科研实践和学生考赛、资格认证的需要,研究并设计启发性和创新性训练项目,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发实验项目、积极参与课外科技创作,创新实验项目,申报各种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以湖南省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为契机,经过选拔―培训―选拔这样多次循环,精心设计训练项目,锻炼学生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能力;针对程序员、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考试,开发相关内容的实验项目,针对CCNA、RCNA等认证,开发相关内容的实训项目,使学生接受更广泛的工程技术训练。
3.4实验开放管理
我校以“计算机技术基础”省级示范实验室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为契机,在硬件、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加大了投入,为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在逐步完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制的同时,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先后建有浪潮TS10000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配置有万兆核心交换机等支持业界前沿技术的网络实验室、实习基地以及拥有波峰焊系统、表面贴装系统、印制板快速制作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习基地。
依托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对实验室的各项工作进行了
全面的管理,各实验室公布可以开放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进入实验室的实践和实验项目。各实验分室的实验教学均采用网络化管理, 利用统一的门禁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实验的登录、考勤、课表安排、实验人时数统计等管理工作;依托学院现代技术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天空教室”、“网络课堂”、“IT&AT教育工程系列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更新实验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多种多样的实验形式和指导形式;打破多个校区地域的界限,利用校园网络,实现计算机网络等实验分室的远程开放(211.69.253.100:8080/),实验开放面进一步扩大,开放时间进一步延长,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实验室开放后,其它与实验室开放相关的管理也要跟上。为此学校制定并执行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开放学生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预约制度》等等。打破学科、专业、部门界线,扩大实验室服务面。
4实施过程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我校的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实践教学改革真正取得成效,除了要重视实践课程体系和实验条件建设外,还要在调动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4.1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兴趣
设置合理比例,严格规定学生应该完成的课内和课外实验,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实验室或实习基地。对于计划内实践教学任务,制订和实施严格的考核体系,公正、客观地评定实践学分,促使学生(或小组)诚信地完成实践训练内容。
实施实践性课程浮动学分制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兴趣。在专业培养计划中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将学生自主实验、参加各类科技作品竞赛的获奖、职业资格认证、工程或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计入学分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显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自主实践的成果,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4.2建设开放性实践环境
加强实践师资力量建设,鼓励和吸引高水平理论课教
师、科研教师充实到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学校,要特别强调教师的双师型素质。要鼓励教师与业界合作开发项目,跟踪当前最新技术。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采取学分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兴趣小组或课程实验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展开实验讨论,并主动和教师交流;鼓励优秀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指导,逐步形成学生合作、自主实验和自主指导的氛围,变教师指导为学生自主研讨,缓解开放性建设中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4.3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由于自主实验所占比例较高,实践教学条件势必有限,加上难以为每个开放实验室全程安排指导教师,那么,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进行实验预约、教学管理和实验指导。部分项目可开发网络仿真实验和相应的多媒体指导课件,缓解教师和设备短缺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验技术的基本方法等简单的、重复性比较大的一些实验教学内容做成用多媒体课件、CAI 软件的方式代替人工讲解。搭建教学资源FTP服务器,提供丰富的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等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生动的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不直观、不易理解的原理性知识,并学会更多的实践技能。
5结束语
我校计算机专业从2006年开始实施本文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已开始显现初步成效。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湖南省“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考研录取率、毕业生就业率等诸多方面的成绩稳步攀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有许多教学改革的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将不断努力,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改革中探索、提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丁宇辰.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46-50.
[2] 施敏,何钦铭.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10):19-20.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监控;仿真软件;综合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0-0077-04
1引言
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理论,实践环节较少,这就导致了学生厌学,眼高手低,本科毕业连基本的编程技能都不具备,从而,在就业市场上一败涂地。这些效果又使在校学生更加沮丧,进一步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中国要发展IT产业,必须改革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
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软件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印度的软件人才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来培养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培养成本和使用成本,缩短了培养周期。其教学不是按从基础理论到专业理论,再到实习的路径,而是把顺序颠倒过来,先从做开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如遇到问题,再以此问题为基点去学习专业理论。学员一入学,便要做项目,培训中心把所承接的大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小项目,然后要求每个学员完成一个小项目,让学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培训中心的学员最后一年都在公司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同时也给企业提供深入了解雇员的机会。
我们借鉴印度发展软件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多年从事计算机监控的项目经验和从事教学的心得体会,提出一种“趣味实用程序的演示+知识点+趣味实用程序的模仿+综合训练+学术论文”的教学模式[1],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钻研技术,最后逐渐成为计算机监控方面的专家,并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编程语言。
2计算机监控技术的特点与主要技术
计算机监控系统是以监测控制计算机为主体,加上检测装置、执行机构与被监测控制的对象共同构成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直接参与被监控对象的检测、监督和控制。检测主要是通过传感器和相应的输入模块来取得被监控对象的状态数据,监督主要是对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后给操作员提供手动操作的参考,控制则是手动或按照一定的策略自动地对被监控对象执行相应的操作。
传统的检测与控制所使用的模块一般采用RS-232接口,因为该接口简单可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网络接口RJ-45的模块逐渐增多。监控用的计算机一般称为主控机(或上位机),各种检测与控制模块或嵌入式系统一般称为受控机(或下位机)。主控机软件一般采用高级语言(如Visual Basic 6.0,简称VB)进行开发;受控机软件没有软件界面,仅实现相关的逻辑功能,一般采用C语言、汇编语言等进行开发,通过调试后,再下载到受控机系统中。主控机通过RS-232/RJ-45接口与受控机通信,进行数据的查询与命令的发送。各种控制策略、设备的状态等的保存,都需要使用数据库技术。因而,实现一个计算机监控系统,需要综合使用诸多计算机的基础理论与编程语言: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VB与C语言等,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作为计算机专业实践训练的主线,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极大的意义。
3仿真软件的设计
学习计算机监控技术,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模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RS-232的仿真模块的可视化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可视化的仿真数字I/O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并设计了对应的通信协议。主控软件与仿真模块之间的通信通过虚拟串口实现,从而,达到在计算机房零成本搭建计算机监控系统平台的效果。
RS-232/RJ-45协议转换器可以用于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远程处理,也可以用于将普通的输入模块转换为仿真的网络传感器。
3.1仿真模块的可视化模型
基于RS-232接口的仿真模块的可视化模型如图1所示。模块表示区用来模拟实际的模块,对于数字量输入模块(Digital Input Module,DIM),输入开关根据设定的时间随机闭合/打开,并通过图形表示;对于数字量输出模块(Digital Output Module,DOM),用有源电路回路表示输出开关的状态,例如,开关闭合,播放铃声或灯亮等;对于模拟量输入模块(Analog Input Module,AIM),用图形表示检测回路,并在检测点旁边显示温度的原始数据。每个模块都设置数据接收和发送指示灯,显示数据收发的状态。
功能按钮区为系统设置按钮和关闭程序按钮。系统设置主要完成串行通信的端口号、波特率、校验码、结尾码、模块地址等的设置,对于DIM模块,还需要设置随机切换输入开关所需要的时间段。
协议描述区显示本仿真模块适用的通信协议,包括协议的格式及其具体的含义。
数据接收区显示接收到的主控程序发送的原始数据包,以字节形式显示;数据响应区则发送对应的响应数据包,也是以字节形式。
利用此可视化模型设计的软件界面,使用方便,动态效果好,仿真模块的开关状态、温度数据、数据收发状态以及传输的数据均一目了然。与实物模块相比,不需要物理连线,也不需要信号发生器与万用表来产生信号和测量状态与数据,对于通信协议,也不需翻阅手册。
3.2通信协议的设计
相同类型(或厂家)的模块一般采用相同的前导字符,EOT是一个特殊的ASCII字符(0x04),常被用做控制字符,这里的仿真模块全部采用EOT作为前导字符。
计算机所连接的I/O模块比较多,CPU为了与连接的设备相互沟通,必须给设备设置一个编号,从而使CPU可以通过每个设备独一无二的编号与不同的设备进行沟通,这个设备编号就是地址,用ADD表示,地址占用一个字节。
功能码主要包括读功能码(用RD表示)和写功能码(用WD表示)。RD用字符“R”(0x52)表示,WD用字符“W”(0x57)表示。
BCC为数据块校验码,一般有Xor、Add、CRC、CheckSum几种。Xor与Add分别是异或与累加和,占一个字节的长度;CRC与CheckSum分别是循环冗余校验码与TCP/IP协议簇中所使用的累加求补校验码,分别占两个字节。这里的仿真模块提供4种数据块校验方式,根据程序设置进行选择。
不少模块以回车CR(0x0d)作为结尾标志EM(End Message),而TCP/IP协议簇(如HTTP,POP3等)较多地采用CRLF(0x0d0a)作为结尾标志,这里的仿真模块也提供这两种结尾标志,根据程序设置进行选择。
协议举例。读取仿真模块状态的命令协议如图2所示,其中,ADD的范围为1至255,可由程序进行设置,这样,一台主控设备可以连接多达255个虚拟模块。BCC和EM的种类也可以根据需要由程序进行设置。
3.3RS-232/RJ-45协议转换器
该协议转换器的主要功能是用软件转换器来替代硬件转换器,实现串口数据与网口数据的直接转发,不涉及到协议的变换。串口只要进行常规的设置,与所连接设备的串口参数一致。由于主控机与嵌入式模块之间一般采用串口进行连接,另外,数据采集模块也大部分采用串口,因而,通过该协议转换器,可以将此类串口设备连接到Internet,进行远程处理。AIM模块与该协议转换器配合,可以转换为一个开关量输入的网络传感器。
3.4虚拟串口的使用
除了跟内置的Modem通信,一般地,进行串行通信的调试都需要RS-232连接线。参考文献[2]提供了虚拟串口驱动程序,模拟实际的RS-232接口,可以在没有物理RS-232接口和电缆的情况下,进行串行通信的调试,并且,还可以模拟硬件引脚信号的变化。
4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重视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由实践而激发学生对相关理论的兴趣,再用提高了的理论水平来指导新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环节上的缺乏与不足也与今天社会人才市场急功近利的需求远远不能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学生存在着“什么都学过,却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局面,专业教育和教材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事实上,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就业市场不需要人才,其根源还是教学的现状所致[3]。
本文采用“趣味实用程序的演示+知识点+趣味实用程序的模仿+综合训练+学术论文”的教学模式,在讲解新的课程的时候,首先演示程序,例如,用主控程序对仿真数字I/O模块进行监控,让学生观察输入开关量的变化,可以导致输出开关量的变化,并可以看到指示灯的亮与灭,听到电铃的响与停,通过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树立一个目标:要实现该系统,需要掌握哪些技术?从而引出本课程中涉及的主要相关技术。
4.1C语言和汇编语言的应用
C语言是许多高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设置的第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学习一门语言,不是学习其语法,而是要学习利用该语言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相关的能力。通信是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制订了通信协议,引入了校验码与结尾码,如果收到的数据,其头字节、校验码或结尾码错误,一般不进一步处理,而是直接丢弃该数据。
可以利用C语言设计异或校验码的生成程序,即对给定的一批字节,计算其异或校验码;对于含异或校验码的一批字节,编写子程序检查是否正确。同理,可以编写其它校验码处理程序。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讲解在一个C语言项目中集成子程序的方法。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基本掌握了用C语言开发受控机软件的80%以上的技术。
汇编语言是符号化了的面向机器的语言,比较枯燥。可以用汇编语言来生成校验码与检查数据是否正确,通过调试,让学生明确各个寄存器的作用。在字节处理方面,可以用0表示开关打开,1表示开关闭合,在置位和复位某位时,不能影响其它位的值。
4.2计算机接口技术的应用
在计算机接口中讲解“串行通信技术”时,首先演示一个“支持来电显示的多账号拨号器”,可以让学生一键拨号──201卡与IP卡及所拨打的长途电话,只要一键即可完成,还支持来电显示。通过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其需要;然后,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模仿软件的开发。
可以通过汇编语言设置串口参数,对串口进行初始化,然后,发送字节数据,控制仿真模块的输出开关,通过声光效果观察程序运行的结果,这比观察单纯的数据变化要形象直观,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4.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在C语言、汇编语言,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中都涉及到字节数据流,这就是协议及主控机与受控机之间的约定。通过串行通信协议,可以自然过渡到TCP/IP协议,加深学生对协议的理解。
在网络编程方面,可以演示一个充当客户机的POP3密码攻击程序,让学生在增强信息安全意识的同时,学习基于Socket的客户机与服务器程序的设计。3.3节中的协议转换器,就是通过客户机/服务器编程,实现网络数据与串行通信数据的无缝转换。这个协议转换器虽然功能简单,代码简单,但是,作用非常大,可以用来对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远程调试与维护。
4.4VB与数据库的应用
有了仿真模块,就可以采用VB开发主控程序。VB是一门快速语言,采用VB编程,学生可以很快入门,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编程的自信心。VB可以很方便地设计各种表单界面,通过MSComm32控件和Winsock控件,实现串行通信和网络通信,从而与受控机或模块建立通信,完成查询和控制功能。VB也可以很方便地调用数据库,用数据库来存储控制策略、通信协议及设备的状态数据、报警记录等,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通过主控程序的开发,可以提高对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理论方面的理解。
5结束语
计算机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本文提出了“趣味实用程序的演示+知识点+趣味实用程序的模仿+综合训练+学术论文”的教学模式,通过程序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目标,然后,讲解知识点,让学生模仿相应的程序,再进行综合训练。同样是学习相同的课程,但是我们在其中融入了计算机监控技术,设计了仿真模块,可以在计算机房零成本搭建计算机监控系统平台,通过我们的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参加计算机监控系统项目的开发。进行深入学习后,学生也可以发表计算机监控方面的学术论文。
目前,我校已经开设了“计算机监控技术与系统开发”课程,实践表明,该课程的开设,将计算机专业的若干专业平台课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技能的培养,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玉春. 计算机监控技术与系统开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Virtual Serial Port[EB/OL]. /products /vspdxp/,2007-7.
[3] 周苏,王文.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 计算机教育,2006,(10).
作者简介
马玉春(1969-),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工程系教学主任。
E-mail:
联系方式: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工程系,邮编066004
办公:0335-8047939
计算机工程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操作系统;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175-02
引言
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科学计算为中心,到今天Intranet和Internet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管理社会各个领域的工作、国际合作日益扩大,如何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人才倍受人们的关注。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我校立项开展了有效实施操作系统双语教学途径的有益尝试,逐步推进操作系统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的建设。
一、影响双语教学因素分析
双语教学就是合理运用母语和外语传授学科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外语。目前国际学者间开展学术交流、举行国际会议、发表重要论文的通用语言是英语,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知识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的专业技术载体。为了使学生更多的与国际接轨,双语教学主要是以英语为主的教学。双语教学不仅要改变教学语言的应用,而且要改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已经建设的多门双语教学示范课中地方高校为数不多。影响地方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因素很多,而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的自身素质、生源的外语水平及双语教学资源的状况都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开展。
(一)学校对双语教学的导向与倾斜政策是不可少的
每所高校根据自身的类别,都有明确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需要参加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双语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完成课程的准备和实施,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而教学效果受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热情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众多因素会使教师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对双语教学的热情。为了更好地推进双语教学,学校只有构建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提供相应的政策,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师的热情和信心,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持续开展。
(二)教师自身素质是双语教学实施的前提教师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英语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作为地方高校,国际交流不多,不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用英语传授专业知识的高水平的双语教师不多,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因而学校要制定策略,提高教师的英文水平,比如强化英语听说培训、出国进修、引进教师、合作办学等,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水平的教师是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
(三)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双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联动,在确保拥有良好师资的前提下,学生的英文应用水平才是双语教学取得实效的保障,限于学校生源的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而在短时期内迅速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很难。因此不能统一规模开展双语教学。实际操作时需要认真分析本校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是否适应双语教学,同时兼顾学科课程的特点,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研究合理的教学模式,确保双语教学的效果,否则难以实现双语教学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使用外语的能力的目标,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专业学习质量,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推动双语教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操作系统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及软件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操作系统作为系统软件是对计算机的第一次扩充,现在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大部分源自欧美设计,比较先进的资料均采用英文描述。为了完成对操作系统源代码的分析,必须更好地理解专业术语的表述,因此,操作系统课程实施双语教学非常必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操作系统的双语教学实践。
(一)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是社会广泛需要的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从精英教育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计算机人才培养培养呈现了金字塔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科学型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核心技术研究,工程型属于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领域,大部分IT企业需要的人才,从事开发满足国家需要的产品的工作。而应用型人才则属于信息技术领域,从事企事业、国家信息化建设与运行工作。不同学校培养的目标不同,我校是地方工科院校,侧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外语水平好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操作系统课程由了理论教学、课内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组成,基于培养目标,双语教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开展。
(二)教学模式研究
(三)教学方法选择
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采用观察、演示、示范等手段,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内容。充分运用激励教育法,发挥每位学生长处,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励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
(四)教学资源建设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开展双语教学,必须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此我们构建一套具有开放性、协作性、自主性和多样化的全方位立体化双语网络教学系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撑。系统的知识节点如图2所示,此外提供了互动讨论专区,给学生与教师更多的互动机会。
三、总结
依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兼顾操作系统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现状对有效实施双语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同学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施万胜,舒有菊,万珊.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业科技,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