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阳台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阳台实训总结范文1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所应用的节水设施以及无土栽培设施为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实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为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提供了真实的职场氛围环境。利用温室节水无土栽培的生产条件对有关专业课程的实训进行了初步尝试,以期利用已有实训条件开发与探索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项目,使学生通过实训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项目;节水设施;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2-04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设施农业在生产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在温室内将节水灌溉设施与无土栽培技术相结合采取智能自动化控制环境的特点,使蔬菜的生长不仅不会受外界四季环境变化和地域的影响,同时使环境达到最适于蔬菜生长的条件,可使蔬菜的生产过程像工业流水线一样,周年生产周年收获,生产出高产无公害的农产品。
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我院于2007年建成了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基地即山西省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园,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课本讲解的节水灌溉设施与生产中具体应用的内容相结合,形成了生产型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教学实训内容融为一体的高职教学特色,通过利用真实的职场氛围,形成了工学紧密结合、集理论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设施农业与节水灌溉设施配套使用的新特点,2011年,我院又在学院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示范区二区新建了一座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并已于2011年11月投入运行。
无土栽培简介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将作物栽培在营养液或基质中,由营养液(水培)或基质(附着和固定作物根系的材质称基质,水分养分的供给仍然依靠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并完成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生产过程。因此,无土栽培的核心是营养液,无土栽培中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依靠营养液(即根据不同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特点以及吸收养分的特性,利用无机盐类肥料,按一定数量和比例人工配置形成含有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的溶液)来供应的。
无土栽培改变了农业生产依赖于土壤的种植习惯,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为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打开了广阔的前景。
无土栽培通过人工调控来尽量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所以温室无土栽培可以实现周年进行生产、年产值显著提高的目的。无土栽培还可提高土地和空间的利用率,特别是在不宜耕种的盐碱地、荒山和废弃地等处可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无土栽培中营养液是在不易渗漏的容器中,几乎可实现水肥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我国的水资源严重不足,无土栽培也为节水农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另外,城市家庭阳台的种菜、养花以及无土栽培在太空农业上的应用都有其特殊的应用价值。可见,无土栽培可以不需要土壤。但现阶段我国蔬菜无土栽培也存在一些问题:(1)投资大。温室无土栽培设施平均每亩投资达70多万元,难以被普通种植者所接受。(2)技术上要求高。营养液调配以及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调控,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3)管理水平要求高。在温室内生产,其环境条件既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某些病源菌的生长。如操作不规范,种子、基质和设施等的清洗和消毒不到位,易造成病害的大量繁殖而使种植失败。
我国温室无土栽培面积仅占温室生产总面积约千分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迫切需要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研究解决无土栽培在技术推广和生产应用方面的各类问题,走教、产、研、销相结合的道路,以推动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
温室无土栽培实训场概况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总面积576m2,工程所用材料以阳光板为主,内部主体工程由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及室外的风速、风向、降雨量、温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全自动智能控制设备(根据监测参数对天窗、内外遮阳幕、湿帘及风机系统、降温加湿系统、灌溉系统、供暖系统、环流风机等的智能控制,使温室内环境达到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条件)、营养液供给系统、滴灌系统和无土栽培蔬菜(主要为生菜和小白菜)等五部分组成。
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完善了我院农业节水灌溉实训基地的结构体系,扩大了节水灌溉设施的推广应用领域。通过配备国内领先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全自动智能控制设备、营养液供排水管道系统、滴灌系统和无土栽培蔬菜的生产过程,为水利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水质分析专业以及学习相关课程的学生掌握节水设施的应用、管理维护、维修以及将节水设施与无土栽培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专业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
我院温室无土栽培的形式包含基质培和水培两种,无土栽培设施共分10种。(1)基质栽培。包含6种不同的设施:LT立体架4套(每套宽0.4m,长4m,高2.1m,PVC材质,马槽形8根,附滴灌系统);A字架3套(每套宽1.2m,长1.2m,高0.8m,PVC材质,马槽形8根,附滴灌系统);水泥砖槽基质栽培5套(宽1.2m,长6m,高0.2m,附微灌溉系统);长方形基质盆栽50套(塑料材质);可活动式苗床基质栽培5套(每套宽1.5m,长6m,高0.8m,附育苗盘);三层基质育苗架8套(每套宽0.6m,长2m,高1.2m)。(2)水培。包括4种不同形式的设施:PP平铺管道式水培2套(每套宽1.9m,长4m,高0.8m,管径75mm,栽植根12根);平面槽式水培3套(每套宽1.2m,长4m,高0.8m,水培槽为泡沫材质);LT立体管道式水培3套(每套宽0.4m,长4m,高2.1m,管径75mm,栽植管道10根);A字架管道式水培3套(每套宽1.2m,长4m,高1.9m,管径75mm,栽植管道10根)。
各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与探索
以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作用,推进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在2012~2013学年,课题组成员在温室节水无土栽培实训场运行管理过程中,充分利用温室的环境管理、自动化设施的运行和维护、营养液的配置、营养液循环管道工程系统、微灌环境加湿设施和滴灌基质栽培技术等条件探索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训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实训项目。
(一)温室设施的功能及温室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的操作实训项目
学生第一次进入温室需要熟悉温室内各种设施的功能,了解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的内容,初步认识温室节水无土栽培的设施和环境状况,为后期进行有关课程内容的实训奠定必需的基础。
实训内容包括认识各种设施和熟悉温室管理内容。(1)认识各种设施。温室内设施主要为水培设施和基质培设施。(2)温室管理的内容。主要为环境管理、营养液管理和蔬菜管理三大部分。其中,环境是温室无土栽培的基本管理内容,营养液管理是关键,蔬菜管理是防止蔬菜发生病虫害的根本。
环境管理即为应用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对天窗、风机、湿帘、内外遮阳幕和降温加湿系统等进行自动化操作控制,使温室全自动环境监测系统的内容控制在最适宜蔬菜生长的状况(如温度控制在20℃~28℃,湿度为65%~85%,光照在30000~50000lx)。同时,通过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设置电磁阀的工作时间,确保水培营养液循环的供氧条件满足蔬菜根系生长对氧气的需求量,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通过设置基质营养液滴灌的放水时间来控制基质培的营养液供给时间(每次约3~5分钟,槽角和槽头滴灌不足处用洒壶人工补灌,注意应适时用清水滴灌以防肥害),保障基质正常供给蔬菜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谨防基质内产生积水造成透气不良;营养液管理主要为浓度管理和酸碱度管理;蔬菜管理为种子、基质和设施等的清洗、消毒以及清除病叶和枯叶。该内容主要由温室实训场的实训教师讲解,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师将学生按班级分为两组按照安排的实训时间轮流实训。学生通过该实训可初步熟悉温室内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对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课程实训项目
根据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安排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课程,结合温室中应用的滴灌基质栽培设施和微灌环境加湿设施等节水设施探索了滴灌设施安装实训和温室自动化设施控制灌溉量等2个实训项目。实训工作由授课教师和温室管理工作人员共同承担(二者均为课题组成员)完成。
具体实训方法。(1)分组。将每班学生分为不同的实训小组,每组10~15人(温室的环境条件限制)。利用课程实训时间轮流实训,每小组每项目实训一次,每次实训时间2小时。(2)实训内容安排。第一次实训内容为滴灌设施的安装;第二次为温室自动化设施控制灌溉量以及灌溉量的测定。通过将节水灌溉设施的应用与温室滴灌基质栽培技术的内容相结合并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现场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可理解滴灌的工作原理、滴头的安装方法和维修要求,掌握相应的安装技能。特别是通过自动化设施控制灌溉量的实际操作过程,学生更加理解了灌溉量对蔬菜生长的影响以及对温室整个环境条件的控制对蔬菜生产的意义,取得了一定的实训效果。
由于该实训项目为首次开发,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如每组人数偏多需要进一步改进。或通过实训组建有兴趣的3~5名学生构成实训小组,对温室日常节水灌溉设施运行中遇到的维修、维护和安装等问题多加参与解决,并引起更多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不断总结实训经验,逐步提高实训效果。
(三)“给排水工程”课程实训项目
“给排水工程”课程实训项目主要为以下两项。
给排水管道布设实训项目 利用温室水培应用的设施,从水源地(蓄水池)用水泵提水后通过输水管道将自来水引入营养液池。在营养液池内将无土栽培的专用肥料按一定的肥料配比溶解后形成满足蔬菜生长所需要养分的水溶液,通过微型水泵提水使营养液逐级输入水培栽植管道,首先进入最上层(第四层:高约2.5m)管道,通过不断循环流动逐步输入以下各层,随着营养液在各级管道中不断循环保证营养液的供氧量,使根系在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氧气供给,因此蔬菜根系虽浸泡在水中却保证了根系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营养液在通过各级管道循环流动后最后进入埋入地下的回水管道,再由回水管道回流进入营养液池。这样通过营养液在水培栽培管道的反复循环过程将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与给排水管道设施应用的基本原理有机结合,并以真实的职场氛围进行实训,使学生掌握从水源地(蓄水池)引水通过各种设施进行引水(或排水)的基本原理。
给排水管道工程的安装和维修实训项目 温室水培技术中的管道工程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内容相联系,在温室管道设施的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维修和维护等技术问题,通过让学生以实训课程的形式进行参与,掌握有关管道安装、使用、运行、维护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及技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内容主要采取兴趣小组(每班3~5人)参与实训的形式,有待不断摸索实训方法,逐步扩大实训学生的数量,以有效利用现有实训条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水质分析”课程实训项目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配制、营养液电导率的测定和PH值的测定等可与我院水质分析实训室有关仪器的使用结合起来进行实训,达到既能熟悉和掌握仪器使用方法,也能定期监测营养液的浓度。
“水质分析”课程实训项目为:营养液的配置方法和浓度测定。
实训组织形式:将安排“水质分析”课程的班级,按学生人数分为5~8人的实训小组,每组安排一个月的不定期实训。主要根据温室内环境状况与营养液的消耗情况进行营养液的配制和浓度调节。各组按月轮流实训。根据具体情况在课堂教学时间或课余时间进行实训操作。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如下:(1)配置营养液浓度。将营养液池引入原水2m3,在塑料桶或塑料盆取水适量,在水中放入无土栽培1号专用肥料1袋(按2m3原水匹配的肥料),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后倒入原水中,一次溶解不完可多次取水溶解直至溶解完后倒入原水,搅拌原水使原水浓度均匀;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溶解2号专用肥料和3号专用肥料各1袋(注意不能取原水溶解,可用清水多次溶解)。此时营养液调制完成,再充分搅拌配置好的营养液,使其均匀融合。(2)使用雷磁DDBJ-350电导率仪测定营养液池营养物质离子的浓度(即Cond)、固体物质总溶解度(即TDS)、含盐量(即salt)并使用试纸或PH仪测定PH值。根据栽植的蔬菜种类的不同,配制成不同的营养液浓度。如生菜在栽植后的1~2周内,适宜的Cond值应为1.8~2.0ms/cm;2~4周Cond值应控制在2.0~2.1ms/cm;4周后Cond值应控制在2.2~2.3ms/cm。TDS值应略低于Cond值,salt浓度最大应不超过0.11%。每7~10天定期测定一次,以便根据蔬菜生长阶段、季节、温度、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等及时加水调试和测定营养液浓度。(3)用PH测定仪测定营养液的酸碱度。每7~10天定期测定一次。针对当地水质碱性偏大的特点通过测定PH值后及时调试。当PH值超过7.0时及时用磷酸溶液调试,使PH值保持在6.0~6.5之间,最大不超过6.9,以满足无土栽培中生菜生长对酸碱度的要求。
上述各实训内容尚处于初步开发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如根据水质分析课程的内容结合营养液池的条件还可增加某种具体养分的测试,达到实训与生产应用相结合的目的。还有些具体管理内容可通过部分学生如2~3名学生组成的实训兴趣小组参与各种实训任务,以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国利,张淑波.北方有机态番茄无土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12).
阳台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钳工实习课 新课导入 技巧和经验
“导入新课”既是一种教学方法 ,又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说它是教学方法,不仅在理论教学过程可以通过“导入新课”使学生涣散的心迅速收拢到课堂上,从而专心听课,同时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新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专注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说它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因为通过“导入新课”可以达到孔子所提倡的“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承上启下,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便于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所以有经验的老师十分重视“导入新课”的设计和实施,把“导入新课”作为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不过短短的几分钟而已,但它往往决定着整堂的成败,决定着能否和学生建立一种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师生心灵交融和默契。我从事教学十多年来,对“导入新课”也有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肤浅的体会。现在和各位交流一下,以期得到各位同事们的批评指正。
一、悬念式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的课堂内容,学生尚未接触和了解,我先设疑布阵,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比如在分析图纸时,首先让同学们看图形、技术要求、评分标准,大致了解一下加工工艺,然后提出几种加工工艺包括错误的加工工艺,让同学们判断选择哪种工艺是正确可行的,先设计一个美好的圈套。这样学生思维被激活了,他们急于知道答案,精力就十分集中,听课的兴趣就会提高。这时,我再顺理成章开始讲授新课内容。
二、故事导入法
在新课前,先讲授一个故事,再道出本节内容。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故事,实训事例,等等。这样不仅能迅速收拢学生涣散的心,而且能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精神饱满,情绪振奋,打开了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有一次上课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偷悄悄溜进了画家毕加索的家里作案,仆人发现了小偷,却没有声张,赶快把小偷的样子画了下来。当时毕加索正在阳台休息。他在看见小偷将要溜走时,也把小偷的样子画了下来。他们报了案,但警方根据毕加索画的像,抓了不少人,而根据仆人画的像,很快破了案。画家毕加索画的像怎么不敌仆人的画呢?源自毕加索时间仓促,没有仔细观察小偷相貌特征。这个故事与我们机械中紧抓事物特性有直接关系。比如在钳工实习中使用锉刀左右手力量的大小中,首先让同学们看到杠杆平衡的样子,其次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保持锉刀水平的特点。如果同学们没有发现锉削中左右手力量的大小不一样:左手的力量是逐渐减小,右手的力量是逐渐增加,在锉刀前行的同时左右手力量变化使锉刀水平直行。那么在锉削的过程中较难锉削出平整的平面。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生活现象导入法
采用人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例如水笔出水不畅,甩一下,墨水就会出来,书写流畅了;汽车启动、制动、拐弯时,乘客会倾倒;人们在烂泥地走陷得深,还是垫上块木板后再走陷得深?等等,一些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和问题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对这些感性现象进行回忆,使其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产生对所学新知识的浓厚的兴趣。
四、实验演示导入法
学生们通过看演示,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自然进入新课内容。这样不仅通过演示本身的生动形象打动学生,把学生吸引到所学内容上,而且使学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新知识,新技能打下基础。这种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导入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这种演示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然而演示必须事先准备好,不能草率,演示过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五、提问导入法
提问导入新课,或是关于老课,或是关于新课。主要目的是要承上启下,复习老课,为新课做基奠。对此体会如下:问得过于浅显,无法调动学生思维;问题无新意,过于陈旧,学生会兴趣全无,不利于新知识的引入。所以在设计问题前要事先做好功课,要对学生有充分了解,要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兴趣。要注意所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一个以质取胜的问题。一个“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完全依赖课本直来直去的问,就显得狭隘浅显,淡而无味。应使提问内容丰富一些,使问题穿靴戴帽,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联系社会现象,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再者所提问题既要温故,又要知新,既复习了旧课又引入新课,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多年来,我归纳和记录了一些“提问”。如:1.讲千分尺识读时,提问已学过的三角螺纹的加工方法;2.加工对称工件时,提问学生熟悉的保证对称工件工艺的相关知识;3.进行铰孔时,提问一般铰孔余量的控制,以上提问方法仅供参考。
六、创设情境式导入法
通过语言,设施,环境,活动,音乐,绘画、视频等手段,烘托一种符合教学需要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的技法。做法如下:
1.利用视频创设情境
用视频播放导入新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钳工工艺学绪论这一节课时,首先给同学们看图片、放视频,这样让同学们从心理上认识到我们国家机械加工的发展前景。
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随时启发和诱导,使他们在新的教学内容中翱翔。
2.利用分组讨论创设情境
此种导入方式主要目的是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讨论的欢乐中不知不觉的感悟教材的内容。例如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让同学们分成四组,每组都拿着不同的凸轮机构分析从动件的规律,从而得出相关从动件规律的结论。
这时教师必须从教材的实际内容中出发,精心组织,一定要把握游戏时间,不能因此而冲淡了教学内容。
3.利用实例创设情境
利用实物、图片、影像资料创设情景实物,具有直观性,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我在讲配合时,首先让同学们思考配合间隙的大小对配合的影响要素,其次让同学们把工件的尺寸精度要素代入配合,过大的间隙和过小的间隙对配合的影响等。这样的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创设,烘托了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并能置身特定的情景中,就会引起思维的共鸣,使学生思维活跃,记忆深刻。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同事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阳台实训总结范文3
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
江苏省张家港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非常感谢各位在百忙中光临我校检查和指导德育工作。各位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着系统的思考和总结,也必将极大地鞭策和鼓舞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加坚定、更加努力、更有方向地做好德育工作。创建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并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是我们从未停止过的追求。现在,我从三个方面汇报我校德育工作特别是近五年来德育工作的主要情况:
一、学校发展与德育工作概况。
与现在一些新建的学校起点高、设施好、规模大、环境优等优势所完全不同的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则是苦孩子出身。1983年创办时,是借用原中兴中学的几间教室办学的,其后的十余年间,则是借用原港区香山中学、中兴中心小学的校舍办学的。尽管条件相当艰苦、位置十分偏僻,但我校的师生总是凭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敢争先的精神,不断地创造出令人振奋的成绩。尤其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大胆改革、长远规划,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树品牌,以德兴校、易地建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当时全市有大大小小的职业学校近30家,全市职业教育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我校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凭借过硬的办学质量抓住了发展的机遇,不但没有在结构重组中被撤销或兼并,反而在竞争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1998年顺利完成了易地新建任务并于同年9月正式迁址到位于原港区镇黄金地段、占地102亩的新校办学,同时正式更名为“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从而完成了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飞跃。1998年以来的五年间,是我校历史上最为快速、最为全面的发展时期。此间的1999年和2000年,我们先后完成了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职业教育中心校的两次创建工作,以这两次成功创建为标志,我校的办学层次跃上了新的更高的平台,这是我校发展史上第二次大的飞跃。2002年8月,我校顺利地从港区搬迁到市区,实现了从农村办学到城市办学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学校得以快速发展的支撑是教育、教学、实训和科研等各个条线工作的齐头并进。近五年间,我们多次为全市德育工作提供观摩现场、连年在全市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经验交流,1999年被评为“张家港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01年被评为首批“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之一,我校的德育管理制度特别是市内首创的“校园常规十项评比制度”、“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等在很多学校得到了推广。“德育先行”催生了“五育并举、共进共荣”的喜人局面。教学上连年获得张家港市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学生技能也稳步发展,连续三年荣获技能大赛银杯奖;学校连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二、近几年德育工作实况。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在管理理念、机构设置、制度建设、队伍培养和特色打造等涉及到德育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使学校德育工作在面上不断拓展,在点上不断深化。这五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组织网络,狠抓队伍建设。
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我校不但成立了以梅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而且还配套组建了德育科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舍务管理工作、实习学生管理工作等多个工作小组。把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团负责人、教研组长、班主任、政治教师、校外辅导员等力量整合于领导小组中,并明确内部成员分工,使他们人人有事、有权、有责。现在,我校德育工作在网络构建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两轨并行”、“三方参与”的格局。“两轨并行”指的是“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的管理链和“党支部--工会--妇委会--团委--社会德育基地”的教育链的有机配合;“三方参与”指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齐抓共管。我们每年还根据新的情况适度调整并公开领导小组的最新成员,使他们在接受工作考验时又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从而使整个小组的领导力和战斗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在注重德育领导机构力量配备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德育基础力量和一线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加强了“三支队伍”建设:即在过程管理中始终紧紧依靠并不断强化班主任队伍、学生会干部队伍和舍务管理队伍的力量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才能赢得平稳、和谐的德育工作局面;反之,则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和老师很有可能成天忙于“救火”,疲于应付。为了长期保持队伍的活力、持久发挥它们的作用,我们在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研究制定了以星期为单位,按月份为阶段的新考核方案。这个方案着眼常规,侧重过程,尊重事实,很具体,易操作;考核结果既与报酬直接挂钩又与评先紧密相连,极大地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持了这支队伍作用的持久发挥。我们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了学生会干部和舍务管理人员定期汇报交流岗位工作情况的例会制度。每一个月内,学生会必须召开一次会员大会,舍务处必须召开一次全体室长会议,学生干部和舍务处总室长要在大会上总结交流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有所为”,才会在阶段总结时“有所言”。每一次这样的会议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都要去参加,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和鼓励。例会制度的促动和领导的鼓励,是激发学生会、舍务处的活力、持续发挥它们作用的有效动力。
2.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过程管理。
近五年间,我校在尊重和遵循《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原则下,根据本校学生和所处的环境实际,相继制定了《市二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十条细则》、《后进学生行政结队帮教制度》、《市二职中校园常规管理十项评比制度》、《文明班级奖励及评选制度》、《市二职中爱心基金会章程》和《市二职中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管理制度。不同的管理制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有重点地或对广大学生、或对班主任老师、或对学校行政人员赋予了具体的常规性的工作,从而有效地严密了管理的环节、规范了管理要求。比如在对学生的一日常规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够与之基本全面配套的《十项评比制度》。它包括“勤学、清卫、公物、排车、两操、板报、舍务、就餐、胸卡、礼仪”十项内容。每一项内容的下面还进一步细化,形成四至八条管理细则。仅就“公物”一项为例,我们的管理细则就包含1.桌凳门窗玻璃三机一幕的保管;2.卫生保管区公物、生活区设施设备、绿化护理区植被的管护;3.教室、宿舍电源、门窗的按时关锁;4.“无人灯”、“晴日灯”、“长流水”等浪费财物问题;5.期末总评公物零损坏、财物零浪费班级的加分规定。再如,为了改变当代不少青少年生活不拘小节,言行随便的不良习惯。我们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处着手,主要以“卫生”和“物品”两项内容为载体,以“教室”和“宿舍”两个基地为重点,强化了内务管理:卫生方面,无论教室宿舍还是包干区,必须全天候保洁,做到室外无漂浮物,室内地面无纸屑、墙壁无污渍;无论是玻璃窗台阳台面砖还是扶手栏杆,必须做到一尘不染。在我校,这些细微的工作天天有人做,天天有人查,天天有通报;物品方面,教室内,桌凳要求按地面划定的直线横向排平竖向排直;学生课本要求整齐排放于课桌的左、右上角;卫生工具要求统一排列在室内的指定角落。宿舍内,物品有三点要求:全,齐,净。“全”即个人的生活用品要配全,如脸巾脚布牙膏牙刷口杯必须人手一份,禁止共用;“齐”即物品摆放要统一标准整齐一致,如牙膏牙刷必须摆放在指定位置且各自的方向必须一致;“净”即要求保持物品干净整洁。我们每学期都分阶段开展卫生宿舍、文化宿舍和星级宿舍的评比活动,活动对衣服被子等物品甚至宿舍地面的清洗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从宏观着想,从微观入手,体现了我校德育工作上“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细、把细事做勤”的传统。各项常规制度有机结合、互益互补,有力地将各项管理纳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
3.突出管理重点,构筑优势领域。
德育工作能否抓好关键不在于能否面面俱到,而在于能否抓住重点、能否善于发现并填补“德育真空”。我们很早就发现,在学生管理中客观地存在着一些管理的真空地带和管理的重点对象:比如从时间上讲,课间十分钟、自修课时间、课余饭后,夜间以及双休日、节假日等特殊的时间段都不容忽视和放任,因为纪律上的松懈甚至出格现象往往会在此时发生。从对象上讲,后进学生、女生、寄宿生、实习生、特困生、特殊家庭学生等这些群体的管理已经越来越成为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确立新观念,研究新方法,把特别的爱心献给特别的他们。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了对特殊时间段和特殊对象群的管理,用“非常”的措施努力填补管理的真空:比如我校把课间文明休息的要求和自修课纪律纳入了学生会日常检查的范围,现在,即便是没有教师巡视,我校也达到了休息文明、自修安静的良好境界。我们在全校的寄宿学生中全面执行了《出门证制度》,还通过家长学校、班主任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提醒和指导所有家长,强化对子女离校后的教育和管理。我校在特殊对象的管理上特别花力气、下功夫,比如在后进生的管理上,坚持沿用行之有效的行政人员与后进学生《结对帮教制度》。目前我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与三名同学结成对子,每一个星期都要与他们各至少谈一次心,而且每周都要把谈话的专用书面记录交学校德育处查阅留存。通过对特殊时间的严格管理和对重点学生的爱心教育,我校近十年中未出现一起违法犯罪事件,从而使特殊学生管理成为我校的一个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作领域。
此外,我们还积极在同类学校中构筑其他方面的比较优势。行家们可以透过某些直观的现象看见学校管理的水平。在学校众多直观可感的人、事、物中,堪称校园“风景线”的莫过于卫生状况、自行车管理,广播操水平,就餐秩序和宿舍内务等方面。这些管理领域中所表现的形态,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语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形象工程”。我校一贯重视打造这些形象工程的“景观效果”。就广播操一个方面而言,我们就下了很多的功夫:每一个学年之初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广播操训练和比赛活动;每一天的出操做操和收操,我校都有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对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评比,检查的内容包括行进时队伍的整齐性,行进过程中各班的安静程度,行进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做操动作的整齐性和到位情况等。另外还有专人负责检查班主任的到位情况,每一天的课间操,班主任全部能够自觉地到位,分管校长和德育主任也从不缺席。严格的管理使我校的广播操一直在全市保持了领先水平,成了又一个具有优势的管理领域,不少学校慕名前来观摩。
4.开展主题活动,繁荣校园文化。
有意义的德育活动特别是竞赛类、评比类活动不但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凝聚班级人心、推进班集体建设。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条主线。我们把每一周的升旗仪式、每一天的广播操、眼保健操都当作德育活动来抓并进行检查评比。在坚持不懈地抓好这两项常规性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利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的契机开展各类专题教育活动。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传统的活动有:学雷锋为民服务、五四艺术周、科普宣传周、法制宣传周、读书节、体育节、运动会、家长会、纪念“一二·九”等活动。此外我们还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电教片、参观展览、聘请校外辅导员和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等形式,加强了法制教育、青春期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等专题教育。在开展这些活动时,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坚持“学校掌舵、学生划桨”的工作思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组织活动、管理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长才干、增进团结。这些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起步较早。搬迁到本校址办学后,我们争取上级支持,投巨资大力改造陈旧的基础设施,精心规划新建和改建项目,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得到了根本改观。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了的校园新环境发挥了潜在的育人功能。在精神领域上,我们加强了“三风”的教育和渗透。“团结、务实、文明、创新”的校风、“严谨、求实、敬业、争先”的教风、“勤学、守纪、实践、成才”的学风被印制到校园各类宣传广告、学生手册、奖励证书甚至校歌歌词中;“教风”还经过专门制作,“走进”了每一间教师办公室;每一个教室都精心布置,黑板正上方悬挂标准国旗,国旗两侧张贴根据专业特点制订的班风奋斗目标,墙壁内外则悬挂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图书阅览室、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校史陈列室等宣传阵地加强教育,宣传上做到了全覆盖,弘扬了先进、树立了正气浓郁了文化气息。
5.强化德育科研,坚持理念创新。
学校德育工作既要“反复抓、抓反复”,又要力求抓活、抓新、抓深。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在继承中创新”和“在创新中继承”的关系。把握这二者的关系则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时代触觉和前瞻眼光。为此,我校确立了“以德育科研兴德育队伍、促理念创新、求德育实效”的工作思路。设立了德育处、教科室、成立了德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省级和苏州市级等两个德育科研课题,并分别组建了课题研究组,定期举行课题研究“沙龙”活动。此外我们还坚持德育工作例会制度,每个月至少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每个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校内的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个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德育论文评比活动并选编结集。通过这些活动,我校德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近几年间,我校先后6次被邀请在全市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不同专题的交流发言;先后3次为全市并先后10多次为兄弟学校提供德育观摩现场;已经有近十篇德育研究文章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通讯》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有十余篇德育论文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有数十位老师获得了苏州市和张家港市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伴随着学校德育科研的进步,我们的工作理念得到了不断创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并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工作新思维。我们积极转变观念,逐步把教育行为转变成了一种服务行为。我们感到:一所学校能够服务于所有的学生,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立足和服务于社会,才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才能真正体现党的教育事业中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种认识,就是我们汇报的标题所概括的“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以人为本,育服务社会的新人”。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我们还认识到:只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德为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明辨是非能力,才能使学校和学生都能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青少年的行为品质,营造健康文明的精神氛围和文化环境,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精神文明的窗口,才能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不折不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劳动者和毕业生,向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成果,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有了上述的正确认识并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地加以实践,我校的德育工作才得以充分融入和适应新的形势,才得以能够多次抓住机遇,才得以与时代的发展协调同步。
三、未来德育工作思路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虽然我们尽心竭力,在德育工作上下了大功夫,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人民群众、社会发展和上级领导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值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们也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德育队伍虽然整体水平较高,但内部存在能力不平衡、外围面临后续力量不足和不强的问题;在德育方式方法上,虽然组织学习了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掌握并忠实实践的还不是全部,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尚没有在根本上消除;心理教育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目前还不是我们的优势,有待在进一步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新形势让我们感到:在富裕了的经济条件下,在更加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德育工作所承载的社会压力将更大、社会责任也将更大。我们一定以这次检查验收为新的起点,一方面要努力巩固和不断放大业已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一方面更要花大力气把“短腿”补长、补强。同时我们决心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统领德育工作。把社会对我们的学生接纳不接纳、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把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适应不适应、作为不作为、成才不成才作为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培育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代表校行政和党支部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庄重承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办体现宗旨的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服务社会的新人。